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中国激动了”——并非纪念海子

诗人海子(查海生)辞世35周年前夕,在微信上读到一篇帖子,其中有幅图片是拍照《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的文艺版,只是看不出这期学报的日期。

这期版面的头条是海子的诗歌:《人墙》。此时,年轻的海子应该还在中国政法大学做老师吧。题目下面除了几句说明这首诗的由来,整首诗歌一共3节。有点意思的是,第1和第3小节每节都有十几行,唯独第2小节,只有短短一句,五个字:“中国激动了”。

这首诗显然是歌颂在他那个时代中国尚未发明出来的一个新词:正能量。

先来看他在这首诗前的几句由头:“在华山二仙桥,一百多名青年军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崖边排成一道人墙,保护游人。”

再看诗中一些句子:“一个年轻的声音就在这时响起来/伸出我们的手臂/危崖边/顿时升起一片灿烂的红星星/亮闪闪”。还有,第2小节,大概是为了要特别强调吧,因此只有一句:“中国激动了”。“激动”后呢,自然就要歌颂:“今天,我不是无端地/想起了蜿蜒万里的长城,而你/是草绿色的/是年轻的/二十多岁的人墙/打动了许许多多二十多岁的心”。



有了这铺垫,诗的结尾自然也就高上去了:“今天,你们的一位同龄人/不是无端地流出了/热泪/不是无端地想起了‘五四’的人流/和巴黎公社墙/一面信仰的墙/支撑在中国的一座名山上/成为脊梁”。做为一诗人,被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后进行赞美,要算人之常情。

这里没有要拔高更没有要贬低这位诗人的意思,是他自己的诗歌在证明着他自己。我,或者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一个年轻且只有二十来岁的诗人有多么高的觉悟或叫认知能力。而况那还是三十多年前哩!想想自己在他这个年龄段,认知上简直就是一混蛋。

海子这首诗里让我最欣赏的就是“中国激动了”这句。海子不知道,在有了他这个句式后大概不到十年,就有了更加激动的“中国可以说不”。可以想象,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那几个作者一定和海子同样激动,甚至比海子更激动,因为他们自信都“代表着中国”。

几十年来,或者说至少比海子那句式还要早许多年,中国就开始“激动”了,且每年也不知会有多少次激动。若从新政权开始,即使只计算整个国家都激动的次数,也海了去。

1949年10月1日,就把鲁迅的学生胡风激动得不行,很快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当然不只胡风,就连后来被尊称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面旗帜的李慎之先生也同样很激动,他在《风雨苍黄五十年》中说:“虽然几乎长达一整天,却是并无丝毫倦意,整整七个小时都是在极端兴奋中度过的。”我想,鲁迅若活到此时,是一定不会写胡风这种作品,也不会像他们这样激动。因为无论什么时代,他都要批判。受到他赞美的苏联算是走狗屎运,因为鲁迅从没踏上过那片土地。

有些不喜欢鲁迅而又追求自由民主的人士从来不想:既然鲁迅批判讽刺独裁专制的国民党政权,他会喜欢另一个独裁专制的政权吗?当年他歌颂赞美苏联,是因为他不了解斯大林统治下的真实情形。在我看来,鲁迅在苏联哪怕只生活一年半载,也绝不可能还会去赞美。

1949年10月1日后,国家就进入了“激动期”。先前“打土豪分田地”肯定让不少人激动就不说了,此时已变成“镇压反革命”。伟大领袖以他的威望让这片土地因他的言行,不,指示一次又一次激动。有据可查,1950年,已是新的皇城,要举行“五一”大游行(这应该是新政权后第一次“中国激动”),朱德秘书将列出的游行口号单子送人民领袖审查,没想到人民领袖在口号单子最后竟然加了一句口号,这就是:毛主席万岁!如果不是朱德秘书亲口讲出这个史实,尽管那句口号是毛的笔迹,那些无比热爱领袖的中国人也未必承认。

人民领袖怎么能如此不谦虚。到现在都记得,文革初期“打语录仗”时,有句“语录”经常脱口而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大领袖在添上那句口号约六年后,也就是1956年9月15日,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中,他要人们“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当然,这种真理,伟大领袖自己可以不用记住。

