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房地产业繁荣还有多久



房地产业繁荣还有多久

我于08年从内地来到西双版纳,赶上了此地开始了房地产大开发。此前,我就干了几年的室内外装修装饰,因懂工艺、材料和设计,相信薄利多销与眼光应放远点,才叫生意正道,也就几个月便站住了脚跟。那会儿,没有理由不对生活充满信心,早点的米干花上三元钱便够了,吃快餐的话中餐和晚餐也就二十几元钱。如果一月能挣上一两万元以上,十年时间便可以跻身中产者行列。16年前,为我最忙碌时期,每月总能接到几套毛坯房屋的装修业务,多半是新开发的小区商品房。版纳无大工业,橡胶林漫山遍野。那几年胶价相当可观,买胶林的人很多。市民和胶农莫不深信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置业劲头便水转船高,很自然地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强劲动力。当然更大的动力源自全国经济繁荣这个大气候。此地少数民族众多,莫不风情浓郁,空气质量因少污染而远远优于内地,身为避寒的旅游城市便招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随着置业的人大增,炒房团也就不失时机跟进。加一起也就十年光景吧,不大的市区已是高楼大厦林立,城郊的江边上和山坡上冒出来的别墅群,用雨后春笋四字来形容实不为过。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很快要通高铁了,缅甸、老挝也会大开发,看看边境赌场生意出奇地好吧,等等,不买房子不建房子还待何时?相应地,大小宾馆与各式风味的餐馆令人目不暇接。每每夜幕降临,华灯映照下,江风习习,江边上停满了小汽车,时不时能听见“水、水、水,”的笑语欢声。漂亮的小姐也是宛如仙境里的一道风景,要数四川妹水灵,东北妹肤白。偶尔,也会听见不和谐的骂娘声乃至鼓吹民主的声音,以及集体上访事件,但没几人听得进去和真正关心。放着好日子不过,操什么空心?习大大不是大力反腐,净化环境吗?看来,此地虽只能算个四线城市,却具备了众多二线开放型城市特质。

16年后,房地产的情况便不对劲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吧,我们干装修的感受自不同于常人。先是钢材、水泥涨价没商量,接着是物价飞涨,早点吃碗米干少不得八元钱了,工人的工钱自然也要跟着涨,特别本地需要购房和装修的刚需户少了很多。例如,以往有客户主动上门,现在这样的情况一年也见不上几个。更有闹心事儿,催款收账越来越困难,不乏道貌岸然的高官、富商、名流,赖起帐来一点也不脸红。造成这情况的原因不必说了,但肯定会加剧社会的戾气与仇恨。对于此类事儿,派出所通常不过问,回答照例是:“经济纠纷,找法院。”法院也有执行不了的难处。有干警说:“你上网查查,中国已快2000万老赖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诚然,重要的是有没有生意做。没了生意做,什么都不要提了。

所以,没有人乐意多听泄气的话,皆希望早几年的繁荣再来。累一点没关系,老百姓不就是个干活的命。拿我们这行来说,由于与房地产业关联密切,甚至与基建也有关联,每每听见国家又发布重大利好消息,便忍不住奔走相告。人民政府历来体恤民生,过去买房才给贷款,现今装修也给贷款,反正有办法叫你做房奴。无疑,这刺激了购房、装修的热情。于是,突然降临的疫情,其对经济对民生的明显影响,看来也没有动摇很多人的生活信念。多数人相信,人民政府决不会让房地产业崩盘。因为甭讲太多的高深理论了,只说一个简单道理:房价大跌,你哪怕天天身穿红军服,房贷,装修贷仍得还,如果大范围断了还贷,银行怎么办?

