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如果國民黨 1949 年後繼續執政──評陳冠中《建豐二年》

 
 
十多年前,專門研究軍事史的美國歷史學家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大概因為研究歷史導致生活太過苦悶,所以就搞搞新意思,在他所創辦和主編的期刊《軍事史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中,廣徵「假設歷史」的文章,希望他的「行家」可以寫寫假設的歷史,推斷一下如果希特勒沒有進軍蘇聯、如果美國獨立戰爭失敗等等,世界會變成怎樣。當我們以為歷史學家是非常沉實、對這些虛構題材不屑一顧的時候,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得到的反應非常熱烈,得以令他編成兩本非常暢銷的《What If ?》。
 
不單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對虛構歷史有興趣,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也在每年出版「The World If」的特輯,一方面預測將來世界的發展,也探討歷史的另一種可能。《經濟學人》在 2015 年的特輯,其中一篇題為「戰後的另一種可能──蔣中正的中國」,寫的是「如果」國民黨在 1949 年的國共內戰中獲勝,今天的中國會變成怎樣。作者說:
按照臺灣這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如果換轉中國大陸也以同樣的速度發展,GDP 會比現在的中國高 42%(不必等到八〇年代鄧小平上臺才真正發展經濟,浪費三十多年時光)。當然,蔣氏中國跟今天的分別還不止於此,蔣介石沒有毛澤東那麼獨裁,中國就不會有文革,不會有大躍進,中國也大概不會出現大饑荒、鬥地主等慘況。最重要,中國可能已經民主化了。
 
現在定居北京的香港作家陳冠中的小說──《建豐二年》,跟《經濟學人》的假設有異曲同工之妙。跟之前兩本著作《盛世》和《裸命》一樣,陳冠中繼續為中國把脈,不過這次用更顛覆、更具玩味的方法,去寫他眼中的中國。這本書的副題是「新中國烏有史」,所謂的「烏有史」就是「What If」的歷史,那種疑幻似真的虛構歷史,貫穿全書都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真的是「名字」,在書中他們沒有姓氏),像振開像京生、像浩雲像歐梵和樹森。讀著讀著開始分不開現實與虛擬……
 
整本小說的出發點,在 1949 年後國民黨的繼續執政。陳冠中筆下的蔣氏中國,六〇年代就已經出現小康社會,這跟《經濟學人》的推測是完全相同。減去毛澤東統治的三十年,中國早就應該發展起來。陳冠中將這種中國的發展,命名為「中華模式」(對應的是近年出現的「中國模式」)。
 
書裡面的建豐總統在 1979 年上臺(真實歷史中在 1975 年接替去世的蔣介石上臺,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亦即蔣家二代蔣經國(字建豐)。這位賦予臺灣民主的領導人,在書中一樣是有為的人,而他的有為,是「勤政親民,關心民瘼……猜疑寡情,老虎蒼蠅都打」。這又多少令讀者聯想到現實社會中的「近平三年」。
 
陳冠中寫建豐上臺之後,以清廉自居,想大力打貪卻始發現無官不貪,要打貪的話又要繼續使用國民黨一貫的恐怖統治手法,這卻跟自己光明磊落形象不相符。建豐想改變卻不敢改變,也不能改變,因為不用最恐怖的情治系統是動搖不了龐大的貪污集團,建豐總統多少有點泥足深陷之感。(這種進退維谷的思考,不知有沒有說出今天習近平的困難。)
 
說陳冠中是為中國把脈,其實也是為領導人把脈。在建豐治下,雖然中國在 1970 年代就跟美國並駕齊驅,但在北京,還是出現了名為「京生」的年輕人在民主牆上寫下「要民主還是要新的獨裁」。人民對民主的訴求,始終會出現;對於當權者來說,特別是對希望大有作為的當權者而言,永遠都不理解人民為何希望有民主:我都這麼為國為民,為何還需要民主?
 
就像陳冠中寫建豐少主的內心,壓根兒看不起美國總統;在威權體制之下,能夠在「黨政軍特」之間的刀光劍影中生存,並且走上最高之位,這樣的識見「豈是只靠選票的地方民意代表所能望其項背」?而且,在太平盛世之下,「為何還有這麼多民眾要求民主?民主能產生自己這樣的領袖嗎?」
 
在小說中,很多情節都是今天很熟悉的畫面,只不過是換了地方換了時間還換了最重要的政權。像書中的其中一節,講兩母子──麥師奶與麥阿斗,光看名字你就應該聯想到他倆就是香港代表之一的麥兜與麥太吧(而且在書中,阿斗上的學校叫鳴春花城幼稚園,父親的名字叫麥炳基)。麥師奶是典型的工廠妹故事,住在石硤尾,但這個石硤尾是位處於廣州白雲山的石硤尾,時間是 1950 年代。
 
陳冠中寫麥阿斗和麥師奶,絕對不是為了搞笑,而是解釋了陳冠中最想說的信息、在小說中所用的歷史觀,是跟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英雄不能做時勢,相反,只有大歷史隨著經濟模式轉變而發展。
 
國民黨上臺,所意味的是將今天的事提前三十年上演,而且上演的舞臺,變成中國神州大地。當你以為最具香港特色、香港精神的故事只會在香港出現,對不起,你錯了,麥阿斗(或乾脆說是麥兜吧)也可以在廣州出現。
 
當然,這裡還暗暗隱藏了陳冠中對中國的期許。像在書的最後一句,「中國的烏有史尚未結束,敬請注意建豐之治今後發展。」香港能有麥兜,臺灣能有民主,假以時日,現實中國也可以有麥兜、有民主。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李劼:如果國民黨 1949 年後繼續執政──評陳冠中《建豐二年》

