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英:一周新闻聚焦:杨洁篪发飙阿拉斯加,美中会谈激烈开场低调结束

美中两国星期五(3月19日)结束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高层会谈。尽管这次会议无果而终,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后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对话的两大目的,即向中方明确表明美国及其盟友与伙伴对中国的行为的严重关切,同时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会前与会后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星期四的首场会谈上,美中原本预定简短的公开开场陈述,罕见地脱稿演变为长达一小时的美中官员骂战,美方指责中国的行为威胁国际秩序,中方则批评美国霸权、在人权议题上虚伪。

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甚至直接脱口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等一般传统外交场合不会出现的内容。

国际媒体评析:作秀成分多于谈判。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周六一期评论指出,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博弈将成为决定拜登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不确定的是,这场小小的口角究竟是为了展示给本国民众看的作秀成分居多,还是说双方之间真的存在深深的鸿沟,阻碍了建设性接触对话的推进。双方可能都希望在实质性的议题上推进讨论,比如贸易或者气候保护;但是毫无疑问,以这种戏剧化的较量作为开场,最能够受到本国舆论的关注。”不过该报也指出,美国“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竞争对手”,而和中国之间的对峙将对拜登任期内的外交政策起决定性作用。

西班牙《先锋报》(La Vanguardia)则指出,这次高层对话是美国和中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一个缩影。“中国很快就会在经济上超过美国。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除了政治上的针锋相对之外,两个大国在经济和环保领域有着很多的共同利益,这将会迫使他们为双边共处寻找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新模式。”

荷兰《电讯报》(De Telegraaf)则认为美国仍然稳居世界大国的地位。该报周六发表的评论写道:“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希望通过出人意料的强硬表态,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他所宣示的'美国回来了'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到处充当老好人'.拜登要让自己的对手们看到,美国正处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美国仍然是一个世界强国,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

▲美国之音(VOA)3月19日报道:美中阿拉斯加首场会谈针锋相对 分析人士:向国内观众展现强硬姿态

华盛顿 —美中两国为期两天的高层会谈星期四(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开启。双方在开场白中罕见公开激烈交锋。美方指责中国的行为威胁国际秩序,中方则批评美国霸权,在人权等议题上虚伪。外界普遍对此次会晤结果期待不高。有分析人士认为,双方的针锋相对主要是想向国内观众展现强硬姿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开场白中表示,美方将在此次会谈中讨论引发深切关注的中国的行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我们盟友的经济胁迫”。

他说:“这些行动无不威胁着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因此它们不只是内政,我们也因此觉得有义务今天在这里提出这些议题。”

与布林肯一同出席会谈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这些担忧不仅是美国的,也来自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他说,美方不寻求冲突,但是欢迎激烈竞争,而且“将永远为了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朋友挺身而出。”

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随后发表了长达15多分钟的开场白强硬反驳。他指责美国利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臂管辖和打压,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妨碍贸易往来。

他还指,美国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对美国的民主并没有信心”,人权问题“根深蒂固”。他说,美国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推广自己的所谓民主”,并称“我们两国最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不要转移矛头。”

对于美方对新疆、香港和台湾的关切,他以中国政府一贯的说法称,这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之后则补充说,美国的“这个这个老毛病应该要改一改了。”王毅还说,中方今后不会接受美方的无端指责。

杨洁篪说,美国应放弃冷战思维,重新让双边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他说,美中曾经有过对抗,但对抗对美国并没有好处,“我们中国是挺的过来的。”

在中方发言结束后,布林肯叫住正要离开的记者,补充道,在他与世界近一百位官员的通话和访问日韩的过程中,他所听到的非常不同。他对中方说:“我听到的是对美国回来了、我们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重新接触的深度满意。我还听到对你们的政府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的深度关注。”

他还警告说,拜登总统还是副总统时访问中国,与当时还是副主席的习近平提到过,“赌美国输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赌注(It‘s never a good bet to bet against America),在今天也是如此。”

沙利文则说,“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认真审视自己的缺点并且时刻寻求改进”,这也是美国的秘诀。

美中两国近年来在经贸、人权和军事几乎各方面针锋相对,双边关系跌至美中建交以来的低点。拜登政府就任后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强硬立场,并未有软化迹象。

在美中会谈之前,布林肯和美国防长奥斯汀刚访问了日本和韩国,以加强美国与这两个亚洲主要盟友之间的关系。布林肯在访问期间也在南中国海、新疆、香港和台湾等议题上多次抨击中国。

与此同时,华盛顿还发布了一系列涉及中国的措施,包括开始撤销中国两家电信公司在美国的运营执照,就国家安全问题传唤多家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并且扩大了对侵蚀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的制裁。

中国方面也不示弱,表示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方面,不会妥协。在星期四的开场中,王毅指责美国在会谈一天前对中国发起新的制裁“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他同时警告说:“如果美方试图以此举来所谓增强你们对华的优势的话,我想恐怕你们是打错了算盘。”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认为,会谈的目的就是让双方有机会相互了解立场,华盛顿方面并没有期望与中国在美方关切的问题上达成任何共识。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想,会谈很可能会非常紧张激烈,最后双方都抱着对对方的不满而归。”

伯盛仲合律师事务所(JLG)国际监管与合规部合伙人詹姆斯·博格(James Berger)认为,这场会晤主要是一个形式,双方都不会对其自身认为重要的方面做出任何重大让步。

他对美国之音说:“他们主要想做的是,让他们各自的国内观众感觉他们看起来是强硬的。在美国,拜登总统希望展现出,他仍然捍卫美国工人,捍卫美国人认为的人权价值观等议题。对于中国来说,他们可能想要在台湾和香港等外交政策议题上,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实行的那些贸易政策问题上,尽可能展现坚定立场。”

此次美中高层会谈将持续到周五,会后双方不会发表联合声明。

会谈前美中双方也都释放一些信号,表示对会谈结果不抱很大期望。拜登政府一名资深官员星期二在白宫举行的背景简报会上说,这次会面只是个开端,让双方彼此了解,会谈将为制定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供重要资讯。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星期三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北京并不指望一次对话就解决所有问题,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

▲美国之音(VOA)3月19日报道:美中阿拉斯加会谈爆火药味,学者:吵归吵 谈归谈,不要打起来

台北 —针对美中阿拉斯加首日会谈上两国代表火药味十足的针锋相对,中国境内的分析人士周五(3月19日)表示,不意外。他们说,两国吵归吵,但谈归谈,未来应该还是要共同找出合作的空间。

南京大学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阿拉斯加会谈首日的气氛“火药味十足”,是因为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他分析,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两国的第一次正式官方会晤就受制于双方背后的内政争议,也就是,两国政府所展现的强硬姿态都要对国内的老百姓交代。因此,他笑称:“吵一架,很正常,挺热闹……大家都发泄、放松,多好!”

吵归吵、谈归谈

朱锋说:“中美关系今天的复杂性就是,吵归吵、谈归谈,但千万不要打起来,这是最重要的……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吵归吵呀!但是,谈归谈呀!现在会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吵架。第二部分,坐下来好好地平心静气地谈。第三部分,更是就下一步到底应该做什么,双方还是要有所规划,有所准备。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也是吵给美国内政看,吵给美国国会议员看,你不要觉得中国就是软柿子,你可以随便捏。所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双方的政治精英头脑要清楚。”

朱锋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代表先前与日本、韩国发表了对中国敌意十足的共同声明后,又“高姿态地”对涉港等中国内政政策的中国官员祭出制裁等作为,这都让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脸上无光,也挑战了中共政权的合法性,更让中国民众觉得备受美国欺负,因此驱动了中美阿拉斯加首日会谈的火力。不过,他说,中美两国从美国前总统尼克森时代就开始吵,两国在人权议题上的分歧也持续多年,虽然这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开展不具建设性,但也不能用吵架来定义全部的中美关系。

美中问题三篮子

朱锋说,美中会谈未来有三个篮子要处理:合作、竞争和对抗。

他说,今日的交锋代表两国在冲突性话题上的对峙,但在此方面,美国不能老骂中国,因为结果就是,中国不可能求饶、也只会吵得更凶。不过,他也说,外界不要把两国吵架看得太重。

他更呼吁,未来两国在合作和竞争上,不应受制于这些冲突和分歧,反而应该共同朝务实地迈出合作性步伐上来努力。

他说:“中美现在要合作的地方太多了,不仅是朝(鲜)核(武问题),而且现在这个贸易战还需要重启对话。另外,很多的科技新冷战,双方也要彼此做一些规划,什么样的高科技,你(美国)可以对华管控,但是一般的科技项目、正常的市场开放,你不能完全倒退呀!台湾问题、一中政策还能不能坚持?要谈的东西太多了。”

在短短两小时的阿拉斯加首日会谈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开场就表示,美方深切关注的中国的行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我们盟友的经济胁迫”。而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也强硬反驳,指责美国利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臂管辖和打压,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妨碍贸易往来。双方言辞交锋,互不相让。

中国不求饶

朱锋认为,相较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拜登总统现在看来不仅更强硬,也更具有战略的规划,结合盟友,展现了要长期对抗中国的决心。但他问,难道中国就会求饶?他说,中国清楚,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决定了拜登不可能再对中国采取什么柔和的政策,中国也已经接受“两国关系回不去”的现实,更认清两国间所谓“战略性竞争(strategic competition)”的本质,因此,中国才会以同样的强硬姿态来回应美方。但针对僵持的美中关系,他认为,美国不能老要中国做出让步,也要问问自己能做什么,两国不能都片面地在等对方让步,要共同跨出正面的第一步。

美中阿拉斯加会谈首日虽然出师不利,但位于香港的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向美国之音表示,市场本来就对此次会谈的进展不抱太高的期望,也不认为,拜登政府时代,美中两国在第一次会谈就能在长期的核心问题上谈出什么进展。因此,市场的反应本来平淡,但他说,如果第二日会谈后,两国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将会对市场动能有所提振。

透过会谈,中国原本希望重回美中两国合作的轨道,并期待拜登政府能取消特朗普政府时代所做出之制裁性关税或科技限制等围堵政策。

经贸、科技战未止

但根据首日会谈的气氛,廖群悲观地说,拜登政府看来短期内应该不会松绑,而且就算有调整,也主要是以美国利益为前提所做的微幅调整。

不过,他也说,阿拉斯加会谈只是两国接触的开始,未来两国关系的基调仍是“有竞争、也有正面的合作。”

廖群说:“中国实际上还是希望合作的,但是,你(美国)要是遏制的话,(中国)肯定也是反遏制的。(中国就)核心问题是绝对不会让步的。但是,能够找到合作领域,(中国)会大力推进,总之,也是有所准备啰。”

对于美中阿拉斯加首日会谈的评价,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胡逸山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各界原本期待两国能坐下来,在公开的场合,“礼貌地”表述各自的立场并互相探探底。但看到今日两国激烈的交锋,让他觉得,某种程度上,拜登政府似乎比特朗普时期大张旗鼓的抗中姿态,还要激烈。

先兵后礼?

