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 : 给中国做老天也很难——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

一、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

2022年1月21日新华社发表了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或简称《调查报告》),报告全长44页。国务院调查组对河南郑州“7.20”事件的定性为:“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简言之,《调查报告》认为,这场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过去常说七分天灾三分人祸,发展到如今是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真不好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还是原地踏步?

二、天灾人祸

在中国,现在天灾人祸这个词变成了使用频率十分高的成语。

但是根据中国一些著名辞典,天灾人祸作为一个词出现的时代并不十分遥远。商务印书局出版的1988年版《词源》中没有收录天灾人祸这个词,只收录天灾、天患等。查找各种字典或词典,最早出现天灾人祸这个词应该是在元代无名氏写的元曲《冯玉兰夜月泣江舟》(也简称《冯玉兰》)的第四折,戏中有“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屠世雄是一位巡江官,他杀害冯玉兰的父亲、强占冯玉兰的母亲。这是屠世雄在受审时的狡辩,说此事非我屠世雄所干,可能是另有天灾、人祸,或者有人假冒屠世雄的。到了清朝的《儒林外史》第二○回有“总是你这天灾人祸,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送死了!”,天灾人祸成了骂人的话,骂别人是害人精。

其实最早出现天灾一词的应该是《商书·伊训》。《商书》是《尚书》的一部分,主要记载商朝的发生的一些事情。《商书·伊训》中有:“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意思是说,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时候,没有发生天灾。《商书·伊训》继续写道:“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用现代的话来理解就是,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上天有命:先从夏桀讨伐;我就从亳都执行。《商书·伊训》中出现了罔有天灾、皇天降灾这样的描述,已经把意思说得很明白了,天灾就是上天有意降下的灾祸,以惩罚不施行德政的君王。

为什么中国元代之前很少使用天灾一词?

中国的皇帝又称为天子,老天的儿子。皇帝掌权的正当性来自君权神授,皇帝是秉承天意来治理人民。皇帝颁布诏书时,开篇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说的就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如今下命令了。中国古人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于是就有了天地人,再然后有万物。古语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字中间加一竖为王。什么意思?王,皇帝,也就是天子,天子是能在天地人之间传递信息的。

如果直指天灾,这是冒犯大人皇上,是万万干不得的事情,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是要被株连九族的事情,就和现在的妄议中央是一样的重罪。可能到了元朝,中原大地受蒙古人统治,蒙古人靠实力掌权,马上得江山,不是靠君权神授,再加上写元曲的知识分子,如关汉卿等,大多脑后都长着反骨,开始使用天灾一词。清朝后期的反清斗士林觉民在《与妻书》写道;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17,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天灾人祸这个词在文化大革命前与文革中被经常使用,流传开来。文革前刘少奇在1962年中共七千人大会上将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成因归结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地、县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和部队的负责人,共7113人,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评论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农民语言,不予赞同。那时老百姓只知道中国遭受了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加上苏修逼债,老百姓生活艰苦,毛泽东连肉都不吃了。天灾是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祸是苏修逼债,这就是天灾人祸。反正天灾人祸都是别人的错,不是自己的错。文革中批判刘邓修正主义路线,批评刘少奇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言论,说是刘少奇反对毛泽东的具体表现。

文化大革命后,凡有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暴风雪、沙尘暴、雾霾等异常情况,特别有重大人员死亡的,就都归为天灾人祸,华北大旱,1993年华东洪水,1998年长江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长江洪水,都是天灾人祸,把主要责任推给老天。所以在当下,给中国做老天也很难,往往是万夫所指。

三、天灾与自然灾害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天灾一词的:天灾,指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此以“天灾人祸”的成语作为著称。常见的大天灾如:地震、海啸、洪水、山竹台风、火山爆发等。小天灾如:旱灾、暴风雨、暴风雪、暴雷天气、沙尘暴、酸雨、冰雹、龙卷风、陨石坠击地球等。这些灾害往往都是由大自然严重副作用下造成的原因以及天体运作不佳的情况下形成而导致的浩劫,更多的是因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混乱崩溃引起的非人为灾难。

这样,天灾又称自然灾害。

《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自然灾害一词的: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及其所受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维基百科》继续补充道:若有害事件所发生的区域内没有人受害,则该事件不属于灾难。例如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等较易受害的地区,一场地震可能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这些破坏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修复,甚至如果严重,需要到更久。

