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鸣:抓周(小说连载十三)

十三
 
从华不忧的家里出来后,罗根生径直到了夏叔卿的家。
夏叔卿正准备上床睡觉。
罗根生与夏叔卿寒暄几句后,说道:“叔卿叔,您借我的那钱,应该还我了吧?”
“我是想还你,但手头没有现钱,我想把那条水牛抵给你,你又不干,叫我有么法?”
罗根生上次找夏叔卿讨账,夏叔卿说要用那条水牛抵账,开价七十三元,夏叔卿借了他三十七元,他还得找他三十六元,那水牛是一条老牛,耙地、耖地的活可以勉强干一点,耕地的活干不了,拿过来用处不大。今天听华不忧一说,他改变了想法,他是想把牛拿到手,宰了,先饱饱口福,反正以后什么都要交上去的,还不如先享受享受。
罗根生说他想通了,同意用牛抵帐,明天白天他过来清账,把牛牵走。夏叔卿有些意外,他狐疑地看了看罗根生,想知道他以前死活不同意,今天为什么这么痛快?他还听说,要搞高级社、人民公社了,大小牲畜都要上交到社里,在这个当口,有牲畜的都想卖了牲畜变成现钱,把钱拴在裤腰带上心里踏实,他反过来了,不是卖牛,是买牛,他脑壳里面长了包?
他会不会是在下套子套我?夏叔卿想,根生不是这样的人啊。我把牛给他,抵去欠他的三十七元,他还要找我三十六元,他可能是想把三十六元先欠着,以后有了钱再给我,他打的是这个算盘。欠可以,不能欠的太多,最多只能欠十元、八元。夏叔卿在心里盘算,如果许他欠十元,他得找我二十六元,我自己再贴点钱,就可以打两口衣柜、两口箱子,做八个条凳、两个方桌、箍两个水桶 、两个脚盆、再买两个洗脸的洋盆,小女儿的嫁妆也就差不多齐了。小女儿才十六岁,离出嫁还有两年,他本来想把小女儿的嫁妆先放一放,先打一口风谷车、一架踏水车,听说要搞高级社,农具要充公,他就改变了主意。
第二天,罗根生找来华喜卿当保人,当着华喜卿的面痛痛快快地给了夏叔卿三十六元钱,这让夏叔卿更加意外,他总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又想不通是什么问题,弄得他饭吃不香,觉睡不踏实。
罗根生将牛牵回家宰了,给乡亲们送了一些牛肉,余下的用盐腌了。
五个月后,根生家的牛肉刚吃完不久,郛场区八百多个合作社合并成了郛场人民公社(注释⑧),公社下设十几个生产大队。拔萃河所有六十几个合作社合并成了拔萃河大队,下设十二个生产队,同时开始办大食堂,要求每一个生产队只准办一个食堂,每家每户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余粮都交到了生产队食堂,家里存了钱的,也要全部上交给生产队,如不交,被公社的民兵搜出来,要吊起来打个半死,民兵们还挖地三尺,检查有没有私藏粮食和钱票的。夏叔卿给小女儿做的八个条凳、两个方桌还没来得及刷漆,也充了公,罗根生给他的三十六元钱,他用了十二元,余下的二十四元也只好上交了。这个时候他想通了,气的差点吐血。
最让夏叔卿怄气的是,公社民兵来搬方桌、条凳时,竖起大拇指揶揄他:“叔卿叔真是一个爱社如家的模范,知道公社要办食堂,提前把桌子凳子都做好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省报记者知道了,他们采访了夏叔卿,夏叔卿只好支支吾吾,搪塞了几句,省报记者回去后添油加醋,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报告文学,上了省报头版,省里、专区和县里的领导看了报纸,都很高兴,他们都要来拔萃河参观,亲自会会这个爱社如家的模范。这可忙坏了公社的干部,他们找到夏叔卿,要他把从他家拿来的八个条凳、两个方桌刷上黄漆,再用红漆在每个条凳和方桌的腿上写上“人民公社好”五个字,又给他搬来了三个方桌,十二个条凳,也要他刷漆、写字。夏叔卿说这是别人家交上去的,不是他家的。