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中文笔会授予严歌苓2022年度自由写作奖

(2022年12月10日)


独立中文笔会理事会决定,授予著名独立中文作家严歌苓女士2022年度自由写作奖,以纪念今年国际人权日,特此通告。

严歌苓,美籍华人中英双语小说家、编剧。1959年1月27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十九)出生于上海文学世家,从小随父母移居安徽马鞍山市生活,12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成为舞蹈演员,六次随部队去西藏高原慰问演出;20岁时发表童话诗,21岁转行为战地记者到中越边境战争地区采访,22岁开始正式发表作品,25岁以文职中校退伍,28岁发表首部长篇小说《绿血》,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她在而立之年自学英语,1989年赴美留学,次年进入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文学创作艺术硕士,同时打工赚取生活费,做过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等工作,一度患上失眠和抑郁症。1992年,她与美国外交官王乐仁(Lawrence A.Walker)结婚,婚后随丈夫在非洲、澳洲、欧洲等世界各地旅居,现定居德国柏林。

严歌苓是一位高产作家,出版了40多部作品,包括20余部长篇小说,70余篇中、短篇小说,参与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编剧。其作品除中英互译外、还译为法、德、西、葡、意、荷、瑞、俄、捷、日、韩、泰、越、波斯、希伯来、阿拉伯、维吾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19种语言,曾荣获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英国等地30多项文学和电影奖。

严歌苓的作品落笔于流落到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小人物,他们在各种文化思潮、政治观念的夹缝中辗转挣扎,往往显现出丰富深邃、震撼心神的人性。主人公们命运跌宕,起伏离合、兴衰祸福、甜酸苦辣、喜怒哀乐,从人生经历到家庭际遇,到社会动荡、世事变迁,到时代更迭、历史转折,融汇贯通,浑然天成,不但使作品展示出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精致文笔,而且更使读者体会到社会历史背景的气势磅礴和影响深重,以及作者通过不同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普世价值和悲悯情怀。

严歌苓的创作题材,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故土故人的回望,对故国历次政治运动中渺小个体悲欢沉浮的人性探寻,以及对宏大历史的理性反思,流露出作者心灵深处的缕缕乡愁,并以文学创作抒发精神寻根和身份辨识的诉求。《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芳华》等小说均属此类,将主人公的遭际置于中国当代史的背景,通过个体的命运经历,透视时代的风云变幻。她擅长于取材亲身经历和亲友故事。

严歌苓的长篇处女作《绿血》,与其后的《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被合称为“女兵三部曲”,取材于她早年的文工团经历。其中《雌性的草地》以虚实相间和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西南部草原“女子牧马班”的故事,大胆描写那特殊年代女性的性压抑。类似题材后来在短篇小说《天浴》中也出现,描写被下放到川藏草原放牧的女学生文秀,为回城市而不得不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换取的命运却是一次次遭玩弄的际遇。这部小说后来被旅美演员、导演陈冲改编为同名电影,获1998年金马奖七项大奖及多个国际奖项。

严歌苓对生命经验的挖掘远远超出自我,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相爱相杀的男女主人公,原型据说是作者的父母,只不过现实中父母选择离异并先后再婚,而小说则赋予主人公们相对圆满的结局。《陆犯焉识》中被流放青海的满腹经纶的留美博士,人物原型则是作者的祖父,孙女被祖父的才华横溢所折服,却无法理解历史的荒诞与吊诡。

《第九个寡妇》是发生于土改时期河南农村的故事——一个地主本要被枪毙,却被儿媳藏到红薯窖里,一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地主不再被敌视时,才重见天日。故事惊心动魄又质朴感人,是根据真事改编。严歌苓从“内参”上读到那离奇记事,于是奔赴故事发生地——河南孟津,找到当年地主的儿子,跟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包括到田里学摘棉花、挖红薯,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严歌苓创作的第二类题材,则是关于华人移民的海外生存经历,是她在异质文化语境中为百年华人移民史作传的文学实践。《乖乖贝比》、《扶桑》、《魔旦》讲述早期为生存漂洋过海的华人移民,在“排华法案”和种族歧视中以隐忍方式苟且求生;《风筝歌》、《大陆妹》、《红罗裙》揭示了“美国制造”的第二代土生移民,试图剔除中国基因融入主流社会,却始终摆脱不了“他者”身份的迷思;《无出路咖啡馆》、《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吴川是个黄女孩》则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的异国生存困境。《无出路咖啡馆》描述了中国女留学生邂逅一段与美国外交官的恋情,却招来联邦调查局的盘查和骚扰,取材于她与美国丈夫的真实经历。

