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英:一周新闻聚焦:戈尔巴乔夫去世,举世赞誉,和平承诺改变历史

以不流血方式终结冷战,但仍未能阻止苏联瓦解的前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当地时间周二(8月30日)病逝,享耆寿91岁,各国领袖、国际组织纷纷致上哀悼之意。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向戈尔巴乔夫的家人和友人,也向“受惠于他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所有人”,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德国总理肖尔茨指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打破多个藩篱:他的政策使 “德国统一、铁幕消失 ”成为可能;由于他,俄罗斯也得以走向尝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之路。肖尔茨正在梅泽贝格宫召开内阁会议,他表示,现在, “不仅是俄罗斯的民主失败”,而且俄总统普京在欧洲挖掘新战壕,戈尔巴乔夫就在此时去世,“正因此,我们缅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深知他对欧洲及我国多年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的推特上发布的俄文悼词说,我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他是一位(致力于)和平的男儿。他的决定为俄罗斯人开辟了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在戈尔巴乔夫去世成为国际新闻之际,国际媒体普遍注意到北京和中国官方媒体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低调淡化处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曾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美国之音(VOA)8月31日报道: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逝世 拜登致以“最深切哀悼”

资料照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观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行。(2017年5月9日)


资料照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观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行。(2017年5月9日)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逝世,享年91岁。

新闻机构援引中央临床医院星期二(2022年8月30日)的一份声明说,戈尔巴乔夫在长期患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它细节。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向戈尔巴乔夫的家人和友人,也向“受惠于他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所有人”,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戈尔巴乔夫当年竭力挽救摇摇欲坠的苏联帝国,他的努力归于失败,但促成了巨大的改革,并导致冷战的终结。

戈尔巴乔夫掌权时间不到七年,但他推动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革。然而,这些变革措施很快就超越了他的驾驭能力,导致苏联威权主义政权垮台,并使东欧各国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结束了持续几十年的东西方核对峙。

他的衰落是羞辱性的。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一场未遂政变,他从此大权旁落,彻底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他在位的最后几个月里,一个接一个的前苏联共和国宣布独立,直到他在1991年12月25日黯然辞职。一天之后,苏联本身也成了过往云烟。

苏联瓦解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戈尔巴乔夫曾对美联社说,他当年没有考虑使用大范围的武力来维持苏联统一,因为他担心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会陷入大乱。

他说:“国家充满了武器。那会立即把国家推入内战。”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成为苏联领导人。他最初推动转型时,并没有预想到日后会发生的很多变化,包括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统治末期已无力阻止他自己掀起的旋风。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过任何其他政治人物。

1992年,戈尔巴乔夫卸任不久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把自己看作是改革的启动者,这些改革对国家,对欧洲和对世界来说是必要的。”


资料照片: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白宫签署《中程导弹条约》。(1987年12月8日)

他说:“我经常被问,假如我能够重新开始,我还会重复它吗?会的,没错。而且会更加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二晚间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苏联几十年共产党统治下的残暴政治压迫后,戈尔巴乔夫欣然接受了民主改革,相信实施开放和重建是苏联人民前进的道路。拜登还回顾了2009年自己是美国副总统的时候戈尔巴乔夫访问白宫、两人一起讨论削减美苏核武库的经历,称戈尔巴乔夫不仅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还鼓起勇气冒着他整个政治生涯的风险去实现它,结果带来了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并为千百万人民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戈尔巴乔夫因为帮助终结了冷战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晚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赞誉和褒奖。然而,在国内,他却广受蔑视。

俄罗斯人指责他要为1991年苏联解体负责。苏联当年曾经是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他的前朋友纷纷抛弃了他,把他当作是国家困难的替罪羊。

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说,戈尔巴乔夫将被埋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安息在妻子身边。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的报道。)

▲德国之声(DW)8月31日报道:苏联末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周二(8月30日)因病去世,享耆寿91岁。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声明提到,他长期卧病,最终不治。各国领袖也对他的离世表达遗憾。德国之声整理戈尔巴乔夫一生有哪些功过。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德国之声中文网)以不流血方式终结冷战,但仍未能阻止苏联瓦解的前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当地时间周二(8月30日)病逝,享耆寿91岁,各国领袖、国际组织纷纷致上哀悼之意。

根据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戈尔巴乔夫周二(30日)晚间在经历了“长期严重的疾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他细节。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说,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预计在31日上午发布唁电。

俄国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墓园,与他1999年去世的妻子为邻。

世界领袖表示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称赞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罕见的领导人”,他使世界更加安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德国总理肖尔茨指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打破多个藩篱:他的政策使 “德国统一、铁幕消失 ”成为可能;由于他,俄罗斯也得以走向尝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之路。肖尔茨正在梅泽贝格宫召开内阁会议,他表示,现在, “不仅是俄罗斯的民主失败”,而且俄总统普京在欧洲挖掘新战壕,戈尔巴乔夫就在此时去世,“正因此,我们缅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深知他对欧洲及我国多年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曾访华会见邓小平

1989年5月,正值天安门学潮之际,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举行了历史性会晤。这是中苏关系在1950年代堕入冰点、其后两国关系和缓后,首次有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除了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也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见面。

当时戈尔巴乔夫接受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访问时说道:“苏中两国领导人的会见是一次罕见的事件,在我们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当时对记者说,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一位伟人,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政治家——文革后,邓小平把中国带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让人们创造性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戈尔巴乔夫曾在在1989年5月访问北京时,正值中国民主运动爆发时期。

永久的遗产

从198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对该国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大规模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允许对共产党和国家进行过去无法想像的批评,但也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先是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然后是其他地区——要求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

作为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结束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并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削减核武数量。同时,他与西方建立了伙伴关系,掀开了自二战以来分裂欧洲的“铁幕”。

这位苏联政治家见证了西德和东德的统一,至今仍然被部分的人亲切地称为“戈尔比”(Gorbi)。

1990年,戈尔巴乔夫因为“在东西方关系的根本变化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戈巴契夫担任总书记期间曾任礼宾司司长的舍甫琴科(Vladimir Shevchenko)也曾表示,“戈巴契夫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进入无核弹世界的时代,但有一项误判:我们不够瞭解我们的国家”。

尽管在西方被奉为偶像,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戈尔巴乔夫因其改革而引发的动荡,认为该国随后生活水平暴跌,是为民主付出的高昂代价。

对于推动改革迎来惨淡的结果,戈尔巴乔夫曾在回忆录提到,“国家的危机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但俄罗斯已经选择自由之路,这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人可以再让它回到极权主义”。

对此,俄罗斯自由派经济学家格林伯格(Ruslan Grinberg)今年6月30日前往医院探望戈尔巴乔夫后,曾向俄罗斯国防部辖下的红星电视台(Zvezda)说:“他给了我们所有的自由——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

(综合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31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病逝,联合国秘书长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 ,普京表达“最深切哀悼”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1岁。

和平结束冷战的前苏联领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 戈巴契夫)逝世,享年 91 岁。

1985 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在任时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病逝的医院说,他身患严重疾病多年,这几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常进出医院。

2022年6月,国际媒体便报道称戈尔巴乔夫因肾病入院。目前医院尚未公布死因。

但戈尔巴乔夫仍无法阻止苏联的缓慢解体,现代俄罗斯由此诞生。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发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全球领袖、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根据路透社,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发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说,戈尔巴乔夫去世后,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称戈尔巴乔夫为“罕见的领袖”,并称赞他是位独特的政治家,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有想象力看到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的勇气和正直,并补充说,“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赞誉戈尔巴乔夫“为自由欧洲开辟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受人尊敬的领袖”。

“我们不会忘却这一遗产。”她补充说。

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称,全世界会怀念戈尔巴乔夫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曾在1990年和戈尔巴乔夫协商东西德合并的贝克表示,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束。他将戈尔巴乔夫称作“巨人”。

曾在尼克松总统任内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告诉 BBC,戈尔巴乔夫将“在历史上被铭记,他是一位开创了造福人类和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性变革的人”。

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他,认为他该为苏联解体负责。

俄罗斯在被占乌克兰任命的官员弗拉基米尔·罗戈夫(Vladimir Rogov)表示,戈尔巴乔夫先生“故意导致联盟走向灭亡”,并称他为叛徒。

戈尔巴乔夫与中国

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曾在1950年代决裂,在那之后中苏之间长期没有互访。戈尔巴乔夫是关系缓和后到访中国的首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戈尔巴乔夫到访正值天安门学潮期间,示威者当时占领了北京中心的天安门,还试图拦截车队。

当时中国官方由于抗议人群占据天安门广场,被迫改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在那次访问中, 提倡政治透明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苏共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分别举行会晤,实现了当时苏共和中共的关系正常化。

不过,就在戈尔巴乔夫访问归国后不久,赵紫阳便因同情学潮被解职软禁。

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后,戈尔巴乔夫曾发表声明表示悼念。戈尔巴乔夫在关于赵紫阳逝世的声明中说:“我记得我们的会面是在天安门抗议示威的背景下举行的。赵紫阳以非常关注和关切的心情对待这些抗议示威。我认为,在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中,赵紫阳是最为同情示威者的,也是最为接受民主的。但是与此同时,赵紫阳反复重申,他同邓小平是同盟。”

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赵紫阳在他们的会谈中坦诚谈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的想法。

