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虽似热络但难掩大量裂痕 美中俄大三角关系或将渐趋微妙

中国
中俄关系虽似热络但难掩大量裂痕 美中俄大三角关系或将渐趋微妙
2021年8月12日 20:06
孙承

一名中国军人2018年6月8日在北京人大会堂外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举行的仪式做准备。


中国与俄罗斯本星期开始举行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参演兵力规模多达上万名官兵,并动用了一些先进的战机,藉以彰显两国、两军关系达到了所谓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和俄罗斯近几个月来加紧夸耀两国关系如何紧密,称彼此关系“坚如磐石”,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但观察人士指出,碍于历史、地缘政治利益等等一系列关键因素,两国表面系热络的背后难掩大量摩擦和裂痕。

此外,有迹象显示,在中国被视为最大威胁的背景之下,美国正在刻意稳定甚至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而美俄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美中俄大三角、这一当今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拉近俄罗斯 分化中俄联姻

中俄之间虽然存在有共同利益,但两国近年来越走越近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对美国压力的反应,美中、美俄关系恶化导致两国“抱团取暖”。正因如此,华盛顿战略专家希望,在中国已为美国最大威胁、俄罗斯日渐败落、GDP不过仅为德克萨斯州之规模的背景之下,白宫应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从而撬动三国间这一或许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地缘政治板块。

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资深研究员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A. Kupchan)最近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撰文指出,美国应努力在战略稳定、网络安全等方面与俄罗斯对话,与俄罗斯就其长远利益展开坦诚的讨论。他强调,即使这种对话不能迅速取得进展,也会向莫斯科发出信号,表明除了与中国结盟之外,它还有其他选择。

库普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强调,俄罗斯虽不时制造事端,但是正如有分析人士所形容的,俄罗斯若为龙卷风,那么中国则是全球气候变化,两者对美威胁程度或已不能相提并论,美国应尽可能联手盟国对抗中国的努力甚至也应包括中国的盟友俄罗斯。

这位前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总统欧洲事务特别助理对美国之音说,中俄关系现在是很好,他并不预计俄罗斯会彻底重新定位其地缘政治展望,转而站在西方国家一边,“但是,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克里姆林宫的盘算是有可能的,因为俄罗斯会越来越意识到跟中国这样一个强权套近乎从长期来说不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

他说,美国应向俄罗斯指出那些俄罗斯嘴上不说但很可能感觉很不舒服的议题。

美国总统拜登曾在6月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内瓦举行峰会,这是拜登就任以来与普京的首次面对面会晤。美国助理国务卿卢岚(Victoria Nuland)在峰会后的一个论坛上透露,当时拜登曾确实向普京建议考虑对中国过于依赖的问题。
卢岚在布拉迪斯拉法全球安全论坛(GLOBSEC)上回答了一个听众提问时说:“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期望考虑在内,俄罗斯需要认真衡量其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哈姆莱大学政治学教授大卫•舒尔茨(David Schultz)指出,中俄关系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权宜之策,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关系。他对美国之音说:“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与美国的真正关系发生变化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最近有迹象显示,美国似乎已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两国关系似已有稳定甚至有所改善的迹象。

美国上个月底宣布不再阻止俄罗斯北溪2号管道建设,从而使俄罗斯终于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次罕见的外交胜利。鉴于这一管道在让俄罗斯直接向德国出口天然气的同时有可能切断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美国长期来曾一直反对这条管道。

然而,在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缓和美俄关系、集中对付中国的策略很难奏效。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抽象地说,将俄罗斯拉向美国以制衡中国的想法听起来很有吸引力,这是经典的现实政治逻辑。当年尼克松总统冷战期间曾成功地让中国远离了苏联,今天拜登也应试图将俄罗斯拉向美国并远离中国,然而这一努力将是“一个傻瓜的差事”。

这位前美国驻俄罗斯大使说,今天的中俄在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即使成功地让俄罗斯站在美国一边,美国又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具体获得什么呢?答案是所获有限,普京永远不会在亚洲增兵来遏制中国,就算也许普京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场合帮着孤立习近平,但北京也有自己的否决权。

