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对日战争70周年,很多的相关研究着眼于战争本身带来的经验教训,但是,对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却很少见到分析。但是在我看来,日本从明治维新的改革开放开始,走到经济腾飞和军事力量增长,再走到军国主义思潮崛起,最后发展到对外进行战争,这样的一条新兴强国发展之路,是值得我们回顾的。这个回顾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今天的中国,在某些方面,其实正是走在了跟当年的日本发展相似的道路上。是否能汲取日本军国主义发展导致国家卷入战争的教训,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这样的教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日本自明治维新导致大国崛起之后,日本社会内部就开始有扩张主义的声音出现,主张用军事手段保证日本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但是,当时一批自由派政治家,倾向和平主义的外交官和海军将领竭力主张放弃成本高昂的大陆扩张路线,效仿17-19世纪的英国,借助经济渗透和大国之间的“协调外交”增加国际权势。换句话说,就是走一条和平的崛起之路。1922年签署的《华盛顿条约》使得和平崛起的道路具备更大的可能性,通过在经济上增加对华出口和投资,外交上与英美协调转圜的方式,日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大、更稳定的收益。
 
然而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切。短短两年之内,日本的GDP下降了10%,出口贸易额减少47%,工人平均工资下滑31%,774家银行中有100多家破产或被迫休业。这次经济危机,史称“昭和恐慌”。在激化国内矛盾的同时,也令鼓吹“大陆政策”的军事扩张主义者再度控制了话语权。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赢二发表了一次著名的内部演讲,史称“天羽声明”。他宣称:鉴于日本在对华关系上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大陆也就负有“特殊责任”。这份声明的出台,标志着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的和平扩张模式已经退潮。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上的崛起对一个民族来说固然是好事,但是发展过快就会带来能源和其他经济资源的紧张。这样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一个国家开始目光向外,试图通过扩张的道路维持原有经济规模,甚至是进一步发展。而每个国家,自身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样的发展,导致扩张成为国家主要政策的可能性极大。当年日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今天的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
 
第二,执政当局试图利用军队来支持自己的权力扩张,但是结果反倒被军队挟持,一步步走向战争之路。
 
1936年2月26日,9名狂热的青年将校率领驻东京的1500名士兵,占领了永天町和霞关的政府街区,他们高喊着“尊皇讨奸”的口号,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大臧大臣高桥是清、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等四位温和派要人。这一事件,代表着主张对外扩张的军人集团的势力开始介入日本的政治。
 
当时的日本内阁是由广田弘毅执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对日本军部一再做出让步,希望换取对自己的政治支持。1936年5月,中断已有23年之久的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得到恢复。根据这一制度,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两职必须以现役的大将和中将作为候选人,而不得任命已经转入预备役的将领。也就是说,只要现役将领意见一致,拒绝出任陆相或海相,内阁就将自行垮台;只有获得了军人的认可,各部大臣的任命才能得到通过。1936年8月制定的《国策基准》,宣称要在东亚大陆推行“共存共荣主义”,排除苏联威胁,实现“日满中三国的紧密提携”,并逐步向南方海洋进军。这意味着扩大侵华的方针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纵容,避免与英美为敌的传统也被颠覆。最后,日本还在1936年11月与德国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议》,完成了亚欧军国主义的合流,互相鼓励打气。至此,日本军队势力已经掌控了国家。
 
 
有学者指出,军工先行,政治追认,这就是日本逐渐走向军国主义的路径。想利用军队的支持进行改革,结果走上了反路,就是日本的教训。后来,自作聪明的近卫内阁想出了一个风险系数极高的方案:对陆军的扩张主义采取大力支持的态度,以换取对方赞成自己改革内政和动员群众,与此同时,借助革新官僚之手控制军工生产和物资分配,最终以恩威并施的姿态确立对陆海军的全面领导。但是他忽略了军方集团控制政治局面的危险性,那就是战争一旦发生,军方的政治影响力势必扩大,到时候,即使文官内阁想停止战争也不可能了。而后来历史也证明了事情的发展逻辑正是如此。
 
 
同样的,今天的中国,习近平面对权力不稳的局面,拉拢军队的意向也十分明确。所谓的军事改革,就是试图建立起军队对他的支持。而军队,也正是今天中国走向对外扩张道路的最主要的支持者。对于军队来说,除非绝对没有赢的把握,否则战争是对军队最有力的事情,可以有效扩大军方对于政治局势的影响力。2015年5月底召开的第14届“香格里拉对话”中,参加会议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就说:“中国和中国军队历来不怕鬼、不信邪,服理不服霸、信理不信邪,绝不要指望我们会对歪理邪说和强权霸权屈服,绝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014年《解放军报》在“纪念中日甲午海战爆发120周年”时发表的《新的历史进程的强军脉络》的社论更是说:“当前,中国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国家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军队的强弱、战场上的胜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军人在战场上用枪拿不回来的东西,不要指望外交官在谈判桌上用嘴拿回来。”这些动向,都表现出当年日本军人集团挟持政府走向战争之路的迹象。回顾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教训,这是我们不能不加以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