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人民最大和道理最大(东海微论十六则)

余东海书法


 

人类最高经典

刚才偶尔看见何新在答客问中,将《易经》与《老子》相提并论,同尊为中华文化最高经典,不由得感叹这个老家伙二十年来毫无长进。然将《易经》与《老子》并重,却是一个颇为普遍的错误,有必要略予澄清。

《易经》确实不愧为众经之王,远高于诸子百家的经典。道家虽然得到易经滋养,然所得有限,蔽于坤而不知乾,不得天道之全和人道之正。《老子》不足与《易经》比较,就像米粒之珠不足与日月争辉一样。

不仅此也,《易经》在儒家正经中也是经王。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乐经遗失姑不论,诗经文学色彩较浓,义理有赖发挥,书礼春秋侧重于外王,唯独《易经》,内外并重而侧重内圣。内圣为本,外王为末,内圣高于外王,故易经可以全面涵盖其它四经和所有儒家经典。

注意,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唯周易为经。孔子于诗书礼,是述而不作;于易和春秋,是既述而又作。二经皆孔子晚年所作,《春秋》为外王大经,唯《易经》致力内圣而内外并深,不仅是儒家文化、中华文化最高经典,也堪称人类最高经典。

注意,易经是众经之王,但不能称为儒家之源。孔子序易之前,孔子早已修诗书、定礼乐。《中庸》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云,故儒家之源可以追溯到尧舜。孔子编书自尧始,《尚书》中《虞书》所记载的就是唐尧、虞舜、夏禹等圣王言论事迹之书。故可以说儒家文化之源是六经,也可以说是《尚书》。

儒家道德之源在仁性,文化之源在六经。六经,不仅是儒家文化之源,也是中华文化之源。唯佛教除外,盖佛教外来,另有所源,并非源于六经。不过,佛教亦可以归本于六经,有得于“性与天道”故。

“本于”和“归本于”义有不同。例如,虽不能说佛教“本于”六经,然可以说佛理“归本于”六经;不能说其他五经“本于”易经,然可以说“归本于”易经。注意,论重要性,诗书礼易乐春秋平起平坐,周易春秋皆孔子晚年所作,更不能分轻重。然因外王为内圣所开,方便而言,春秋与诗书礼诸经都可以“归本于”易经,即儒理都可以“归本于”易理。

2021-1-11

文王和偃王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为什么?廣毅说:

“纣王无道而天下离心,文王行仁义而除恶逆,以收天下人心三分之二,使纣为一独夫,尽管如此,武王犹观兵孟津以察诸侯动向,然后一戎衣而天下定。至于偃王,虽行仁义,仅有三十六国归顺,而穆王尚未尽丧诸侯之心,余威犹存,而偃王即欲取而代之,强弱之势分明。以卵击石,其败可逆料也。”

没错,补充解释一下,文王所行是大仁大义,偃王所行仁义则不大,或者不真。归顺者不多,不自量力,都是仁义度不高的表现。孟子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仁不熟就是不大,小仁小义。明唐甄说:“天下莫强于仁,有行仁而无功者,未充乎仁之量也。水,能载舟者也。其不能载舟者,水浅也。仁能服人者也,其不能服人者,仁小也。仁之大者,无强不顺,无诈不附。”(《潜书·尊孟》)

以水喻仁,妙喻也。水能灭火,但杯水车薪则无济于事。此喻出自于孟子,然孟子又有所本。洪迈说:“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容斋随笔》)

2021-1-14

知几其神乎

知几是儒家十二智之一。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今人更难及,生平罕见罕遇。倒见过不少不知死活的东西,刀头舔蜜自以为荣,危如累卵而不自知。宋吴如愚《知几说》,好文章也。其文曰:

甚矣,人之不可以不知几也。几者,动之微,人惟知几,则于微无忽,于动斯谨,所谓吉之先见者也。孔子因易有介如石、不终日、贞吉之辞,故于系辞明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之旨,盖言君子之于几,其见之也明,其为之也勇,所以无失几之悔也。今观卫灵公问陈,齐景公有不能用之言,季桓子受女乐而不朝,孔子未尝不行,圣人见几而作盖如此。乃若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孔子以其庶几称之,此贤人之知几者也。后之学者,视孔子之见几,颜子之庶几,固不易及,但于去就之间,能知所谨,亦可矣。茍惟眇绵莫察,知进而不知退,乖其去就之义,欲无愧于圣训,不亦难乎!(《准斋杂说》)

在极权社会,知几特别重要,比其它十一个兄弟智慧都重要,不仅关乎安危,甚至关乎性命。对人心变化、社会趋势以及自身危险的敏感,都属于知几的范畴。真君子大丈夫不幸置身于极权社会,不仅要凤凰一样高贵,骆驼一样负重,老牛一样勤恳,老狗一样忠诚,还要灵狐一样灵敏和孤狼一样机警。

2021-1-14

救救孩子,救救教育

《自杀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排在第一名的竟是教师》一文介绍,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这个调查范围不大,代表性有限,但多少说明教育问题的严重性。教师连自己儿女都教不好,怎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医护、公务员的儿女们都如此自暴自弃草菅己命,更底层的孩子又如何?

