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合一选举虽然只是地方选举,但两岸关系的重大议题始终贯穿于选举过程,包括蔡英文狠批中共介入选举,金马奖上的统独言论,以及奥运会台湾正名公投等等。但民进党历次选举中屡试不爽的统独牌这次却没有奏效,在国民党的经济牌面前一败涂地。而国民党在高雄的政治新星韩国瑜之所以能以“拼经济”打败“拼政治”,背后显然也有两岸关系的支撑。中国大陆在这次台湾选举中分量有多重?蓝绿阵营的此消彼长有没有中共势力的介入?台湾变天是否就意味着北京的胜利?
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第一,台湾地方选举的变迁不是北京的胜利,而是台湾人民的胜利;第二,我觉得从统独话题看,统独一直是台湾两党以及两岸政客们炒作的一个伪命题。按事实来讲,现在维持台湾现状不统不独,才是最实际的态度。他们每次选举都炒作这个伪命题,最后就是大家感到不厌其烦。所以这次蓝营换了一张牌,经济牌一打就成。而绿营仍然墨守成规,继续炒作统独这个话题,结果一败涂地。因为,台独与否只是一个名分问题。台湾共和国也好,中华民国也好,其实在目前眼下都做不到,而且老百姓关心的是经济,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不鼓。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对美国之音说,本次台湾选举我们看到,国民党经济王牌一打就灵。我一直认为,确确实实两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很少有人把它完全弄清楚。很多议论,包括台湾岛内的议论,西方一些媒体的议论,政界学界的议论,我觉得都可能有所遗漏。回到拼经济这个问题上,确实这次国民党的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尤其是高雄能够翻盘,当然是和拼经济绝对分不开的;而拼经济的确离不开谈两岸关系。从蔡英文政府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经济贸易往来热度有所下降,所以蔡英文提出来要推动所谓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是说要把和大陆经济贸易往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和东南亚国家扩大经济往来进行弥补。但是,这样的弥补效果还是相当的有限。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往来下降,对台湾的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蔡政府这几年来,台湾的GDP还是相当可观的,可问题是,一般的老百姓认为他们的荷包并没有满。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说按GDP来说,台湾这些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坏,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觉,甚至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4日发表中文特约撰稿人嘉鸿分析文章:台湾选举:2018“九合一” 民进党大败 国民党拿下逾三分之二地方席位
2018台湾选举民进党“惨败”,国民党赢得多个县市执政权。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政府施政不力,民进党与柯文哲的关系,美中未来与台湾政府的动作,都是焦点所在。
积羽沉舟:民进党大败的观察
高雄市,此次台湾选举最大焦点城市,日前一位年轻选民陈先生,与记者的聚会中表示他当然会投给韩国瑜,因为他认为韩国瑜会带给城市新的经济想象。身为同志的他表示,虽然韩国瑜公开反对婚姻平权,但是他认为:“民进党从来也没有支持过同志平权啊,而且,也许韩国瑜是未来可以沟通的人。”另外一位经营民宿的许先生,也对BBC中文表示,“高雄的经济真的动不了耶,我不会投国民党,但也不想投给陈其迈了。”
这简短却深刻的对话,却可视为是本次民进党的大败的切片之一:对于年轻选民所支持的价值政策摇摆,因而得罪青年选票。再者,年金改革得罪所有偏蓝的军公教选民,以及经济发展的停滞。加权之下,蔡英文在2020总统大选的期中考结果是,惨败。
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第一,台湾地方选举的变迁不是北京的胜利,而是台湾人民的胜利;第二,我觉得从统独话题看,统独一直是台湾两党以及两岸政客们炒作的一个伪命题。按事实来讲,现在维持台湾现状不统不独,才是最实际的态度。他们每次选举都炒作这个伪命题,最后就是大家感到不厌其烦。所以这次蓝营换了一张牌,经济牌一打就成。而绿营仍然墨守成规,继续炒作统独这个话题,结果一败涂地。因为,台独与否只是一个名分问题。台湾共和国也好,中华民国也好,其实在目前眼下都做不到,而且老百姓关心的是经济,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不鼓。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对美国之音说,本次台湾选举我们看到,国民党经济王牌一打就灵。我一直认为,确确实实两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很少有人把它完全弄清楚。很多议论,包括台湾岛内的议论,西方一些媒体的议论,政界学界的议论,我觉得都可能有所遗漏。回到拼经济这个问题上,确实这次国民党的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尤其是高雄能够翻盘,当然是和拼经济绝对分不开的;而拼经济的确离不开谈两岸关系。从蔡英文政府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经济贸易往来热度有所下降,所以蔡英文提出来要推动所谓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是说要把和大陆经济贸易往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和东南亚国家扩大经济往来进行弥补。但是,这样的弥补效果还是相当的有限。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往来下降,对台湾的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蔡政府这几年来,台湾的GDP还是相当可观的,可问题是,一般的老百姓认为他们的荷包并没有满。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说按GDP来说,台湾这些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坏,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觉,甚至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4日发表中文特约撰稿人嘉鸿分析文章:台湾选举:2018“九合一” 民进党大败 国民党拿下逾三分之二地方席位
2018台湾选举民进党“惨败”,国民党赢得多个县市执政权。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政府施政不力,民进党与柯文哲的关系,美中未来与台湾政府的动作,都是焦点所在。
积羽沉舟:民进党大败的观察
高雄市,此次台湾选举最大焦点城市,日前一位年轻选民陈先生,与记者的聚会中表示他当然会投给韩国瑜,因为他认为韩国瑜会带给城市新的经济想象。身为同志的他表示,虽然韩国瑜公开反对婚姻平权,但是他认为:“民进党从来也没有支持过同志平权啊,而且,也许韩国瑜是未来可以沟通的人。”另外一位经营民宿的许先生,也对BBC中文表示,“高雄的经济真的动不了耶,我不会投国民党,但也不想投给陈其迈了。”
这简短却深刻的对话,却可视为是本次民进党的大败的切片之一:对于年轻选民所支持的价值政策摇摆,因而得罪青年选票。再者,年金改革得罪所有偏蓝的军公教选民,以及经济发展的停滞。加权之下,蔡英文在2020总统大选的期中考结果是,惨败。
2018年选举前后政治版图
2018选举后,民进党(绿)在22个县市中只掌控6席,国民党(蓝)激增至15席。台北的无党籍人士(白)柯文哲被官方宣布胜选,但国民党的丁守中提出了上诉。
一些分析提到:民进党对台“一例一休”得罪劳工以及青年打工族,婚姻平权食言被同志族群视为背叛,停滞的经济因素(产品的进出口的大战,也是韩国瑜的铁票族群),加上传统国民党支持者军公教族群,使得绿营就算在执政多年的高雄市都败给政治明星韩国瑜。换言之,蔡英文在当年总统选举时,所席卷的年轻选票,这一次几乎绝迹。
“打柯过头”柯粉反扑
也有许多评论认为,民进党与柯文哲的分裂,加上对后者“打压过头”,使得全台各地柯粉,为了给蔡英文一个教训,选择不投给民进党。尤其韩国瑜与柯文哲的合作关系,让民进党倾全力打击韩国瑜,此外溢效果,让民进党在各县市几乎溃不成军。在记者截稿之前,台北市现在的差距还是一千票内,成为此次选举最大的胶着战区。民进党预料在选后需要重新思考与柯文哲重整关系,后者也需要重整自己的政治角色。两者对彼此的猜忌与斗争,让蓝军归队,国民党大胜。
公投显示“保守主义”仍是台湾主流
如同一场全台的大民意调查,公投结果表示,台湾社会对于同志婚姻以及家庭价值趋向保守。以右派基督教组成的“下一代幸福联盟”欣喜表示,这是婚姻价值的胜利。如同长期观察台湾社会的网络评论者曾柏文强调,保守价值其实才是台湾社会主流。
曾柏文说,“台湾社会仍有浓重的保守主义,对‘转型正义、台湾主体性、人权议题’等并不如倡议社群以为的那么在乎,而门坎下修通过的公投法,却迎上保守主义的反扑。”
他说,台湾社会的保守性格还是十分坚固。台湾社会的改革只能缓步前进。一位在高雄市任教的小学老师对BBC中文表示,教育现场的老师其实很支持性别教育。因此老师们也应该尽全力保护得来不易的改革成果。
中美因素
此次民进党大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民党的民意回归,台湾夹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美两国对于台湾内部政治的大洗牌,会否有任何动作,或是如何调整三方面关系,这更是接下来不到两年即将举行的2020台湾总统大选的焦点所在。
▲德国之声(DW)11月25日分析人士评论:民进党败选 “胡萝卜加大棒”的胜利?
