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与怀:莫言论争之我见(上)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说。莫言也像所有与会作家艺术家一样,在此次会上表态,发言说:
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丰富,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充满了科学精神,听后很受鼓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的讲话能够让文艺工作者感觉到,读到会心处想拍案而起,有心领神会之感,感觉到我们心里有很多话,还没来得及说,就被他用非常精辟的话语概括出来了。我想,这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的人,是一个内行。”

莫言如此肉麻吹捧这个习总,让人感到很不是滋味;不过,如果再看看他三年多前有一次是如何评论人们对毛泽东的评论的,那更只有“愤怒”二字。

那是2013年4月21日,莫言应邀在中共中央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四周年纪念活动上作主题演讲。在这个题为“文学创作漫谈”演讲中,他竟然大放厥词,说:
现在有很多人在否定毛泽东,在把他妖魔化,把他漫画化,但我想这是在蚍蜉撼大树。他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你能否定得了吗?他的《论持久战》你能否定得了吗?你可以不喜欢他的诗歌,但他的那种胸襟,那种气势,你能写得出来吗?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书法,但你能写出他的那种龙飞凤舞、狂飙一样的字体吗?

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现在有些人去把他丑陋化、漫画化、魔鬼化,是缺少理智的。现在谁要肯定毛泽东,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现在一些所谓的‘教授’,所谓的‘公知’扮演了一种高于一切的角色,认为自己就是良知的代表,就是正义的化身,实际上十分可笑。”

的确,如果是一般作家,就凭这两个发言,完全可以定性了,不必浪费口舌再加以讨论了。但他是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获者,我感到还有探讨一下的必要。
2012年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莫言从瑞典国王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

瑞典画家约翰·斯滕堡(John Stenborg)为莫言设计的获奖证书。

一,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开始曾让中共官方欣喜若狂,其高度肯定与对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荣获者高行健以及颁奖者瑞典学院的疯狂攻击形成反差极大的对比。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在第一时间里,主管中共意识形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莫言获奖表示祝贺。祝贺信中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有中共中央领导的认可,跟着自然是各级领导飞快的热烈祝贺。文化部部长蔡武致莫言的贺信说:
莫言同志以卓著的文学创作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作家、艺术家自豪的事。”

中国作家协会认为: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指出:
莫言的小说创作,一直葆有深邃的人性深度与持续的反思精神,总在历史与个人的互动关系中,探悉各色人等的命运走向。……这些追求,使得您的笔下的一切,都是人之情性与民族精神相贯通的个人化呈现与艺术化象征。您当之无愧地属于当代中国作家一流群体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中国小说学会在致莫言的贺信中说:
我们认为,您的意义,不只在于您代表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样在于您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虔敬态度和所投注的巨大热情,在于您对文学的世界所做的广袤而深厚的开掘,以及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对于汉语言的诗性魅力的努力探索和高度造诣上。”

莫言获奖让中共官方欣喜若狂,最早最高也是最离谱的称赞来自中共权力中心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他竟然把莫言获奖看作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这显然把一个文学事件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宏大的国家政治层面了。

这是中共的标准作业。人们因此不能不想到十二年前的那次大批判大攻击。高行健文学成就非凡,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是,高行健却被中共视之为敌人,遭其猛烈攻击。
高行健1996年到悉尼时的合照(左起:何与怀、高行健、陈顺妍)。

中共还连带猛烈批判、攻击颁奖者瑞典学院。当年《人民网》专稿指责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违背了诺贝尔遗嘱”,“是诺贝尔奖金的大贬值”。中国作家协会一口咬定,高行健之所以获奖,“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中共外交部发言人也帮腔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被用于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不值一评”,“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人民日报》特地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长长的题目:《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文中竟然如此破口大骂,充满火药味:
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把诺奖颁给高行健再一次验证了瑞典文学院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

二,很快,中共官方发现祝贺莫言不啻吞下了死苍蝇,这只死苍蝇是如此地恶心——至关重要的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文译本竟然不能全文公布。这也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极其鄙视的笑话了。