说的直接点,马邦无数为人父母者都是邪恶分子。对于儿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罪恶,教以歪理邪说是更大、最大的罪恶。教师也一样,给学生灌输马学、毛学、伊学和其它邪说,都是作恶犯罪,对学生、对社会、对天理良知犯罪!

曾有文章题为《多地学生跳楼警示: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当务之急》。文章强调,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让孩子学会对家庭负责,让孩子学会对集体负责,让孩子学会对国家负责。说得很对,但都是正确的废话,纯属无根游谈。

责任感根源于仁性良知,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仁本主义文化持之以恒的启蒙、引导和教化。而马学不仅无助于致良知,反而会对良知造成根本性的遮蔽和伤害。若不能彻底去马学,培养社会责任感只能是、必然是一句空话。

2021-1-19

人民最大和道理最大

人民最大,道理最大,言各有当,两个观点都成立,都合理,合乎儒家思想。

在人民、国家、君主这个政治序列中,人民最大。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中山陵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然复须知,人民最大,并不意味着政治上一切都要听人民,一切权力归人民,一切由人民当家作主。那是民粹主义,非正道也,不合理故。东海“中华三权分立论”可以有效防止民粹主义倾向,即主权问题,人民作主;治权问题,君主作主;教育问题,儒家作主。这就是一种政治道理。

人人都要讲道理,君臣官民都要尊重道理,故宋朝宰相赵普说,道理最大。《宋史》记载,南宋朝廷给朱熹议谥时,其《谥议》曰:“自我艺祖皇帝开国之初,与韩王赵普发明道理最大之说,由是本朝治体之纯、道学之粹,远同三代。庆历、嘉祐间,豪杰并出,濂洛之学,上接洙泗。熙宁之用程颢,元祐之起程颐,绍兴之聘尹彦明,绍兴之召朱熹,列圣相传”云。

《齐东野语》有《理、度议谥》说:“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于是人无间言”云。

2021-1-25

称谓简论

称谓,属于礼的范畴。儒家重礼,国有国礼,家有家礼,人与人交往,亦有其礼。
正确的称谓就是待人接物之礼,不可不讲究也。

仁者、儒生都是统称。仁者之称侧重于道德修养,只要有得乎儒家中道,儒士、君子、贤人、圣人、大人都可以称为仁者。儒生之称侧重于文化身份,只要是儒,无论男女老少,包括名儒、大儒、醇儒,都可以称为儒生。

同仁、同道是对志同道合者之称,然同中有异,同仁范围较小,同乎仁本主义;同道范围较宽,同乎中华文化或人本主义。

君是通称,范围甚广,无论男女老少、前辈晚辈、熟人生人、友人敌人,只要表示尊重,皆可君之。兄是友人之通称,只要是朋友,无论老者少者前辈晚辈,皆可兄之。可见兄比君使用范围狭些,意义也有异,君侧重于尊重,兄侧重于亲切。也因此,兄之称谓对女人、生人、敌人宜慎用,对父执和老师则不宜用。同时,君虽有尊重义,然因为是通称,对父执和老师亦须慎用。

先生称谓针对对象最广。父兄、老师、长辈而有学问者、长辈而有德行者、致仕者、文人学者都可以称先生,可称人,亦可自称,女性可用以称丈夫。旧时账房管账的或从事文书工作的人、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为业的人、医生乃至妓女,也都可以称先生。

很多人不知道,先生亦可自称自号。《文选•皇甫谧》:“玄晏先生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李善注:“谧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又有邵雍,自号安乐先生。然此用法比较罕见。彬宇兄在学者群名“彬宇先生”,就是这个用法,与“学者彬宇”同义。世人不知,以为傲也。

先生的现在惯常用法有三:用于师长大德,表示尊崇;用于一般陌生人,表示恭敬和礼貌;用于朋友,或表示尊崇,或表示疏远,因人因语境不同而异。

2021-1-23

慎之先生精神长在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李慎之先生如下一段话:

“什么是后极权主义?后极权主义就是极权主义的原始动力已经衰竭的时期。用二十多年前因车祸去世的苏联作家阿尔马里克的话来说,就是革命的“总发条已经松了”的时期。权力者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前辈所拥有的原创力与严酷性。但是制度还是大体上照原样运转,靠惯性或曰惰性运转。权力者不能不比过去多讲一点法制(注意:绝不是法治),消费主义日趋盛行,腐败也愈益严重。不过社会仍然是同过去一样的冷漠,一样的非人性,“权力中心仍然是真理的中心”。这个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稳定”。而为了维持稳定,它赖以运转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恐惧和慌言。弥漫的,无所不在的恐惧造成了弥漫的,无所不在的谎言。”

完全同意李先生对后极权主义社会所作的描述与分析。这段话至今读来,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李先生原是社科院副院长,其名篇《风雨苍黄五十年》当年曾经风行天下。他是“出身于”体制内的大陆自由主义领军人物,也是东海在老枭时期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2003年4月先生去世,东海悼以一联曰:百年风雨如晦,千古沧桑如醉,华夏待圆前辈梦;极权主义大敌,自由思想大帅,精神长作后人师。----李慎之先生千古。”又有五言古风诗《悼慎之公》。2004年先生逝世一周年时,又有《风雨苍黄五十年-----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祭(辘轳体)》五首祭之。诗长不录。

