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自从华不忧成了罗家的女婿后,他在拔萃河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开批斗大会时,批斗的对象不再有他了,如果公社指名道姓要批斗他,拔萃河大队就打个马虎眼,让他在台上亮个相,站在台上不起眼的地方。他既是华家的子孙,又是罗家的女婿,罗家和华家在拔萃河都是大姓,他本人本本分分,与世无争,小舅子罗根生又是大队支书,谁又愿意为难这样一个人呢?
一九七一年,华不忧的三叔夏亲苏退了休,华不忧的好日子也就来了。
拔萃河学校要办初中了,缺少数理化老师,大队支部委员在一起开会,除罗根生外,其他支委一致同意让华不忧到拔萃河学校当老师。罗根生是华不忧的舅子,他不好说话。
夏亲苏的老婆、即华不忧的婶娘知道这事后,专门找了公社教育组和拔萃河大队的领导,她想让刘大脚的儿子夏罗高也去当老师。自从刘大脚死后,她一直很自责,一直想做一点能够补赏刘大脚的事。公社教育组和拔萃河大队看在老领导的面子上,让夏罗高当了民办老师(注释⑩),那一年,他刚满二十。
那几年怪事颇多,先是林彪外逃,飞机掉了下来,摔死在外蒙,这无疑是在中国扔了一颗原子弹,林彪可是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钦定的接班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乡下人听到这个消息时,开始都不相信,又不敢乱说,后来亲自看了报纸,这才相信,他们都有一个疑问,林彪为什么要谋害毛主席?他接毛主席的班都写进了党章,有必要谋害毛主席吗?以前说他什么都好,现在却说他什么都不好,毛主席不是很英明吗,他以前为什么没发现?本来老百姓对刘少奇阴谋篡党夺权就不理解,他是国家主席,是毛主席钦定的接班人,他用不着篡权,现在又出了一个林彪,也是篡权。他们被搞糊涂了,大家认为华不忧知识渊博,要他分析,他是右派,怎敢讲话?
可贫下中农们私下里却在议论。
刘少奇刚被打倒,说他是叛徒、内奸、工贼时,贫下中农是相信的;后来说他是蒋介石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不相信了;再后来批判他在农村搞三自一包(注释⑪),他们不理解了。他们对毛泽东的一大二公(注释⑫)是反感的,这种反感只能埋在心里,嘴上却表示拥护;他们对刘少奇的三自一包是拥护的,这种拥护也只能埋在心里,嘴上却坚决反对;他们是农村人,是农民,他们最清楚哪种模式适合农村,适合农民。他们昧着良心批判刘少奇的三自一包,昧着良心拥护毛泽东的一大二公,那是他们没办法。不光他们没办法,那些干部也没办法,毛主席说的话就是圣旨,圣旨是不能错的,你说错了,你就是反对毛主席,你就要完蛋。他们打心里希望刘少奇上来领导这个国家。他们每天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每天敬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心里却希望他早点死掉。他的手伸的太长,什么都要管,连他们家养几只鸡,种几颗白菜也要管,养的鸡超过了规定的只数,种的白菜超过了规定的颗数,就是搞资本主义,就要被打倒,就要被批倒批臭。他们家里养的鸡,树上结的果,自己舍不得吃,拿到街上去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被批斗,就要挂着黑牌游街。他们批判刘少奇阴谋篡党夺权,心里却在为刘少奇惋惜,惋惜他没有成功。这就是人心。
现在不仅要批判林彪,还要批判孔夫子,他们更加糊涂了:孔夫子是一个圣人,以前的学堂里面都贴有他的画像,他死了两千多年,批他干吗?对于批判孔夫子的“仁义道德”,他们更不理解,谁都知道“仁义道德”是好东西,是区分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标准,如果说这个人仁义,这个人有道德,就是一个好人,怎么现在要批判呢?他们在心里琢磨,只有坏的不能再坏的人,才会认为“仁义道德”不好,难道……,他们不敢说。还有,孔夫子提倡仁政,反对苛政,这是对的,可是现在却要批判仁政,说这是阶级调和论,阶级斗争熄灭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搞的是暴政,现在却对秦始皇大加赞赏,那些年纪大的都在感叹世道乱了,一些胆子大、成份好的甚至怀疑,那个贴在墙上的人怎么好坏都分不清了?难道他老糊涂了?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一个魔鬼。
他们还想,既然林彪和孔夫子可以相提并论,放一起批判,那么林彪无疑也是一个圣人君子。他们开始为林彪惋惜,惋惜他谋害那个人不成功,如果成功了,他会按照孔夫子的想法施行仁政,他们的日子也会好过些,起码他们可以多养几只鸡、多栽几棵果树、多种几颗萝卜了,可以在清明节给自己的祖人烧香了,过年的时候也可以放鞭炮了,也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唱唱花鼓戏、唱唱皮影戏、娱乐娱乐、热闹热闹了。
可是他们的孩子们却在大声唱着批林批孔的歌曲:
“叛徒林彪,
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一见自己家的孩子在唱这歌,他们会很生气,大声斥责他们家的孩子:
“吃饱了!没事了!瞎嗥叫些啥!回去!帮你妈做事!”
