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女主编家中被袭?揭证券媒体监督“黑吃黑”内幕


 







[日期:2008-07-22] 来源:观察  作者:中国信息中心 [字体: ]







《证券市场周刊》女主编家中被袭? 揭证券媒体监督“黑吃黑”内幕

中国信息中心
(中国信息中心报道 记者中平) 中国最大的证券类周刊《证券市场周刊》,早就有\"黑吃黑\"获取利益的传闻,其女主编于颖经常借助揭黑幕的特殊手段向企业要挟广告,媒体也证实她长期担任某企业独立董事,每年获年薪12万元,已连续四年,获得报酬超过40万元。

尽管事关于颖和周刊\"黑吃黑\"的告状信,自2006年以来就一封又一封地向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其主管部门中华工商联合会举报,但两年多来一直没有下文。直到7月17日,香港明报证实并质疑该刊主编于颖在北京家中被袭和绑架未遂案事发,才揭开了证券媒体监督\"黑吃黑\"的冰山一角。

女主编家中被袭后沉默不语成蹊跷案







《证券市场周刊》主编于颖
7月17日明报披露,于颖在家中被袭击,袭击者用胶袋蒙头勒颈逼作更正,否则就勒死她,并声称要给她的儿子注射爱滋病毒。袭击者还一度限制于颖行动自由,企图绑架她。消息称,最终于颖仅受轻伤,安然无恙,但目前尚未得知她是被警方救出,还是被绑匪释放。公安部门对事件三缄其口,高度保密。明报记者16日曾致电《证券市场周刊》编辑部查询,一名职员表示,没有听闻于颖遇袭一事。但于颖7月14日曾短暂回编辑部,表示要休假后便离开,此后一直未回过编辑部,也不知于颖何时会回来。消息还称,于颖接掌《证券市场週刊》后,开始有盈利,并声势渐旺,但也得罪了一些人。有人指该刊藉爆黑幕为由,向企业索取广告。本次事件,不排除与近期内地股市低迷,该刊某些报道开罪某些公司有关。

首都调查记者圈流传着一句话,记者揭黑被打,不是耻辱,而是扬名的机会。可对于北京调查记者来说,因揭黑而挨打的记者并不多见,像揭露银广夏内幕、揭露电力垄断企业煽动鲁能转制真相的《财经》杂志记者,至今没见有哪一位记者被打。《南方都市报》无论是采访地方突发事件如瓮安骚乱和四川地震人祸的记者,还是采访其他民间事件和商业内幕,记者被打也不常见,一旦记者被打也会公开声援,从来不会默不作声。

可这次《证券市场周刊》女主编于颖家中被袭却非同一般,至今未见周刊作出公开声明,同样在一个主办单位旗下的《财经》杂志及女主编胡舒立,也未见其有一句发言。由此可见,其中有一些\"不明真相\"隐藏其中。财经杂志内部人士透露,胡舒立已获悉于颖被袭,但未见有报道,而《财经》杂志向来大胆,曾公开报道因孙志刚事件而受牵连的南方都市报事件,并以公开报道声援程益中和喻华峰。

创办于邓小平\"南巡\"时代(1992年3月)的《证券市场周刊》,是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主办,分蓝刊和红刊,每周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4个内地城市印刷发行。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证券传媒,明确定位为股市投资者服务,曾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但该刊因\"一号双刊\"被质疑为\"存在严重违法行为\",一些网友及股民还质疑该刊是某个利益群体说话的媒体,\"忽悠股民\"。一个故事说,\"股神\"林园和《证券市场周刊》关系不一般,林园还这样称:《证券市场周刊》是我的\"机关刊物\"。可后来,\"股神\"林园巨亏10亿,被禁止出境,尽管CCTV和《证券市场周刊》力挺,\"股神\"还是神不起来了。

向中宣部举报于颖\"黑吃黑\"要求查处,中宣部要督办,但都不了了之

对于颖遇袭案,中国境内媒体没作任何报道,南方一些调查记者虽有表示关注,但担心对于奥运会之前\"负面报道\"有不利因素,也迟迟未见有相关报道发出。但网上疑问一直存在:女主编于颖被\"绑架\"后为何沉默不语?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曾有不少《证券市场周刊》的员工多次向中宣部举报于颖\"黑吃黑\"要求上级查处,但都是不了了之。传中宣部主管新闻报刊业务部门的官员也对于颖做法知情,曾传出要\"力推处理于颖\",也曾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全国工商联督办,\"但因联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打通了上面的人,一直没有结果\",若用真相还原所谓于颖被蹊跷绑架事件的所谓真相,\"至少不能让她以假乱真,脏了媒体打黑英雄的标签\",\"看似新闻媒体主编被\'绑架\'的背后,隐藏的是该主编长期以新闻报道交换自身利益的事实\"。

