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王维洛

王维洛:你是中国的母亲 绵延着中国的生命 是经常被侵犯的对象

你是中国的母亲,绵延着中国的生命,生了八个好像还缺几个姑娘。你是中国的母亲,绵延着中国的生命,却没有给我备下结婚必需的贾鲁河边的水景房。你是中国的母亲,绵延着中国的生命,长江的鱼鸭因得癌症也要进ICU病房。你是中国的母亲,绵延着中国的生命,黄河几近断流正在走向消亡。

阅读更多

王维洛 : 黄河、长江,你是中国的母亲河

陈坤等合唱歌词中的最后一句是:你是中国的母亲,绵延着中国的生命。这是作为第二人称的中华儿女,要求母亲干的最重要任务:绵延生命。生八个,够不够绵延生命?母亲象狗一样地生活,也要绵延生命。母亲没有牙齿,也要绵延生命。喝了长江水的鸭子、鱼也得了癌症,如此下去,母亲河是否还能绵延中国的生命?

阅读更多

王维洛 : 给中国做老天也很难——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

2022年1月21日新华社发表了国务院灾害调查组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或简称《调查报告》),报告全长44页。简言之,《调查报告》认为,这场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过去常说七分天灾三分人祸,发展到如今是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真不好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还是原地踏步?

阅读更多

王维洛 : “人生能有几次搏”还是“人生能得几次搏”

输赢本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了世界冠军,那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人生能有几次搏的结果。那么输了球,又该做什么解释呢?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次搏”,几十年来无人敢仿,习近平则是随手化用,成为“人生能得几次搏”。文化大革命中容国团上吊自杀,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拼搏,以死的拼搏。那么习近平呢?

阅读更多

王维洛 : 土豆与习近平的“粮食怎么办?

数据造假,这已经是制度性的问题。比如扩大数据统计的范围,通过粮食概念的扩大,土豆变成为了粮食,农民自留地上的收成、农民家里饲养的鸡鸭,农民院子里长的果树,过去都没有计算在中国的GDP里面。后来这部分都通过框算计算在GDP里了。再后来,第二产业的许多项目也计算在中国的GDP里面,再接着把科研工作也计算在中国的GDP里面。这样中国的GDP就高速发展了。

阅读更多

王维洛 : 黄河安澜?—— 评习近平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致辞中说“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习近平到底想强调什么呢?笔者以为,习近平想强调的是他的勤政。中国皇帝中有勤政的,也有不勤政的,勤政的皇帝并不一定是好皇帝。明朝崇祯皇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也是断送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

阅读更多

王维洛:中共是如何将一个失败的南水北调工程吹捧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工程目标只完成38.8%,水质污染依然严重的伟业

美国生态地理学家戴蒙在《大崩溃——人类社会的明天?》一书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摇摇摆摆的巨人,他严厉地批评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超大型的工程。戴蒙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将带来许多后遗症,如污染扩散和江水资源的失衡等。可是中共领导人总是做着“一江清水向北流”的中国梦,但是残酷的事实依然是:“一江污水向北流”。

阅读更多

王维洛:李锐日记不是私产,也不是党产,它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谈谈将日记等资料捐赠给美国斯坦福大学丹佛研究所是李锐生前最大的愿望

当李锐得知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的日记都收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丹佛研究所公开供世人阅读时,他意识到,这里是他的日记等资料的最好归处,便做出捐赠丹佛研究所的决定。李锐日记不是私产!李锐日记也不是党产!李锐日记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 朋友们给李锐的挽联中有一副是这么写的:立德、立功、立言,备矣三不朽;不淫、不移、不屈,大哉一丈夫。

阅读更多

王维洛:吃祖宗饭,造子孙孽(一)——中国地下水超采严重、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100多年前的中国,没有地下水污染问题,更没有地下水超采问题。从1971年冬到2021年冬,五十年的时间,中国87.3%(2020年Ⅳ类与类水质之和)的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中国几乎丧失了全部的地下水这个战略性资源。2017年1月9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治理需要1000年 谁造的孽?》的报道。这应该是理智的估计。至于是谁造的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

阅读更多

王维洛:“黄河清圣人出”还是“圣人出黄河清”——向读者推荐任美锷教授的《黄河的输沙量:过去、现在和将来——距今15万年以来的黄河泥沙收支表》一文

黄河泥沙问题本来事关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在中国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古话说,黄河清圣人出。1955年中共政府批准建设黄河三门峡工程,邓子恢副总理说得很明白,圣人出才能黄河清。如今中共官方媒体炒作黄河年均泥沙量减少问题,是因为眼下新太阳升,圣人又出,黄河必须再清。有人明知故问问:黄河水为什么越来越清了,难道是预示着这一事件真要发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