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传媒人潘小涛)

 

 

 

马来西亚新当选首相马哈蒂尔上任后动作频仍,最受关注的就是宣布停建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高铁,并表明会重新检讨由中资财团建造,去年已动工的东海岸铁路。外界认为,这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挫折。

 

其实,吉新高铁的工程花落谁家仍是未知数,未定采用日本技术还是中国式高铁,说一带一路因此受挫似乎言过其实。不过,这条高铁是中国努力推动多年的泛亚铁路网络(中国段)最后一块拼图,缺了它,泛亚铁路就变味了。

 

讽刺的是,这个泛亚铁路(中国段)计划是1995年年时任马国首相的马哈蒂尔率先倡议,其核心就是建造一条由中国昆明经寮国,泰国,马来西亚到新加坡的国际铁路。中国其后稍作修改,以云南为中心,分东,中,西三线南下中南半岛,分别穿过越南,寮国和柬埔寨,泰国,再南下马来西亚,终点是新加坡。如今,吉新高铁取消,而由中资公司兴建的马来西亚东岸铁路也极可能被叫停,泛亚铁路不是形同被判死刑吗?

 

政治冲击大过经济损失

 

除了大马,尼泊尔政府上星期宣布,将自行建造原由中国三峡集团以16亿美元夺得的750兆瓦西塞蒂水电站,形同撕毁合同。去年,尼泊尔政府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准备在首都以西50公里建造一座1200兆瓦的水电站,总值25亿美元,但在议会反对下取消交易。

 

对中国而言,这些项目仅是其海外总投资的九牛一毛,但其政治冲击非常大,证明借着一带一路输出的中国发展模式的失败。首先是经济层面。中国在海外推动的基建项目对当地经济或有正面作用,这也是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不过,中国模式的实现条件很苛刻:第一,政府要够独裁,以高速及低价收地,地主,业主,环保人士,反对派等持份者统统被噤声。其次,政府可任意举债,以满足庞大资金需求。其三,具备相关工程技术。

 

问题是,哪个国家可以像中国那样,令持份者都收声,且可几乎毫无节制地举债?事实上,很多一带一路国家的财政都不理想,除非中国在财务上作出更大承担,否则这些国家将因庞大的基建而债台高筑,政府也可能破产。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有多少个国家能承受这样高昂的政治及经济代价呢?

 

一带一路的另一个问题来自政治层面。马哈蒂尔叫停高铁,重新审视东岸铁路,表面上是财政原因,实际上也有政治考虑,之前中国在泰国及印尼的高铁项目纷争,无一不是如此。当大量中资入侵,中国影响力在区内大增,中国威胁论必然升温;在东南亚地区,每当中国人及中国政府的霸道言行,惹人不安,勾起很多当年中共支援缅共,印共,马共,赤柬等企图推翻当地政权的痛苦回忆,恐华防华情绪更会进一步上升。这种民意逆转,在很多国家都成为新政府上台后否决庞大基建项目的原因之一,借口多是财政负担,环境破坏等。

 

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公司竞投基建项目时往往不择手段,向当权者家人亲信埋手,到他们落台受到清算时,他们支持的中国投资项目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叫停腰斩的可能性大增。利比亚等地的工程就是这样被取消的。这又是一带一路的另一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