2021-1-28

伪善非善与伪善亦善

很多年前在海外独评论坛进行过一场争论,争论的问题是伪善非善与伪善亦善。双方各持己见,未能取得共识。东海认为两个观点都成立,相反相成。

论道德,伪善非善。道德的核心是诚,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不诚无物,不诚无道无德。然政治上,伪善亦善可以成立。如果说王道是真善、大善,霸道就是一种伪善、小善。

霸道假借仁义之名,获取利益之实,故朱熹说:“王霸之心诚伪不同”。关于王霸之别,孟子讲得很清楚:“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霸道与王道相比固然大为逊色,但比起极权暴政来又好得多,并且有本质性区别。故管子助齐桓行霸道,孔子赞之曰如其仁。

又如,对于儒家的态度有三种:一是真诚尊崇信仰,一是公开反对批判,第三种是虚尊。虚尊不是真正的尊重,但相比公开的敌视、批判、迫害和焚坑,又不失为一种进步,虚尊是伪尊伪善,却也不失为一种小善。

2021-1-28

为正义而奋斗

《湖南养老院暴雷后,老人们决定偷偷死去》一文叙述了曹荣林之死后介绍:

“单单在益阳当地,包括曹荣林在内,已经有3个老年人因被养老机构吸空积蓄,最终选择自杀。……在这个小城市里,至少已经有6000+名老人被这样的机构坑了钱。夕阳红老年公寓、胭脂湖老年公寓、阁老生态老年公寓、怡心苑老年公寓、颐和寿康老年公寓、馨逸老年公寓、恒泰养老中心、万明山老年公寓、重阳老人院、都好老年公寓、旺寿养老城、慈孝养老公寓....至少16家养老机构,用同样的模式,吸收里无数老人存款。多数老人将一辈子的钱都交给了这些机构,但只有少数老人“有幸“在里面住了几年,然后没多久,就因为暴雷被清退。不仅仅是益阳,在一条已被删除的微博评论里,我发现全国各地,都相继出现了这样的暴雷现象。”

文章进一步揭露:“曹荣林的消息没有得到扩散,每一天,仍旧有很多不明真相的老人,持续在这些机构投钱”等等,最后呼吁:“从20岁到80岁,我们需要永远为弱者而战斗。”

读罢文章,无限悲凉无限恨,一齐都到眼前来。“为弱者而战斗”是必要的,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为正义良制而战斗。一个没有正义良制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正义良制的社会,即使没有养老机构诈骗,老人们也会遭遇其它的厄运。不仅老人,所有人各有各的厄运。

极权主义就是厄运的总根源。前两代自造了这种厄运并传承了下来,我们不能再接受,更不能把这种苦厄留给后人!有志之士,曷兴乎来!

2021-2-4

“大德不官”正解

儒家最重道德,强调德位相称,主张以德选官,先有天爵而人爵随之。徳之大者,理当高之以位,重之以权,厚之以禄。《学记》却说“大德不官”,为什么?伯堯答: “贤者正乎德,非尊爵也。大德不官,非不为官也,乃不重官也!即为官在乎化德,非在乎为官也!”这是从大德者的个人修养而言,不无道理,并不准确。“大德不官”更是从政治角度说的。

王道政治,依德定位,君德最大,故大德指君主。《礼记正义-学记》郑玄注:“大德不官,谓君也。”孔颖达疏:“大德,谓圣人之德也。官,谓分职在位者。圣人在上,垂拱无为,不治一官,故云大德不官也,不官而为诸官之本。”《礼记正义-学记》孔颖达疏:“凡王者不得称官,故《学记》云大德不官”云。

《礼记·学记》原话是:“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疏引庾云:“四者,谓不官为群官之本,不器为群器之本,不约为群约之本,不齐为群齐之本。言四者莫不有本,人亦以学为本也。”2021-2-4

关于“大德不官”,东海补充一句,德到大处,无君则可以为君,有君则可以为师,为君之师、国之师、天下之师。未来王道政府,对于当世最大德,不宜曲之于一官半职也。

2021-2-4

胎之初,性已具--人性微论

关于人性,东海持二性说,即本性和习性,同时将习性分为历史之习与即身之习。我在《良知四德论》中指出:

“人人良知平等相同,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通;人人习性千殊万异,故人与人相通的程度高低不同,人的身心条件各方面千差万别。每个人的习性是多生累劫的影响和形成,故人之初性相近而不相同。良知与如来法身一样纯净无染,但是,人一生下来,良知落实、显化为为识心的同时,旧习也已与之俱来。”(2009-9首发于《民主论坛》)

这里的良知即指本心本性,天命之性;旧习即历史之习,相当于蔡恒奇先生所说的禀性。禀性说是人文大学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先生提出来的。己亥九月在国学院讲学近一月,与院长蔡先生常常酒叙。一次论及人性,他提出三性说,谓本性来自于天命,习性养成于后天,秉性则由祖宗、父母、地域三者综合形成。为此,东海曾作短文《三性简论》记录之。

东海与蔡恒奇先生略异的是,蔡先生将此禀性归入天性的范畴,而我认为,于天命之性而言,秉性仍属后天,仍是习性。闻蒋庆先生亦有三性说,分为天命之性,即天性;历史之性,来自祖先血脉之绵延与家族文化之传承;气质之性,即习性。可谓三人所见略同。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东海曰,胎之初,性已具。人胎初结,即被赋予天命之性。到了人之初,其性相近而非相同,是因为人在母胎之中,除了本性,已有禀性。

