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家升:乡村建设与变革的一面旗帜——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之三

           

2017927晏阳初.jpg (181×278)

乡村建设开拓者晏阳初(网络图片)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要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

 

近百年来,围绕着如何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闭塞保守落后的面貌,一直有着几近针锋相对的不同观念与行动方案,姑且称之为革命派和改良派吧。其实这样的界定,至少在某些重要方面,并不符合史实。如果称晏阳初卢作孚梁漱溟陶行知等,为改良派代表,或庶几近之。那么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则非毛泽东彭湃等莫属了。试问毛泽东们在革谁的命呢?革命的目的又是什么?我这么问有人一定会说我太傻,报纸教科书不是亿万遍的在说在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领导贫苦农民,打倒了地主老财,推翻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走上幸福富裕的大道了嘛。可是历史事实却告诉我们,这些漂亮言词,全是毛泽东欺世盗名糊弄中国老百姓的满口谎言。真实的情况是,毛泽东这个暴君,对斯大林唯命是从,农业上更是照搬苏联的竭泽而渔、消灭富农的暴力措施,对农村施行彻底的掠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更沦亿万农民为现代农奴。仅大跃进一役,就使三千多万国人,主要是农民成为饿殍。罪魁毛泽东是救星呢还是灾星?他是革命还是反革命?

 

中国人民正是在经历了这场空前劫难之后,才认识到毛式的暴力革命,和伴之而来的什么阶级斗争为纲,消灭私有制,什么和传统做彻底的决裂,全是祸国殃民的歪理邪说。不问它是马克思,抑或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说的,都扔一边去。中国不需要这些鸟导师,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是什么主义的试验场。

 

痛定思痛之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中国人的命运只能由自己主宰。在各种社会思潮纷纭繁杂的年代,国人们必须睁大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识破各种新老骗子的巧言令色、阴谋诡计,不再上当受骗。

 

就中国广袤农村的建设与变革而言,我们在经历毛式的暴力革命种种灾难之后,这才重新想起,本来近百年前,与毛泽东们鼓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几乎同时,中国的思想界、教育界的一批有识之士,乃至一些地方官员,已经在中国乡村的建设与变革等问题上,做过了艰苦的探索,和部分地区的科学试验。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过重要的成果。虽然这种探索与试验,后来因种种原因中断了停滞了。但记录还在,有些成果也还保留着,比如晏阳初先生在河北省定县搞的平民教育试验点,至1980年代调查,仍是河北省唯一无文盲县。而毛泽东在农村搞的暴力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倒行逆施,对中国农村带来的持久性破坏,则比比皆是。这样我们重温晏阳初卢作孚梁漱溟陶行知等民族先贤们的有益探索和科学试验,不仅有历史意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先说说领军人物晏阳初。 晏阳初是谁?如今要在大街上随机采访,问一百个人,如有一两个人知道,那一定是60岁以上知识阶层的人。即使采访到在校大学生,不问学理工或学文史的,这个比例也不会超过5%。有人会说历史上的名人太多,有必要都记住他们吗?是的,逝者如斯夫,当下重要的还是要把当下的事办好。而一旦我们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先前发生过的人与事,有着密切关联时,我们是否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某位前人所研究与实践的问题与事业,与我国最广大的人群最切身的利益,关系更为密切,那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了。

 

就乡村自治问题而言,首先要谈到的自然是领军人物晏阳初先生了。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和华北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参与全球乡村建设, 卓有成效的专家。他的艰苦探索,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同时代“打土豪,分田地” 的暴力革命,形成强烈反差。

 

晏阳初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也参与了多国的乡村建设试验,国内国际都产生过重大影响。1943年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然而1949年之后,在大陆长期不为人知。

 

晏阳初先生的父亲是垫师兼乡医,谙习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因此毅然将少年晏阳初送到几百里之外的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1913年就读于香港大学前身、香港圣保罗书院。191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获学士毕业,1919年入美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后被美国锡拉丘斯等三座大学,授于荣誉博士称号。晏学成归国后,不做官不发财,全部身心投入乡村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之中,成绩卓著,影响巨大。

 

