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间 5:22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华盛顿 —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 星期二(9月1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再次呼吁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安理会改革事关国际治理秩序的核心问题,拜登总统在去年的联大发言中强烈表示支持扩大安理会,首次提出除了支持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之外,还支持给与非洲国家常任理事国席位。
拜登总统在星期二的演讲中透露,美国“已与许多成员国就扩大安理会问题进行了严肃的磋商”,并承诺华盛顿将“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改革努力”。
“我们要有打破常常阻碍取得进展和共识的僵局的能力。”拜登总统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多的观点。”
美、中、俄对峙,安理会有效性和公信力降低
在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越发激烈对峙的背景之下,这一负责全球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最高权威机构安理会近年来越来越陷入瘫痪,令其有效性、公信力和重要性等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当前竞争的加剧使各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对决策的零和性倍加敏感。”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全球秩序与机构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兼主任斯图尔特·帕特里克(Stewart Patrick)说。“零和性意味着一方的利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当前(安理会)几乎没有团结和信任。”
他说,安理会曾经在诸如派遣维和部队等等一些国际问题上还能取得共识,还能处理大部分国际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美中、美俄摩擦加剧,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也殃及到了一些过去被认为跟大国政治无关的议题。
帕特里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举例说,气候变化问题本应是一个有明显共同利益的领域,但是中国将这个问题与美国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的立场联系起来,令安理会采取集体行动变得极其困难。
拜登在星期二的讲话中还再次强调了美中两国合作的重要性。他说,美国寻求“负责任地管理”两国之间的竞争,以免其陷入冲突,“但我们也愿意与中国一起共同努力解决那些需要我们共同推动取得进展的问题。没有什么比紧迫的气候危机更重要的了。”
“每个人都同意安理会需要改革,但没有人同意应该怎么改。”
尽管安理会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随着安理会在乌克兰战争等重大国际危及中越发无所作为,要求常任理事国扩员的国际诉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安理会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就曾被“五常”之一的俄罗斯一票否决。
“几十年来一直困扰联合国的问题和困境现在有了新的动力。这就是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组成和规则的诉求,以使其更具代表性,也更有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
在8月份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各国在会后的声明中明确支持巴西、印度和南非加入安理会。“这相当重要,因为这是首次发布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性声明,尽管在以前的各自不同的声明中,他们曾比较一般地支持了(安理会)改革的想法。”非政府组织“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的联合国项目官员玛雅·温加尔(Maya Ungar)对美国之音说。
然而在另一方面,尽管安理会改革有高度的国际共识,甚至包括中国和俄罗斯等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一致表示,安理会必须改革,但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各个阵营却各持己见。
由于安理会改革事关国际新秩序重组、及国际权力的再分配,在谁应该“入常”、争取安理会永久席位面前各国似乎也只有永久的利益,甚至政治理念接近的国家之间也互不相让。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组成的“四国集团”(G4)一直是推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入常”的国家,但在这个问题上却遭到了一些国家的反对。联合国问题专家温加尔说,“有一些中等强国,如韩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他们担心,如果这些G4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他们实际上会失去影响力,因此他们不希望扩大安理会。”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都有各自的地区竞争对手,巴基斯坦反对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对日本有异议,阿根廷和墨西哥对巴西有顾虑,“因此,每个有志入常的国家都有地区竞争对手,而这些国家又有自己的联盟,称为’团结一致联盟‘,为安理会扩员提供替代计划。”
除这两个集团以外,分析人士指出,还有一个由54个国家组成的非洲集团,其目标相当雄心勃勃,包括拥有完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每个人都同意安理会需要改革,但没有人同意应该怎么改。”福特汉姆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副教授安贾利·达亚尔(Anjali Dayal)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除了各国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节等等政治因素导致改革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止步不前之外,分析人士说,程序障碍也相当令人畏惧。前美国国务院官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即使只是增加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也需要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成员国和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批准所需的宪章修正案,然后每一个国家的批准都必须得到相关国家国内立法机构的支持。