2021-2-8

关于民国的大师

有这么一个问题和答案:“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1、教育完全免费(包括在最艰难的抗日时期)2、教育经费,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3、教师薪水: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足以让今天的我们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这是唯物主义、经济主义的眼光,这种眼光看什么都是雾里看花,都会看朱成碧。对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并非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而是教育体制和内容。民国的教育虽然远优于马帮,但制度和内容都有很大的问题。民国的大师包括反儒派,大多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多是清朝培养的。其次有必要说明一点,论道论德论智慧,除了新儒家群体,民国的大师都不大。

2021-2-10

共庆世人多病苦,欢歌我院广财源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为政救世,为医救民,都有一颗父母之心。清·阮葵生《茶余客话》所载:“范文正公微时尝云;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时不我与,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以治人也。俗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良相良医,都有一颗父母之心。清末湖南湘乡有位兼开中药铺的名老中医自题联曰:“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就是医者父母心。而马邦的医者,完全是利欲熏心。请看:

2021年2月8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热烈祝贺胸外科2020年度手术量突破1000台。称胸外科连续五年业务量持续、快速、高质量增长,发展速度驶入快车道!2020年度胸外科手术量1150台。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胸外科手术量2020年度突破千台大关。”

这种心态与古人正好相反,共庆世人多病苦,欢歌我院广财源;不能为政祸国,不如为医劫财;不为贪腐官吏,就为黑心大夫。医院医生这种心态,古代固然没有,西方也很罕见,唯有马邦,遍地都是,例外难觅。想不承认这是马邦特色都不可能。

2021-2-10

李约瑟难题的东海解答

这是一条东海律:文明是文化之果,优秀的文化体系必可养育出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就是中道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华文明是道德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经济文明、科技文明等等的综合体。

就拿科技文明来说,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16世纪之前,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数百年停滞不前?我提供的答案是:

在中道文化指导下,自尧舜到宋元,中国人德智整体上保持较高水准,从明朝开始下降,清朝加速下降,民国至今降到谷底。随着德智降低,国人格物致知的热情和创造发明的能力随之下降。这就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因。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这个问题所承认的事实是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说明“中华文明的辉煌”并非虚语。这对反儒派堪称是来自西哲的致命一击。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约有175项,占总数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摘自于东海著作《中华历史精神》,待出版)

2021-2-19

陈寅恪的一段话

陈寅恪先生说:

“汉晋以还,佛教输入,而以唐为盛。唐之文治武功,交通西域,佛教流布,实为世界文明史上,大可研究者。佛教于性理之学Metaphysics,独有深造,足救中国之缺失,而为常人所欢迎。惟其中之规律,多不合于中国之风俗习惯。故昌黎等力辟之。然辟之而另无以继其乏,则终难遏之。于是佛教大盛。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足以救中国之缺失,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而还其椟。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四书五经,名为阐明古学,实则吸收异教,声言尊孔辟佛,实则佛之义理,已浸渍濡染,与儒教之宗传,合而为一。此先儒爱国济世之苦心,至可尊敬而曲谅之者也。故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自得佛教之裨助,而中国之学问,立时增长元气,别开生面。故宋元之学问、文艺均大盛,而以朱子集其大成。朱子之在中国,犹西洋中世之Thomas Aquinas(阿奎那),其功至不可没。而今人以宋元为衰世,学术文章,卑劣不足道者,则实大误也。”

陈寅恪先生是儒门杂家,不无见识,又常常东倒西歪,不能中肯。上述这段话大错有二。其一、高估佛教而低估儒学。佛教于性理之学确有深造,但深不过儒家内圣学。中国之缺失并非儒学之缺失,恰恰相反,是偏离儒学之缺失,只有昌明儒学以救之。其二、误解理学而贬低程朱。理学于内圣学有所发明光大,确实是受到了佛道的刺激,但不能说理学吸收了佛理之精粹。理学与佛学,各有形上依据和学术脉络,不能混淆。程朱至诚大儒,岂能“避其名而居其实”哉。

2021-2-19

东海三规矩

孟子有大丈夫的三不规矩,东海在二十几年前也给自己立了三条规矩:不借钱,不求人,不说违心话。回头看,基本做到了。之所以说基本做到,是因为人是社会人,完全“不求人”不太可能。但尽量不求人,不为名利之事求人,没必要求人的事不求人,不得不求助于他人的事也不强求,这都是可以做到的。

人生很多事要讲条件。条件不具备,求之不可得;条件成熟后,拒之不可免。很多事情,在外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姑不论不易求得,即使勉强求得,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二要欠下很大的人情,三要大大降低自己的格调,四还可能遗下后面的麻烦,都非常不值得。真欲追求什么,努力创造条件才是正道。尤其是青少年人,很多事不必急于一时。这是我大半辈子耳闻目睹所收获的人生经验,免费贡献于此。

值得自豪的是,其它两条规矩,自己完全做到了。二十几年来没有向人借过钱,没有说过任何违心的话。诗人时期、自由派时期,所说的话未必都正确,但都是心里话。儒生时期的话,不仅发自于良知之勃勃不容已,而且自信正确性也比较高。