然而,胡逸山说,这也可能只是“先兵后礼”,因为人权一向是民主党内左派所关注的面向,拜登政府本来就必须有所回应。

不过,胡逸山说,以同为民主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为例,他一上台也是对中国的人权纪录意见很多,但后来推动人权和经贸议题脱钩的也是克林顿,因此,拜登“组团抗中”、“政治经贸不脱钩”的立场是否持续、会持续多久,美国盟友们的态度会是未来的关键。

胡逸山说:“要看他(拜登)的所谓重新广结盟友的政策奏不奏效。如果盟友们都不甩他,全部都说我还是跟中国做生意比较好,那么,他(拜登)也要思考一下怎么办。所以,我认为,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你才能看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全面整体的所谓中国政策。”

胡逸山说,他不会根据阿拉斯加首日的会谈就断定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全貌,未来一年会是观察期。他说,虽然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香港议题上有高度的共识,但美国内部在中国人权问题上仍有矛盾和分歧。例如民主党内的主流派,甚至共和党内的主流派,也就是,美国中上阶级的富豪们关注的还是美中经贸进展,对中国人权问题很可能“也就是耍耍嘴皮子”,因此,拜登总统也得先解决好国内的分歧。

虽然美中两国现在看似对峙,但胡逸山也说,未来两国多少都会有合作的空间,例如在气候变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中美的分歧并不大,甚至在朝鲜核武问题上,他认为,中美两国都共同认知到北韩的核武已不可逆转,但都希望未来看到朝鲜核武不扩散。

美中阿拉斯加首日会谈的冷调,是否代表中国规划中的两国领导人四月份举行拜习会已经无望?对此,胡逸山说,还要观察,或许可以从两国明日会谈后的结论看出一些端倪。

对于阿拉斯加会谈的气氛,中国官媒反应相当激烈。其中,截至周五中午,人民日报已透过微博官方帐号表示,“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及“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美中结束高层会谈,美方:我们清醒地来,清醒地离开

华盛顿 —美中两国星期五(3月19日)结束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高层会谈。尽管这次会议无果而终,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后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对话的两大目的,即向中方明确表明美国及其盟友与伙伴对中国的行为的严重关切,同时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会前与会后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美中两国的首次正式会晤星期五在安克雷奇落下帷幕。布林肯和沙利文与负责外事的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会谈。

星期四,在实质性的会谈开始前,双方在有媒体拍摄的开场环节中激烈交锋,凸显了两个大国的分歧。星期五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不过,美方官员在会前就对媒体表示,这次会谈不会有联合声明。

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媒体短暂见面。

布林肯:与中方就广泛的议程进行了坦率的交谈

布林肯国务卿对媒体表示,在举行对话之前,美方很清楚,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包括中国在新疆的行为,对香港、西藏以及越来越多的对台湾的行为以及在网络空间所采取的行动。

他说,他对中方的强硬回应不感到吃惊。

布林肯说:“毫不意外的是,当我们明确而且直接地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得到了抵触式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得以就一个广泛的议程进行了很多小时的非常坦率的交谈。”

这位美国最高外交官说:“在经济、贸易、技术方面,我们对我们的对口官员说,我们正在审议这些议题,并与国会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密切磋商,我们将以充分保护和推进我们的工人和企业利益的方式向前迈进。”

双方除了在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的议题上进行了对话以外,也讨论了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

布林肯说:“在伊朗、朝鲜、阿富汗、气候方面,我们有利益交集。”

布林肯:美方达到了目的

尽管会谈正如外界普遍预期的那样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布林肯说,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两个目的。

“第一,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我们对中国所采取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也有同样的关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希望明确阐明我们自己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我们也做到了这点,”布林肯说。

沙利文:将评判局势,与盟友磋商后决定下一步

布林肯是在结束对亚洲盟国日本和韩国的访问后,在阿拉斯加会晤中国官员的。这是他担任国务卿后第一次出国访问。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进行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措施。

沙利文说:“我们带着清醒的认识来,并带着清醒的认识离开。我们将返回华盛顿评判我们所处的局面。我们今后将继续与盟友和伙伴磋商,讨论今后所要采取的措施。”

他还表示,在从伊朗到阿富汗的一系列问题上,美方会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继续与中国共事。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外长王毅会谈结束后接受了中国官媒采访。杨洁篪表示,双方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这次对话是有益的,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星期五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于3月22日至25日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外长会议,与欧盟领导人接触并与比利时官员会晤。国务院表示,布林肯将与欧盟伙伴磋商如何应对美欧共同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阿拉斯加交锋后 美国对华政策将持续强硬

华盛顿 —美中两国高层的阿拉斯加会谈星期五(3月19日)落幕,双方在开场时的罕见交锋令外界关注,这是否显示美中未来关系的基调,拜登政府是否将调整对华政策。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将会持续强硬,“不见胡萝卜只见大棒”。

过去一周,美国在亚洲展开了一轮旋风外交,与区域内老牌盟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接触,还试图与区域内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巩固关系。

其中,美中两国为期两天的高层会谈在开场时就出现罕见的公开交锋,原本四分钟的礼节性开场变成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指责中国威胁国际秩序,并警告说“堵美国输从来不是一个好赌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指责美国利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干预中国内政,“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他说。

“我们从双方的官方发言中看到了很多展现自身优势的言辞,以及各自表达对对方不满的立场”,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亚洲项目地缘经济学副主任、东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后藤志保子(Shihoko Goto) 对美国之音说。

然而过去一周的亚洲外交也让美国走进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会议室时多了些许信心,“当美国说自己在谈判中占优势地位时,这不仅仅指一个强大的美国,而是一个受到区域盟友支持的美国,”后藤志保子补充道。

过去一周与亚洲盟国的接触为美国带来了什么?美中高层的激烈交锋会不会给让拜登的亚洲政策出现转变?美国之音对话五位亚洲外交政策专家,为您解读拜登政府新一轮的亚洲政策。

四国峰会, 2+2和出访印度

上周五(3月12日),拜登总统邀请老牌盟友澳大利亚、日本,连同新的战略伙伴印度进行四国峰会,就新冠疫苗和稀土合作达成一致。本周,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日韩,以期巩固美国与两个亚洲盟友“坚不可摧”的关系。在阿拉斯加的美中高层会谈后之后,奥斯汀还将出访印度。

专家认为,拜登亚洲政策的核心在于重建美国的盟友体系,并推动民主国家的国际秩序与惯例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与传统亚洲盟友因为军事开支和贸易分歧拉开了距离。

“拜登政府正在清除这些摩擦,以构建对抗中国的更广泛的合作联盟”,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陆伯彬(Robert Ross)对美国之音说。

传统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成斌(Dean Cheng)对美国之音说,这些会谈向区域国家,特别是实力崛起的中国发送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美国正在重振自己的盟友体系,” 成斌说,“她已经与主要盟国和新伙伴进行磋商。当我们走进阿拉斯加的会议室,中国知道我们的盟友会跟我们的立场一致。”

对盟友:美国是否还有吸引力?

拜登政府时期,与美国传统盟友恢复紧密关系成为了外交政策重心。然而这个重心将不免受到地缘政治形态变更的挑战。

过去四年,美国退出了亚洲的区域贸易组织,中国试图迅速填补空白,加入了囊括亚太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在2020年末首次表达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希望进一步扩大与区域内国家的贸易体量。与此同时,美国过去几年与老牌盟友在日本和韩国在军费问题上出现不快。

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专家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认为,美国在该地区经济参与度下降是事实,然而中国过去四年咄咄逼人的态势给美国创造了一个契机。

“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的行为,不管是对内的新疆和香港政策,还是对外针对韩国和澳大利亚的报复,都让区域国家产生了一些对中国的‘过敏反应’,”他说,“我想这就是美国的机会,虽然我们也不完美,但是我们提供开放、透明、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法治等等一系列概念。所以我认为美国的区域吸引力还是在的。”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认为,中国确实是区域内很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这个贸易伙伴并不可靠。

“日本不会忘记11年前中国突然中断其稀土出口……我们看到中韩因萨德系统出现分歧时,中国将旅游业作为武器。当然,澳大利亚在过去一年半遭受的报复首当其冲,”成斌告诉美国之音,“所以,中国是一个主要的贸易伙伴,然而这个贸易伙伴带来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不会带来的问题。”

陆伯彬教授则对美国的吸引力持较为负面的态度,他认为,虽然美国在努力建立充分对话并重树外交姿态,区域国家会考虑美国是否真的有实力实现其在亚洲地区的承诺。

“区域内国家会考虑美国的国内问题,包括我们的经济问题、军事问题和国内社会的不稳定。他们会考虑美国是否有实力来实现承诺,来扭转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崛起。这种考量将降低这些国家与美国合作的意愿,”他告诉美国之音。

胡萝卜?大棒?美国对华政策初现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着重于压制中共政权在全球扩张。在外交政策上,基本是使用大棒居多,禁止有军方背景的中国留学生入境、去除美国政权交易所的中国公司、将中国应用程序下架等等。

拜登政府强调多边主义,并在上任两个月后就与中国进行高层会面,是否意味着美国将重拾胡萝卜加大棒的对华政策?

