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DR 网络
 昨晚(8月30日),官方通过新华社宣布,《财经》杂志社记者王晓璐因涉嫌“伙同他人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官方还披露了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刘书帆所涉嫌的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受贿等犯罪。

官方称,7月20日,《财经》杂志社及财经网发布记者王晓璐撰写的报道《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受该报道影响,股市大幅下挫。当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该报道不实。

今天早间,官方通过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王晓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的录像画面。

根据视频,王晓璐自称,通过“私下打听”,这种“不正常的渠道”,获得了新闻素材,结合个人主观判断撰写了上述报道。自己作为经过培训、从业多年的专业财经记者,对私下听说的有关股市信息没有进行核实,并且明知该信息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一味追求轰动效应,造成了市场混乱和恐慌,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王晓璐请求对自己从轻处罚。

此前的证监会发言人的说法虽然指其“失实”,但并未否认这一会议的召开,仅称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报道不与监管部门核实是“不负责任”的,随后,上海的“澎湃新闻”也引述匿名消息源报道了证监会研究救市资金退出会议的情形,也从侧面证明该报道绝非空穴来风。

如果根据王晓璐的视频表述,上述报道并未失实,也未有证据证明他从中获利,并不构成官方所指控的“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目前,《财经》杂志社尚未就此事发布说明,而财经系的离职同行们,已经开始募款,为王晓璐聘请律师。

因此,王晓璐被迫认罪,在媒体圈中引发反弹和同情声浪,一般认为,此案一出,完全颠覆了财经媒体正常操作的空间,任何关于政策动向的报道,均可能被入罪,如交代信息源,则有泄密的可能。

一位资深媒体人称,这么多年“私下打听”,才有了一些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报道。“公开打听”的时候,不少次却被请喝茶。一篇尚未被证明有事实问题的报道,能够被某会认为扰乱了证券市场,另一方面正也说明国内财经报道的更加有为。

他伤感地说,“此事作为一个节点,再次重创了整个市场化媒体。”

媒体人石扉客则说,“去年对我震动最大的,是浦志强案和沈颢及21报系案。今年才过半,就已经有让人同样震动的周世峰及锋锐案和财经及中信案了。身为媒体人,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真有坐过山车般惊心动魄目眩头晕的感觉。最近,有不下十个亲友认真劝我改行了,抛下一个做了不下十五年,且真心喜欢的行当,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官方大事宣扬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刘书帆实施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受贿等犯罪并忏悔的消息,但并未说明刘书帆与王晓璐有何关联。

这篇通稿据说由公安部提供,在多家媒体刊发,但《京华时报》的版本称,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金融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威,涉嫌与《财经》杂志记者王晓璐同案,涉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

以此推断,刘威是王晓璐的主要消息源。

根据官方的消息,另有中信证券3名高管涉案。其中,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中信证券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房庆利、另类投资业务部总监陈荣杰等三人则涉嫌实施“内幕交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称其已“交代了其违法犯罪的相关情况”。

在普通公众和投资者中,普遍认可官方的口径,对王晓璐少有同情,也有观察家从政治斗争角度解读此事。

《财经》杂志的创办人王波明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均系红二代(原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之子),两人与王岐山、朱镕基等关系密切,此番动作,有解读认为有敲山震虎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