几个月前,我就曾自讨没趣。

那是几个东北客户,看得出来他们并非大款大腕,在原籍地小有成就而已,各自买了一套百多平米毛坯房,由我来装修。我们合作尚可。一天,我与姓秦的客户聊天,我问他这房子他买来是多少钱一平米,他答八千三。他很得意地反问我,你估计三年后这房子能值多少钱一平米?我答,照这个形势,如果物价不疯涨,顶多四五千吧。他一下子阴了脸,道:“最少两万!你看好啦,只要高铁一通......”我本来想反驳他,你们东北的交通难道不发达,是因为什么经济才不行的?但我忍住了,我不能惹自己的客户不高兴,便笑了笑,住了口。

然而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深知这块土地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不过,今天的人这么不喜欢听真话,也是我没想到的。不管怎么说,我不能骗自己。

我的门面所在的这个建材市场,是个老市场,约四百家门面,主要经营各种装修材料:水管、电线、灯具、卫浴、板材、门窗等等。我刚来此地时,它是这个地级城市最大的建材市场,另有两个小型建材市场,加起来也就六七百家门面把。13年和17年,两个新的建材市场出现了,莫不拥有上千个门面。它们无疑见证了匹配了装修行业以及房地产业以往的兴旺景观。现在呢,我的门面所在的这个市场,门面少说关闭了近四分之一,其它多数门面属于强撑着,是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是欠款尚未收回,有的是库存需要处理,有的是回老家乡下或山里更加无奔头,有的是老客户答应了会介绍生意来。他们的共同点是盼望政府又出台大政策,包括把反贪没收的钱分发给老百姓,再掀起一轮购房与装修的热潮。不可以说他们全在想当然,因为多少高楼和别墅区仍在兴建。如果前景真个黯淡,那些开发商岂不是蠢货?这些大资本家和政府高官怎么会是蠢货呢?

但愿景是愿景,现实是现实。年前,我和另两家门面便被物业公司告上了法院,因为我们都欠了五万到八万不等的房租。那天开庭,我和另两个被告都去了。我们异口同声:房租当然要交,这次全因疫情影响长达大半年未做生意,加上外面的债收不回来,只出不进,所以耽搁了。况且,物业也有很多责任,很多承诺的服务不到位,不肯减免疫情期间部分房租是不对的,因为很多省已有先例,据说外国还给困难百姓发钱。四十来岁,姓李的租户说到激动处还透出哭音。他说他两年前才过来,在江西老家东挪西凑了二十万元,想来发笔小财,没料到现在亏了个一塌糊涂。他花了五万元的门面转让费,重新装修花了三万多元,预交房租和进货......法官连连用法槌敲击桌面不让他讲下去。法官说,原告物业减免疫情期间部分房租,法院不反对。原告物业不肯这样做,法院也没办法。因为并无政府明令,更无法规要求原告物业这么做。关于外国给困难百姓发钱,他不知道有这事,他知道的是社会主义中国才讲人道。

现在,我们三家都了结了此事,之后便是关门走人。我们不怨法院不怨物业公司,主要是疫情已过,生意反弹了约半年就垮了,展望前景,总不能耗着月月倒贴租金吧。

前述的四分之一可不是枯燥数字,它表明了这个市场的从业人员有近四分之一失业。有外行人说,市场老旧了,外观不靓丽,基础设施差,停车位置少,当然影响生意。我们却知道,需要装修而前来购买各种材料的客户,首先关心的是否货优价廉,是否售后服务到位,才不会过问市场靓丽与否。另者,老门面一般都有几个人脉,只要你口碑不孬,经人介绍后,客户更乐意过来。所以,老市场少客户,新市场只会客户更加少。当然,电商抢了实体店很多生意也是一个原因。
事态不止如此,大多数强撑着的门面,当然仍一如既往,每天早早开门,很晚关门,但心态如何,就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不由人不联想到卖炭翁六月盼落雪的心理和守株待兔的故事。他们中的一半人员,可不愿意过这号轻松实为半失业的日子,但这由不得他们。这样一加一减,一个市场30%的失业率不为过吧。当然,此说法从根本上讲是错的,因为他们几乎都来自农村,失业半失业的概念不适合这个人群。