晏先生为何一回国,即全力关注中国的乡村建设问题呢?因为他是真正能‘从世界眼光看中国’(周有光先生语)的人。晏先生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古老的以农耕立国的中国,已完全衰败了。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民智未开、体弱多病,还有愚昧自私、目光短浅,缺少竟取心,没有危机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已远离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已深深地陷入民族危机之中,国将不国。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民族危机的现状,怎样才能重振雄风,跟上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决不是喊几句口号,写几篇文章,开几次动员大会就能解决的,更不可能毕其功与一役。

 

晏阳初先生学养深厚,心念苍生,且远见卓识。深知事业的艰难,任重道远,既要个人全身心投入,又要广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民间和政界。当然这些还只是外因,更重要的还是要动员鼓动教育启发全国各阶层,尤其是最广大人群农民的力量。中国的问题,根子在农村。不能有效地改变广袤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一切都是空谈。而要农村面貌有根本的改变,就不能不依靠广大农民自身追求前进的力量。这也是新时期一种新形式的乡村自治吧。

 

古老的中国数千年来,因土地私有与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而形成的乡村自治的政治生态,已逐渐衰败了。广袤乡村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变革,各种舆论与力量,已经或正在农村演出新时代的活剧。说白了就是以彭湃毛泽东为代表的暴力革命派,和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为代表的和平改良派,将在农村上演一场大博奕。大动荡开始了。

 

那改良派晏阳初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晏阳初1920年回到中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他回国后就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游历19个省,调查中国平民教育现状。1926年4月,他在《“平民”的公民教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对于教育,要适合各自国家的情况,要有中国的特色。

 

1922年即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3他转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平晏阳初用幻灯教《平民千字课》,第一次月考,全都是高分。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夫人熊朱其慧与陶行知一同前往参观,大受感动。她邀请晏阳初、陶行知、朱经农、袁观澜、胡适、傅若愚等讨论组织全国总机关,在全国各地推行展开平民教育的计划。在文化名人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1929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

   

当时的一些名流,如熊希龄、梁启超、胡适、蒋梦麟等,都做了平民读书处处长。梁启超在松坡图书馆设立平民读书处,亲自训练助教。胡适家的平民读书处由胡的长子胡祖望做教员,厨子老妈子等都来识字。陶行知家也设立“笑山平民读书处”,陶自己先教长女读千字课,再由她教妹妹,然后两个孙女教祖母。陶行知认为这种连环教学法是推广平民教育到每一家庭去的好方法

 

1926年晏阳初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对中国农村当时的现状,做了两年的广泛调查研究,包括对历史因袭实事求是的正确分析,从而发现中国广袤乡村的问题症结所在。他认为平民教育的重点是农民的教育。在其任总干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中,设立乡村教育部,选择河北定县为实验试点。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根据农民需求,从小处着眼,办了许多实事:饮水卫生、免疫接种、科学接生、培训合格医生,和引进棉花和蛋鸡新品种等;乃至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定县实验很快就被认为是国内第一流人才,创制第一等的计划,所做出的第一等工作。当时的大批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平教会,如陈筑山、郑锦、孙伏园、哈佛博士熊佛西、哈佛博士瞿菊农、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冯锐,以及陈志潜、汤茂如、刘拓等,他们都认为这将是救国的惟一途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尤其近一百多年来,高级知识分子第一次“回到农村”,又称博士下乡。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

 

他要求学生“应当达到具有劳动者的体力、专门家的知识、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宗教家的精神”。

 

晏阳初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定县实验,找到了适合中国农村特色的治国方略,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强国,先要强民;要富国,先要富民。”这就是以教育为工具,推动经济、政治、卫生、文化全面发展的乡村建设理论。

 

正当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事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之际,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步伐。1931年悍然发动918事件,强占我东三省,接下来华北危机曰益加重。晏阳初等开展的全国性的,尤以华北为重点的乡村建设事业,受到严重挫折,有些地方不得不中断,不得不让位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伟业。日本帝国者真是我中华民族的大祸害!