蔡英文的民进党在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惨败,是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成功的?此次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呢?分析人士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民进党在周六的“中期”选举中败北,被观察人士视为对蔡英文总统的抗议,质疑她对中国的态度,以及一系列不受欢迎的内政改革。
在中国对台湾施压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蔡英文将自己和她领导的民进党视为民主的支持者。而中国则将台湾视为自身领土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些台湾选民认为,和北京日益恶化的关系已经损害营商环境,而另一些选民认为她的态度过于温和。
在经济停滞不前,工资增加不抵生活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蔡英文削减养老金和减少公共假期的政策加剧了民众对经济停滞的挫折感。
“国”进“民”退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问题是选民惩罚蔡英文及其领导执政的民进党的主要原因。此次大选结束后,民进党在地方政府的关键席位减少了一半以上,而与北京友好的反对党国民党所占份额则增加了一倍以上。
然而,由于与北京关系恶化而导致商贸受到打击的担忧也在此次大选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包括自2016年蔡上任以来中国游客数量急剧下降的现状。
北京试图通过加强军事演习,偷猎台湾的盟友国家并成功说服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国际企业在其网站上将该岛列为中国的一部分来惩罚蔡和她支持独立的党派。
有分析人士认为,来自北京的压力在投票结果中发挥了作用,所以蔡英文如今需要重新调整她的政策。
但是,虽然台湾选民希望得到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保证,但他们不希望台湾过于靠近北京——之前的国民党政府在与中国越走越近之后被赶下台。
“钢丝”上的蔡英文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分析人士苏利文(Jonathan Sullivan)向法新社表示:“想要在平衡对华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维持台湾的身份与地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蔡英文还需要安抚自身民进党中支持独立的派系。蔡英文的官方立场是维护两岸关系的现状,而这是其党内独立派所不喜欢的。”
北京方面表示,台湾地方选举的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如是说。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可能会认为最新的台湾地方选举结果证明了其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成功,这种方式为台湾企业家和企业提供了经济上的激励措施,并为支持台湾是“一个中国”一部分的城市和县区提供了财政支持。
国立政治大学的政治分析师黄奎博表示,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胜出,可能会让中国方面认为“它的宣传策略非常有效”。他预测选举过后,中国对台湾的大棒政策可能出现缓和的迹象。
对北京干涉选举的指责主导了蔡英文以及民进党的此次选战工作。他们指责中国用“假新闻”发起了进攻,北京方面对此矢口否认。
北京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台湾调查机构目前正通过为候选人提供竞选资助的调查来评估中国方面对此次台湾地方选举施加的影响。
诺丁汉大学的苏利文表示:“中国在台湾选举中的影响在侵扰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补充说,外部干预将成为2020年台湾大选的一个因素。
与台湾最强大的非官方盟友和主要武器供应国——美国的关系已经在蔡英文执政期间变暖,这是北京的另一个痛点。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台湾选举的结果不会令美国担忧,因为统一或独立问题并未在此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黄奎博表示,美国在台协会,也就是实际上美国驻台大使馆就“外部势力企图”影响公众讨论,散布虚假信息的表态发出之后,华盛顿有可能会着重关注未来中国对台湾所起到的干涉作用。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6日刊登BBC中文记者林祖伟新闻分析:台湾选举:绿地转蓝天如何影响2020总统选战及两岸关系
2018年台湾选举结果尘埃落定,版图由“绿地变蓝天”,国民党扳回一城,赢得超过三分之二地方席位,民进党遭受重创,现任总统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
这个结果对2020年台湾总统选举有何影响?蓝营会否派出成功令深绿高雄变色的韩国瑜竞逐总统?蔡英文会否继续代表民进党竞选2020年的总统呢?这些都是未来台湾内外十分关注的话题。
虽然今次选举重点并非两岸政治议题,选民更倾向于民生、经济等方面的诉求,但从结果来看,其走向却可能导致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
选举结果的启示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对BBC中文表示,民进党今次失败的原因,在于选民对蔡英文政府改革进程的不满。
例如劳工政策、“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议题,她原本的支持者本身对改革的方向表示赞同,然而当社会有反对声音时,她便减缓了改革的步伐。
“本来反对她的继续反对她,而本来支持她,也因为不满她改革速度,也不支持她,结果两边不讨好,”黄兆年说。
而相对地,这次选举中国民党利用了以“公投绑大选”的策略,透过一些社会关注的公投议题,动员了一些潜在支持者,这些人原本不一定是国民党的忠实选民,但受到公投议题带动,被动员出来投票,进而可能支持了国民党候选人。
虽然经济、民生被视为这次选举的主轴,但台湾前总统府发言人、英国剑桥大学新兴强权中心研究员陈以信对BBC中文表示,两岸因素在今次选举中也占一席位,不过“不是水面上的问题,而是水底下的暗潮”,他认为这次选举展现了选民对两岸经济层面的想法,而不是单纯的主权谁属、统独争议的政治问题。
他以高雄市市长当选人韩国瑜的竞选口号“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为例,“人进得来”指大陆游客、“货出得去”也是讲产品能够往外销,这些口号的背后,都是讲两岸经济往来的好处。
他说,今次选举结果显示了人民对于陆客减少、两岸经济断裂并不满意,所以蔡英文总统应该调整经济层面的两岸政策,不过他认为蔡英文属“理想派”的人,不一定会跟民意调整两岸政策。
对于今次一些国民党人淡化党派背景的方式参选,陈以信认为,这个现象不单纯是国民党,民进党的一些参选人也把淡化党的色彩。此外,国民党党中央对各地候选人的支持资源非常少,所以很难要求候选人要亮出国民党的招牌。
不过,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认为,这次选举虽然国民党有所进帐,但“国民党也没有获胜”,因为这次选举中,国民党的人能够当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是典型、传统的国民党候选人身份而赢得民众,不是他们代表国民党,或是国民党的政纲政策得到民众认可。
他认为这次民进党的失败是选民以民生、经济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民进党政府在“一例一休”政策、非核家园、空污议题等方面,也不容易得到民众认同。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认为,这次选举结果令国民党气势大增,在未来总统选举可操作的空间也变得比较大,他认为党主席吴敦义或因今次选举报捷,成为潜在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的人选。而上届输给蔡英文的新北市原市长朱立伦,其副手侯友宜今次亦顺利当选新北市市长,令朱立伦也可能再次参选。
至于韩国瑜能否凭“韩流”声势再下一城呢?黄兆年认为这取决于韩国瑜能否在高雄做出成绩来,他竞选时的口号、政策愿景,是否有成真落实的可能性,将影响国民党在总统选举的部署。
然而,韩国瑜本身在这次选战中刻意淡化了自己国民党的色彩,他不是典型国民党代表或是核心政治人物,他能否团结党内各大势力值得关注。
国民党前发言人陈以信认为,新北侯友宜、高雄韩国瑜和台中卢秀燕三人成功当选,出现了将近三百万票的“三大地方诸侯”,再加上其他县市长、其他地方首长,相信会慢慢重新重组党内领导机构,可以为国民党带来新生的力量。
他认为如果国民党派出“团结的组合”,是有胜选的希望,不过他说目前看不出来这会是甚么样的组合,不过暂时不认为韩国瑜会参选总统。
至于民进党方面,陈以信相信,民进党内部会出现挑战蔡英文的竞争者。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认为,这次选举结果带来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蔡英文会否继续代表民进党参加大选,又或是如果想寻求连任,会否改变其两岸关系政策论述和主张。
而黄兆年想法有所不同,他认为民进党要换将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蔡英文更有胜选可能的人选,否则换掉参选人会带来不确定性和成本。他说,目前对民进党有不满的支持者,并非源自其执政的方向、或是价值的方向,而是对其做法的不满,所以民进党重点要找出今次败选的原因,并知道如何相应处理,去游说台湾人的支持。
两岸关系
韩国瑜甫当选高雄市长便说承认“九二共识”,要建构两岸工作小组,希望“条条道路通赚钱”,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就积极回应,“欢迎更多县市参与两岸交流”。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分析认为,许多台湾选民把这场选举的重点放在经济、民生之上,投票给该名候选人也不代表是支持其两岸路线。
“台湾的选民没有深刻意识到,地方政治与两岸政治,没有‘地方归地方’、‘两岸归两岸’,”黄兆年说,“造成的结果就一定让北京可以透过地方建立沟通的渠道,来影响台湾社会、经济、政治。”
黄兆年认为,北京目前对蔡英文政府采取“已读不回”的策略,关闭了沟通管道,推出“惠台政策”、“居住证”等等,都直接面对台湾企业和个体,如今国民党又会为北京创造了新的管道,从地区层面让北京可以增加在台湾的影响力,以结合地方势力来包括台湾的中央政府。
而美国等外国政府,亦可能把这次选举的结果,视为台湾人对蔡英文政府两岸路线支持度的指标。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长期以来的一贯政策不变,美国坚持基于美中“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的“一中政策”,期待与“新旧各方”合作,展开富有成效的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十项公投其中一条,是问台湾选民是否希望以“台湾”名义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最终有超过570多万人不同意,多于470万个同意人数,不获通过。
黄兆年认为这可能会令国际社会产生误解,他估计大部分台湾人仍然希望台湾能以“台湾”取代“中华台北”的名义出赛,但担心一旦投下赞成票,会令台湾选手无法参赛。
前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则认为,这项公投是“理想派”和“务实派”对决的指标,“务实派”希望保障运动员的权益,“理想派”则希望无论如何都以“台湾”名义参赛,这次是务实派险胜。
他认为美国很在乎这项公投,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在投票前与蔡英文会面时,表示美国在“东奥正名”一事上“帮不上忙”,陈以信认为这是一个“客气”的说法,实质就是美国不支持公投这件事情,因为这项公投通过的话,会被视为台湾主动挑衅大陆,蔡英文维持台海现状的承诺便会受到质疑,美国的政策也会被挑战。
软实力
另外备受关注的还有反同公投案获得通过,令外界质疑台湾作为平权先锋的形象有所违背。
黄兆年坦言,他对这次公投结果感到意外,“公投的结果让我,觉得有点担心的地方是,台湾人在这个进步价值的坚持上,并没有我想象中这么强烈,甚至于保守声音,还占着多数。”
他说,两岸关系、美中关系,说到底是威权跟自由之间的一个竞争,但如今的公投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台湾在国际间的软实力,因为台湾在普世价值上的选择,是美国等其他国家,支持台湾的道德上的理由。
BBC中文记者李蒸对此文亦有贡献。
▲美国之音(VOA)11月26日时事大家谈:民进党统独牌失灵,台湾变天是北京的胜利吗?
