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走过荆棘,历经熬炼,已有足够的能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彭明敏

中国官方新华社于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九日凌晨公布了习近平会见连战时的谈话全文。至于连战说了什麽则语焉不详,因为连战是去北京朝贡和受训的,他的言论大可不必公告天下。唯有习近平说了什麽,才是两岸必须洗耳恭听的圣谕。

中共当局将习近平的谈话概括爲「习四条」,与三十多年来中共不断演变的对台方针如「叶九条」、「江八点」、「胡六条」等遥相呼应。九、八、六、四,仿佛是一场赌博中各自获得的点数。有趣的是,数目删繁就简,越来越小。

所谓「习四条」,大致爲以下几点:

第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血脉」。

第二, 第二,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大陆方面完全理解台湾民众的心情,熨平心理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第三, 第三,两岸双方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个基础是两岸关系之锚。

第四, 第四,两岸应「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那麽,会有多少台湾人被这口吐莲花、甜言蜜语的「习四条」说服呢?

若不收刀入鞘,如何体现「一家亲」?

习近平的四点讲话,裹上了糖衣、塞进了「中国梦」的私货,乍一看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习近平一开头便说:「台湾同胞崇敬祖先、爱土爱乡、纯朴率真、勤奋打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煽情的手腕,堪比温家宝。很多善良的台湾人大概认为这是一位「知心姐姐」在娓娓道来。其实,正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描述那样,「表面上看是一团棉花,其实是开钢铁公司的」,习近平的讲话外柔内刚,对此前中共预设的两岸和解的三大条件「一中框架」、「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没有丝毫松动。

习近平宛如笑面虎,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他的这番话说得动听,却未承诺撤除中国瞄准台湾的一千多枚导弹,就连温家宝昔日作出过的、画饼充饥式的许诺,他都不屑于再重复一遍——二零一零年,温家宝在美国纽约会晤华文媒体时,针对有记者询问的中国何时撤除对台导弹一事表示说:「两岸和平发展的情势在这两年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也反映了两岸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我想你提出这个问题,最终会得到实现。」

汉语是一种模糊语言,温家宝的「模糊战术」炉火纯青:所谓「最终」究竟指什麽时候,只有天知道。如今,温家宝已经退休,中共的导弹依然杀气腾腾,温家宝说过的话成了废纸一张,让当初的台湾舆论空欢喜一场。

习近平的此番谈话只字不提中共对准台湾的导弹下一步将如何处理,而津津有味地品尝以陕西小吃为主的席氏家宴的连战,又岂敢冒昧打听?连战到北京,是爲儿子的前途寻找出路,而不是爲台湾民众的安全请命。

中国在东南沿海布置的针对台湾的导弹,有的西方媒体估计接近两千枚,也有的分析家认为大约爲一千枚左右。二零一零年,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蔡得胜在台湾立法院提出国家情报工作和国家安全的相关业务报告时表示,中国在东南沿海对台湾部署的导弹,数量多达一千四百一十枚(陈水扁政府时期爲一千三百二十八枚)。这是迄今为止公布的最具体的数字。由此可见,马英九并未缔造两岸真正的缓和局势,中共并没有因为马英九的输诚而「化铁爲犁」。

习近平口口声声说「两岸一家亲」,既然是一家人,为何偏偏要兵戎相见?台湾早已放弃蒋介石时代「反攻大陆」的计划,中共却从未改变吞并台湾的野心。这些瞄准台湾的导弹大都是中国最先进的、极具杀伤性的武器,可不是摆摆样子、虚晃一枪的道具。

当年《环球时报》甚至叫嚣说,中共导弹的精准度,可以直接打到时任总统的陈水扁的办公桌上。中共御用文人解释说,这些导弹不是打台湾人民的,而是打台独分子的。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难道「台独分子」就不是台湾人民的一部分吗?难道仅仅因为他们主张台独,就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吗?如果将「台独分子」全都杀光,台湾还剩下多少值得中共信任的「良民」呢?