俄罗斯或自有盘算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虽称双方在政治上完全平等,但鉴于俄罗斯综合国力已远不如中国,经济仅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长期以来这一关系一直被视为是“一种尴尬的伙伴关系”。在两国不久前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的联合声明中,几乎没有什么国际舆论问津的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和中国遍及全球、耗资数万亿美元的“一带一路”被相提并论,称“双方重申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关于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共识。”, 这一方面反映了俄罗斯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抵触,同时充分彰显出两国关系的难堪。

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就“整合”欧亚大陆、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所提出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多年来应者寥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一篇报告称,中俄虽在此框架下有合作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对冲”中国“一带一路”的意图。

俄罗斯政治观察人士迪米特里·特里宁感叹道,对中国人而言,俄罗斯从一个苏维埃时期的超级大国衰落到目前第二层级大国的地位。特里宁在欧洲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的一篇论文中说:“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同时在西方(北约)和东方(中国)与军事强国毗邻,而且每个方向的非核武能力都明显强于俄罗斯自身。”

曾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资深主任的库普坎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我是坐在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领导人,东看看西看看,更令我忧虑的是西边,而那就是因为中国。是中国正在逐渐地主导中亚,在北极跟俄罗斯竞争。”

国际政治风谲云诡,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成员、曾代表俄罗斯参加国际核武谈判的特里宁说,俄罗斯尽可游走于美中之间,实现利益最大化。他说:“俄罗斯有可能会将其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作为影响中俄关系的因素来使用。”

上个月初,联合国安理会在美俄达成协议后投票一致通过决议,同意将从土耳其向叙利亚西北部提供跨境人道主义援助的授权延长一年。在此之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多次威胁否决任何有关提案。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杰弗里·普雷斯科特称,安理会成功通过这一决议是“美俄外交合作的范例”,美方希望双方能够再接再厉。

政治学教授舒尔茨说,冷战时期美中俄曾上演过一场合纵连横的大三角博弈,今天这一幕似乎又在重现。他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同样的局面可能又重新出现了,俄罗斯和中国两国都担心,任何一方跟美国关系的突破都会以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代价。”

中国在北极挤压俄罗斯

中国凭其投资、贸易等等一系列绝对优势在一些甚至为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将俄罗斯边缘化,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早在2013年中国提出在中亚地区构建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篇报告就已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无与伦比”,俄罗斯已无法有效地抗衡中国与其中亚邻国的经济联系。美国总统拜登在日内瓦美俄首脑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指出,俄罗斯目前处境艰难,正在受到中国的“挤压”。

最令俄罗斯难以接受的或许是中国在北极的扩张。北极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且地处海运要冲,是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中国国务院2018年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宣布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

美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前国务卿蓬佩奥指出,中国到北极最近也要900英里。他说:“只有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不存在第三类国家。”

俄罗斯就这一问题罕见公开表态,站在美国一边。据塔斯社去年6月的报道,北极理事会的俄罗斯特使科乔诺夫(Nikolay Korchunov)在一次有关北极开发的国际会议上说:“美国国务卿迈克尔·蓬佩奥2019年5月作出的有关有关只有两组国家——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声明,不同意这一声明是不可能的。” 这位俄罗斯负责北极事务的高级官员说,俄罗斯对把自己的权利分给其他国家不感兴趣,还说中国把自己称为近北极国家,“这一点我们不同意”。

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伊丽莎白·维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虽然有一些合作项目,但是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的扩张极为敏感。她对美国之音说,北极事关俄罗斯的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有最长的北极海岸线,最多的北极人口,经济和能源等严重依赖北极。她说:“他们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外来者,企图通过2018年的白皮书使自称为近北极国家合法化。”

维什尼克指出,俄罗斯甚至最初曾反对中国作为观察员加入由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国家组成的北极理事会。此外, 她还举例说,中国在2017年提出打造一条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所谓的“冰上丝绸之路”的海运航道,两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俄罗斯是要确保它能够主导这一利润丰厚的航线以及沿线资源的开发,而中国则希望能够不受俄罗斯的羁束。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中俄关系虽似热络但难掩大量裂痕 美中俄大三角关系或将渐趋微妙

