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犖倫: 十足荒謬反動的「兩禁」

  六月十八日,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一則通報,盡是「紅線」和「禁令」──禁止記者站跨行業、跨領域採訪報道;禁止新聞記者和記者站未經本單位同意私自開展批評報道;禁止記者站和新聞記者私自設立網站、網站地方頻道、專版專刊、內參等刊發批評報道;禁止記者站和採編人員開辦廣告、發行、公關等各類公司;禁止記者站和記者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禁止向記者站和採編人員下達廣告及發行等經營任務……。這些新規定林林總總,十足荒謬,令人頓感時光倒流!

 

  什麼叫「跨行業」「跨領域」?

 

  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禁止跨行業、跨領域採訪報道就很荒唐。行業媒體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現在很多媒體開始走向集團化和多元化,一個媒體集團的業務涉及互聯網、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片等,如何界定跨行業和跨領域報道?另外從報道題材上看也無法執行。例如,報道中國電力相關的新聞,可能會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氣、機械、水利、移民、生態、環保,甚至和下游國家的國際關係。那麼,採訪相關的新聞,需要派哪個口的記者去,才能不越「跨行業、跨領域採訪」的紅線?

 

  又如,一個原來屬於衛生系統的企業,現在主業轉成醫藥了,請問對於食品報和醫藥報來說,哪個算跨領域?還有,「領域」一詞,按照字典解釋,是指領土或意識形態或社會活動的範圍。如果廣電總局的意思是指跨地域,那就更加荒謬了。難道北京電視台只能報道北京新聞,廣州電視台不准報道上海的消息?全國各個省市的電視台如果報道了伊拉克的新聞,豈不是都違禁了嗎?是否要禁止中國所有媒體報道國外新聞?或者,《文匯報》、《新民晚報》這些不帶地域名稱的報紙,是否就可以報道其他地區?

 

  現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加解釋地宣佈「禁止跨領域」,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果它是說禁止跨領域,就是禁止跨行業,那麼就是同義反覆,通告語法都有問題。當然,中共當局是不在乎這些疑問的,它就是草木皆兵,先禁再說。

 

  什麼叫「私自開展批評報道」?

 

  至於「禁止私自開展批評報道」,它同樣荒謬反動。人們問:某家餐廳失火了,可否報道?失火的原因是一個員工抽煙,記者是否不得批評此員工?消防隊三個小時把火撲滅,這算表揚性報道還是批評性報道?又如,一些不法廠商向地下排污,造成地下水嚴重污染,受污染地下水流入農田耕地造成農作物減產,魚蟲絕跡;飲用重金屬超標的地下水影響民眾身體健康。揭發不法廠商所為的這類新聞屬批評性不允許?再說,今天的中國媒體國有官營,根本不存在私人電台、私人電視台和私人報業。禁令中有關不得私自開展批評性報道,不知所指為何?

 

  知名作家李承鵬在微博上評論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定:禁止記者私自開展批評報道。這是一個病句。批評就是批評,如果批評都需要領導恩准,那就不叫批評,叫撒嬌。下命令的這個組織也該改名為『國家撒嬌測試中心』。」這個評論可謂一針見血。

 

  從中共傳統來說,它從來就是不認錯、不服錯,撞到南山也不回頭的,壓制批評是它行事不二法門。但是,即使在三十年前中國剛剛開放改革的時代,媒體報喜不報憂,只報道偉大光榮正確,不報道負面新聞的理論,已經在許多新聞理論人士中沒有什麼市場了。今天廣電總局明顯是開了中國新聞理論的倒車。

 

  有關當局濫發禁令違法行政

 

  網民還舉了一個例子,是為生動有趣的諷刺:有一個人,出生在廣東,他爸爸是山西人,媽媽是山東人,他在黑龍江一家化工廠的子弟學校上的中小學,又到福建一家醫科大學上大學,在西安冶金學院讀了管理學碩士,後來到貴州一家方便麵企業從事IPO。請問,廣東、山西、山東、黑龍江、福建、陝西、貴州、化工、醫藥、冶金、食品、金融、管理、證券,哪家媒體採訪他屬於跨行業、跨領域?說他工作中有成績也有失誤,是表揚性報道還是批評性報道?