这一千多枚导弹,若一起发射,必然「惊天地、泣鬼神」,小小的岛屿瞬间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曾担任解放军二炮部队副司令员的赵锡军,洋洋得意地在官方媒体上炫燿这批导弹的战略作用:「我们的弹道飞弹是干什么的?就是要飞越敌方的领土,让人民起重大的恐慌。」这里的「敌方」指的就是台湾。

赵锡军为何将习近平所说的「亲人」当「敌方」呢?难道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不能有效领导和约束这个高级将领吗?实际上,赵锡军说的不是他的「个人看法」,而是中共最高层的真实思想。赵锡军与习近平的「二人转」演穿帮了。

有钱未必归心,民主才有共鸣

习近平活泼、平易的语言风格,比刻板、枯燥的胡锦涛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习近平说,「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这句话意味深长:前半句是虚晃一枪,后半句才是真材实料——「我们中国有得是钱、有得是人、有的是市场,只要你们乖乖听话,就可分得一杯羹。」君不见,无论是鸿海集团的郭台铭、旺旺集团的蔡明衍,还是佛教界的星云、慈济,不都成为中共的座上宾,其在中国的事业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甚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利有利,要名有名”,如此双赢,何乐不为呢?

习近平未必有信心「打下」台湾,却有信心「买下」台湾。面对习连会上一字排开、点头哈腰地接受习近平「亲炙」的台湾工商界巨子,习近平俨然一副衣食父母、皇恩浩荡的模样。

与明目张胆的经济收买相比,习近平所谓的「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言不由衷、自欺欺人。台湾党外运动的先驱林义雄在新书《只有香如故》中指出,目前,中国对台湾所用的方法不外乎是「武力威胁」和「利益诱惑」。

「前者只是传统帝国侵凌弱小的伎俩,后者纵使台湾有少数人短期获利,但事实证明对全体台湾人民以及长期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见得有利。更可议的是,这种方法蔑视台湾人民的人格,把台湾人民当成是可以「威胁利诱」的贱民,同时也暴露了中国自认为强国、富国的傲慢自大,对中国与台湾的良性互动不但毫无助益,反而成了互相猜忌、敌视的原因。」

这是我看到的对中共对对台政策最精辟的论述,寥寥数语,画皮画骨。虽然「习四条」说得冠冕堂皇,但归纳起来就是林义雄说的这两条——「习四条」还不如直接叫「林二条」。

中共财大气粗,就能让台湾人「北望王师」吗?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乔纳森·沙利文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台湾民众渴望与中国大陆的良好关系所带来的和平和繁荣,但他们并不愿意为了得到和平与繁荣,而放弃主权或民主。」

所谓「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习近平不敢深究。其实,它不仅包括直选政府首脑、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等现代民主制度的关键构建,也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新闻出版自由以及集会、结社自由等基本的人权保障,当然还包括台湾压倒性的、作为独立国家而存在的国家认同。

前两者,属于习近平在中国宣布的「七不讲」的范畴,既然习近平不准中国民众讲述和寻求这些制度文明和生活方式,又怎麽会乐于看到台湾民众提前享受到这一切呢?而后者,更是习近平旗帜鲜明地反对的台湾的核心价值。

那麽,台湾人的国家认同究竟为何?还是让台湾民众自己开口说话,他们不是任何政治势力所能「代表」的。习近平这厢话音刚落,那厢就有权威民调出炉,显示究竟什麽是「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据「台湾民心动态调查、国家概念分与合」民调新闻稿披露,调查显示有百分之69.7%的民众认为台湾和大陆是两个各自发展的国家,9.6%的民众认为两岸同属分裂的中华民国、有2.4%的民众认为两岸同属分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8.2%的民众未明确表态。换言之,符合习近平内心预设的「大一统」理念(而且是统一于中共政权)的台湾民众只有2.4%,根本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

对于习近平的夸夸其谈,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台湾学者和政治活动家林浊水撰文指出,习近平讲话「就像烹调,虽然食材相同,仍以一中框架为锅底汤,但料理技术讲究,味道有所不同。其实,两岸问题不只历史,不只血源文化,更不只民族感情,最大的鸿沟是政治制度,尤其民主法治和自由人权的保障,包括三权分立,直接民选,军队国家化,两岸制度南辕北辙。」

习近平当然不敢放手让两岸在政治制度层面展开公平的竞争——比如,台湾早已合法注册了几个以共产党冠名的政党,但中国敢让国民党和民进党在中国展开活动吗?

