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西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威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运行







青藏高原(网络图片)



前言
 
中国政府一直标榜,西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区。2018年7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表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白皮书声称: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笔者多次指出,西藏高原(中国称青藏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破坏得最厉害的地区。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是看它出台了多少部相关法规,也不是看它划定了多少片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有多大,占国土的比重有多高。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要看这个地区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对于本底值的偏离程度和发展趋势。2018年10月11日到2018年11月3日,在西藏高原发生了四起由滑坡引发的严重的堰塞湖事件;2018年10月18日到12月16日,西藏高原发生了多起地震,而且大多是浅源地震。
 
四起由滑坡引发的严重的堰塞湖事件:
——2018年10月11日7时10分许,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与西藏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的江达县波罗乡境内发生大型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并形成了溃决洪水,甚至是历史最大洪水;
 
——2018年10月17日早上5时,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下游约5公里处、雅鲁藏布江河谷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导致河道被堵、江水断流,形成堰塞湖,溃决后形成大洪水。发生滑坡和堰塞湖的地方,是中国一些科学家建议建设的红旗河的起点;
 
——2018年10月29日上午10时许,西藏林芝雅鲁藏布江在前段时间滑坡基础上再次发生滑坡,形成堰塞湖造成水位上涨,溃决后形成大洪水;
——2018年11月3日下午17时40分许,曾于10月11日发生山体滑坡的地点又发生二次滑坡,导致金沙江再次断流,水位上涨,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洪水流量超过20多天前的历史最大洪水,再造历史最大洪水流量记录。
 
多起浅源地震:
2018年10月18日到12月14日,西藏高原发生了多起地震,而且大多是浅源地震:
 
——2018年10月18日15时52分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2018年10月23日0时49分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在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2018年10月31日9时49分,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01810月31日16时29分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2018年11月1日7时9分,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2018年12月13日深夜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发生了5次地震,其中震源深度最浅仅7千米,有两次有感地震,最高达4.9级;
 
——2018年12月16日12时46分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而昌都市芒康县在10月份和11月份刚刚经历了金沙江堰塞湖溃坝造成的万年一遇洪水灾害,多座桥梁被冲毁、多条国道被中断、大片农田被淹没,众多居民住房、公共建筑被淹没,居民被迫迁移,灾情十分严重,而灾民获得的补助是少之又少。
 
中国政府并没有给出四次发生大规模滑坡造成大型堰塞湖的原因,也没有给出在这么短时间内,在诸多地方发生浅源地震的原因。特别是昌都市芒康县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最浅仅7千米,与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的两次大型堰塞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目前的情况下,造成滑坡灾难的原因往往不单单是自然因素,而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如修建水库大坝,抬高水位,造成滑坡体失稳。深源的结构性强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或者是大断裂活动的结果,浅源地震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如开挖矿藏、修建水库大坝等等。
 
如果还有人认为,滑坡、堰塞湖与浅源地震都不影响西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区这个大局,那么这一次,不是有小孩喊狼来了,而是狼真正来了。西藏高原气温快速上升,造成冰川融化后退,诸多湖泊的水位上升,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湖泊将发生溢水溃决,造成横冲直撞的洪流,可能直接冲毁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通讯光缆、输油管道等等。
 
在判断灾害程度时,中国政府的标准就是是否影响到国之重器如大型基础设施的安全,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安全。而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是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三大重点战略性工程。
 
一、青藏铁路告急!青藏公路告急!
 
2018年12月初,中国多家媒体报道:位于西藏高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腹地的盐湖水位上升,湖泊的面积的扩大,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青藏铁路造成巨大威胁。青藏公路告急!青藏铁路告急!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告急!
 