2021-2-20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余东海:人民最大和道理最大(东海微论十六则)

余东海书法


 

人类最高经典

刚才偶尔看见何新在答客问中,将《易经》与《老子》相提并论,同尊为中华文化最高经典,不由得感叹这个老家伙二十年来毫无长进。然将《易经》与《老子》并重,却是一个颇为普遍的错误,有必要略予澄清。

《易经》确实不愧为众经之王,远高于诸子百家的经典。道家虽然得到易经滋养,然所得有限,蔽于坤而不知乾,不得天道之全和人道之正。《老子》不足与《易经》比较,就像米粒之珠不足与日月争辉一样。

不仅此也,《易经》在儒家正经中也是经王。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乐经遗失姑不论,诗经文学色彩较浓,义理有赖发挥,书礼春秋侧重于外王,唯独《易经》,内外并重而侧重内圣。内圣为本,外王为末,内圣高于外王,故易经可以全面涵盖其它四经和所有儒家经典。

注意,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唯周易为经。孔子于诗书礼,是述而不作;于易和春秋,是既述而又作。二经皆孔子晚年所作,《春秋》为外王大经,唯《易经》致力内圣而内外并深,不仅是儒家文化、中华文化最高经典,也堪称人类最高经典。

注意,易经是众经之王,但不能称为儒家之源。孔子序易之前,孔子早已修诗书、定礼乐。《中庸》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云,故儒家之源可以追溯到尧舜。孔子编书自尧始,《尚书》中《虞书》所记载的就是唐尧、虞舜、夏禹等圣王言论事迹之书。故可以说儒家文化之源是六经,也可以说是《尚书》。

儒家道德之源在仁性,文化之源在六经。六经,不仅是儒家文化之源,也是中华文化之源。唯佛教除外,盖佛教外来,另有所源,并非源于六经。不过,佛教亦可以归本于六经,有得于“性与天道”故。

“本于”和“归本于”义有不同。例如,虽不能说佛教“本于”六经,然可以说佛理“归本于”六经;不能说其他五经“本于”易经,然可以说“归本于”易经。注意,论重要性,诗书礼易乐春秋平起平坐,周易春秋皆孔子晚年所作,更不能分轻重。然因外王为内圣所开,方便而言,春秋与诗书礼诸经都可以“归本于”易经,即儒理都可以“归本于”易理。

2021-1-11

文王和偃王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为什么?廣毅说:

“纣王无道而天下离心,文王行仁义而除恶逆,以收天下人心三分之二,使纣为一独夫,尽管如此,武王犹观兵孟津以察诸侯动向,然后一戎衣而天下定。至于偃王,虽行仁义,仅有三十六国归顺,而穆王尚未尽丧诸侯之心,余威犹存,而偃王即欲取而代之,强弱之势分明。以卵击石,其败可逆料也。”

没错,补充解释一下,文王所行是大仁大义,偃王所行仁义则不大,或者不真。归顺者不多,不自量力,都是仁义度不高的表现。孟子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仁不熟就是不大,小仁小义。明唐甄说:“天下莫强于仁,有行仁而无功者,未充乎仁之量也。水,能载舟者也。其不能载舟者,水浅也。仁能服人者也,其不能服人者,仁小也。仁之大者,无强不顺,无诈不附。”(《潜书·尊孟》)

以水喻仁,妙喻也。水能灭火,但杯水车薪则无济于事。此喻出自于孟子,然孟子又有所本。洪迈说:“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容斋随笔》)

2021-1-14

知几其神乎

知几是儒家十二智之一。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今人更难及,生平罕见罕遇。倒见过不少不知死活的东西,刀头舔蜜自以为荣,危如累卵而不自知。宋吴如愚《知几说》,好文章也。其文曰:

甚矣,人之不可以不知几也。几者,动之微,人惟知几,则于微无忽,于动斯谨,所谓吉之先见者也。孔子因易有介如石、不终日、贞吉之辞,故于系辞明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之旨,盖言君子之于几,其见之也明,其为之也勇,所以无失几之悔也。今观卫灵公问陈,齐景公有不能用之言,季桓子受女乐而不朝,孔子未尝不行,圣人见几而作盖如此。乃若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孔子以其庶几称之,此贤人之知几者也。后之学者,视孔子之见几,颜子之庶几,固不易及,但于去就之间,能知所谨,亦可矣。茍惟眇绵莫察,知进而不知退,乖其去就之义,欲无愧于圣训,不亦难乎!(《准斋杂说》)

在极权社会,知几特别重要,比其它十一个兄弟智慧都重要,不仅关乎安危,甚至关乎性命。对人心变化、社会趋势以及自身危险的敏感,都属于知几的范畴。真君子大丈夫不幸置身于极权社会,不仅要凤凰一样高贵,骆驼一样负重,老牛一样勤恳,老狗一样忠诚,还要灵狐一样灵敏和孤狼一样机警。

2021-1-14

救救孩子,救救教育

《自杀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排在第一名的竟是教师》一文介绍,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这个调查范围不大,代表性有限,但多少说明教育问题的严重性。教师连自己儿女都教不好,怎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医护、公务员的儿女们都如此自暴自弃草菅己命,更底层的孩子又如何?