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斥责,悻悻的回了家。
华不忧对政治已经心灰意冷,从来不谈论这些敏感话题,他现在只想当一个小老百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有吃的、有穿的就行了,不要再生风波。他的大女儿晓菊已满十八岁,要出嫁了,他要给他准备嫁妆。晓菊是老婆带过来的,是他的养女,这就更加不能马虎,否则别人要说闲话。
他放倒了房前屋后的两棵杨树,两棵槐树,准备给晓菊打嫁妆。他本来就会木工活,从生产队借来了锯子、斧子、刨子、斫子、钻子、墨斗等,让夏罗高当他的下手,一有空他就“叮叮当当”的做家具,两个月后,桌椅板凳、衣柜橱柜、梳妆台、洗脸架、箱子都做好了,找了一个漆匠,将嫁妆油漆好。他将这些嫁妆故意放在屋子外面,让来来往往经过的人观看,让他们知道,他没有亏待他的养女。他还砍了几根楠竹,摸索着做了一个摇篮。他和老伴到郛场买了一丈绸子、一丈缎子,一丈花绫,晓菊出嫁那天,他把它们放在漆了红漆的箱子上面,当他听到观看的人都在啧啧称赞时,心里美滋滋的。
一九七三年,拔萃河学校改成了“拔萃河红专学校”,初中班取消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保留了政治、音乐、体育,书法,增加了农业基础知识,给每一个初中的学生发了五本书:一本《农业基础知识》和四本《毛泽东选集》,说是要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办学,初中生要学工、学农、学军,要批判资产阶级,做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拔萃河大队给红专学校拨了十亩水田,十亩旱田。每天上午,初中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地里干活,下午回到教室,学习毛泽东选集,学习《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社论,写文章表达打倒美帝国主义,把美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的决心;参加中央号召的评法批儒运动,写文章赞美法家商鞅、李斯、韩非,批判儒家孔子、孟子、董仲舒,然后唱歌,写毛笔字。华不忧上午带学生下地劳动,下午教学生写毛笔字。他对取消数理化十分不解,认为这是瞎胡闹,但他不能说。学生家长却不怕,他们说,搞得越来越不叫话,哪有读书的学生天天干农活,连书本都没有的道理?
到了年底,又要批判“师道尊严”,反老师的潮流了,说是北京有一个小学生和班主任发生矛盾,班主任号召全班同学批评她,她给《北京日报》写了信,说老师批评她是旧教育制度下的师道尊严,她要反潮流。高层领导给她回了信,说这不是你和老师之间的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大事。于是她的老师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了反革命份子,她成了反潮流的英雄,成了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她学习,都来反老师的潮流,批斗有师道尊严思想的老师。于是老师们上课时战战兢兢,生怕得罪了学生。
对于这次反潮流运动,学生家长们空前一致的表现出了对这场运动的抵制,他们叮嘱他们的孩子,不能顶撞老师,如果顶撞了老师,回家有你好果子吃!
