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立: 駁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兩大經典名言

 
 
筆者近日發表一篇理論研究新作「為什麼說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是完全錯誤和荒謬的?」同學、朋友叫好一片。想起平時對被大陸日夜宣傳灌輸而至耳熟能詳,而自己又曾作過認真獨立思考且有心得的所謂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兩大經典名言,忍不住在此執筆直書,就教於諸君。
 
其一剖折如下:
 
馬主義批評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和「荒謬」之處所舉的著名例子是:資本家為了保持和提高商品在市場的價格,寧願毀滅商品也不讓它們無償地歸還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和窮人的手裡。比如寧願將牛奶倒入海也不給有需要的人。又比如資本主義國家遍地高樓大廈,而窮人們卻只能露宿街頭,形成了「有屋無人住,有人無屋住」的不合理社會現象。
 
馬主義簡單地認為:只要解決了這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改變和消滅了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社會生產力便會「得到極大的發展」,社會就會得到「極大的進步」,從而進入人類最完美的「共產主義社會」。
 
筆者估計馬克思作此論斷時,是躲在德國的小鎮居所想像歐洲和俄國農埸主把多余的滯銷的牛奶倒入海中銷毀的情景,貪窮落後的東方大國中國的資本主義在黃金十年1926-1937才剛剛開始萌芽,遠還末發展到如此地步,加上當年外蒙被陰謀割裂,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牛奶可供傾倒入海。
 
可是,經過在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俄國和中國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寵大最殘酷的社會主義大試驗結果如何呢?我們親眼目睹的是:牛奶不倒海裡了,可是牛奶沒有了。房子都無償分配給員工們住了,擠得滿滿的,可是新房子卻沒有了。
 
70年代筆者在廣西、貴州的大山溝裡工作,參加「三線建設」,地處崇山峻嶺,方園數十里荒無人煙,生活極為艱苦。「半月不聞肉味」是常事,平日食堂只有蘿卜干咸菜。想買一小包內蒙奶粉難於上青天,轉碾經多個熟人朋友之手,才能買到一小包(大概是250g)以補充營養。直至婚後調昆明工作,80年代才能憑新生兒証明每天大清早摸黑排隊購得100克鮮奶。中國從末有過將牛奶倒海裡吧?怎麼市場上不見牛奶呢?原因在於公社化,普遍公有制,農牧民完全沒有生產的積極性。直至「改革開放」後,把部份的生產自由還給了農牧民,才真正有了牛奶及奶制品供應,今天各大中城市的超市中才有了盒裝鮮牛奶和袋裝礶裝奶粉供應,這在毛澤東時代是難以想像的。
 
70年代末,筆者開始在西南某省會城市建筑設計院工作,對毛時代和後毛時代建筑業的蕭條泠落體會更深,那年代,土地無償佔用,誰佔歸誰,一切實行「單位所有制」的計劃經濟,各行各業死氣沉沉,鮮有建設新房子,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全靠「解放前」國民黨留下的高樓大廈撐門面,「解放」三四十年,幾乎沒有建過什麼像樣的新房子,住宅建設就更不用說了,人口卻在不斷地增加,人們普遍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擠在「舊社會」留下的破舊房子裡,以致發生上海年輕人為婚房鬧出人命的慘劇。那年代當地各單位建的職工宿舍全都是紅磚予制板的4-6層簡陋紅磚房,不少連獨立廚廁都沒有,很多房子剛完工甚至末完工就被擠進來搶住了,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有房無人住」的現象,房子都住得滿滿的,可是新房子卻沒有了。直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學習資本主義社會,土地有償使用,開放民菅建筑,房產私有、允許買賣,才出現了各地城市高樓大廈雨後舂筍的蓬勃局面,中國老百姓才第一次見識了什麼是現代高層住宅。
 
事實証明馬主義的「線性思維」太簡單太幼稚了。牛奶不倒海裡了,可是牛奶沒有了。房子都無償分給員工了,可是新房子卻沒有了。
 
馬的著眼點(聚焦點)錯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不完全取決於產品的分配和使用,而是主要在於社會制度(所有制)是否能促進全社會的生產積極性。
 
