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局外人”特别报道

编者按:5.12汶川地震灾区从来没有远离人们的视野——逝者坟冢前,树苗几经枯荣,震后新生的婴儿已长成学童,灾后重建的校舍和城镇拔地而起……但与肉眼能够感知的变化相比,对社会变迁和制度层面的变革的考量与讨论,也许更具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汶川地震十年, BBC中文希望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冷静的心态,退一步,写一组关于这些“局外人”的故事,回顾反思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我们相信,在修复社会与人文精神建构的长路上,质疑、问责和反思才能激发出最好的进步力量,才是最具有普世精神的人类文明价值。 
 
2008年12月,谭作人与纪录片导演谢贻卉开始调查死难学生名单与死亡原因。图为部分学生名单。
 
10年前的今天,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当年中国官方数据里的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后中国再也没有更新过死亡数据。面对近十万条逝去的生命,面对没有完全披露的真相,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希望更深刻地了解同胞死亡的过程,想要让每一个生命生前死后的真相,得到真正完整呈现。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条路会如此艰难。追责本身,带来了更多伤害。汶川地震十年系列— 问责者无言 追问仍继续
 
前香港记者吕秉权在灾区同家属一起纪念遇难学生。
 
 与谭作人们一样追逐着真相的还有当年深入灾区一线采访的记者。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他们的所见记录这个国家发展和变化的一撇一捺。前香港记者吕秉权震后多次返回灾区调查豆腐渣工程,与国安的猫捉老鼠游戏变成家常便饭;同行们震后一周年采访家属时遭遇暴力;地震三年后,在《南方都市报》发表著名纪念遇难家属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的作者宋志标被解职;当年被救灾警察递来的啤酒温暖的外媒记者如今说,在中国采访环境一路下坡,相比于胡锦涛时代,习近平上台后糟糕很多,管控很强,人们也越来越不愿发声。

中国的媒体报道环境在中共十八大后进入“新时代”-- “党媒姓党”,舆论尺度进一步收紧,网络管控强度空前,如今媒体鲜能问责。汶川地震十年系列—那些念念不忘的细节仍在风中飘荡

 
一些NGO亦察觉灾区女性的需要,在灾区派发女性用品。
 
面对中共建政以来破坏力最强地震带来的严重后果,灾区的行政部门一时难以应对。数以百计的NGO涌入四川,他们关怀官方看不到的角落和细节,比如为灾区的女性提供卫生巾,提供心理救援等。此后他们在与官方的周旋和拉锯中小心耕耘。政府回过神来后,开始收紧NGO空间,通过《境外组织法》管控NOG,开始培养和发展本土组织。汶川地震十年系列—公民社会从爆发到沉寂的艰难之路
 
 
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开启了中国的慈善元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捐赠热情席卷全国,民众捐赠热情达到顶点。08年后,“郭美美事件”令中国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降至地点,再加之赈灾款透明度一直遮遮掩掩和捐款渠道的多元化,此后十年中国未再现汶川一般的强震,民众已不再愿意像08年一样倾囊相助。汶川地震十年系列—捐赠者的质疑:怎么捐?捐给谁?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局外人”特别报道

编者按:5.12汶川地震灾区从来没有远离人们的视野——逝者坟冢前,树苗几经枯荣,震后新生的婴儿已长成学童,灾后重建的校舍和城镇拔地而起……但与肉眼能够感知的变化相比,对社会变迁和制度层面的变革的考量与讨论,也许更具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汶川地震十年, BBC中文希望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冷静的心态,退一步,写一组关于这些“局外人”的故事,回顾反思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我们相信,在修复社会与人文精神建构的长路上,质疑、问责和反思才能激发出最好的进步力量,才是最具有普世精神的人类文明价值。 
 
2008年12月,谭作人与纪录片导演谢贻卉开始调查死难学生名单与死亡原因。图为部分学生名单。
 
10年前的今天,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当年中国官方数据里的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后中国再也没有更新过死亡数据。面对近十万条逝去的生命,面对没有完全披露的真相,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希望更深刻地了解同胞死亡的过程,想要让每一个生命生前死后的真相,得到真正完整呈现。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条路会如此艰难。追责本身,带来了更多伤害。汶川地震十年系列— 问责者无言 追问仍继续
 
前香港记者吕秉权在灾区同家属一起纪念遇难学生。
 
 与谭作人们一样追逐着真相的还有当年深入灾区一线采访的记者。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他们的所见记录这个国家发展和变化的一撇一捺。前香港记者吕秉权震后多次返回灾区调查豆腐渣工程,与国安的猫捉老鼠游戏变成家常便饭;同行们震后一周年采访家属时遭遇暴力;地震三年后,在《南方都市报》发表著名纪念遇难家属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的作者宋志标被解职;当年被救灾警察递来的啤酒温暖的外媒记者如今说,在中国采访环境一路下坡,相比于胡锦涛时代,习近平上台后糟糕很多,管控很强,人们也越来越不愿发声。

中国的媒体报道环境在中共十八大后进入“新时代”-- “党媒姓党”,舆论尺度进一步收紧,网络管控强度空前,如今媒体鲜能问责。汶川地震十年系列—那些念念不忘的细节仍在风中飘荡

 
一些NGO亦察觉灾区女性的需要,在灾区派发女性用品。
 
面对中共建政以来破坏力最强地震带来的严重后果,灾区的行政部门一时难以应对。数以百计的NGO涌入四川,他们关怀官方看不到的角落和细节,比如为灾区的女性提供卫生巾,提供心理救援等。此后他们在与官方的周旋和拉锯中小心耕耘。政府回过神来后,开始收紧NGO空间,通过《境外组织法》管控NOG,开始培养和发展本土组织。汶川地震十年系列—公民社会从爆发到沉寂的艰难之路
 
 
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开启了中国的慈善元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捐赠热情席卷全国,民众捐赠热情达到顶点。08年后,“郭美美事件”令中国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降至地点,再加之赈灾款透明度一直遮遮掩掩和捐款渠道的多元化,此后十年中国未再现汶川一般的强震,民众已不再愿意像08年一样倾囊相助。汶川地震十年系列—捐赠者的质疑:怎么捐?捐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