勿鸣:抓周(小说连载十四)

 
 

 
 
十四
 
第二年,大食堂停办了,拔萃河六队饿死了六个人,队长觉得对不起乡亲,没脸再干下去,主动下去了,罗根生当上了第六生产队的队长。
自妈妈和小弟死后,华不忧和妹妹相依为命。妹妹大了,和他住在一起总有些不便,他来到小伯家,对小伯说,我妈和弟弟走后,总感觉屋里空荡荡的,妹妹也大了,和我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想让致贵他们两口子搬到我那边,和我妹妹一起住,我搬到河边去陪四叔。
他真心是想让嫂子刘大脚和侄子罗高搬到他家和妹妹住,又不好说。刘大脚是一个单身女人,让她带着孩子搬到他家,难免没有闲话。
小伯说,致贵也是男的,还是不方便。不如让你大脚嫂子和侄子罗高搬过去。两个女人带一个小孩住在一起,要方便些。
华不忧心理说好,嘴上却说,好是好,但嫂子侄子孤儿寡母的,我怕别人说闲话,要不,您也一起搬过来?
小伯说,我不能搬过来,你弟媳妇马上要生了,我还要伺候月子呢。
华不忧说,嫂子和罗高搬过来是好,但得先要知会三叔、四叔、喜卿叔和罗老爹,以后有人嚼舌头,只要他们吱一声,别人也就不好再说了。
小伯说,那你去给他们说说。
华不忧说,我去说不合适,怕他们误会,以为我有其他想法。
小伯说,我让致贵去同他们说。
华不忧说,致贵去说也会引起误会,以为他容不得孤儿寡母,想赶他们走,还得您去说。
小伯当天就去说了,三叔、四叔和罗老爹那里一说就通。找到华喜卿时,华喜卿问不忧同不同意?小伯说,他同意,这事就是他提出来的。华喜卿一听,说,既然是不忧提出来的,就让大脚和小孙子搬过去呗。
 
