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刊文称,网络权力争夺战,对中国来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但有海外学者认为,中国官方在争夺网络信息控制权的争战中,必输无疑。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中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的人民网刊登的文章题为“网络权力争夺战: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文章说,网络信息技术正在衍生出一种新的权力形态,即网络权力,与制海权、制空权一样,是构成国家形态的一种重要权力。一些国际互联网大企业掌握了网络至高无上的网络权力,渗透到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个角落,也成为“某些互联网发达国家对外战略的武器”。国家之间的网络权力争夺战,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在美国的原网络杂志大参考主编李洪宽认为,人民网这篇文章的立论基点不正确,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正是突破了国家的权力界限,和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不大。

“主权的概念是建立在地理的划分上。国家不可能是跨地域的。互联网恰恰是突破了这个东西。在网上大家都是信息的交流。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上的这种分界概念在急剧淡化之中。”

文章举例说,互联网大型企业微软和谷歌的一些措施,可以对一些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网络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和网上舆论的话语权,都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权力。
不过,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电子通讯工程教授龚叔佳认为,域名控制和IP分配机构并不构成对互联网的控制权力。

“IP地址的分配和域名的分配实际上是没有谁有控制权的,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因为全世界的IP地址现在就那么多,现在使用的是IPV4 这样的一个版本。它41个IP地址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但实际上IP地址很快就会升级成到第六个版本。就说可用的IP地址的数量是无限的。甚至可以地球上每一粒沙都会有一个IP地址,就可以到这种程度。并不再一个稀缺的资源。”

龚教授认为,在人民网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争夺实际是网上舆论的话语权,而中国官方要争夺话语权的对象,并不是其他国家而是中国的民众。他分析说,在这场争夺战中,希望完全控制舆论的中国当局不可能取得胜利。

“互联网它本身具有这种开放、多元、互动、相互交流、快速传播这样一种特点,所以,中共它所说的话语权的争夺实际上就是中共一方面在使用互联网,另外一方面它来对抗互联网开放的本质,这一场战争中如果是争夺话语权的话,这个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洪宽则认为,人民网这篇文章歪曲了互联网的本质和特点,对网络权力的分析充满阶级斗争思维。李先生认为,网络话语权和人类基本价值观有关,在可以公平、公开、互动、分享各种信息的网络时代,中国官方根本不可能以强行的封锁控制来夺得网络话语权。

“通过网上言论被共产党抓的有多少人?现在都数不过来了。只是和平地表达了一个意愿,表达了一个意见而已。就是我不喜欢一个东西,我批评一个东西就关押起来,因为道理说不过你嘛,共产党就来抓你了,这个是非常野蛮的。典型的共产党思维。按照咱们中国老百姓的思维,你得讲个道理。”

龚叔佳教授则认为,任何新技术改变现存的社会权力结构 ,目前中国官方采取过滤敏感词、封锁网络信息传播、关闭网站,甚至抓捕网民的手段争夺网络控制权,是在打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