当年莫言被宣布获奖后,中共官方在第一时间里就大肆庆祝,其思想逻辑不难理解。比对一下,同是获得诺奖,原先那个高行健,“六四”后宣布退出共产党,谴责中共制造“六四”屠杀,又去了法国成了“叛国者”,十足一个反共作家;而莫言就不同了,是党员又是军衔少校的军队作家,更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的副主席,妥妥的“赵家人”,是真正的自己人第一次荣获诺奖。但是,很快,中共官方发现吞下了死苍蝇,这只死苍蝇是如此地恶心——至关重要的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文译本竟然不能全文公布。这也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极其鄙视的笑话了。
这是颁奖辞英文本的开头。

当年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在颁奖典礼上发表《颁奖词》,介绍莫言的主要作品,并阐述该委员会决定授予莫言文学奖的原因。中共官方媒体在报道时,却不得不整段整段删掉批评共产党洗脑宣传篡改历史的部分,删除了颁奖词中所有对中共不利的字句,使颁奖词完全变味,此外,对勉强出示的部分也故意翻译得面目全非,语义不详,让人看不懂。

根据资料,被中共官方媒体删除的颁奖词段落包括:
中国在二十世纪中的暴虐,也许前所未有如此赤裸地呈现在他那些英雄、恋人、施虐者、强盗,特别是坚强无畏的母亲的故事之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怜悯的国度,以及那里鲁莽、无助和荒唐的人们。”

“莫言的小说《酒国》中,极品佳肴是烤三岁童子肉。只有男童能入膳;被忽视的女童反而得以生存。这一讽刺指向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令天文数字的女婴被流产:重男轻女,女孩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莫言还就此话题写了一部完整的小说《蛙》。”

“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对以往那五十年的宣传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严苛的修正。”

“莫言为反抗所有不公行为的低微个体打抱不平,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毛主义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诺奖评审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宣读的这篇颁奖词开头至关重要的一段当然也删掉了:
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篡改的历史及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摸索出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莫言接受颁奖之后和太太合照。

尽管中共肆无忌惮删改,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慢慢地也在中国流传开来,并在圈内激起很大反响。有一位作家在微博中就称赞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不是吃素的”。她写道,“这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作品中的时代和人物的理解有这么深刻吗?我们是否是一个阅读贫乏而浮躁的民族?是否是一个不懂得尊重智者不懂得反思和自省的民族?”

当然,她也和其他一些同行一样,虽然大致认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的“深刻”,但在中共的高压统治的社会环境下,仍然不敢对其何以“深刻”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反,在整个国家,十二年前的一幕重现——更多的毛左学者和小粉红铺天盖地的批判攻击来了,对诺奖评审会,对莫言。攻击者也不敢正确写出《颁奖词》有关字句(讽刺的是,那些忌讳的敏感词写出也发不出),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有看到《颁奖词》,但他们好像拿到了尚方宝剑,一个比一个疯狂。

他们咬定,给莫言的颁奖词是西方政客污蔑中国的有力证据,这是对中国的贬损,对中国的嘲弄,对中国十四亿人民的挑衅。

他们说,从这个颁奖词中,西方人的政治倾向和意图是如此露骨、如此直接地展示了出来。他们需要并鼓励中国文艺工作者来创作“反抗”的作品。他们需要棋子。

他们认为,西方反华势力慷慨褒奖莫言,是因为在莫言笔下,他们看到了他们想要看到的中国,而莫言迎合了他们。抹黑中国的人和文字,西方人却如捧香脚一样。看了这个颁奖词,一切不言自明。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树欲静风不止。
他们说,文学是政治的延伸,是人类战争的一部分。一些人故意散布文学无国界、文学无立场,居心叵测。颁奖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研究莫言就从颁奖词入手。把颁奖词和莫言放在一起去研究,加以分析之后,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莫言为何样人,也就显而易见了。

于是,罪名确实了:莫言为西方反华提供炮弹,人们必须记住这个可耻的“大师”!
三,莫言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意外。这是文学的胜利。

