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东海与蒋庆的四大矛盾----东海客厅论天道

蒋庆(中)、王康、东海(左)




人有人格,鬼有人格,神有人格,天无人格。天无人格而神通广大妙不可言。天无言,妙万物而为言。这里的妙是使动用法,宇宙万物包括一切生命和鬼神,都是天道至诚无息地妙出来的,人类则是天道最美妙的产品。

此理大多数学者未必清楚,遑论老百姓。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云。民众皆有天性,能在伦常日用有所体现。四端之心,人皆有之,此之谓也。

吾尝言,知天只能是少数人的能力,不必苛求于民。要全民皆知,绝无可能,至少在大同理想实现之前是不可能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让人民沿着王道礼制而行,难以让人民理解背后的依据。

礼本于太一,太一即天道,欲明之传之行之,将天道落实到政治实践中去,只能是少数人的事业。至于民众,能对儒家略有了解、尊重和支持足矣。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精英不能糊涂,儒生不能含糊,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老百姓。儒生应该千方百计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弄清楚就是知天。要知天,就要下一系列尽心功夫,即经过慎思明辨、格致诚正、克己复礼的艰苦训练。

老百姓有心但不能尽,不能尽心就不可能知天,就喜欢把天想象成人格神。强化这一点,就成了宗教。信仰人格天和人格神乃是原始蒙昧主义的残遗。

中西都有这种蒙昧主义,不同在于,西方至今依然为宗教所继承,而中国经过上古圣王多次绝天地通,逐渐从政治上淡化了这种蒙昧主义;经孔子集儒家大成,又从文化上彻底去宗教化,还天道之本来面目。

孔子既述又作,于天道信仰,述是延续信仰,作是去其人格,如果说这种原始蒙昧仍有残遗,只是残遗于道教和某些民间宗教中而已。

從容厅友言:“天人本一,心性天是一,自性本觉臻于圆满,是儒学高配版。天人二分,讲天有人格,谄外神而得救渡,是儒学低配版。”

东海曰:严格地讲,儒学没有低配版。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已经将天道全面彻底去人格化,儒学只有性与天道合一、尽心知性知天这个唯一版本。直到康有为才有宗教化追求,直到蒋庆才有人格天信仰重新出笼。注意,康有为虽倡导儒家宗教化,并无人格天迷思。



一些儒生受宗教或蒋庆误导,认为只有人格天才有主宰性。其实,天无人格丝毫不影响其主宰性。乾卦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元当然不可能有人格或准人格,而这段话将乾元的主宰性表达得特别明确。行、施、品、流、大明、时成、时乘、御、正、保合、利都是动词或者使动用法,主体都是乾元。乾元就是造化和造物主,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宇宙万物和生命无非乾元的作用和现象。乾卦彖辞可以翻译如下:

伟大的乾元啊,为万物提供原始资本的宇宙的统帅。兴行云雾,施降雨露,赋予万物不同品性,造化万物不同形状,让大光明贯彻宇宙始终,天地四时依照时间顺序运作,六爻效法天地四时的运转而统率宇宙。天道变化,端正宇宙万物的属性,保卫维护宇宙的大和谐,让生命利于坚持正道。在作为形而上之道的乾元一元化领导之下,才有天地的和谐和万国的安宁。

一些宗教儒喜欢摘录四书五经中有关上帝的话语,试图证明天有人格论,无效无效也。四书五经中上帝这个名相, 先民和儒家有不同的理解。先民的上帝就是人格神、人格天,儒家的上帝则是天道的拟人化、形象化表达,去其人格义而保留主宰义。上帝与天、乾、性、理等等异名同实。

小程子言:“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又云:“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二程集》)

朱子云:“‘上帝震怒’,也只是其理如此。天下莫尊于理,故以帝名之。”(陈淳《北溪字义》)在《论语集注》中,朱子注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曰:“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五:“周问:‘获罪于天,集注曰:天即理也。此指获罪于苍苍之天耶,抑得罪于此理也?’曰:‘天之所以为天者,理而已。天非有此道理,不能为天,故苍苍者即此道理之天,故曰:其体即谓之天,其主宰即谓之帝。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虽是理如此,亦须是上面有个道理教如此始得。但非如道家说,真有个三清大帝著衣服如此坐耳!”

朱子既强调了天理的主宰作用,又明确反对以人格神来看待这一主宰。

《朱子语类》卷六十八:“问黄先之易说,因曰:伊川好意思固不尽在解经上。然就解经上,亦自有极好意思。如说乾字,便云: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

《朱子语类》卷六十八:“所谓天命之谓性,此是说道;所谓天之苍苍,此是形体;所谓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此是谓帝。以此理付之,便有主宰意。”

朱子在《论语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中,都强调上帝与天、乾、性、理同一性和主宰性。《诗集传·小雅·正月》言:“上帝,天之神也。程子曰:以其形体谓之天,以其主宰谓之帝。”注意,这里的天之神并非指人格神,而是强调天的神妙。