在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不久,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纷纷瓦解。作为苏联共产党掘墓人的戈尔巴乔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他于1994年访问台湾,并会见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中央社引述当年台湾总统府新闻稿档案称,李登辉与戈尔巴乔夫当时曾针对政治民主改革交换意见。戈尔巴乔夫向李登辉说:“我本人也和总统阁下一样,盼望能在不流血的状况下,完成改革理想。”

戈尔巴乔夫生平重要节点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在俄罗斯南部的斯塔夫罗波尔( Stavropol)地区。

1955年,当他从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时,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戈尔巴乔夫与新婚妻子赖莎回到斯塔夫罗波尔后,开始在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中迅速崛起。

当时,他是新一代的党内活动家之一,他们对苏联高层的老同志越来越不耐烦。

1961年,戈尔巴乔夫成为俄共青年团的地区书记,并成为党代会代表。

1978年,戈尔巴乔夫作为中央委员会农业秘书处的成员搬到莫斯科。仅仅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政治局正式成员。

在尤里·安德罗波夫(Yuri Andropov)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戈尔巴乔夫多次出国访问,包括1984年访问伦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 柴契尔)对他深刻印象。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工作。”

1984年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后,众人期待他会接替总书记大位,但病中的契尔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却成为总书记。一年之内, 契尔年科去世,戈尔巴乔夫作为政治局最年轻的成员担任苏共总书记,成为1917年俄国革命后出生的第一位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奄奄一息的苏联经济。当时苏联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经济改革若要成功,就需要对共产党本身进行根本改革。

不过,戈尔巴乔夫也不打算用自由市场经济完全取代国家控制。他在1985年对党代表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把市场看成是经济的救星。但是,同志们,你们不应该只想着救命稻草,而应该考虑船,这艘船就是社会主义。”

他处理政治制度停滞的另一个武器是民主。苏联第一次有了自由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但是,松绑政治制度,在庞大的苏联的不同民族中引发了骚动。1986年12月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骚乱便预告着一个动荡时期的到来。

此外,戈尔巴乔夫希望结束冷战。他于1987年和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中程核导弹条约”。根据该协议,两国的数千枚导弹退役。

他也宣布单方面削减苏联常规部队,并最终结束了苏联对阿富汗的多年占领。

但他最艰难的考验还是来自那些不情愿被苏联吞并的国家。

开放和民主导致了独立的呼声。最初,戈尔巴乔夫用武力镇压了这些国家。

之后,苏联的解体始于北部波罗的海的三个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脱离了莫斯科中。

这种态势此后蔓延到俄罗斯的华约盟国。1989年11月9日,在大规模示威之后,东德这个最强硬的苏联卫星国的公民最中被允许自由进入西柏林。

戈尔巴乔夫的回应不是派出坦克,而是宣布德国的统一是其内部事务。

1990年,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在东西方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但到了1991年8月,莫斯科的共产主义守旧派已经受够了。他们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戈尔巴乔夫在黑海度假时被逮捕。

俄罗斯的叶利钦( Boris Yeltsin 叶尔钦)逮到机会,结束这场政变,逮捕了政变者,也剥夺了戈尔巴乔夫几乎所有的政治权力。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1日报道:俄诺奖得主穆拉托夫:戈尔巴乔夫喜欢“和平”超过“个人权力”

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共同得主、俄罗斯独立记者,《新报》总编穆拉托夫(Dmitri Mouratov)今天8月31日向昨晚去世的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致敬,称戈尔巴乔夫“鄙视战争”,更喜欢“和平”而不是“个人权力”。

穆拉托夫在戈尔巴乔夫帮助创办的独立报纸《新报》网站上发表文章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点:”他爱他的妻子胜过他的工作,他把“人权”置于国家之上,他把“和平”的天空看得比个人权力更重要“。

穆拉托夫接着写道:“他鄙视战争,他鄙视”实用政治“,他坚信”用武力解决世界上的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他释放了政治犯“。

穆拉托夫还说:戈尔巴乔夫“给了我们国家和世界一份不可思议的礼物:他给了我们30年的和平。没有全球核战争的威胁。谁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法新社说,除了向戈尔巴乔夫致敬之外,这些言论听起来也像是对现任俄罗斯总统的指控,因为此刻正值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进攻,而且俄罗斯的内部镇压也在加强。

不过,穆拉托夫在该文中没有任何一处提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名字。

戈尔巴乔夫曾用他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金帮助这家1993年创办的独立报纸。穆拉托夫是该报总编辑,该报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后受到压制,被迫于今年3月暂停在俄罗斯出版。

此外,俄罗斯《新报》的总编穆拉托夫在今年6月20日国际难民日拍卖其诺贝尔奖章,将拍得超过1亿美元,全部用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救助因战争流离失所的乌克兰儿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1日报道:戈尔巴乔夫离世:西方赞和平贡献 莫斯科低调“致哀”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8月30日晚间去世,享年91岁,他因对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努力而受到西方深切悼念和称赞,这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六个月后具有特殊意义。

法新社今天8月31日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说,西方对戈尔巴乔夫(Mikha?l Gorbatchev)离世的感慨反应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节制形成明显对比,对普京来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对世界历史演变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

他在克里姆林宫发布的唁电中说:“他带领我们国家度过了一个复杂和悲剧的变化,以及巨大的外交、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挑战时期。

美国总统乔-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赞扬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罕见的领导人”,并说,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具有“足够想象力,能看到另一个未来的可能性,并有勇气冒着整个职业生涯的风险来实现它”的领导者。拜登补充说:“其结果就是带来一个更安全的世界和让数百万人获得更多的自由。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一份声明中赞扬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独特的政治家,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世界级领袖,他致力于多边主义”,他“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也在一条推特上说:“我一直很钦佩他在结束冷战方面的勇气和正直。约翰逊坚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时候,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然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和平终结冷战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西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苏联共产党内迅速崛起,在1985年成为苏联首脑,直到1991年他的辞职,标志着前苏联时代的终结。

在任职期间,面对巨大的危机,如切尔诺贝利核灾难(1986年)及他部分镇压的整个苏联内的独立运动,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重要的民主改革,被称为“重建”和“透明”。

他也是下令结束苏联在阿富汗的灾难性军事行动,并让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倒塌的人。

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峰会,限制核武器,和平结束冷战,并因此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国内,他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并试图通过改革下放经济决策权以提高效率。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几年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创伤,他们陷入了贫困,面临政治混乱和血腥的车臣战争。

2000年,认为苏联的消失是20世纪“最大地缘政治灾难”的普京上台。然后,普京统治的国家以“俄罗斯力量”为招牌,对社会进行管理。

不过,对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来说,他与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的关系一直很复杂,无论是他的死敌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1991-1999),还是普京,不过,他批评普京的同时也将其视为俄罗斯稳定发展的一个机会。

此外,戈尔巴乔夫还特别赞成莫斯科在2014年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这导致他在2016年被禁止进入乌克兰。

在20世纪90年代短暂而不成功地重返政坛后,戈尔巴乔夫致力于人道主义项目。最近几周,俄罗斯媒体提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反复出现的健康问题。

据塔斯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说,他将被埋葬在莫斯科,与1999年去世的妻子拉伊莎-戈尔巴乔娃为邻,他与妻子关系非常亲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1日报道:马克龙:戈尔巴乔夫为俄人开辟自由之路 其和平承诺改变历史

法国总统马克龙赞扬戈尔巴乔夫是“和平男儿”,“他的选择为俄罗斯人开辟了一条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的推特上发布的俄文悼词说,我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他是一位(致力于)和平的男儿。他的决定为俄罗斯人开辟了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前苏联最后一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离世,正值俄乌战争6个月之际。西方因他在结束冷战,为和平做出巨大贡献而纷纷对他表示感谢和悼念。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也在一条推特上说:“我一直很钦佩他在结束冷战方面的勇气和正直。约翰逊坚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时候,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然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对德国统一的贡献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向周二去世的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表示敬意,感谢他“对德国统一的决定性贡献”。

施泰因迈尔周三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戈尔巴乔夫以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有勇气实现民主开放,在东西方之间建立桥梁”,并为欧洲的和平而努力。他补充说,这个梦想“现被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攻击所粉碎,成为废墟”。

默克尔永不忘记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今天周三赞扬戈尔巴乔夫“书写了世界的历史”。来自前东德的默克尔写道:“他展示了一个政治家如何能够改变世界,使之变得更好”。她并说,“戈尔巴乔夫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西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苏联共产党内迅速崛起,在1985年成为苏联首脑,直到1991年他的辞职,标志着前苏联时代的终结。

在任职期间,面对巨大的危机,如切尔诺贝利核灾难(1986年)及他部分镇压的整个苏联内的独立运动,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重要的民主改革,被称为“重建”和“透明”。

他也是下令结束苏联在阿富汗的灾难性军事行动,并让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倒塌的人。

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峰会,限制核武器,和平结束冷战,并因此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国内,他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并试图通过改革下放经济决策权以提高效率。

▲美国之音(VOA)9月1日报道: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北京反应低调

华盛顿 —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8月30日去世。在俄罗斯内外,戈尔巴乔夫生前和身后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赞美者说他促成了俄罗斯人和苏联阵营国家人民的自由;批评者说他导致苏联解体,使俄罗斯蒙羞受辱;中共政权则暗里说他是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大挫折的历史罪人,也给中国造成了危险。在各国媒体大力报道和展示戈尔巴乔夫生平大事之际,中国媒体对对他的去世和生平进行了低调的报道。