当年中共当局一些人把高行健获奖看作“是诺贝尔奖金的大贬值”,“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而莫言获奖一下子又变成了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显然不懂诺贝尔文学奖甚至可说根本不懂文学,固然贻笑大方;而相隔十二年两次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以及获奖者高行健和莫言的攻击批判,其横蛮荒谬,卑鄙恶劣,世间罕见,也是自取其辱。

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有评审不当的时候,但这两次,我个人感觉都很不错,评委的确“不是吃素的”。莫言获奖后,我就发表过《并非意外的成就》和《文学的胜利》等文章,表示祝贺与赞许。事实上,高行健获奖后两年,莫言和他的英文译者、美国聖母大學讲座教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来访悉尼的时候,我就当面对莫言说他可能十年左右获得诺奖,我有幸言中了。
这是当年的合照。

莫言的英文译者、美国聖母大學讲座教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来访悉尼的时候和本文作者的合照(中为陈顺妍)。

其实,莫言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意外。当年,莫言才五十七岁,竟写了十一部长篇、三十部中篇、八十个短篇。在这之前,他已经获奖无数:

1987年,《红高粱家族》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获“联合文学奖”;1996年,《丰乳肥臀》获第一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十八名;2001年,《红高粱系列》获《今日世界文学》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2001年,《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檀香刑》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2001年,《酒国》获法文版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3年,《檀香刑》获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2004年,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05年,获第三十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5年,《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06年,获“福冈亚洲文化奖”;2007年,《生死疲劳》获“福星惠誉杯”优秀作品奖;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2011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所获奖项五花八门,有来自中国国内的,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各种获奖原因在档案上都写得很清楚。

例如,“冯牧文学奖”指出:
莫言以近二十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说:
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

“鼎钧双年文学奖”认为:
“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应该归诸于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整体文本的借鉴。”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颁奖者这样赞扬莫言:
您写作的长、短篇小说在法国广大读者中已经享有名望。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您喜欢做叙述试验,但是,我想最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是您对所有人物,无论是和您一样农民出身的还是所描写的干部,都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处理。”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指出:
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

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认为: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赞叹说: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茅盾文学奖”指出:
莫言的《蛙》……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上)

来源:独立中文笔会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何与怀:莫言论争之我见(上)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说。莫言也像所有与会作家艺术家一样,在此次会上表态,发言说:
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丰富,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充满了科学精神,听后很受鼓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的讲话能够让文艺工作者感觉到,读到会心处想拍案而起,有心领神会之感,感觉到我们心里有很多话,还没来得及说,就被他用非常精辟的话语概括出来了。我想,这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的人,是一个内行。”

莫言如此肉麻吹捧这个习总,让人感到很不是滋味;不过,如果再看看他三年多前有一次是如何评论人们对毛泽东的评论的,那更只有“愤怒”二字。

那是2013年4月21日,莫言应邀在中共中央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四周年纪念活动上作主题演讲。在这个题为“文学创作漫谈”演讲中,他竟然大放厥词,说:
现在有很多人在否定毛泽东,在把他妖魔化,把他漫画化,但我想这是在蚍蜉撼大树。他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你能否定得了吗?他的《论持久战》你能否定得了吗?你可以不喜欢他的诗歌,但他的那种胸襟,那种气势,你能写得出来吗?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书法,但你能写出他的那种龙飞凤舞、狂飙一样的字体吗?

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现在有些人去把他丑陋化、漫画化、魔鬼化,是缺少理智的。现在谁要肯定毛泽东,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现在一些所谓的‘教授’,所谓的‘公知’扮演了一种高于一切的角色,认为自己就是良知的代表,就是正义的化身,实际上十分可笑。”

的确,如果是一般作家,就凭这两个发言,完全可以定性了,不必浪费口舌再加以讨论了。但他是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获者,我感到还有探讨一下的必要。
2012年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莫言从瑞典国王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

瑞典画家约翰·斯滕堡(John Stenborg)为莫言设计的获奖证书。

一,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开始曾让中共官方欣喜若狂,其高度肯定与对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荣获者高行健以及颁奖者瑞典学院的疯狂攻击形成反差极大的对比。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在第一时间里,主管中共意识形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莫言获奖表示祝贺。祝贺信中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有中共中央领导的认可,跟着自然是各级领导飞快的热烈祝贺。文化部部长蔡武致莫言的贺信说:
莫言同志以卓著的文学创作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作家、艺术家自豪的事。”