华盛顿 —台湾九合一选举虽然只是地方选举,但两岸关系的重大议题始终贯穿于选举过程,包括蔡英文狠批中共介入选举,金马奖上的统独言论,以及奥运会台湾正名公投等等。但民进党历次选举中屡试不爽的统独牌这次却没有奏效,在国民党的经济牌面前一败涂地。而国民党在高雄的政治新星韩国瑜之所以能以“拼经济”打败“拼政治”,背后显然也有两岸关系的支撑。中国大陆在这次台湾选举中分量有多重?蓝绿阵营的此消彼长有没有中共势力的介入?台湾变天是否就意味着北京的胜利?
嘉宾: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胡平:地方选举统独不关键,蓝绿分野并不明显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说,我认为,九合一作为地方选举,其实统独问题比较间接、不太重要。关于中共介入选举的说法,国民党不同意,中共也矢口否认。其实,民进党也没有分歧。此外,金马奖上导演傅榆称希望台湾被视为独立实体,这并不表明说话的人一定赞成独立。国民党作为统派也希望成为被认可的实体。台湾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是台湾人的共同愿望。民进党新北市主委、从前的演艺界大佬余天就对傅榆讲这句话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没必要在这种场合下讲这些话,说要考虑到另一边的感受。金马奖本来是台湾的奖,后来港片和陆片也参加了,这个平台就变得比原来更盛大,影响力也就也就更大。这也给大陆那些不符合中共主旋律的片子得以展示和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机会。金马奖的存在使得台湾的片子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得到更多的肯定,那些大陆的比较好的片子也得到更多的肯定。这些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不赞成傅榆讲话的人未必就是所谓的统派;赞成也未必就是独派。
胡平说,除此此外还有最近引发热议的台湾冬奥正名公投。民间团体提出,就台湾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以台湾的名义出场举行公投,蔡英文政府却表示,即便公投获得通过,仍然不打算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把“中华台北”的名字改为“台湾”。可见,不赞成改名的不一定就是统派,独派也可能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台湾目前情况下只能使用“中华台北”的名义才能参加。其实,台湾无论蓝营还是绿营,在多数问题上其实是一致的。蓝营所说的统一是终极统一,最后要统一,未来要统一,现在并不打算统一。现在,他们尤其不接受中共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案;绿营的人主张独立,那也是希望未来能够独立,并不主张现在马上就要独立。蓝绿都希望改变台湾无法进入联合国组织的现状。
胡平:台湾问题复杂,大陆扮演成败之“萧何”
胡平说,本次台湾选举我们看到,国民党经济王牌一打就灵。我一直认为,确确实实两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很少有人把它完全弄清楚。很多议论,包括台湾岛内的议论,西方一些媒体的议论,政界学界的议论,我觉得都可能有所遗漏。回到拼经济这个问题上,确实这次国民党的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尤其是高雄能够翻盘,当然是和拼经济绝对分不开的;而拼经济的确离不开谈两岸关系。从蔡英文政府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经济贸易往来热度有所下降,所以蔡英文提出来要推动所谓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是说要把和大陆经济贸易往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和东南亚国家扩大经济往来进行弥补。但是,这样的弥补效果还是相当的有限。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往来下降,对台湾的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蔡政府这几年来,台湾的GDP还是相当可观的,可问题是,一般的老百姓认为他们的荷包并没有满。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说按GDP来说,台湾这些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坏,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觉,甚至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这个问题其实美国也有。特朗普能够上台,就是因为过去和大陆热络的经济往来造成了美国本土一些制造业的空心化。美国和台湾一样,资本家与大陆互动发了大财,但与此同时,本土工厂关门、工人无业可就。失业工人们只能靠领福利救济度日。这一方面让福利的储备受到很大的威胁,同时福利的生活水平比不上从前一份正式工作的殷实。因此在GDP数字不差的情况下,国内贫富差距增加,底层生活水平下降。这就是台湾选民对蔡政府不满的原因,与美国选民对民主党政府不满的原因如出一辙。但是这里同时也有一个悖论,就是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和大陆往来,但是往来多了就增加对大陆的依赖反过来又不利台湾自己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胡平:两党政治看似庸俗,善变民意滋养民主
胡平说,台湾通过进行自由选举如此成功地实现政党轮替,大陆人是非常羡慕的。这就是所谓的数人头胜过砍人头。而且这次选举相对比较干净、文明。过去的政党恶斗和族群撕裂明显有所减少。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通讯》这本书中形象地说,两党政治就像两个臭气熏天的情夫争相向同一个情妇争宠。需要补充的是,这个情妇应该是朝秦暮楚的,因为从一而终会让情夫争宠的画面无法存在。情夫争宠于情妇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民意朝三暮四的特性。只有在民意善于摇摆的情况下,政党才可能轮替,否则的话只能有一党独裁。就是说,必须有相当一部分选民不把自己锁定在党派的牢笼之中,而是根据切身利害来选举投票,民主制度才能得以延续:“铁杆儿”、“钢杆儿”心态并非民主的同路人。台湾本次选举让我们看到,原来所谓的基本盘的神话其实并非如人们以为地那么扎实。在绿营民进党的大本营高雄,许多选民改弦更张选择了支持国民党。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民主现象。总之,台湾民主经过几十年的操练已经走上了相当稳固的阶段。在所有选举中,人们根本不担心落败一方会耍赖、会使用武力、会利用手中资源践踏民主规则。无论在民主风度还是民主秩序和民主规则上,台湾的民主现实都证明了华人和古老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民主制度之间的相容性。
章立凡:地方选举人民获胜,中共学乖处事低调
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说,我认为,第一,台湾地方选举的变迁不是北京的胜利,而是台湾人民的胜利;第二,我觉得从统独话题看,统独一直是台湾两党以及两岸政客们炒作的一个伪命题。按事实来讲,现在维持台湾现状不统不独,才是最实际的态度。他们每次选举都炒作这个伪命题,最后就是大家感到不厌其烦。所以这次蓝营换了一张牌,经济牌一打就成。而绿营仍然墨守成规,继续炒作统独这个话题,结果一败涂地。因为,台独与否只是一个名分问题。台湾共和国也好,中华民国也好,其实在目前眼下都做不到,而且老百姓关心的是经济,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不鼓。这个问题其实两岸都是一样的,大陆老百姓也关心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没有选票。对于这个,大陆人只有羡慕嫉妒恨。但是,你要对比来看,美国其实也是这种情况,民主党讲自由原则讲得比较多,但是,美国选民隔几年也得摸摸自己腰包,然后想想这个党执政这几年我们钱包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应该再充实一下自个的钱包?所以就导致替换政党。所以,我想这点上可能台湾人、美国人的想法都是相同的。在关心原则问题、关心政治正确的同时,也关心自己的生活,毕竟这是每天的切身利益。所以,我觉得这一次实际上是台湾老百姓的选择。刚才你说北京到底干预力度有多大?我回顾一下,就是每次台湾历史上大选都有中共来助选,飞弹、军演、拿香港杀鸡儆猴什么的。但是这种助选每次的后果都是适得其反。大概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一句口号叫“票投国民党,台湾变香港”很管用,选票进了民进党的口袋;2002年的总统选举也是同样情况,就是说原则上不能够跟大陆统一。中共一助选,台湾选民就更团结一致了:不让我们投民进党,我们偏要投。所以这次中共学乖了,无论是投票问题上,金马奖的统独言论问题上,还是在指责蔡英文的骂战上,这次的表现都是“不作为”。但是,这并不等于大陆没干预,大陆的凤凰卫视每天都在报道台湾选举前的情况,每天都在为国民党造势。但是,它做得巧妙了很多,没有采取从前的威胁手段进行施压。
章立凡:中共政体不改,台湾不会服统