戈尔巴乔夫去世 西方评价

8月31日,也就是在戈尔巴乔夫去世之后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说,“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人一道哀悼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或许没有哪个词像公开性glasnost一样跟戈尔巴乔夫先生联系紧密。对一个通过公开性而改变人类历史的人来说,这个词恰如其分。”

“戈尔巴乔夫先生公开承认其国家的历史,不仅仅承认其胜利,而且也承认其悲剧,即他所称的苏联历史上的‘诸多空白处’。他为异议观点开拓了空间,解放了被流放或监禁多年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也开放性地与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与美国这样的敌手国家合作。他的强烈信念是,对话符合他的人民以及所有的人民的利益。”

布林肯作为国务卿从国际关系和政治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做出了评价和赞扬。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学教授弗拉季斯拉夫·朱波克8月30日在戈尔巴乔夫去世的当天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其导语则是从人品、伦理道德和历史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做出了这样的赞扬:“俄罗斯媒体报道说,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在长期患病之后去世,享年91岁。他是俄罗斯的悲惨、严酷、血迹斑斑的历史上难得的一个闪光点。即使是在他最潦倒的时候,他也释放出温暖,闪耀着乐观和幽默的火花。他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政治动物,但却拒绝为了权力而贪恋权力。”

在这样的高度赞扬的导语之下,朱波克教授给出了这样的戈尔巴乔夫综合评价:

“然而,他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则更为复杂,现在仍未确定。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和旧秩序的中坚分子多把他视为傻瓜或叛徒,主要是因为苏联在他任上解体。其他俄罗斯人和前苏联阵营成员国则赞扬他是一个富有远见的解放者,他做出努力把他们从腐朽的集权体制枷锁下解放出来。”

戈尔巴乔夫去世,中俄媒体报道反差巨大

在戈尔巴乔夫去世成为国际新闻之际,国际媒体普遍注意到北京和中国官方媒体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低调淡化处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曾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中国官方权威新闻宣传机构新华社则这样简短地总括了戈尔巴乔夫的生平:“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3月2日,1985年3月起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5月至1990年3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后,任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1年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主要从事社会和文学活动。”

来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官方权威新闻宣传机构的这种明显避重就轻的说法,跟俄罗斯官方的卫星通讯社(Sputnik)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戈尔巴乔夫去世的当天,卫星通讯社发出报道,对戈尔巴乔夫的一生事迹进行了平实的回顾展示,其报道包括这样的两段话:

“在他在任期间,在他的主导下,苏联大力试图改革其社会体制。这种努力就是所谓的改革,perestroika,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改善社会主义体制。这就意味着发展民主,言论自由,扩大劳工集体和公共组织的权利,以及加强法律与秩序。

“戈尔巴乔夫大力倡导公开性政策(glasnost,即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最大限度的公开性,信息自由)促成了1990年一部新闻法通过,该法律取消了国家新闻出版审查制度。这位苏联的总统还解除了苏联科学院院士安德烈·萨哈罗夫的政治流放,并开始了为被流放的持不同政见者恢复苏联公民身份和权利的过程。此外,(在他任上),苏联还发动了一场广泛的运动为政治镇压的受害者平反昭雪。”

对中国问题观察家来说,北京和中共政权对戈尔巴乔夫去世的消息尽力淡化或避重就轻很容易理解,因为尽管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反复声言跟俄罗斯是盟友以及跟俄罗斯合作无上限,但在许多政治问题上,今日莫斯科和北京有明显的差异乃至分歧。

苏联在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通过新闻法、废除出版审查、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平反昭雪,发展民主,倡导言论自由,扩大劳工群体和公共组织的权利,今日俄罗斯官方通讯社把这一切当作戈尔巴乔夫的正面政治遗产罗列出来。但今日北京政权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媒体姓党,坚持出版社查,拒绝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平反,誓言坚决打击所谓的“妄议中央”的言论,高调宣扬“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问题研究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当局对戈尔巴乔夫持有明确的敌视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其对内的政治宣传和思想灌输中,而且这种态度由来已久,早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

戈尔巴乔夫的奇特中国缘

1980年代,戈尔巴乔夫以改革和公开性为旗号在苏联推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努力在中国公众中获得了普遍的好感,因为他们不满当时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当局拒绝政治改革导致所谓的经济改革走上歪门邪道,变成了一场对国有资产的强取豪夺,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让权贵人家大发横财。

1989年5月中旬,在以学生为先导的反腐败、要民主的北京天安门抗议运动的高潮,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由于天安门广场被抗议学生和市民占领,欢迎仪式不得不改在北京国际机场而不是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天安门广场进行。

当时,邓小平正在忙于调遣中共的军队准备杀入中共政权的首都北京城镇压抗议民众。与此同时,在天安门广场,抗议者打出欢迎戈尔巴乔夫到访的俄文和中文大字横幅——“民主——我们共同的理想”。在邓小平声言抗议者是制造动乱的犯罪分子之际,戈尔巴乔夫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称赞学生运动领袖说,“我很确信我们在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变革的重要转折点”。

自邓小平以来,中共一直是把戈尔巴乔夫视为国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叛徒,尽管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超越资本主义国家,抵达全世界贫富悬殊榜上名列前茅的位置。中共认为戈尔巴乔夫所提倡和推动的政治改革不但导致苏联解体,而且也鼓励了中国国内的敌对势力,对中共政权的安全和中国的统一造成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

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哀叹苏联解体,哀叹苏联解体时 “竟无一人是男儿” 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挽救苏联,挽救苏共。但批评者指出,习近平显然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受害者,他好像是不知道苏联解体一方面有其内部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其中包括从1970年代开始北京和华盛顿联手合作对抗和打击苏联。这种中美合作对付苏联的政策一直持续到邓小平时代。

▲德国之声(DW)9月3日援引德国媒体:如何评说戈尔巴乔夫?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8月30日以91岁高龄去世,德国众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文章,评说戈尔巴乔夫的历史贡献。


柏林两德统一纪念碑的戈尔巴乔夫塑像

(德国之声中文网)

表现出人性和开放

《世界报》以“一个畅所欲言充满生命力的人”为题,发表了纪念戈尔巴乔夫的署名文章。作者Julia Smirnova曾于2012年至2017年担任《世界报》驻俄罗斯记者。

文章开篇回忆了戈尔巴乔夫对当时西德首都波恩的访问:“他带来了希望。1989年6月,成千上万的人在波恩市政厅广场为戈尔巴乔夫欢呼。这是一起轰动性的事件:一位苏联国家元首在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期间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人们热情地呼喊:”戈尔比,戈尔比!“ 在当时,没有人敢于梦想统一,但变化就在空气中。克里姆林宫的面孔不再是言语毫无感情,充满陈词滥调的勃列日涅夫或契尔年科那样的老官僚,而是一位表现出人性和开放的年轻的政治家。他在国内宣布改革开放,也给西方带来了建立一个不用惧怕苏联导弹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对两德统一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对其本人来说,这个时期是其政治生涯终结的开始。“苏联帝国在不久后就崩溃瓦解了。改革者戈尔巴乔夫的悖论是,在西方,他受人尊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其家乡,即便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他仍然被诅咒,被指责应为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混乱负责。”

作者提到戈尔巴乔夫的又一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开放解放了东欧集团,让许多国家有机会建立了民主社会”,也指出戈尔巴乔夫2014年曾公开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行动做辩护,并且谈到苏联解体前对几个共和国要求独立的示威活动的镇压。

作者最后写道,“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耀眼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有民主、正义的愿景,有对基于道德原则之政策的愿景,但他没能在自己的国家实施这些愿景。他本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写道:' 即使我知道所有的困难,我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试图改变这个国家。'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1980年代发生的事情就不可想象。他自己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敲开了历史的大门,它们打开了,也为那些我为之而奋斗的人打开了”。

没有他,就没有两德统一

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发表署名评论,呼吁将柏林的一个大的中心广场命名为戈尔巴乔夫广场,感谢他对两德统一做出的贡献。评论写道:“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上这只是一条短消息,但对我们德国人来说,伟大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应该是全国哀悼的时刻。没有他,就没有两德统一。”

评论还称,将柏林一个大型中央广场重新命名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广场将是一个恰当的提醒,提醒我们与俄罗斯人民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这种友谊将延续到普京之后和这场战争之后。对戈尔巴乔夫的哀悼也伴随着一种安慰,那就是尽管世界局势看起来很黑暗,但在历史上,却有出乎意料的好事一再发生。“

历史上的一个特例

《时代》周刊发表题为“和平之君和替罪羊”的署名文章。作者MICHAEL THUMANN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

文章说,“他作为替罪羊离开人世。戈尔巴乔夫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是一位赌输了国家、背叛了共产党、搞砸了自己任期的总书记兼主席。他被指责应为一切负责:苏联后期的供应危机,帝国的解体,对美国的冷战失败。俄罗斯统治者普京还加上一码,称苏联的解体是' 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大多数俄罗斯人对此点头称是,并希望迅速忘记本周二晚去世的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在这个正在发动战争的国家的地位与德国对苏联最后一位国家元首的敬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 戈尔比'代表着统一。戈尔比代表改革和全面裁军。戈尔比代表着跨体系的对统一欧洲的和平承诺。”