所以对天灾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地震、海啸、洪水、干旱等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偏离常态的自然变异。对自然界本身而言,不存在什么自然灾害,而只是自然界的一种不断变化或者新陈代谢的必要过程。但是对人类社会而言,当这种自然变异对人类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时,人类社会称之为自然灾害。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往往忽略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过失,也就是说忽略了人祸。其实没有人类社会的过失,单纯的自然灾害是不存在的。比如,没有人类霸占了水的空间,是不会有所谓长江洪水、黄河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又比如,如果人类把自己的建筑物建造得足够牢固,也不会有唐山、汶川地震这样的天灾了。

四、应急部的2021年中国的十大“自然灾害”与《大纪元时报》的十大灾难事件

2022年1月24日中共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分别是:

——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死亡失踪398人);

——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死亡失踪41人);

——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失踪35人);

——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涝灾害(死亡28人);

——4月30日江苏南通等地风雹灾害(死亡失踪28人);

——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1人);

——11月上旬东北华北局地雪灾(死亡7人);

——云南漾濞6.4级地震灾(死亡3人);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无人死亡);

——青海玛多7.4级地震(无人死亡)。

可见应急部的“自然灾害”完全是按照死亡失踪人数的多寡来排序,死亡失踪人数多,排名就考前。此外,在十大“自然灾害”中,百分之八十与跟天气、水有关,百分之二十是地震引起的。

而《大纪元时报》在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2021年终盘点】震惊中国的十大灾难事件》分别是:

——甘肃“5·22”山地越野赛惨案 震惊全国;

——河南“6·25”惨案被低调处理 官媒聚焦国外事故;

——湖北十堰特大爆炸事故 现场如核爆;

——20省市大规模拉闸限电 经济遭重创;

——河南七月水灾“超5000年一遇”;

——3週内3次颱风横扫沿海地区 “烟花”破坏力巨大;

——8月全国20省现强降雨 河南再遭暴雨袭击;

——渖阳燃气爆炸 威力巨大;

——中国已遭遇六轮寒潮 局部低温破-40℃ 内蒙暴雪罕见;

——中国疫情不断 专家:中共“清零”政策已失败。

《大纪元时报》所列举的十大灾难事件与应急部的2021年中国的十大“自然灾害”中重叠的不多,最多是三件,第一是河南郑州七月水灾,第二是8月多地出现的水灾,第三是“烟花”台风。

五、河南郑州七月水灾

最后回到河南郑州七月水灾,回到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结论,顺便也捎带上“烟花”台风。

5.1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受“烟花”台风的影响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指出:“这次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夏季风偏强等气候背景下,同期形成的2个台风汇聚输送海上水汽,与河南上空对流系统叠加,遇伏牛山、太行山地形抬升形成的一次极为罕见特大暴雨过程,对河南全省造成严重冲击。强降雨在郑州市自西向东移动加强,河流洪水汇集叠加,加之郑州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属丘陵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造成外洪内涝并发,灾情极为严重。”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提到的2个台风,一个是“烟花”台风,另一个是“查帕卡”台风。

2021年7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表的《解读:雨到底多大?还要下多久?五问河南极端强降雨》一文在回答“这次降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时指出,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二是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

2021年7月19日,知名天气大V“中国气象爱好者”在微博上发文称,烟花是一个环流庞大、水汽极为丰富的台风,将是今年的“雨神”,甚至有超级计算机模式给台湾报出1000毫米以上的雨量。7月20日晚近11点,“中国气象爱好者”再次发布题为《河南郑州的这场超特大暴雨,和大台风烟花密切相关》的文章称,台风烟花充当了太平洋水气的大型水泵,将其凝聚成急流,送向华北平原。

中国降雨受东南季风影响,或者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台风影响,降雨量从东南到西北递减(见图1)。如果没有东南季风和台风,中国400毫米的降雨线不可能推进大陆内陆这么深远,河南省的年降雨量也不可能超过600毫米,成为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和产粮区。很可能与美国一样,离开海岸线100多公里的地方就已经是沙漠了。

