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GDP增速的6.9%,折射在地方则是广东面临撤资的情况。
广东经济发展是中国的缩影,而东莞则是了解广东经济发展的窗口。广东正处于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期。
而转型期,广东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短缺、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
中国2015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为6.9%,经济受到下行压力。而资本开始撤离广东则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表现。
撤资
这点得到了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鹏飞的证实。
在“2015世界主流媒体看广东”活动中,杨鹏飞介绍说,该工业园区确实面临撤资的情况,特别是依赖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企业的撤离。企业转而将工厂搬到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
对于依靠土地资源的传统企业的离开,杨鹏飞补充道:“离开我们,我更高兴。”他表示会把土地拿出来做更好的项目。
广东惠州的仲恺工业园是中国的114个高新科技园之一,但新型的云计算、LED和新能源等产业与传统的制衣等产业相比,需要消耗的土地不算多。
面对撤资情况,杨鹏飞对BBC中文网记者表示:“我们会挽留,但是企业有其市场和经济规律的引导,我认为顺其自然。”
惠州的企业代表则道出了撤资的原因。惠州台商协会秘书长韩治华解释道,税收和劳工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受不了”。企业要额外支付员工工资的40%左右用于员工的社保、公积金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他举例说员工工资本是月入3000人民币,但现在要支付4000多人民币。所以企业选择将工厂建在南亚或者非洲地区,因为那里有更实惠的土地和劳动力。
但惠州的撤资情况则比不上其邻居东莞市。东莞因为去年的“扫黄活动”闻名全中国,甚至一度提及东莞,人们就会相视而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东莞与色情行业紧密相连。但东莞还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政府的数据显示有约17万家制造企业驻扎东莞。其产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和玩具等。
追溯到90年代初,中国人口红利刚开始显现时,资本不断流入东莞,热闹非凡。
但撤资使得“东莞现在非常落寞”,韩治华这样评价。
人才短缺
资本撤离后,惠州和东莞都不得不转型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杨鹏飞对BBC中文网记者表示,目前转型面对的最大困难与挑战则是缺乏人才。惠州属广东的第三梯队城市,2014年为广东的GDP增长贡献3千亿元。而佛山市与东莞市的GDP增长在5千亿元以上,被列为第二梯队。第一梯队当深圳和广州莫属,因其GDP总值在万亿以上。
第三梯队的惠州,当地没有优秀的高等院校,杨鹏飞向BBC中文网记者表示,人才主要靠引进。他曾率队远赴美国等地招贤纳才。每年拨“几千万”来“重奖”创新人才。
杨鹏飞预测2015年预计该园区的工业总产值达2700亿元,创造税收120亿元。与上百亿的税收相比,“几千万”是否算得上“重奖”还值得商榷。
今年夏天,中国公安部出台入境新规助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政策包括取消就业单位类别和职务级别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扩大高层次人才在口岸和境内申请办理人才签证的范围,提供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
甚至向来严格的上海户籍落户制度也有了松动。与长三角的政策支持相比,珠三角对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还看当地政府的态度。
正在引进人才的还有东莞的华南设计创新院。这是一个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的科研资源为基础的科研机构,并承担着为东莞企业转型提供技术和咨询支持的任务。广东工业大学常务副院长王勇向BBC中文网记者表示,该院在引进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和硅谷的团队。被问及长期引起外国的人才是否属于长久之策时,他表示,要承认与国外的差距,中国的人才创意相对弱一些。
除开引入,该院自己的团队也常出外交流和考察。该院也与企业举办行业的产业设计大赛,使在校生的想法和创意可以直接被企业所用。
华南设计创新院现在服务700多家东莞企业。面对东莞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王勇将技术原创力低放在了首位。但他却表示“不太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