資本主義社會縱有許多缺䧟,但其在生產過程中淘汰甚或主動銷毀一些不合格的成品半成品為確保其品牌產品的的高質和商業聲譽的行為無可厚非。相比之下,若放任這些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塲,後果更為嚴重。據報今年廣東(兩廣)荔技產能過剩,收購價跌至每斤0.1元還跌勢不止,果農大多不情願劈價出售,造成大量荔枝積壓腐爛,堆成垃圾拉去充肥料。這就牽涉到市場運作,物流運輸等等社會問題了,試想如果北方甚至國外需求量足夠大,物流運輸方便快㨗,運費便宜合理....收購價會跌到如此低賤嗎?果農會舍得眼睜睜看著它們爛掉嗎?相反地,只要上述的商品生產、流轉、銷售任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做成廢棄大量農產品的痛心現象。
 
同理,西方國家如果市場對鮮牛奶的需求量足夠大,市場價格維持一定水平,農場主有利可圖,他們是絕不會將牛奶倒入海的,他們這樣做,只是遵循資本主義行之有效的商業市場規則,馬克思以一時特有的現象用之於舉例以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全面攻擊是不當的。
 
馬主義經典名句之二,列寧說:將來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黃金只能用來鋪廁所。
 
列此話的言下之意是黃金作為一種不生鏽、不失重變形的貴金屬,被全世界公推公認作為財富和價值永久保存的象徽和替代物以及統一的衡量標准,在資本主義世界裡己通行達數個世紀之久,人類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己經消滅了私有制,沒有了私有財產,一切「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也就沒有了需要永久保存的財富,所以也就不再需要黃金這種貴金屬來充當統一的價值標准了。列還解釋說,作為一種金屬,黃金在其金屬之物理屬性上,諸如延展性、可塑性,導電性、導熱性等均不如其他金屬,因而用於制作電器、日用品也不如其他金屬。所以,只能用來鋪廁所,借此表達了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蔑視和憤怒。
 
可是一個多世紀漫長的歲月過去了,事與馬列願違,資本主義不但並末如他們予言的那樣「全面崩潰」反而日益發展壯大,創造出比社會主義更大得多的經濟成就。因此,作為全世界日漸增長的財富的代表和象徽,黃金非但沒有被用來鋪廁所,而本身的財富標準作用更日趨重要,世界各國均視為珍寶,增加儲備,各國無不用作發行貨幣的幣值保證。
 
中共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馬列將共產主義社會想象得多麼美妙豐富,全世界超逾一個世紀的大范圍實踐証實了它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幻想,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領頭人蘇聯己經易幟解體,并公開宣佈共產主義失敗。時至今日距離它的全球最終落幕己經為期不遠。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李大立: 駁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兩大經典名言

 
 
筆者近日發表一篇理論研究新作「為什麼說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是完全錯誤和荒謬的?」同學、朋友叫好一片。想起平時對被大陸日夜宣傳灌輸而至耳熟能詳,而自己又曾作過認真獨立思考且有心得的所謂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兩大經典名言,忍不住在此執筆直書,就教於諸君。
 
其一剖折如下:
 
馬主義批評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和「荒謬」之處所舉的著名例子是:資本家為了保持和提高商品在市場的價格,寧願毀滅商品也不讓它們無償地歸還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和窮人的手裡。比如寧願將牛奶倒入海也不給有需要的人。又比如資本主義國家遍地高樓大廈,而窮人們卻只能露宿街頭,形成了「有屋無人住,有人無屋住」的不合理社會現象。
 
馬主義簡單地認為:只要解決了這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改變和消滅了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社會生產力便會「得到極大的發展」,社會就會得到「極大的進步」,從而進入人類最完美的「共產主義社會」。
 
筆者估計馬克思作此論斷時,是躲在德國的小鎮居所想像歐洲和俄國農埸主把多余的滯銷的牛奶倒入海中銷毀的情景,貪窮落後的東方大國中國的資本主義在黃金十年1926-1937才剛剛開始萌芽,遠還末發展到如此地步,加上當年外蒙被陰謀割裂,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牛奶可供傾倒入海。
 
可是,經過在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俄國和中國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寵大最殘酷的社會主義大試驗結果如何呢?我們親眼目睹的是:牛奶不倒海裡了,可是牛奶沒有了。房子都無償分配給員工們住了,擠得滿滿的,可是新房子卻沒有了。
 
70年代筆者在廣西、貴州的大山溝裡工作,參加「三線建設」,地處崇山峻嶺,方園數十里荒無人煙,生活極為艱苦。「半月不聞肉味」是常事,平日食堂只有蘿卜干咸菜。想買一小包內蒙奶粉難於上青天,轉碾經多個熟人朋友之手,才能買到一小包(大概是250g)以補充營養。直至婚後調昆明工作,80年代才能憑新生兒証明每天大清早摸黑排隊購得100克鮮奶。中國從末有過將牛奶倒海裡吧?怎麼市場上不見牛奶呢?原因在於公社化,普遍公有制,農牧民完全沒有生產的積極性。直至「改革開放」後,把部份的生產自由還給了農牧民,才真正有了牛奶及奶制品供應,今天各大中城市的超市中才有了盒裝鮮牛奶和袋裝礶裝奶粉供應,這在毛澤東時代是難以想像的。
 