说到这里插一句,因提到伟大领袖,想起文革期间,自己虽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只因已辍学,也在街道里瞎混。有天晚上,大约九点多钟的样子,当听到伟大领袖又发表了新的“最高指示”,当即跟着街道里那些比我年岁大的青年(其实也就是大孩子)敲锣打鼓到街上游行庆祝。现在看来,那时的人跟疯了没区别。

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种浩劫,与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与“人种”都有很大关系。120年前陈独秀在《亡国篇·亡国的原因(一)》中是这么说的:“若说起中国所以亡国原因来,……也不是皇帝不好,也不是做官的不好,也不是兵不强,也不是财不足,也不是外国欺负中国,也不是土匪作乱,依我看起来,凡是一国的兴亡,都是随着国民性质的好歹转移。我们中国人,天生的有几种不好的性质,便是亡国的原因了。”(《陈独秀学术文化随笔》第264页)难怪鲁迅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中华民族或说主要是汉族,要么就死一样沉默,要么就火山一样爆发,这当然与长期残酷统治压迫有关。残酷压迫太久,人就现出不死不活的样子来,然后逆来顺受。

文革前十七年,表面上看中国人不仅歌颂大救星,且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没有这个党就没有新中国,即使在饿死几千万民众后也没有停止。本人1963年秋入学,学唱的第一首歌应该就是《东方红》,之后就是《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接下来,就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以及“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为什么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呢,因为那首歌里有“毛主席呀共产党,哺育我们成长”以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我们这些孩子当然不知道,事实上,文革前整个国家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怨气。1957年,伟大领袖“引蛇出洞”,让一些有怨气的知识分子“跑”出来,然后把他们收拾掉。而文革,是让整个国家特别是学生、群众,出来发泄他们的怨气。后来伟大领袖才意识到,这次是“老道失算”,不好收拾,因为你总不能把那些不满的学生、群众都打成“右派”吧,最多也只是杀一些“现行反革命”。这虽然很血腥,但打击面毕竟要比1957年小多了。

几十年里,“中国激动”无数。1969年,与苏修不仅闹掰,且闹掰到要进行战争,于是伟大领袖发出最高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我们这些顺民激动得赶紧“深挖洞”,于是在我们家小院,事实上也就离门口不超过三米远挖了一个坑;只因靠河和池塘都不远,挖了不到几米就有水渗出,只好作罢。现在想想,就是瞎胡闹,战争打起来,顶个屁用。

在美国政府间接干预下,中苏战争的威胁被解除。这时,伟大领袖像是“睡醒了”一样,想改变策略,把头扭向西方,转向美国。搞“乒乓外交”不说,只说1972年2月,春寒料峭,尼克松通过基辛格“打前站”探路,然后偷偷访问中国。

到现在都记的很清楚,2月的一个晚上,大别山角的一个小县城,下着春雨,气温大约在6℃左右,自己打着伞,买了票,走进电影院,坐在座位上看伟大领袖接见美国这个“纸老虎”国家的总统。制作纪录片的导演给两位大人物的特写特别长,因此,两个硕大头颅占据整个银幕大约有好几分钟。很遗憾,当时还没有“小粉红”一说,那时也根本看不到有什么人敢于跳出来指责伟大领袖不该接见美国总统。今天想来,如果是其他人那样对待美国总统,估计很多中国人一定会表达愤怒,可那是他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先前反美骂美是对的,现在准备与美国搞好关系联合抗苏同样是对的。就像现在一样,原本与美国关系挺好,现在变成要联合俄罗斯反美,小粉红们非但不反对,且兴高采烈。

近些年,最能体现“中国激动了”的场景往往都发生在发言人对外发言的场合。像国台办、国防部、外交部,只要你盯着他们召开的记者会,很容易就能看到一次又一次“中国激动了”。记得那还是2021年冬天,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非常激动地发言:“祖国必须统一,不计代价,地动如雷霆后,冬季到台北去看雨!”且不说这些代表国家的人一激动,小粉红们就跟着激动,而且往往更激动。最有意思的是,我这个傻屌,自从听了谭大校发言后就翘首以盼,等着“到台北去看雨”;很遗憾,一直等到今天,还没等到!