“我没有从这届政府看到胡萝卜的迹象”,陆伯彬说,“新一届政府与台湾关系更加紧密。在美中高层会晤之前,美国宣布制裁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内的24名中国内地及香港高官。”

“在哪里可能看到胡萝卜呢?可能是放松签证和留学生来美,可是我们现在还没看到这种迹象。我们看到的是华盛顿告诉北京,我们不准备给美中关系减压。从很多层面上看,拜登政府的中国政策将是特朗普政府的延续,”他解释道。

古德曼同样认为出于国内政治考量和中国目前的姿态,美国不会放松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他表示,拜登团队并不认为美国能够改变中国的决定,所以没有动力来提供胡萝卜。“拜登的重点是与盟友合作,来加强美国首选的国际标准和体系”,他对美国之音说。

拜登2月4日在国务院发表的外交政策演说中指出,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但是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美国愿意与中国合作。

在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前美国情报与研究助理国务卿冯稼时(Thomas Fingar)看来,这句话阐述了拜登中国政策的要点。“我不认为拜登政府应当给中国胡萝卜,或是像中国说的那样,在处理问题前,先改善两国关系并建立互信。我不认为美国应该这样做。我们的做法应当是处理共同问题,并在处理问题时建立互信,”他告诉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美中会谈激烈开场低调结束 专家:两国摩擦将成常态



2021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 (法新社)


2021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 (法新社)

华盛顿 纽约 —美中之间的高层会晤在经历了开场的激烈交锋后,星期五(3月19日)在阿拉斯加落下帷幕。美方表示与中方进行了艰难和直率的对话,中方表示交流有建设性和有益。双方都表示存在深切分歧,未提任何突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摩擦将会是未来美中关系的常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国负责外事的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三场会谈。

会谈结束,没有共识

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中方代表不发一言直接离开,布林肯和沙利文向媒体做了简短陈述。

沙利文说:“我们之前就预计会就范围广泛的议题展开艰难和直率的会谈,而这正是我们所做的。”他表示,会谈达到了美方所希望的目的,即让华盛顿有机会提出对中国的严重关切并阐明自身的优先事项和议题,并了解中方的优先事项和议题。

他说:“我们带着清醒的认识来,带着清醒的认识离开,我们将返回华盛顿评判我们所处的局面。我们今后将继续与盟友和伙伴磋商,讨论今后所要采取的措施。”

中方代表虽然会后没有会见记者,但是杨洁篪和王毅随后接受了中国官媒的采访。杨洁篪说,双方就外交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对话是有益,同时再次强调,“中国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王毅说,中方向美方明确提出,“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重大原则问题,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

布林肯国务卿在媒体见面中表示,华盛顿在会谈前就清楚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根本性分歧,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湾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他说:“毫不意外的是,当我们明确而且直接地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得到了抵触式的回应。”

他和沙利文也表示,在伊朗、朝鲜、阿富汗和气候等议题上,美中双方有利益交集,会“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与中国合作。

对于贸易和技术问题,布林肯说,美方对中方表示,这些议题正在审议当中,将会与国会和盟友伙伴磋商,并且确保充分保护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

美中两国近年来在经贸、人权和科技等几乎各个领域都存在摩擦,双边关系跌至美中建交以来的低点。北京希望重启两国关系,但是华盛顿认为北京需要在人权和经济行为等方面做出改变。

美中阿拉斯加会谈19日结束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首场对话无果而终。分析人士认为,美中短期内不会有合作的前景,摩擦将是常态。详细内容:https://t.co/vxxbh9GC3J pic.twitter.com/PqcQlwNQ0g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March 20, 2021

美中关系,还会更糟吗?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说:“我认为,现在很明确的是,双方在一些议题上都会立场坚定,双边关系中的很多方面不可能会有共识。”

他说,这也不是说就不会有合作,双方可能会在气候等议题上有些低层级的合作或重启一些贸易磋商。但是他说:“双方粉饰那些分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在外交上更具挑战的环境。这不一定会演变为危机,但是摩擦将是常态。”

两国间的这种不再公开遮掩分歧的紧张气氛在会谈有媒体在场的开场激烈交锋中展露无疑。在布林肯批评中国的行为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破坏全球稳定之后,杨洁篪抨击美国动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干涉他国内政,并称“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虽然在镜头前争锋相对,但是美国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表示,当媒体离场闭门之后,双方“立即讨论正事”,开始实质性会谈。

一些观察人士对这戏剧性的一幕并不感到吃惊。传统基金会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副总裁卡拉法诺(James Carafano)对美国之音说:“中国这几年来在外交上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过去几年来,中国因其在世界范围内破坏稳定的行为而遭到很多反击,他们的回应也都咄咄逼人。”

《政治风险杂志》出版人安德斯·科尔(Anders Corr) 认为,美中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恶化,以至于如果他们进到同一间有摄像机的屋子里,就会有火药味。他说,“尤其是中国想要展示,他们在面对美国时是强硬的,能掌控局面。他们想要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可能想要展示中国不仅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更胜一筹的形象。”

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黑考特(Scott Harold)认为,经过了阿拉斯加的激烈交锋,美中之间短期内不会有很多合作的前景。

“我不清楚我在中国观察界的其他同行是怎么看的,但是我认为,他们中许多人应该和我一样,觉得中国外交官来到阿拉斯加,在与美国政府官员的第一天互动就气势汹汹、威胁相加、粗鲁无礼。这不会让任何人对中国有好感。所以我想,此次阿拉斯加会谈之后,短期内不会立即有很多合作的前景,而且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些议题令事情更加复杂化,”黑考特说。

不过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对未来的美中关系并不太担忧。他认为,中共在贸易等其他方面需要美国,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需要中共的合作,而且中共需要美国比美国需要中共更强烈。

他对美国之音说:“两边的舌枪唇剑这个表演是非常精彩的一出戏,相信对双方的鹰派都起到一个安稳的作用,实际上呢我相信他们会采取一个比较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各取所需的冷和谐。……我相信在拜登总统任内,两国关系会比较平缓,但美国要恢复到以前对中国的绥靖政策,大概是不可能。”

拜登政府官员此前表示,此次美中双边高层会谈将会为对华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拜登政府目前基本上延续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强硬立场,但是更加强调与盟友的合作协调。

在美中高层会谈之前,布林肯刚刚结束了三天的亚洲之行。国务院星期五宣布,布林肯下周将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外长会议,与欧盟领导人接触并与比利时官员会晤。国务院表示,布林肯将与欧盟伙伴磋商如何应对美欧共同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大西洋理事会斯考特罗夫战略与安全中心主任巴里·帕维尔(Barry Pavel)星期五在一个评论中写道,中国只尊重实力,而且是数量上的实力。他说,拜登政府战略的核心就是与盟友伙伴磋商,形成“联合战线”(united front),这正是中国所憎恨和想要极力避免的。

他说:“一旦中国认识到美国确实是从实力的地位与中国打交道,而不是中国官员昨天所称的,美中关系将会回到能够管控最艰难议题、可以探索合作的状态。”

杨洁篪在周四的开场中曾说,美方“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到底谁违反了外交礼仪?美中阿拉斯加会谈真相

华盛顿 —美中高层在阿拉斯加第一天对话的唇枪舌剑和浓浓的火药味令世界侧目。会后,双方的交锋还在继续。中国指责美国不顾外交礼仪,在开场白时“严重超时”,而美国则指责中国官员“哗众取宠”,故意制造“戏剧效果”。那么,美中在阿拉斯加的首次会谈到底发生了什么?

究竟谁“严重超时”? 谁在违反外交礼仪?

关于3月19日的会谈,中国官媒称美国代表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违反外交礼仪”。与此同时,中方的会谈代表,杨洁篪在现场回应的短视频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疯传。中国网友们为杨洁篪所展示的中国“底气”,和他的“有理有据”疯狂点赞。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现场的视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开场白时长2分27秒,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讲话2分17秒,而中国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讲话时间是16分14 秒,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讲话是4分零9秒。

3月19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在被问到中国说美方严重超时的根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要求记者查询中国代表团官员就中美高层对话进行的背景吹风会。

他还强调,美方不遵守事先有关发言时间的约定,挑衅在先,挑起争端。

根据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有关这次对话背景吹风会的报道,中国官员并没有给出为什么中国认为美国“严重超时”的根据和理由。赵立坚基本在重复中国在吹风会上的说法。

新华社的报道援引中方官员的话说:“中方带着诚意应邀来到安克雷奇同美方进行战略对话,并做好按双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开展对话的准备。但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 吹风会上,中方官员还特别指出,“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

但另一方面,美国官员也指责中国代表违反了“外交礼仪”。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的话说,会谈之前双方同意四名官员每人作两分钟的简短发言。这名官员说:“中国代表团……看起来,他们来是为了作秀,重在戏剧化表现而非实质性会谈。他们迅速违反外交礼仪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按照外交惯例,在这样的高层会晤中,双方通常会在记者面前分别做几分钟的立场陈述,然后,在记者离开后,双方激烈交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像这次这样,双方官员直接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确属罕见,而且这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星期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波特(Jalina Porter)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国代表的表现“戏剧化”。她认为中国代表的表现可能是给中国观众看的。

她说:“我们知道,有时这些外交陈述可能被夸大,甚至可能是针对国内听众。” 不过,她又说,“我们并没有让另一方的表演阻止我们去做我们打算在阿拉斯加做的事情。那就是,表达出我们的原则和期望,并尽早与中国进行必须的艰难对话。”

美国害怕舆论对自己不利,赶记者走?

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美国在这次对话中充满了“小心机”。比如,在美方对杨洁篪和王毅的话做完回应后,不等杨和王作出回应,就往外赶记者。中国《观察者网》的报道说,“轮到中方发言就赶记者走,‘美式双标’在安克雷奇上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则解读说: “中国开场白后,美方在发现自己在舆论上并不占优势后,就急着让记者离场,这种明显不符合外交礼仪的不合理的方式,原本是想掌握舆论上的优势,却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虚。”

事实是,美联社拍摄的视频显示,在杨洁篪、王毅讲完话后,现场记者被要求离开,布林肯要求他们“等一下”,因为他认为杨洁篪的讲话超时,他需要补充发言。

布林肯说:“杨主任,王国委,鉴于你们超时的讲话,请允许我在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再说几句。 我想,沙利文先生也想说几句。”

后来,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别做了补充发言。根据美联社的视频,两人发言后, 记者们再次被要求离开。美联社的视频到此结束。

但是,根据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记者外交事务及防务记者尼克·施福林(Nick Schifrin)在推特上发布的消息,杨洁篪随后批评美国以“居高临下”的语调发言,并称要求记者们离场证明美国不支持民主。

另外,杨洁篪还称这不公平。他说,按外交礼仪,在美方第二轮发言后,中方也应进行补充发言,但美方拒绝,并让记者团离场,因此,中方认为不公平。

另有在现场美国记者描述,会谈因为中方的超时、不遵守规定,让美方不满,为公平起见也要求同等的“发言时间”,之所以不让中方补充发言,是因为如果继续补充,中方又超时,这又是另一种“不公平”。

不过,根据美国国务院对美中对话的文字记录,杨洁篪后面还说了一番话,包括“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立场同中国谈话”,以及“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王毅也在现场告诉美国,“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所有这些,很多媒体认为都不太适合在外交场合说的话。

美方到底说了哪些话让中国不开心?