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如此超前,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他从三个方面给世界留下了烙印,作为一个违背自己意愿的革命者,作为一个和平使者,作为一个退却的英雄。

文章说,“戈尔巴乔夫的开放造成了比他想要的更深刻的动荡。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成为一名革命者,在国内政治上没有取得任何响亮的成就。与邓小平领导下的伟大社会主义对手中国不同,苏联未能进行经济重组。”

戈尔巴乔夫签署了关于彻底销毁中程核武器的《中导条约》,与科尔总理一起就两德统一进程达成一致。文章写道:“这主要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预见性,即统一将巩固欧洲的和平。”

但是,文章写道,“在世界为他鼓掌的同时,戈尔巴乔夫却无法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文章说:“也许戈尔巴乔夫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政治上的半心半意。他想改变这个国家,但不是彻底改变,而只是一点点。他想与斯大林主义和勃列日涅夫主义决裂,但又要保留及改革列宁主义。他让自己当选为总统,但让议会而不是人民选举。他想要国家社会主义,同时又要不受国家控制的言论自由。戈尔巴乔夫既不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坚决的革命者——他卡在了半途中。所以最后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境地。”

文章最后指出,当苏联解体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包括一场大型核战争,没有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尽其所能加以阻止。“戈尔巴乔夫对外的和平倡议无法阻止苏联的内部衰退,但这个高度武装的帝国在他的带领下和平地走下了全球舞台。”

《法兰克福汇报》署名文章以“以人为本”为题写道,“戈尔巴乔夫并不是想解散苏联,而是想拯救它——由于系统本身的矛盾,他失败了。”

文章写道,“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家会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在同一时间受到完全不同的评判。他在西方受到爱戴,但在他的祖国俄罗斯,他生前却被大多数人鄙视。”

文章说,“戈尔巴乔夫寻求的是现代化,而不是苏联的解体。2014年,戈尔巴乔夫将吞并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形容为' 统一'和' 幸福的时刻',表明他对苏联解体感到多么遗憾。文章还写道,”戈尔巴乔夫本人没有公开谈及普京试图用武力使时间倒流的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一位朋友在7月透露,他对此感到 '沮丧 ',戈尔巴乔夫一生的使命就是' 自由'.“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美国之音(VOA)9月3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葬礼在莫斯科举行 普京缺席拒给予国葬礼遇


前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葬礼星期六(9月3日)在莫斯科圆柱大厅(Hall of Columns)举行。随后,他的遗体将安葬于俄罗斯著名的新圣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他已故妻子莱莎(Raisa)的墓旁。(美联社照片)

华盛顿 —前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葬礼星期六(9月3日)在莫斯科圆柱大厅(Hall of Columns)举行。随后,他的遗体将安葬于俄罗斯著名的新圣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他的已故妻子莱莎(Raisa)的墓旁。数以千计的俄罗斯人向戈尔巴乔夫表达最后的敬意。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不会出席葬礼,他9月1日已向戈尔巴乔夫的灵柩献花及默哀。

路透社报道说,戈尔巴乔夫因推动改革在西方广受敬仰,而且离世前又亲眼目睹了俄罗斯领导人放弃许多的改革。他1990年因在结束冷战上发挥的作用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戈尔巴乔夫因允许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战后40年的共产主义控制、让东德和西德统一,并与美国达成武器控制条约而被西方世界誉为英雄。

不过,当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抓住机会争取它们自己的独立时,戈尔巴乔夫1991年则无力阻止。至今,许多俄罗斯人仍不愿在此事上原谅他。

戈尔巴乔夫8月30日逝世,享年91岁。报道说,俄罗斯当局没有为他举行国葬,而曾称苏联垮台是“地缘政治灾难”的普京也不会出席葬礼,称他的行程令他无法参加葬礼。

克里姆林宫称,仪仗队的形式将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提供一点国葬“因素”。

通常,许多西方国家政要将会出席戈尔巴乔夫的葬礼。不过,由于俄罗斯今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制裁,所以,他们不会出席周六的葬礼。不过,与普京关系良好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出席。

普京2000年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很快便放弃来自于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政治多元化,并逐步重建莫斯科对一些前加盟共和国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翻译员兼助理巴拉兹钦科(Pavel Palazhchenko)告诉路透社,戈尔巴乔夫在辞世前数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感到震惊和困惑。而且近年眼见俄乌关系恶化,他心理上颇受打击。他说, “不仅仅是2月24日展开的行动,而是俄乌关系过去数年的全面演变,对他真的是很大的打击。这真的在情绪和心理上击垮了他。”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9月3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葬礼 没有隆重仪式 没有普京身影


2022年9月3日,人们在莫斯科工会大楼柱状大厅前等候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告别。

9月3日周六,在莫斯科,俄罗斯人在一场低调的葬礼上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告别。俄罗斯现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缺席。

法新社报道,今天早上,在莫斯科工会大楼前面人们排着常常的队伍等候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告别。在工会大楼里面,戈尔巴乔夫的棺木敞开着,旁边竖着他的画像。他的女儿伊琳娜坐在那里。

两名穿制服的警卫站在棺木两边,告别的人们献上鲜花,并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恭敬鞠躬。

一位44岁的工人向法新社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正在离开,戈尔巴乔夫时代今天就要结束了”。他补充说:“他平息了与美国的关系(……),整个世界都感谢他”。

戈尔巴乔夫被公认是20世纪世界级的重要政治人物,据他接受治疗的医院称,他于8月30日因“长期严重的疾病”去世,享年91岁。

法新社说,戈尔巴乔夫创造了历史,尽管他自己在1991年催生了苏维埃帝国的消亡,同时试图用民主和经济改革来拯救它,从而结束了冷战。

他因和平结束冷战,并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共同削减核武器,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在西方被誉为“和平者”,但在俄罗斯,许多人认为他应对莫斯科的地缘政治地位下降,及苏联解体后多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负责。

该报道说,俄罗斯政府对他不满的一个标志,是没有宣布全国性哀悼日。最重要的是普京的缺席,克里姆林宫以“日程安排”繁忙为普京开脱。

▲德国之声(DW)9月3日报道:俄罗斯人排队告别戈尔巴乔夫 普京缺席葬礼

苏联末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周六于莫斯科举行。虽然有“国葬元素”和仪仗队,但并不是国葬。大批俄罗斯民众手持鲜花向戈尔巴乔夫告别。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也现身葬礼,而普京并未出席。

(德国之声中文网)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周六(9月3日)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举行,并对公众开放。大批民众排队进入大厅内哀悼致意。戈尔巴乔夫在主政时期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加速冷战结束并促使苏联解体。

美联社指出,克里姆林宫拒绝宣布举行国葬,反映其对戈尔巴乔夫政治遗产的不安。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世界颇受爱戴,但是在本国却因为其改革政策带来的混乱局面而饱受诟病。而在他去世之后,也没有像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一样得到国葬级别的哀荣。

莫斯科工会大厦位于莫斯科大剧院和议会下议院杜马之间,这里曾存放过已故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遗体。自苏联时期以来,这里一直是举行国葬的场所。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总统普京因日程安排紧张将无法参加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在被问及普京周六行程时,佩斯科夫透露,普京周六有一系列工作会议、一个国际电话,并且需要为出席下周一个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商业论坛做准备。

戈尔巴乔夫于本周二(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1岁。告别仪式后,他将下葬于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安葬在妻子赖莎的坟墓旁。

在周六的葬礼上,前往致哀的民众从戈尔巴乔夫的灵柩前走过并致上鲜花,现场播放庄严的音乐。大厅中放着戈尔巴乔夫的照片,他的脸上挂着笑容。戈尔巴乔夫的女儿伊琳娜和她的两名孙女坐在棺木旁。

在沙皇统治时期,宏伟的圆柱大厅内曾举办贵族舞会,在苏联时期作为高级会议和代表大会以及国葬场所。虽然葬礼在这个著名地点举行,但克里姆林宫没有宣布举行国葬。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会包含一些国葬“元素”,现场会有仪仗队,并且政府也协助丧仪的操办工作。佩斯科夫还表示,普京9月1日赴加里宁格勒考察,临行前他曾前往中央临床医院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致哀。

若宣布为戈尔巴乔夫举行国葬,将迫使普京出席,莫斯科势必得邀请外国领导人到场。在挥军进攻乌克兰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俄罗斯显然不愿这么做。

2008年至2012年担任俄罗斯总统的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出席了告别式。他随后在社媒上发表了一篇帖子,提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并指责美国及其盟国试图策划俄罗斯的分裂。

经常批评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也出席了葬礼。

但这场葬礼与叶利钦的国葬待遇形成对比。在戈尔巴乔夫所领导的苏联接替之后,叶利钦成为随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而曾经在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任职的普京则是叶利钦亲自选定的接班人。

2007年叶利钦去世,普京宣布其葬礼日为全国哀悼日,当时不少国际政要,包括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都参加了叶利钦的国葬仪式。

路透社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似乎是在试图部分扭转1991年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当时允许那些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自行选择道路,允许东德和西德统一,这一决定也促使当时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运动壮大,而他则无力平息这些运动,直到苏联走向土崩瓦解。