 
华不忧自母亲和弟弟死后,心情一直不好,搬到河边同四叔住在一起后,心情慢慢好了起来。四叔上了年纪,生产队给他安排的是一些轻活。早晨叔侄俩一起出工,下工回来后,四叔到菜地里挖菜、择菜、洗菜,华不忧负责炒菜煮饭。天黑前妹妹会过来,把前一天拿去洗好的衣服送过来,又把当天换下的脏衣服拿走。四叔吃斋,每隔十天半月,小妹会给不忧送来一小钵荤菜,或鱼、或肉、或鸡、或蛋。晚上睡觉前,四叔要念一会经,他就在经声中进入梦乡,早上,四叔开始了早课,他又在经声中醒来。
四叔的草棚偏僻,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也算是“世外桃源”,难得清静。
一天四叔对他说,寺里的经书大多被抄出来烧了,我冒险藏了几本,你有空可以看看。你悟性好,又遭此劫难,一定会喜欢的。说完,从柴房的稻草堆里摸出一个布口袋,从中取出四本书,用衣袖掸了掸上面的灰尘,交给不忧,说,看完放回原处。
不忧接过一看,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
不忧疑惑的看着四叔,想知道这些书是怎么藏下来的。如当时被发现,是很麻烦的,搞不好要被打死的。
 四叔说,是罗老爹帮我藏下来的。可惜,华严经一共是八本,只留下了一本。说完,他叹了口气。这是华不忧第一次听到四叔叹气。平时,从他的脸上是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的,他就像是一潭平静如镜的水,没有一点波澜:他说话不温不火,音调不高不低,走路不快不慢,做事不慌不忙。
华不忧是第一次接触佛经,也许是他有佛缘,或许是他尚存佛性,他开始喜欢这些佛家经典。他的心态开始变得平和,他的心胸开始变得开阔,他的心智开始变得健全,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乌云,他的心里慢慢少了戾气、怨气、怒气、妒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感觉好极了。
他以前的生活是一潭死水,这潭死水开始有了微澜。
干活时弄破了衣服,他会在妹妹拿去洗之前自己补好,洗好拿回来时,他会发现补过的衣服又重补过,他问妹妹,是你补的?妹妹笑而不答。
夏天到了,妹妹会给他和四叔送来新缝的短褂短裤,他问妹妹,是你缝的?妹妹笑而不答。
春天到了,妹妹会给他和四叔送来布鞋,他问妹妹,是你纳的?妹妹笑而不答。
秋天一过,妹妹会给他和四叔送来棉鞋、棉袜子,他问妹妹,是你做的?妹妹还是笑而不答。
快过年了,妹妹给他和四叔送来了毛衣,他没再问妹妹,他知道妹妹不会织毛衣。四叔收下毛衣时冲他笑了笑,自言自语道,我又跟着沾了光。
华不忧知道这些都是嫂子做的。他感激他的嫂子。他的心里有一根红线,就是对嫂子不能有丝毫非分的想法。有这种想法就违背了人伦。他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尽量不与嫂子直接接触。他敬重她,想报答她,却又找不到报答的方式。他对妹妹说,你帮哥哥一个忙,带上钱和布票,和嫂子赶一趟郛场,给嫂子扯几尺布,妹妹一听很高兴。布料买回来交给嫂子后,她却给妹妹做了衣服,她说妹妹年轻,要穿漂亮点。
华不忧只好把对嫂子的报答转移到侄子罗高身上。罗高已满十一岁,读五年级,明年就读初中了。他教他语文、教他数学,教他古文、教他唐诗、宋词,侄子喜欢什么,他就教什么。
他以前本来是县一中的校长,也兼任过初中、高中的数理化老师,对教书育人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何况是自己的侄子?罗高每天放学后来到河边的草房,祖孙三人一起吃晚饭,饭后开始学习。夏罗高读完小学就下了学,他家是地主,他是地主崽子,没资格上初中,只好回了家。他年纪小,干不了重活,生产队安排给他一条牛,他当起了放牛娃。白天,他在牛背上看书、背书、复习; 晚上,华不忧给他上新课。华不忧的书箱里就有现成的初中、高中课本。罗高对数学和语文比较感兴趣,华不忧有的放矢,重点教他数学和语文,只用了两年的时间,罗高就学完了初中、高中的数学。在语文教学方面,他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古文方面,他的书箱里有一本《论语》、一本《诗经》、一本《古文观止》和一本《唐宋散文集》,他给他讲解每一篇文章,要求他每一篇都能背诵。又用了两年时间,他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化学。一九七七恢复高考,他考取了武汉一所名牌大学,成了拔萃河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
刘大脚见儿子每天都到叔叔那里学习,心里自然高兴。儿子回来后,会告诉他今天又学了什么,她虽然听不明白,但她知道儿子又进步了,心里乐滋滋的。
夏致富刚跑那几年,她想他迟早要回来的,等了五、六年后,她死了心,把全部希望寄托到了儿子身上。见儿子喜欢华老师,华老师也喜欢儿子,她原本已经死寂的情感世界里有了一些波澜,她努力想让这一波澜归于平静,却又做不到。她的婆婆找到她,说她这几年过得很苦,孤儿寡母的,如有中意的,告诉妈,妈给你作主。她对婆婆说,我嫁到夏家,生是夏家的人,死作夏家鬼,是不会离开夏家的。
自从刘大脚母子搬到华不忧家后,拔萃河的人没少议论,有人说这两家人迟早会合成一家的。有人说这不可能,华老师虽说是右派,但他是文化人,怎么会看上刘大脚?况且刘大脚还比华老师大四岁。华老师把房子让给孤儿寡母住,完全是心疼嫂子、侄子,想让他们住的宽敞一点,况且致贵也有一家人,以后还要添口,不搬出来的确太挤。也有人说,这两家人如能合成一家,未尝不是好事,你们没看到,华老师对罗高多好,罗高也喜欢华老师。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刘大脚的婆婆耳朵里,婆婆想,指望致富回来已是不可能了,如能将侄子和大儿媳撮合在一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她手上拄了一根拐杖,迈开那双小脚,趔趔趄趄地走在来河边的田埂上,找到华不忧,对华不忧说,不忧啊,你老大不小了,该找一个媳妇了,如有对眼的,不要犹豫。华不忧说,妹妹还没出阁,等她出了阁再考虑,现在考虑有些早。小伯一听,也就明白了,时候没到,还得等一等。
华喜卿也提醒他,你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不能拖了,要找一个洗衣做饭的了。如果有满意的,给我和你婶娘说,我们给你作主。华不忧还是那句话:妹妹还没出阁,等她出了阁再考虑。华喜卿一听,很高兴,他想,妹妹一嫁,不忧的家里只剩下刘大脚母子二人了,他们之间也就水到渠成了。
妹妹每次来送洗好的衣服,都会对他讲刘大脚的好处,华不忧从妹妹的眼睛里读出了妹妹对哥哥的期待——妹妹希望他娶了刘大脚,让刘大脚成为她的亲嫂子。
华不忧明白他们的用心,他实在不愿意往这方面想,他和她之间实在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有的只是亲情。他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也不想让别人捅破。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勿鸣:抓周(小说连载十四)