国际危机组织的联合国问题专家温加尔注意到,拜登在星期二的联大演讲中确实表示了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支持,支持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事务讨论,但没有就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华盛顿特区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埃利奥特·艾布拉姆斯 (Elliott Abrams) 说,由于各国之间你争我夺,“选择谁加入的程序几乎不可管理。”艾布拉姆斯曾在乔治·W·布什总统政府中出任副国家安全顾问。他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甚至悲观地说,有鉴于此,“扩大联合国安理会的规模将使其变得更加钝拙 ,甚至比现在更难以做出决定。”
印度最有希望“入常”,但卡在中国这一关
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不久前针对世界各地主要战略家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 6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十年内安理会都不会新增加任何成员国。但是,如果有的话,印度的希望最大,有26%的机会,远远高于其次的日本(11%)。
多年来,印度一直渴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增加自己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然而,印度认为中国是阻碍其实现这一抱负的最大障碍。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Jaishankar Subhramanyam)上个月指出,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反对印度入常的国家。
早在201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印度国会演讲时宣布,希望联合国安理会在未来几年的改革中能接纳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俄罗斯虽然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德国和日本入常,但在印度的问题上则也表达了与美国相同的立场。今年2月,俄罗斯驻印度大使丹尼斯·阿利波夫阿利波夫(Denis Alipov) 再次重申了莫斯科支持新德里入常。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问题上,中国多年来一直坚称支持必要、合理改革,但是主张达成最广泛的共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2021年的联合国审议改革问题会议上说,各方仍存在重大分歧,因此不应仓促行事,改革应达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而且要寻求兼顾各方利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所有国家都说赞成安理会“增常”,但关于“增常”条件、数量以及是否拥有否决权等诸多问题上莫衷一是,达成共识希望渺茫。
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和外交政策副总裁哈希·潘特(Hash Pant)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以程序问题拒绝支持印度常任理事国的国家”。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很难想象中国会批准日本或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因为它们是地区竞争对手。他说:“印度而言,尤其是他们之间存在严重的领土争端。”
前布什总统副助理、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艾布拉姆斯说,中国的立场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但也表示改革必须缓慢而谨慎,“事实上,我认为中国并不希望看到现在的格局发生改变。”
拜登总统在星期二的演讲中透露,美国“已与许多成员国就扩大安理会问题进行了严肃的磋商”,并承诺华盛顿将“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改革努力”。
“我们要有打破常常阻碍取得进展和共识的僵局的能力。”拜登总统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多的观点。”
美、中、俄对峙,安理会有效性和公信力降低
在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越发激烈对峙的背景之下,这一负责全球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最高权威机构安理会近年来越来越陷入瘫痪,令其有效性、公信力和重要性等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当前竞争的加剧使各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对决策的零和性倍加敏感。”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全球秩序与机构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兼主任斯图尔特·帕特里克(Stewart Patrick)说。“零和性意味着一方的利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当前(安理会)几乎没有团结和信任。”
他说,安理会曾经在诸如派遣维和部队等等一些国际问题上还能取得共识,还能处理大部分国际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美中、美俄摩擦加剧,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也殃及到了一些过去被认为跟大国政治无关的议题。
帕特里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举例说,气候变化问题本应是一个有明显共同利益的领域,但是中国将这个问题与美国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的立场联系起来,令安理会采取集体行动变得极其困难。
拜登在星期二的讲话中还再次强调了美中两国合作的重要性。他说,美国寻求“负责任地管理”两国之间的竞争,以免其陷入冲突,“但我们也愿意与中国一起共同努力解决那些需要我们共同推动取得进展的问题。没有什么比紧迫的气候危机更重要的了。”
“每个人都同意安理会需要改革,但没有人同意应该怎么改。”
尽管安理会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随着安理会在乌克兰战争等重大国际危及中越发无所作为,要求常任理事国扩员的国际诉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安理会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就曾被“五常”之一的俄罗斯一票否决。
“几十年来一直困扰联合国的问题和困境现在有了新的动力。这就是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组成和规则的诉求,以使其更具代表性,也更有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