严歌苓在小说形式形式上力图创新,打破传统小说单一时空的叙述,使不同时空的人物自由交流,并且使作家和被她虚构的人物平等沟通,在此方面成就显著的作品为《雌性的草地》、《扶桑》、《人寰》、《白蛇》、《舞男》等。在题材选择上,她冲破例如“土地改革”、“反右”、“文革”等政治禁区,因此其作品被多次退稿、被删改,但她不计代价,坚持以文学为民族的苦难和1949年后的中国人困境保存了记忆。

2020年3月,武汉疫情爆发之际,严歌苓撰写并发表文章,批评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真相并不当处罚“吹哨人”的政策,并表达支持在撰写《武汉封城日记》后作品遭禁的女作家方方(后获独立中文笔会2020年自由写作奖) 。 该文发表后,严歌苓的作品随即在中国内地遭禁,售书下架,新书无法出版,已出版书目禁止重印,影视合作项目告停。

2020年11月,根据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一秒钟》终获发行,但她在原影片致谢中的贡献署名却根据中国政府审查人员的要求删除,作为电影发行的条件。严歌苓表示,虽无法改变中国审查状况,但决定当这部影片在国外发行时,她要坚持自己作为作者的精神权利,以求恢复影片的贡献署名。中国当局对作家、艺术家的审查和打压,并通过其不断扩张的经济和政治强权将其“长臂审查”粗暴地伸展至国门之外,严歌苓对此发起挑战,持续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和抗议,维护自己和作家的基本权利,得到独立中文笔会和世界各地诸多兄弟笔会和作家、艺术家的声援和支持

独立中文笔会认为,严歌苓女士长期坚持自由写作并有大量创作实绩,同时努力担当一名作家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不取媚或屈服于当权者,坚持说真话实话,不畏强权,“以一人抵抗一国”,尤其难能可贵,实为独立作家弘扬自由写作精神的最新典范。

——————————独立中文笔会是国际笔会——世界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和国际性文学组织的162个成员分会之一,致力于维护全球中文作家的言论和写作自由,维护世界各地因从事其专业工作而遭监禁、威胁、迫害或打压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权益。关于笔会致力于保护作家和维护言论自由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https://www.chinesepen.org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独立中文笔会授予严歌苓2022年度自由写作奖

(2022年12月10日)


独立中文笔会理事会决定,授予著名独立中文作家严歌苓女士2022年度自由写作奖,以纪念今年国际人权日,特此通告。

严歌苓,美籍华人中英双语小说家、编剧。1959年1月27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十九)出生于上海文学世家,从小随父母移居安徽马鞍山市生活,12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成为舞蹈演员,六次随部队去西藏高原慰问演出;20岁时发表童话诗,21岁转行为战地记者到中越边境战争地区采访,22岁开始正式发表作品,25岁以文职中校退伍,28岁发表首部长篇小说《绿血》,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她在而立之年自学英语,1989年赴美留学,次年进入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文学创作艺术硕士,同时打工赚取生活费,做过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等工作,一度患上失眠和抑郁症。1992年,她与美国外交官王乐仁(Lawrence A.Walker)结婚,婚后随丈夫在非洲、澳洲、欧洲等世界各地旅居,现定居德国柏林。

严歌苓是一位高产作家,出版了40多部作品,包括20余部长篇小说,70余篇中、短篇小说,参与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编剧。其作品除中英互译外、还译为法、德、西、葡、意、荷、瑞、俄、捷、日、韩、泰、越、波斯、希伯来、阿拉伯、维吾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19种语言,曾荣获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英国等地30多项文学和电影奖。

严歌苓的作品落笔于流落到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小人物,他们在各种文化思潮、政治观念的夹缝中辗转挣扎,往往显现出丰富深邃、震撼心神的人性。主人公们命运跌宕,起伏离合、兴衰祸福、甜酸苦辣、喜怒哀乐,从人生经历到家庭际遇,到社会动荡、世事变迁,到时代更迭、历史转折,融汇贯通,浑然天成,不但使作品展示出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精致文笔,而且更使读者体会到社会历史背景的气势磅礴和影响深重,以及作者通过不同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普世价值和悲悯情怀。

严歌苓的创作题材,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故土故人的回望,对故国历次政治运动中渺小个体悲欢沉浮的人性探寻,以及对宏大历史的理性反思,流露出作者心灵深处的缕缕乡愁,并以文学创作抒发精神寻根和身份辨识的诉求。《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芳华》等小说均属此类,将主人公的遭际置于中国当代史的背景,通过个体的命运经历,透视时代的风云变幻。她擅长于取材亲身经历和亲友故事。