 
 

 
 
十四
 
第二年,大食堂停办了,拔萃河六队饿死了六个人,队长觉得对不起乡亲,没脸再干下去,主动下去了,罗根生当上了第六生产队的队长。
自妈妈和小弟死后,华不忧和妹妹相依为命。妹妹大了,和他住在一起总有些不便,他来到小伯家,对小伯说,我妈和弟弟走后,总感觉屋里空荡荡的,妹妹也大了,和我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想让致贵他们两口子搬到我那边,和我妹妹一起住,我搬到河边去陪四叔。
他真心是想让嫂子刘大脚和侄子罗高搬到他家和妹妹住,又不好说。刘大脚是一个单身女人,让她带着孩子搬到他家,难免没有闲话。
小伯说,致贵也是男的,还是不方便。不如让你大脚嫂子和侄子罗高搬过去。两个女人带一个小孩住在一起,要方便些。
华不忧心理说好,嘴上却说,好是好,但嫂子侄子孤儿寡母的,我怕别人说闲话,要不,您也一起搬过来?
小伯说,我不能搬过来,你弟媳妇马上要生了,我还要伺候月子呢。
华不忧说,嫂子和罗高搬过来是好,但得先要知会三叔、四叔、喜卿叔和罗老爹,以后有人嚼舌头,只要他们吱一声,别人也就不好再说了。
小伯说,那你去给他们说说。
华不忧说,我去说不合适,怕他们误会,以为我有其他想法。
小伯说,我让致贵去同他们说。
华不忧说,致贵去说也会引起误会,以为他容不得孤儿寡母,想赶他们走,还得您去说。
小伯当天就去说了,三叔、四叔和罗老爹那里一说就通。找到华喜卿时,华喜卿问不忧同不同意?小伯说,他同意,这事就是他提出来的。华喜卿一听,说,既然是不忧提出来的,就让大脚和小孙子搬过去呗。
 
