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危机时期”不再是一个讨论话题,而是人们如何避免在大危机中减少损失的现实问题.在一个财政不民主的政治制度下,底层社会指望在危机时期获得政府有效救助无异於画饼充饥。

大危机的来临即便不是由经济学家来宣佈,百姓也能通过生活感受而获得某些信息。比如说,现在农民工难以在大城市打工,其主要压力是食品支出佔收入份额太大,打工“等於混口吃喝,不剩钱”。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主都在抱怨“人工太贵了”而不愿支付高一点的工人薪酬,凡此等等。

银行人员暗推高利贷

中国进入缺钱时代的一个标志是中小企业普遍患有投资饥渴症,进而催生了高利贷市场。高利贷虽然以民间主体面目出现,但是银行信贷资金在其中所起的推助作用不容小覰.粗略估计,高利贷市场上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银行,即通过全部合法手续倒出的银行信贷资金,经由银行寻租人员与社会高利贷经营人员放进民间市场,其中利差高於银行基准利率二至五倍。也正是银行信贷资金的变相注入,使得银根紧缩的效应在高利贷市场表现特别明显.无一例外的是,高利贷经营者们为了后续取得银行廉价资金,会在银行抽紧时优先归还银行贷款,而拖延到期的纯属民间借款。

银行信贷资金对民间高利贷市场的规模性介入使得投机趋向旺盛,并且大大地推高了资本回报率。於是,更大规模的投机导致了更严重的缺钱症状。从本质上讲,中国高利贷市场的形成之最主要因素是垄断市场确定的利率偏低。由於垄断市场的利率(定价)偏低,灰色市场的高定价就必然出现.

金融垄断作为经济法西斯的重要特徵,也是中国不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最重大因素之一。

反危机政策效果不理想

高铁突然降温预示着中国缺钱时代的来临.据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衔的铁道建设方面的权威专家称:在建铁路已有九成因缺钱而停工,总长度超过了一万公里,铁道部目前拖欠的工程款总数约为一千三百亿元人民币。由於高铁项目突然停工,施工工人(包括农民工)已经最少两个月没领到工资.

中国以高铁为标志的铁路建设,作为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手段之一,其政策效果与当初设想完全脱节。

在最具典型意义的广东地方高铁建设中,出现了三条线停工的局面,其总体资金缺口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包括银行贷款、地方财政投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此三条铁路均为跨省建设,计有福建厦门至深圳(厦深)、广西南宁至广州(南广)、贵州贵阳至广州(贵广)。停工必然会对四省经济造成较大的打击,而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则形成了社会问题.据国内媒体报道,南广线拖欠建设工人工资已长达半年,工人们开始打出讨薪横幅。

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国家垄断行为具有严重的经济法西斯倾向。经济法西斯作为历史经济现象是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的一大特徵,它的社会后果极其严重,也是意大利在战争中首先失败的一大诱因。现在,虽然没有战争,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复活,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

经济法西斯的内在特质是经济运行体系全面腐败、政治决策中充满阴谋与欺诈,前一点已经由铁道部长刘志军的腐败案所证实。后一点在政治不民主尤其表现为经济不民主的中国社会,还没法得到较为直接的判断。但是,仅仅就腐败抬高建筑成本这个纯会计问题来看,中国经济也会由经济法西斯引发崩溃,乃至於大规模的社会冲突。

腐败大幅抬高建设成本

腐败成本表现为施工一方向发包一方输送合同外的利益,而这些输送必然会以降低工程质量或抬高造价的方式向社会摊派,并且更多的情况是两者合并发生。降低工程造价的最终风险将由不确定的乘客群体承担,抬高造价则会贬损工程所有者的收益。前一项,可以由渖阳铁路局“骗子承包,厨师施工”的桥墩造假丑闻来证实──施工人员直言:“将来这趟火车通了,我可不敢坐。”后一项,造成了高铁票价畸贵而致上座率偏低,进而使公共资源被大量浪费.

建设(筑)中的腐败成本究竟有多高,现在还没可靠的数据来证实。但是,一些极端的个案能够给出形象化说明。比如,一个标的为二百四十万的高速公路维护项目,承包人投入人工与物料仅仅九万元就能蒙混过关,而蒙混过关的前提是承包人向官方项目发包人行贿三十万.再比如,一般说来是一千万元一公里高铁工程造价,分解为夯基、土方、敷铺几个分项后,每个分项目大都有承包人预算一百万元的行贿费用。

由贿赂成本大幅度推高的工程造价(建筑成本),使得一些投入经营的项目看起来会有入不敷出或盈利极微的情况出现.於是,特殊利益集团一方面会借助信息优势散佈经营困难的消息,以便套取国家补贴或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又会更加积极挥霍经营收入,即收费部门会维持很高的福利开支。对於这一点,湖南省公路收费系统曾被爆料每年有上百亿的收入被瓜分。尽管官媒积极为其“闢谣”,但是全国公路收费系统每年滥用收费收入两千亿是较为保守的估计。

保障房项目将遭遇重挫

为对付通胀,央行还会继续收紧货币,尽管这不足以对付已经发生的经济危机.问题是,庞大的政府系统既不想降低自己的福利水平又要完成规划的民生项目,因此中国在深陷经济危机的同时也进入了缺钱时代。尽管政府承诺将会更加关注民生项目,但最基本的事实是保障房项目因缺钱而难以为继,且不论其中产生的几近百分之四十的项目不合格将建成大量危房。

保障项目是中央推进,伴以不足十分之一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要出三分之一,其余则靠银行贷款与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可以预见,今后四年的资金缺口将高达三万亿.正是在地方民生项目全面缺钱的情况下,中央才在广东等四省市搞地方债自主发行试点.也可以预见,其发行规模远不抵资金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会出现极低交易量的尴尬状况,最后只能由银行来“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