中国
中俄关系虽似热络但难掩大量裂痕 美中俄大三角关系或将渐趋微妙
2021年8月12日 20:06
孙承

一名中国军人2018年6月8日在北京人大会堂外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举行的仪式做准备。


中国与俄罗斯本星期开始举行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参演兵力规模多达上万名官兵,并动用了一些先进的战机,藉以彰显两国、两军关系达到了所谓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和俄罗斯近几个月来加紧夸耀两国关系如何紧密,称彼此关系“坚如磐石”,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但观察人士指出,碍于历史、地缘政治利益等等一系列关键因素,两国表面系热络的背后难掩大量摩擦和裂痕。

此外,有迹象显示,在中国被视为最大威胁的背景之下,美国正在刻意稳定甚至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而美俄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美中俄大三角、这一当今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拉近俄罗斯 分化中俄联姻

中俄之间虽然存在有共同利益,但两国近年来越走越近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对美国压力的反应,美中、美俄关系恶化导致两国“抱团取暖”。正因如此,华盛顿战略专家希望,在中国已为美国最大威胁、俄罗斯日渐败落、GDP不过仅为德克萨斯州之规模的背景之下,白宫应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从而撬动三国间这一或许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地缘政治板块。

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资深研究员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A. Kupchan)最近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撰文指出,美国应努力在战略稳定、网络安全等方面与俄罗斯对话,与俄罗斯就其长远利益展开坦诚的讨论。他强调,即使这种对话不能迅速取得进展,也会向莫斯科发出信号,表明除了与中国结盟之外,它还有其他选择。

库普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强调,俄罗斯虽不时制造事端,但是正如有分析人士所形容的,俄罗斯若为龙卷风,那么中国则是全球气候变化,两者对美威胁程度或已不能相提并论,美国应尽可能联手盟国对抗中国的努力甚至也应包括中国的盟友俄罗斯。

这位前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总统欧洲事务特别助理对美国之音说,中俄关系现在是很好,他并不预计俄罗斯会彻底重新定位其地缘政治展望,转而站在西方国家一边,“但是,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克里姆林宫的盘算是有可能的,因为俄罗斯会越来越意识到跟中国这样一个强权套近乎从长期来说不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

他说,美国应向俄罗斯指出那些俄罗斯嘴上不说但很可能感觉很不舒服的议题。

美国总统拜登曾在6月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内瓦举行峰会,这是拜登就任以来与普京的首次面对面会晤。美国助理国务卿卢岚(Victoria Nuland)在峰会后的一个论坛上透露,当时拜登曾确实向普京建议考虑对中国过于依赖的问题。
卢岚在布拉迪斯拉法全球安全论坛(GLOBSEC)上回答了一个听众提问时说:“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期望考虑在内,俄罗斯需要认真衡量其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哈姆莱大学政治学教授大卫•舒尔茨(David Schultz)指出,中俄关系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权宜之策,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关系。他对美国之音说:“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与美国的真正关系发生变化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最近有迹象显示,美国似乎已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两国关系似已有稳定甚至有所改善的迹象。

美国上个月底宣布不再阻止俄罗斯北溪2号管道建设,从而使俄罗斯终于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次罕见的外交胜利。鉴于这一管道在让俄罗斯直接向德国出口天然气的同时有可能切断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美国长期来曾一直反对这条管道。

然而,在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缓和美俄关系、集中对付中国的策略很难奏效。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抽象地说,将俄罗斯拉向美国以制衡中国的想法听起来很有吸引力,这是经典的现实政治逻辑。当年尼克松总统冷战期间曾成功地让中国远离了苏联,今天拜登也应试图将俄罗斯拉向美国并远离中国,然而这一努力将是“一个傻瓜的差事”。

这位前美国驻俄罗斯大使说,今天的中俄在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即使成功地让俄罗斯站在美国一边,美国又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具体获得什么呢?答案是所获有限,普京永远不会在亚洲增兵来遏制中国,就算也许普京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场合帮着孤立习近平,但北京也有自己的否决权。