 

今天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抗日战争能延迟五、六年发生,一方面中国军队强军计划,能日臻完善,军力大增。另一方面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等所进行的乡村建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民尤其是广大农民们能富强起来,不仅经济实力大增,有了较坚强的后方。也能兵强马壮,提供更优质的兵员,那中日两军对垒时,我方获胜机率会更大,牺牲会大大减少。

 

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还有一项重要成果不可忽视。就是乡村富起来了,受教育机会多了,民智开了,能看清问题了,就不易受外来的歪理邪说蛊惑。什么阶级斗争、暴力革命,什么消灭私有制、和传统决裂等等,就很难在中国,包括广袤的乡村找到市场。那从暴力土改发端的中国近百年大动乱,就可能不发生,或即使发生了,范围可能没那么广,灾难没那么重。

 

可惜世间没有那么多如果,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终于都发生了。我们除了反思和汲取教训,还能做什么呢?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省主席何键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三千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

 

因日寇侵华,河北等地沦陷区乡村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计划终止。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计划,逐步南移,后转至大后方重庆一带。

 

抗日战争期间,晏阳初先生在重庆距北碚10多公里的歇马场附近的大磨滩旁,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这是一所独特的高等学府。他认为后方的建设主要是乡村的建设,而乡村建设是一个包括人的教育在内的系统工程,要进行这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完全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标准进行,而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自行安排。学院的教学活动也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附近的璧山县就是学院的实验基地。因此,乡建院毕业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都较强,许多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了晏阳初领导的华西实验区的工作。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连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务当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两大发明:他的第一发明就是开脑矿的工作──“平民教育”。   第二大发明是晏阳初发明了“乡村建设理论”。它是在“平民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和“平民教育”连锁进行、整体推进的理论。

 

三种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五个结合: 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三是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第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第五是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这样晏的平民教育思想,就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接下来内战开始,晏仍坚持他的平民教育事。之后,政权更迭,晏等事业中断。

 

1949年之后,晏阳初在大陆销声匿迹。

 

1950年离台湾赴美国。

 

19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晏阳初还曾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

 

晏阳初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 “南陶北晏”。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据1980年代的统计,定州 (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1920年代晏阳初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白杨等作物和引入培育的良种鸡等仍然广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如今,所谓民国乡建三杰和南陶北晏,连同毛泽东,都已退隐到历史的帷幕里去了。但他们关于中国乡村的建设与变革的百年之争,并未结束。具体点说,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变革,究竟应该走哪条路,或是说应该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阶级斗争为纲和暴力土改、和传统做彻底决裂的革命道路,还是应该走以乡建三杰及陶行知等所倡导的和平改良之路?还有对已过去的这样百年之争,我们今天应该做怎样的客观评价?

 

首先晏阳初与毛泽东有些牵连的事,要交待一下。

 

网上有文谈到,晏阳初1922年3月在湖南进行平民教育试验时,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这可能是事实,但接下来的话,就大可商榷了。“一些毛泽东研究者认为,毛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打到民间中去。 要说1922年初,毛在北京混的很不如意,回到家乡很想做一番事业,这时去参加平民教育运动,很有可能,但说是晏的思想影响,那是南辕北辙了。毛泽东去农村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去农村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去了,他去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去了。去农村搞暴力革命,搞与传统做彻底决裂去了,这些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完全是背道而驰!

 

毛泽东在湖南的早年活动,还有-事不得不说。就是早在晏阳初1922年入湘进行平民教育试验之前,毛就在湖南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作为驱张(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运动主角,曾率团两次晋京,终于赶走了张敬尧。另-件大事,就是在 1920年9月3日长沙《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雄文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明确表态:“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号召三千万湖南同胞“个个醒觉”,因为“湖南人没有把湖南自建为国的决心和勇气,湖南终究是没办法”。

 

文章所说“二十二行省”是指当时的奉天、吉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直隶、黑龙江、甘肃和新疆共22省。“三特区”即热河、察哈尔、绥远共3个特别行政区。“两藩地”是指蒙古、西藏2个地方。

 

真是一篇惊天动地的雄文!一评论者说“他反对一个统一的中华民国,主张各省独立,将中国分裂为27个国家,这可真让李登辉那个所谓“满、蒙、藏、疆、台、华北、华南七国联邦论”弱爆了啊!”