在全球水资源分布图上看一看,就知道老天对中国真是厚爱(见图1)。在北半球与中国同一纬度上的世界其他国家大多位于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小于年蒸发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或者说降雨量小而年蒸发量大)。如果,如果没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台风影响,中国也就不成为中国了(中国最早指河南洛阳附近地区)。



图1:中国年降雨量,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2:全球水资源分布图,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影响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的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26日9点50分在浙江平湖市沿海以强热带风暴级(10级)再次登陆,30日晚8时停止编号。“烟花”具有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区、市)40市230个县(市、区、旗)48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43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83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最最关键的是,台风“烟花”没有造成一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也只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的九分之一。此外第7号台风“查帕卡”于20日21时50分在广东阳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21日6时位于阳江境内,风力8级,粤桂沿海江河水势平稳。“查帕卡”也没有造成一人死亡。为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提供大量水汽的“烟花”与“查帕卡”台风,没有造成一人死亡,反而把受“烟花”与“查帕卡”台风远程超控、起码死了398人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说成是“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就不对了。

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4页),(河南省郑州市)最强降雨时段为19日下午至21日凌晨,20日郑州国家气象站出现最大日降雨量624.1毫米,接近郑州平均年降雨量(640.8毫米),为建站以来最大值(189.4毫米,1978年7月2日)的3.4倍。图3比较了部分因台风引起的极端暴雨天气,河南郑州24小时的暴雨量为624.1毫米,并不是最大的暴雨量。

河南郑州“7.20”的暴雨量与1975年发生在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暴雨量还是有差别的(参见图4、图5),统计时间越长,暴雨量的差别就越大。特别是知名天气大V“中国气象爱好者”给出的1975年8月最大1小时的暴雨量为218.1毫米,比此次国务院灾害调查组认定的郑州201.9毫米的暴雨量更大。这个事实告诉人们,中国的许多气象数据是不一致的,许多进行过所谓的事后修正。



图3:部分因台风引起的极端暴雨天气比较,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4:建国后河南两场极端暴雨对比,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5:建国后河南两场极端暴雨的小时、24小时与72小时暴雨量对比,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据说1953年2月毛泽东坐江轮视察长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陪同,同行还有保卫毛泽东安全的罗瑞卿。毛泽东问林一山“长江流域暴雨最大的强度是多少?”林一山回答说:“川西暴雨最大的强度达2000毫米以上。”毛泽东说:“那比罗长子(指罗瑞卿)的个儿还高!”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4页指出: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的最大小时暴雨量为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198.5毫米,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庄)。请读者记住7月20日16时至17时这个时间段,对理解后面的分析有好处。

中国气象局于7月16日19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于21日8时,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可见中国气象局对于河南郑州“7.20”暴雨的评级并不高,在7月20日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的最大小时暴雨量突破中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后,依然维持在Ⅲ级应急响应。到21日8时,虽然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但仍旧没有发出I级应急响应。

河南省气象局7月16日10时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比中国气象局的Ⅲ级应急响应级别更低。16日20时升级为Ⅲ级,与中国气象局同步。20日6时升级为Ⅱ级,21日2时58分再度升级为Ⅰ级。直到21日2时58分河南省气象局才把应急响应提高到Ⅰ级,而没有在7月20日16时至17时或者17时后立即把应急响应提高到Ⅰ级。

根据李永乐老师谈郑州水灾的视频,郑州市7月20日只是在某一个小时时段的暴雨量很大,但是其他时段的暴雨量并不是很大。李永乐老师给出的最大暴雨时段是20日18时,而不是当天的16时至17时。



图6: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7月20日22时的降雨量,资料来源:李永乐老师谈郑州水灾

 

5.2 暴雨与死亡失踪人数的关系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3页指出:“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降雨过程17日至18日主要发生在豫北(焦作、新乡、鹤壁、安阳);19日至20日暴雨中心南移至郑州,发生长历时特大暴雨;21日至22日暴雨中心再次北移,23日逐渐减弱结束。过程累计面雨量鹤壁最大589毫米、郑州次之534毫米、新乡第三512毫米;过程点雨量鹤壁科创中心气象站最大1122.6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气象站次之993.1毫米;小时最强点雨量郑州最大,发生在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201.9毫米),鹤壁、新乡晚一天左右,分别发生在21日14时至15时(120.5毫米)和20时至21时(114.7毫米)。