普京在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在掌权五年之后他表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美联社、路透社等)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戈尔巴乔夫去世,举世赞誉,和平承诺改变历史

以不流血方式终结冷战,但仍未能阻止苏联瓦解的前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当地时间周二(8月30日)病逝,享耆寿91岁,各国领袖、国际组织纷纷致上哀悼之意。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向戈尔巴乔夫的家人和友人,也向“受惠于他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所有人”,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德国总理肖尔茨指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打破多个藩篱:他的政策使 “德国统一、铁幕消失 ”成为可能;由于他,俄罗斯也得以走向尝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之路。肖尔茨正在梅泽贝格宫召开内阁会议,他表示,现在, “不仅是俄罗斯的民主失败”,而且俄总统普京在欧洲挖掘新战壕,戈尔巴乔夫就在此时去世,“正因此,我们缅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深知他对欧洲及我国多年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的推特上发布的俄文悼词说,我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他是一位(致力于)和平的男儿。他的决定为俄罗斯人开辟了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在戈尔巴乔夫去世成为国际新闻之际,国际媒体普遍注意到北京和中国官方媒体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低调淡化处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曾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美国之音(VOA)8月31日报道: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逝世 拜登致以“最深切哀悼”

资料照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观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行。(2017年5月9日)


资料照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观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行。(2017年5月9日)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逝世,享年91岁。

新闻机构援引中央临床医院星期二(2022年8月30日)的一份声明说,戈尔巴乔夫在长期患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它细节。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向戈尔巴乔夫的家人和友人,也向“受惠于他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所有人”,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戈尔巴乔夫当年竭力挽救摇摇欲坠的苏联帝国,他的努力归于失败,但促成了巨大的改革,并导致冷战的终结。

戈尔巴乔夫掌权时间不到七年,但他推动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革。然而,这些变革措施很快就超越了他的驾驭能力,导致苏联威权主义政权垮台,并使东欧各国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结束了持续几十年的东西方核对峙。

他的衰落是羞辱性的。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一场未遂政变,他从此大权旁落,彻底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他在位的最后几个月里,一个接一个的前苏联共和国宣布独立,直到他在1991年12月25日黯然辞职。一天之后,苏联本身也成了过往云烟。

苏联瓦解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戈尔巴乔夫曾对美联社说,他当年没有考虑使用大范围的武力来维持苏联统一,因为他担心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会陷入大乱。

他说:“国家充满了武器。那会立即把国家推入内战。”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成为苏联领导人。他最初推动转型时,并没有预想到日后会发生的很多变化,包括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统治末期已无力阻止他自己掀起的旋风。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过任何其他政治人物。

1992年,戈尔巴乔夫卸任不久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把自己看作是改革的启动者,这些改革对国家,对欧洲和对世界来说是必要的。”


资料照片: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白宫签署《中程导弹条约》。(1987年12月8日)

他说:“我经常被问,假如我能够重新开始,我还会重复它吗?会的,没错。而且会更加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二晚间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苏联几十年共产党统治下的残暴政治压迫后,戈尔巴乔夫欣然接受了民主改革,相信实施开放和重建是苏联人民前进的道路。拜登还回顾了2009年自己是美国副总统的时候戈尔巴乔夫访问白宫、两人一起讨论削减美苏核武库的经历,称戈尔巴乔夫不仅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还鼓起勇气冒着他整个政治生涯的风险去实现它,结果带来了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并为千百万人民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戈尔巴乔夫因为帮助终结了冷战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晚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赞誉和褒奖。然而,在国内,他却广受蔑视。

俄罗斯人指责他要为1991年苏联解体负责。苏联当年曾经是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他的前朋友纷纷抛弃了他,把他当作是国家困难的替罪羊。

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说,戈尔巴乔夫将被埋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安息在妻子身边。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的报道。)

▲德国之声(DW)8月31日报道:苏联末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周二(8月30日)因病去世,享耆寿91岁。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声明提到,他长期卧病,最终不治。各国领袖也对他的离世表达遗憾。德国之声整理戈尔巴乔夫一生有哪些功过。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德国之声中文网)以不流血方式终结冷战,但仍未能阻止苏联瓦解的前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当地时间周二(8月30日)病逝,享耆寿91岁,各国领袖、国际组织纷纷致上哀悼之意。

根据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戈尔巴乔夫周二(30日)晚间在经历了“长期严重的疾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他细节。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说,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预计在31日上午发布唁电。

俄国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墓园,与他1999年去世的妻子为邻。

世界领袖表示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称赞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罕见的领导人”,他使世界更加安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德国总理肖尔茨指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打破多个藩篱:他的政策使 “德国统一、铁幕消失 ”成为可能;由于他,俄罗斯也得以走向尝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之路。肖尔茨正在梅泽贝格宫召开内阁会议,他表示,现在, “不仅是俄罗斯的民主失败”,而且俄总统普京在欧洲挖掘新战壕,戈尔巴乔夫就在此时去世,“正因此,我们缅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深知他对欧洲及我国多年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曾访华会见邓小平

1989年5月,正值天安门学潮之际,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举行了历史性会晤。这是中苏关系在1950年代堕入冰点、其后两国关系和缓后,首次有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除了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也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见面。

当时戈尔巴乔夫接受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访问时说道:“苏中两国领导人的会见是一次罕见的事件,在我们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当时对记者说,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一位伟人,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政治家——文革后,邓小平把中国带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让人们创造性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戈尔巴乔夫曾在在1989年5月访问北京时,正值中国民主运动爆发时期。

永久的遗产

从198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对该国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大规模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允许对共产党和国家进行过去无法想像的批评,但也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先是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然后是其他地区——要求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

作为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结束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并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削减核武数量。同时,他与西方建立了伙伴关系,掀开了自二战以来分裂欧洲的“铁幕”。

这位苏联政治家见证了西德和东德的统一,至今仍然被部分的人亲切地称为“戈尔比”(Gorbi)。

1990年,戈尔巴乔夫因为“在东西方关系的根本变化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戈巴契夫担任总书记期间曾任礼宾司司长的舍甫琴科(Vladimir Shevchenko)也曾表示,“戈巴契夫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进入无核弹世界的时代,但有一项误判:我们不够瞭解我们的国家”。

尽管在西方被奉为偶像,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戈尔巴乔夫因其改革而引发的动荡,认为该国随后生活水平暴跌,是为民主付出的高昂代价。

对于推动改革迎来惨淡的结果,戈尔巴乔夫曾在回忆录提到,“国家的危机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但俄罗斯已经选择自由之路,这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人可以再让它回到极权主义”。

对此,俄罗斯自由派经济学家格林伯格(Ruslan Grinberg)今年6月30日前往医院探望戈尔巴乔夫后,曾向俄罗斯国防部辖下的红星电视台(Zvezda)说:“他给了我们所有的自由——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

(综合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31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病逝,联合国秘书长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 ,普京表达“最深切哀悼”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1岁。

和平结束冷战的前苏联领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 戈巴契夫)逝世,享年 91 岁。

1985 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在任时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病逝的医院说,他身患严重疾病多年,这几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常进出医院。

2022年6月,国际媒体便报道称戈尔巴乔夫因肾病入院。目前医院尚未公布死因。

但戈尔巴乔夫仍无法阻止苏联的缓慢解体,现代俄罗斯由此诞生。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发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全球领袖、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根据路透社,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发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说,戈尔巴乔夫去世后,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称戈尔巴乔夫为“罕见的领袖”,并称赞他是位独特的政治家,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有想象力看到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的勇气和正直,并补充说,“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赞誉戈尔巴乔夫“为自由欧洲开辟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受人尊敬的领袖”。

“我们不会忘却这一遗产。”她补充说。

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称,全世界会怀念戈尔巴乔夫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曾在1990年和戈尔巴乔夫协商东西德合并的贝克表示,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束。他将戈尔巴乔夫称作“巨人”。

曾在尼克松总统任内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告诉 BBC,戈尔巴乔夫将“在历史上被铭记,他是一位开创了造福人类和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性变革的人”。

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他,认为他该为苏联解体负责。

俄罗斯在被占乌克兰任命的官员弗拉基米尔·罗戈夫(Vladimir Rogov)表示,戈尔巴乔夫先生“故意导致联盟走向灭亡”,并称他为叛徒。

戈尔巴乔夫与中国

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曾在1950年代决裂,在那之后中苏之间长期没有互访。戈尔巴乔夫是关系缓和后到访中国的首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戈尔巴乔夫到访正值天安门学潮期间,示威者当时占领了北京中心的天安门,还试图拦截车队。

当时中国官方由于抗议人群占据天安门广场,被迫改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在那次访问中, 提倡政治透明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苏共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分别举行会晤,实现了当时苏共和中共的关系正常化。

不过,就在戈尔巴乔夫访问归国后不久,赵紫阳便因同情学潮被解职软禁。

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后,戈尔巴乔夫曾发表声明表示悼念。戈尔巴乔夫在关于赵紫阳逝世的声明中说:“我记得我们的会面是在天安门抗议示威的背景下举行的。赵紫阳以非常关注和关切的心情对待这些抗议示威。我认为,在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中,赵紫阳是最为同情示威者的,也是最为接受民主的。但是与此同时,赵紫阳反复重申,他同邓小平是同盟。”

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赵紫阳在他们的会谈中坦诚谈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的想法。