说的直接点,马邦无数为人父母者都是邪恶分子。对于儿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罪恶,教以歪理邪说是更大、最大的罪恶。教师也一样,给学生灌输马学、毛学、伊学和其它邪说,都是作恶犯罪,对学生、对社会、对天理良知犯罪!

曾有文章题为《多地学生跳楼警示: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当务之急》。文章强调,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让孩子学会对家庭负责,让孩子学会对集体负责,让孩子学会对国家负责。说得很对,但都是正确的废话,纯属无根游谈。

责任感根源于仁性良知,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仁本主义文化持之以恒的启蒙、引导和教化。而马学不仅无助于致良知,反而会对良知造成根本性的遮蔽和伤害。若不能彻底去马学,培养社会责任感只能是、必然是一句空话。

2021-1-19

人民最大和道理最大

人民最大,道理最大,言各有当,两个观点都成立,都合理,合乎儒家思想。

在人民、国家、君主这个政治序列中,人民最大。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中山陵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然复须知,人民最大,并不意味着政治上一切都要听人民,一切权力归人民,一切由人民当家作主。那是民粹主义,非正道也,不合理故。东海“中华三权分立论”可以有效防止民粹主义倾向,即主权问题,人民作主;治权问题,君主作主;教育问题,儒家作主。这就是一种政治道理。

人人都要讲道理,君臣官民都要尊重道理,故宋朝宰相赵普说,道理最大。《宋史》记载,南宋朝廷给朱熹议谥时,其《谥议》曰:“自我艺祖皇帝开国之初,与韩王赵普发明道理最大之说,由是本朝治体之纯、道学之粹,远同三代。庆历、嘉祐间,豪杰并出,濂洛之学,上接洙泗。熙宁之用程颢,元祐之起程颐,绍兴之聘尹彦明,绍兴之召朱熹,列圣相传”云。

《齐东野语》有《理、度议谥》说:“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于是人无间言”云。

2021-1-25

称谓简论

称谓,属于礼的范畴。儒家重礼,国有国礼,家有家礼,人与人交往,亦有其礼。
正确的称谓就是待人接物之礼,不可不讲究也。

仁者、儒生都是统称。仁者之称侧重于道德修养,只要有得乎儒家中道,儒士、君子、贤人、圣人、大人都可以称为仁者。儒生之称侧重于文化身份,只要是儒,无论男女老少,包括名儒、大儒、醇儒,都可以称为儒生。

同仁、同道是对志同道合者之称,然同中有异,同仁范围较小,同乎仁本主义;同道范围较宽,同乎中华文化或人本主义。

君是通称,范围甚广,无论男女老少、前辈晚辈、熟人生人、友人敌人,只要表示尊重,皆可君之。兄是友人之通称,只要是朋友,无论老者少者前辈晚辈,皆可兄之。可见兄比君使用范围狭些,意义也有异,君侧重于尊重,兄侧重于亲切。也因此,兄之称谓对女人、生人、敌人宜慎用,对父执和老师则不宜用。同时,君虽有尊重义,然因为是通称,对父执和老师亦须慎用。

先生称谓针对对象最广。父兄、老师、长辈而有学问者、长辈而有德行者、致仕者、文人学者都可以称先生,可称人,亦可自称,女性可用以称丈夫。旧时账房管账的或从事文书工作的人、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为业的人、医生乃至妓女,也都可以称先生。

很多人不知道,先生亦可自称自号。《文选•皇甫谧》:“玄晏先生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李善注:“谧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又有邵雍,自号安乐先生。然此用法比较罕见。彬宇兄在学者群名“彬宇先生”,就是这个用法,与“学者彬宇”同义。世人不知,以为傲也。

先生的现在惯常用法有三:用于师长大德,表示尊崇;用于一般陌生人,表示恭敬和礼貌;用于朋友,或表示尊崇,或表示疏远,因人因语境不同而异。

2021-1-23

慎之先生精神长在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李慎之先生如下一段话:

“什么是后极权主义?后极权主义就是极权主义的原始动力已经衰竭的时期。用二十多年前因车祸去世的苏联作家阿尔马里克的话来说,就是革命的“总发条已经松了”的时期。权力者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前辈所拥有的原创力与严酷性。但是制度还是大体上照原样运转,靠惯性或曰惰性运转。权力者不能不比过去多讲一点法制(注意:绝不是法治),消费主义日趋盛行,腐败也愈益严重。不过社会仍然是同过去一样的冷漠,一样的非人性,“权力中心仍然是真理的中心”。这个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稳定”。而为了维持稳定,它赖以运转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恐惧和慌言。弥漫的,无所不在的恐惧造成了弥漫的,无所不在的谎言。”

完全同意李先生对后极权主义社会所作的描述与分析。这段话至今读来,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李先生原是社科院副院长,其名篇《风雨苍黄五十年》当年曾经风行天下。他是“出身于”体制内的大陆自由主义领军人物,也是东海在老枭时期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2003年4月先生去世,东海悼以一联曰:百年风雨如晦,千古沧桑如醉,华夏待圆前辈梦;极权主义大敌,自由思想大帅,精神长作后人师。----李慎之先生千古。”又有五言古风诗《悼慎之公》。2004年先生逝世一周年时,又有《风雨苍黄五十年-----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祭(辘轳体)》五首祭之。诗长不录。