不仅如此,还有比他们级别更高的人代表这个国家表达“中国激动了”。像今年三月上旬,王毅部长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就用数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的不满乃至愤怒:“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



哇噻!不仅王部长一定感觉良好,本人也感觉太那个了!又因为王部长比那些发言人更能代表中国,因此,把他的“激动”说成是“中国激动了”,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

2024.3.23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闵良臣:“中国激动了”——并非纪念海子

诗人海子(查海生)辞世35周年前夕,在微信上读到一篇帖子,其中有幅图片是拍照《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的文艺版,只是看不出这期学报的日期。

这期版面的头条是海子的诗歌:《人墙》。此时,年轻的海子应该还在中国政法大学做老师吧。题目下面除了几句说明这首诗的由来,整首诗歌一共3节。有点意思的是,第1和第3小节每节都有十几行,唯独第2小节,只有短短一句,五个字:“中国激动了”。

这首诗显然是歌颂在他那个时代中国尚未发明出来的一个新词:正能量。

先来看他在这首诗前的几句由头:“在华山二仙桥,一百多名青年军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崖边排成一道人墙,保护游人。”

再看诗中一些句子:“一个年轻的声音就在这时响起来/伸出我们的手臂/危崖边/顿时升起一片灿烂的红星星/亮闪闪”。还有,第2小节,大概是为了要特别强调吧,因此只有一句:“中国激动了”。“激动”后呢,自然就要歌颂:“今天,我不是无端地/想起了蜿蜒万里的长城,而你/是草绿色的/是年轻的/二十多岁的人墙/打动了许许多多二十多岁的心”。



有了这铺垫,诗的结尾自然也就高上去了:“今天,你们的一位同龄人/不是无端地流出了/热泪/不是无端地想起了‘五四’的人流/和巴黎公社墙/一面信仰的墙/支撑在中国的一座名山上/成为脊梁”。做为一诗人,被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后进行赞美,要算人之常情。

这里没有要拔高更没有要贬低这位诗人的意思,是他自己的诗歌在证明着他自己。我,或者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一个年轻且只有二十来岁的诗人有多么高的觉悟或叫认知能力。而况那还是三十多年前哩!想想自己在他这个年龄段,认知上简直就是一混蛋。

海子这首诗里让我最欣赏的就是“中国激动了”这句。海子不知道,在有了他这个句式后大概不到十年,就有了更加激动的“中国可以说不”。可以想象,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那几个作者一定和海子同样激动,甚至比海子更激动,因为他们自信都“代表着中国”。

几十年来,或者说至少比海子那句式还要早许多年,中国就开始“激动”了,且每年也不知会有多少次激动。若从新政权开始,即使只计算整个国家都激动的次数,也海了去。

1949年10月1日,就把鲁迅的学生胡风激动得不行,很快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当然不只胡风,就连后来被尊称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面旗帜的李慎之先生也同样很激动,他在《风雨苍黄五十年》中说:“虽然几乎长达一整天,却是并无丝毫倦意,整整七个小时都是在极端兴奋中度过的。”我想,鲁迅若活到此时,是一定不会写胡风这种作品,也不会像他们这样激动。因为无论什么时代,他都要批判。受到他赞美的苏联算是走狗屎运,因为鲁迅从没踏上过那片土地。

有些不喜欢鲁迅而又追求自由民主的人士从来不想:既然鲁迅批判讽刺独裁专制的国民党政权,他会喜欢另一个独裁专制的政权吗?当年他歌颂赞美苏联,是因为他不了解斯大林统治下的真实情形。在我看来,鲁迅在苏联哪怕只生活一年半载,也绝不可能还会去赞美。

1949年10月1日后,国家就进入了“激动期”。先前“打土豪分田地”肯定让不少人激动就不说了,此时已变成“镇压反革命”。伟大领袖以他的威望让这片土地因他的言行,不,指示一次又一次激动。有据可查,1950年,已是新的皇城,要举行“五一”大游行(这应该是新政权后第一次“中国激动”),朱德秘书将列出的游行口号单子送人民领袖审查,没想到人民领袖在口号单子最后竟然加了一句口号,这就是:毛主席万岁!如果不是朱德秘书亲口讲出这个史实,尽管那句口号是毛的笔迹,那些无比热爱领袖的中国人也未必承认。

人民领袖怎么能如此不谦虚。到现在都记得,文革初期“打语录仗”时,有句“语录”经常脱口而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大领袖在添上那句口号约六年后,也就是1956年9月15日,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中,他要人们“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当然,这种真理,伟大领袖自己可以不用记住。