东海尝言,天道通过圣人圆现天地之心。《语类》中有一段话正好为此作主:“问继天立极。曰:天只生得许多人物,与你许多道理。然天却自做不得,所以生得圣人为之修道立教,以教化百姓,所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是也。盖天做不得底,却须圣人为他做也。”



儒家以仁为本,落实为政治民本和世界人本,超越而贯通于西方人本主义政治和文明,理所当然。但神本主义则不行,神本信仰与民本人本原则格格不入。人格天信仰与神本主义难分难解,精神一致,可称为准神本主义。

准神本主义非常方便宗教化,但在政治上是开不出、更无法落实以民为本和主权在民两个王道原则的,故坚持主权在天而反对主权在民,就是蒋庆学术的逻辑必然,而所谓王道也就有名无实了,即使有权位有机会也无法落实。公羊学固如是乎?只怕为历代公羊家所不许也。

公羊学是政治儒学,但并不主张主权在天和天有人格,其学术根基仍在心性。公羊学有引申过度之嫌,于内圣真谛有所不明,于外王大义有所不正,为外王学歧出。而蒋庆又为公羊学之歧出矣。

倡导政治儒学、制度儒学公羊学没问题,倡导法律儒学、宗教儒学、经济儒学、生活儒学都没问题,都是好事。但是,不能否定心性儒学的根本性。儒学的政治性制度性法律性宗教性经济性生活性,无不植根于心性,无非心性之用也。

有学者指出:“儒家宪政派的根子是蒋庆的政治儒学,政治儒学恰恰是批评心性儒学的,认为心性儒学带窄了儒家的路子”云,这是对心性儒学的严重误解。或者说,心性儒学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理学心学虽然侧重心性,并不局限于心性,而是完全涵盖政治而以政治为大用的。

吾与蒋庆存在四大矛盾,除了信仰上“天无人格”与“天有人格”的矛盾,另外还有从此延伸出来的三个矛盾:论内圣外王的关系,是体用关系与并列关系的矛盾;论政治原则,是“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天”的矛盾;论道路选择,是宗教化与自由化的矛盾。这三个矛盾都是因为对天道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

四大矛盾都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涉及儒家发展的方向和中国未来的道路,堪称儒门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分歧,即仁本主义与准神本主义的分歧,王道自由与政治宗教化的分歧,这是所有儒家和关心儒家事业及国家前途者不能不关心、不能不思考、不能不最终作出选择的问题。多数人的选择将会逐渐构成历史的选择。

当然,历史的选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是正常的。这里一点都急不来,也急不得。具体到个人就更难了,不少儒生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清楚而无法选择。人各有志,人各有命,顺其自然可也。

2022-4-19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余东海:东海与蒋庆的四大矛盾----东海客厅论天道

蒋庆(中)、王康、东海(左)




人有人格,鬼有人格,神有人格,天无人格。天无人格而神通广大妙不可言。天无言,妙万物而为言。这里的妙是使动用法,宇宙万物包括一切生命和鬼神,都是天道至诚无息地妙出来的,人类则是天道最美妙的产品。

此理大多数学者未必清楚,遑论老百姓。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云。民众皆有天性,能在伦常日用有所体现。四端之心,人皆有之,此之谓也。

吾尝言,知天只能是少数人的能力,不必苛求于民。要全民皆知,绝无可能,至少在大同理想实现之前是不可能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让人民沿着王道礼制而行,难以让人民理解背后的依据。

礼本于太一,太一即天道,欲明之传之行之,将天道落实到政治实践中去,只能是少数人的事业。至于民众,能对儒家略有了解、尊重和支持足矣。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精英不能糊涂,儒生不能含糊,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老百姓。儒生应该千方百计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弄清楚就是知天。要知天,就要下一系列尽心功夫,即经过慎思明辨、格致诚正、克己复礼的艰苦训练。

老百姓有心但不能尽,不能尽心就不可能知天,就喜欢把天想象成人格神。强化这一点,就成了宗教。信仰人格天和人格神乃是原始蒙昧主义的残遗。

中西都有这种蒙昧主义,不同在于,西方至今依然为宗教所继承,而中国经过上古圣王多次绝天地通,逐渐从政治上淡化了这种蒙昧主义;经孔子集儒家大成,又从文化上彻底去宗教化,还天道之本来面目。

孔子既述又作,于天道信仰,述是延续信仰,作是去其人格,如果说这种原始蒙昧仍有残遗,只是残遗于道教和某些民间宗教中而已。

從容厅友言:“天人本一,心性天是一,自性本觉臻于圆满,是儒学高配版。天人二分,讲天有人格,谄外神而得救渡,是儒学低配版。”

东海曰:严格地讲,儒学没有低配版。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已经将天道全面彻底去人格化,儒学只有性与天道合一、尽心知性知天这个唯一版本。直到康有为才有宗教化追求,直到蒋庆才有人格天信仰重新出笼。注意,康有为虽倡导儒家宗教化,并无人格天迷思。



一些儒生受宗教或蒋庆误导,认为只有人格天才有主宰性。其实,天无人格丝毫不影响其主宰性。乾卦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元当然不可能有人格或准人格,而这段话将乾元的主宰性表达得特别明确。行、施、品、流、大明、时成、时乘、御、正、保合、利都是动词或者使动用法,主体都是乾元。乾元就是造化和造物主,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宇宙万物和生命无非乾元的作用和现象。乾卦彖辞可以翻译如下:

伟大的乾元啊,为万物提供原始资本的宇宙的统帅。兴行云雾,施降雨露,赋予万物不同品性,造化万物不同形状,让大光明贯彻宇宙始终,天地四时依照时间顺序运作,六爻效法天地四时的运转而统率宇宙。天道变化,端正宇宙万物的属性,保卫维护宇宙的大和谐,让生命利于坚持正道。在作为形而上之道的乾元一元化领导之下,才有天地的和谐和万国的安宁。

一些宗教儒喜欢摘录四书五经中有关上帝的话语,试图证明天有人格论,无效无效也。四书五经中上帝这个名相, 先民和儒家有不同的理解。先民的上帝就是人格神、人格天,儒家的上帝则是天道的拟人化、形象化表达,去其人格义而保留主宰义。上帝与天、乾、性、理等等异名同实。

小程子言:“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又云:“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二程集》)

朱子云:“‘上帝震怒’,也只是其理如此。天下莫尊于理,故以帝名之。”(陈淳《北溪字义》)在《论语集注》中,朱子注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曰:“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五:“周问:‘获罪于天,集注曰:天即理也。此指获罪于苍苍之天耶,抑得罪于此理也?’曰:‘天之所以为天者,理而已。天非有此道理,不能为天,故苍苍者即此道理之天,故曰:其体即谓之天,其主宰即谓之帝。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虽是理如此,亦须是上面有个道理教如此始得。但非如道家说,真有个三清大帝著衣服如此坐耳!”

朱子既强调了天理的主宰作用,又明确反对以人格神来看待这一主宰。

《朱子语类》卷六十八:“问黄先之易说,因曰:伊川好意思固不尽在解经上。然就解经上,亦自有极好意思。如说乾字,便云: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

《朱子语类》卷六十八:“所谓天命之谓性,此是说道;所谓天之苍苍,此是形体;所谓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此是谓帝。以此理付之,便有主宰意。”

朱子在《论语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中,都强调上帝与天、乾、性、理同一性和主宰性。《诗集传·小雅·正月》言:“上帝,天之神也。程子曰:以其形体谓之天,以其主宰谓之帝。”注意,这里的天之神并非指人格神,而是强调天的神妙。

东海尝言,天道通过圣人圆现天地之心。《语类》中有一段话正好为此作主:“问继天立极。曰:天只生得许多人物,与你许多道理。然天却自做不得,所以生得圣人为之修道立教,以教化百姓,所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是也。盖天做不得底,却须圣人为他做也。”



儒家以仁为本,落实为政治民本和世界人本,超越而贯通于西方人本主义政治和文明,理所当然。但神本主义则不行,神本信仰与民本人本原则格格不入。人格天信仰与神本主义难分难解,精神一致,可称为准神本主义。

准神本主义非常方便宗教化,但在政治上是开不出、更无法落实以民为本和主权在民两个王道原则的,故坚持主权在天而反对主权在民,就是蒋庆学术的逻辑必然,而所谓王道也就有名无实了,即使有权位有机会也无法落实。公羊学固如是乎?只怕为历代公羊家所不许也。

公羊学是政治儒学,但并不主张主权在天和天有人格,其学术根基仍在心性。公羊学有引申过度之嫌,于内圣真谛有所不明,于外王大义有所不正,为外王学歧出。而蒋庆又为公羊学之歧出矣。

倡导政治儒学、制度儒学公羊学没问题,倡导法律儒学、宗教儒学、经济儒学、生活儒学都没问题,都是好事。但是,不能否定心性儒学的根本性。儒学的政治性制度性法律性宗教性经济性生活性,无不植根于心性,无非心性之用也。

有学者指出:“儒家宪政派的根子是蒋庆的政治儒学,政治儒学恰恰是批评心性儒学的,认为心性儒学带窄了儒家的路子”云,这是对心性儒学的严重误解。或者说,心性儒学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理学心学虽然侧重心性,并不局限于心性,而是完全涵盖政治而以政治为大用的。

吾与蒋庆存在四大矛盾,除了信仰上“天无人格”与“天有人格”的矛盾,另外还有从此延伸出来的三个矛盾:论内圣外王的关系,是体用关系与并列关系的矛盾;论政治原则,是“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天”的矛盾;论道路选择,是宗教化与自由化的矛盾。这三个矛盾都是因为对天道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

四大矛盾都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涉及儒家发展的方向和中国未来的道路,堪称儒门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分歧,即仁本主义与准神本主义的分歧,王道自由与政治宗教化的分歧,这是所有儒家和关心儒家事业及国家前途者不能不关心、不能不思考、不能不最终作出选择的问题。多数人的选择将会逐渐构成历史的选择。

当然,历史的选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是正常的。这里一点都急不来,也急不得。具体到个人就更难了,不少儒生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清楚而无法选择。人各有志,人各有命,顺其自然可也。

2022-4-19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