在8月份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各国在会后的声明中明确支持巴西、印度和南非加入安理会。“这相当重要,因为这是首次发布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性声明,尽管在以前的各自不同的声明中,他们曾比较一般地支持了(安理会)改革的想法。”非政府组织“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的联合国项目官员玛雅·温加尔(Maya Ungar)对美国之音说。
然而在另一方面,尽管安理会改革有高度的国际共识,甚至包括中国和俄罗斯等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一致表示,安理会必须改革,但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各个阵营却各持己见。
由于安理会改革事关国际新秩序重组、及国际权力的再分配,在谁应该“入常”、争取安理会永久席位面前各国似乎也只有永久的利益,甚至政治理念接近的国家之间也互不相让。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组成的“四国集团”(G4)一直是推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入常”的国家,但在这个问题上却遭到了一些国家的反对。联合国问题专家温加尔说,“有一些中等强国,如韩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他们担心,如果这些G4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他们实际上会失去影响力,因此他们不希望扩大安理会。”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都有各自的地区竞争对手,巴基斯坦反对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对日本有异议,阿根廷和墨西哥对巴西有顾虑,“因此,每个有志入常的国家都有地区竞争对手,而这些国家又有自己的联盟,称为’团结一致联盟‘,为安理会扩员提供替代计划。”
除这两个集团以外,分析人士指出,还有一个由54个国家组成的非洲集团,其目标相当雄心勃勃,包括拥有完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每个人都同意安理会需要改革,但没有人同意应该怎么改。”福特汉姆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副教授安贾利·达亚尔(Anjali Dayal)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除了各国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节等等政治因素导致改革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止步不前之外,分析人士说,程序障碍也相当令人畏惧。前美国国务院官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即使只是增加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也需要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成员国和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批准所需的宪章修正案,然后每一个国家的批准都必须得到相关国家国内立法机构的支持。
国际危机组织的联合国问题专家温加尔注意到,拜登在星期二的联大演讲中确实表示了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支持,支持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事务讨论,但没有就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华盛顿特区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埃利奥特·艾布拉姆斯 (Elliott Abrams) 说,由于各国之间你争我夺,“选择谁加入的程序几乎不可管理。”艾布拉姆斯曾在乔治·W·布什总统政府中出任副国家安全顾问。他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甚至悲观地说,有鉴于此,“扩大联合国安理会的规模将使其变得更加钝拙 ,甚至比现在更难以做出决定。”
印度最有希望“入常”,但卡在中国这一关
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不久前针对世界各地主要战略家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 6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十年内安理会都不会新增加任何成员国。但是,如果有的话,印度的希望最大,有26%的机会,远远高于其次的日本(11%)。
多年来,印度一直渴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增加自己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然而,印度认为中国是阻碍其实现这一抱负的最大障碍。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Jaishankar Subhramanyam)上个月指出,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反对印度入常的国家。
早在201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印度国会演讲时宣布,希望联合国安理会在未来几年的改革中能接纳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俄罗斯虽然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德国和日本入常,但在印度的问题上则也表达了与美国相同的立场。今年2月,俄罗斯驻印度大使丹尼斯·阿利波夫阿利波夫(Denis Alipov) 再次重申了莫斯科支持新德里入常。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问题上,中国多年来一直坚称支持必要、合理改革,但是主张达成最广泛的共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2021年的联合国审议改革问题会议上说,各方仍存在重大分歧,因此不应仓促行事,改革应达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而且要寻求兼顾各方利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所有国家都说赞成安理会“增常”,但关于“增常”条件、数量以及是否拥有否决权等诸多问题上莫衷一是,达成共识希望渺茫。
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和外交政策副总裁哈希·潘特(Hash Pant)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以程序问题拒绝支持印度常任理事国的国家”。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帕特里克说,很难想象中国会批准日本或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因为它们是地区竞争对手。他说:“印度而言,尤其是他们之间存在严重的领土争端。”
前布什总统副助理、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艾布拉姆斯说,中国的立场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但也表示改革必须缓慢而谨慎,“事实上,我认为中国并不希望看到现在的格局发生改变。”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