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桓:异见者的自我瓦解

眼下的大陆政权正在发展出新的政治运作形态。
 
 
 
相信有许多异见人士已经发觉,他们坚持使用的抗争话语正在面临很大的危机。这种危机总结起来,就是话语的存在感急剧削弱,它正在消散当中,好像因为找不到敌人,也因为找不到同声相应,变得可有可无。异见人士的话语终结了,只剩下呢喃自语。
 
在抗争话语的历程上,至今有过几个关键的阶段性变化:首先是包括启蒙话语在内的抗争话语,在抵抗公权压迫中脱颖而出,变成先进;其次,是启蒙话语掀动改良与革命的话语之争,激荡话语体系获得存在感;还有,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异见话语严重边缘化。
 
边缘化的表现,最大的表现在于无法对现实发言。眼下的大陆政权正在发展出新的政治运作形态,它在事实上超越了改良抑或革命之争——因为“改变”这一选项已经被排除,如何改变也就变得不重要——而针对改变的阐释,无论改良还是革命,都失去了标靶。
 
眼下的政权演进,无外乎是用威权或极权概括之:中立一点的用威权,激烈一点的用极权。问题在于,这种概括本身似乎没有切中要害,或者说,政权演进没有严格按照这两种政治形态去走,这就导致阐释者无法抓住精要,出现了话语总结与现实的脱节。
 
最近大半年来,当局用意识形态话语做了某种意义上的掩饰。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抗议者的注意力,但由此也出现了不合适的分裂:一方面是被意识形态化与牵着走,另一方面是异见话语快速消耗掉其独立性,变得无所事事,因而显得随波逐流。
 
现在的问题可能是,当局将自身掩藏了起来,云山雾罩,就好像“中国梦”那样的基调,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也没讲。你可以讽刺它,可以咒骂它,但它没有一定定型,好似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异见话语在澄清这个现实方面,力不从心。
 
异见人士不能再吃老本了,可能要在一事一议以及普遍的抗争之外,提高对现实的阐释精度。抗争政治本身,在断绝了街头政治的希望之后,异见话语一度帮助抗争着渡过了一段好时光,但现在的形势是再也无法依赖路径惯性,而有必要趟出别的路来。
 
这条路是什么?我不知道。但话语已经停顿了这么久,它的萎缩是相当严重的,稍有心思的人都可以发现这种尴尬。刘晓波曾说他“没有敌人”,这是在和解的立场所做的宣告——现在的问题是,确实没有敌人,但和解的立场变得无足轻重,立场问题也就变得迷茫又紧迫。
 
抗争话语的无效,值得研究;同时,当局的政治变迁可能更值得仔细阐发——这种阐发不该仅仅依据现成的政治概念去做生硬的套用,仍需要依据政治哲学的逻辑,加以精当的、符合现实图景的发掘。“现实”被创造出来,又被无视,这是话语抗争者要解决的。
 
因此,一个大的问题框架不是怎么去定性当政者,而是怎样重新阐释抗争着自己。政治反对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政治反对的话语是否还有可能在行动中得到新的发现,都需要求解的。在此之前,首先令人担忧的,不止是当权者的迫害,而是抗争者的自发性瓦解。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傅桓:异见者的自我瓦解

眼下的大陆政权正在发展出新的政治运作形态。
 
 
 
相信有许多异见人士已经发觉,他们坚持使用的抗争话语正在面临很大的危机。这种危机总结起来,就是话语的存在感急剧削弱,它正在消散当中,好像因为找不到敌人,也因为找不到同声相应,变得可有可无。异见人士的话语终结了,只剩下呢喃自语。
 
在抗争话语的历程上,至今有过几个关键的阶段性变化:首先是包括启蒙话语在内的抗争话语,在抵抗公权压迫中脱颖而出,变成先进;其次,是启蒙话语掀动改良与革命的话语之争,激荡话语体系获得存在感;还有,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异见话语严重边缘化。
 
边缘化的表现,最大的表现在于无法对现实发言。眼下的大陆政权正在发展出新的政治运作形态,它在事实上超越了改良抑或革命之争——因为“改变”这一选项已经被排除,如何改变也就变得不重要——而针对改变的阐释,无论改良还是革命,都失去了标靶。
 
眼下的政权演进,无外乎是用威权或极权概括之:中立一点的用威权,激烈一点的用极权。问题在于,这种概括本身似乎没有切中要害,或者说,政权演进没有严格按照这两种政治形态去走,这就导致阐释者无法抓住精要,出现了话语总结与现实的脱节。
 
最近大半年来,当局用意识形态话语做了某种意义上的掩饰。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抗议者的注意力,但由此也出现了不合适的分裂:一方面是被意识形态化与牵着走,另一方面是异见话语快速消耗掉其独立性,变得无所事事,因而显得随波逐流。
 
现在的问题可能是,当局将自身掩藏了起来,云山雾罩,就好像“中国梦”那样的基调,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也没讲。你可以讽刺它,可以咒骂它,但它没有一定定型,好似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异见话语在澄清这个现实方面,力不从心。
 
异见人士不能再吃老本了,可能要在一事一议以及普遍的抗争之外,提高对现实的阐释精度。抗争政治本身,在断绝了街头政治的希望之后,异见话语一度帮助抗争着渡过了一段好时光,但现在的形势是再也无法依赖路径惯性,而有必要趟出别的路来。
 
这条路是什么?我不知道。但话语已经停顿了这么久,它的萎缩是相当严重的,稍有心思的人都可以发现这种尴尬。刘晓波曾说他“没有敌人”,这是在和解的立场所做的宣告——现在的问题是,确实没有敌人,但和解的立场变得无足轻重,立场问题也就变得迷茫又紧迫。
 
抗争话语的无效,值得研究;同时,当局的政治变迁可能更值得仔细阐发——这种阐发不该仅仅依据现成的政治概念去做生硬的套用,仍需要依据政治哲学的逻辑,加以精当的、符合现实图景的发掘。“现实”被创造出来,又被无视,这是话语抗争者要解决的。
 
因此,一个大的问题框架不是怎么去定性当政者,而是怎样重新阐释抗争着自己。政治反对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政治反对的话语是否还有可能在行动中得到新的发现,都需要求解的。在此之前,首先令人担忧的,不止是当权者的迫害,而是抗争者的自发性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