但那是人民政府的概念,不是当事人的概念。他们已经是非迫不得已不愿意也不可能返回乡下和山里去。回去怎么办呢?很多人已经老家没田没地了,况且从土里很难刨出钱。感谢前几年好时光,不少人挣了几个钱,但都投入了房产,孩子也在城里入了学。休说储蓄了,房贷车贷尚且没还清。那么,就不能转行吗?这又叫做讲外行话。反正站着讲话不腰痛。他们,早已熟悉又投入了心血的行为尚且干不下去了,去生疏行业能干出什么名堂,再说还有投资新行当的本钱吗?可以去干体力活啊。可是谁都知道,这些年城市容纳乃至需求大量干体力活工人的行业,无非就是房地产业和修路架桥的基建业,这两大行业一不景气,去干体力活都会找不着门路。他们多少有点自知之明,北上广深不适合他们。但凡做过小业主、小老板的人去了北上广深找不着活路只会心理落差更大。

因为有几道数学题便是一般农民工也会做。一个建材市场便有30%以上的人失业,那么装修队伍也一定会有近30%的人失业。这个比例一样适应于那些个干搬运的、干杂活的、做餐饮的、跑业务的、乃至物流群体。另者,生产各种建材的厂家,例如瓷砖、门窗铝材、电线灯具、卫浴、板材等等,一样会要伴随整体经济情况而潮起潮落。

也许,这就是公务员行业持续吃香,党员队伍只增不减的密码。有什么奇怪,例如警察和城管对老百姓讲人情人道,丢了饭碗怎么办?又如赵婷获奖的事儿,国内不报道,我以为主要并非她讲过不中听的话,主要是中国的无依之人太多,会引发共鸣。手段高强的人民政府远比一般人看得远。

再回到房地产业。党和政府的苦衷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产业已经大到了不能倒,一倒就会要地动山摇。它形成了多么大的产能,全世界的房子都承包给中国建造,中国也消化得了。围绕着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我以为全国不会少于1.5亿成年人,加上家属,应有4亿人左右。如果再把基建算进来,从业人员和家属不会少于6亿人。现在保守点估计只有30%的失业半失业率,这个比率上升为50%很容易,某一天升为80%,也不会令人奇怪。所以地方政府靠卖地发工资这号事儿,包括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其实算不得很紧要事儿。活着的人要吃饭要工作才是最紧要事儿。

房地产业不能倒,顶多让它瘦瘦身子,我以为谁做当家人眼下都只能这么办。问题是房子越盖越多,需求越来越小,拿什么来消化占用的资源和资金?这只能是个恶性循环。仅仅一个瘦瘦身子,就有多少人失去饭碗。一家两三口人住上100多平米的房子当然舒服,但吃饭不能靠房子要靠钱,或者说房子要不断增殖,多余的房产要租得出价,房子才赏心悦目。但若房价狂跌,多余的房产卖不出去又租不出,房主的感受就会变。形象地说,几个男人不喜欢笑容灿烂的性感美女,但当美女露出喝你血的狰狞一面,你还会说她美吗?

这道理肯定适应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当我们口袋里有了几个钱,那些越来越壮观的高速公路、高铁、高楼大厦以及堪比白宫的堂皇衙门、飞机、军舰,当然审美不尽。当我们成了月光族还天天被银行催贷,忍不住说两句牢骚怪话就会招来警察时,那些盛世美景就会变作吐着信子的毒蛇。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大量的小粉红不会相信有这事,他们年轻不懂事,原谅他们吧。

所以重要的是,房地产产业倒了会出来什么情景呢?例如早就有人提出,当再过十几二十年,大量新房或到了设计时限或质量太差,成为危房又要拆除时,只恐垃圾都没有地方填埋。当然,这情况也会促成又一波小小的房地产热,但资源经得住如此折腾吗?拆迁户刚做罢一轮房奴,会甘心再做一轮房奴吗?政府和大资本家割韭菜,总得让韭菜有个自然生长期吧。我想来想去以为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拥护政府准备开战吧,把美欧日印韩台给灭了,我们也就不会有经济大萧条了。但若仗打输了,又怎么办呢?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老罗:房地产业繁荣还有多久