在欧盟框架下台湾才有「出头天」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台湾有自己的特定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习近平使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台语词汇「出头天」,似乎比此前的中共党魁更加「知台」。不过,习近平其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个词语表达的正是台湾民众反抗近代以来走马灯似地来来去去的殖民者和殖民心态,争取当家做主、扬眉吐气的愿望。

台湾绝对不愿成为第二个香港。「一国两制」的「特区模式」,实质是中共与资本家携手统治、疯狂掠夺香港的财富,造成社会撕裂、法治败坏、新闻自由指数急剧倒退,让香港天怒人怨,八成以上的香港人宁愿回到英国统治的时代。香港的沉沦当让台湾倍加惊醒。中共对台湾施加胡萝卜加大棒的强大压力,但正如乔纳森.沙利文指出的那样,尽管台湾可以动用的资源很有限,但是,「它最有力的武器是茁壮的民主制度,台湾的治理模式为台湾在国际社会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这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制约。任何一个主政台北的领导人,在尝试维持事实上独立的现状时,都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出,政府只是在遵从公众的意见。」所以,台湾的未来并不那麽悲观。

我认为,台湾人愿意接受的选项,就是符合台湾人「出头天」意识的愿景,就是参照欧盟框架、与中国作为平等的国与国关系来和平相处。

一千多年来,从罗马帝国的皇帝,到雄心勃勃到拿破仑,再到杀人如麻的希特勒,哪一个不想统一欧洲?然而,统一、统一,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到头来,血雨腥风过后,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之,倒是欧盟方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通过谈判和妥协,一个「邦联共和国」的新欧洲呼之欲出。欧盟经验可以爲中国和台湾所用吗?

林义雄就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个国家可以无国界地亲善互动为例,期盼中国和台湾应以此为借镜,把双方互动的愿景或最终目的,定位于建立两地人民的深厚友谊。然而,习近平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吗?

习近平不是像已故捷克总统和人权斗士哈维尔那样的人物。对照两岸关系,比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更好的参照系是捷克和斯洛伐克。

哈维尔在天鹅绒革命成功之后,成爲首任民选总统。正是在他的任上,原来在联邦架构内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家」,成为两个独立国家。哈维尔并没有把「分家」看作是自己的失败以及人民的失败,虽然他对这样的结果不免有些忧伤和惆怅,但他坦然接受全民公投的结果。

其实,捷克和斯洛伐克在相似性上比中国与台湾更大:一八九五年之后,中国与台湾长久分离,在制度文明和生活方式上已有巨大差异;而捷克和斯洛伐克在近代以来「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承受从纳粹德国到共产党苏联的蹂躏,一起与极权制度周旋和抗争,但它们最后仍选择「分家」。在此「分家」过程中,两国并未怨恨和敌对,也没有流一滴血;而且,两国都成为欧盟成员国,在欧盟这个大家庭中,仍然亲密如兄弟。

习近平不是哈维尔,习近平如同圣经《以斯帖记》中的恶人哈曼。犹太人末底改坚持自己的信念,过敬虔的生活,拒绝向哈曼点头哈腰。哈曼只是爲了没有得到他认为自己应得的恭敬,就「满心恼怒末底改」。末底改拒绝对哈曼表示敬意,这样的态度啃噬着哈曼的心。哈曼告诉妻子和朋友:「尽管我有如此财富、权力和荣耀,只是爲见犹太人末底改坐在朝门,虽有这一切荣耀,也与我无益。」结果,哈曼的妻子与朋友告诉他:「不如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

最后,这场阴谋演变成一场即将对所有的犹太人实施的大屠杀。

这一段经文鲜活地揭示出习近平及中共独裁政权对台湾「无由来」的仇恨——只要台湾人民过着自由、民主、独立的生活,中国纵然成为超级强国,习近平也不会满足,他会像哈曼那样宣称,「虽有这一切荣耀,也与我无益」。这就是习近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独夫心态。

如果当年的犹太人低估了哈曼的邪恶,必然遭到全族被屠灭的悲惨命运。

如果今天的台湾人接受习近平的催眠,必然迎来台湾近代以来无以复加的中共对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