知情者介绍,于颖经常以新闻报道为自己牟利,常用的一句话说给记者听:\"你们记者给我写调查报道,但不来钱怎么办\",其担任主编就是是杂志大大赢利。2004年4月,于颖在与原广东格林柯尔公司董事长顾雏军接触中,获知顾旗下企业——上市企业扬州亚星客车公司有一笔7000万元向德隆公司的委托理财没有按期收回。于颖立即安排《证券市场周刊》两位记者(一文字,一摄影)报道此事。在整个采访中,于颖于一直介入采访环节。由于此篇报道给亚星客车公司带来巨大益处,也就在4月份,于颖成为亚星客车第二届独立董事,年薪12万元。2003年12月16日,于颖作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在报上声明\"本人与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在本人担任该公司独立董事期间保证不存在任何影响本人独立性的关系\",并公开其简历:于颖女士,女,(2003年)42岁,大学本科,曾任《中国市场经济报》记者、编辑,《投资周刊》执行主编,《财经时报》证券部主任,现任《证券市场周刊》副主编。顾雏军也是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现因触犯刑律而入狱。

比其经济学家担任上市企业独立董事来,媒体掌握话语权的人士担任更容易操纵媒体,误导股民。中宣部早就有明文规定:\"新闻从业人员不得在无隶属关系的经济组织兼职取酬。对违规违纪者要按有关规定和纪律严肃查处。\"可是,从亚星客车年报可确知,于颖在亚星客车的兼职取酬行为,一直持续至2008年,不当获利已超过40万元。于颖明知这样做是违规的,却没有丝毫掩饰,而是谋取利益最大化,她以新闻媒体公开为涉案人员造势。在顾雏军出现危机的第一时间,《证券市场周刊》推出封面文章,为顾提供话语平台。在此前后,有据可查的是,广东格林柯尔公司在《证券市场周刊》投放大量广告,至于于颖个人从中获利多少,仍然是一个谜。

2008年1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认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挪用资金罪三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董事顾雏军犯罪坐牢,而独立董事于颖,其此次被打,有待揭开真正的黑幕。

于颖式赢利手段就是\"黑吃黑\"

来自《证券市场周刊》主办单位\"联办\"系统内部的消息称,于颖使《证券市场周刊》赢利的手段,是极力推崇以揭露型新闻报道交换广告。于颖2004年初开始全面负责《证券市场周刊》的采编和经营,从此时起,该媒体出现以新闻交换广告的冲动和举动。为了促进这种广告的产生,在于颖的授意下,《证券市场周刊》有两个相关措施:第一,如果调查报道或揭黑稿件因广告交换没有刊发,记者采写的文章要计算工作量和稿费;第二,《证券市场周刊》的秘书要定期给骨干层从业员工发邮件,凡是在《证券市场周刊》刊登过广告的公司,用红色标注,目的是告诉大家,这些公司投过钱,不要做负面报道。于颖全面主管《证券市场周刊》后,该刊发行量没有起色,扭转经营亏损,主要原因正在于此,最近香港明报援引消息人士消息也证实这点。并且,这些以新闻报道换取的广告提成(按照百分比例分配的报酬金),流向何人腰包,在《证券市场周刊》一直是一笔无法公开的秘密。据一名曾在该周刊工作的未公开姓名的员工提供消息,传于颖经常让秘书经手提取广告提成,即一些企业打来的广告费提取一定比例的报酬,但于颖一般不亲自签字领取,有些广告款来路不明,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些出钱的企业在杂志上刊登广告。

这次女主编被\"绑架\"之事蹊跷多多,但基本可以证实于颖手段\"黑吃黑\",反被\"黑吃\",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第一,新闻媒体进行应有的舆论监督举不胜举,同为同一个主管、主办单位下属的《财经》杂志,报道过众多负面新闻,从未出现媒体主管或大胆揭黑的女主编胡舒立遭\"绑架\"事件。与之相比,《证券市场周刊》见诸于媒体的负面报道并不多见,为何有人这次要出此下策?这次是因为哪篇文章、什么事情导致的,目前为何没有明确说法?第二,哪个企业或者利益集团策划的这次\"绑架\",为何也没有周刊上级主办单位及警方的说法?第三,为何袭击者威胁要给她儿子注射艾滋病毒,如此涉嫌重大刑事犯罪的袭击而她却没有声张?是否可以证实她利用媒体平台交换广告自己获利的黑洞被揭开,袭击者要以此挟她\"黑吃黑\"?