在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不久,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纷纷瓦解。作为苏联共产党掘墓人的戈尔巴乔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他于1994年访问台湾,并会见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中央社引述当年台湾总统府新闻稿档案称,李登辉与戈尔巴乔夫当时曾针对政治民主改革交换意见。戈尔巴乔夫向李登辉说:“我本人也和总统阁下一样,盼望能在不流血的状况下,完成改革理想。”

戈尔巴乔夫生平重要节点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在俄罗斯南部的斯塔夫罗波尔( Stavropol)地区。

1955年,当他从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时,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戈尔巴乔夫与新婚妻子赖莎回到斯塔夫罗波尔后,开始在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中迅速崛起。

当时,他是新一代的党内活动家之一,他们对苏联高层的老同志越来越不耐烦。

1961年,戈尔巴乔夫成为俄共青年团的地区书记,并成为党代会代表。

1978年,戈尔巴乔夫作为中央委员会农业秘书处的成员搬到莫斯科。仅仅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政治局正式成员。

在尤里·安德罗波夫(Yuri Andropov)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戈尔巴乔夫多次出国访问,包括1984年访问伦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 柴契尔)对他深刻印象。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工作。”

1984年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后,众人期待他会接替总书记大位,但病中的契尔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却成为总书记。一年之内, 契尔年科去世,戈尔巴乔夫作为政治局最年轻的成员担任苏共总书记,成为1917年俄国革命后出生的第一位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奄奄一息的苏联经济。当时苏联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经济改革若要成功,就需要对共产党本身进行根本改革。

不过,戈尔巴乔夫也不打算用自由市场经济完全取代国家控制。他在1985年对党代表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把市场看成是经济的救星。但是,同志们,你们不应该只想着救命稻草,而应该考虑船,这艘船就是社会主义。”

他处理政治制度停滞的另一个武器是民主。苏联第一次有了自由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但是,松绑政治制度,在庞大的苏联的不同民族中引发了骚动。1986年12月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骚乱便预告着一个动荡时期的到来。

此外,戈尔巴乔夫希望结束冷战。他于1987年和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中程核导弹条约”。根据该协议,两国的数千枚导弹退役。

他也宣布单方面削减苏联常规部队,并最终结束了苏联对阿富汗的多年占领。

但他最艰难的考验还是来自那些不情愿被苏联吞并的国家。

开放和民主导致了独立的呼声。最初,戈尔巴乔夫用武力镇压了这些国家。

之后,苏联的解体始于北部波罗的海的三个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脱离了莫斯科中。

这种态势此后蔓延到俄罗斯的华约盟国。1989年11月9日,在大规模示威之后,东德这个最强硬的苏联卫星国的公民最中被允许自由进入西柏林。

戈尔巴乔夫的回应不是派出坦克,而是宣布德国的统一是其内部事务。

1990年,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在东西方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但到了1991年8月,莫斯科的共产主义守旧派已经受够了。他们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戈尔巴乔夫在黑海度假时被逮捕。

俄罗斯的叶利钦( Boris Yeltsin 叶尔钦)逮到机会,结束这场政变,逮捕了政变者,也剥夺了戈尔巴乔夫几乎所有的政治权力。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1日报道:俄诺奖得主穆拉托夫:戈尔巴乔夫喜欢“和平”超过“个人权力”

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共同得主、俄罗斯独立记者,《新报》总编穆拉托夫(Dmitri Mouratov)今天8月31日向昨晚去世的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致敬,称戈尔巴乔夫“鄙视战争”,更喜欢“和平”而不是“个人权力”。

穆拉托夫在戈尔巴乔夫帮助创办的独立报纸《新报》网站上发表文章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点:”他爱他的妻子胜过他的工作,他把“人权”置于国家之上,他把“和平”的天空看得比个人权力更重要“。

穆拉托夫接着写道:“他鄙视战争,他鄙视”实用政治“,他坚信”用武力解决世界上的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他释放了政治犯“。

穆拉托夫还说:戈尔巴乔夫“给了我们国家和世界一份不可思议的礼物:他给了我们30年的和平。没有全球核战争的威胁。谁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法新社说,除了向戈尔巴乔夫致敬之外,这些言论听起来也像是对现任俄罗斯总统的指控,因为此刻正值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进攻,而且俄罗斯的内部镇压也在加强。

不过,穆拉托夫在该文中没有任何一处提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名字。

戈尔巴乔夫曾用他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金帮助这家1993年创办的独立报纸。穆拉托夫是该报总编辑,该报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后受到压制,被迫于今年3月暂停在俄罗斯出版。

此外,俄罗斯《新报》的总编穆拉托夫在今年6月20日国际难民日拍卖其诺贝尔奖章,将拍得超过1亿美元,全部用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救助因战争流离失所的乌克兰儿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1日报道:戈尔巴乔夫离世:西方赞和平贡献 莫斯科低调“致哀”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8月30日晚间去世,享年91岁,他因对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努力而受到西方深切悼念和称赞,这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六个月后具有特殊意义。

法新社今天8月31日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说,西方对戈尔巴乔夫(Mikha?l Gorbatchev)离世的感慨反应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节制形成明显对比,对普京来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对世界历史演变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

他在克里姆林宫发布的唁电中说:“他带领我们国家度过了一个复杂和悲剧的变化,以及巨大的外交、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挑战时期。

美国总统乔-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赞扬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罕见的领导人”,并说,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具有“足够想象力,能看到另一个未来的可能性,并有勇气冒着整个职业生涯的风险来实现它”的领导者。拜登补充说:“其结果就是带来一个更安全的世界和让数百万人获得更多的自由。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一份声明中赞扬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独特的政治家,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世界级领袖,他致力于多边主义”,他“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也在一条推特上说:“我一直很钦佩他在结束冷战方面的勇气和正直。约翰逊坚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时候,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然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和平终结冷战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西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苏联共产党内迅速崛起,在1985年成为苏联首脑,直到1991年他的辞职,标志着前苏联时代的终结。

在任职期间,面对巨大的危机,如切尔诺贝利核灾难(1986年)及他部分镇压的整个苏联内的独立运动,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重要的民主改革,被称为“重建”和“透明”。

他也是下令结束苏联在阿富汗的灾难性军事行动,并让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倒塌的人。

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峰会,限制核武器,和平结束冷战,并因此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国内,他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并试图通过改革下放经济决策权以提高效率。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几年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创伤,他们陷入了贫困,面临政治混乱和血腥的车臣战争。

2000年,认为苏联的消失是20世纪“最大地缘政治灾难”的普京上台。然后,普京统治的国家以“俄罗斯力量”为招牌,对社会进行管理。

不过,对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来说,他与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的关系一直很复杂,无论是他的死敌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1991-1999),还是普京,不过,他批评普京的同时也将其视为俄罗斯稳定发展的一个机会。

此外,戈尔巴乔夫还特别赞成莫斯科在2014年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这导致他在2016年被禁止进入乌克兰。

在20世纪90年代短暂而不成功地重返政坛后,戈尔巴乔夫致力于人道主义项目。最近几周,俄罗斯媒体提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反复出现的健康问题。

据塔斯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说,他将被埋葬在莫斯科,与1999年去世的妻子拉伊莎-戈尔巴乔娃为邻,他与妻子关系非常亲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1日报道:马克龙:戈尔巴乔夫为俄人开辟自由之路 其和平承诺改变历史

法国总统马克龙赞扬戈尔巴乔夫是“和平男儿”,“他的选择为俄罗斯人开辟了一条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的推特上发布的俄文悼词说,我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他是一位(致力于)和平的男儿。他的决定为俄罗斯人开辟了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前苏联最后一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离世,正值俄乌战争6个月之际。西方因他在结束冷战,为和平做出巨大贡献而纷纷对他表示感谢和悼念。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也在一条推特上说:“我一直很钦佩他在结束冷战方面的勇气和正直。约翰逊坚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时候,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然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对德国统一的贡献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向周二去世的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表示敬意,感谢他“对德国统一的决定性贡献”。

施泰因迈尔周三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戈尔巴乔夫以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有勇气实现民主开放,在东西方之间建立桥梁”,并为欧洲的和平而努力。他补充说,这个梦想“现被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攻击所粉碎,成为废墟”。

默克尔永不忘记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今天周三赞扬戈尔巴乔夫“书写了世界的历史”。来自前东德的默克尔写道:“他展示了一个政治家如何能够改变世界,使之变得更好”。她并说,“戈尔巴乔夫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西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苏联共产党内迅速崛起,在1985年成为苏联首脑,直到1991年他的辞职,标志着前苏联时代的终结。

在任职期间,面对巨大的危机,如切尔诺贝利核灾难(1986年)及他部分镇压的整个苏联内的独立运动,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重要的民主改革,被称为“重建”和“透明”。

他也是下令结束苏联在阿富汗的灾难性军事行动,并让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倒塌的人。

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峰会,限制核武器,和平结束冷战,并因此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国内,他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并试图通过改革下放经济决策权以提高效率。

▲美国之音(VOA)9月1日报道: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北京反应低调

华盛顿 —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8月30日去世。在俄罗斯内外,戈尔巴乔夫生前和身后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赞美者说他促成了俄罗斯人和苏联阵营国家人民的自由;批评者说他导致苏联解体,使俄罗斯蒙羞受辱;中共政权则暗里说他是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大挫折的历史罪人,也给中国造成了危险。在各国媒体大力报道和展示戈尔巴乔夫生平大事之际,中国媒体对对他的去世和生平进行了低调的报道。