房地产业繁荣还有多久

我于08年从内地来到西双版纳,赶上了此地开始了房地产大开发。此前,我就干了几年的室内外装修装饰,因懂工艺、材料和设计,相信薄利多销与眼光应放远点,才叫生意正道,也就几个月便站住了脚跟。那会儿,没有理由不对生活充满信心,早点的米干花上三元钱便够了,吃快餐的话中餐和晚餐也就二十几元钱。如果一月能挣上一两万元以上,十年时间便可以跻身中产者行列。16年前,为我最忙碌时期,每月总能接到几套毛坯房屋的装修业务,多半是新开发的小区商品房。版纳无大工业,橡胶林漫山遍野。那几年胶价相当可观,买胶林的人很多。市民和胶农莫不深信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置业劲头便水转船高,很自然地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强劲动力。当然更大的动力源自全国经济繁荣这个大气候。此地少数民族众多,莫不风情浓郁,空气质量因少污染而远远优于内地,身为避寒的旅游城市便招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随着置业的人大增,炒房团也就不失时机跟进。加一起也就十年光景吧,不大的市区已是高楼大厦林立,城郊的江边上和山坡上冒出来的别墅群,用雨后春笋四字来形容实不为过。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很快要通高铁了,缅甸、老挝也会大开发,看看边境赌场生意出奇地好吧,等等,不买房子不建房子还待何时?相应地,大小宾馆与各式风味的餐馆令人目不暇接。每每夜幕降临,华灯映照下,江风习习,江边上停满了小汽车,时不时能听见“水、水、水,”的笑语欢声。漂亮的小姐也是宛如仙境里的一道风景,要数四川妹水灵,东北妹肤白。偶尔,也会听见不和谐的骂娘声乃至鼓吹民主的声音,以及集体上访事件,但没几人听得进去和真正关心。放着好日子不过,操什么空心?习大大不是大力反腐,净化环境吗?看来,此地虽只能算个四线城市,却具备了众多二线开放型城市特质。

16年后,房地产的情况便不对劲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吧,我们干装修的感受自不同于常人。先是钢材、水泥涨价没商量,接着是物价飞涨,早点吃碗米干少不得八元钱了,工人的工钱自然也要跟着涨,特别本地需要购房和装修的刚需户少了很多。例如,以往有客户主动上门,现在这样的情况一年也见不上几个。更有闹心事儿,催款收账越来越困难,不乏道貌岸然的高官、富商、名流,赖起帐来一点也不脸红。造成这情况的原因不必说了,但肯定会加剧社会的戾气与仇恨。对于此类事儿,派出所通常不过问,回答照例是:“经济纠纷,找法院。”法院也有执行不了的难处。有干警说:“你上网查查,中国已快2000万老赖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诚然,重要的是有没有生意做。没了生意做,什么都不要提了。

所以,没有人乐意多听泄气的话,皆希望早几年的繁荣再来。累一点没关系,老百姓不就是个干活的命。拿我们这行来说,由于与房地产业关联密切,甚至与基建也有关联,每每听见国家又发布重大利好消息,便忍不住奔走相告。人民政府历来体恤民生,过去买房才给贷款,现今装修也给贷款,反正有办法叫你做房奴。无疑,这刺激了购房、装修的热情。于是,突然降临的疫情,其对经济对民生的明显影响,看来也没有动摇很多人的生活信念。多数人相信,人民政府决不会让房地产业崩盘。因为甭讲太多的高深理论了,只说一个简单道理:房价大跌,你哪怕天天身穿红军服,房贷,装修贷仍得还,如果大范围断了还贷,银行怎么办?