章立凡说,对大陆断奶,台湾就挨饿的说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台商进入大陆,台湾经济因此腾挪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使得台湾的经济在最近几十年越来越依赖大陆。过去这个叫台商西进,把过去对美国的出口转向了大陆。现在,面对中美贸易战的背景,西进的情况正在改变。蔡英文因而提出所谓新南向,就是要往南边发展,跟东南亚国家搞贸易。但是,现在马上转向效果不明显。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蔡英文这套路数,可能现在还没有办法马上解决当下的问题。这引起台湾商人们的一些不满。而且,确实在蔡英文上台以后,大陆对台湾的农产品,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都采取了一些限制的措施。这导致台湾的农民可能得不到实惠,会对蔡英文政府产生很多不满。同时受到影响的有台湾的旅游业。自从蔡政府上台以后,台湾旅游业就一片萧条。这个手法其实跟中美贸易战中共打击美国农业地带爱阿华州是相同的。当然,台湾的经济体量和美国的实力无法同日而语。给台湾造成的困境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用经济的手段资助了国民党,为国民党助选了。未来民进党的前景确实不容乐观,因为除非民进党跟大陆也做某种勾兑,就是在对大陆问题上有所勾兑、不那么坚决地摒弃了共识,那可能中共会有所放松对台湾的经济遏制。现在中共是把经济手段用在政治斗争上,这也是中共一贯的传统。但是,我觉得,对于台湾老百姓而言,以大陆现在的这种政治腐败的黑暗看,中共单单用经济诱惑是换不来台湾民心的。而且,在台湾,即便选民票投国民党,也并不等于支持现在立刻统一。只要大陆政治制度不革新,就不要痴心妄想台湾百姓会愿意统到这样的体制中。
章立凡:历史不讲感情讲程序,中共霸占奖杯对峙文明
章立凡说,对于蔡英文的败选感言,我看到贵台美国之音有一个投票,其中的四个选项中我选了最后一个选项,就是“无动于衷”。我指的是对民主选举的结果。我觉得,民主选举领导人,应该正在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常态、正在作为历史学的常态。我们作为历史学人,看实历史是不讲感情的。在大历史的视野下面对历史变迁,我觉得没必要事事有动于衷,我觉得按规律走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国民党和民进党这两个党的竞争,我还是比较欣赏。还是那句话,民进党是一条狗,国民党也是一条狗。但是两条狗好过一条狗,得实惠的是台湾的老百姓。论大陆人的观感来看,我刚才讲了羡慕嫉妒恨。两岸中国人都应该享有的民主选举,大陆人民至今没有享受到。这个是非常大的遗憾,这也说明大陆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还没有走上人类文明的正途。“数人头”让人民授权才有正当性,靠暴力“砍人头”来维持政权,以为枪杆子能解决一切没有正当性,是没有合法性的。如果有四个自信,我觉得就应该主动接受竞争。只有经常锻炼身体、经常赛跑的人、经常参加各种竞技的人才能够胜出。如果过去的某届冠军一直把持着奖杯声称自己永远是冠军,这是早已过时的做法,而且也是无法服众的把戏。但是,很遗憾,中共至今没有认识到竞争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能为自己输血和促进造血。他们只知道患得患失,生怕失去眼前利益。他们认为,失去政权就失去一切,不敢通过民主和竞选,通过政党轮替来强化自己作为政党这种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2018年11月26日《时事大家谈》完整版视频。时事大家谈是一个自由论坛。嘉宾和观众听众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美国之音。
▲德国之声(DW)11月26日发表德国学者格拉赫客座评论:震惊之余的感想
台湾九合一选举和公投尘埃落定,从结果而言,除了在地方执政全面溃败的民进党之外,同性婚姻支持者也被视为输家。持续关注台湾议题的德国学者亚历山大。格拉赫(Alexander G?rlach)认为,同婚公投的结果并不算差;而在多元化社会中,加强沟通与坚持信念缺一不可。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对婚姻平权的公投结果感到震惊。我去年在国立台湾大学作访问学者时,对台湾的印象是,这个国家拥有一个正向的愿景、自由的取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事物有着以人为本的开放心态。在人们生活中,宗教似乎不具有跨领域、决定性的影响,似乎所有台湾人都能享受自由民主带来的福祉,比如言论自由。
长久以来,台北市倾向于支持国民党及其偏向两岸统一的主张。上周六 (11月24日)马拉松式的选举中,不仅婚姻平权被否决,民进党在各地县市长的选举中也遭遇惨败。我在台湾时,有人说,老一代或许因为传统和家庭观念而不支持婚姻平权。我也听说美国的福音派教会资助台湾反同婚的造势活动。不过台湾的基督教徒只占总人口的5%,难以想象这么小的一个宗教极端群体能使这个国家民众原先正向的态度转成不开放的心态。
台湾年轻一代的愿景正在流失。多数年长、守旧的台湾人周六投下的一票,给年轻人的未来笼罩上阴霾。因为旁边有个强大、敌对的邻居中国,在自由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年轻一代,被剥夺了在未来成功的选项。台湾如果决心继续开放兼容的路线,就需要在民主世界拥有尽可能多的盟友,这一点至关重要。
台湾大法官在2017年5月释宪保障同性婚姻,要求相关部门在两年内修法。这让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不过迄今为止,修法停滞不前。选民将在在周六(11月24日)的选举中,同时会就该议题进行公投。
这些民主国家因为认同像人权这样的自由价值而形成一个大家庭。台湾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但是想继续与这些国家有共通点,台湾必须从这次公投学习如何为信念奋斗,而不是让宗教的浪潮与迷信阻碍了进步。宗教如果能鼓励信徒对任何人有同理心,那它在社会中或许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年轻一代该与长辈解释台湾为何不会像保守宗教团体所形容的那样,成为“爱滋岛”。同理心在多元化环境中尤为必要,而在这样的多元化环境之下,不同世代间意见相左也是完全合理的。在一个民主社会中,自由是需要努力维护,所以不同群体间应该继续加强沟通。
民进党“临阵退缩”
民进党在处理公投的过程中并未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许多选民投票时,得排二到三个小时。而既然宪法法院都判定民法不允许同性伴侣结婚是违宪的,政府为何还让民众针对这个题目进行公投?这是因为民进党虽然掌控中央选举委员会,他们为了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政府拒绝让民众用公投决定一个得到众多民进党支持者赞成的议题-于是决定开放婚姻平权公投。但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的领袖应该向选民解释什么议题适合公投,什么议题不适合公投。正因为他们在社会需要领袖引导时退缩,才导致婚姻平权运动遭逢挫败。
公投结果不能改变宪法法庭的释宪结果。政府明确被要求两年内完成修法,否则同性婚姻便自动生效。目前立法院只剩半年时间,而现在的情况一团混乱,还可能导致宪政危机。
往好处想,这次公投还是有30%的台湾人选择支持婚姻平权,这结果并不算差。看看德国到了近期才在总理默克尔投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婚姻平权。这代表台湾目前面临的处境并不罕见。台湾人民也别忘了美国保守基督教会如何试图阻止美国政府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国政府对婚姻平权这个议题或许没有特定的立场,但北京或许会乐见台湾原本比中国更进步的形象受到考验。
中国已明确表示不愿跟蔡英文总统以及民进党合作。而北京一定也乐见选民用选票教训民进党。但除此之外,台湾依旧面临这些问题:台湾人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台湾跟中国过去几千年来有着共同的过去与历史。但未来呢? 这些问题现在比公投前更需要被解答。
Alexander G?rlach是一名哈佛学者,也是英国剑桥大学地区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的高级学者,同时担任德国吕纳堡大学的伦理与神学荣誉教授。他拥有比较宗教和语言学博士学位。Alexander G?rlach是政论杂志《欧洲人》(The European)的创办者,并曾在2009年至2015年之间担任该刊总编。他现在是《纽约时报》和《新苏黎世报》的评论作者。2017年-2018年之间,Alexander G?rlach曾是国立台湾大学访问学者,并在台北和高雄生活。
▲美国之音(VOA)11月26日(钟辰芳) 评论:美国赞扬台湾民主选举 专家称地方选举无关中国
华盛顿—美国政府对上周末台湾举行的地方选举表示祝贺,并称台湾的民主宪政是整个印太地区的典范。虽然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受到重挫,不过专家并不认为这是选民对蔡英文中国政策的否定。
在11月24日台湾的“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束后,蓬佩奥(Mike Pompeo)立即发出推文,表扬台湾的民主典范。推文说:“美国祝贺台湾成功地完成又一回合自由公平的选举。你们得来不易的宪政民主是整个印太地区的典范。”
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在回覆美国之音的电邮中说,“美国祝贺台湾人民再次通过选举展现活跃民主制度的力量。我们期盼与我们的伙伴–新的和旧的–在彼此关注的广泛议题上延续我们富有成效的合作。”
声明还说,“台湾的民主体制持续是整个地区的模范,我们期盼寻求新的方式来突显台湾的积极榜样。”
声明强调,正如美国副总统彭斯今年早些时候提到,“尽管美国将持续遵守美国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所反映的一个中国政策,但美国始终相信,台湾对民主的拥抱为所有华人展示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对于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在台海的和平稳定上有深远的利益,美国长期的一贯政策没有改变。美国仍然维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个政策是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及《台湾关系法》。”
