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禁止媒體和經濟分析師唱淡當前的中國經濟,但官方《人民日報》卻公然違反命令,在5 月9日頭版刊登了「權威人士」的訪問《開局首季問大——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該權威人士說:「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這位神秘的權威人士到底是誰?引起不少猜測,有人認為是當今的最高領導人。除了誰是權威人士這個問題外,我們更應該要問的是:為何權威人士不願意曝光身份?為何敢說不敢當?為何在涉及民生國計的重大施政方針上,我們可以允許由一位不明不白的權威人士來公布?
能夠在《人民日報》頭版和第二版刊登萬字長文訪問內容,這位權威人士當然非比尋常。人民日報海外版微博帳號「俠客島」今年1月份曾發表題為《人民日報「權威人士」到底是誰?》,指出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多次在人民日報以「權威人士」身份,痛駡蔣介石和美國,自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項悠久的傳統。由此可見,今天《人民日報》的權威人士身份也非一般。
身份非一般,可是大家依然只能猜,永遠點不破。我們先來猜猜這位躲在權威人士面紗背後的領導人之意圖。首先,在《人民日報》頭版來放話,肯定是要顯示其講話內容的重要性。權威人士這次的講話內容,主要是告訴老百姓別抱有夢想,中國經濟不會在短期內反彈,也不要期盼政府再像08年那樣用4萬億的槓桿方式來撬動中國經濟。說到底其實是風險管理,要把社會期望降下來,讓社會事先有個心理準備,當經濟繼續往下走,民眾的落差也不會太大,藉此維護社會穩定,目的最終也是保護自己的政權。
而用權威人士的這種模糊身份,表面好處是可以減少放話所引起的市場震盪,用權威人士肯定比由習近平具名所引起的震盪會來得輕,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習慣報喜不報悲,這種不光彩的話怎麼叫領導人說的出口,中國的經濟最差也要每年GDP增長 6.5%,L型發展不是自打嘴巴嗎?所以,這種負面的事只能交給權威人士來出面。但更更重要的是,戴了權威人士這面具,就不用怕留下了白紙黑字的把柄,為日後一百八十度大轉身留下空間,直白地說就是隨時可以說話不算數,拍拍屁股就可以不認帳。
用權威人士身份來放話,既可以立即收到效果,又不用負責任,當然領導人越來越愛用。在過去一年,《人民日報》已先後出現三次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的訪問,第一次是去年5月25日題為《五問中國經濟》,第二次是今年1月4日題為《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5月9日這次是第三次,這種頻密度是以往少見的。
在西方國家,政府也常用消息人士方式來發放消息,但主要是用於一些不便表達政府立場的議題,或者是希望引起社會討論的政府構思,在涉及重大民生國計的政策,政府是不可能躲在背後,僅用權威人士放一話就可以搞定的,只有專制國家才可以。
去年的A股股災,今年初朝令夕改的熔斷機制,都告訴着我們政策不透明的惡果。向人民負責,是執政者的責任;向社會公開施政方向、清楚解釋政策內容,也是執政者的責任。政策越透明社會只越穩定,請落實中南海照壁上的口號——為人民服務。
海森崴: 權威人士為何敢說不敢當
向人民負責,是執政者的責任;向社會公開施政方向、清楚解釋政策內容,也是執政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