公社干部说,报纸上写你交的是五个方桌,二十个条凳,要跟报纸上写的一样。夏叔卿没法,很不情愿的刷了漆、要写字时,他说五个方桌和二十个条凳,足足有一百个腿,要写五百个字,他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这是要他的命,可不可以不写,公社干部说必须要写,报纸上面写的有,桌子和凳子的腿上都写了“人民公社好”。他没办法,只好写了,写得歪歪斜斜的。公社干部连连夸好,贫下中农没文化,写的字就是这样的。又叮嘱他,从现在开始,他不叫夏叔卿了,叫夏亲苏,他问为什么? 公社干部说,记者把他的名字写成了夏亲苏,现在只能将错就错。
夏亲苏成了荆州专区树立的先进典型,专区领导安排他到各县去作报告,他局促不安的坐在主席台上,读着组织上帮他写好的稿子,刚开始他感觉很别扭——他从来没有做过稿子上面写的那些事,从来没有说过稿子上面写的那些话。时间一久,他慢慢适应了,相信自己做过这些事,说过这些话了,坐在主席台上也气定神闲了,讲起话来也中气十足、铿锵有力了,说起谎来也自自然然、不再脸红了。经过这次考验,组织上相信他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党性,可以重点培养,安排他担任了郛场公社党委书记。
 
公共食堂办起来后,社员们都说好,吃饭不要钱,大人小孩都可以敞开肚皮吃,还是流水席,随到随吃。半年后,人人脸上都有了红光,原来的瘦子变成了胖子,到第七个月,饭里开始掺红薯、芋头,第八个月,干饭变成了稀饭,第九个月,只能喝米汤了,变胖了的瘦子又变了回去,变得比以前更瘦了。
黄麻子插秧时实在太饿,偷吃了几口秧叶,被公社干部发现,问他什么出身,他说是地主,于是说他破坏生产,棍棒齐下,当场打死。
事后有人说黄麻子该死,他不该乱说话,不该说公社夏书记是他以前的难兄难弟、赌友,这不是自寻死路?有人说不会吧?乡里乡亲的,夏书记下不了这狠手啊。那人说,还需他亲自下手?吩咐手下的喽罗就行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偷吃秧叶都没问罪,唯独问他的罪?他早就被盯上了,死是早晚的事。
“死了死了,一了百了,与其挨饿,不如死了。”
“这可怎么办?”
“玉沙那边……饿死好多人。”
“他们那里……不是亩产……一万斤吗?”
“上报的……产量高,说明余粮多,余粮要上交,拿……什么交?只能挤……社员口粮。没了口粮,就饿死人。”
“除了要交……余粮、储备粮,还要交……战备粮,现在又……出了一个……爱国粮。我真想……日他……娘。”
听的人嘘了一声,又朝四周看了看,都不说话了。
公社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送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晚上,华不忧的妈妈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对华不忧说:“不忧,我肚子里……空空的,饿的猫抓一样,我们不能这样……等死,你还记得……不,癸未年……老东……来的时候,我们躲到乡下,把家里的粮食……用坛子装了,埋到了菜地里,我们一共……埋了十坛,老东走后……取出了九坛,还有一坛……埋在……茅厕边的……椿楝树下,你爸爸……嫌脏,没要。”
华不忧一听,刚才还无光的眼睛马上亮了:“是的,是还有一坛,是在椿楝树下,是挨着茅厕。”