 

确乎“此一时彼-时焉”,今天想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毛泽东们,真是太幸福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试想那时如有什么‘颠覆政权罪’,‘分裂国家罪’,毛会怎样呢?

 

这事留给那些历史学家去评判吧。我所关注的是毛提出的湖南地方自治问题,与尔后晏阳初们在湖南进行的平民教育试验,其中也包括动员乡民们,实行新时期的乡村自治,两者有何关联和区别?

 

当然是两码事。其实就毛主张成立所谓‘湖南共和国’一事而言,撇开什么‘颠覆’、‘分裂’暂不论。所谓地方自治问题,也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毛的独创。说来也是-个悖论,首创者竟是晚清政府自身。也许是受世界民主宪政大潮影响,清末的自治运动肇始于1905年,而清廷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地方自治是1908年。清廷要搞还权于民的地方自治,着实令人振奋,然而无论从改革初衷、制度设计还是推行过程来看,其完全没有任何赋予民众自治权利的诚意。最终自治运动非但没有让老百姓获得任何权利,自治机构反而成为盘剥民众的敛财手段,使百姓深恶痛绝,也让清廷民心丧尽。

 

如何评价清末这次自治运动,也是历史学家的事,在下倒认为它未必不是当下政治改革的前车之鉴。兹事体大,以后有机会再谈。

 

至于毛的什么‘湖南共和国’高论,因为只是几句空话,毋须评判。但其数年后发表的两篇宏论,即 ‘毛选’的压卷之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已清楚表明他就是在中国施行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始作俑者!和晏阳初们倡导的乡村建设与乡村自治,是两股道跑的车!

 

当然,一定要说毛氏对晏氏有何借鉴,那也是有的。那就是毛泽东亲身参加了晏氏的平民教育工作,看到了投身此项事业,不仅要吃苦耐劳,还要有真才实学,更难的还要不计报酬。这在一生都奉行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毛泽东看来,不都是些傻子吗?一世精明的毛泽东才不干这些蠢事呢。至于要真才实学,毛泽东真的没有。他一个中专生,能和那些洋博士们叫板吗?与其吃苦耐劳无利可图,那如“打土豪,分田地” 来的痛快!还能搂着财主们的大小姐,在他们家的“牙床上滚一滚”。

 

下面说一点个人感受。

 

联想到有人还说什么毛时代的赤脚医生培养,也是受到晏阳初的影响,此言也大可商榷。晏的平民教育运动,包括改善乡村卫生状况,知识分子下乡,都是自觉行为,没人强迫他们。而毛时代医生下乡,是毛砸烂城市老爷卫生部的强制劳动改造政策,和驱赶干部去什么五七干校,知识青年去农村,都是在毛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方针指导下,对知识分子的歧视改造与迫害行为。在下就是在文革中被批斗之后,被赶下农村当过十年乡村医生的。是的,为基层最贫苦的农民,我和我培养的赤脚医生们,做出了很多工作,我一直视为我从医六十年,最有光彩的时段。但是那十年也是我一生最困厄的时期,面临过灭顶之灾,我的付出极多,成效很大,却灾难深重。试想我如果是自愿参加晏阳初氏的团队工作,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最后,还有一点疑问,就是毛对“民国乡建三杰” 和“南陶北晏” 中的卢作孚、陶行知和梁漱溟,都有所评述,或当面交锋,唯独对影响最大的晏阳初先生,恕我学浅,从未见到毛对晏有任何评述。此乃为何?仅仅因为1949年之前,晏即经台去美了吗?胡适不也是那时去美的吗?他逃过了毛泽东们的口诛笔伐了吗?毛对晏为何置之不理呢?不知道就不乱说。他有后人留在大陆?有。晏氏有三儿二女,二女随父母去美,三儿皆留在大陆,要参加建设新中国。分别时有个约定,三子一年后将寄一张合影给父母,如果三个人皆过的平安,就都坐着,如果有一人站着,则表明此人处境不好。结果是三个人都站着的,仅仅一张照片,又能说明什么呢。

                                           