盐湖,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昆仑山脉南侧,属可可西里腹地,海拔在4400米以上。盐湖本是一个独立的内陆湖,湖泊的主要水源是天然降水与冰川和常年积雪的融化水,通过自然蒸发而保持水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2011年9月14日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由于水位上升、湖面扩大,发生大决堤,引发洪水灾害。决堤之后,大量湖水外泄,形成的冲沟宽100多米、深6至7米、长十多公里,向东流入库赛湖;洪水继而冲溃库赛湖自然湖堤,形成的冲沟,流入海丁诺尔湖;再冲溃海丁诺尔湖堤,形成的冲沟,最终流入盐湖。这样,本来四个独立的内陆湖,通过洪水冲掘出来的冲沟,连成一个湖泊体系。处于上游的卓乃湖、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失去部分储水功能,而地势最低的盐湖就成为容纳多余水量的地方。
 
卓乃湖湖水溃堤溢出后,2012年后卓乃湖面积和水位趋向稳定;一年后,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的面积和水位也趋向稳定。只有盐湖自2011年卓乃湖大决堤后,一直处于一个面积不断增大、水位不断升高的过程。2015年的数据表明,盐湖在2011年到2015年的四年时间中面积增加2.3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副站长谢昌卫向记者介绍说:“水位在2016年的时候,(盐湖)的湖岸向外推进了大概100米,水位上涨了1.95米,到2017年湖岸向外推进了大概100多米,水位上涨了2.25米,到今年,今年降水量比较多,水位上涨很厉害,10月份进去的时候,车开进去测的时候,水位上涨了3米多,到11月份的时候水位当年总共上涨了4米左右,4米过了,现在水位还在上涨,估计又涨了三四十公分了,也就是说今年总共能涨4米5左右。” 照此推算,仅从2016到2018年,可可西里盐湖水位上涨了8.3米,其中2016年上升了1.95米,2017年上升了2.35米,2018年上升了4.0米),湖泊面积增加了42平方公里,已经达到196.8平方公里,湖水储量增加了14.1亿立方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本是一个封闭的流域,与东部地区有分水岭相隔。盐湖东边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和输油管道,距离盐湖东边边界仅八公里。一旦盐湖发生大决堤,溢过自然分水岭,其洪水灾害效果与堰塞湖溃坝、水库大坝溃坝的效果相似。
 
专家们预测,盐湖的面积按照这个速度继续扩大,水位继续升高,未来1至2年内会发生溢水溃决,引发的洪水会直接冲毁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和输油管道,并将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其他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可以预计,中国政府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马上采取工程措施,开挖长长的、宽宽的引水渠道,甚至是引水隧道,将可可西里盐湖的水引到三江源中的长江河源,以免盐湖溢水溃决,形成不可控制的洪水,破坏了青藏铁路等基础设施。
 
但是引水渠道工程的负面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
 
第一,引水渠道工程将破坏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地基。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多建造在冻土层上。一旦引水渠道工程通过冻土层,冻土层将发生软化,路基下沉,铁路和公路将无法使用。这样,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工程必须更新重建,不但费用巨大,而且施工期长。正如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姚晓军副教授所指出的,盐湖外溢湖水可能使流经地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继而对以冷却地基为主要手段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等寒区工程造成危害;
 
第二,可可西里盐湖以及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的湖水是矿化度较高的半咸水,一旦通过引水渠道进入长江河源,必然对长江河源区、上游区乃至整条长江的水体水质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三,一旦可可西里盐湖的引水渠道工程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可可西里的地貌条件。可可西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可可西里就有水量的净输出。而在自然状态下,可可西里的水量没有向区外的输出,而是保持内部的平衡。目前可可西里盐湖湖面扩大和水位上升,是西藏高原气温上升过快、冰川和常年积雪融化过快所导致,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过程。当西藏高原气温继续上升,冰川和常年积雪消融,可可西里地区就失去了主要的水量来源。但是引水渠道工程的基准面,将迫使可可西里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可可西里地区变得更加干燥,植被消失,加快荒漠化过程。可能将来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的面积会转而变小,直至干涸。
 
二、同样威胁青藏铁路的还有色林错面积的扩大和水位的上升
 
西藏高原是中国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西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占中国湖泊面积的四成五以上。由于近年来西藏高原的湖泊面积不断扩大,而中国其他地区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所以西藏高原湖泊面积所占的比例一直在加大。
 
以前大家知道,西藏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而如今色林错的面积已超越青海湖,成为西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色林错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班戈和尼玛三县交界处,岗底斯山北麓。色林错本是西藏高原上湖面面积第三大的湖泊,位于青海湖和纳木错之后;在西藏自治区色林错的湖面面积位于第二,排名在纳木错之后。
 
下面是色林错湖泊面积近年来的变化数据:
 