 

  新聞就是對事實的報道,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只有真相和虛構的區別,只可以區分為真新聞和假新聞。但在中國和前蘇聯的體制下,卻誕生了表揚性報道和批評性報道這樣的荒唐類別。如今,在二十一世紀,中共有關當局竟然還以如此的分類來發通告,竟然還抱著如此陳舊的宣傳理論不放。

 

  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禁令一出,輿論群譁然,「新聞已死」的扼腕歎息聲此起彼伏。其實,禁止記者批評等同於禁止其履行天職。在中國媒體生態下,正常的批評監督報道的空間本來就岌岌可危,再加上很多尚存些許新聞職業道德的媒體人「集體逃亡」,更是讓批評報道前途渺茫。網民數了一下,比較著名的「逃亡」媒體人就有:離開《財新》調任研究院的羅昌平、轉戰微信做起自媒體的南方系元老宋志標、報道孫志剛案的陳峰、報道安元鼎事件的龍志、因報道邵氏棄兒三次改名後退出記者行業的龐皎明、起底王立軍的石扉客……。那麼,上有越來越嚴絲合縫的政策紅線,下有媒體人的「集體逃亡」,中國批評報道究竟向何處去?雖然中國媒體衰敗早已有目共睹,如今要面對更進一步畫出的「紅線」,中國媒體人真感到萬分悲哀與無奈!

 

  誰是惡令的始作俑者?

 

  不過,有些人按耐不住還要發問:《新聞法》懷胎二十五年依然生不出來,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去力促新聞法的出台,卻在這裡濫發禁令,這難道不是瀆職?肆意干涉媒體企業內部運行,難道不是違法行政?他們追問:誰是這個餿主意的始作俑者?能站出來嗎?有媒體人寫打油詩發表在社交媒體上。詩曰:「兩禁通知,狗屁不通,違反常識,自相矛盾,束縛記者,封口媒體,保護黑暗,抵制監督,剝奪公權,違背民意,對抗中央,造孽國家,毀我政權,貽笑世界,遺臭青史!」

 

  樹大有枯枝。的確有一些記者不遵守職業道德,但中共卻以這一小部分人為藉口要把一棵樹全砍掉。中國古代歷朝暴君推行暴政時也都講得冠冕堂皇,那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也把他鉗制民眾言論時的說法叫「止謗」。中共今天搞的這一套,不管它自己如何說,歷史肯定會有正確的評價!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王犖倫: 十足荒謬反動的「兩禁」

  六月十八日,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一則通報,盡是「紅線」和「禁令」──禁止記者站跨行業、跨領域採訪報道;禁止新聞記者和記者站未經本單位同意私自開展批評報道;禁止記者站和新聞記者私自設立網站、網站地方頻道、專版專刊、內參等刊發批評報道;禁止記者站和採編人員開辦廣告、發行、公關等各類公司;禁止記者站和記者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禁止向記者站和採編人員下達廣告及發行等經營任務……。這些新規定林林總總,十足荒謬,令人頓感時光倒流!

 

  什麼叫「跨行業」「跨領域」?

 

  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禁止跨行業、跨領域採訪報道就很荒唐。行業媒體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現在很多媒體開始走向集團化和多元化,一個媒體集團的業務涉及互聯網、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片等,如何界定跨行業和跨領域報道?另外從報道題材上看也無法執行。例如,報道中國電力相關的新聞,可能會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氣、機械、水利、移民、生態、環保,甚至和下游國家的國際關係。那麼,採訪相關的新聞,需要派哪個口的記者去,才能不越「跨行業、跨領域採訪」的紅線?

 

  又如,一個原來屬於衛生系統的企業,現在主業轉成醫藥了,請問對於食品報和醫藥報來說,哪個算跨領域?還有,「領域」一詞,按照字典解釋,是指領土或意識形態或社會活動的範圍。如果廣電總局的意思是指跨地域,那就更加荒謬了。難道北京電視台只能報道北京新聞,廣州電視台不准報道上海的消息?全國各個省市的電視台如果報道了伊拉克的新聞,豈不是都違禁了嗎?是否要禁止中國所有媒體報道國外新聞?或者,《文匯報》、《新民晚報》這些不帶地域名稱的報紙,是否就可以報道其他地區?

 

  現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加解釋地宣佈「禁止跨領域」,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果它是說禁止跨領域,就是禁止跨行業,那麼就是同義反覆,通告語法都有問題。當然,中共當局是不在乎這些疑問的,它就是草木皆兵,先禁再說。

 

  什麼叫「私自開展批評報道」?