中国说美国在开场白中严重挑起了事端,美国到底说了哪些话?

布林肯说,美方将在此次会谈中讨论引发深切关注的中国的行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我们盟友的经济胁迫。”

他强调,涉及新疆、香港、台湾的事务不只是中国的内政。他说:“所有这些行为都威胁了维护世界秩序的国际规则,因此它们不是内部事务,我们认为有责任今天在此提出来。”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这些担忧不仅是美国的,也来自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他说,美方不寻求冲突,但是欢迎激烈竞争,而且“将永远为了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朋友挺身而出。”

在补充发言时,布林肯说道,在他与世界近一百位官员的通话和访问日韩的过程中,与他从杨洁篪那里听到的非常不同。他对中方说:“我听到的是对美国回来了、我们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重新接触的深度满意。我还听到对你们的政府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的深度关注。”

他还警告说,拜登总统还是副总统时访问中国,与当时还是副主席的习近平提到过,“赌美国输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赌注。在今天也是如此。”

沙利文则说,“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认真审视自己的缺点并且时刻寻求改进”,这也是美国的秘诀。

布林肯星期五告诉记者,美中在上述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听到中国的防御性的回答自然也不吃惊。尽管会谈正如外界普遍预期的那样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布林肯说,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

美国人认为中国不尊重拜登政府及其团队

路透社援引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资深共和党议员迈克·麦考尔(Mike McCaul )的话说,通过这次交道,拜登政府应该认清正在与什么人打交道。

他说:“他们的好战和指责对拜登政府来说应该是一次警醒,让他们清楚自己在与什么人打交道。”

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中国事务和技术分析师司马乔丹(Jordan Schneider)在推特上说:“中国官员疯了,在与特朗普政府接触时,他们大气不出。但是,在与拜登政府官员的第一次交往中,你会认为他们想给对方留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结果,他们决定就像战狼一样,要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

电子报《外国人看中国》(Sinocism)的创办人利明璋(Bill Bishop)在这个推文上回复说,“他们展示了他们并不尊重拜登和他的团队,认为他们很弱。”

They are also showing they don‘t respect Biden and his team and think they are weak. https://t.co/x3AgWe0nCA

— Bill Bishop (@niubi) March 19, 2021分析人士指出,阿拉斯加交锋后,美国对华政策将会持续强硬。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阿拉斯加会谈争锋相对 美议员:中方行为暴露出缺乏自我意识

华盛顿 —备受瞩目的美中外交高层会谈在美国阿拉斯加首府安克雷奇当地时间星期四(3月18日)拉开帷幕后不久随即陷入相互批评的激烈交锋。有国会共和党领袖在美中官员首场会谈结束后立即发文痛批中国官员的行为“暴露出缺乏自我意识”。

星期四的首场会谈上,美中原本预定简短的公开开场陈述,罕见地脱稿演变为长达一小时的美中官员骂战,美方指责中国的行为威胁国际秩序,中方则批评美国霸权、在人权议题上虚伪。

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甚至直接脱口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等一般传统外交场合不会出现的内容。

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首席共和党议员麦考尔(Rep. Micharl McCaul, R-TX)美东时间星期四晚间立刻做出回应,痛批中国官员的行径。

“中国共产党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政权,并把自己的软弱和冷酷投射到别人身上,”麦考尔在推特上说,“这个政权显然没有计划改变自己的做法。实力和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唯一能理解的事了。”

美中外交领袖官员在实质会谈开始前,就在媒体前以尖锐言辞唇枪舌剑的情况实属罕见,也突显了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的双边分歧深刻且充满严重的不信任。多方分析认为,这或将预示了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复杂又僵持不下的关系短时间内无法轻易融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强调了美国对中国在包括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美国盟友的经济胁迫的深切关注。布林肯说,这些行动无不威胁着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接着发言说,他们将在会谈中清楚地表明,“我们美方压倒性的优先事项是确保我们处理世界事务的方法和我们处理中国事务的方法有益于美国人民并保护我们盟友和伙伴的利益。”

“我们不寻求冲突,但我们欢迎激烈的竞争,我们将永远捍卫我们的原则,捍卫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朋友,”沙利文说。

轮到中方发言时,杨洁篪花了16分钟的时间提出对美方的种种不满,指责美国发动战争,造成了许多生灵涂炭和世界的动荡不安。他还批评美国对外推广人权和民主的做法。

他说:“美国存在的人权问题是根深蒂固的,不是过去四年就存在的,对黑人的屠杀,早就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想我们两国最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不要转移矛头,把国内的问题没解决好,转移到国际上去。”

杨洁篪还指责美国才是网络袭击在能力和使用方面的冠军。

共和党联邦众议员巴尔(Rep. Andy Barr, R-KY)星期五(3月19日)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一场讨论印太战略的听证会上表示,对中共的尖锐批评不是种族主义,而是政策问题,是外交政策问题。他说,“美国与中国政府存在着道德差异”。

巴尔众议员透过视讯方式在这场线上召开的听证会上询问出席作证的前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y Schriver),“昨天在阿拉斯加的美中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试图把美国描绘成虚伪的,因为我们直接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共的国际关切。虽然我知道美国经历了非常艰难的一年,我们有自己的问题,但我确实想问你几个问题,来突出美中之间的差异,道德上的差异。 美国目前是否在国家设立的拘留营中对本国人进行种族清洗?有还是没有? ”

“没有,”薛瑞福简答道。

“美国目前是否从在这里做生意的公司窃取知识产权,然后将该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军队?有还是没有?”巴尔继续问。

“当然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薛瑞福说。

“美国是否在监禁为民主和人权发声的人?有还是没有? ”

“没有。”

“我们没有。我们在讨论在印太地区前进方向时,我想强调这些差异,我们必须向我们的伙伴和盟友说明,必须在道德上明确中国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行为,” 巴尔接着说。

“坦率地说,西方方式在道德上的优越性,西方开放自由和民主社会的方法,对比封闭的共产主义警察国家,即中共。我不认为这是种族主义言论,这是关于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陈述,是关于清醒地看待问题。 ”

据华尔街日报3月19日报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中国)语气似乎有所不同,现在中国不仅是与我们平起平坐,他们更优越”。他呼吁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需要寻求“更多的杠杆力”。

时常在中国问题持强硬态度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科顿(Sen. Tom Cotton, R-AR)也在推特上发文呼吁美国政府该采取新的战略应对中国挑战。

“中国代表团的行为完全无法接受,”科顿星期五在推特上说,“是时候拜登政府采取战略击败中国。”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杨洁篪发飙阿拉斯加或给美国对华政策增添新的变数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中)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2021年3月18日)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中)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2021年3月18日)

华盛顿 —虽然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与中国对口官员在阿拉斯加举行的首次会谈进行得很不顺利,但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认为,拜登总统对美中两个大国关系得改善“是有好处的。”

与拜登相识40多年的科恩在参加北京主办的一个视频论坛上表示,拜登接任总统后,美国与中国的接触与特朗普时期相比将会变得更加专业化、更符合外交习惯、更注意风度。

刚刚结束的美中高级官员对话是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两国之间举行的首次会谈。双方最高级别的外交官在会谈开始爆发的争吵引起外界对未来美中关系走向感到担忧。不少人甚至担心,这次会谈可能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曾经担任美国联邦政府顾问的戴维·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则认为,这次会谈实际上要比外面看到的情况要好。

参加这次会谈的两国官员在会后发表的评论显然出人意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两个目的。

他说:“第一,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我们对中国所采取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也有同样的关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希望明确阐明我们自己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我们也做到了这点。”

中方代表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会后向媒体谈到会谈情况时说:“这次的战略沟通是坦率的、建设性的,是有益的。”

从会谈开始时针锋相对的争吵到会谈结束时作出“坦率”“建设性”,甚至是“有益的”和“达到了目的”评价,这中间的跳越之大实在超出人们的想象。

鲁宾斯坦是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的创始人。他虽然认为,这次会谈虽然有收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一进展为两国元首峰会做好了准备。他估计,拜登和习近平至少在一年内都不会见面。

但鲁宾斯坦指出,这并不一件坏事。路透社引用他的话说:这是因为“他们(拜登和习近平)都在幕后争取,在峰会举行的时候能够拿出一些富有成效的东西。”

目前舆论对这次安克雷奇会谈将会对美中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乐观派认为,两国接触比不接触要好。拜登上台后改变了特朗普执政后期两国各种对话平台全部关闭的状况。这次两国高级官员会谈虽然进行的颇为艰难,但毕竟是一个开端。只要坚持沟通就能够避免误判,这对稳定双边关系是一个利好消息。

悲观派同意布林肯在会谈开始前的说法,认为这次会谈不是中方所称的“战略会谈”,而是一次“一次性的活动”,如果中方没有作出任何妥协和改进,双方就不可能恢复任何沟通机制。

观察人士指出,令人值得担忧的一点是,中方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这次在会谈中向世界展示出的粗暴和不讲道理将会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留下怎样的影响,尚难预料。

杨洁篪说,美国的民主如何?要由世界人民来评价。王毅日前还说,中国做得好不好,要由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一位化名“CIA”的网友认为,杨洁篪实际上是来下战书的。在他会场发飙的同时,人民日报展开了中国人民不吃这一套的宣传攻势,这显然是“一尊亲自部署亲自领导的”。

这位网友说,“美国政府从来不会对受到的羞辱沉默以待”,愤怒的美国将很快从中国的对手变成中国敌人。他认为,中国不会从中捞取什么好处的。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杨洁篪发飙阿拉斯加,美中会谈激烈开场低调结束