1976年:1666.96平方公里,指数100.00;
1990年:1722.39平方公里,指数103.33;
1999年:1798.95平方公里,指数107.92;
2007年:2287.6平方公里,指数137.23;
2010年:2323.6平方公里,指数139.39;
2017年:2391平方公里,指数143.43。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6年到2017年之间,色林错湖泊面积增加了724.04平方公里,湖泊面积扩大了43.43%。其中变化最快的时期是1999年到2007年,湖泊面积增加了488.65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61平方公里,差不多有十个杭州西湖的面积。
 
1985年,色林错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当时误以为色林错也正面临着湖面退缩的问题(明显的误判),没有想到现在面临的却是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所带来的问题:近湖边的草地本是该地区最佳的牧场,现在被上升的湖水所淹没,按照中央政策定居下来的游牧牧民新盖的房子也被湖水淹没,牧民不得不被迫撤离家园。
 
当年在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24万多条装满沙石的沙袋沿色林错一侧堆起一条长近20公里的防护“长城”,把湖与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隔开,说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如今,色林错面积不断扩大,水位不断上升,其对青藏铁路的威胁,不是这“长城”能够抵挡的。同时色林错面积的扩大,也将严重影响到拉萨—安多县至阿里地区的主要公路动脉大北线的正常通行。西藏高原上摆放之八十以上的湖泊的面积都在扩张,水位都在上升,这些都威胁西藏高原上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中国专家指出:西藏高原平均每年有247平方公里冰川消融,其气温上升速度比亚洲其它地区快四倍。过去五十年,西藏高原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2摄氏度,随着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强,冰川整体后退消融。其实色林错的增大,可可西里盐湖的增大,西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增大,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不断积累、特别是西藏高原超过平均速度的气温增高、冰川积雪融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也是人类忽视生态环境、急剧经济活动、追逐GDP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色林错的牧民面临的生存问题,也就是未来的西藏高原所要面对的生存问题:冰川迅速消退,草原面积不断减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而湖泊面积增加只是一个过渡变化的现象,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还是来水量减少,又回到湖面退缩,湖泊面临干涸的局面上来。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象某些中国专家所说的,生态环境总体趋好,而恰恰相反。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王维洛:西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威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运行







青藏高原(网络图片)



前言
 
中国政府一直标榜,西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区。2018年7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表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白皮书声称: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笔者多次指出,西藏高原(中国称青藏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破坏得最厉害的地区。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是看它出台了多少部相关法规,也不是看它划定了多少片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有多大,占国土的比重有多高。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要看这个地区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对于本底值的偏离程度和发展趋势。2018年10月11日到2018年11月3日,在西藏高原发生了四起由滑坡引发的严重的堰塞湖事件;2018年10月18日到12月16日,西藏高原发生了多起地震,而且大多是浅源地震。
 
四起由滑坡引发的严重的堰塞湖事件:
——2018年10月11日7时10分许,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与西藏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的江达县波罗乡境内发生大型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并形成了溃决洪水,甚至是历史最大洪水;
 
——2018年10月17日早上5时,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下游约5公里处、雅鲁藏布江河谷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导致河道被堵、江水断流,形成堰塞湖,溃决后形成大洪水。发生滑坡和堰塞湖的地方,是中国一些科学家建议建设的红旗河的起点;
 
——2018年10月29日上午10时许,西藏林芝雅鲁藏布江在前段时间滑坡基础上再次发生滑坡,形成堰塞湖造成水位上涨,溃决后形成大洪水;
——2018年11月3日下午17时40分许,曾于10月11日发生山体滑坡的地点又发生二次滑坡,导致金沙江再次断流,水位上涨,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洪水流量超过20多天前的历史最大洪水,再造历史最大洪水流量记录。
 
多起浅源地震:
2018年10月18日到12月14日,西藏高原发生了多起地震,而且大多是浅源地震:
 
——2018年10月18日15时52分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2018年10月23日0时49分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在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2018年10月31日9时49分,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01810月31日16时29分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2018年11月1日7时9分,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2018年12月13日深夜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发生了5次地震,其中震源深度最浅仅7千米,有两次有感地震,最高达4.9级;
 