他摸黑来到队里的仓库,想找一把铁锹,全队的农具都集中到了这里。仓库已经上锁,他只好回来,经过队里的牛栏时,他的鼻子里闻到了牛屎的臭味,他想,这牛栏里应该有捡牛屎的钉耙,一看,门口就横放了一把,只是缺了两个钉齿,他拖着钉耙,来到椿楝树下,刨了几刨,刨出一个坛子,华不忧抱起坛子,如同抱着一个金元宝,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他快步进了屋,赶忙打开坛口,一股霉味冲进了鼻子,借着月光一看,里面的米都变成了绿色,用手轻轻一捏,碎了一半。他们也顾不了这些了。用什么来煮,却成了大问题,家里的锅、碗、盆都被充了公,连锅铲、勺子、筷子都上交了,家里只有一个水缸,两个葫芦瓢,几个玻璃酒瓶,水缸太大,玻璃酒瓶会烧炸,刚挖出来的装米的坛子还是有些大,不能用。
“你奶奶……坟墓……边,埋过……一只猫,是用……小号的……坛子……装的。”妈妈有气无力地说。
华不忧马上想了起来,那只猫是奶奶的心爱之物,跟了奶奶十多年,奶奶过世不久,猫也死了,收殓在一个小号坛子里,埋在了奶奶的坟墓边上,让它在另一个世界里陪伴奶奶。
华不忧马上来到奶奶的坟墓边,用钉耙刨了几刨,刨出了一个小坛子,打开坛口一看,里面是几根枯柴一样的东西,应是猫的骨头,他取了出来,丢在了坑洞里,把土填了回去,又从其它地方刨了一些土过来,用脚踩实,拿起小坛子,摸黑来到河边,把小坛子洗了又洗,舀了一坛水,找了些枯枝败叶,生了火,先把小坛子放在火上,把水烧开,倒了水,算是对坛子消毒,又放进去半坛水,将米倒进去一些,把坛子煨在灰火里,他要煨一坛子稀粥。他不能用明火,明火有火光,时间长了会被发现。那天晚上,他们一家四口吃了一顿半饱的饭。他们很谨慎的收拾现场,不能让别人发现,煮饭用的小坛子藏到了床下。米不能再装回原来的大坛子了,他将米装进了四个布口袋里,每个口袋里只装一点点,然后将四个布口袋平铺在床板的上面,外面再铺一些谷草。然后把大坛子埋回了原处,把土拍平。
外面,那个人又在唱戏,声音微弱,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我哭,哭一声官人,
我叫,叫一声许郎啊,
忍着悲含着泪嘱托故交,
为了救我官人性命一条,
为姐我到仙山去盗仙草,
此一去定然是凶多吉少,
倘若是姐姐我回来不了,
你要把我官人葬在荒郊……”
听着听着,华不忧和妈妈都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华妈妈和弟弟四肢无力、浑身发冷、眼冒金花、上吐下泻,挨到午后,一起走了。华不忧和妹妹也心悸呕吐,但挺了过来。队里的人问是不是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华不忧只好说了实话。队里的干部如获至宝,将剩下的毒米拿到集体食堂,叮嘱大师傅多加一点粗糠,多熬一会。大师傅说粗糠也不多了,干部说那就放些锯末。
华不忧说吃不得,还会死人的,队里干部说死就死呗,总比饿死强。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勿鸣:抓周(小说连载十三)

十三
 
从华不忧的家里出来后,罗根生径直到了夏叔卿的家。
夏叔卿正准备上床睡觉。
罗根生与夏叔卿寒暄几句后,说道:“叔卿叔,您借我的那钱,应该还我了吧?”
“我是想还你,但手头没有现钱,我想把那条水牛抵给你,你又不干,叫我有么法?”
罗根生上次找夏叔卿讨账,夏叔卿说要用那条水牛抵账,开价七十三元,夏叔卿借了他三十七元,他还得找他三十六元,那水牛是一条老牛,耙地、耖地的活可以勉强干一点,耕地的活干不了,拿过来用处不大。今天听华不忧一说,他改变了想法,他是想把牛拿到手,宰了,先饱饱口福,反正以后什么都要交上去的,还不如先享受享受。
罗根生说他想通了,同意用牛抵帐,明天白天他过来清账,把牛牵走。夏叔卿有些意外,他狐疑地看了看罗根生,想知道他以前死活不同意,今天为什么这么痛快?他还听说,要搞高级社、人民公社了,大小牲畜都要上交到社里,在这个当口,有牲畜的都想卖了牲畜变成现钱,把钱拴在裤腰带上心里踏实,他反过来了,不是卖牛,是买牛,他脑壳里面长了包?
