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财经评论员孙柏文是我的好朋友,他出了名就是不怕风险,最爱就是将手上的资本,都投机在别人眼中没有可能翻身的股票,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独孤一注」。

最近,天不怕地不怕的独孤一注公开宣布,叫人不要买指数相关的股票,因为大妈的行动,他看不透。说穿了,行为没有谱的,不是大妈,而那在背后操控市场的经济官僚。所谓的暴力救市,扰乱了市场既有的秩序,教人看不透,所以也无所适从。

之前也讲过,中央干预股市,不是为了老百姓,不是为了股民,而是因为现在中国的金融制度已经十分之脆弱,承受不起因为股价收缩导致的信贷紧张。没有人知道,在表外表内,中国的金融业究竟有多少呆坏帐,有多少资金投放在根本完全没有回报的项目。有理由相信,中央比谁都更加清楚,今天的中国有没有能力去承担一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所以在慌乱之下,无论如何也只好死撑下去。

我和独孤一注的观点有别,但结论是一致的,就是不要买指数成分股,因为这些市值大的股份,最有可能是银行手头上的抵押品,在信贷危机的日子,这些股票的价格也最受压。

回到金融危机的问题。其实,要是一年半载的经济周期波动,我们不会将它视为危机,因为系统性的结构没有因此改变。最令人担心是,现在的中国经济,根本地缺乏增长的动力。十多年前,刚刚加入世贸,中国的经济增长来自对外出口,但是这一笔增长红利,大概七、八年前便大幅下滑。今天的中国,并没有出口的成本优势,但产品质量却没有在九零至二千年那十多廿年间,跃升到世界最顶尖。坦白说,中国至不少的工业,仍然是停留在低增值的组装程序,而这些工序是极容易被机械自动化所取代,这是中国经济的第一隐忧。

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衰退阶段。说到穿,当年推出一孩政策的时候,应该要想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口将会急速高龄化。别的国家,还可以透过引入移民,将人口结构调整,可是中国人口实在太多,这个方案不适用于中国。

要知道,当一个国家步入高龄化,国民就会开始倾向依赖固定的投资现金收入去养活自己。要是在这个时候国民的资产大幅消散和贬值,可以想像到牵动到的社会不稳可以有多严重。

再者,通常经历过一次重大的金融灾难之后,一个经济最少需要七至十年,长则二、三十年的时间复元,而且大前提是这个国家背后有足够的增长动力。然而,今天的中国,这些因素统统缺乏,你叫人如何不长远看淡中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