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华社的官方背景与以往的表现,在海外的新闻界,它经常受到尖锐的批评,这一点也没冤枉它,正因为它是执政党的喉舌,它经常说谎也是不少读者的共识,但如今新华社做了一件大好事,它不仅一扫多年瘀积的闷气,而且显示中南海政局的微妙走向,异乎寻常的是,他一改过去惯于歌功颂德的做法,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专为冤假错案受害人发声的小记者颁奖,记功,还专门召开了会议,一方面号召记者们学习他大无威的精神,一方面引导全社会“以法治国”,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显然,习近平要记者莫掩饰社会的阴暗面,力推冤假错案的平反,进而改变中国。
据官媒2015年1月22日报道,中共新华社党组日前决定,对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蔡名照在22日举行的记功表彰暨报告会上强调,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新华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不负党中央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忠实履行新华社记者“喉舌”,“耳目”的职责使命。
毫无疑问,这篇消息依然带有强烈的“党八股”,但它透露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习近平等领导人,针对十年“政法王”周永康造成的冤案堆积的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有关内蒙冤案的文字做了批示,不仅要把周永康送上法庭审判,而且,要纠正一系列冤假错案,按照先易后难,先典型后普遍的原则和步骤,逐步地大举拨乱反正,他抓住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案为典型,以点带面,拉动全局,是做出一种榜样,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依法治国,有错必纠,虽然困难重重,但志在必行,这对那些不相信司法改革的人,是一个提示,中国政改要走很长的路,但司法改革是第一步,不改不行,太快太慢都不敢,一定要稳妥地改革成功,不论如何,记者报道真相的辅助作用,不可缺失。
官媒的报道说,在新华社报道长期推动下,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再审,撤销原判,判决18年前被判处死刑的呼格吉勒图无罪。从2005年发现呼格吉勒图案存在重大错判线索后,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秉持职业良知、坚守社会正义,坚持不懈采访,在总社、分社的坚定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通过翔实、准确、权威的报道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最终使冤案得以昭雪。这段文字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这起震惊世人的冤案“柳岸花明又一村”,其先决条件是,记者勇敢地报道了事实真相,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义举。
我说它不容易是有根据的:笔者上个世纪90年代曾在新华社大连支社工作过,那时,最初,刚组建的小支社,只有我和司机两个兵,却有三个社长:赵长春,邢力夫和张向波,大多老弱病残,陷入内斗,后来,王启星从总社调来大连,才有了更多的兵马,但支社在辽宁分社社长李惠民的领导下,把主要精力放在赚钱上,不仅创办北方信息公司,出版《大连工商企业名录》,卖挂历,拉广告,而且还卖混凝土的添加剂,尤其是利用职权找市领导批地皮,找市国企联建,玩“空手套白狼”的绝招,在大连白云隧洞附近建了新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受到同事的表扬,他成了新华社成功的分社级经营性领导人,其实,他最大的失误是,把以與论监督为任务的媒体变成了“权稿交易”的生意场,掩盖了大连大量的负面新闻,助长了薄熙来等官员的贪腐和枉法的恶习,使国家和政府蒙受了重大损失,他是带领新华社辽宁分社迷失正路和方向的庸人。