他会不会是在下套子套我?夏叔卿想,根生不是这样的人啊。我把牛给他,抵去欠他的三十七元,他还要找我三十六元,他可能是想把三十六元先欠着,以后有了钱再给我,他打的是这个算盘。欠可以,不能欠的太多,最多只能欠十元、八元。夏叔卿在心里盘算,如果许他欠十元,他得找我二十六元,我自己再贴点钱,就可以打两口衣柜、两口箱子,做八个条凳、两个方桌、箍两个水桶 、两个脚盆、再买两个洗脸的洋盆,小女儿的嫁妆也就差不多齐了。小女儿才十六岁,离出嫁还有两年,他本来想把小女儿的嫁妆先放一放,先打一口风谷车、一架踏水车,听说要搞高级社,农具要充公,他就改变了主意。
第二天,罗根生找来华喜卿当保人,当着华喜卿的面痛痛快快地给了夏叔卿三十六元钱,这让夏叔卿更加意外,他总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又想不通是什么问题,弄得他饭吃不香,觉睡不踏实。
罗根生将牛牵回家宰了,给乡亲们送了一些牛肉,余下的用盐腌了。
五个月后,根生家的牛肉刚吃完不久,郛场区八百多个合作社合并成了郛场人民公社(注释⑧),公社下设十几个生产大队。拔萃河所有六十几个合作社合并成了拔萃河大队,下设十二个生产队,同时开始办大食堂,要求每一个生产队只准办一个食堂,每家每户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余粮都交到了生产队食堂,家里存了钱的,也要全部上交给生产队,如不交,被公社的民兵搜出来,要吊起来打个半死,民兵们还挖地三尺,检查有没有私藏粮食和钱票的。夏叔卿给小女儿做的八个条凳、两个方桌还没来得及刷漆,也充了公,罗根生给他的三十六元钱,他用了十二元,余下的二十四元也只好上交了。这个时候他想通了,气的差点吐血。
最让夏叔卿怄气的是,公社民兵来搬方桌、条凳时,竖起大拇指揶揄他:“叔卿叔真是一个爱社如家的模范,知道公社要办食堂,提前把桌子凳子都做好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省报记者知道了,他们采访了夏叔卿,夏叔卿只好支支吾吾,搪塞了几句,省报记者回去后添油加醋,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报告文学,上了省报头版,省里、专区和县里的领导看了报纸,都很高兴,他们都要来拔萃河参观,亲自会会这个爱社如家的模范。这可忙坏了公社的干部,他们找到夏叔卿,要他把从他家拿来的八个条凳、两个方桌刷上黄漆,再用红漆在每个条凳和方桌的腿上写上“人民公社好”五个字,又给他搬来了三个方桌,十二个条凳,也要他刷漆、写字。夏叔卿说这是别人家交上去的,不是他家的。公社干部说,报纸上写你交的是五个方桌,二十个条凳,要跟报纸上写的一样。夏叔卿没法,很不情愿的刷了漆、要写字时,他说五个方桌和二十个条凳,足足有一百个腿,要写五百个字,他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这是要他的命,可不可以不写,公社干部说必须要写,报纸上面写的有,桌子和凳子的腿上都写了“人民公社好”。他没办法,只好写了,写得歪歪斜斜的。公社干部连连夸好,贫下中农没文化,写的字就是这样的。又叮嘱他,从现在开始,他不叫夏叔卿了,叫夏亲苏,他问为什么? 公社干部说,记者把他的名字写成了夏亲苏,现在只能将错就错。
夏亲苏成了荆州专区树立的先进典型,专区领导安排他到各县去作报告,他局促不安的坐在主席台上,读着组织上帮他写好的稿子,刚开始他感觉很别扭——他从来没有做过稿子上面写的那些事,从来没有说过稿子上面写的那些话。时间一久,他慢慢适应了,相信自己做过这些事,说过这些话了,坐在主席台上也气定神闲了,讲起话来也中气十足、铿锵有力了,说起谎来也自自然然、不再脸红了。经过这次考验,组织上相信他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党性,可以重点培养,安排他担任了郛场公社党委书记。
 
公共食堂办起来后,社员们都说好,吃饭不要钱,大人小孩都可以敞开肚皮吃,还是流水席,随到随吃。半年后,人人脸上都有了红光,原来的瘦子变成了胖子,到第七个月,饭里开始掺红薯、芋头,第八个月,干饭变成了稀饭,第九个月,只能喝米汤了,变胖了的瘦子又变了回去,变得比以前更瘦了。
黄麻子插秧时实在太饿,偷吃了几口秧叶,被公社干部发现,问他什么出身,他说是地主,于是说他破坏生产,棍棒齐下,当场打死。
事后有人说黄麻子该死,他不该乱说话,不该说公社夏书记是他以前的难兄难弟、赌友,这不是自寻死路?有人说不会吧?乡里乡亲的,夏书记下不了这狠手啊。那人说,还需他亲自下手?吩咐手下的喽罗就行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偷吃秧叶都没问罪,唯独问他的罪?他早就被盯上了,死是早晚的事。
“死了死了,一了百了,与其挨饿,不如死了。”
“这可怎么办?”