 
华不忧自母亲和弟弟死后,心情一直不好,搬到河边同四叔住在一起后,心情慢慢好了起来。四叔上了年纪,生产队给他安排的是一些轻活。早晨叔侄俩一起出工,下工回来后,四叔到菜地里挖菜、择菜、洗菜,华不忧负责炒菜煮饭。天黑前妹妹会过来,把前一天拿去洗好的衣服送过来,又把当天换下的脏衣服拿走。四叔吃斋,每隔十天半月,小妹会给不忧送来一小钵荤菜,或鱼、或肉、或鸡、或蛋。晚上睡觉前,四叔要念一会经,他就在经声中进入梦乡,早上,四叔开始了早课,他又在经声中醒来。
四叔的草棚偏僻,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也算是“世外桃源”,难得清静。
一天四叔对他说,寺里的经书大多被抄出来烧了,我冒险藏了几本,你有空可以看看。你悟性好,又遭此劫难,一定会喜欢的。说完,从柴房的稻草堆里摸出一个布口袋,从中取出四本书,用衣袖掸了掸上面的灰尘,交给不忧,说,看完放回原处。
不忧接过一看,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
不忧疑惑的看着四叔,想知道这些书是怎么藏下来的。如当时被发现,是很麻烦的,搞不好要被打死的。
 四叔说,是罗老爹帮我藏下来的。可惜,华严经一共是八本,只留下了一本。说完,他叹了口气。这是华不忧第一次听到四叔叹气。平时,从他的脸上是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的,他就像是一潭平静如镜的水,没有一点波澜:他说话不温不火,音调不高不低,走路不快不慢,做事不慌不忙。
华不忧是第一次接触佛经,也许是他有佛缘,或许是他尚存佛性,他开始喜欢这些佛家经典。他的心态开始变得平和,他的心胸开始变得开阔,他的心智开始变得健全,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乌云,他的心里慢慢少了戾气、怨气、怒气、妒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感觉好极了。
他以前的生活是一潭死水,这潭死水开始有了微澜。
干活时弄破了衣服,他会在妹妹拿去洗之前自己补好,洗好拿回来时,他会发现补过的衣服又重补过,他问妹妹,是你补的?妹妹笑而不答。
夏天到了,妹妹会给他和四叔送来新缝的短褂短裤,他问妹妹,是你缝的?妹妹笑而不答。
春天到了,妹妹会给他和四叔送来布鞋,他问妹妹,是你纳的?妹妹笑而不答。
秋天一过,妹妹会给他和四叔送来棉鞋、棉袜子,他问妹妹,是你做的?妹妹还是笑而不答。
快过年了,妹妹给他和四叔送来了毛衣,他没再问妹妹,他知道妹妹不会织毛衣。四叔收下毛衣时冲他笑了笑,自言自语道,我又跟着沾了光。
华不忧知道这些都是嫂子做的。他感激他的嫂子。他的心里有一根红线,就是对嫂子不能有丝毫非分的想法。有这种想法就违背了人伦。他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尽量不与嫂子直接接触。他敬重她,想报答她,却又找不到报答的方式。他对妹妹说,你帮哥哥一个忙,带上钱和布票,和嫂子赶一趟郛场,给嫂子扯几尺布,妹妹一听很高兴。布料买回来交给嫂子后,她却给妹妹做了衣服,她说妹妹年轻,要穿漂亮点。
华不忧只好把对嫂子的报答转移到侄子罗高身上。罗高已满十一岁,读五年级,明年就读初中了。他教他语文、教他数学,教他古文、教他唐诗、宋词,侄子喜欢什么,他就教什么。
他以前本来是县一中的校长,也兼任过初中、高中的数理化老师,对教书育人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何况是自己的侄子?罗高每天放学后来到河边的草房,祖孙三人一起吃晚饭,饭后开始学习。夏罗高读完小学就下了学,他家是地主,他是地主崽子,没资格上初中,只好回了家。他年纪小,干不了重活,生产队安排给他一条牛,他当起了放牛娃。白天,他在牛背上看书、背书、复习; 晚上,华不忧给他上新课。华不忧的书箱里就有现成的初中、高中课本。罗高对数学和语文比较感兴趣,华不忧有的放矢,重点教他数学和语文,只用了两年的时间,罗高就学完了初中、高中的数学。在语文教学方面,他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古文方面,他的书箱里有一本《论语》、一本《诗经》、一本《古文观止》和一本《唐宋散文集》,他给他讲解每一篇文章,要求他每一篇都能背诵。又用了两年时间,他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化学。一九七七恢复高考,他考取了武汉一所名牌大学,成了拔萃河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
刘大脚见儿子每天都到叔叔那里学习,心里自然高兴。儿子回来后,会告诉他今天又学了什么,她虽然听不明白,但她知道儿子又进步了,心里乐滋滋的。
夏致富刚跑那几年,她想他迟早要回来的,等了五、六年后,她死了心,把全部希望寄托到了儿子身上。见儿子喜欢华老师,华老师也喜欢儿子,她原本已经死寂的情感世界里有了一些波澜,她努力想让这一波澜归于平静,却又做不到。她的婆婆找到她,说她这几年过得很苦,孤儿寡母的,如有中意的,告诉妈,妈给你作主。她对婆婆说,我嫁到夏家,生是夏家的人,死作夏家鬼,是不会离开夏家的。
自从刘大脚母子搬到华不忧家后,拔萃河的人没少议论,有人说这两家人迟早会合成一家的。有人说这不可能,华老师虽说是右派,但他是文化人,怎么会看上刘大脚?况且刘大脚还比华老师大四岁。华老师把房子让给孤儿寡母住,完全是心疼嫂子、侄子,想让他们住的宽敞一点,况且致贵也有一家人,以后还要添口,不搬出来的确太挤。也有人说,这两家人如能合成一家,未尝不是好事,你们没看到,华老师对罗高多好,罗高也喜欢华老师。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刘大脚的婆婆耳朵里,婆婆想,指望致富回来已是不可能了,如能将侄子和大儿媳撮合在一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她手上拄了一根拐杖,迈开那双小脚,趔趔趄趄地走在来河边的田埂上,找到华不忧,对华不忧说,不忧啊,你老大不小了,该找一个媳妇了,如有对眼的,不要犹豫。华不忧说,妹妹还没出阁,等她出了阁再考虑,现在考虑有些早。小伯一听,也就明白了,时候没到,还得等一等。
华喜卿也提醒他,你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不能拖了,要找一个洗衣做饭的了。如果有满意的,给我和你婶娘说,我们给你作主。华不忧还是那句话:妹妹还没出阁,等她出了阁再考虑。华喜卿一听,很高兴,他想,妹妹一嫁,不忧的家里只剩下刘大脚母子二人了,他们之间也就水到渠成了。
妹妹每次来送洗好的衣服,都会对他讲刘大脚的好处,华不忧从妹妹的眼睛里读出了妹妹对哥哥的期待——妹妹希望他娶了刘大脚,让刘大脚成为她的亲嫂子。
华不忧明白他们的用心,他实在不愿意往这方面想,他和她之间实在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有的只是亲情。他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也不想让别人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