严歌苓的长篇处女作《绿血》,与其后的《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被合称为“女兵三部曲”,取材于她早年的文工团经历。其中《雌性的草地》以虚实相间和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西南部草原“女子牧马班”的故事,大胆描写那特殊年代女性的性压抑。类似题材后来在短篇小说《天浴》中也出现,描写被下放到川藏草原放牧的女学生文秀,为回城市而不得不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换取的命运却是一次次遭玩弄的际遇。这部小说后来被旅美演员、导演陈冲改编为同名电影,获1998年金马奖七项大奖及多个国际奖项。

严歌苓对生命经验的挖掘远远超出自我,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相爱相杀的男女主人公,原型据说是作者的父母,只不过现实中父母选择离异并先后再婚,而小说则赋予主人公们相对圆满的结局。《陆犯焉识》中被流放青海的满腹经纶的留美博士,人物原型则是作者的祖父,孙女被祖父的才华横溢所折服,却无法理解历史的荒诞与吊诡。

《第九个寡妇》是发生于土改时期河南农村的故事——一个地主本要被枪毙,却被儿媳藏到红薯窖里,一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地主不再被敌视时,才重见天日。故事惊心动魄又质朴感人,是根据真事改编。严歌苓从“内参”上读到那离奇记事,于是奔赴故事发生地——河南孟津,找到当年地主的儿子,跟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包括到田里学摘棉花、挖红薯,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严歌苓创作的第二类题材,则是关于华人移民的海外生存经历,是她在异质文化语境中为百年华人移民史作传的文学实践。《乖乖贝比》、《扶桑》、《魔旦》讲述早期为生存漂洋过海的华人移民,在“排华法案”和种族歧视中以隐忍方式苟且求生;《风筝歌》、《大陆妹》、《红罗裙》揭示了“美国制造”的第二代土生移民,试图剔除中国基因融入主流社会,却始终摆脱不了“他者”身份的迷思;《无出路咖啡馆》、《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吴川是个黄女孩》则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的异国生存困境。《无出路咖啡馆》描述了中国女留学生邂逅一段与美国外交官的恋情,却招来联邦调查局的盘查和骚扰,取材于她与美国丈夫的真实经历。

严歌苓在小说形式形式上力图创新,打破传统小说单一时空的叙述,使不同时空的人物自由交流,并且使作家和被她虚构的人物平等沟通,在此方面成就显著的作品为《雌性的草地》、《扶桑》、《人寰》、《白蛇》、《舞男》等。在题材选择上,她冲破例如“土地改革”、“反右”、“文革”等政治禁区,因此其作品被多次退稿、被删改,但她不计代价,坚持以文学为民族的苦难和1949年后的中国人困境保存了记忆。

2020年3月,武汉疫情爆发之际,严歌苓撰写并发表文章,批评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真相并不当处罚“吹哨人”的政策,并表达支持在撰写《武汉封城日记》后作品遭禁的女作家方方(后获独立中文笔会2020年自由写作奖) 。 该文发表后,严歌苓的作品随即在中国内地遭禁,售书下架,新书无法出版,已出版书目禁止重印,影视合作项目告停。

2020年11月,根据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一秒钟》终获发行,但她在原影片致谢中的贡献署名却根据中国政府审查人员的要求删除,作为电影发行的条件。严歌苓表示,虽无法改变中国审查状况,但决定当这部影片在国外发行时,她要坚持自己作为作者的精神权利,以求恢复影片的贡献署名。中国当局对作家、艺术家的审查和打压,并通过其不断扩张的经济和政治强权将其“长臂审查”粗暴地伸展至国门之外,严歌苓对此发起挑战,持续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和抗议,维护自己和作家的基本权利,得到独立中文笔会和世界各地诸多兄弟笔会和作家、艺术家的声援和支持

独立中文笔会认为,严歌苓女士长期坚持自由写作并有大量创作实绩,同时努力担当一名作家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不取媚或屈服于当权者,坚持说真话实话,不畏强权,“以一人抵抗一国”,尤其难能可贵,实为独立作家弘扬自由写作精神的最新典范。

——————————独立中文笔会是国际笔会——世界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和国际性文学组织的162个成员分会之一,致力于维护全球中文作家的言论和写作自由,维护世界各地因从事其专业工作而遭监禁、威胁、迫害或打压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权益。关于笔会致力于保护作家和维护言论自由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https://www.chinesep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