 

  至於「禁止私自開展批評報道」,它同樣荒謬反動。人們問:某家餐廳失火了,可否報道?失火的原因是一個員工抽煙,記者是否不得批評此員工?消防隊三個小時把火撲滅,這算表揚性報道還是批評性報道?又如,一些不法廠商向地下排污,造成地下水嚴重污染,受污染地下水流入農田耕地造成農作物減產,魚蟲絕跡;飲用重金屬超標的地下水影響民眾身體健康。揭發不法廠商所為的這類新聞屬批評性不允許?再說,今天的中國媒體國有官營,根本不存在私人電台、私人電視台和私人報業。禁令中有關不得私自開展批評性報道,不知所指為何?

 

  知名作家李承鵬在微博上評論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定:禁止記者私自開展批評報道。這是一個病句。批評就是批評,如果批評都需要領導恩准,那就不叫批評,叫撒嬌。下命令的這個組織也該改名為『國家撒嬌測試中心』。」這個評論可謂一針見血。

 

  從中共傳統來說,它從來就是不認錯、不服錯,撞到南山也不回頭的,壓制批評是它行事不二法門。但是,即使在三十年前中國剛剛開放改革的時代,媒體報喜不報憂,只報道偉大光榮正確,不報道負面新聞的理論,已經在許多新聞理論人士中沒有什麼市場了。今天廣電總局明顯是開了中國新聞理論的倒車。

 

  有關當局濫發禁令違法行政

 

  網民還舉了一個例子,是為生動有趣的諷刺:有一個人,出生在廣東,他爸爸是山西人,媽媽是山東人,他在黑龍江一家化工廠的子弟學校上的中小學,又到福建一家醫科大學上大學,在西安冶金學院讀了管理學碩士,後來到貴州一家方便麵企業從事IPO。請問,廣東、山西、山東、黑龍江、福建、陝西、貴州、化工、醫藥、冶金、食品、金融、管理、證券,哪家媒體採訪他屬於跨行業、跨領域?說他工作中有成績也有失誤,是表揚性報道還是批評性報道?

 

  新聞就是對事實的報道,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只有真相和虛構的區別,只可以區分為真新聞和假新聞。但在中國和前蘇聯的體制下,卻誕生了表揚性報道和批評性報道這樣的荒唐類別。如今,在二十一世紀,中共有關當局竟然還以如此的分類來發通告,竟然還抱著如此陳舊的宣傳理論不放。

 

  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禁令一出,輿論群譁然,「新聞已死」的扼腕歎息聲此起彼伏。其實,禁止記者批評等同於禁止其履行天職。在中國媒體生態下,正常的批評監督報道的空間本來就岌岌可危,再加上很多尚存些許新聞職業道德的媒體人「集體逃亡」,更是讓批評報道前途渺茫。網民數了一下,比較著名的「逃亡」媒體人就有:離開《財新》調任研究院的羅昌平、轉戰微信做起自媒體的南方系元老宋志標、報道孫志剛案的陳峰、報道安元鼎事件的龍志、因報道邵氏棄兒三次改名後退出記者行業的龐皎明、起底王立軍的石扉客……。那麼,上有越來越嚴絲合縫的政策紅線,下有媒體人的「集體逃亡」,中國批評報道究竟向何處去?雖然中國媒體衰敗早已有目共睹,如今要面對更進一步畫出的「紅線」,中國媒體人真感到萬分悲哀與無奈!

 

  誰是惡令的始作俑者?

 

  不過,有些人按耐不住還要發問:《新聞法》懷胎二十五年依然生不出來,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去力促新聞法的出台,卻在這裡濫發禁令,這難道不是瀆職?肆意干涉媒體企業內部運行,難道不是違法行政?他們追問:誰是這個餿主意的始作俑者?能站出來嗎?有媒體人寫打油詩發表在社交媒體上。詩曰:「兩禁通知,狗屁不通,違反常識,自相矛盾,束縛記者,封口媒體,保護黑暗,抵制監督,剝奪公權,違背民意,對抗中央,造孽國家,毀我政權,貽笑世界,遺臭青史!」

 

  樹大有枯枝。的確有一些記者不遵守職業道德,但中共卻以這一小部分人為藉口要把一棵樹全砍掉。中國古代歷朝暴君推行暴政時也都講得冠冕堂皇,那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也把他鉗制民眾言論時的說法叫「止謗」。中共今天搞的這一套,不管它自己如何說,歷史肯定會有正確的評價!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