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各国领袖表示震惊、悲痛与哀悼


中国时间 5:41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资料照- 本照片摄于2003年11月9日。当时作为执政的日本自民党总干事的安培晋三正帮着记录本党参选人的进展情况,每当本党参选人获胜,安倍就在他们的名字上面插一朵小花。67岁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星期五(7月8日)在奈良遭枪击,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路透社)



















在日本担任首相时间最久的前首相安倍晋三星期五(7月8日)在奈良遭到枪击,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享年67岁。

作为日本政坛上一位重量级领袖的安倍在一个对枪支实施严厉管制的国家遇刺身亡,不仅让日本国内各界错愕,而且也让全球许多国家震惊。

枪击案发生时,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正在外地参加竞选活动。他闻讯后第一时间返回东京,并且立即召开记者会。他表情凝重,多次哽咽,说话时眼角还有泪水在打转。

岸田说:“还没有完全了解犯罪的背景,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极为卑鄙和野蛮的行为。”

世界各国政府和领袖纷纷表达对安倍不幸遇袭身亡的哀悼、悲伤与不舍。

白宫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听说针对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暴力攻击感到震惊与悲伤。我们密切关注相关报道,我们的思绪与他的家人以及日本人民在一起。”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推特上表示,安倍遇刺身亡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消息”。

约翰逊写道:“他在风云变幻时代展示的全球领导力将让很多人铭记在心。我的思绪与他的家人、朋友和日本人民在一起。在这黑暗与悲伤的时刻,英国与你们站在一起。”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ony Albanese)将安倍称为世界舞台上的巨人。

阿尔巴尼斯:“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不幸辞世是灾难性的消息。安倍先生是国际舞台上澳大利亚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他的领导下,日本成为澳大利亚在亚洲理念最相同的伙伴之一,而这一贡献今天仍然有目共睹。”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在推特上沉痛悼念安倍的不幸身亡。

莫迪说:“我亲爱的朋友安倍晋三遇袭让我深感悲痛。我们的思绪和祷告与他、他的家人以及日本人民在一起。”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以及现场视频显示,安倍当时是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的大街边发表助选演说时遭到枪击。安倍当场胸部中弹倒地,但是他在上救护车时还有意识。但是送到医院后,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身亡。

根据日本警方的介绍,涉嫌枪击安倍的人名叫山上彻也,现年41岁,居住在奈良县,他行凶后已经当场被警方逮捕。现场视频显示,山上彻也使用一支绑有胶带的自制手枪躲在安倍的背后连开两枪。日本广播协会(NHK)引述警方的消息称,凶嫌枪击安倍的动机是“因为对前首相安倍不满,就是想杀了他。”

安倍晋三1954年出生于日本保守派政治世家。他首次于2006年出任日本首相,但一年后因为支持率大跌加上罹患溃疡性肠炎,安倍宣布辞职。2012年年底,安倍再次登上首相宝座,八年后于2020年8月因健康原因再次辞去首相职务。

安倍在担任首相期间,避免公开得罪中国,但一直致力于强化日美安全联盟关系,同时为了应对日益强势的中国,努力加强与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印太国家的合作关系。安倍还特别重视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不仅在不担任公职期间访问过台湾,而且近来一再强调台湾安全对日本的重要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星期五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安倍遇刺一事时表示:“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突发事件并感到震惊。”当时安倍已经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赵立坚说:“我们关注事态发展,希望安倍前首相脱离危险,早日康复。”

中国驻日使馆随后就安倍遇刺身亡发表声明说:“我们对安倍晋三前首相遭遇枪击事件感到震惊。安倍前首相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致以慰问。”

台湾总统蔡英文称安倍为她个人以及台湾的好朋友,赞扬安倍是台湾坚定的支持者。安倍曾在2010年和2011年两度访问台湾,而且会晤了当时还是在野党的民进党的主席蔡英文。安倍去年还一度传出要再次访问台湾。

在日本,政治人物遭遇袭击或暗杀的事件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1960年7月,安倍的外公岸信介曾被一位右翼分子荒牧退助行刺身亡。1960年10月,日本社会党主席浅沼稻次郎在一次演讲中遇刺身亡。1990年1月,日本长崎市市长本岛等被一名右翼分子枪击身负重伤。1992年3月,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在演讲时遭枪击身亡。2007年4月,日本长崎市市长伊藤一永被一个帮派头目枪杀。