从7月17日至23日的过程累计面雨量来分析,

鹤壁最大589毫米,死亡失踪人数为零;

郑州次之534毫米,死亡失踪人数为380人;

新乡第三512毫米,死亡失踪人数为10人。

从暴雨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来分析,鹤壁的极端暴雨最大,并没有导致一场自然灾害。同样新乡的极端暴雨也没有导致一场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唯有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为380人。

再从7月17日至23日的过程点雨量来分析,

鹤壁科创中心气象站最大1122.6毫米,鹤壁死亡失踪人数为零;

郑州新密市白寨气象站次之993.1毫米,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为380人。

结论同上,过程点雨量大,并不一定导致死亡失踪人数多。

 

5.3 郑州市的大量人员死亡失踪发生在7月20日16时至17时之前

在2021年7月20日16时最大小时暴雨发生之前,郑州市的大量人员死亡失踪已经发生。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4页提到:“主城区因灾死亡失踪129人(占郑州市33.9%),水淹溺亡为主因,分散在居民小区、地下室、街道、地铁、桥涵、隧道等多处,时间基本集中在20日午后到傍晚。”

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报告,这死亡失踪的129人中的一部分,在20日午后至16时已经发生。

如果按照李永乐老师提供的数据,最大暴雨发生在20日的18时,主城区因灾死亡失踪129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在这个时间前离开人世。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6页提到:“山丘区4市有44个乡镇、144个村因灾死亡失踪251人(占郑州市66.1%),其中直接因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冲淹死亡失踪156人,时间高度集中在20日13时到15时。”

调查报告第8页也提到:(郑州市)“山丘区4个市死亡失踪的251人(荥阳96人、巩义84人、新密58人、登封13人)中,90%以上死亡失踪时间集中在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前的13时至15时。”郑州市于2021年7月20日16:30启动I级应急响应。就是说251人的90%以上是在郑州市最大小时暴雨来临之前已经离开人世。

所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中,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记录到的暴雨量为201.9毫米,打破了中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但这不是造成众多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原因。

六、贾鲁河的奇迹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5页提到:“郑州市贾鲁河、双洎河、颍河等3条主要河流均出现超保证水位大洪水,过程洪量均超过历史实测最大值。其中贾鲁河中牟水文站7月21日洪峰水位79.40米,超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960年11月4日)1.71米;洪峰流量608立方米/秒,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2019年8月2日)的2.5倍。”

贾鲁河是郑州市的母亲河。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后来,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沟,据说就是今天的贾鲁河。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提供的资料,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中,贾鲁河出现超保证水位大洪水,过程洪量均超过历史实测最大值,洪峰水位超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71米,洪峰流量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的2.5倍。

但是测得这些历史最大洪峰水位与最大洪峰流量的中牟水文站所在的郑州市中牟县无一人死亡失踪。这应该是贾鲁河的奇迹,郑州市的奇迹。

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共380人,其中主城区129人,六市县251人。六市县死亡失踪的251人分别分布在:

巩义市84人;

荥阳市96人;

新密市58人;

登封市13人。

新郑市和中牟县没有死亡失踪人员。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水灾,是一场洪灾。洪水水位高会死人,洪水流量大会死人,洪水流速高会死人。中牟水文站所在的郑州市中牟县,贾鲁河洪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71米,洪峰流量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的2.5倍,竟然无一人死亡失踪!这是一场天灾吗?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中所说的“7月21日洪峰水位79.40米,超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960年11月4日)1.71米;洪峰流量608立方米/秒,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2019年8月2日)的2.5倍”是中牟水文站自1960年有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大值(参见:水利部网站:《河南等地多条河流发生暴雨洪水 郑州郭家嘴水库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水利部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汛工作》,2021年7月21日)。这是61年来的最大值,不是历史最大值!

根据《百度百科》,依据郊区历史洪水痕迹调查,1835年贾鲁河洪水曾达每秒3590立方米;1906年贾鲁河洪水曾达每秒1680立方米。2021年7月21日贾鲁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每秒608立方米,与历史上的最大洪水流量根本不能比,约是每秒3590立方米的六分之一。这也说明,在历史上,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更大的暴雨、更大的洪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自然变异。如果没有人祸,导致不应该发生的人员死亡事件,自然变异是不会变成天灾的。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王维洛 : 给中国做老天也很难——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

一、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

2022年1月21日新华社发表了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或简称《调查报告》),报告全长44页。国务院调查组对河南郑州“7.20”事件的定性为:“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简言之,《调查报告》认为,这场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过去常说七分天灾三分人祸,发展到如今是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真不好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还是原地踏步?