美中两国星期五(3月19日)结束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高层会谈。尽管这次会议无果而终,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后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对话的两大目的,即向中方明确表明美国及其盟友与伙伴对中国的行为的严重关切,同时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会前与会后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星期四的首场会谈上,美中原本预定简短的公开开场陈述,罕见地脱稿演变为长达一小时的美中官员骂战,美方指责中国的行为威胁国际秩序,中方则批评美国霸权、在人权议题上虚伪。

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甚至直接脱口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等一般传统外交场合不会出现的内容。

国际媒体评析:作秀成分多于谈判。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周六一期评论指出,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博弈将成为决定拜登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不确定的是,这场小小的口角究竟是为了展示给本国民众看的作秀成分居多,还是说双方之间真的存在深深的鸿沟,阻碍了建设性接触对话的推进。双方可能都希望在实质性的议题上推进讨论,比如贸易或者气候保护;但是毫无疑问,以这种戏剧化的较量作为开场,最能够受到本国舆论的关注。”不过该报也指出,美国“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竞争对手”,而和中国之间的对峙将对拜登任期内的外交政策起决定性作用。

西班牙《先锋报》(La Vanguardia)则指出,这次高层对话是美国和中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一个缩影。“中国很快就会在经济上超过美国。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除了政治上的针锋相对之外,两个大国在经济和环保领域有着很多的共同利益,这将会迫使他们为双边共处寻找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新模式。”

荷兰《电讯报》(De Telegraaf)则认为美国仍然稳居世界大国的地位。该报周六发表的评论写道:“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希望通过出人意料的强硬表态,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他所宣示的'美国回来了'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到处充当老好人'.拜登要让自己的对手们看到,美国正处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美国仍然是一个世界强国,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

▲美国之音(VOA)3月19日报道:美中阿拉斯加首场会谈针锋相对 分析人士:向国内观众展现强硬姿态

华盛顿 —美中两国为期两天的高层会谈星期四(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开启。双方在开场白中罕见公开激烈交锋。美方指责中国的行为威胁国际秩序,中方则批评美国霸权,在人权等议题上虚伪。外界普遍对此次会晤结果期待不高。有分析人士认为,双方的针锋相对主要是想向国内观众展现强硬姿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开场白中表示,美方将在此次会谈中讨论引发深切关注的中国的行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我们盟友的经济胁迫”。

他说:“这些行动无不威胁着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因此它们不只是内政,我们也因此觉得有义务今天在这里提出这些议题。”

与布林肯一同出席会谈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这些担忧不仅是美国的,也来自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他说,美方不寻求冲突,但是欢迎激烈竞争,而且“将永远为了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朋友挺身而出。”

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随后发表了长达15多分钟的开场白强硬反驳。他指责美国利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臂管辖和打压,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妨碍贸易往来。

他还指,美国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对美国的民主并没有信心”,人权问题“根深蒂固”。他说,美国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推广自己的所谓民主”,并称“我们两国最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不要转移矛头。”

对于美方对新疆、香港和台湾的关切,他以中国政府一贯的说法称,这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之后则补充说,美国的“这个这个老毛病应该要改一改了。”王毅还说,中方今后不会接受美方的无端指责。

杨洁篪说,美国应放弃冷战思维,重新让双边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他说,美中曾经有过对抗,但对抗对美国并没有好处,“我们中国是挺的过来的。”

在中方发言结束后,布林肯叫住正要离开的记者,补充道,在他与世界近一百位官员的通话和访问日韩的过程中,他所听到的非常不同。他对中方说:“我听到的是对美国回来了、我们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重新接触的深度满意。我还听到对你们的政府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的深度关注。”

他还警告说,拜登总统还是副总统时访问中国,与当时还是副主席的习近平提到过,“赌美国输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赌注(It‘s never a good bet to bet against America),在今天也是如此。”

沙利文则说,“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认真审视自己的缺点并且时刻寻求改进”,这也是美国的秘诀。

美中两国近年来在经贸、人权和军事几乎各方面针锋相对,双边关系跌至美中建交以来的低点。拜登政府就任后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强硬立场,并未有软化迹象。

在美中会谈之前,布林肯和美国防长奥斯汀刚访问了日本和韩国,以加强美国与这两个亚洲主要盟友之间的关系。布林肯在访问期间也在南中国海、新疆、香港和台湾等议题上多次抨击中国。

与此同时,华盛顿还发布了一系列涉及中国的措施,包括开始撤销中国两家电信公司在美国的运营执照,就国家安全问题传唤多家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并且扩大了对侵蚀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的制裁。

中国方面也不示弱,表示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方面,不会妥协。在星期四的开场中,王毅指责美国在会谈一天前对中国发起新的制裁“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他同时警告说:“如果美方试图以此举来所谓增强你们对华的优势的话,我想恐怕你们是打错了算盘。”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认为,会谈的目的就是让双方有机会相互了解立场,华盛顿方面并没有期望与中国在美方关切的问题上达成任何共识。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想,会谈很可能会非常紧张激烈,最后双方都抱着对对方的不满而归。”

伯盛仲合律师事务所(JLG)国际监管与合规部合伙人詹姆斯·博格(James Berger)认为,这场会晤主要是一个形式,双方都不会对其自身认为重要的方面做出任何重大让步。

他对美国之音说:“他们主要想做的是,让他们各自的国内观众感觉他们看起来是强硬的。在美国,拜登总统希望展现出,他仍然捍卫美国工人,捍卫美国人认为的人权价值观等议题。对于中国来说,他们可能想要在台湾和香港等外交政策议题上,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实行的那些贸易政策问题上,尽可能展现坚定立场。”

此次美中高层会谈将持续到周五,会后双方不会发表联合声明。

会谈前美中双方也都释放一些信号,表示对会谈结果不抱很大期望。拜登政府一名资深官员星期二在白宫举行的背景简报会上说,这次会面只是个开端,让双方彼此了解,会谈将为制定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供重要资讯。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星期三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北京并不指望一次对话就解决所有问题,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

▲美国之音(VOA)3月19日报道:美中阿拉斯加会谈爆火药味,学者:吵归吵 谈归谈,不要打起来

台北 —针对美中阿拉斯加首日会谈上两国代表火药味十足的针锋相对,中国境内的分析人士周五(3月19日)表示,不意外。他们说,两国吵归吵,但谈归谈,未来应该还是要共同找出合作的空间。

南京大学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阿拉斯加会谈首日的气氛“火药味十足”,是因为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他分析,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两国的第一次正式官方会晤就受制于双方背后的内政争议,也就是,两国政府所展现的强硬姿态都要对国内的老百姓交代。因此,他笑称:“吵一架,很正常,挺热闹……大家都发泄、放松,多好!”

吵归吵、谈归谈

朱锋说:“中美关系今天的复杂性就是,吵归吵、谈归谈,但千万不要打起来,这是最重要的……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吵归吵呀!但是,谈归谈呀!现在会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吵架。第二部分,坐下来好好地平心静气地谈。第三部分,更是就下一步到底应该做什么,双方还是要有所规划,有所准备。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也是吵给美国内政看,吵给美国国会议员看,你不要觉得中国就是软柿子,你可以随便捏。所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双方的政治精英头脑要清楚。”

朱锋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代表先前与日本、韩国发表了对中国敌意十足的共同声明后,又“高姿态地”对涉港等中国内政政策的中国官员祭出制裁等作为,这都让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脸上无光,也挑战了中共政权的合法性,更让中国民众觉得备受美国欺负,因此驱动了中美阿拉斯加首日会谈的火力。不过,他说,中美两国从美国前总统尼克森时代就开始吵,两国在人权议题上的分歧也持续多年,虽然这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开展不具建设性,但也不能用吵架来定义全部的中美关系。

美中问题三篮子

朱锋说,美中会谈未来有三个篮子要处理:合作、竞争和对抗。

他说,今日的交锋代表两国在冲突性话题上的对峙,但在此方面,美国不能老骂中国,因为结果就是,中国不可能求饶、也只会吵得更凶。不过,他也说,外界不要把两国吵架看得太重。

他更呼吁,未来两国在合作和竞争上,不应受制于这些冲突和分歧,反而应该共同朝务实地迈出合作性步伐上来努力。

他说:“中美现在要合作的地方太多了,不仅是朝(鲜)核(武问题),而且现在这个贸易战还需要重启对话。另外,很多的科技新冷战,双方也要彼此做一些规划,什么样的高科技,你(美国)可以对华管控,但是一般的科技项目、正常的市场开放,你不能完全倒退呀!台湾问题、一中政策还能不能坚持?要谈的东西太多了。”

在短短两小时的阿拉斯加首日会谈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开场就表示,美方深切关注的中国的行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我们盟友的经济胁迫”。而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也强硬反驳,指责美国利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臂管辖和打压,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妨碍贸易往来。双方言辞交锋,互不相让。

中国不求饶

朱锋认为,相较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拜登总统现在看来不仅更强硬,也更具有战略的规划,结合盟友,展现了要长期对抗中国的决心。但他问,难道中国就会求饶?他说,中国清楚,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决定了拜登不可能再对中国采取什么柔和的政策,中国也已经接受“两国关系回不去”的现实,更认清两国间所谓“战略性竞争(strategic competition)”的本质,因此,中国才会以同样的强硬姿态来回应美方。但针对僵持的美中关系,他认为,美国不能老要中国做出让步,也要问问自己能做什么,两国不能都片面地在等对方让步,要共同跨出正面的第一步。

美中阿拉斯加会谈首日虽然出师不利,但位于香港的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向美国之音表示,市场本来就对此次会谈的进展不抱太高的期望,也不认为,拜登政府时代,美中两国在第一次会谈就能在长期的核心问题上谈出什么进展。因此,市场的反应本来平淡,但他说,如果第二日会谈后,两国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将会对市场动能有所提振。

透过会谈,中国原本希望重回美中两国合作的轨道,并期待拜登政府能取消特朗普政府时代所做出之制裁性关税或科技限制等围堵政策。

经贸、科技战未止

但根据首日会谈的气氛,廖群悲观地说,拜登政府看来短期内应该不会松绑,而且就算有调整,也主要是以美国利益为前提所做的微幅调整。

不过,他也说,阿拉斯加会谈只是两国接触的开始,未来两国关系的基调仍是“有竞争、也有正面的合作。”

廖群说:“中国实际上还是希望合作的,但是,你(美国)要是遏制的话,(中国)肯定也是反遏制的。(中国就)核心问题是绝对不会让步的。但是,能够找到合作领域,(中国)会大力推进,总之,也是有所准备啰。”

对于美中阿拉斯加首日会谈的评价,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胡逸山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各界原本期待两国能坐下来,在公开的场合,“礼貌地”表述各自的立场并互相探探底。但看到今日两国激烈的交锋,让他觉得,某种程度上,拜登政府似乎比特朗普时期大张旗鼓的抗中姿态,还要激烈。

先兵后礼?