——2018年12月16日12时46分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而昌都市芒康县在10月份和11月份刚刚经历了金沙江堰塞湖溃坝造成的万年一遇洪水灾害,多座桥梁被冲毁、多条国道被中断、大片农田被淹没,众多居民住房、公共建筑被淹没,居民被迫迁移,灾情十分严重,而灾民获得的补助是少之又少。
 
中国政府并没有给出四次发生大规模滑坡造成大型堰塞湖的原因,也没有给出在这么短时间内,在诸多地方发生浅源地震的原因。特别是昌都市芒康县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最浅仅7千米,与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的两次大型堰塞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目前的情况下,造成滑坡灾难的原因往往不单单是自然因素,而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如修建水库大坝,抬高水位,造成滑坡体失稳。深源的结构性强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或者是大断裂活动的结果,浅源地震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如开挖矿藏、修建水库大坝等等。
 
如果还有人认为,滑坡、堰塞湖与浅源地震都不影响西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区这个大局,那么这一次,不是有小孩喊狼来了,而是狼真正来了。西藏高原气温快速上升,造成冰川融化后退,诸多湖泊的水位上升,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湖泊将发生溢水溃决,造成横冲直撞的洪流,可能直接冲毁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通讯光缆、输油管道等等。
 
在判断灾害程度时,中国政府的标准就是是否影响到国之重器如大型基础设施的安全,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安全。而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是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三大重点战略性工程。
 
一、青藏铁路告急!青藏公路告急!
 
2018年12月初,中国多家媒体报道:位于西藏高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腹地的盐湖水位上升,湖泊的面积的扩大,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青藏铁路造成巨大威胁。青藏公路告急!青藏铁路告急!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告急!
 
盐湖,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昆仑山脉南侧,属可可西里腹地,海拔在4400米以上。盐湖本是一个独立的内陆湖,湖泊的主要水源是天然降水与冰川和常年积雪的融化水,通过自然蒸发而保持水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2011年9月14日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由于水位上升、湖面扩大,发生大决堤,引发洪水灾害。决堤之后,大量湖水外泄,形成的冲沟宽100多米、深6至7米、长十多公里,向东流入库赛湖;洪水继而冲溃库赛湖自然湖堤,形成的冲沟,流入海丁诺尔湖;再冲溃海丁诺尔湖堤,形成的冲沟,最终流入盐湖。这样,本来四个独立的内陆湖,通过洪水冲掘出来的冲沟,连成一个湖泊体系。处于上游的卓乃湖、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失去部分储水功能,而地势最低的盐湖就成为容纳多余水量的地方。
 
卓乃湖湖水溃堤溢出后,2012年后卓乃湖面积和水位趋向稳定;一年后,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的面积和水位也趋向稳定。只有盐湖自2011年卓乃湖大决堤后,一直处于一个面积不断增大、水位不断升高的过程。2015年的数据表明,盐湖在2011年到2015年的四年时间中面积增加2.3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副站长谢昌卫向记者介绍说:“水位在2016年的时候,(盐湖)的湖岸向外推进了大概100米,水位上涨了1.95米,到2017年湖岸向外推进了大概100多米,水位上涨了2.25米,到今年,今年降水量比较多,水位上涨很厉害,10月份进去的时候,车开进去测的时候,水位上涨了3米多,到11月份的时候水位当年总共上涨了4米左右,4米过了,现在水位还在上涨,估计又涨了三四十公分了,也就是说今年总共能涨4米5左右。” 照此推算,仅从2016到2018年,可可西里盐湖水位上涨了8.3米,其中2016年上升了1.95米,2017年上升了2.35米,2018年上升了4.0米),湖泊面积增加了42平方公里,已经达到196.8平方公里,湖水储量增加了14.1亿立方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本是一个封闭的流域,与东部地区有分水岭相隔。盐湖东边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和输油管道,距离盐湖东边边界仅八公里。一旦盐湖发生大决堤,溢过自然分水岭,其洪水灾害效果与堰塞湖溃坝、水库大坝溃坝的效果相似。
 
专家们预测,盐湖的面积按照这个速度继续扩大,水位继续升高,未来1至2年内会发生溢水溃决,引发的洪水会直接冲毁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和输油管道,并将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其他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可以预计,中国政府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马上采取工程措施,开挖长长的、宽宽的引水渠道,甚至是引水隧道,将可可西里盐湖的水引到三江源中的长江河源,以免盐湖溢水溃决,形成不可控制的洪水,破坏了青藏铁路等基础设施。
 
