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昶玮写了一篇《许多人为了错误的观点而奋斗一生》,又写了《我们是追求真知还是保卫信念?》。与上述问题有关,现在我们分析分析人们通常的论争或论战的三种方式。

论战的一种方式是为了辨明真知,一种是单纯为了保卫信念。前者采取讲道理的方式,后者则可能不择手段。因为后者论战的目的不是为了辨明真理,而是单纯为了保卫一种信念。

还有第三种:既不为辨明真理,也不为保卫信念,而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专门反对什么,或宣扬什么。而且他反对的东西或宣扬的东西,和他自己的真实观点无关,甚至他反对的其实是他认为正确的,他宣扬的其实是他认为错误的。这是一种为达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一类人。一些反伪科学人士之中,就有这类人。

由于保卫信念式的论战,其目的就是保卫自己的信念,是一种保卫精神支柱的性质。所以当事人不论信念对错,一概坚持之,对别人的批评、正确的观点,一概听不进去,而采取排斥的态度。这就是许多现实中的论战和交锋的实质。

中国当今的许多论战总也没有结果,原因就在于许多论战都是(至少有一方是)保卫信念之战的缘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是混战一场。

宣昶玮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宣昶玮想让人们的论战能真正提高档次,所以有了相关的系列研究。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是一个真正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人,那么你就要首先区分你的通常的思维方式,即前述的辨明真理式和保卫信念式。前一种思维方式会使你的观点愈来愈正确,水平也愈来愈高,而后者则可能会使你一直保持错误,而且坚持错误愈来愈顽固。

在现实世界上,经过观察,捍卫信念式的思维方式,是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而辨明真理式的思维方式,则是很多人所不具有的。这种情况在知识分子、学者、专家、包括知识精英之中,也是如此。应该促使人们清醒了。

问题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保卫信念式和不择手段式的论争,都是以追求真知式的面貌出现的,很带有迷惑性质:这种迷惑甚至包括迷惑住了论战者本人,使他本人也误以为自己是在辨明真理呢。

当然不择手段式的辩论者,他们没有这种迷惑。

追求真知式的思维方式和后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要点之一,是前者对反例和事实不会回避;后两种则对无法否认的事实和铁的事例,多采取回避或狡辩(狡辩方式之一就是回避直接回答)的方式对待之。

例如崇儒者们的论辨,他们对于儒家历史上成为专制独裁的帮凶、压迫人们的精神枷锁这一事实避而不谈,而却大讲特讲儒家学说中有益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保卫信念式的论辨方式。

追求真知式的思维方式和后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要点之二,是前者对于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知识和事物不会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臆想、去武断,而会有适当的存疑的态度,这一条特别表现在其日常研究之中。而后一种思维方式,则对自己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的东西,都会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大谈特谈、去推导之、演绎之、臆想之,结论也下得斩钉截铁,一毫也不含糊。而这一特点,更是表现在其日常思考和研究中。

我们是追求真知还是保卫信念?

追求真知和追求精神支柱是两回事情,性质完全不一样。

当代中国的现状,是很多人在追求精神支柱,即精神寄托。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即显意识里,他们却是在追求真知。现在即使我们指出了这一点,他们也看到了,但若要让他们真正承认自己的这种情况,也是困难的。他们必定在感情上是抵制这种评价的,不愿意面对这一事实的。因为他们坚持他们的信念已多年,而失去自己的这种信念是很痛苦的事情。

母亲的精神支柱是把自己的孩子养大成人、成家立业。这一信念是顽强的,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母亲都会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

现代中国,有更多的人是追求获得更多的金钱为自己的主要信念。这种信念造就了许多企业家和富人,也造就了许多贪官。

也有人以追求权力为自己的人生信念,这种信念造就了争夺与倾轧的官场。

推崇儒家的许多人,也和上述几类人一样,他们把崇儒作为他们的精神寄托与精神支柱,作为一种个人的人生信念。这种信念是顽强的,无论别人批儒如何正确,都丝毫不会动摇他们的崇儒信念。

其他的还有:崇拜道家,和反伪科学、唯科学主义、崇拜毛泽东、崇拜马列、军事爱好、中医爱好、气功、绘画、书法、收藏等,都能成为人的一种精神支柱,成为一个人的人生信念。

而且,人也因为这一信念,而觉得生活有意义。

一个不得不指出的是:在许多信念坚信的东西中,也确实是有正确和价值在其中,但同时也可能会有很大的谬误和相当的负价值。而我们的坚信者无一不是仅看到了这种东西的正面,而对反面却宁愿视而不见了。

能真正做到追求真知、而能抛弃追求精神支柱式非理性干扰的人是智者,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大家今天读了宣昶玮的这篇文章,可能一些人心中开始别扭起来。

任何人都一样,当你的话触动了他一生坚信的信念,使他多少发生一些动摇之时,他就开始感到一些痛苦了。

许多人为了保卫自己哪怕是很错误的信念,而顽强又顽固的、总是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非常错误的观点。

宣昶玮今天指出这一点,不知道人们是高兴还是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