“玉沙那边……饿死好多人。”
“他们那里……不是亩产……一万斤吗?”
“上报的……产量高,说明余粮多,余粮要上交,拿……什么交?只能挤……社员口粮。没了口粮,就饿死人。”
“除了要交……余粮、储备粮,还要交……战备粮,现在又……出了一个……爱国粮。我真想……日他……娘。”
听的人嘘了一声,又朝四周看了看,都不说话了。
公社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送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晚上,华不忧的妈妈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对华不忧说:“不忧,我肚子里……空空的,饿的猫抓一样,我们不能这样……等死,你还记得……不,癸未年……老东……来的时候,我们躲到乡下,把家里的粮食……用坛子装了,埋到了菜地里,我们一共……埋了十坛,老东走后……取出了九坛,还有一坛……埋在……茅厕边的……椿楝树下,你爸爸……嫌脏,没要。”
华不忧一听,刚才还无光的眼睛马上亮了:“是的,是还有一坛,是在椿楝树下,是挨着茅厕。”
他摸黑来到队里的仓库,想找一把铁锹,全队的农具都集中到了这里。仓库已经上锁,他只好回来,经过队里的牛栏时,他的鼻子里闻到了牛屎的臭味,他想,这牛栏里应该有捡牛屎的钉耙,一看,门口就横放了一把,只是缺了两个钉齿,他拖着钉耙,来到椿楝树下,刨了几刨,刨出一个坛子,华不忧抱起坛子,如同抱着一个金元宝,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他快步进了屋,赶忙打开坛口,一股霉味冲进了鼻子,借着月光一看,里面的米都变成了绿色,用手轻轻一捏,碎了一半。他们也顾不了这些了。用什么来煮,却成了大问题,家里的锅、碗、盆都被充了公,连锅铲、勺子、筷子都上交了,家里只有一个水缸,两个葫芦瓢,几个玻璃酒瓶,水缸太大,玻璃酒瓶会烧炸,刚挖出来的装米的坛子还是有些大,不能用。
“你奶奶……坟墓……边,埋过……一只猫,是用……小号的……坛子……装的。”妈妈有气无力地说。
华不忧马上想了起来,那只猫是奶奶的心爱之物,跟了奶奶十多年,奶奶过世不久,猫也死了,收殓在一个小号坛子里,埋在了奶奶的坟墓边上,让它在另一个世界里陪伴奶奶。
华不忧马上来到奶奶的坟墓边,用钉耙刨了几刨,刨出了一个小坛子,打开坛口一看,里面是几根枯柴一样的东西,应是猫的骨头,他取了出来,丢在了坑洞里,把土填了回去,又从其它地方刨了一些土过来,用脚踩实,拿起小坛子,摸黑来到河边,把小坛子洗了又洗,舀了一坛水,找了些枯枝败叶,生了火,先把小坛子放在火上,把水烧开,倒了水,算是对坛子消毒,又放进去半坛水,将米倒进去一些,把坛子煨在灰火里,他要煨一坛子稀粥。他不能用明火,明火有火光,时间长了会被发现。那天晚上,他们一家四口吃了一顿半饱的饭。他们很谨慎的收拾现场,不能让别人发现,煮饭用的小坛子藏到了床下。米不能再装回原来的大坛子了,他将米装进了四个布口袋里,每个口袋里只装一点点,然后将四个布口袋平铺在床板的上面,外面再铺一些谷草。然后把大坛子埋回了原处,把土拍平。
外面,那个人又在唱戏,声音微弱,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我哭,哭一声官人,
我叫,叫一声许郎啊,
忍着悲含着泪嘱托故交,
为了救我官人性命一条,
为姐我到仙山去盗仙草,
此一去定然是凶多吉少,
倘若是姐姐我回来不了,
你要把我官人葬在荒郊……”
听着听着,华不忧和妈妈都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华妈妈和弟弟四肢无力、浑身发冷、眼冒金花、上吐下泻,挨到午后,一起走了。华不忧和妹妹也心悸呕吐,但挺了过来。队里的人问是不是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华不忧只好说了实话。队里的干部如获至宝,将剩下的毒米拿到集体食堂,叮嘱大师傅多加一点粗糠,多熬一会。大师傅说粗糠也不多了,干部说那就放些锯末。
华不忧说吃不得,还会死人的,队里干部说死就死呗,总比饿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