2017年8月定稿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茆家升:乡村建设与变革的一面旗帜——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之三

           

2017927晏阳初.jpg (181×278)

乡村建设开拓者晏阳初(网络图片)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要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

 

近百年来,围绕着如何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闭塞保守落后的面貌,一直有着几近针锋相对的不同观念与行动方案,姑且称之为革命派和改良派吧。其实这样的界定,至少在某些重要方面,并不符合史实。如果称晏阳初卢作孚梁漱溟陶行知等,为改良派代表,或庶几近之。那么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则非毛泽东彭湃等莫属了。试问毛泽东们在革谁的命呢?革命的目的又是什么?我这么问有人一定会说我太傻,报纸教科书不是亿万遍的在说在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领导贫苦农民,打倒了地主老财,推翻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走上幸福富裕的大道了嘛。可是历史事实却告诉我们,这些漂亮言词,全是毛泽东欺世盗名糊弄中国老百姓的满口谎言。真实的情况是,毛泽东这个暴君,对斯大林唯命是从,农业上更是照搬苏联的竭泽而渔、消灭富农的暴力措施,对农村施行彻底的掠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更沦亿万农民为现代农奴。仅大跃进一役,就使三千多万国人,主要是农民成为饿殍。罪魁毛泽东是救星呢还是灾星?他是革命还是反革命?

 

中国人民正是在经历了这场空前劫难之后,才认识到毛式的暴力革命,和伴之而来的什么阶级斗争为纲,消灭私有制,什么和传统做彻底的决裂,全是祸国殃民的歪理邪说。不问它是马克思,抑或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说的,都扔一边去。中国不需要这些鸟导师,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是什么主义的试验场。

 

痛定思痛之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中国人的命运只能由自己主宰。在各种社会思潮纷纭繁杂的年代,国人们必须睁大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识破各种新老骗子的巧言令色、阴谋诡计,不再上当受骗。

 

就中国广袤农村的建设与变革而言,我们在经历毛式的暴力革命种种灾难之后,这才重新想起,本来近百年前,与毛泽东们鼓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几乎同时,中国的思想界、教育界的一批有识之士,乃至一些地方官员,已经在中国乡村的建设与变革等问题上,做过了艰苦的探索,和部分地区的科学试验。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过重要的成果。虽然这种探索与试验,后来因种种原因中断了停滞了。但记录还在,有些成果也还保留着,比如晏阳初先生在河北省定县搞的平民教育试验点,至1980年代调查,仍是河北省唯一无文盲县。而毛泽东在农村搞的暴力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倒行逆施,对中国农村带来的持久性破坏,则比比皆是。这样我们重温晏阳初卢作孚梁漱溟陶行知等民族先贤们的有益探索和科学试验,不仅有历史意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先说说领军人物晏阳初。 晏阳初是谁?如今要在大街上随机采访,问一百个人,如有一两个人知道,那一定是60岁以上知识阶层的人。即使采访到在校大学生,不问学理工或学文史的,这个比例也不会超过5%。有人会说历史上的名人太多,有必要都记住他们吗?是的,逝者如斯夫,当下重要的还是要把当下的事办好。而一旦我们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先前发生过的人与事,有着密切关联时,我们是否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某位前人所研究与实践的问题与事业,与我国最广大的人群最切身的利益,关系更为密切,那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了。

 

就乡村自治问题而言,首先要谈到的自然是领军人物晏阳初先生了。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和华北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参与全球乡村建设, 卓有成效的专家。他的艰苦探索,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同时代“打土豪,分田地” 的暴力革命,形成强烈反差。

 

晏阳初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也参与了多国的乡村建设试验,国内国际都产生过重大影响。1943年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然而1949年之后,在大陆长期不为人知。

 

晏阳初先生的父亲是垫师兼乡医,谙习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因此毅然将少年晏阳初送到几百里之外的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1913年就读于香港大学前身、香港圣保罗书院。191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获学士毕业,1919年入美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后被美国锡拉丘斯等三座大学,授于荣誉博士称号。晏学成归国后,不做官不发财,全部身心投入乡村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之中,成绩卓著,影响巨大。

 