戈尔巴乔夫去世 西方评价

8月31日,也就是在戈尔巴乔夫去世之后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说,“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人一道哀悼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或许没有哪个词像公开性glasnost一样跟戈尔巴乔夫先生联系紧密。对一个通过公开性而改变人类历史的人来说,这个词恰如其分。”

“戈尔巴乔夫先生公开承认其国家的历史,不仅仅承认其胜利,而且也承认其悲剧,即他所称的苏联历史上的‘诸多空白处’。他为异议观点开拓了空间,解放了被流放或监禁多年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也开放性地与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与美国这样的敌手国家合作。他的强烈信念是,对话符合他的人民以及所有的人民的利益。”

布林肯作为国务卿从国际关系和政治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做出了评价和赞扬。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学教授弗拉季斯拉夫·朱波克8月30日在戈尔巴乔夫去世的当天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其导语则是从人品、伦理道德和历史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做出了这样的赞扬:“俄罗斯媒体报道说,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在长期患病之后去世,享年91岁。他是俄罗斯的悲惨、严酷、血迹斑斑的历史上难得的一个闪光点。即使是在他最潦倒的时候,他也释放出温暖,闪耀着乐观和幽默的火花。他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政治动物,但却拒绝为了权力而贪恋权力。”

在这样的高度赞扬的导语之下,朱波克教授给出了这样的戈尔巴乔夫综合评价:

“然而,他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则更为复杂,现在仍未确定。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和旧秩序的中坚分子多把他视为傻瓜或叛徒,主要是因为苏联在他任上解体。其他俄罗斯人和前苏联阵营成员国则赞扬他是一个富有远见的解放者,他做出努力把他们从腐朽的集权体制枷锁下解放出来。”

戈尔巴乔夫去世,中俄媒体报道反差巨大

在戈尔巴乔夫去世成为国际新闻之际,国际媒体普遍注意到北京和中国官方媒体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低调淡化处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曾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中国官方权威新闻宣传机构新华社则这样简短地总括了戈尔巴乔夫的生平:“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3月2日,1985年3月起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5月至1990年3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后,任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1年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主要从事社会和文学活动。”

来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官方权威新闻宣传机构的这种明显避重就轻的说法,跟俄罗斯官方的卫星通讯社(Sputnik)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戈尔巴乔夫去世的当天,卫星通讯社发出报道,对戈尔巴乔夫的一生事迹进行了平实的回顾展示,其报道包括这样的两段话:

“在他在任期间,在他的主导下,苏联大力试图改革其社会体制。这种努力就是所谓的改革,perestroika,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改善社会主义体制。这就意味着发展民主,言论自由,扩大劳工集体和公共组织的权利,以及加强法律与秩序。

“戈尔巴乔夫大力倡导公开性政策(glasnost,即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最大限度的公开性,信息自由)促成了1990年一部新闻法通过,该法律取消了国家新闻出版审查制度。这位苏联的总统还解除了苏联科学院院士安德烈·萨哈罗夫的政治流放,并开始了为被流放的持不同政见者恢复苏联公民身份和权利的过程。此外,(在他任上),苏联还发动了一场广泛的运动为政治镇压的受害者平反昭雪。”

对中国问题观察家来说,北京和中共政权对戈尔巴乔夫去世的消息尽力淡化或避重就轻很容易理解,因为尽管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反复声言跟俄罗斯是盟友以及跟俄罗斯合作无上限,但在许多政治问题上,今日莫斯科和北京有明显的差异乃至分歧。

苏联在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通过新闻法、废除出版审查、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平反昭雪,发展民主,倡导言论自由,扩大劳工群体和公共组织的权利,今日俄罗斯官方通讯社把这一切当作戈尔巴乔夫的正面政治遗产罗列出来。但今日北京政权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媒体姓党,坚持出版社查,拒绝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平反,誓言坚决打击所谓的“妄议中央”的言论,高调宣扬“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问题研究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当局对戈尔巴乔夫持有明确的敌视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其对内的政治宣传和思想灌输中,而且这种态度由来已久,早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

戈尔巴乔夫的奇特中国缘

1980年代,戈尔巴乔夫以改革和公开性为旗号在苏联推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努力在中国公众中获得了普遍的好感,因为他们不满当时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当局拒绝政治改革导致所谓的经济改革走上歪门邪道,变成了一场对国有资产的强取豪夺,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让权贵人家大发横财。

1989年5月中旬,在以学生为先导的反腐败、要民主的北京天安门抗议运动的高潮,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由于天安门广场被抗议学生和市民占领,欢迎仪式不得不改在北京国际机场而不是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天安门广场进行。

当时,邓小平正在忙于调遣中共的军队准备杀入中共政权的首都北京城镇压抗议民众。与此同时,在天安门广场,抗议者打出欢迎戈尔巴乔夫到访的俄文和中文大字横幅——“民主——我们共同的理想”。在邓小平声言抗议者是制造动乱的犯罪分子之际,戈尔巴乔夫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称赞学生运动领袖说,“我很确信我们在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变革的重要转折点”。

自邓小平以来,中共一直是把戈尔巴乔夫视为国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叛徒,尽管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超越资本主义国家,抵达全世界贫富悬殊榜上名列前茅的位置。中共认为戈尔巴乔夫所提倡和推动的政治改革不但导致苏联解体,而且也鼓励了中国国内的敌对势力,对中共政权的安全和中国的统一造成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

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哀叹苏联解体,哀叹苏联解体时 “竟无一人是男儿” 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挽救苏联,挽救苏共。但批评者指出,习近平显然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受害者,他好像是不知道苏联解体一方面有其内部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其中包括从1970年代开始北京和华盛顿联手合作对抗和打击苏联。这种中美合作对付苏联的政策一直持续到邓小平时代。

▲德国之声(DW)9月3日援引德国媒体:如何评说戈尔巴乔夫?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8月30日以91岁高龄去世,德国众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文章,评说戈尔巴乔夫的历史贡献。


柏林两德统一纪念碑的戈尔巴乔夫塑像

(德国之声中文网)

表现出人性和开放

《世界报》以“一个畅所欲言充满生命力的人”为题,发表了纪念戈尔巴乔夫的署名文章。作者Julia Smirnova曾于2012年至2017年担任《世界报》驻俄罗斯记者。

文章开篇回忆了戈尔巴乔夫对当时西德首都波恩的访问:“他带来了希望。1989年6月,成千上万的人在波恩市政厅广场为戈尔巴乔夫欢呼。这是一起轰动性的事件:一位苏联国家元首在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期间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人们热情地呼喊:”戈尔比,戈尔比!“ 在当时,没有人敢于梦想统一,但变化就在空气中。克里姆林宫的面孔不再是言语毫无感情,充满陈词滥调的勃列日涅夫或契尔年科那样的老官僚,而是一位表现出人性和开放的年轻的政治家。他在国内宣布改革开放,也给西方带来了建立一个不用惧怕苏联导弹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对两德统一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对其本人来说,这个时期是其政治生涯终结的开始。“苏联帝国在不久后就崩溃瓦解了。改革者戈尔巴乔夫的悖论是,在西方,他受人尊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其家乡,即便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他仍然被诅咒,被指责应为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混乱负责。”

作者提到戈尔巴乔夫的又一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开放解放了东欧集团,让许多国家有机会建立了民主社会”,也指出戈尔巴乔夫2014年曾公开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行动做辩护,并且谈到苏联解体前对几个共和国要求独立的示威活动的镇压。

作者最后写道,“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耀眼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有民主、正义的愿景,有对基于道德原则之政策的愿景,但他没能在自己的国家实施这些愿景。他本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写道:' 即使我知道所有的困难,我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试图改变这个国家。'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1980年代发生的事情就不可想象。他自己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敲开了历史的大门,它们打开了,也为那些我为之而奋斗的人打开了”。

没有他,就没有两德统一

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发表署名评论,呼吁将柏林的一个大的中心广场命名为戈尔巴乔夫广场,感谢他对两德统一做出的贡献。评论写道:“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上这只是一条短消息,但对我们德国人来说,伟大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应该是全国哀悼的时刻。没有他,就没有两德统一。”

评论还称,将柏林一个大型中央广场重新命名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广场将是一个恰当的提醒,提醒我们与俄罗斯人民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这种友谊将延续到普京之后和这场战争之后。对戈尔巴乔夫的哀悼也伴随着一种安慰,那就是尽管世界局势看起来很黑暗,但在历史上,却有出乎意料的好事一再发生。“

历史上的一个特例

《时代》周刊发表题为“和平之君和替罪羊”的署名文章。作者MICHAEL THUMANN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

文章说,“他作为替罪羊离开人世。戈尔巴乔夫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是一位赌输了国家、背叛了共产党、搞砸了自己任期的总书记兼主席。他被指责应为一切负责:苏联后期的供应危机,帝国的解体,对美国的冷战失败。俄罗斯统治者普京还加上一码,称苏联的解体是' 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大多数俄罗斯人对此点头称是,并希望迅速忘记本周二晚去世的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在这个正在发动战争的国家的地位与德国对苏联最后一位国家元首的敬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 戈尔比'代表着统一。戈尔比代表改革和全面裁军。戈尔比代表着跨体系的对统一欧洲的和平承诺。”