说到这里插一句,因提到伟大领袖,想起文革期间,自己虽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只因已辍学,也在街道里瞎混。有天晚上,大约九点多钟的样子,当听到伟大领袖又发表了新的“最高指示”,当即跟着街道里那些比我年岁大的青年(其实也就是大孩子)敲锣打鼓到街上游行庆祝。现在看来,那时的人跟疯了没区别。

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种浩劫,与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与“人种”都有很大关系。120年前陈独秀在《亡国篇·亡国的原因(一)》中是这么说的:“若说起中国所以亡国原因来,……也不是皇帝不好,也不是做官的不好,也不是兵不强,也不是财不足,也不是外国欺负中国,也不是土匪作乱,依我看起来,凡是一国的兴亡,都是随着国民性质的好歹转移。我们中国人,天生的有几种不好的性质,便是亡国的原因了。”(《陈独秀学术文化随笔》第264页)难怪鲁迅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中华民族或说主要是汉族,要么就死一样沉默,要么就火山一样爆发,这当然与长期残酷统治压迫有关。残酷压迫太久,人就现出不死不活的样子来,然后逆来顺受。

文革前十七年,表面上看中国人不仅歌颂大救星,且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没有这个党就没有新中国,即使在饿死几千万民众后也没有停止。本人1963年秋入学,学唱的第一首歌应该就是《东方红》,之后就是《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接下来,就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以及“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为什么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呢,因为那首歌里有“毛主席呀共产党,哺育我们成长”以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我们这些孩子当然不知道,事实上,文革前整个国家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怨气。1957年,伟大领袖“引蛇出洞”,让一些有怨气的知识分子“跑”出来,然后把他们收拾掉。而文革,是让整个国家特别是学生、群众,出来发泄他们的怨气。后来伟大领袖才意识到,这次是“老道失算”,不好收拾,因为你总不能把那些不满的学生、群众都打成“右派”吧,最多也只是杀一些“现行反革命”。这虽然很血腥,但打击面毕竟要比1957年小多了。

几十年里,“中国激动”无数。1969年,与苏修不仅闹掰,且闹掰到要进行战争,于是伟大领袖发出最高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我们这些顺民激动得赶紧“深挖洞”,于是在我们家小院,事实上也就离门口不超过三米远挖了一个坑;只因靠河和池塘都不远,挖了不到几米就有水渗出,只好作罢。现在想想,就是瞎胡闹,战争打起来,顶个屁用。

在美国政府间接干预下,中苏战争的威胁被解除。这时,伟大领袖像是“睡醒了”一样,想改变策略,把头扭向西方,转向美国。搞“乒乓外交”不说,只说1972年2月,春寒料峭,尼克松通过基辛格“打前站”探路,然后偷偷访问中国。

到现在都记的很清楚,2月的一个晚上,大别山角的一个小县城,下着春雨,气温大约在6℃左右,自己打着伞,买了票,走进电影院,坐在座位上看伟大领袖接见美国这个“纸老虎”国家的总统。制作纪录片的导演给两位大人物的特写特别长,因此,两个硕大头颅占据整个银幕大约有好几分钟。很遗憾,当时还没有“小粉红”一说,那时也根本看不到有什么人敢于跳出来指责伟大领袖不该接见美国总统。今天想来,如果是其他人那样对待美国总统,估计很多中国人一定会表达愤怒,可那是他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先前反美骂美是对的,现在准备与美国搞好关系联合抗苏同样是对的。就像现在一样,原本与美国关系挺好,现在变成要联合俄罗斯反美,小粉红们非但不反对,且兴高采烈。

近些年,最能体现“中国激动了”的场景往往都发生在发言人对外发言的场合。像国台办、国防部、外交部,只要你盯着他们召开的记者会,很容易就能看到一次又一次“中国激动了”。记得那还是2021年冬天,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非常激动地发言:“祖国必须统一,不计代价,地动如雷霆后,冬季到台北去看雨!”且不说这些代表国家的人一激动,小粉红们就跟着激动,而且往往更激动。最有意思的是,我这个傻屌,自从听了谭大校发言后就翘首以盼,等着“到台北去看雨”;很遗憾,一直等到今天,还没等到!

不仅如此,还有比他们级别更高的人代表这个国家表达“中国激动了”。像今年三月上旬,王毅部长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就用数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的不满乃至愤怒:“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



哇噻!不仅王部长一定感觉良好,本人也感觉太那个了!又因为王部长比那些发言人更能代表中国,因此,把他的“激动”说成是“中国激动了”,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

20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