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以正为总编辑,陈凯萤、江旻谚为副总编辑的13人团队,三月中旬出版任内最后一期刊物。
近期出版的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表达“香港独立”的诉求,引来行政长官梁振英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份”回应。
此刊物最受关注的是《我们的二零四七》一文,文中明确表示,“《中英联合声明》中承诺香港‘50年不变’的期限将在2047年届满,《学苑》对香港‘二次前途问题’提出三项诉求,分别为:香港成为受联合国认可的主权独立国家、建立民主政府、全民制定香港宪法。”
这一说法被亲北京媒体《大公报》形容为“煽动港独”。
梁振英回应说,《基本法》载明香港是中国的一部份,“50年不变”指的是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将来不需要变,也不应该变。
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表示,香港没有条件独立,他认为关注香港民主的学生应该朝着“完善一国两制”的务实目标前进。
整体与部分
三月末尾的香港大学校园笼罩在期中考与连日阴雨中,BBC中文网记者在《学苑》办公室里见到出版2015年度《学苑》最终回《香港青年时代宣言》(简称《宣言》)的副总编辑陈凯萤和江旻谚。
“我们觉得太多人把焦点放在只有这一篇(《我们的二零四七》)。”就读大二的陈凯萤说。
她表示,《学苑》撰写的40多页《宣言》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对香港的想象不是只有独立或不独立的想法,我们想要的是每个角度,像是教育、环境等等,都可以比现在更好,所以才写出这一部宣言。”
陈凯萤说:“我觉得香港人不是没有能力自己去办一场公投,慢慢走向独立。”
来自台湾的江旻谚认为, 2014年争取“真普选”而发生的占中(或称“雨伞运动”)是抗争方式与意识的重要转折点。
他说, 在雨伞运动之后,群众认为《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已不能保护香港。”因此独立、自决的呼声渐增,而从英国、或其他国家寻求帮助,江旻谚认为这将渐渐被香港自决的意识取代。
“爱国”
在 旺角骚乱中以“暴动罪”被捕的梁天琦,二月底代表“本土民主前线”参选 新界东立法会议席补选,获得15%得票率6.65万票,虽未当选,但其超过预期的选票数让不少学者认为本土派很有可能乘着日渐高涨的香港本土意识在今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中取得突破。
江旻谚说,本土派希望进入议会在体制内推动改变,本土派除了“勇武抗争”之外,应该提出更深层的意识形态或政策。
亲北京《文汇报》周一(24日)报道,港大学生会公布的《已通过的重要议案摘录(Extract of Important Motions Passed)》当中,未收录1983年通过的“致函中国政府,争取香港民主化”议案,该议案中表达了“中国拥有香港主权”的爱国基本立场。
江旻谚回应,《宣言》并没有回避这个历史事实,在前言有提到过往香港的大中华情怀,但他和陈凯萤都认为,香港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其时代背景。
江旻谚认为当时的爱国情怀是以推动中国民主化为目标,陈凯萤则指出过去香港人认为香港与中国在种族、地理位置上无法分割,但在这几十年来,香港的政治、文化发展与中国渐行渐远,“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地方为先,而不是爱国。”陈凯萤说。
如何能“比泛民派更了解中国”呢?陈凯萤说, 她在香港出生长大,确实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但她从在香港生活的经验,切身体验中国“如何抛弃对一国两制的承诺”、“红色资本入侵”,她感受到的中国,和上一代人认知的中国已经不同。
来自台湾的江旻谚表示,香港的学术社会、大学生从社会科学角度上对中国的认识,比起台湾学生还要丰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