作为上市公司亚星客车独立董事的于颖,同样具有媒体决策人(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于颖,似乎其\"官商\"两副面孔之外,是否还有一副明晰的面孔,颜色就是——\"黑\"?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证券市场周刊》女主编家中被袭?揭证券媒体监督“黑吃黑”内幕


 







[日期:2008-07-22] 来源:观察  作者:中国信息中心 [字体: ]







《证券市场周刊》女主编家中被袭? 揭证券媒体监督“黑吃黑”内幕

中国信息中心
(中国信息中心报道 记者中平) 中国最大的证券类周刊《证券市场周刊》,早就有\"黑吃黑\"获取利益的传闻,其女主编于颖经常借助揭黑幕的特殊手段向企业要挟广告,媒体也证实她长期担任某企业独立董事,每年获年薪12万元,已连续四年,获得报酬超过40万元。

尽管事关于颖和周刊\"黑吃黑\"的告状信,自2006年以来就一封又一封地向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其主管部门中华工商联合会举报,但两年多来一直没有下文。直到7月17日,香港明报证实并质疑该刊主编于颖在北京家中被袭和绑架未遂案事发,才揭开了证券媒体监督\"黑吃黑\"的冰山一角。

女主编家中被袭后沉默不语成蹊跷案







《证券市场周刊》主编于颖
7月17日明报披露,于颖在家中被袭击,袭击者用胶袋蒙头勒颈逼作更正,否则就勒死她,并声称要给她的儿子注射爱滋病毒。袭击者还一度限制于颖行动自由,企图绑架她。消息称,最终于颖仅受轻伤,安然无恙,但目前尚未得知她是被警方救出,还是被绑匪释放。公安部门对事件三缄其口,高度保密。明报记者16日曾致电《证券市场周刊》编辑部查询,一名职员表示,没有听闻于颖遇袭一事。但于颖7月14日曾短暂回编辑部,表示要休假后便离开,此后一直未回过编辑部,也不知于颖何时会回来。消息还称,于颖接掌《证券市场週刊》后,开始有盈利,并声势渐旺,但也得罪了一些人。有人指该刊藉爆黑幕为由,向企业索取广告。本次事件,不排除与近期内地股市低迷,该刊某些报道开罪某些公司有关。

首都调查记者圈流传着一句话,记者揭黑被打,不是耻辱,而是扬名的机会。可对于北京调查记者来说,因揭黑而挨打的记者并不多见,像揭露银广夏内幕、揭露电力垄断企业煽动鲁能转制真相的《财经》杂志记者,至今没见有哪一位记者被打。《南方都市报》无论是采访地方突发事件如瓮安骚乱和四川地震人祸的记者,还是采访其他民间事件和商业内幕,记者被打也不常见,一旦记者被打也会公开声援,从来不会默不作声。

可这次《证券市场周刊》女主编于颖家中被袭却非同一般,至今未见周刊作出公开声明,同样在一个主办单位旗下的《财经》杂志及女主编胡舒立,也未见其有一句发言。由此可见,其中有一些\"不明真相\"隐藏其中。财经杂志内部人士透露,胡舒立已获悉于颖被袭,但未见有报道,而《财经》杂志向来大胆,曾公开报道因孙志刚事件而受牵连的南方都市报事件,并以公开报道声援程益中和喻华峰。

创办于邓小平\"南巡\"时代(1992年3月)的《证券市场周刊》,是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主办,分蓝刊和红刊,每周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4个内地城市印刷发行。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证券传媒,明确定位为股市投资者服务,曾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但该刊因\"一号双刊\"被质疑为\"存在严重违法行为\",一些网友及股民还质疑该刊是某个利益群体说话的媒体,\"忽悠股民\"。一个故事说,\"股神\"林园和《证券市场周刊》关系不一般,林园还这样称:《证券市场周刊》是我的\"机关刊物\"。可后来,\"股神\"林园巨亏10亿,被禁止出境,尽管CCTV和《证券市场周刊》力挺,\"股神\"还是神不起来了。

向中宣部举报于颖\"黑吃黑\"要求查处,中宣部要督办,但都不了了之

对于颖遇袭案,中国境内媒体没作任何报道,南方一些调查记者虽有表示关注,但担心对于奥运会之前\"负面报道\"有不利因素,也迟迟未见有相关报道发出。但网上疑问一直存在:女主编于颖被\"绑架\"后为何沉默不语?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曾有不少《证券市场周刊》的员工多次向中宣部举报于颖\"黑吃黑\"要求上级查处,但都是不了了之。传中宣部主管新闻报刊业务部门的官员也对于颖做法知情,曾传出要\"力推处理于颖\",也曾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全国工商联督办,\"但因联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打通了上面的人,一直没有结果\",若用真相还原所谓于颖被蹊跷绑架事件的所谓真相,\"至少不能让她以假乱真,脏了媒体打黑英雄的标签\",\"看似新闻媒体主编被\'绑架\'的背后,隐藏的是该主编长期以新闻报道交换自身利益的事实\"。