二、天灾人祸

在中国,现在天灾人祸这个词变成了使用频率十分高的成语。

但是根据中国一些著名辞典,天灾人祸作为一个词出现的时代并不十分遥远。商务印书局出版的1988年版《词源》中没有收录天灾人祸这个词,只收录天灾、天患等。查找各种字典或词典,最早出现天灾人祸这个词应该是在元代无名氏写的元曲《冯玉兰夜月泣江舟》(也简称《冯玉兰》)的第四折,戏中有“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屠世雄是一位巡江官,他杀害冯玉兰的父亲、强占冯玉兰的母亲。这是屠世雄在受审时的狡辩,说此事非我屠世雄所干,可能是另有天灾、人祸,或者有人假冒屠世雄的。到了清朝的《儒林外史》第二○回有“总是你这天灾人祸,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送死了!”,天灾人祸成了骂人的话,骂别人是害人精。

其实最早出现天灾一词的应该是《商书·伊训》。《商书》是《尚书》的一部分,主要记载商朝的发生的一些事情。《商书·伊训》中有:“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意思是说,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时候,没有发生天灾。《商书·伊训》继续写道:“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用现代的话来理解就是,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上天有命:先从夏桀讨伐;我就从亳都执行。《商书·伊训》中出现了罔有天灾、皇天降灾这样的描述,已经把意思说得很明白了,天灾就是上天有意降下的灾祸,以惩罚不施行德政的君王。

为什么中国元代之前很少使用天灾一词?

中国的皇帝又称为天子,老天的儿子。皇帝掌权的正当性来自君权神授,皇帝是秉承天意来治理人民。皇帝颁布诏书时,开篇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说的就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如今下命令了。中国古人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于是就有了天地人,再然后有万物。古语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字中间加一竖为王。什么意思?王,皇帝,也就是天子,天子是能在天地人之间传递信息的。

如果直指天灾,这是冒犯大人皇上,是万万干不得的事情,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是要被株连九族的事情,就和现在的妄议中央是一样的重罪。可能到了元朝,中原大地受蒙古人统治,蒙古人靠实力掌权,马上得江山,不是靠君权神授,再加上写元曲的知识分子,如关汉卿等,大多脑后都长着反骨,开始使用天灾一词。清朝后期的反清斗士林觉民在《与妻书》写道;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17,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天灾人祸这个词在文化大革命前与文革中被经常使用,流传开来。文革前刘少奇在1962年中共七千人大会上将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成因归结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地、县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和部队的负责人,共7113人,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评论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农民语言,不予赞同。那时老百姓只知道中国遭受了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加上苏修逼债,老百姓生活艰苦,毛泽东连肉都不吃了。天灾是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祸是苏修逼债,这就是天灾人祸。反正天灾人祸都是别人的错,不是自己的错。文革中批判刘邓修正主义路线,批评刘少奇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言论,说是刘少奇反对毛泽东的具体表现。

文化大革命后,凡有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暴风雪、沙尘暴、雾霾等异常情况,特别有重大人员死亡的,就都归为天灾人祸,华北大旱,1993年华东洪水,1998年长江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长江洪水,都是天灾人祸,把主要责任推给老天。所以在当下,给中国做老天也很难,往往是万夫所指。

三、天灾与自然灾害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天灾一词的:天灾,指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此以“天灾人祸”的成语作为著称。常见的大天灾如:地震、海啸、洪水、山竹台风、火山爆发等。小天灾如:旱灾、暴风雨、暴风雪、暴雷天气、沙尘暴、酸雨、冰雹、龙卷风、陨石坠击地球等。这些灾害往往都是由大自然严重副作用下造成的原因以及天体运作不佳的情况下形成而导致的浩劫,更多的是因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混乱崩溃引起的非人为灾难。

这样,天灾又称自然灾害。

《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自然灾害一词的: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及其所受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维基百科》继续补充道:若有害事件所发生的区域内没有人受害,则该事件不属于灾难。例如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等较易受害的地区,一场地震可能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这些破坏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修复,甚至如果严重,需要到更久。