然而,胡逸山说,这也可能只是“先兵后礼”,因为人权一向是民主党内左派所关注的面向,拜登政府本来就必须有所回应。

不过,胡逸山说,以同为民主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为例,他一上台也是对中国的人权纪录意见很多,但后来推动人权和经贸议题脱钩的也是克林顿,因此,拜登“组团抗中”、“政治经贸不脱钩”的立场是否持续、会持续多久,美国盟友们的态度会是未来的关键。

胡逸山说:“要看他(拜登)的所谓重新广结盟友的政策奏不奏效。如果盟友们都不甩他,全部都说我还是跟中国做生意比较好,那么,他(拜登)也要思考一下怎么办。所以,我认为,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你才能看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全面整体的所谓中国政策。”

胡逸山说,他不会根据阿拉斯加首日的会谈就断定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全貌,未来一年会是观察期。他说,虽然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香港议题上有高度的共识,但美国内部在中国人权问题上仍有矛盾和分歧。例如民主党内的主流派,甚至共和党内的主流派,也就是,美国中上阶级的富豪们关注的还是美中经贸进展,对中国人权问题很可能“也就是耍耍嘴皮子”,因此,拜登总统也得先解决好国内的分歧。

虽然美中两国现在看似对峙,但胡逸山也说,未来两国多少都会有合作的空间,例如在气候变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中美的分歧并不大,甚至在朝鲜核武问题上,他认为,中美两国都共同认知到北韩的核武已不可逆转,但都希望未来看到朝鲜核武不扩散。

美中阿拉斯加首日会谈的冷调,是否代表中国规划中的两国领导人四月份举行拜习会已经无望?对此,胡逸山说,还要观察,或许可以从两国明日会谈后的结论看出一些端倪。

对于阿拉斯加会谈的气氛,中国官媒反应相当激烈。其中,截至周五中午,人民日报已透过微博官方帐号表示,“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及“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美中结束高层会谈,美方:我们清醒地来,清醒地离开

华盛顿 —美中两国星期五(3月19日)结束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高层会谈。尽管这次会议无果而终,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后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对话的两大目的,即向中方明确表明美国及其盟友与伙伴对中国的行为的严重关切,同时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会前与会后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美中两国的首次正式会晤星期五在安克雷奇落下帷幕。布林肯和沙利文与负责外事的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会谈。

星期四,在实质性的会谈开始前,双方在有媒体拍摄的开场环节中激烈交锋,凸显了两个大国的分歧。星期五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不过,美方官员在会前就对媒体表示,这次会谈不会有联合声明。

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媒体短暂见面。

布林肯:与中方就广泛的议程进行了坦率的交谈

布林肯国务卿对媒体表示,在举行对话之前,美方很清楚,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包括中国在新疆的行为,对香港、西藏以及越来越多的对台湾的行为以及在网络空间所采取的行动。

他说,他对中方的强硬回应不感到吃惊。

布林肯说:“毫不意外的是,当我们明确而且直接地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得到了抵触式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得以就一个广泛的议程进行了很多小时的非常坦率的交谈。”

这位美国最高外交官说:“在经济、贸易、技术方面,我们对我们的对口官员说,我们正在审议这些议题,并与国会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密切磋商,我们将以充分保护和推进我们的工人和企业利益的方式向前迈进。”

双方除了在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的议题上进行了对话以外,也讨论了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

布林肯说:“在伊朗、朝鲜、阿富汗、气候方面,我们有利益交集。”

布林肯:美方达到了目的

尽管会谈正如外界普遍预期的那样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布林肯说,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两个目的。

“第一,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我们对中国所采取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也有同样的关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希望明确阐明我们自己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我们也做到了这点,”布林肯说。

沙利文:将评判局势,与盟友磋商后决定下一步

布林肯是在结束对亚洲盟国日本和韩国的访问后,在阿拉斯加会晤中国官员的。这是他担任国务卿后第一次出国访问。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进行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措施。

沙利文说:“我们带着清醒的认识来,并带着清醒的认识离开。我们将返回华盛顿评判我们所处的局面。我们今后将继续与盟友和伙伴磋商,讨论今后所要采取的措施。”

他还表示,在从伊朗到阿富汗的一系列问题上,美方会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继续与中国共事。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外长王毅会谈结束后接受了中国官媒采访。杨洁篪表示,双方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这次对话是有益的,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星期五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于3月22日至25日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外长会议,与欧盟领导人接触并与比利时官员会晤。国务院表示,布林肯将与欧盟伙伴磋商如何应对美欧共同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阿拉斯加交锋后 美国对华政策将持续强硬

华盛顿 —美中两国高层的阿拉斯加会谈星期五(3月19日)落幕,双方在开场时的罕见交锋令外界关注,这是否显示美中未来关系的基调,拜登政府是否将调整对华政策。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将会持续强硬,“不见胡萝卜只见大棒”。

过去一周,美国在亚洲展开了一轮旋风外交,与区域内老牌盟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接触,还试图与区域内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巩固关系。

其中,美中两国为期两天的高层会谈在开场时就出现罕见的公开交锋,原本四分钟的礼节性开场变成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指责中国威胁国际秩序,并警告说“堵美国输从来不是一个好赌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指责美国利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干预中国内政,“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他说。

“我们从双方的官方发言中看到了很多展现自身优势的言辞,以及各自表达对对方不满的立场”,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亚洲项目地缘经济学副主任、东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后藤志保子(Shihoko Goto) 对美国之音说。

然而过去一周的亚洲外交也让美国走进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会议室时多了些许信心,“当美国说自己在谈判中占优势地位时,这不仅仅指一个强大的美国,而是一个受到区域盟友支持的美国,”后藤志保子补充道。

过去一周与亚洲盟国的接触为美国带来了什么?美中高层的激烈交锋会不会给让拜登的亚洲政策出现转变?美国之音对话五位亚洲外交政策专家,为您解读拜登政府新一轮的亚洲政策。

四国峰会, 2+2和出访印度

上周五(3月12日),拜登总统邀请老牌盟友澳大利亚、日本,连同新的战略伙伴印度进行四国峰会,就新冠疫苗和稀土合作达成一致。本周,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日韩,以期巩固美国与两个亚洲盟友“坚不可摧”的关系。在阿拉斯加的美中高层会谈后之后,奥斯汀还将出访印度。

专家认为,拜登亚洲政策的核心在于重建美国的盟友体系,并推动民主国家的国际秩序与惯例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与传统亚洲盟友因为军事开支和贸易分歧拉开了距离。

“拜登政府正在清除这些摩擦,以构建对抗中国的更广泛的合作联盟”,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陆伯彬(Robert Ross)对美国之音说。

传统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成斌(Dean Cheng)对美国之音说,这些会谈向区域国家,特别是实力崛起的中国发送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美国正在重振自己的盟友体系,” 成斌说,“她已经与主要盟国和新伙伴进行磋商。当我们走进阿拉斯加的会议室,中国知道我们的盟友会跟我们的立场一致。”

对盟友:美国是否还有吸引力?

拜登政府时期,与美国传统盟友恢复紧密关系成为了外交政策重心。然而这个重心将不免受到地缘政治形态变更的挑战。

过去四年,美国退出了亚洲的区域贸易组织,中国试图迅速填补空白,加入了囊括亚太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在2020年末首次表达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希望进一步扩大与区域内国家的贸易体量。与此同时,美国过去几年与老牌盟友在日本和韩国在军费问题上出现不快。

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专家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认为,美国在该地区经济参与度下降是事实,然而中国过去四年咄咄逼人的态势给美国创造了一个契机。

“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的行为,不管是对内的新疆和香港政策,还是对外针对韩国和澳大利亚的报复,都让区域国家产生了一些对中国的‘过敏反应’,”他说,“我想这就是美国的机会,虽然我们也不完美,但是我们提供开放、透明、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法治等等一系列概念。所以我认为美国的区域吸引力还是在的。”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认为,中国确实是区域内很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这个贸易伙伴并不可靠。

“日本不会忘记11年前中国突然中断其稀土出口……我们看到中韩因萨德系统出现分歧时,中国将旅游业作为武器。当然,澳大利亚在过去一年半遭受的报复首当其冲,”成斌告诉美国之音,“所以,中国是一个主要的贸易伙伴,然而这个贸易伙伴带来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不会带来的问题。”

陆伯彬教授则对美国的吸引力持较为负面的态度,他认为,虽然美国在努力建立充分对话并重树外交姿态,区域国家会考虑美国是否真的有实力实现其在亚洲地区的承诺。

“区域内国家会考虑美国的国内问题,包括我们的经济问题、军事问题和国内社会的不稳定。他们会考虑美国是否有实力来实现承诺,来扭转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崛起。这种考量将降低这些国家与美国合作的意愿,”他告诉美国之音。

胡萝卜?大棒?美国对华政策初现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着重于压制中共政权在全球扩张。在外交政策上,基本是使用大棒居多,禁止有军方背景的中国留学生入境、去除美国政权交易所的中国公司、将中国应用程序下架等等。

拜登政府强调多边主义,并在上任两个月后就与中国进行高层会面,是否意味着美国将重拾胡萝卜加大棒的对华政策?