知情者介绍,于颖经常以新闻报道为自己牟利,常用的一句话说给记者听:\"你们记者给我写调查报道,但不来钱怎么办\",其担任主编就是是杂志大大赢利。2004年4月,于颖在与原广东格林柯尔公司董事长顾雏军接触中,获知顾旗下企业——上市企业扬州亚星客车公司有一笔7000万元向德隆公司的委托理财没有按期收回。于颖立即安排《证券市场周刊》两位记者(一文字,一摄影)报道此事。在整个采访中,于颖于一直介入采访环节。由于此篇报道给亚星客车公司带来巨大益处,也就在4月份,于颖成为亚星客车第二届独立董事,年薪12万元。2003年12月16日,于颖作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在报上声明\"本人与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在本人担任该公司独立董事期间保证不存在任何影响本人独立性的关系\",并公开其简历:于颖女士,女,(2003年)42岁,大学本科,曾任《中国市场经济报》记者、编辑,《投资周刊》执行主编,《财经时报》证券部主任,现任《证券市场周刊》副主编。顾雏军也是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现因触犯刑律而入狱。

比其经济学家担任上市企业独立董事来,媒体掌握话语权的人士担任更容易操纵媒体,误导股民。中宣部早就有明文规定:\"新闻从业人员不得在无隶属关系的经济组织兼职取酬。对违规违纪者要按有关规定和纪律严肃查处。\"可是,从亚星客车年报可确知,于颖在亚星客车的兼职取酬行为,一直持续至2008年,不当获利已超过40万元。于颖明知这样做是违规的,却没有丝毫掩饰,而是谋取利益最大化,她以新闻媒体公开为涉案人员造势。在顾雏军出现危机的第一时间,《证券市场周刊》推出封面文章,为顾提供话语平台。在此前后,有据可查的是,广东格林柯尔公司在《证券市场周刊》投放大量广告,至于于颖个人从中获利多少,仍然是一个谜。

2008年1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认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挪用资金罪三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董事顾雏军犯罪坐牢,而独立董事于颖,其此次被打,有待揭开真正的黑幕。

于颖式赢利手段就是\"黑吃黑\"

来自《证券市场周刊》主办单位\"联办\"系统内部的消息称,于颖使《证券市场周刊》赢利的手段,是极力推崇以揭露型新闻报道交换广告。于颖2004年初开始全面负责《证券市场周刊》的采编和经营,从此时起,该媒体出现以新闻交换广告的冲动和举动。为了促进这种广告的产生,在于颖的授意下,《证券市场周刊》有两个相关措施:第一,如果调查报道或揭黑稿件因广告交换没有刊发,记者采写的文章要计算工作量和稿费;第二,《证券市场周刊》的秘书要定期给骨干层从业员工发邮件,凡是在《证券市场周刊》刊登过广告的公司,用红色标注,目的是告诉大家,这些公司投过钱,不要做负面报道。于颖全面主管《证券市场周刊》后,该刊发行量没有起色,扭转经营亏损,主要原因正在于此,最近香港明报援引消息人士消息也证实这点。并且,这些以新闻报道换取的广告提成(按照百分比例分配的报酬金),流向何人腰包,在《证券市场周刊》一直是一笔无法公开的秘密。据一名曾在该周刊工作的未公开姓名的员工提供消息,传于颖经常让秘书经手提取广告提成,即一些企业打来的广告费提取一定比例的报酬,但于颖一般不亲自签字领取,有些广告款来路不明,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些出钱的企业在杂志上刊登广告。

这次女主编被\"绑架\"之事蹊跷多多,但基本可以证实于颖手段\"黑吃黑\",反被\"黑吃\",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第一,新闻媒体进行应有的舆论监督举不胜举,同为同一个主管、主办单位下属的《财经》杂志,报道过众多负面新闻,从未出现媒体主管或大胆揭黑的女主编胡舒立遭\"绑架\"事件。与之相比,《证券市场周刊》见诸于媒体的负面报道并不多见,为何有人这次要出此下策?这次是因为哪篇文章、什么事情导致的,目前为何没有明确说法?第二,哪个企业或者利益集团策划的这次\"绑架\",为何也没有周刊上级主办单位及警方的说法?第三,为何袭击者威胁要给她儿子注射艾滋病毒,如此涉嫌重大刑事犯罪的袭击而她却没有声张?是否可以证实她利用媒体平台交换广告自己获利的黑洞被揭开,袭击者要以此挟她\"黑吃黑\"?

作为上市公司亚星客车独立董事的于颖,同样具有媒体决策人(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于颖,似乎其\"官商\"两副面孔之外,是否还有一副明晰的面孔,颜色就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