晏先生为何一回国,即全力关注中国的乡村建设问题呢?因为他是真正能‘从世界眼光看中国’(周有光先生语)的人。晏先生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古老的以农耕立国的中国,已完全衰败了。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民智未开、体弱多病,还有愚昧自私、目光短浅,缺少竟取心,没有危机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已远离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已深深地陷入民族危机之中,国将不国。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民族危机的现状,怎样才能重振雄风,跟上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决不是喊几句口号,写几篇文章,开几次动员大会就能解决的,更不可能毕其功与一役。

 

晏阳初先生学养深厚,心念苍生,且远见卓识。深知事业的艰难,任重道远,既要个人全身心投入,又要广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民间和政界。当然这些还只是外因,更重要的还是要动员鼓动教育启发全国各阶层,尤其是最广大人群农民的力量。中国的问题,根子在农村。不能有效地改变广袤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一切都是空谈。而要农村面貌有根本的改变,就不能不依靠广大农民自身追求前进的力量。这也是新时期一种新形式的乡村自治吧。

 

古老的中国数千年来,因土地私有与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而形成的乡村自治的政治生态,已逐渐衰败了。广袤乡村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变革,各种舆论与力量,已经或正在农村演出新时代的活剧。说白了就是以彭湃毛泽东为代表的暴力革命派,和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为代表的和平改良派,将在农村上演一场大博奕。大动荡开始了。

 

那改良派晏阳初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晏阳初1920年回到中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他回国后就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游历19个省,调查中国平民教育现状。1926年4月,他在《“平民”的公民教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对于教育,要适合各自国家的情况,要有中国的特色。

 

1922年即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3他转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平晏阳初用幻灯教《平民千字课》,第一次月考,全都是高分。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夫人熊朱其慧与陶行知一同前往参观,大受感动。她邀请晏阳初、陶行知、朱经农、袁观澜、胡适、傅若愚等讨论组织全国总机关,在全国各地推行展开平民教育的计划。在文化名人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1929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

   

当时的一些名流,如熊希龄、梁启超、胡适、蒋梦麟等,都做了平民读书处处长。梁启超在松坡图书馆设立平民读书处,亲自训练助教。胡适家的平民读书处由胡的长子胡祖望做教员,厨子老妈子等都来识字。陶行知家也设立“笑山平民读书处”,陶自己先教长女读千字课,再由她教妹妹,然后两个孙女教祖母。陶行知认为这种连环教学法是推广平民教育到每一家庭去的好方法

 

1926年晏阳初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对中国农村当时的现状,做了两年的广泛调查研究,包括对历史因袭实事求是的正确分析,从而发现中国广袤乡村的问题症结所在。他认为平民教育的重点是农民的教育。在其任总干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中,设立乡村教育部,选择河北定县为实验试点。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根据农民需求,从小处着眼,办了许多实事:饮水卫生、免疫接种、科学接生、培训合格医生,和引进棉花和蛋鸡新品种等;乃至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定县实验很快就被认为是国内第一流人才,创制第一等的计划,所做出的第一等工作。当时的大批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平教会,如陈筑山、郑锦、孙伏园、哈佛博士熊佛西、哈佛博士瞿菊农、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冯锐,以及陈志潜、汤茂如、刘拓等,他们都认为这将是救国的惟一途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尤其近一百多年来,高级知识分子第一次“回到农村”,又称博士下乡。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

 

他要求学生“应当达到具有劳动者的体力、专门家的知识、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宗教家的精神”。

 

晏阳初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定县实验,找到了适合中国农村特色的治国方略,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强国,先要强民;要富国,先要富民。”这就是以教育为工具,推动经济、政治、卫生、文化全面发展的乡村建设理论。

 

正当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事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之际,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步伐。1931年悍然发动918事件,强占我东三省,接下来华北危机曰益加重。晏阳初等开展的全国性的,尤以华北为重点的乡村建设事业,受到严重挫折,有些地方不得不中断,不得不让位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伟业。日本帝国者真是我中华民族的大祸害!