“我没有从这届政府看到胡萝卜的迹象”,陆伯彬说,“新一届政府与台湾关系更加紧密。在美中高层会晤之前,美国宣布制裁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内的24名中国内地及香港高官。”

“在哪里可能看到胡萝卜呢?可能是放松签证和留学生来美,可是我们现在还没看到这种迹象。我们看到的是华盛顿告诉北京,我们不准备给美中关系减压。从很多层面上看,拜登政府的中国政策将是特朗普政府的延续,”他解释道。

古德曼同样认为出于国内政治考量和中国目前的姿态,美国不会放松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他表示,拜登团队并不认为美国能够改变中国的决定,所以没有动力来提供胡萝卜。“拜登的重点是与盟友合作,来加强美国首选的国际标准和体系”,他对美国之音说。

拜登2月4日在国务院发表的外交政策演说中指出,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但是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美国愿意与中国合作。

在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前美国情报与研究助理国务卿冯稼时(Thomas Fingar)看来,这句话阐述了拜登中国政策的要点。“我不认为拜登政府应当给中国胡萝卜,或是像中国说的那样,在处理问题前,先改善两国关系并建立互信。我不认为美国应该这样做。我们的做法应当是处理共同问题,并在处理问题时建立互信,”他告诉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美中会谈激烈开场低调结束 专家:两国摩擦将成常态



2021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 (法新社)


2021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 (法新社)

华盛顿 纽约 —美中之间的高层会晤在经历了开场的激烈交锋后,星期五(3月19日)在阿拉斯加落下帷幕。美方表示与中方进行了艰难和直率的对话,中方表示交流有建设性和有益。双方都表示存在深切分歧,未提任何突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摩擦将会是未来美中关系的常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国负责外事的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三场会谈。

会谈结束,没有共识

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中方代表不发一言直接离开,布林肯和沙利文向媒体做了简短陈述。

沙利文说:“我们之前就预计会就范围广泛的议题展开艰难和直率的会谈,而这正是我们所做的。”他表示,会谈达到了美方所希望的目的,即让华盛顿有机会提出对中国的严重关切并阐明自身的优先事项和议题,并了解中方的优先事项和议题。

他说:“我们带着清醒的认识来,带着清醒的认识离开,我们将返回华盛顿评判我们所处的局面。我们今后将继续与盟友和伙伴磋商,讨论今后所要采取的措施。”

中方代表虽然会后没有会见记者,但是杨洁篪和王毅随后接受了中国官媒的采访。杨洁篪说,双方就外交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对话是有益,同时再次强调,“中国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王毅说,中方向美方明确提出,“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重大原则问题,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

布林肯国务卿在媒体见面中表示,华盛顿在会谈前就清楚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根本性分歧,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湾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他说:“毫不意外的是,当我们明确而且直接地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得到了抵触式的回应。”

他和沙利文也表示,在伊朗、朝鲜、阿富汗和气候等议题上,美中双方有利益交集,会“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与中国合作。

对于贸易和技术问题,布林肯说,美方对中方表示,这些议题正在审议当中,将会与国会和盟友伙伴磋商,并且确保充分保护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

美中两国近年来在经贸、人权和科技等几乎各个领域都存在摩擦,双边关系跌至美中建交以来的低点。北京希望重启两国关系,但是华盛顿认为北京需要在人权和经济行为等方面做出改变。

美中阿拉斯加会谈19日结束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首场对话无果而终。分析人士认为,美中短期内不会有合作的前景,摩擦将是常态。详细内容:https://t.co/vxxbh9GC3J pic.twitter.com/PqcQlwNQ0g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March 20, 2021

美中关系,还会更糟吗?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说:“我认为,现在很明确的是,双方在一些议题上都会立场坚定,双边关系中的很多方面不可能会有共识。”

他说,这也不是说就不会有合作,双方可能会在气候等议题上有些低层级的合作或重启一些贸易磋商。但是他说:“双方粉饰那些分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在外交上更具挑战的环境。这不一定会演变为危机,但是摩擦将是常态。”

两国间的这种不再公开遮掩分歧的紧张气氛在会谈有媒体在场的开场激烈交锋中展露无疑。在布林肯批评中国的行为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破坏全球稳定之后,杨洁篪抨击美国动用武力和金融霸权干涉他国内政,并称“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虽然在镜头前争锋相对,但是美国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表示,当媒体离场闭门之后,双方“立即讨论正事”,开始实质性会谈。

一些观察人士对这戏剧性的一幕并不感到吃惊。传统基金会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副总裁卡拉法诺(James Carafano)对美国之音说:“中国这几年来在外交上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过去几年来,中国因其在世界范围内破坏稳定的行为而遭到很多反击,他们的回应也都咄咄逼人。”

《政治风险杂志》出版人安德斯·科尔(Anders Corr) 认为,美中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恶化,以至于如果他们进到同一间有摄像机的屋子里,就会有火药味。他说,“尤其是中国想要展示,他们在面对美国时是强硬的,能掌控局面。他们想要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可能想要展示中国不仅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更胜一筹的形象。”

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黑考特(Scott Harold)认为,经过了阿拉斯加的激烈交锋,美中之间短期内不会有很多合作的前景。

“我不清楚我在中国观察界的其他同行是怎么看的,但是我认为,他们中许多人应该和我一样,觉得中国外交官来到阿拉斯加,在与美国政府官员的第一天互动就气势汹汹、威胁相加、粗鲁无礼。这不会让任何人对中国有好感。所以我想,此次阿拉斯加会谈之后,短期内不会立即有很多合作的前景,而且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些议题令事情更加复杂化,”黑考特说。

不过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对未来的美中关系并不太担忧。他认为,中共在贸易等其他方面需要美国,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需要中共的合作,而且中共需要美国比美国需要中共更强烈。

他对美国之音说:“两边的舌枪唇剑这个表演是非常精彩的一出戏,相信对双方的鹰派都起到一个安稳的作用,实际上呢我相信他们会采取一个比较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各取所需的冷和谐。……我相信在拜登总统任内,两国关系会比较平缓,但美国要恢复到以前对中国的绥靖政策,大概是不可能。”

拜登政府官员此前表示,此次美中双边高层会谈将会为对华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拜登政府目前基本上延续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强硬立场,但是更加强调与盟友的合作协调。

在美中高层会谈之前,布林肯刚刚结束了三天的亚洲之行。国务院星期五宣布,布林肯下周将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外长会议,与欧盟领导人接触并与比利时官员会晤。国务院表示,布林肯将与欧盟伙伴磋商如何应对美欧共同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大西洋理事会斯考特罗夫战略与安全中心主任巴里·帕维尔(Barry Pavel)星期五在一个评论中写道,中国只尊重实力,而且是数量上的实力。他说,拜登政府战略的核心就是与盟友伙伴磋商,形成“联合战线”(united front),这正是中国所憎恨和想要极力避免的。

他说:“一旦中国认识到美国确实是从实力的地位与中国打交道,而不是中国官员昨天所称的,美中关系将会回到能够管控最艰难议题、可以探索合作的状态。”

杨洁篪在周四的开场中曾说,美方“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到底谁违反了外交礼仪?美中阿拉斯加会谈真相

华盛顿 —美中高层在阿拉斯加第一天对话的唇枪舌剑和浓浓的火药味令世界侧目。会后,双方的交锋还在继续。中国指责美国不顾外交礼仪,在开场白时“严重超时”,而美国则指责中国官员“哗众取宠”,故意制造“戏剧效果”。那么,美中在阿拉斯加的首次会谈到底发生了什么?

究竟谁“严重超时”? 谁在违反外交礼仪?

关于3月19日的会谈,中国官媒称美国代表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违反外交礼仪”。与此同时,中方的会谈代表,杨洁篪在现场回应的短视频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疯传。中国网友们为杨洁篪所展示的中国“底气”,和他的“有理有据”疯狂点赞。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现场的视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开场白时长2分27秒,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讲话2分17秒,而中国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讲话时间是16分14 秒,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讲话是4分零9秒。

3月19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在被问到中国说美方严重超时的根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要求记者查询中国代表团官员就中美高层对话进行的背景吹风会。

他还强调,美方不遵守事先有关发言时间的约定,挑衅在先,挑起争端。

根据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有关这次对话背景吹风会的报道,中国官员并没有给出为什么中国认为美国“严重超时”的根据和理由。赵立坚基本在重复中国在吹风会上的说法。

新华社的报道援引中方官员的话说:“中方带着诚意应邀来到安克雷奇同美方进行战略对话,并做好按双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开展对话的准备。但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 吹风会上,中方官员还特别指出,“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

但另一方面,美国官员也指责中国代表违反了“外交礼仪”。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的话说,会谈之前双方同意四名官员每人作两分钟的简短发言。这名官员说:“中国代表团……看起来,他们来是为了作秀,重在戏剧化表现而非实质性会谈。他们迅速违反外交礼仪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按照外交惯例,在这样的高层会晤中,双方通常会在记者面前分别做几分钟的立场陈述,然后,在记者离开后,双方激烈交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像这次这样,双方官员直接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确属罕见,而且这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星期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波特(Jalina Porter)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国代表的表现“戏剧化”。她认为中国代表的表现可能是给中国观众看的。

她说:“我们知道,有时这些外交陈述可能被夸大,甚至可能是针对国内听众。” 不过,她又说,“我们并没有让另一方的表演阻止我们去做我们打算在阿拉斯加做的事情。那就是,表达出我们的原则和期望,并尽早与中国进行必须的艰难对话。”

美国害怕舆论对自己不利,赶记者走?

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美国在这次对话中充满了“小心机”。比如,在美方对杨洁篪和王毅的话做完回应后,不等杨和王作出回应,就往外赶记者。中国《观察者网》的报道说,“轮到中方发言就赶记者走,‘美式双标’在安克雷奇上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则解读说: “中国开场白后,美方在发现自己在舆论上并不占优势后,就急着让记者离场,这种明显不符合外交礼仪的不合理的方式,原本是想掌握舆论上的优势,却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虚。”

事实是,美联社拍摄的视频显示,在杨洁篪、王毅讲完话后,现场记者被要求离开,布林肯要求他们“等一下”,因为他认为杨洁篪的讲话超时,他需要补充发言。

布林肯说:“杨主任,王国委,鉴于你们超时的讲话,请允许我在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再说几句。 我想,沙利文先生也想说几句。”

后来,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别做了补充发言。根据美联社的视频,两人发言后, 记者们再次被要求离开。美联社的视频到此结束。

但是,根据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记者外交事务及防务记者尼克·施福林(Nick Schifrin)在推特上发布的消息,杨洁篪随后批评美国以“居高临下”的语调发言,并称要求记者们离场证明美国不支持民主。

另外,杨洁篪还称这不公平。他说,按外交礼仪,在美方第二轮发言后,中方也应进行补充发言,但美方拒绝,并让记者团离场,因此,中方认为不公平。

另有在现场美国记者描述,会谈因为中方的超时、不遵守规定,让美方不满,为公平起见也要求同等的“发言时间”,之所以不让中方补充发言,是因为如果继续补充,中方又超时,这又是另一种“不公平”。

不过,根据美国国务院对美中对话的文字记录,杨洁篪后面还说了一番话,包括“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立场同中国谈话”,以及“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王毅也在现场告诉美国,“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所有这些,很多媒体认为都不太适合在外交场合说的话。

美方到底说了哪些话让中国不开心?