上星期六,台湾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执政的民进党受到重挫,在22个包括直辖市在内的主要县市长席次中只取得6席,比原来的13个席次少掉7个,而在野的国民党大有斩获,赢得15个县市长席次,其中还包括民进党已执政20年的高雄市,这个具有震撼性的结果让不少人大感意外,而蓝绿政治版图的重新洗牌,不仅影响到2020年台湾主要政党对总统大选的布局,外界更注意蔡英文和民进党的政策如何因此而调整。
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这次选举结果“有一点让他意外”,国民党的表现比他预期中还好,不过他认为国民党的成功与民进党的失败都有很合理的解释,例如民进党在高雄市已经执政20年,一向务实的台湾选民自然也会想要改变,正如2014年民进党从国民党手中赢得台中市长选举一般。
再例如几个公民投票案。卜睿哲说,“台湾选民保守又务实,他们会想要把政治上过于朝向一端发展的立场拉回中间”,一些被选民认为是过于激进的主张,例如以“台湾”名称参加东京奥运、同性婚姻平权问题,选民也会想要拉回中间保守的立场。
卜睿哲认为,这场地方选举主要还是受到内政议题的影响,选民对蔡英文总统领导内政议题的一些表现有所不满,中国政策的因素影响不大,“选举结果完全不代表2020年台湾会出现一个国民党籍的总统,他们甚至还没有一个候选人”,更不认为这是一些人所说的,是北京的胜利或华盛顿的失败,因为这次选举反而加强了美国对台湾民主的信心。
不过卜睿哲也承认,“如果单纯从台海两岸关系的镜头来看,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解读”,而北京很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去操作,因为他看到中国的分析人士和评论员正在这么做。
卜睿哲说: “北京很可能会试图利用国民党的胜利,直接同国民党地方县市层级的领导人打交道,但我认为,如果把这次选举结果看成是选民对蔡英文总统两岸政策的否认,这或许会是一个错误。”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台湾选举结束后发表声明说,选举结果反映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北京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在对两岸关系性质和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欢迎更多台湾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星期天的社评中指出,这次选举结果可以看出台湾人民的务实性,这种务实“在面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下非常有用”,选民对民进党无法带给他们繁荣的经济感到沮丧,也不喜欢蔡英文拒绝北京对九二共识的要求,使得台湾必须接受中国的不合理对待,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拒绝了以台湾的名称参加东京奥运的公投案。
社评说,这次选举的输赢展现的是一个正常的政治竞争,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而台湾为“华语社会提供的活跃民主模式,正是对中国力量的最大挑战。”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国民党取得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等重要直辖市的市长席次,也让在2年前在总统大选中大败的国民党重新注入新的活力,这可能使台湾和北京的紧张得到一些缓解,台海两岸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许会进入一个较为冷静的阶段。
对于选举的挫败,身兼党主席的蔡英文总统在选举当天结果揭晓后,立即宣布辞去党主席一职以示负责,但也表示一次选举的输赢不会改变改革步调。
蔡英文星期一在其脸书账号上发文说,人民通过选票向执政党表达不满,她的执政团队将透过对各项重大政策、人事的检讨进行反省,重新整队再出发。她还说,中央与地方有许多地方需要合作,当选的县市首长无论蓝绿或无色,“都是最新民意所托付”,她会尽快安排与他们见面,“党派竞争是民主常态,但共谋国民福祉必须是唯一目标”。
蔡英文说,“真正需要改变的人是我自己”。
一些分析提到:民进党对台“一例一休”得罪劳工以及青年打工族,婚姻平权食言被同志族群视为背叛,停滞的经济因素(产品的进出口的大战,也是韩国瑜的铁票族群),加上传统国民党支持者军公教族群,使得绿营就算在执政多年的高雄市都败给政治明星韩国瑜。换言之,蔡英文在当年总统选举时,所席卷的年轻选票,这一次几乎绝迹。
“打柯过头”柯粉反扑
也有许多评论认为,民进党与柯文哲的分裂,加上对后者“打压过头”,使得全台各地柯粉,为了给蔡英文一个教训,选择不投给民进党。尤其韩国瑜与柯文哲的合作关系,让民进党倾全力打击韩国瑜,此外溢效果,让民进党在各县市几乎溃不成军。在记者截稿之前,台北市现在的差距还是一千票内,成为此次选举最大的胶着战区。民进党预料在选后需要重新思考与柯文哲重整关系,后者也需要重整自己的政治角色。两者对彼此的猜忌与斗争,让蓝军归队,国民党大胜。
公投显示“保守主义”仍是台湾主流
如同一场全台的大民意调查,公投结果表示,台湾社会对于同志婚姻以及家庭价值趋向保守。以右派基督教组成的“下一代幸福联盟”欣喜表示,这是婚姻价值的胜利。如同长期观察台湾社会的网络评论者曾柏文强调,保守价值其实才是台湾社会主流。
曾柏文说,“台湾社会仍有浓重的保守主义,对‘转型正义、台湾主体性、人权议题’等并不如倡议社群以为的那么在乎,而门坎下修通过的公投法,却迎上保守主义的反扑。”
他说,台湾社会的保守性格还是十分坚固。台湾社会的改革只能缓步前进。一位在高雄市任教的小学老师对BBC中文表示,教育现场的老师其实很支持性别教育。因此老师们也应该尽全力保护得来不易的改革成果。
中美因素
此次民进党大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民党的民意回归,台湾夹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美两国对于台湾内部政治的大洗牌,会否有任何动作,或是如何调整三方面关系,这更是接下来不到两年即将举行的2020台湾总统大选的焦点所在。
▲德国之声(DW)11月25日分析人士评论:民进党败选 “胡萝卜加大棒”的胜利?
蔡英文的民进党在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惨败,是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成功的?此次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呢?分析人士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民进党在周六的“中期”选举中败北,被观察人士视为对蔡英文总统的抗议,质疑她对中国的态度,以及一系列不受欢迎的内政改革。
在中国对台湾施压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蔡英文将自己和她领导的民进党视为民主的支持者。而中国则将台湾视为自身领土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些台湾选民认为,和北京日益恶化的关系已经损害营商环境,而另一些选民认为她的态度过于温和。
在经济停滞不前,工资增加不抵生活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蔡英文削减养老金和减少公共假期的政策加剧了民众对经济停滞的挫折感。
“国”进“民”退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问题是选民惩罚蔡英文及其领导执政的民进党的主要原因。此次大选结束后,民进党在地方政府的关键席位减少了一半以上,而与北京友好的反对党国民党所占份额则增加了一倍以上。
然而,由于与北京关系恶化而导致商贸受到打击的担忧也在此次大选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包括自2016年蔡上任以来中国游客数量急剧下降的现状。
北京试图通过加强军事演习,偷猎台湾的盟友国家并成功说服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国际企业在其网站上将该岛列为中国的一部分来惩罚蔡和她支持独立的党派。
有分析人士认为,来自北京的压力在投票结果中发挥了作用,所以蔡英文如今需要重新调整她的政策。
但是,虽然台湾选民希望得到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保证,但他们不希望台湾过于靠近北京——之前的国民党政府在与中国越走越近之后被赶下台。
“钢丝”上的蔡英文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分析人士苏利文(Jonathan Sullivan)向法新社表示:“想要在平衡对华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维持台湾的身份与地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蔡英文还需要安抚自身民进党中支持独立的派系。蔡英文的官方立场是维护两岸关系的现状,而这是其党内独立派所不喜欢的。”
北京方面表示,台湾地方选举的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如是说。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可能会认为最新的台湾地方选举结果证明了其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成功,这种方式为台湾企业家和企业提供了经济上的激励措施,并为支持台湾是“一个中国”一部分的城市和县区提供了财政支持。
国立政治大学的政治分析师黄奎博表示,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胜出,可能会让中国方面认为“它的宣传策略非常有效”。他预测选举过后,中国对台湾的大棒政策可能出现缓和的迹象。