所以对天灾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地震、海啸、洪水、干旱等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偏离常态的自然变异。对自然界本身而言,不存在什么自然灾害,而只是自然界的一种不断变化或者新陈代谢的必要过程。但是对人类社会而言,当这种自然变异对人类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时,人类社会称之为自然灾害。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往往忽略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过失,也就是说忽略了人祸。其实没有人类社会的过失,单纯的自然灾害是不存在的。比如,没有人类霸占了水的空间,是不会有所谓长江洪水、黄河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又比如,如果人类把自己的建筑物建造得足够牢固,也不会有唐山、汶川地震这样的天灾了。

四、应急部的2021年中国的十大“自然灾害”与《大纪元时报》的十大灾难事件

2022年1月24日中共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分别是:

——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死亡失踪398人);

——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死亡失踪41人);

——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失踪35人);

——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涝灾害(死亡28人);

——4月30日江苏南通等地风雹灾害(死亡失踪28人);

——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1人);

——11月上旬东北华北局地雪灾(死亡7人);

——云南漾濞6.4级地震灾(死亡3人);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无人死亡);

——青海玛多7.4级地震(无人死亡)。

可见应急部的“自然灾害”完全是按照死亡失踪人数的多寡来排序,死亡失踪人数多,排名就考前。此外,在十大“自然灾害”中,百分之八十与跟天气、水有关,百分之二十是地震引起的。

而《大纪元时报》在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2021年终盘点】震惊中国的十大灾难事件》分别是:

——甘肃“5·22”山地越野赛惨案 震惊全国;

——河南“6·25”惨案被低调处理 官媒聚焦国外事故;

——湖北十堰特大爆炸事故 现场如核爆;

——20省市大规模拉闸限电 经济遭重创;

——河南七月水灾“超5000年一遇”;

——3週内3次颱风横扫沿海地区 “烟花”破坏力巨大;

——8月全国20省现强降雨 河南再遭暴雨袭击;

——渖阳燃气爆炸 威力巨大;

——中国已遭遇六轮寒潮 局部低温破-40℃ 内蒙暴雪罕见;

——中国疫情不断 专家:中共“清零”政策已失败。

《大纪元时报》所列举的十大灾难事件与应急部的2021年中国的十大“自然灾害”中重叠的不多,最多是三件,第一是河南郑州七月水灾,第二是8月多地出现的水灾,第三是“烟花”台风。

五、河南郑州七月水灾

最后回到河南郑州七月水灾,回到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结论,顺便也捎带上“烟花”台风。

5.1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受“烟花”台风的影响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指出:“这次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夏季风偏强等气候背景下,同期形成的2个台风汇聚输送海上水汽,与河南上空对流系统叠加,遇伏牛山、太行山地形抬升形成的一次极为罕见特大暴雨过程,对河南全省造成严重冲击。强降雨在郑州市自西向东移动加强,河流洪水汇集叠加,加之郑州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属丘陵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造成外洪内涝并发,灾情极为严重。”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提到的2个台风,一个是“烟花”台风,另一个是“查帕卡”台风。

2021年7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表的《解读:雨到底多大?还要下多久?五问河南极端强降雨》一文在回答“这次降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时指出,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二是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

2021年7月19日,知名天气大V“中国气象爱好者”在微博上发文称,烟花是一个环流庞大、水汽极为丰富的台风,将是今年的“雨神”,甚至有超级计算机模式给台湾报出1000毫米以上的雨量。7月20日晚近11点,“中国气象爱好者”再次发布题为《河南郑州的这场超特大暴雨,和大台风烟花密切相关》的文章称,台风烟花充当了太平洋水气的大型水泵,将其凝聚成急流,送向华北平原。

中国降雨受东南季风影响,或者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台风影响,降雨量从东南到西北递减(见图1)。如果没有东南季风和台风,中国400毫米的降雨线不可能推进大陆内陆这么深远,河南省的年降雨量也不可能超过600毫米,成为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和产粮区。很可能与美国一样,离开海岸线100多公里的地方就已经是沙漠了。