但是引水渠道工程的负面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
 
第一,引水渠道工程将破坏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地基。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多建造在冻土层上。一旦引水渠道工程通过冻土层,冻土层将发生软化,路基下沉,铁路和公路将无法使用。这样,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工程必须更新重建,不但费用巨大,而且施工期长。正如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姚晓军副教授所指出的,盐湖外溢湖水可能使流经地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继而对以冷却地基为主要手段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等寒区工程造成危害;
 
第二,可可西里盐湖以及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的湖水是矿化度较高的半咸水,一旦通过引水渠道进入长江河源,必然对长江河源区、上游区乃至整条长江的水体水质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三,一旦可可西里盐湖的引水渠道工程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可可西里的地貌条件。可可西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可可西里就有水量的净输出。而在自然状态下,可可西里的水量没有向区外的输出,而是保持内部的平衡。目前可可西里盐湖湖面扩大和水位上升,是西藏高原气温上升过快、冰川和常年积雪融化过快所导致,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过程。当西藏高原气温继续上升,冰川和常年积雪消融,可可西里地区就失去了主要的水量来源。但是引水渠道工程的基准面,将迫使可可西里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可可西里地区变得更加干燥,植被消失,加快荒漠化过程。可能将来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的面积会转而变小,直至干涸。
 
二、同样威胁青藏铁路的还有色林错面积的扩大和水位的上升
 
西藏高原是中国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西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占中国湖泊面积的四成五以上。由于近年来西藏高原的湖泊面积不断扩大,而中国其他地区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所以西藏高原湖泊面积所占的比例一直在加大。
 
以前大家知道,西藏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而如今色林错的面积已超越青海湖,成为西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色林错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班戈和尼玛三县交界处,岗底斯山北麓。色林错本是西藏高原上湖面面积第三大的湖泊,位于青海湖和纳木错之后;在西藏自治区色林错的湖面面积位于第二,排名在纳木错之后。
 
下面是色林错湖泊面积近年来的变化数据:
 
1976年:1666.96平方公里,指数100.00;
1990年:1722.39平方公里,指数103.33;
1999年:1798.95平方公里,指数107.92;
2007年:2287.6平方公里,指数137.23;
2010年:2323.6平方公里,指数139.39;
2017年:2391平方公里,指数143.43。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6年到2017年之间,色林错湖泊面积增加了724.04平方公里,湖泊面积扩大了43.43%。其中变化最快的时期是1999年到2007年,湖泊面积增加了488.65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61平方公里,差不多有十个杭州西湖的面积。
 
1985年,色林错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当时误以为色林错也正面临着湖面退缩的问题(明显的误判),没有想到现在面临的却是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所带来的问题:近湖边的草地本是该地区最佳的牧场,现在被上升的湖水所淹没,按照中央政策定居下来的游牧牧民新盖的房子也被湖水淹没,牧民不得不被迫撤离家园。
 
当年在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24万多条装满沙石的沙袋沿色林错一侧堆起一条长近20公里的防护“长城”,把湖与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隔开,说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如今,色林错面积不断扩大,水位不断上升,其对青藏铁路的威胁,不是这“长城”能够抵挡的。同时色林错面积的扩大,也将严重影响到拉萨—安多县至阿里地区的主要公路动脉大北线的正常通行。西藏高原上摆放之八十以上的湖泊的面积都在扩张,水位都在上升,这些都威胁西藏高原上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中国专家指出:西藏高原平均每年有247平方公里冰川消融,其气温上升速度比亚洲其它地区快四倍。过去五十年,西藏高原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2摄氏度,随着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强,冰川整体后退消融。其实色林错的增大,可可西里盐湖的增大,西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增大,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不断积累、特别是西藏高原超过平均速度的气温增高、冰川积雪融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也是人类忽视生态环境、急剧经济活动、追逐GDP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色林错的牧民面临的生存问题,也就是未来的西藏高原所要面对的生存问题:冰川迅速消退,草原面积不断减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而湖泊面积增加只是一个过渡变化的现象,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还是来水量减少,又回到湖面退缩,湖泊面临干涸的局面上来。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象某些中国专家所说的,生态环境总体趋好,而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