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如此超前,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他从三个方面给世界留下了烙印,作为一个违背自己意愿的革命者,作为一个和平使者,作为一个退却的英雄。

文章说,“戈尔巴乔夫的开放造成了比他想要的更深刻的动荡。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成为一名革命者,在国内政治上没有取得任何响亮的成就。与邓小平领导下的伟大社会主义对手中国不同,苏联未能进行经济重组。”

戈尔巴乔夫签署了关于彻底销毁中程核武器的《中导条约》,与科尔总理一起就两德统一进程达成一致。文章写道:“这主要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预见性,即统一将巩固欧洲的和平。”

但是,文章写道,“在世界为他鼓掌的同时,戈尔巴乔夫却无法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文章说:“也许戈尔巴乔夫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政治上的半心半意。他想改变这个国家,但不是彻底改变,而只是一点点。他想与斯大林主义和勃列日涅夫主义决裂,但又要保留及改革列宁主义。他让自己当选为总统,但让议会而不是人民选举。他想要国家社会主义,同时又要不受国家控制的言论自由。戈尔巴乔夫既不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坚决的革命者——他卡在了半途中。所以最后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境地。”

文章最后指出,当苏联解体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包括一场大型核战争,没有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尽其所能加以阻止。“戈尔巴乔夫对外的和平倡议无法阻止苏联的内部衰退,但这个高度武装的帝国在他的带领下和平地走下了全球舞台。”

《法兰克福汇报》署名文章以“以人为本”为题写道,“戈尔巴乔夫并不是想解散苏联,而是想拯救它——由于系统本身的矛盾,他失败了。”

文章写道,“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家会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在同一时间受到完全不同的评判。他在西方受到爱戴,但在他的祖国俄罗斯,他生前却被大多数人鄙视。”

文章说,“戈尔巴乔夫寻求的是现代化,而不是苏联的解体。2014年,戈尔巴乔夫将吞并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形容为' 统一'和' 幸福的时刻',表明他对苏联解体感到多么遗憾。文章还写道,”戈尔巴乔夫本人没有公开谈及普京试图用武力使时间倒流的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一位朋友在7月透露,他对此感到 '沮丧 ',戈尔巴乔夫一生的使命就是' 自由'.“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美国之音(VOA)9月3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葬礼在莫斯科举行 普京缺席拒给予国葬礼遇


前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葬礼星期六(9月3日)在莫斯科圆柱大厅(Hall of Columns)举行。随后,他的遗体将安葬于俄罗斯著名的新圣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他已故妻子莱莎(Raisa)的墓旁。(美联社照片)

华盛顿 —前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葬礼星期六(9月3日)在莫斯科圆柱大厅(Hall of Columns)举行。随后,他的遗体将安葬于俄罗斯著名的新圣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他的已故妻子莱莎(Raisa)的墓旁。数以千计的俄罗斯人向戈尔巴乔夫表达最后的敬意。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不会出席葬礼,他9月1日已向戈尔巴乔夫的灵柩献花及默哀。

路透社报道说,戈尔巴乔夫因推动改革在西方广受敬仰,而且离世前又亲眼目睹了俄罗斯领导人放弃许多的改革。他1990年因在结束冷战上发挥的作用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戈尔巴乔夫因允许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战后40年的共产主义控制、让东德和西德统一,并与美国达成武器控制条约而被西方世界誉为英雄。

不过,当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抓住机会争取它们自己的独立时,戈尔巴乔夫1991年则无力阻止。至今,许多俄罗斯人仍不愿在此事上原谅他。

戈尔巴乔夫8月30日逝世,享年91岁。报道说,俄罗斯当局没有为他举行国葬,而曾称苏联垮台是“地缘政治灾难”的普京也不会出席葬礼,称他的行程令他无法参加葬礼。

克里姆林宫称,仪仗队的形式将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提供一点国葬“因素”。

通常,许多西方国家政要将会出席戈尔巴乔夫的葬礼。不过,由于俄罗斯今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制裁,所以,他们不会出席周六的葬礼。不过,与普京关系良好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出席。

普京2000年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很快便放弃来自于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政治多元化,并逐步重建莫斯科对一些前加盟共和国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翻译员兼助理巴拉兹钦科(Pavel Palazhchenko)告诉路透社,戈尔巴乔夫在辞世前数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感到震惊和困惑。而且近年眼见俄乌关系恶化,他心理上颇受打击。他说, “不仅仅是2月24日展开的行动,而是俄乌关系过去数年的全面演变,对他真的是很大的打击。这真的在情绪和心理上击垮了他。”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9月3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葬礼 没有隆重仪式 没有普京身影


2022年9月3日,人们在莫斯科工会大楼柱状大厅前等候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告别。

9月3日周六,在莫斯科,俄罗斯人在一场低调的葬礼上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告别。俄罗斯现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缺席。

法新社报道,今天早上,在莫斯科工会大楼前面人们排着常常的队伍等候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告别。在工会大楼里面,戈尔巴乔夫的棺木敞开着,旁边竖着他的画像。他的女儿伊琳娜坐在那里。

两名穿制服的警卫站在棺木两边,告别的人们献上鲜花,并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恭敬鞠躬。

一位44岁的工人向法新社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正在离开,戈尔巴乔夫时代今天就要结束了”。他补充说:“他平息了与美国的关系(……),整个世界都感谢他”。

戈尔巴乔夫被公认是20世纪世界级的重要政治人物,据他接受治疗的医院称,他于8月30日因“长期严重的疾病”去世,享年91岁。

法新社说,戈尔巴乔夫创造了历史,尽管他自己在1991年催生了苏维埃帝国的消亡,同时试图用民主和经济改革来拯救它,从而结束了冷战。

他因和平结束冷战,并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共同削减核武器,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在西方被誉为“和平者”,但在俄罗斯,许多人认为他应对莫斯科的地缘政治地位下降,及苏联解体后多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负责。

该报道说,俄罗斯政府对他不满的一个标志,是没有宣布全国性哀悼日。最重要的是普京的缺席,克里姆林宫以“日程安排”繁忙为普京开脱。

▲德国之声(DW)9月3日报道:俄罗斯人排队告别戈尔巴乔夫 普京缺席葬礼

苏联末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周六于莫斯科举行。虽然有“国葬元素”和仪仗队,但并不是国葬。大批俄罗斯民众手持鲜花向戈尔巴乔夫告别。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也现身葬礼,而普京并未出席。

(德国之声中文网)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周六(9月3日)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举行,并对公众开放。大批民众排队进入大厅内哀悼致意。戈尔巴乔夫在主政时期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加速冷战结束并促使苏联解体。

美联社指出,克里姆林宫拒绝宣布举行国葬,反映其对戈尔巴乔夫政治遗产的不安。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世界颇受爱戴,但是在本国却因为其改革政策带来的混乱局面而饱受诟病。而在他去世之后,也没有像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一样得到国葬级别的哀荣。

莫斯科工会大厦位于莫斯科大剧院和议会下议院杜马之间,这里曾存放过已故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遗体。自苏联时期以来,这里一直是举行国葬的场所。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总统普京因日程安排紧张将无法参加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在被问及普京周六行程时,佩斯科夫透露,普京周六有一系列工作会议、一个国际电话,并且需要为出席下周一个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商业论坛做准备。

戈尔巴乔夫于本周二(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1岁。告别仪式后,他将下葬于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安葬在妻子赖莎的坟墓旁。

在周六的葬礼上,前往致哀的民众从戈尔巴乔夫的灵柩前走过并致上鲜花,现场播放庄严的音乐。大厅中放着戈尔巴乔夫的照片,他的脸上挂着笑容。戈尔巴乔夫的女儿伊琳娜和她的两名孙女坐在棺木旁。

在沙皇统治时期,宏伟的圆柱大厅内曾举办贵族舞会,在苏联时期作为高级会议和代表大会以及国葬场所。虽然葬礼在这个著名地点举行,但克里姆林宫没有宣布举行国葬。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会包含一些国葬“元素”,现场会有仪仗队,并且政府也协助丧仪的操办工作。佩斯科夫还表示,普京9月1日赴加里宁格勒考察,临行前他曾前往中央临床医院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致哀。

若宣布为戈尔巴乔夫举行国葬,将迫使普京出席,莫斯科势必得邀请外国领导人到场。在挥军进攻乌克兰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俄罗斯显然不愿这么做。

2008年至2012年担任俄罗斯总统的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出席了告别式。他随后在社媒上发表了一篇帖子,提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并指责美国及其盟国试图策划俄罗斯的分裂。

经常批评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也出席了葬礼。

但这场葬礼与叶利钦的国葬待遇形成对比。在戈尔巴乔夫所领导的苏联接替之后,叶利钦成为随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而曾经在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任职的普京则是叶利钦亲自选定的接班人。

2007年叶利钦去世,普京宣布其葬礼日为全国哀悼日,当时不少国际政要,包括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都参加了叶利钦的国葬仪式。

路透社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似乎是在试图部分扭转1991年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当时允许那些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自行选择道路,允许东德和西德统一,这一决定也促使当时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运动壮大,而他则无力平息这些运动,直到苏联走向土崩瓦解。

普京在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在掌权五年之后他表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美联社、路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