在全球水资源分布图上看一看,就知道老天对中国真是厚爱(见图1)。在北半球与中国同一纬度上的世界其他国家大多位于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小于年蒸发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或者说降雨量小而年蒸发量大)。如果,如果没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台风影响,中国也就不成为中国了(中国最早指河南洛阳附近地区)。



图1:中国年降雨量,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2:全球水资源分布图,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影响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的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26日9点50分在浙江平湖市沿海以强热带风暴级(10级)再次登陆,30日晚8时停止编号。“烟花”具有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区、市)40市230个县(市、区、旗)48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43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83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最最关键的是,台风“烟花”没有造成一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也只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的九分之一。此外第7号台风“查帕卡”于20日21时50分在广东阳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21日6时位于阳江境内,风力8级,粤桂沿海江河水势平稳。“查帕卡”也没有造成一人死亡。为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提供大量水汽的“烟花”与“查帕卡”台风,没有造成一人死亡,反而把受“烟花”与“查帕卡”台风远程超控、起码死了398人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说成是“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就不对了。

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4页),(河南省郑州市)最强降雨时段为19日下午至21日凌晨,20日郑州国家气象站出现最大日降雨量624.1毫米,接近郑州平均年降雨量(640.8毫米),为建站以来最大值(189.4毫米,1978年7月2日)的3.4倍。图3比较了部分因台风引起的极端暴雨天气,河南郑州24小时的暴雨量为624.1毫米,并不是最大的暴雨量。

河南郑州“7.20”的暴雨量与1975年发生在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暴雨量还是有差别的(参见图4、图5),统计时间越长,暴雨量的差别就越大。特别是知名天气大V“中国气象爱好者”给出的1975年8月最大1小时的暴雨量为218.1毫米,比此次国务院灾害调查组认定的郑州201.9毫米的暴雨量更大。这个事实告诉人们,中国的许多气象数据是不一致的,许多进行过所谓的事后修正。



图3:部分因台风引起的极端暴雨天气比较,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4:建国后河南两场极端暴雨对比,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5:建国后河南两场极端暴雨的小时、24小时与72小时暴雨量对比,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据说1953年2月毛泽东坐江轮视察长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陪同,同行还有保卫毛泽东安全的罗瑞卿。毛泽东问林一山“长江流域暴雨最大的强度是多少?”林一山回答说:“川西暴雨最大的强度达2000毫米以上。”毛泽东说:“那比罗长子(指罗瑞卿)的个儿还高!”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4页指出: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的最大小时暴雨量为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198.5毫米,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庄)。请读者记住7月20日16时至17时这个时间段,对理解后面的分析有好处。

中国气象局于7月16日19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于21日8时,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可见中国气象局对于河南郑州“7.20”暴雨的评级并不高,在7月20日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的最大小时暴雨量突破中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后,依然维持在Ⅲ级应急响应。到21日8时,虽然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但仍旧没有发出I级应急响应。

河南省气象局7月16日10时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比中国气象局的Ⅲ级应急响应级别更低。16日20时升级为Ⅲ级,与中国气象局同步。20日6时升级为Ⅱ级,21日2时58分再度升级为Ⅰ级。直到21日2时58分河南省气象局才把应急响应提高到Ⅰ级,而没有在7月20日16时至17时或者17时后立即把应急响应提高到Ⅰ级。

根据李永乐老师谈郑州水灾的视频,郑州市7月20日只是在某一个小时时段的暴雨量很大,但是其他时段的暴雨量并不是很大。李永乐老师给出的最大暴雨时段是20日18时,而不是当天的16时至17时。



图6: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7月20日22时的降雨量,资料来源:李永乐老师谈郑州水灾

 

5.2 暴雨与死亡失踪人数的关系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3页指出:“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降雨过程17日至18日主要发生在豫北(焦作、新乡、鹤壁、安阳);19日至20日暴雨中心南移至郑州,发生长历时特大暴雨;21日至22日暴雨中心再次北移,23日逐渐减弱结束。过程累计面雨量鹤壁最大589毫米、郑州次之534毫米、新乡第三512毫米;过程点雨量鹤壁科创中心气象站最大1122.6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气象站次之993.1毫米;小时最强点雨量郑州最大,发生在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201.9毫米),鹤壁、新乡晚一天左右,分别发生在21日14时至15时(120.5毫米)和20时至21时(114.7毫米)。