几个月前,我就曾自讨没趣。

那是几个东北客户,看得出来他们并非大款大腕,在原籍地小有成就而已,各自买了一套百多平米毛坯房,由我来装修。我们合作尚可。一天,我与姓秦的客户聊天,我问他这房子他买来是多少钱一平米,他答八千三。他很得意地反问我,你估计三年后这房子能值多少钱一平米?我答,照这个形势,如果物价不疯涨,顶多四五千吧。他一下子阴了脸,道:“最少两万!你看好啦,只要高铁一通......”我本来想反驳他,你们东北的交通难道不发达,是因为什么经济才不行的?但我忍住了,我不能惹自己的客户不高兴,便笑了笑,住了口。

然而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深知这块土地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不过,今天的人这么不喜欢听真话,也是我没想到的。不管怎么说,我不能骗自己。

我的门面所在的这个建材市场,是个老市场,约四百家门面,主要经营各种装修材料:水管、电线、灯具、卫浴、板材、门窗等等。我刚来此地时,它是这个地级城市最大的建材市场,另有两个小型建材市场,加起来也就六七百家门面把。13年和17年,两个新的建材市场出现了,莫不拥有上千个门面。它们无疑见证了匹配了装修行业以及房地产业以往的兴旺景观。现在呢,我的门面所在的这个市场,门面少说关闭了近四分之一,其它多数门面属于强撑着,是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是欠款尚未收回,有的是库存需要处理,有的是回老家乡下或山里更加无奔头,有的是老客户答应了会介绍生意来。他们的共同点是盼望政府又出台大政策,包括把反贪没收的钱分发给老百姓,再掀起一轮购房与装修的热潮。不可以说他们全在想当然,因为多少高楼和别墅区仍在兴建。如果前景真个黯淡,那些开发商岂不是蠢货?这些大资本家和政府高官怎么会是蠢货呢?

但愿景是愿景,现实是现实。年前,我和另两家门面便被物业公司告上了法院,因为我们都欠了五万到八万不等的房租。那天开庭,我和另两个被告都去了。我们异口同声:房租当然要交,这次全因疫情影响长达大半年未做生意,加上外面的债收不回来,只出不进,所以耽搁了。况且,物业也有很多责任,很多承诺的服务不到位,不肯减免疫情期间部分房租是不对的,因为很多省已有先例,据说外国还给困难百姓发钱。四十来岁,姓李的租户说到激动处还透出哭音。他说他两年前才过来,在江西老家东挪西凑了二十万元,想来发笔小财,没料到现在亏了个一塌糊涂。他花了五万元的门面转让费,重新装修花了三万多元,预交房租和进货......法官连连用法槌敲击桌面不让他讲下去。法官说,原告物业减免疫情期间部分房租,法院不反对。原告物业不肯这样做,法院也没办法。因为并无政府明令,更无法规要求原告物业这么做。关于外国给困难百姓发钱,他不知道有这事,他知道的是社会主义中国才讲人道。

现在,我们三家都了结了此事,之后便是关门走人。我们不怨法院不怨物业公司,主要是疫情已过,生意反弹了约半年就垮了,展望前景,总不能耗着月月倒贴租金吧。

前述的四分之一可不是枯燥数字,它表明了这个市场的从业人员有近四分之一失业。有外行人说,市场老旧了,外观不靓丽,基础设施差,停车位置少,当然影响生意。我们却知道,需要装修而前来购买各种材料的客户,首先关心的是否货优价廉,是否售后服务到位,才不会过问市场靓丽与否。另者,老门面一般都有几个人脉,只要你口碑不孬,经人介绍后,客户更乐意过来。所以,老市场少客户,新市场只会客户更加少。当然,电商抢了实体店很多生意也是一个原因。
事态不止如此,大多数强撑着的门面,当然仍一如既往,每天早早开门,很晚关门,但心态如何,就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不由人不联想到卖炭翁六月盼落雪的心理和守株待兔的故事。他们中的一半人员,可不愿意过这号轻松实为半失业的日子,但这由不得他们。这样一加一减,一个市场30%的失业率不为过吧。当然,此说法从根本上讲是错的,因为他们几乎都来自农村,失业半失业的概念不适合这个人群。