2021-1-28

伪善非善与伪善亦善

很多年前在海外独评论坛进行过一场争论,争论的问题是伪善非善与伪善亦善。双方各持己见,未能取得共识。东海认为两个观点都成立,相反相成。

论道德,伪善非善。道德的核心是诚,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不诚无物,不诚无道无德。然政治上,伪善亦善可以成立。如果说王道是真善、大善,霸道就是一种伪善、小善。

霸道假借仁义之名,获取利益之实,故朱熹说:“王霸之心诚伪不同”。关于王霸之别,孟子讲得很清楚:“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霸道与王道相比固然大为逊色,但比起极权暴政来又好得多,并且有本质性区别。故管子助齐桓行霸道,孔子赞之曰如其仁。

又如,对于儒家的态度有三种:一是真诚尊崇信仰,一是公开反对批判,第三种是虚尊。虚尊不是真正的尊重,但相比公开的敌视、批判、迫害和焚坑,又不失为一种进步,虚尊是伪尊伪善,却也不失为一种小善。

2021-1-28

为正义而奋斗

《湖南养老院暴雷后,老人们决定偷偷死去》一文叙述了曹荣林之死后介绍:

“单单在益阳当地,包括曹荣林在内,已经有3个老年人因被养老机构吸空积蓄,最终选择自杀。……在这个小城市里,至少已经有6000+名老人被这样的机构坑了钱。夕阳红老年公寓、胭脂湖老年公寓、阁老生态老年公寓、怡心苑老年公寓、颐和寿康老年公寓、馨逸老年公寓、恒泰养老中心、万明山老年公寓、重阳老人院、都好老年公寓、旺寿养老城、慈孝养老公寓....至少16家养老机构,用同样的模式,吸收里无数老人存款。多数老人将一辈子的钱都交给了这些机构,但只有少数老人“有幸“在里面住了几年,然后没多久,就因为暴雷被清退。不仅仅是益阳,在一条已被删除的微博评论里,我发现全国各地,都相继出现了这样的暴雷现象。”

文章进一步揭露:“曹荣林的消息没有得到扩散,每一天,仍旧有很多不明真相的老人,持续在这些机构投钱”等等,最后呼吁:“从20岁到80岁,我们需要永远为弱者而战斗。”

读罢文章,无限悲凉无限恨,一齐都到眼前来。“为弱者而战斗”是必要的,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为正义良制而战斗。一个没有正义良制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正义良制的社会,即使没有养老机构诈骗,老人们也会遭遇其它的厄运。不仅老人,所有人各有各的厄运。

极权主义就是厄运的总根源。前两代自造了这种厄运并传承了下来,我们不能再接受,更不能把这种苦厄留给后人!有志之士,曷兴乎来!

2021-2-4

“大德不官”正解

儒家最重道德,强调德位相称,主张以德选官,先有天爵而人爵随之。徳之大者,理当高之以位,重之以权,厚之以禄。《学记》却说“大德不官”,为什么?伯堯答: “贤者正乎德,非尊爵也。大德不官,非不为官也,乃不重官也!即为官在乎化德,非在乎为官也!”这是从大德者的个人修养而言,不无道理,并不准确。“大德不官”更是从政治角度说的。

王道政治,依德定位,君德最大,故大德指君主。《礼记正义-学记》郑玄注:“大德不官,谓君也。”孔颖达疏:“大德,谓圣人之德也。官,谓分职在位者。圣人在上,垂拱无为,不治一官,故云大德不官也,不官而为诸官之本。”《礼记正义-学记》孔颖达疏:“凡王者不得称官,故《学记》云大德不官”云。

《礼记·学记》原话是:“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疏引庾云:“四者,谓不官为群官之本,不器为群器之本,不约为群约之本,不齐为群齐之本。言四者莫不有本,人亦以学为本也。”2021-2-4

关于“大德不官”,东海补充一句,德到大处,无君则可以为君,有君则可以为师,为君之师、国之师、天下之师。未来王道政府,对于当世最大德,不宜曲之于一官半职也。

2021-2-4

胎之初,性已具--人性微论

关于人性,东海持二性说,即本性和习性,同时将习性分为历史之习与即身之习。我在《良知四德论》中指出:

“人人良知平等相同,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通;人人习性千殊万异,故人与人相通的程度高低不同,人的身心条件各方面千差万别。每个人的习性是多生累劫的影响和形成,故人之初性相近而不相同。良知与如来法身一样纯净无染,但是,人一生下来,良知落实、显化为为识心的同时,旧习也已与之俱来。”(2009-9首发于《民主论坛》)

这里的良知即指本心本性,天命之性;旧习即历史之习,相当于蔡恒奇先生所说的禀性。禀性说是人文大学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先生提出来的。己亥九月在国学院讲学近一月,与院长蔡先生常常酒叙。一次论及人性,他提出三性说,谓本性来自于天命,习性养成于后天,秉性则由祖宗、父母、地域三者综合形成。为此,东海曾作短文《三性简论》记录之。

东海与蔡恒奇先生略异的是,蔡先生将此禀性归入天性的范畴,而我认为,于天命之性而言,秉性仍属后天,仍是习性。闻蒋庆先生亦有三性说,分为天命之性,即天性;历史之性,来自祖先血脉之绵延与家族文化之传承;气质之性,即习性。可谓三人所见略同。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东海曰,胎之初,性已具。人胎初结,即被赋予天命之性。到了人之初,其性相近而非相同,是因为人在母胎之中,除了本性,已有禀性。