对北京干涉选举的指责主导了蔡英文以及民进党的此次选战工作。他们指责中国用“假新闻”发起了进攻,北京方面对此矢口否认。
北京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台湾调查机构目前正通过为候选人提供竞选资助的调查来评估中国方面对此次台湾地方选举施加的影响。
诺丁汉大学的苏利文表示:“中国在台湾选举中的影响在侵扰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补充说,外部干预将成为2020年台湾大选的一个因素。
与台湾最强大的非官方盟友和主要武器供应国——美国的关系已经在蔡英文执政期间变暖,这是北京的另一个痛点。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台湾选举的结果不会令美国担忧,因为统一或独立问题并未在此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黄奎博表示,美国在台协会,也就是实际上美国驻台大使馆就“外部势力企图”影响公众讨论,散布虚假信息的表态发出之后,华盛顿有可能会着重关注未来中国对台湾所起到的干涉作用。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6日刊登BBC中文记者林祖伟新闻分析:台湾选举:绿地转蓝天如何影响2020总统选战及两岸关系
2018年台湾选举结果尘埃落定,版图由“绿地变蓝天”,国民党扳回一城,赢得超过三分之二地方席位,民进党遭受重创,现任总统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
这个结果对2020年台湾总统选举有何影响?蓝营会否派出成功令深绿高雄变色的韩国瑜竞逐总统?蔡英文会否继续代表民进党竞选2020年的总统呢?这些都是未来台湾内外十分关注的话题。
虽然今次选举重点并非两岸政治议题,选民更倾向于民生、经济等方面的诉求,但从结果来看,其走向却可能导致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
选举结果的启示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对BBC中文表示,民进党今次失败的原因,在于选民对蔡英文政府改革进程的不满。
例如劳工政策、“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议题,她原本的支持者本身对改革的方向表示赞同,然而当社会有反对声音时,她便减缓了改革的步伐。
“本来反对她的继续反对她,而本来支持她,也因为不满她改革速度,也不支持她,结果两边不讨好,”黄兆年说。
而相对地,这次选举中国民党利用了以“公投绑大选”的策略,透过一些社会关注的公投议题,动员了一些潜在支持者,这些人原本不一定是国民党的忠实选民,但受到公投议题带动,被动员出来投票,进而可能支持了国民党候选人。
虽然经济、民生被视为这次选举的主轴,但台湾前总统府发言人、英国剑桥大学新兴强权中心研究员陈以信对BBC中文表示,两岸因素在今次选举中也占一席位,不过“不是水面上的问题,而是水底下的暗潮”,他认为这次选举展现了选民对两岸经济层面的想法,而不是单纯的主权谁属、统独争议的政治问题。
他以高雄市市长当选人韩国瑜的竞选口号“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为例,“人进得来”指大陆游客、“货出得去”也是讲产品能够往外销,这些口号的背后,都是讲两岸经济往来的好处。
他说,今次选举结果显示了人民对于陆客减少、两岸经济断裂并不满意,所以蔡英文总统应该调整经济层面的两岸政策,不过他认为蔡英文属“理想派”的人,不一定会跟民意调整两岸政策。
对于今次一些国民党人淡化党派背景的方式参选,陈以信认为,这个现象不单纯是国民党,民进党的一些参选人也把淡化党的色彩。此外,国民党党中央对各地候选人的支持资源非常少,所以很难要求候选人要亮出国民党的招牌。
不过,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认为,这次选举虽然国民党有所进帐,但“国民党也没有获胜”,因为这次选举中,国民党的人能够当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是典型、传统的国民党候选人身份而赢得民众,不是他们代表国民党,或是国民党的政纲政策得到民众认可。
他认为这次民进党的失败是选民以民生、经济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民进党政府在“一例一休”政策、非核家园、空污议题等方面,也不容易得到民众认同。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认为,这次选举结果令国民党气势大增,在未来总统选举可操作的空间也变得比较大,他认为党主席吴敦义或因今次选举报捷,成为潜在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的人选。而上届输给蔡英文的新北市原市长朱立伦,其副手侯友宜今次亦顺利当选新北市市长,令朱立伦也可能再次参选。
至于韩国瑜能否凭“韩流”声势再下一城呢?黄兆年认为这取决于韩国瑜能否在高雄做出成绩来,他竞选时的口号、政策愿景,是否有成真落实的可能性,将影响国民党在总统选举的部署。
然而,韩国瑜本身在这次选战中刻意淡化了自己国民党的色彩,他不是典型国民党代表或是核心政治人物,他能否团结党内各大势力值得关注。
国民党前发言人陈以信认为,新北侯友宜、高雄韩国瑜和台中卢秀燕三人成功当选,出现了将近三百万票的“三大地方诸侯”,再加上其他县市长、其他地方首长,相信会慢慢重新重组党内领导机构,可以为国民党带来新生的力量。
他认为如果国民党派出“团结的组合”,是有胜选的希望,不过他说目前看不出来这会是甚么样的组合,不过暂时不认为韩国瑜会参选总统。
至于民进党方面,陈以信相信,民进党内部会出现挑战蔡英文的竞争者。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认为,这次选举结果带来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蔡英文会否继续代表民进党参加大选,又或是如果想寻求连任,会否改变其两岸关系政策论述和主张。
而黄兆年想法有所不同,他认为民进党要换将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蔡英文更有胜选可能的人选,否则换掉参选人会带来不确定性和成本。他说,目前对民进党有不满的支持者,并非源自其执政的方向、或是价值的方向,而是对其做法的不满,所以民进党重点要找出今次败选的原因,并知道如何相应处理,去游说台湾人的支持。
两岸关系
韩国瑜甫当选高雄市长便说承认“九二共识”,要建构两岸工作小组,希望“条条道路通赚钱”,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就积极回应,“欢迎更多县市参与两岸交流”。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分析认为,许多台湾选民把这场选举的重点放在经济、民生之上,投票给该名候选人也不代表是支持其两岸路线。
“台湾的选民没有深刻意识到,地方政治与两岸政治,没有‘地方归地方’、‘两岸归两岸’,”黄兆年说,“造成的结果就一定让北京可以透过地方建立沟通的渠道,来影响台湾社会、经济、政治。”
黄兆年认为,北京目前对蔡英文政府采取“已读不回”的策略,关闭了沟通管道,推出“惠台政策”、“居住证”等等,都直接面对台湾企业和个体,如今国民党又会为北京创造了新的管道,从地区层面让北京可以增加在台湾的影响力,以结合地方势力来包括台湾的中央政府。
而美国等外国政府,亦可能把这次选举的结果,视为台湾人对蔡英文政府两岸路线支持度的指标。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长期以来的一贯政策不变,美国坚持基于美中“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的“一中政策”,期待与“新旧各方”合作,展开富有成效的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十项公投其中一条,是问台湾选民是否希望以“台湾”名义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最终有超过570多万人不同意,多于470万个同意人数,不获通过。
黄兆年认为这可能会令国际社会产生误解,他估计大部分台湾人仍然希望台湾能以“台湾”取代“中华台北”的名义出赛,但担心一旦投下赞成票,会令台湾选手无法参赛。
前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则认为,这项公投是“理想派”和“务实派”对决的指标,“务实派”希望保障运动员的权益,“理想派”则希望无论如何都以“台湾”名义参赛,这次是务实派险胜。
他认为美国很在乎这项公投,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在投票前与蔡英文会面时,表示美国在“东奥正名”一事上“帮不上忙”,陈以信认为这是一个“客气”的说法,实质就是美国不支持公投这件事情,因为这项公投通过的话,会被视为台湾主动挑衅大陆,蔡英文维持台海现状的承诺便会受到质疑,美国的政策也会被挑战。
软实力
另外备受关注的还有反同公投案获得通过,令外界质疑台湾作为平权先锋的形象有所违背。
黄兆年坦言,他对这次公投结果感到意外,“公投的结果让我,觉得有点担心的地方是,台湾人在这个进步价值的坚持上,并没有我想象中这么强烈,甚至于保守声音,还占着多数。”
他说,两岸关系、美中关系,说到底是威权跟自由之间的一个竞争,但如今的公投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台湾在国际间的软实力,因为台湾在普世价值上的选择,是美国等其他国家,支持台湾的道德上的理由。
BBC中文记者李蒸对此文亦有贡献。
▲美国之音(VOA)11月26日时事大家谈:民进党统独牌失灵,台湾变天是北京的胜利吗?
华盛顿 —台湾九合一选举虽然只是地方选举,但两岸关系的重大议题始终贯穿于选举过程,包括蔡英文狠批中共介入选举,金马奖上的统独言论,以及奥运会台湾正名公投等等。但民进党历次选举中屡试不爽的统独牌这次却没有奏效,在国民党的经济牌面前一败涂地。而国民党在高雄的政治新星韩国瑜之所以能以“拼经济”打败“拼政治”,背后显然也有两岸关系的支撑。中国大陆在这次台湾选举中分量有多重?蓝绿阵营的此消彼长有没有中共势力的介入?台湾变天是否就意味着北京的胜利?