我记得,那时全国风行君子兰的种植,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营利,大肆炒作某些品种的君子兰,误导了群众,使它严重背离了价值,许多人上当受骗,倾家荡产,辽宁省的鞍山市尤甚,新华社记者王勤学非常有良心和灵气,他写了多篇文章,以大量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揭示了“君子兰热”背后的真相,奉劝人们理性应对;他还发表了类似的批评地方官的《内参》,引起中南海领导人的关注,但得罪了辽宁地方官,有人给李惠民施加压力,他“拿了人家的手软”,不得不取悦于地方大员,竟下令把王勤学王调到北方信息公司工作,从此,长于写文章的记者不得不避长扬短,去做生意,这说明,新华社和部队一样,如果做生意想赚钱,就必将堕落成官员贪腐的帮凶。
近年来,由于官方打压媒体,抓捕记者,而对“官记勾结”的经济问题查处不够,使新华社的信誉受损,许多记者为了解决生计困局,不得不对地方官的劣迹采取回避和掩饰的做法,时间久了,他们联手造假,上报情况,欺骗领导,这就影响了领导人的决策,当然,中共领导人了解民情,尤其是类似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冤案的细节,一方面靠情治部门,一方面靠官媒记者的所谓“内参”,但前者在周永康统治下的10年里,已经成了周的众多小兄弟的“自留地”,哪有真实的信息?后者在薄熙来的铁哥们李长春领导下,也鼓励李惠民这样的生意人,因此,大部分记者不敢直面人生,不敢反映社会矛盾,只会歌功颂德,关注个人物质利益,也就是说,领导人的两个耳朵都被堵上了,必将乱指挥,唯其如此,汤计真的不容易,也了不起,他的文章打开了领导人闭目塞听的一扇大“门”。
据官媒报道,新任社长蔡名照指出,在汤计同志身上,既凝结着新华社记者忠诚于党、情系人民的品格风范,也集中体现了新华社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传统作风,一定要继承发扬好这个优良传统。新华社记者要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更加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进一步弘扬“人民至上”理念,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大力唱响人民群众的创造者之歌。
在这里,蔡名照的言辞,触及了最敏感的话题:当代表地方党委的领导人,胡作非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记者怎么办?而且,有的强势领导人,他手里掌控大权,又可以操控公检法,在没有法律保障的情况下,记者晕头转向,胆颤心惊,他们如何站稳自己的立场,如何敢于挑刺?当然,蔡名照在重庆事件里是站正的了,否则不会受此重任,但小记者信息量有限,三亲六故牵挂多,很容易判断失误或随波逐流以至同流合污,像汤计这样的记者是少数,也是幸运儿,因为假如这事发生在薄熙来统治下的重庆,他就要坐牢,薄还要给他扣上反党,反国家,丑化公检法的罪名,因此,蔡名照与其强调记者忠于职守,秉笔直书,不如呼吁司法独立,成为言论自由的“保护神”。
既使是在薄熙来倒台的今天,重庆依然被他的余党把持,孙政财把“依法治市”挂在嘴上,成了笑话,就在昨天上演的“唱红打黑”的闹剧,制造了令人发指的成百上千起冤假错案,形成了世界瞩目的“受黑打群体”,至今被包装虚构的“黑老大”还在狱中,冤案一件也没平反,只用“张净案”炒作,遮羞,转移视线,由于有黄奇帆,张轩,钱锋这些“死撑派”,也自然涌现不出汤计这样的记者,尽管新华社重庆分社是位于直辖市的大社,人材济济,但万马齐喑,也许他们熬过寒夜,刚从恶梦中醒来,还没走出“薄骗子”留下的阴影,面对新华社推出的新典型,还有点惊恐不安,也许有的老记还想,说不定哪一天,“薄督”狱中不死,等政治气候一变,他成了还乡归来的“胡汉三”,山城又要变天,故此,再等等看,还是留一手吧。
但是不论如何,新华社终于做了一件大好事,由以往的粉饰转为揭短是需要勇气的,它似乎要走出过去的泥潭,看到了“家”的回归位置所在,当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想有一番作为时,他就希望记者们能写出真的民情,民怨,民意,而不是拍马屁,在这方面,新华社有很多阵地和优势,它有《内参》和《国内动态情样》,领导人比较信任,但如果要打开更宽的视野,就还要多转发海外的一些批评文字,虽然领导人读了心里不舒服,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这一点上,由于亲身经历的原因,我比较清醒:我坐牢时,第一个配合专案组出证的人是我最信任的同事,而给我帮助最大的人,恰恰是平时经常批评我的人,所以,现在,我从不对媒体有关我的负面文字进行反批评,我也要告诉所有的当权者,骂你的文人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此观之,新华社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但路还长着呢,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5年2月3日于多伦多大学梅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