2021-2-8

关于民国的大师

有这么一个问题和答案:“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1、教育完全免费(包括在最艰难的抗日时期)2、教育经费,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3、教师薪水: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足以让今天的我们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这是唯物主义、经济主义的眼光,这种眼光看什么都是雾里看花,都会看朱成碧。对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并非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而是教育体制和内容。民国的教育虽然远优于马帮,但制度和内容都有很大的问题。民国的大师包括反儒派,大多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多是清朝培养的。其次有必要说明一点,论道论德论智慧,除了新儒家群体,民国的大师都不大。

2021-2-10

共庆世人多病苦,欢歌我院广财源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为政救世,为医救民,都有一颗父母之心。清·阮葵生《茶余客话》所载:“范文正公微时尝云;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时不我与,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以治人也。俗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良相良医,都有一颗父母之心。清末湖南湘乡有位兼开中药铺的名老中医自题联曰:“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就是医者父母心。而马邦的医者,完全是利欲熏心。请看:

2021年2月8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热烈祝贺胸外科2020年度手术量突破1000台。称胸外科连续五年业务量持续、快速、高质量增长,发展速度驶入快车道!2020年度胸外科手术量1150台。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胸外科手术量2020年度突破千台大关。”

这种心态与古人正好相反,共庆世人多病苦,欢歌我院广财源;不能为政祸国,不如为医劫财;不为贪腐官吏,就为黑心大夫。医院医生这种心态,古代固然没有,西方也很罕见,唯有马邦,遍地都是,例外难觅。想不承认这是马邦特色都不可能。

2021-2-10

李约瑟难题的东海解答

这是一条东海律:文明是文化之果,优秀的文化体系必可养育出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就是中道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华文明是道德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经济文明、科技文明等等的综合体。

就拿科技文明来说,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16世纪之前,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数百年停滞不前?我提供的答案是:

在中道文化指导下,自尧舜到宋元,中国人德智整体上保持较高水准,从明朝开始下降,清朝加速下降,民国至今降到谷底。随着德智降低,国人格物致知的热情和创造发明的能力随之下降。这就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因。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这个问题所承认的事实是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说明“中华文明的辉煌”并非虚语。这对反儒派堪称是来自西哲的致命一击。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约有175项,占总数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摘自于东海著作《中华历史精神》,待出版)

2021-2-19

陈寅恪的一段话

陈寅恪先生说:

“汉晋以还,佛教输入,而以唐为盛。唐之文治武功,交通西域,佛教流布,实为世界文明史上,大可研究者。佛教于性理之学Metaphysics,独有深造,足救中国之缺失,而为常人所欢迎。惟其中之规律,多不合于中国之风俗习惯。故昌黎等力辟之。然辟之而另无以继其乏,则终难遏之。于是佛教大盛。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足以救中国之缺失,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而还其椟。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四书五经,名为阐明古学,实则吸收异教,声言尊孔辟佛,实则佛之义理,已浸渍濡染,与儒教之宗传,合而为一。此先儒爱国济世之苦心,至可尊敬而曲谅之者也。故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自得佛教之裨助,而中国之学问,立时增长元气,别开生面。故宋元之学问、文艺均大盛,而以朱子集其大成。朱子之在中国,犹西洋中世之Thomas Aquinas(阿奎那),其功至不可没。而今人以宋元为衰世,学术文章,卑劣不足道者,则实大误也。”

陈寅恪先生是儒门杂家,不无见识,又常常东倒西歪,不能中肯。上述这段话大错有二。其一、高估佛教而低估儒学。佛教于性理之学确有深造,但深不过儒家内圣学。中国之缺失并非儒学之缺失,恰恰相反,是偏离儒学之缺失,只有昌明儒学以救之。其二、误解理学而贬低程朱。理学于内圣学有所发明光大,确实是受到了佛道的刺激,但不能说理学吸收了佛理之精粹。理学与佛学,各有形上依据和学术脉络,不能混淆。程朱至诚大儒,岂能“避其名而居其实”哉。

2021-2-19

东海三规矩

孟子有大丈夫的三不规矩,东海在二十几年前也给自己立了三条规矩:不借钱,不求人,不说违心话。回头看,基本做到了。之所以说基本做到,是因为人是社会人,完全“不求人”不太可能。但尽量不求人,不为名利之事求人,没必要求人的事不求人,不得不求助于他人的事也不强求,这都是可以做到的。

人生很多事要讲条件。条件不具备,求之不可得;条件成熟后,拒之不可免。很多事情,在外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姑不论不易求得,即使勉强求得,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二要欠下很大的人情,三要大大降低自己的格调,四还可能遗下后面的麻烦,都非常不值得。真欲追求什么,努力创造条件才是正道。尤其是青少年人,很多事不必急于一时。这是我大半辈子耳闻目睹所收获的人生经验,免费贡献于此。

值得自豪的是,其它两条规矩,自己完全做到了。二十几年来没有向人借过钱,没有说过任何违心的话。诗人时期、自由派时期,所说的话未必都正确,但都是心里话。儒生时期的话,不仅发自于良知之勃勃不容已,而且自信正确性也比较高。

20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