从7月17日至23日的过程累计面雨量来分析,

鹤壁最大589毫米,死亡失踪人数为零;

郑州次之534毫米,死亡失踪人数为380人;

新乡第三512毫米,死亡失踪人数为10人。

从暴雨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来分析,鹤壁的极端暴雨最大,并没有导致一场自然灾害。同样新乡的极端暴雨也没有导致一场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唯有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为380人。

再从7月17日至23日的过程点雨量来分析,

鹤壁科创中心气象站最大1122.6毫米,鹤壁死亡失踪人数为零;

郑州新密市白寨气象站次之993.1毫米,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为380人。

结论同上,过程点雨量大,并不一定导致死亡失踪人数多。

 

5.3 郑州市的大量人员死亡失踪发生在7月20日16时至17时之前

在2021年7月20日16时最大小时暴雨发生之前,郑州市的大量人员死亡失踪已经发生。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4页提到:“主城区因灾死亡失踪129人(占郑州市33.9%),水淹溺亡为主因,分散在居民小区、地下室、街道、地铁、桥涵、隧道等多处,时间基本集中在20日午后到傍晚。”

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报告,这死亡失踪的129人中的一部分,在20日午后至16时已经发生。

如果按照李永乐老师提供的数据,最大暴雨发生在20日的18时,主城区因灾死亡失踪129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在这个时间前离开人世。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6页提到:“山丘区4市有44个乡镇、144个村因灾死亡失踪251人(占郑州市66.1%),其中直接因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冲淹死亡失踪156人,时间高度集中在20日13时到15时。”

调查报告第8页也提到:(郑州市)“山丘区4个市死亡失踪的251人(荥阳96人、巩义84人、新密58人、登封13人)中,90%以上死亡失踪时间集中在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前的13时至15时。”郑州市于2021年7月20日16:30启动I级应急响应。就是说251人的90%以上是在郑州市最大小时暴雨来临之前已经离开人世。

所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中,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记录到的暴雨量为201.9毫米,打破了中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但这不是造成众多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原因。

六、贾鲁河的奇迹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第5页提到:“郑州市贾鲁河、双洎河、颍河等3条主要河流均出现超保证水位大洪水,过程洪量均超过历史实测最大值。其中贾鲁河中牟水文站7月21日洪峰水位79.40米,超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960年11月4日)1.71米;洪峰流量608立方米/秒,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2019年8月2日)的2.5倍。”

贾鲁河是郑州市的母亲河。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后来,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沟,据说就是今天的贾鲁河。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提供的资料,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中,贾鲁河出现超保证水位大洪水,过程洪量均超过历史实测最大值,洪峰水位超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71米,洪峰流量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的2.5倍。

但是测得这些历史最大洪峰水位与最大洪峰流量的中牟水文站所在的郑州市中牟县无一人死亡失踪。这应该是贾鲁河的奇迹,郑州市的奇迹。

根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共380人,其中主城区129人,六市县251人。六市县死亡失踪的251人分别分布在:

巩义市84人;

荥阳市96人;

新密市58人;

登封市13人。

新郑市和中牟县没有死亡失踪人员。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水灾,是一场洪灾。洪水水位高会死人,洪水流量大会死人,洪水流速高会死人。中牟水文站所在的郑州市中牟县,贾鲁河洪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71米,洪峰流量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的2.5倍,竟然无一人死亡失踪!这是一场天灾吗?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中所说的“7月21日洪峰水位79.40米,超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960年11月4日)1.71米;洪峰流量608立方米/秒,为历史最大洪峰流量(2019年8月2日)的2.5倍”是中牟水文站自1960年有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大值(参见:水利部网站:《河南等地多条河流发生暴雨洪水 郑州郭家嘴水库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水利部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汛工作》,2021年7月21日)。这是61年来的最大值,不是历史最大值!

根据《百度百科》,依据郊区历史洪水痕迹调查,1835年贾鲁河洪水曾达每秒3590立方米;1906年贾鲁河洪水曾达每秒1680立方米。2021年7月21日贾鲁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每秒608立方米,与历史上的最大洪水流量根本不能比,约是每秒3590立方米的六分之一。这也说明,在历史上,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更大的暴雨、更大的洪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自然变异。如果没有人祸,导致不应该发生的人员死亡事件,自然变异是不会变成天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