中国说美国在开场白中严重挑起了事端,美国到底说了哪些话?

布林肯说,美方将在此次会谈中讨论引发深切关注的中国的行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我们盟友的经济胁迫。”

他强调,涉及新疆、香港、台湾的事务不只是中国的内政。他说:“所有这些行为都威胁了维护世界秩序的国际规则,因此它们不是内部事务,我们认为有责任今天在此提出来。”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这些担忧不仅是美国的,也来自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他说,美方不寻求冲突,但是欢迎激烈竞争,而且“将永远为了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朋友挺身而出。”

在补充发言时,布林肯说道,在他与世界近一百位官员的通话和访问日韩的过程中,与他从杨洁篪那里听到的非常不同。他对中方说:“我听到的是对美国回来了、我们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重新接触的深度满意。我还听到对你们的政府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的深度关注。”

他还警告说,拜登总统还是副总统时访问中国,与当时还是副主席的习近平提到过,“赌美国输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赌注。在今天也是如此。”

沙利文则说,“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认真审视自己的缺点并且时刻寻求改进”,这也是美国的秘诀。

布林肯星期五告诉记者,美中在上述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听到中国的防御性的回答自然也不吃惊。尽管会谈正如外界普遍预期的那样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布林肯说,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

美国人认为中国不尊重拜登政府及其团队

路透社援引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资深共和党议员迈克·麦考尔(Mike McCaul )的话说,通过这次交道,拜登政府应该认清正在与什么人打交道。

他说:“他们的好战和指责对拜登政府来说应该是一次警醒,让他们清楚自己在与什么人打交道。”

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中国事务和技术分析师司马乔丹(Jordan Schneider)在推特上说:“中国官员疯了,在与特朗普政府接触时,他们大气不出。但是,在与拜登政府官员的第一次交往中,你会认为他们想给对方留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结果,他们决定就像战狼一样,要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

电子报《外国人看中国》(Sinocism)的创办人利明璋(Bill Bishop)在这个推文上回复说,“他们展示了他们并不尊重拜登和他的团队,认为他们很弱。”

They are also showing they don‘t respect Biden and his team and think they are weak. https://t.co/x3AgWe0nCA

— Bill Bishop (@niubi) March 19, 2021分析人士指出,阿拉斯加交锋后,美国对华政策将会持续强硬。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阿拉斯加会谈争锋相对 美议员:中方行为暴露出缺乏自我意识

华盛顿 —备受瞩目的美中外交高层会谈在美国阿拉斯加首府安克雷奇当地时间星期四(3月18日)拉开帷幕后不久随即陷入相互批评的激烈交锋。有国会共和党领袖在美中官员首场会谈结束后立即发文痛批中国官员的行为“暴露出缺乏自我意识”。

星期四的首场会谈上,美中原本预定简短的公开开场陈述,罕见地脱稿演变为长达一小时的美中官员骂战,美方指责中国的行为威胁国际秩序,中方则批评美国霸权、在人权议题上虚伪。

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中国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甚至直接脱口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等一般传统外交场合不会出现的内容。

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首席共和党议员麦考尔(Rep. Micharl McCaul, R-TX)美东时间星期四晚间立刻做出回应,痛批中国官员的行径。

“中国共产党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政权,并把自己的软弱和冷酷投射到别人身上,”麦考尔在推特上说,“这个政权显然没有计划改变自己的做法。实力和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唯一能理解的事了。”

美中外交领袖官员在实质会谈开始前,就在媒体前以尖锐言辞唇枪舌剑的情况实属罕见,也突显了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的双边分歧深刻且充满严重的不信任。多方分析认为,这或将预示了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复杂又僵持不下的关系短时间内无法轻易融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强调了美国对中国在包括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为、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美国盟友的经济胁迫的深切关注。布林肯说,这些行动无不威胁着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接着发言说,他们将在会谈中清楚地表明,“我们美方压倒性的优先事项是确保我们处理世界事务的方法和我们处理中国事务的方法有益于美国人民并保护我们盟友和伙伴的利益。”

“我们不寻求冲突,但我们欢迎激烈的竞争,我们将永远捍卫我们的原则,捍卫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朋友,”沙利文说。

轮到中方发言时,杨洁篪花了16分钟的时间提出对美方的种种不满,指责美国发动战争,造成了许多生灵涂炭和世界的动荡不安。他还批评美国对外推广人权和民主的做法。

他说:“美国存在的人权问题是根深蒂固的,不是过去四年就存在的,对黑人的屠杀,早就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想我们两国最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不要转移矛头,把国内的问题没解决好,转移到国际上去。”

杨洁篪还指责美国才是网络袭击在能力和使用方面的冠军。

共和党联邦众议员巴尔(Rep. Andy Barr, R-KY)星期五(3月19日)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一场讨论印太战略的听证会上表示,对中共的尖锐批评不是种族主义,而是政策问题,是外交政策问题。他说,“美国与中国政府存在着道德差异”。

巴尔众议员透过视讯方式在这场线上召开的听证会上询问出席作证的前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y Schriver),“昨天在阿拉斯加的美中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试图把美国描绘成虚伪的,因为我们直接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共的国际关切。虽然我知道美国经历了非常艰难的一年,我们有自己的问题,但我确实想问你几个问题,来突出美中之间的差异,道德上的差异。 美国目前是否在国家设立的拘留营中对本国人进行种族清洗?有还是没有? ”

“没有,”薛瑞福简答道。

“美国目前是否从在这里做生意的公司窃取知识产权,然后将该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军队?有还是没有?”巴尔继续问。

“当然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薛瑞福说。

“美国是否在监禁为民主和人权发声的人?有还是没有? ”

“没有。”

“我们没有。我们在讨论在印太地区前进方向时,我想强调这些差异,我们必须向我们的伙伴和盟友说明,必须在道德上明确中国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行为,” 巴尔接着说。

“坦率地说,西方方式在道德上的优越性,西方开放自由和民主社会的方法,对比封闭的共产主义警察国家,即中共。我不认为这是种族主义言论,这是关于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陈述,是关于清醒地看待问题。 ”

据华尔街日报3月19日报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中国)语气似乎有所不同,现在中国不仅是与我们平起平坐,他们更优越”。他呼吁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需要寻求“更多的杠杆力”。

时常在中国问题持强硬态度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科顿(Sen. Tom Cotton, R-AR)也在推特上发文呼吁美国政府该采取新的战略应对中国挑战。

“中国代表团的行为完全无法接受,”科顿星期五在推特上说,“是时候拜登政府采取战略击败中国。”

▲美国之音(VOA)3月20日报道:杨洁篪发飙阿拉斯加或给美国对华政策增添新的变数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中)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2021年3月18日)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中)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上。(2021年3月18日)

华盛顿 —虽然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与中国对口官员在阿拉斯加举行的首次会谈进行得很不顺利,但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认为,拜登总统对美中两个大国关系得改善“是有好处的。”

与拜登相识40多年的科恩在参加北京主办的一个视频论坛上表示,拜登接任总统后,美国与中国的接触与特朗普时期相比将会变得更加专业化、更符合外交习惯、更注意风度。

刚刚结束的美中高级官员对话是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两国之间举行的首次会谈。双方最高级别的外交官在会谈开始爆发的争吵引起外界对未来美中关系走向感到担忧。不少人甚至担心,这次会谈可能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曾经担任美国联邦政府顾问的戴维·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则认为,这次会谈实际上要比外面看到的情况要好。

参加这次会谈的两国官员在会后发表的评论显然出人意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两个目的。

他说:“第一,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我们对中国所采取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也有同样的关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希望明确阐明我们自己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我们也做到了这点。”

中方代表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会后向媒体谈到会谈情况时说:“这次的战略沟通是坦率的、建设性的,是有益的。”

从会谈开始时针锋相对的争吵到会谈结束时作出“坦率”“建设性”,甚至是“有益的”和“达到了目的”评价,这中间的跳越之大实在超出人们的想象。

鲁宾斯坦是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的创始人。他虽然认为,这次会谈虽然有收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一进展为两国元首峰会做好了准备。他估计,拜登和习近平至少在一年内都不会见面。

但鲁宾斯坦指出,这并不一件坏事。路透社引用他的话说:这是因为“他们(拜登和习近平)都在幕后争取,在峰会举行的时候能够拿出一些富有成效的东西。”

目前舆论对这次安克雷奇会谈将会对美中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乐观派认为,两国接触比不接触要好。拜登上台后改变了特朗普执政后期两国各种对话平台全部关闭的状况。这次两国高级官员会谈虽然进行的颇为艰难,但毕竟是一个开端。只要坚持沟通就能够避免误判,这对稳定双边关系是一个利好消息。

悲观派同意布林肯在会谈开始前的说法,认为这次会谈不是中方所称的“战略会谈”,而是一次“一次性的活动”,如果中方没有作出任何妥协和改进,双方就不可能恢复任何沟通机制。

观察人士指出,令人值得担忧的一点是,中方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这次在会谈中向世界展示出的粗暴和不讲道理将会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留下怎样的影响,尚难预料。

杨洁篪说,美国的民主如何?要由世界人民来评价。王毅日前还说,中国做得好不好,要由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一位化名“CIA”的网友认为,杨洁篪实际上是来下战书的。在他会场发飙的同时,人民日报展开了中国人民不吃这一套的宣传攻势,这显然是“一尊亲自部署亲自领导的”。

这位网友说,“美国政府从来不会对受到的羞辱沉默以待”,愤怒的美国将很快从中国的对手变成中国敌人。他认为,中国不会从中捞取什么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