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局势最近成为国际共同聚焦的重大话题,西方大国纷纷发出要在乌克兰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呼声。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新兴大国,中国的立场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犹犹豫豫以及所作表态模棱两可,显示出其外交仍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探索的现实,尽管中国希望在世界舞台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美国著名智库之一-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 (Kenneth Lieberthal) 强调指出:中国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其利益所在,但是,它却缺乏整体战略。如:中国正在积极寻求与非洲等地的贸易协定,然而,一旦它的直接利益受到影响,它的积极性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便会随之迅速减弱。正如在叙利亚冲突一类问题上,中国将操控权主动让给其盟友及同为安理会成员国的俄罗斯一样。
面对重大国际危机,中国的立场往往飘浮难定,中国外交部常用的套话为:“呼吁平静”、抱持“节制”、“有必要通过政治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尽管中国一贯采取谨慎的态度,它却不再有更多的选则。李侃如指出:出于在世界各地广泛利益的考虑,中国必须摆脱这种非常一般性的表态。它应该直接参与、为安全作出贡献并制定应急计划。
乌克兰的危机以及克里米亚受到俄罗斯力量掌控的现实令北京处于两难:一面是其一贯支持的莫斯科;另一面则有违于其一贯反对军事干预第三国的主张。近年来,中国在积极寻求加强与邻国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既是其战略伙伴、又可向其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不过,中国也在极力捍卫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主张,以此来打击那些对中国本土内不同政见者和包括藏族与维族在内的少数族裔支持的外来势力。针对棘手的乌克兰问题,中国外交部网站本周重申:中国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过,目前的局势却“有其原因”,一名政府发言人表示:中国意识到乌克兰的历史及问题的复杂性。对此,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发表看法指出:北京既想维持与俄罗斯的关系,又十分担心外部势力介入乌克兰,因此所发声明“没有人看得明白”。
本周一,中俄两国外长进行了电话交谈,随后,双方表态各异,可能引发误解:莫斯科方面发表声明指出:获得北京强烈支持,在乌克兰局势上,中俄“观点广泛一致”。然而,北京方面却仅表示:两国外长就乌克兰危机需要“恰当解决”的问题达成一致。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国似乎并不打算消除疑虑:周四,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时,应“充分考虑到乌克兰民众的合法权益。”却没有明确说明具体所指。法新社报道注意到:以中乌两国2013年110万美元的双边贸易额数字,在中国看来,乌克兰显然算不上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北京在国际舞台上行动迟缓与其做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以及因拥有数千年历史而渴望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愿望形成鲜明对照。为了确保能够获得原材料的供应,中国迅速出现在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甚至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这种活力同时增加了对中国的压力:它不仅要确保运输线的畅通,还要保护好在国外的中国企业和公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强调说:北京已开始意识到密切参与国外事务的益处。因此它提出2011年,如果积极推动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作出妥协,是否可以避免利比亚的血腥过渡的疑问。贾庆国指出:中国即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工业国;既是穷国、又是富国;既是一个普通国家、又是一个超级大国。因而,它矛盾的利益往往是造成其外交政策矛盾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