嘉宾: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胡平:地方选举统独不关键,蓝绿分野并不明显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说,我认为,九合一作为地方选举,其实统独问题比较间接、不太重要。关于中共介入选举的说法,国民党不同意,中共也矢口否认。其实,民进党也没有分歧。此外,金马奖上导演傅榆称希望台湾被视为独立实体,这并不表明说话的人一定赞成独立。国民党作为统派也希望成为被认可的实体。台湾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是台湾人的共同愿望。民进党新北市主委、从前的演艺界大佬余天就对傅榆讲这句话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没必要在这种场合下讲这些话,说要考虑到另一边的感受。金马奖本来是台湾的奖,后来港片和陆片也参加了,这个平台就变得比原来更盛大,影响力也就也就更大。这也给大陆那些不符合中共主旋律的片子得以展示和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机会。金马奖的存在使得台湾的片子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得到更多的肯定,那些大陆的比较好的片子也得到更多的肯定。这些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不赞成傅榆讲话的人未必就是所谓的统派;赞成也未必就是独派。
胡平说,除此此外还有最近引发热议的台湾冬奥正名公投。民间团体提出,就台湾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以台湾的名义出场举行公投,蔡英文政府却表示,即便公投获得通过,仍然不打算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把“中华台北”的名字改为“台湾”。可见,不赞成改名的不一定就是统派,独派也可能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台湾目前情况下只能使用“中华台北”的名义才能参加。其实,台湾无论蓝营还是绿营,在多数问题上其实是一致的。蓝营所说的统一是终极统一,最后要统一,未来要统一,现在并不打算统一。现在,他们尤其不接受中共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案;绿营的人主张独立,那也是希望未来能够独立,并不主张现在马上就要独立。蓝绿都希望改变台湾无法进入联合国组织的现状。
胡平:台湾问题复杂,大陆扮演成败之“萧何”
胡平说,本次台湾选举我们看到,国民党经济王牌一打就灵。我一直认为,确确实实两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很少有人把它完全弄清楚。很多议论,包括台湾岛内的议论,西方一些媒体的议论,政界学界的议论,我觉得都可能有所遗漏。回到拼经济这个问题上,确实这次国民党的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尤其是高雄能够翻盘,当然是和拼经济绝对分不开的;而拼经济的确离不开谈两岸关系。从蔡英文政府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经济贸易往来热度有所下降,所以蔡英文提出来要推动所谓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是说要把和大陆经济贸易往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和东南亚国家扩大经济往来进行弥补。但是,这样的弥补效果还是相当的有限。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往来下降,对台湾的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蔡政府这几年来,台湾的GDP还是相当可观的,可问题是,一般的老百姓认为他们的荷包并没有满。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说按GDP来说,台湾这些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坏,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觉,甚至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这个问题其实美国也有。特朗普能够上台,就是因为过去和大陆热络的经济往来造成了美国本土一些制造业的空心化。美国和台湾一样,资本家与大陆互动发了大财,但与此同时,本土工厂关门、工人无业可就。失业工人们只能靠领福利救济度日。这一方面让福利的储备受到很大的威胁,同时福利的生活水平比不上从前一份正式工作的殷实。因此在GDP数字不差的情况下,国内贫富差距增加,底层生活水平下降。这就是台湾选民对蔡政府不满的原因,与美国选民对民主党政府不满的原因如出一辙。但是这里同时也有一个悖论,就是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和大陆往来,但是往来多了就增加对大陆的依赖反过来又不利台湾自己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胡平:两党政治看似庸俗,善变民意滋养民主
胡平说,台湾通过进行自由选举如此成功地实现政党轮替,大陆人是非常羡慕的。这就是所谓的数人头胜过砍人头。而且这次选举相对比较干净、文明。过去的政党恶斗和族群撕裂明显有所减少。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通讯》这本书中形象地说,两党政治就像两个臭气熏天的情夫争相向同一个情妇争宠。需要补充的是,这个情妇应该是朝秦暮楚的,因为从一而终会让情夫争宠的画面无法存在。情夫争宠于情妇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民意朝三暮四的特性。只有在民意善于摇摆的情况下,政党才可能轮替,否则的话只能有一党独裁。就是说,必须有相当一部分选民不把自己锁定在党派的牢笼之中,而是根据切身利害来选举投票,民主制度才能得以延续:“铁杆儿”、“钢杆儿”心态并非民主的同路人。台湾本次选举让我们看到,原来所谓的基本盘的神话其实并非如人们以为地那么扎实。在绿营民进党的大本营高雄,许多选民改弦更张选择了支持国民党。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民主现象。总之,台湾民主经过几十年的操练已经走上了相当稳固的阶段。在所有选举中,人们根本不担心落败一方会耍赖、会使用武力、会利用手中资源践踏民主规则。无论在民主风度还是民主秩序和民主规则上,台湾的民主现实都证明了华人和古老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民主制度之间的相容性。
章立凡:地方选举人民获胜,中共学乖处事低调
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说,我认为,第一,台湾地方选举的变迁不是北京的胜利,而是台湾人民的胜利;第二,我觉得从统独话题看,统独一直是台湾两党以及两岸政客们炒作的一个伪命题。按事实来讲,现在维持台湾现状不统不独,才是最实际的态度。他们每次选举都炒作这个伪命题,最后就是大家感到不厌其烦。所以这次蓝营换了一张牌,经济牌一打就成。而绿营仍然墨守成规,继续炒作统独这个话题,结果一败涂地。因为,台独与否只是一个名分问题。台湾共和国也好,中华民国也好,其实在目前眼下都做不到,而且老百姓关心的是经济,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不鼓。这个问题其实两岸都是一样的,大陆老百姓也关心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没有选票。对于这个,大陆人只有羡慕嫉妒恨。但是,你要对比来看,美国其实也是这种情况,民主党讲自由原则讲得比较多,但是,美国选民隔几年也得摸摸自己腰包,然后想想这个党执政这几年我们钱包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应该再充实一下自个的钱包?所以就导致替换政党。所以,我想这点上可能台湾人、美国人的想法都是相同的。在关心原则问题、关心政治正确的同时,也关心自己的生活,毕竟这是每天的切身利益。所以,我觉得这一次实际上是台湾老百姓的选择。刚才你说北京到底干预力度有多大?我回顾一下,就是每次台湾历史上大选都有中共来助选,飞弹、军演、拿香港杀鸡儆猴什么的。但是这种助选每次的后果都是适得其反。大概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一句口号叫“票投国民党,台湾变香港”很管用,选票进了民进党的口袋;2002年的总统选举也是同样情况,就是说原则上不能够跟大陆统一。中共一助选,台湾选民就更团结一致了:不让我们投民进党,我们偏要投。所以这次中共学乖了,无论是投票问题上,金马奖的统独言论问题上,还是在指责蔡英文的骂战上,这次的表现都是“不作为”。但是,这并不等于大陆没干预,大陆的凤凰卫视每天都在报道台湾选举前的情况,每天都在为国民党造势。但是,它做得巧妙了很多,没有采取从前的威胁手段进行施压。
章立凡:中共政体不改,台湾不会服统
章立凡说,对大陆断奶,台湾就挨饿的说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台商进入大陆,台湾经济因此腾挪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使得台湾的经济在最近几十年越来越依赖大陆。过去这个叫台商西进,把过去对美国的出口转向了大陆。现在,面对中美贸易战的背景,西进的情况正在改变。蔡英文因而提出所谓新南向,就是要往南边发展,跟东南亚国家搞贸易。但是,现在马上转向效果不明显。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蔡英文这套路数,可能现在还没有办法马上解决当下的问题。这引起台湾商人们的一些不满。而且,确实在蔡英文上台以后,大陆对台湾的农产品,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都采取了一些限制的措施。这导致台湾的农民可能得不到实惠,会对蔡英文政府产生很多不满。同时受到影响的有台湾的旅游业。自从蔡政府上台以后,台湾旅游业就一片萧条。这个手法其实跟中美贸易战中共打击美国农业地带爱阿华州是相同的。当然,台湾的经济体量和美国的实力无法同日而语。给台湾造成的困境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用经济的手段资助了国民党,为国民党助选了。未来民进党的前景确实不容乐观,因为除非民进党跟大陆也做某种勾兑,就是在对大陆问题上有所勾兑、不那么坚决地摒弃了共识,那可能中共会有所放松对台湾的经济遏制。现在中共是把经济手段用在政治斗争上,这也是中共一贯的传统。但是,我觉得,对于台湾老百姓而言,以大陆现在的这种政治腐败的黑暗看,中共单单用经济诱惑是换不来台湾民心的。而且,在台湾,即便选民票投国民党,也并不等于支持现在立刻统一。只要大陆政治制度不革新,就不要痴心妄想台湾百姓会愿意统到这样的体制中。
章立凡:历史不讲感情讲程序,中共霸占奖杯对峙文明
章立凡说,对于蔡英文的败选感言,我看到贵台美国之音有一个投票,其中的四个选项中我选了最后一个选项,就是“无动于衷”。我指的是对民主选举的结果。我觉得,民主选举领导人,应该正在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常态、正在作为历史学的常态。我们作为历史学人,看实历史是不讲感情的。在大历史的视野下面对历史变迁,我觉得没必要事事有动于衷,我觉得按规律走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国民党和民进党这两个党的竞争,我还是比较欣赏。还是那句话,民进党是一条狗,国民党也是一条狗。但是两条狗好过一条狗,得实惠的是台湾的老百姓。论大陆人的观感来看,我刚才讲了羡慕嫉妒恨。两岸中国人都应该享有的民主选举,大陆人民至今没有享受到。这个是非常大的遗憾,这也说明大陆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还没有走上人类文明的正途。“数人头”让人民授权才有正当性,靠暴力“砍人头”来维持政权,以为枪杆子能解决一切没有正当性,是没有合法性的。如果有四个自信,我觉得就应该主动接受竞争。只有经常锻炼身体、经常赛跑的人、经常参加各种竞技的人才能够胜出。如果过去的某届冠军一直把持着奖杯声称自己永远是冠军,这是早已过时的做法,而且也是无法服众的把戏。但是,很遗憾,中共至今没有认识到竞争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能为自己输血和促进造血。他们只知道患得患失,生怕失去眼前利益。他们认为,失去政权就失去一切,不敢通过民主和竞选,通过政党轮替来强化自己作为政党这种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2018年11月26日《时事大家谈》完整版视频。时事大家谈是一个自由论坛。嘉宾和观众听众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美国之音。