俄罗斯或自有盘算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虽称双方在政治上完全平等,但鉴于俄罗斯综合国力已远不如中国,经济仅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长期以来这一关系一直被视为是“一种尴尬的伙伴关系”。在两国不久前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的联合声明中,几乎没有什么国际舆论问津的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和中国遍及全球、耗资数万亿美元的“一带一路”被相提并论,称“双方重申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关于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共识。”, 这一方面反映了俄罗斯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抵触,同时充分彰显出两国关系的难堪。

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就“整合”欧亚大陆、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所提出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多年来应者寥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一篇报告称,中俄虽在此框架下有合作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对冲”中国“一带一路”的意图。

俄罗斯政治观察人士迪米特里·特里宁感叹道,对中国人而言,俄罗斯从一个苏维埃时期的超级大国衰落到目前第二层级大国的地位。特里宁在欧洲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的一篇论文中说:“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同时在西方(北约)和东方(中国)与军事强国毗邻,而且每个方向的非核武能力都明显强于俄罗斯自身。”

曾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资深主任的库普坎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我是坐在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领导人,东看看西看看,更令我忧虑的是西边,而那就是因为中国。是中国正在逐渐地主导中亚,在北极跟俄罗斯竞争。”

国际政治风谲云诡,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成员、曾代表俄罗斯参加国际核武谈判的特里宁说,俄罗斯尽可游走于美中之间,实现利益最大化。他说:“俄罗斯有可能会将其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作为影响中俄关系的因素来使用。”

上个月初,联合国安理会在美俄达成协议后投票一致通过决议,同意将从土耳其向叙利亚西北部提供跨境人道主义援助的授权延长一年。在此之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多次威胁否决任何有关提案。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杰弗里·普雷斯科特称,安理会成功通过这一决议是“美俄外交合作的范例”,美方希望双方能够再接再厉。

政治学教授舒尔茨说,冷战时期美中俄曾上演过一场合纵连横的大三角博弈,今天这一幕似乎又在重现。他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同样的局面可能又重新出现了,俄罗斯和中国两国都担心,任何一方跟美国关系的突破都会以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代价。”

中国在北极挤压俄罗斯

中国凭其投资、贸易等等一系列绝对优势在一些甚至为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将俄罗斯边缘化,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早在2013年中国提出在中亚地区构建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篇报告就已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无与伦比”,俄罗斯已无法有效地抗衡中国与其中亚邻国的经济联系。美国总统拜登在日内瓦美俄首脑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指出,俄罗斯目前处境艰难,正在受到中国的“挤压”。

最令俄罗斯难以接受的或许是中国在北极的扩张。北极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且地处海运要冲,是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中国国务院2018年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宣布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

美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前国务卿蓬佩奥指出,中国到北极最近也要900英里。他说:“只有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不存在第三类国家。”

俄罗斯就这一问题罕见公开表态,站在美国一边。据塔斯社去年6月的报道,北极理事会的俄罗斯特使科乔诺夫(Nikolay Korchunov)在一次有关北极开发的国际会议上说:“美国国务卿迈克尔·蓬佩奥2019年5月作出的有关有关只有两组国家——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声明,不同意这一声明是不可能的。” 这位俄罗斯负责北极事务的高级官员说,俄罗斯对把自己的权利分给其他国家不感兴趣,还说中国把自己称为近北极国家,“这一点我们不同意”。

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伊丽莎白·维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虽然有一些合作项目,但是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的扩张极为敏感。她对美国之音说,北极事关俄罗斯的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有最长的北极海岸线,最多的北极人口,经济和能源等严重依赖北极。她说:“他们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外来者,企图通过2018年的白皮书使自称为近北极国家合法化。”

维什尼克指出,俄罗斯甚至最初曾反对中国作为观察员加入由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国家组成的北极理事会。此外, 她还举例说,中国在2017年提出打造一条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所谓的“冰上丝绸之路”的海运航道,两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俄罗斯是要确保它能够主导这一利润丰厚的航线以及沿线资源的开发,而中国则希望能够不受俄罗斯的羁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