70年代末,筆者開始在西南某省會城市建筑設計院工作,對毛時代和後毛時代建筑業的蕭條泠落體會更深,那年代,土地無償佔用,誰佔歸誰,一切實行「單位所有制」的計劃經濟,各行各業死氣沉沉,鮮有建設新房子,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全靠「解放前」國民黨留下的高樓大廈撐門面,「解放」三四十年,幾乎沒有建過什麼像樣的新房子,住宅建設就更不用說了,人口卻在不斷地增加,人們普遍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擠在「舊社會」留下的破舊房子裡,以致發生上海年輕人為婚房鬧出人命的慘劇。那年代當地各單位建的職工宿舍全都是紅磚予制板的4-6層簡陋紅磚房,不少連獨立廚廁都沒有,很多房子剛完工甚至末完工就被擠進來搶住了,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有房無人住」的現象,房子都住得滿滿的,可是新房子卻沒有了。直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學習資本主義社會,土地有償使用,開放民菅建筑,房產私有、允許買賣,才出現了各地城市高樓大廈雨後舂筍的蓬勃局面,中國老百姓才第一次見識了什麼是現代高層住宅。
 
事實証明馬主義的「線性思維」太簡單太幼稚了。牛奶不倒海裡了,可是牛奶沒有了。房子都無償分給員工了,可是新房子卻沒有了。
 
馬的著眼點(聚焦點)錯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不完全取決於產品的分配和使用,而是主要在於社會制度(所有制)是否能促進全社會的生產積極性。
 
資本主義社會縱有許多缺䧟,但其在生產過程中淘汰甚或主動銷毀一些不合格的成品半成品為確保其品牌產品的的高質和商業聲譽的行為無可厚非。相比之下,若放任這些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塲,後果更為嚴重。據報今年廣東(兩廣)荔技產能過剩,收購價跌至每斤0.1元還跌勢不止,果農大多不情願劈價出售,造成大量荔枝積壓腐爛,堆成垃圾拉去充肥料。這就牽涉到市場運作,物流運輸等等社會問題了,試想如果北方甚至國外需求量足夠大,物流運輸方便快㨗,運費便宜合理....收購價會跌到如此低賤嗎?果農會舍得眼睜睜看著它們爛掉嗎?相反地,只要上述的商品生產、流轉、銷售任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做成廢棄大量農產品的痛心現象。
 
同理,西方國家如果市場對鮮牛奶的需求量足夠大,市場價格維持一定水平,農場主有利可圖,他們是絕不會將牛奶倒入海的,他們這樣做,只是遵循資本主義行之有效的商業市場規則,馬克思以一時特有的現象用之於舉例以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全面攻擊是不當的。
 
馬主義經典名句之二,列寧說:將來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黃金只能用來鋪廁所。
 
列此話的言下之意是黃金作為一種不生鏽、不失重變形的貴金屬,被全世界公推公認作為財富和價值永久保存的象徽和替代物以及統一的衡量標准,在資本主義世界裡己通行達數個世紀之久,人類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己經消滅了私有制,沒有了私有財產,一切「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也就沒有了需要永久保存的財富,所以也就不再需要黃金這種貴金屬來充當統一的價值標准了。列還解釋說,作為一種金屬,黃金在其金屬之物理屬性上,諸如延展性、可塑性,導電性、導熱性等均不如其他金屬,因而用於制作電器、日用品也不如其他金屬。所以,只能用來鋪廁所,借此表達了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蔑視和憤怒。
 
可是一個多世紀漫長的歲月過去了,事與馬列願違,資本主義不但並末如他們予言的那樣「全面崩潰」反而日益發展壯大,創造出比社會主義更大得多的經濟成就。因此,作為全世界日漸增長的財富的代表和象徽,黃金非但沒有被用來鋪廁所,而本身的財富標準作用更日趨重要,世界各國均視為珍寶,增加儲備,各國無不用作發行貨幣的幣值保證。
 
中共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馬列將共產主義社會想象得多麼美妙豐富,全世界超逾一個世紀的大范圍實踐証實了它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幻想,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領頭人蘇聯己經易幟解體,并公開宣佈共產主義失敗。時至今日距離它的全球最終落幕己經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