 
 
十多年前,專門研究軍事史的美國歷史學家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大概因為研究歷史導致生活太過苦悶,所以就搞搞新意思,在他所創辦和主編的期刊《軍事史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中,廣徵「假設歷史」的文章,希望他的「行家」可以寫寫假設的歷史,推斷一下如果希特勒沒有進軍蘇聯、如果美國獨立戰爭失敗等等,世界會變成怎樣。當我們以為歷史學家是非常沉實、對這些虛構題材不屑一顧的時候,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得到的反應非常熱烈,得以令他編成兩本非常暢銷的《What If ?》。
 
不單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對虛構歷史有興趣,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也在每年出版「The World If」的特輯,一方面預測將來世界的發展,也探討歷史的另一種可能。《經濟學人》在 2015 年的特輯,其中一篇題為「戰後的另一種可能──蔣中正的中國」,寫的是「如果」國民黨在 1949 年的國共內戰中獲勝,今天的中國會變成怎樣。作者說:
按照臺灣這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如果換轉中國大陸也以同樣的速度發展,GDP 會比現在的中國高 42%(不必等到八〇年代鄧小平上臺才真正發展經濟,浪費三十多年時光)。當然,蔣氏中國跟今天的分別還不止於此,蔣介石沒有毛澤東那麼獨裁,中國就不會有文革,不會有大躍進,中國也大概不會出現大饑荒、鬥地主等慘況。最重要,中國可能已經民主化了。
 
現在定居北京的香港作家陳冠中的小說──《建豐二年》,跟《經濟學人》的假設有異曲同工之妙。跟之前兩本著作《盛世》和《裸命》一樣,陳冠中繼續為中國把脈,不過這次用更顛覆、更具玩味的方法,去寫他眼中的中國。這本書的副題是「新中國烏有史」,所謂的「烏有史」就是「What If」的歷史,那種疑幻似真的虛構歷史,貫穿全書都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真的是「名字」,在書中他們沒有姓氏),像振開像京生、像浩雲像歐梵和樹森。讀著讀著開始分不開現實與虛擬……
 
整本小說的出發點,在 1949 年後國民黨的繼續執政。陳冠中筆下的蔣氏中國,六〇年代就已經出現小康社會,這跟《經濟學人》的推測是完全相同。減去毛澤東統治的三十年,中國早就應該發展起來。陳冠中將這種中國的發展,命名為「中華模式」(對應的是近年出現的「中國模式」)。
 
書裡面的建豐總統在 1979 年上臺(真實歷史中在 1975 年接替去世的蔣介石上臺,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亦即蔣家二代蔣經國(字建豐)。這位賦予臺灣民主的領導人,在書中一樣是有為的人,而他的有為,是「勤政親民,關心民瘼……猜疑寡情,老虎蒼蠅都打」。這又多少令讀者聯想到現實社會中的「近平三年」。
 
陳冠中寫建豐上臺之後,以清廉自居,想大力打貪卻始發現無官不貪,要打貪的話又要繼續使用國民黨一貫的恐怖統治手法,這卻跟自己光明磊落形象不相符。建豐想改變卻不敢改變,也不能改變,因為不用最恐怖的情治系統是動搖不了龐大的貪污集團,建豐總統多少有點泥足深陷之感。(這種進退維谷的思考,不知有沒有說出今天習近平的困難。)
 
說陳冠中是為中國把脈,其實也是為領導人把脈。在建豐治下,雖然中國在 1970 年代就跟美國並駕齊驅,但在北京,還是出現了名為「京生」的年輕人在民主牆上寫下「要民主還是要新的獨裁」。人民對民主的訴求,始終會出現;對於當權者來說,特別是對希望大有作為的當權者而言,永遠都不理解人民為何希望有民主:我都這麼為國為民,為何還需要民主?
 
就像陳冠中寫建豐少主的內心,壓根兒看不起美國總統;在威權體制之下,能夠在「黨政軍特」之間的刀光劍影中生存,並且走上最高之位,這樣的識見「豈是只靠選票的地方民意代表所能望其項背」?而且,在太平盛世之下,「為何還有這麼多民眾要求民主?民主能產生自己這樣的領袖嗎?」
 
在小說中,很多情節都是今天很熟悉的畫面,只不過是換了地方換了時間還換了最重要的政權。像書中的其中一節,講兩母子──麥師奶與麥阿斗,光看名字你就應該聯想到他倆就是香港代表之一的麥兜與麥太吧(而且在書中,阿斗上的學校叫鳴春花城幼稚園,父親的名字叫麥炳基)。麥師奶是典型的工廠妹故事,住在石硤尾,但這個石硤尾是位處於廣州白雲山的石硤尾,時間是 1950 年代。
 
陳冠中寫麥阿斗和麥師奶,絕對不是為了搞笑,而是解釋了陳冠中最想說的信息、在小說中所用的歷史觀,是跟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英雄不能做時勢,相反,只有大歷史隨著經濟模式轉變而發展。
 
國民黨上臺,所意味的是將今天的事提前三十年上演,而且上演的舞臺,變成中國神州大地。當你以為最具香港特色、香港精神的故事只會在香港出現,對不起,你錯了,麥阿斗(或乾脆說是麥兜吧)也可以在廣州出現。
 
當然,這裡還暗暗隱藏了陳冠中對中國的期許。像在書的最後一句,「中國的烏有史尚未結束,敬請注意建豐之治今後發展。」香港能有麥兜,臺灣能有民主,假以時日,現實中國也可以有麥兜、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