一九七五年那年,放映了一个叫《决裂》的电影,不久,拔萃河红专学校又改了名,改成了“拔萃河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拔萃河共大”,分成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说是要响应毛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把学制缩短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五年、中学二年、大学二年,中学一毕业,只要根红苗正,就可直接上大学,说这样才是无产阶级的办学方向。
大学部设有“电工班”、“农技班”、“农机班”、“畜牧班”、“沼气班”等,是郛场公社唯一的一所大学。县里拨款新修了校舍,还给“拔萃河共大”派来了十几个公办老师(注释⑬)。
华不忧开始忙了。他昨天还是初中老师,今天就成了大学老师,他既是电工班的老师,又是农机班的老师。他的学生除了中学升上来的外,更多的是郛场公社各个大队选送上来的,年龄最大的比他还大。
他对老婆罗梅说,你去给根生说说,让他给永昌他们大队的支书讲一下,让永昌来读大学。永昌姓高,是罗梅同前夫所生的儿子。
罗梅也有这个想法,她的心里总是牵挂这个儿子,她对华不忧说,一会就去找永昌他舅。
永昌已满二十五岁,已经结婚生子,他的爷爷奶奶一直有戒心,阻拦他同母亲罗梅来往,生怕他被罗梅带走,永昌结婚时也没通知罗梅,这让罗梅很伤心。华不忧安慰罗梅说,等他有了孩子,他爷爷奶奶的戒心解除了,我们再去把礼补上。
得知永昌生了一个女孩,罗梅知道后给坐月子的儿媳妇送去了五十个鸡蛋和一只老母鸡。孙女满月那天,他和华不忧一起到了永昌家,给小孙女送去了几套衣服,衣服是罗梅自己在家里缝的,永昌的爷爷奶奶没有了戒心,不冷不热的接待了他们。临走时罗梅将四十块钱交到儿媳妇手上,对儿媳妇说,你们结婚时没人通知我们,这钱算你们结婚时,我和你爸的磕头钱。永昌和儿媳妇连忙推辞,罗梅坚决要给,永昌说,这也太多了。华不忧忙说,不多,不多,收下吧,这是你妈的心意,你们不收,她会伤心的,儿媳妇说,收下可以,既然是磕头钱,我和永昌要给二老磕头,于是夫妻俩跪下,给华不忧和罗梅磕了头,儿媳妇喊了爸爸、妈妈。永昌也喊了华不忧爸爸。
儿媳妇非常高兴,她说,前些日子我还在说,我家囡囡好可怜,生下来就没有爷爷奶奶。天上的菩萨可怜我家囡囡,这么快就让她有了爷爷奶奶,而且还是亲爷爷,亲奶奶。
在回家的路上,罗梅对华不忧说,永昌的媳妇不简单。华不忧说,是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罗梅说,她说你是亲爷爷,是说给所有人听的,一是让你和我高兴,希望你以后不要生分,把永昌当成亲生的。二是提醒永昌,要永昌把你当成亲爸爸,对你好,三是表示她和囡囡已经把你当成亲爸爸、亲爷爷了。
自此罗梅续上了与儿子的关系。华不忧和罗梅的生日,儿子和媳妇总要过来热闹一番,顺便看看舅舅、舅妈,罗根生也很喜欢这个外甥。永昌的爷爷奶奶见永昌的继父有学问,是个老师,永昌的舅舅又是大队支书,这些都对永昌有用,也就不再阻止永昌与他们来往了。
当罗梅谈到想让永昌到共大读书时,罗根生马上答应,他说他认识永昌他们大队的支书,而且关系还不错。他马上就去找他。
高永昌刚到共大不久,共大的教学重点又变了,说要政治挂帅,培养的学生首先要红,其次才是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那一年毛泽东看了《水浒传》,随便说了几句话,他说《水浒传》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话成了最高指示。于是共大的学生们每人发了一套《水浒传》,他们开始评论水浒,批判宋江的投降主义。学生们给水浒一百零八将划成份:卢俊义、柴进、宋江是大地主,是投降派,是反革命份子,李逵、武松、阮家三兄弟、时迁等,出身贫农,根红苗正,革命最坚决,反对投降。武松、李逵在重阳赏菊时大闹聚议厅,是革命的造反行为。有同学不以为然,认为李逵应该归到五类份子当中,是五类份子中的坏份子,他在三打祝家庄时,“杀得手顺”,竟把扈家庄上下百余口人杀得干干净净,其中有很多都是贫雇农。但是报纸上却说,李逵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最最革命的一个,俨然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既然报纸上面都给李逵定了调,他们也就不争论了。
高永昌进入“共大”的第一学期是在评论水浒中结束的,他什么东西也没学到。翻过年第二学期,反击右倾翻案风又开始了,又要天天学文件,学两报一刊的社论,写批判文章,揭发批判那个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他的白猫黑猫论,批判以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路线,又一学期在批判声中完了,第三学期刚开始不久,毛主席又死了,要写怀念他的文章,悼念他,要装出悲痛欲绝的样子,哭出眼泪,哭不出眼泪的,要把眼圈搞红,像哭过的样子;一个月后,四人帮又倒台了,又要深入揭批四人帮,揭批了一个月,拔萃河共大接到上级通知,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四人帮的遗毒,要坚决肃清。于是“拔萃河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停办了,又改回了“拔萃河学校”,“共大”的“大学生”们还没毕业,就解散了。
高永昌非常后悔到“共大”读书,他在生产队当农民时,平均每天有十五个工分,他在共大读了四百多天书,什么都没学到,白白丢了六千多个工分,一个工分按六分钱算,他损失了三百六十块钱,年底生产队分红时,他差不多可以分到一万匹砖,有这么多砖,再放倒房前屋后十来棵树,他可以把现在的两间房子改成三间、在前面盖一个厢房、在后面盖一个厨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