 

今天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抗日战争能延迟五、六年发生,一方面中国军队强军计划,能日臻完善,军力大增。另一方面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等所进行的乡村建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民尤其是广大农民们能富强起来,不仅经济实力大增,有了较坚强的后方。也能兵强马壮,提供更优质的兵员,那中日两军对垒时,我方获胜机率会更大,牺牲会大大减少。

 

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还有一项重要成果不可忽视。就是乡村富起来了,受教育机会多了,民智开了,能看清问题了,就不易受外来的歪理邪说蛊惑。什么阶级斗争、暴力革命,什么消灭私有制、和传统决裂等等,就很难在中国,包括广袤的乡村找到市场。那从暴力土改发端的中国近百年大动乱,就可能不发生,或即使发生了,范围可能没那么广,灾难没那么重。

 

可惜世间没有那么多如果,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终于都发生了。我们除了反思和汲取教训,还能做什么呢?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省主席何键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三千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

 

因日寇侵华,河北等地沦陷区乡村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计划终止。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计划,逐步南移,后转至大后方重庆一带。

 

抗日战争期间,晏阳初先生在重庆距北碚10多公里的歇马场附近的大磨滩旁,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这是一所独特的高等学府。他认为后方的建设主要是乡村的建设,而乡村建设是一个包括人的教育在内的系统工程,要进行这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完全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标准进行,而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自行安排。学院的教学活动也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附近的璧山县就是学院的实验基地。因此,乡建院毕业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都较强,许多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了晏阳初领导的华西实验区的工作。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连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务当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两大发明:他的第一发明就是开脑矿的工作──“平民教育”。   第二大发明是晏阳初发明了“乡村建设理论”。它是在“平民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和“平民教育”连锁进行、整体推进的理论。

 

三种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五个结合: 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三是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第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第五是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这样晏的平民教育思想,就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接下来内战开始,晏仍坚持他的平民教育事。之后,政权更迭,晏等事业中断。

 

1949年之后,晏阳初在大陆销声匿迹。

 

1950年离台湾赴美国。

 

19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晏阳初还曾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

 

晏阳初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 “南陶北晏”。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据1980年代的统计,定州 (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1920年代晏阳初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白杨等作物和引入培育的良种鸡等仍然广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如今,所谓民国乡建三杰和南陶北晏,连同毛泽东,都已退隐到历史的帷幕里去了。但他们关于中国乡村的建设与变革的百年之争,并未结束。具体点说,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变革,究竟应该走哪条路,或是说应该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阶级斗争为纲和暴力土改、和传统做彻底决裂的革命道路,还是应该走以乡建三杰及陶行知等所倡导的和平改良之路?还有对已过去的这样百年之争,我们今天应该做怎样的客观评价?

 

首先晏阳初与毛泽东有些牵连的事,要交待一下。

 

网上有文谈到,晏阳初1922年3月在湖南进行平民教育试验时,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这可能是事实,但接下来的话,就大可商榷了。“一些毛泽东研究者认为,毛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打到民间中去。 要说1922年初,毛在北京混的很不如意,回到家乡很想做一番事业,这时去参加平民教育运动,很有可能,但说是晏的思想影响,那是南辕北辙了。毛泽东去农村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去农村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去了,他去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去了。去农村搞暴力革命,搞与传统做彻底决裂去了,这些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完全是背道而驰!

 

毛泽东在湖南的早年活动,还有-事不得不说。就是早在晏阳初1922年入湘进行平民教育试验之前,毛就在湖南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作为驱张(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运动主角,曾率团两次晋京,终于赶走了张敬尧。另-件大事,就是在 1920年9月3日长沙《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雄文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明确表态:“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号召三千万湖南同胞“个个醒觉”,因为“湖南人没有把湖南自建为国的决心和勇气,湖南终究是没办法”。

 

文章所说“二十二行省”是指当时的奉天、吉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直隶、黑龙江、甘肃和新疆共22省。“三特区”即热河、察哈尔、绥远共3个特别行政区。“两藩地”是指蒙古、西藏2个地方。

 

真是一篇惊天动地的雄文!一评论者说“他反对一个统一的中华民国,主张各省独立,将中国分裂为27个国家,这可真让李登辉那个所谓“满、蒙、藏、疆、台、华北、华南七国联邦论”弱爆了啊!”