但那是人民政府的概念,不是当事人的概念。他们已经是非迫不得已不愿意也不可能返回乡下和山里去。回去怎么办呢?很多人已经老家没田没地了,况且从土里很难刨出钱。感谢前几年好时光,不少人挣了几个钱,但都投入了房产,孩子也在城里入了学。休说储蓄了,房贷车贷尚且没还清。那么,就不能转行吗?这又叫做讲外行话。反正站着讲话不腰痛。他们,早已熟悉又投入了心血的行为尚且干不下去了,去生疏行业能干出什么名堂,再说还有投资新行当的本钱吗?可以去干体力活啊。可是谁都知道,这些年城市容纳乃至需求大量干体力活工人的行业,无非就是房地产业和修路架桥的基建业,这两大行业一不景气,去干体力活都会找不着门路。他们多少有点自知之明,北上广深不适合他们。但凡做过小业主、小老板的人去了北上广深找不着活路只会心理落差更大。

因为有几道数学题便是一般农民工也会做。一个建材市场便有30%以上的人失业,那么装修队伍也一定会有近30%的人失业。这个比例一样适应于那些个干搬运的、干杂活的、做餐饮的、跑业务的、乃至物流群体。另者,生产各种建材的厂家,例如瓷砖、门窗铝材、电线灯具、卫浴、板材等等,一样会要伴随整体经济情况而潮起潮落。

也许,这就是公务员行业持续吃香,党员队伍只增不减的密码。有什么奇怪,例如警察和城管对老百姓讲人情人道,丢了饭碗怎么办?又如赵婷获奖的事儿,国内不报道,我以为主要并非她讲过不中听的话,主要是中国的无依之人太多,会引发共鸣。手段高强的人民政府远比一般人看得远。

再回到房地产业。党和政府的苦衷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产业已经大到了不能倒,一倒就会要地动山摇。它形成了多么大的产能,全世界的房子都承包给中国建造,中国也消化得了。围绕着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我以为全国不会少于1.5亿成年人,加上家属,应有4亿人左右。如果再把基建算进来,从业人员和家属不会少于6亿人。现在保守点估计只有30%的失业半失业率,这个比率上升为50%很容易,某一天升为80%,也不会令人奇怪。所以地方政府靠卖地发工资这号事儿,包括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其实算不得很紧要事儿。活着的人要吃饭要工作才是最紧要事儿。

房地产业不能倒,顶多让它瘦瘦身子,我以为谁做当家人眼下都只能这么办。问题是房子越盖越多,需求越来越小,拿什么来消化占用的资源和资金?这只能是个恶性循环。仅仅一个瘦瘦身子,就有多少人失去饭碗。一家两三口人住上100多平米的房子当然舒服,但吃饭不能靠房子要靠钱,或者说房子要不断增殖,多余的房产要租得出价,房子才赏心悦目。但若房价狂跌,多余的房产卖不出去又租不出,房主的感受就会变。形象地说,几个男人不喜欢笑容灿烂的性感美女,但当美女露出喝你血的狰狞一面,你还会说她美吗?

这道理肯定适应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当我们口袋里有了几个钱,那些越来越壮观的高速公路、高铁、高楼大厦以及堪比白宫的堂皇衙门、飞机、军舰,当然审美不尽。当我们成了月光族还天天被银行催贷,忍不住说两句牢骚怪话就会招来警察时,那些盛世美景就会变作吐着信子的毒蛇。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大量的小粉红不会相信有这事,他们年轻不懂事,原谅他们吧。

所以重要的是,房地产产业倒了会出来什么情景呢?例如早就有人提出,当再过十几二十年,大量新房或到了设计时限或质量太差,成为危房又要拆除时,只恐垃圾都没有地方填埋。当然,这情况也会促成又一波小小的房地产热,但资源经得住如此折腾吗?拆迁户刚做罢一轮房奴,会甘心再做一轮房奴吗?政府和大资本家割韭菜,总得让韭菜有个自然生长期吧。我想来想去以为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拥护政府准备开战吧,把美欧日印韩台给灭了,我们也就不会有经济大萧条了。但若仗打输了,又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