中国作家协会认为: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指出:
莫言的小说创作,一直葆有深邃的人性深度与持续的反思精神,总在历史与个人的互动关系中,探悉各色人等的命运走向。……这些追求,使得您的笔下的一切,都是人之情性与民族精神相贯通的个人化呈现与艺术化象征。您当之无愧地属于当代中国作家一流群体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中国小说学会在致莫言的贺信中说:
我们认为,您的意义,不只在于您代表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样在于您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虔敬态度和所投注的巨大热情,在于您对文学的世界所做的广袤而深厚的开掘,以及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对于汉语言的诗性魅力的努力探索和高度造诣上。”

莫言获奖让中共官方欣喜若狂,最早最高也是最离谱的称赞来自中共权力中心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他竟然把莫言获奖看作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这显然把一个文学事件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宏大的国家政治层面了。

这是中共的标准作业。人们因此不能不想到十二年前的那次大批判大攻击。高行健文学成就非凡,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是,高行健却被中共视之为敌人,遭其猛烈攻击。
高行健1996年到悉尼时的合照(左起:何与怀、高行健、陈顺妍)。

中共还连带猛烈批判、攻击颁奖者瑞典学院。当年《人民网》专稿指责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违背了诺贝尔遗嘱”,“是诺贝尔奖金的大贬值”。中国作家协会一口咬定,高行健之所以获奖,“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中共外交部发言人也帮腔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被用于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不值一评”,“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人民日报》特地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长长的题目:《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文中竟然如此破口大骂,充满火药味:
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把诺奖颁给高行健再一次验证了瑞典文学院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

二,很快,中共官方发现祝贺莫言不啻吞下了死苍蝇,这只死苍蝇是如此地恶心——至关重要的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文译本竟然不能全文公布。这也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极其鄙视的笑话了。

当年莫言被宣布获奖后,中共官方在第一时间里就大肆庆祝,其思想逻辑不难理解。比对一下,同是获得诺奖,原先那个高行健,“六四”后宣布退出共产党,谴责中共制造“六四”屠杀,又去了法国成了“叛国者”,十足一个反共作家;而莫言就不同了,是党员又是军衔少校的军队作家,更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的副主席,妥妥的“赵家人”,是真正的自己人第一次荣获诺奖。但是,很快,中共官方发现吞下了死苍蝇,这只死苍蝇是如此地恶心——至关重要的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文译本竟然不能全文公布。这也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极其鄙视的笑话了。
这是颁奖辞英文本的开头。

当年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在颁奖典礼上发表《颁奖词》,介绍莫言的主要作品,并阐述该委员会决定授予莫言文学奖的原因。中共官方媒体在报道时,却不得不整段整段删掉批评共产党洗脑宣传篡改历史的部分,删除了颁奖词中所有对中共不利的字句,使颁奖词完全变味,此外,对勉强出示的部分也故意翻译得面目全非,语义不详,让人看不懂。

根据资料,被中共官方媒体删除的颁奖词段落包括:
中国在二十世纪中的暴虐,也许前所未有如此赤裸地呈现在他那些英雄、恋人、施虐者、强盗,特别是坚强无畏的母亲的故事之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怜悯的国度,以及那里鲁莽、无助和荒唐的人们。”

“莫言的小说《酒国》中,极品佳肴是烤三岁童子肉。只有男童能入膳;被忽视的女童反而得以生存。这一讽刺指向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令天文数字的女婴被流产:重男轻女,女孩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莫言还就此话题写了一部完整的小说《蛙》。”

“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对以往那五十年的宣传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严苛的修正。”

“莫言为反抗所有不公行为的低微个体打抱不平,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毛主义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诺奖评审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宣读的这篇颁奖词开头至关重要的一段当然也删掉了:
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篡改的历史及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摸索出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莫言接受颁奖之后和太太合照。

尽管中共肆无忌惮删改,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慢慢地也在中国流传开来,并在圈内激起很大反响。有一位作家在微博中就称赞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不是吃素的”。她写道,“这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作品中的时代和人物的理解有这么深刻吗?我们是否是一个阅读贫乏而浮躁的民族?是否是一个不懂得尊重智者不懂得反思和自省的民族?”