 

确乎“此一时彼-时焉”,今天想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毛泽东们,真是太幸福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试想那时如有什么‘颠覆政权罪’,‘分裂国家罪’,毛会怎样呢?

 

这事留给那些历史学家去评判吧。我所关注的是毛提出的湖南地方自治问题,与尔后晏阳初们在湖南进行的平民教育试验,其中也包括动员乡民们,实行新时期的乡村自治,两者有何关联和区别?

 

当然是两码事。其实就毛主张成立所谓‘湖南共和国’一事而言,撇开什么‘颠覆’、‘分裂’暂不论。所谓地方自治问题,也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毛的独创。说来也是-个悖论,首创者竟是晚清政府自身。也许是受世界民主宪政大潮影响,清末的自治运动肇始于1905年,而清廷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地方自治是1908年。清廷要搞还权于民的地方自治,着实令人振奋,然而无论从改革初衷、制度设计还是推行过程来看,其完全没有任何赋予民众自治权利的诚意。最终自治运动非但没有让老百姓获得任何权利,自治机构反而成为盘剥民众的敛财手段,使百姓深恶痛绝,也让清廷民心丧尽。

 

如何评价清末这次自治运动,也是历史学家的事,在下倒认为它未必不是当下政治改革的前车之鉴。兹事体大,以后有机会再谈。

 

至于毛的什么‘湖南共和国’高论,因为只是几句空话,毋须评判。但其数年后发表的两篇宏论,即 ‘毛选’的压卷之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已清楚表明他就是在中国施行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始作俑者!和晏阳初们倡导的乡村建设与乡村自治,是两股道跑的车!

 

当然,一定要说毛氏对晏氏有何借鉴,那也是有的。那就是毛泽东亲身参加了晏氏的平民教育工作,看到了投身此项事业,不仅要吃苦耐劳,还要有真才实学,更难的还要不计报酬。这在一生都奉行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毛泽东看来,不都是些傻子吗?一世精明的毛泽东才不干这些蠢事呢。至于要真才实学,毛泽东真的没有。他一个中专生,能和那些洋博士们叫板吗?与其吃苦耐劳无利可图,那如“打土豪,分田地” 来的痛快!还能搂着财主们的大小姐,在他们家的“牙床上滚一滚”。

 

下面说一点个人感受。

 

联想到有人还说什么毛时代的赤脚医生培养,也是受到晏阳初的影响,此言也大可商榷。晏的平民教育运动,包括改善乡村卫生状况,知识分子下乡,都是自觉行为,没人强迫他们。而毛时代医生下乡,是毛砸烂城市老爷卫生部的强制劳动改造政策,和驱赶干部去什么五七干校,知识青年去农村,都是在毛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方针指导下,对知识分子的歧视改造与迫害行为。在下就是在文革中被批斗之后,被赶下农村当过十年乡村医生的。是的,为基层最贫苦的农民,我和我培养的赤脚医生们,做出了很多工作,我一直视为我从医六十年,最有光彩的时段。但是那十年也是我一生最困厄的时期,面临过灭顶之灾,我的付出极多,成效很大,却灾难深重。试想我如果是自愿参加晏阳初氏的团队工作,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最后,还有一点疑问,就是毛对“民国乡建三杰” 和“南陶北晏” 中的卢作孚、陶行知和梁漱溟,都有所评述,或当面交锋,唯独对影响最大的晏阳初先生,恕我学浅,从未见到毛对晏有任何评述。此乃为何?仅仅因为1949年之前,晏即经台去美了吗?胡适不也是那时去美的吗?他逃过了毛泽东们的口诛笔伐了吗?毛对晏为何置之不理呢?不知道就不乱说。他有后人留在大陆?有。晏氏有三儿二女,二女随父母去美,三儿皆留在大陆,要参加建设新中国。分别时有个约定,三子一年后将寄一张合影给父母,如果三个人皆过的平安,就都坐着,如果有一人站着,则表明此人处境不好。结果是三个人都站着的,仅仅一张照片,又能说明什么呢。

                                           

2017年8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