▲德国之声(DW)11月26日发表德国学者格拉赫客座评论:震惊之余的感想
台湾九合一选举和公投尘埃落定,从结果而言,除了在地方执政全面溃败的民进党之外,同性婚姻支持者也被视为输家。持续关注台湾议题的德国学者亚历山大。格拉赫(Alexander G?rlach)认为,同婚公投的结果并不算差;而在多元化社会中,加强沟通与坚持信念缺一不可。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对婚姻平权的公投结果感到震惊。我去年在国立台湾大学作访问学者时,对台湾的印象是,这个国家拥有一个正向的愿景、自由的取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事物有着以人为本的开放心态。在人们生活中,宗教似乎不具有跨领域、决定性的影响,似乎所有台湾人都能享受自由民主带来的福祉,比如言论自由。
长久以来,台北市倾向于支持国民党及其偏向两岸统一的主张。上周六 (11月24日)马拉松式的选举中,不仅婚姻平权被否决,民进党在各地县市长的选举中也遭遇惨败。我在台湾时,有人说,老一代或许因为传统和家庭观念而不支持婚姻平权。我也听说美国的福音派教会资助台湾反同婚的造势活动。不过台湾的基督教徒只占总人口的5%,难以想象这么小的一个宗教极端群体能使这个国家民众原先正向的态度转成不开放的心态。
台湾年轻一代的愿景正在流失。多数年长、守旧的台湾人周六投下的一票,给年轻人的未来笼罩上阴霾。因为旁边有个强大、敌对的邻居中国,在自由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年轻一代,被剥夺了在未来成功的选项。台湾如果决心继续开放兼容的路线,就需要在民主世界拥有尽可能多的盟友,这一点至关重要。
台湾大法官在2017年5月释宪保障同性婚姻,要求相关部门在两年内修法。这让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不过迄今为止,修法停滞不前。选民将在在周六(11月24日)的选举中,同时会就该议题进行公投。
这些民主国家因为认同像人权这样的自由价值而形成一个大家庭。台湾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但是想继续与这些国家有共通点,台湾必须从这次公投学习如何为信念奋斗,而不是让宗教的浪潮与迷信阻碍了进步。宗教如果能鼓励信徒对任何人有同理心,那它在社会中或许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年轻一代该与长辈解释台湾为何不会像保守宗教团体所形容的那样,成为“爱滋岛”。同理心在多元化环境中尤为必要,而在这样的多元化环境之下,不同世代间意见相左也是完全合理的。在一个民主社会中,自由是需要努力维护,所以不同群体间应该继续加强沟通。
民进党“临阵退缩”
民进党在处理公投的过程中并未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许多选民投票时,得排二到三个小时。而既然宪法法院都判定民法不允许同性伴侣结婚是违宪的,政府为何还让民众针对这个题目进行公投?这是因为民进党虽然掌控中央选举委员会,他们为了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政府拒绝让民众用公投决定一个得到众多民进党支持者赞成的议题-于是决定开放婚姻平权公投。但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的领袖应该向选民解释什么议题适合公投,什么议题不适合公投。正因为他们在社会需要领袖引导时退缩,才导致婚姻平权运动遭逢挫败。
公投结果不能改变宪法法庭的释宪结果。政府明确被要求两年内完成修法,否则同性婚姻便自动生效。目前立法院只剩半年时间,而现在的情况一团混乱,还可能导致宪政危机。
往好处想,这次公投还是有30%的台湾人选择支持婚姻平权,这结果并不算差。看看德国到了近期才在总理默克尔投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婚姻平权。这代表台湾目前面临的处境并不罕见。台湾人民也别忘了美国保守基督教会如何试图阻止美国政府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国政府对婚姻平权这个议题或许没有特定的立场,但北京或许会乐见台湾原本比中国更进步的形象受到考验。
中国已明确表示不愿跟蔡英文总统以及民进党合作。而北京一定也乐见选民用选票教训民进党。但除此之外,台湾依旧面临这些问题:台湾人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台湾跟中国过去几千年来有着共同的过去与历史。但未来呢? 这些问题现在比公投前更需要被解答。
Alexander G?rlach是一名哈佛学者,也是英国剑桥大学地区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的高级学者,同时担任德国吕纳堡大学的伦理与神学荣誉教授。他拥有比较宗教和语言学博士学位。Alexander G?rlach是政论杂志《欧洲人》(The European)的创办者,并曾在2009年至2015年之间担任该刊总编。他现在是《纽约时报》和《新苏黎世报》的评论作者。2017年-2018年之间,Alexander G?rlach曾是国立台湾大学访问学者,并在台北和高雄生活。
▲美国之音(VOA)11月26日(钟辰芳) 评论:美国赞扬台湾民主选举 专家称地方选举无关中国
华盛顿—美国政府对上周末台湾举行的地方选举表示祝贺,并称台湾的民主宪政是整个印太地区的典范。虽然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受到重挫,不过专家并不认为这是选民对蔡英文中国政策的否定。
在11月24日台湾的“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束后,蓬佩奥(Mike Pompeo)立即发出推文,表扬台湾的民主典范。推文说:“美国祝贺台湾成功地完成又一回合自由公平的选举。你们得来不易的宪政民主是整个印太地区的典范。”
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在回覆美国之音的电邮中说,“美国祝贺台湾人民再次通过选举展现活跃民主制度的力量。我们期盼与我们的伙伴–新的和旧的–在彼此关注的广泛议题上延续我们富有成效的合作。”
声明还说,“台湾的民主体制持续是整个地区的模范,我们期盼寻求新的方式来突显台湾的积极榜样。”
声明强调,正如美国副总统彭斯今年早些时候提到,“尽管美国将持续遵守美国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所反映的一个中国政策,但美国始终相信,台湾对民主的拥抱为所有华人展示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对于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在台海的和平稳定上有深远的利益,美国长期的一贯政策没有改变。美国仍然维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个政策是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及《台湾关系法》。”
上星期六,台湾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执政的民进党受到重挫,在22个包括直辖市在内的主要县市长席次中只取得6席,比原来的13个席次少掉7个,而在野的国民党大有斩获,赢得15个县市长席次,其中还包括民进党已执政20年的高雄市,这个具有震撼性的结果让不少人大感意外,而蓝绿政治版图的重新洗牌,不仅影响到2020年台湾主要政党对总统大选的布局,外界更注意蔡英文和民进党的政策如何因此而调整。
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这次选举结果“有一点让他意外”,国民党的表现比他预期中还好,不过他认为国民党的成功与民进党的失败都有很合理的解释,例如民进党在高雄市已经执政20年,一向务实的台湾选民自然也会想要改变,正如2014年民进党从国民党手中赢得台中市长选举一般。
再例如几个公民投票案。卜睿哲说,“台湾选民保守又务实,他们会想要把政治上过于朝向一端发展的立场拉回中间”,一些被选民认为是过于激进的主张,例如以“台湾”名称参加东京奥运、同性婚姻平权问题,选民也会想要拉回中间保守的立场。
卜睿哲认为,这场地方选举主要还是受到内政议题的影响,选民对蔡英文总统领导内政议题的一些表现有所不满,中国政策的因素影响不大,“选举结果完全不代表2020年台湾会出现一个国民党籍的总统,他们甚至还没有一个候选人”,更不认为这是一些人所说的,是北京的胜利或华盛顿的失败,因为这次选举反而加强了美国对台湾民主的信心。
不过卜睿哲也承认,“如果单纯从台海两岸关系的镜头来看,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解读”,而北京很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去操作,因为他看到中国的分析人士和评论员正在这么做。
卜睿哲说: “北京很可能会试图利用国民党的胜利,直接同国民党地方县市层级的领导人打交道,但我认为,如果把这次选举结果看成是选民对蔡英文总统两岸政策的否认,这或许会是一个错误。”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台湾选举结束后发表声明说,选举结果反映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北京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在对两岸关系性质和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欢迎更多台湾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星期天的社评中指出,这次选举结果可以看出台湾人民的务实性,这种务实“在面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下非常有用”,选民对民进党无法带给他们繁荣的经济感到沮丧,也不喜欢蔡英文拒绝北京对九二共识的要求,使得台湾必须接受中国的不合理对待,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拒绝了以台湾的名称参加东京奥运的公投案。
社评说,这次选举的输赢展现的是一个正常的政治竞争,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而台湾为“华语社会提供的活跃民主模式,正是对中国力量的最大挑战。”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国民党取得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等重要直辖市的市长席次,也让在2年前在总统大选中大败的国民党重新注入新的活力,这可能使台湾和北京的紧张得到一些缓解,台海两岸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许会进入一个较为冷静的阶段。
对于选举的挫败,身兼党主席的蔡英文总统在选举当天结果揭晓后,立即宣布辞去党主席一职以示负责,但也表示一次选举的输赢不会改变改革步调。
蔡英文星期一在其脸书账号上发文说,人民通过选票向执政党表达不满,她的执政团队将透过对各项重大政策、人事的检讨进行反省,重新整队再出发。她还说,中央与地方有许多地方需要合作,当选的县市首长无论蓝绿或无色,“都是最新民意所托付”,她会尽快安排与他们见面,“党派竞争是民主常态,但共谋国民福祉必须是唯一目标”。
蔡英文说,“真正需要改变的人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