当然,她也和其他一些同行一样,虽然大致认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的“深刻”,但在中共的高压统治的社会环境下,仍然不敢对其何以“深刻”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反,在整个国家,十二年前的一幕重现——更多的毛左学者和小粉红铺天盖地的批判攻击来了,对诺奖评审会,对莫言。攻击者也不敢正确写出《颁奖词》有关字句(讽刺的是,那些忌讳的敏感词写出也发不出),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有看到《颁奖词》,但他们好像拿到了尚方宝剑,一个比一个疯狂。

他们咬定,给莫言的颁奖词是西方政客污蔑中国的有力证据,这是对中国的贬损,对中国的嘲弄,对中国十四亿人民的挑衅。

他们说,从这个颁奖词中,西方人的政治倾向和意图是如此露骨、如此直接地展示了出来。他们需要并鼓励中国文艺工作者来创作“反抗”的作品。他们需要棋子。

他们认为,西方反华势力慷慨褒奖莫言,是因为在莫言笔下,他们看到了他们想要看到的中国,而莫言迎合了他们。抹黑中国的人和文字,西方人却如捧香脚一样。看了这个颁奖词,一切不言自明。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树欲静风不止。
他们说,文学是政治的延伸,是人类战争的一部分。一些人故意散布文学无国界、文学无立场,居心叵测。颁奖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研究莫言就从颁奖词入手。把颁奖词和莫言放在一起去研究,加以分析之后,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莫言为何样人,也就显而易见了。

于是,罪名确实了:莫言为西方反华提供炮弹,人们必须记住这个可耻的“大师”!
三,莫言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意外。这是文学的胜利。

当年中共当局一些人把高行健获奖看作“是诺贝尔奖金的大贬值”,“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而莫言获奖一下子又变成了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显然不懂诺贝尔文学奖甚至可说根本不懂文学,固然贻笑大方;而相隔十二年两次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以及获奖者高行健和莫言的攻击批判,其横蛮荒谬,卑鄙恶劣,世间罕见,也是自取其辱。

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有评审不当的时候,但这两次,我个人感觉都很不错,评委的确“不是吃素的”。莫言获奖后,我就发表过《并非意外的成就》和《文学的胜利》等文章,表示祝贺与赞许。事实上,高行健获奖后两年,莫言和他的英文译者、美国聖母大學讲座教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来访悉尼的时候,我就当面对莫言说他可能十年左右获得诺奖,我有幸言中了。
这是当年的合照。

莫言的英文译者、美国聖母大學讲座教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来访悉尼的时候和本文作者的合照(中为陈顺妍)。

其实,莫言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意外。当年,莫言才五十七岁,竟写了十一部长篇、三十部中篇、八十个短篇。在这之前,他已经获奖无数:

1987年,《红高粱家族》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获“联合文学奖”;1996年,《丰乳肥臀》获第一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十八名;2001年,《红高粱系列》获《今日世界文学》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2001年,《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檀香刑》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2001年,《酒国》获法文版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3年,《檀香刑》获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2004年,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05年,获第三十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5年,《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06年,获“福冈亚洲文化奖”;2007年,《生死疲劳》获“福星惠誉杯”优秀作品奖;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2011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所获奖项五花八门,有来自中国国内的,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各种获奖原因在档案上都写得很清楚。

例如,“冯牧文学奖”指出:
莫言以近二十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说:
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

“鼎钧双年文学奖”认为:
“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应该归诸于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整体文本的借鉴。”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颁奖者这样赞扬莫言:
您写作的长、短篇小说在法国广大读者中已经享有名望。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您喜欢做叙述试验,但是,我想最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是您对所有人物,无论是和您一样农民出身的还是所描写的干部,都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处理。”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指出:
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

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认为: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赞叹说: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茅盾文学奖”指出:
莫言的《蛙》……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上)

来源:独立中文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