脸书论坛


美国之音不会基于意识形态或政治观点而删改评论。但所有评论请遵循以下网站守则:1. 以读者个人身份就美国之音的报道及报道所涉及的话题发表评论。2. 不得在读者讨论区散发纯属推销或宣传的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它媒体和网站的文章。3.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使用侮辱任何种族和民族的言语。4. 不得煽动暴力。5. 请使用汉语或英语发言。若使用其它语言,欢迎登录美国之音其它语种的网站。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各国领袖表示震惊、悲痛与哀悼


中国时间 5:41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资料照- 本照片摄于2003年11月9日。当时作为执政的日本自民党总干事的安培晋三正帮着记录本党参选人的进展情况,每当本党参选人获胜,安倍就在他们的名字上面插一朵小花。67岁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星期五(7月8日)在奈良遭枪击,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路透社)



















在日本担任首相时间最久的前首相安倍晋三星期五(7月8日)在奈良遭到枪击,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享年67岁。

作为日本政坛上一位重量级领袖的安倍在一个对枪支实施严厉管制的国家遇刺身亡,不仅让日本国内各界错愕,而且也让全球许多国家震惊。

枪击案发生时,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正在外地参加竞选活动。他闻讯后第一时间返回东京,并且立即召开记者会。他表情凝重,多次哽咽,说话时眼角还有泪水在打转。

岸田说:“还没有完全了解犯罪的背景,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极为卑鄙和野蛮的行为。”

世界各国政府和领袖纷纷表达对安倍不幸遇袭身亡的哀悼、悲伤与不舍。

白宫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听说针对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暴力攻击感到震惊与悲伤。我们密切关注相关报道,我们的思绪与他的家人以及日本人民在一起。”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推特上表示,安倍遇刺身亡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消息”。

约翰逊写道:“他在风云变幻时代展示的全球领导力将让很多人铭记在心。我的思绪与他的家人、朋友和日本人民在一起。在这黑暗与悲伤的时刻,英国与你们站在一起。”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ony Albanese)将安倍称为世界舞台上的巨人。

阿尔巴尼斯:“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不幸辞世是灾难性的消息。安倍先生是国际舞台上澳大利亚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他的领导下,日本成为澳大利亚在亚洲理念最相同的伙伴之一,而这一贡献今天仍然有目共睹。”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在推特上沉痛悼念安倍的不幸身亡。

莫迪说:“我亲爱的朋友安倍晋三遇袭让我深感悲痛。我们的思绪和祷告与他、他的家人以及日本人民在一起。”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以及现场视频显示,安倍当时是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的大街边发表助选演说时遭到枪击。安倍当场胸部中弹倒地,但是他在上救护车时还有意识。但是送到医院后,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身亡。

根据日本警方的介绍,涉嫌枪击安倍的人名叫山上彻也,现年41岁,居住在奈良县,他行凶后已经当场被警方逮捕。现场视频显示,山上彻也使用一支绑有胶带的自制手枪躲在安倍的背后连开两枪。日本广播协会(NHK)引述警方的消息称,凶嫌枪击安倍的动机是“因为对前首相安倍不满,就是想杀了他。”

安倍晋三1954年出生于日本保守派政治世家。他首次于2006年出任日本首相,但一年后因为支持率大跌加上罹患溃疡性肠炎,安倍宣布辞职。2012年年底,安倍再次登上首相宝座,八年后于2020年8月因健康原因再次辞去首相职务。

安倍在担任首相期间,避免公开得罪中国,但一直致力于强化日美安全联盟关系,同时为了应对日益强势的中国,努力加强与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印太国家的合作关系。安倍还特别重视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不仅在不担任公职期间访问过台湾,而且近来一再强调台湾安全对日本的重要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星期五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安倍遇刺一事时表示:“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突发事件并感到震惊。”当时安倍已经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赵立坚说:“我们关注事态发展,希望安倍前首相脱离危险,早日康复。”

中国驻日使馆随后就安倍遇刺身亡发表声明说:“我们对安倍晋三前首相遭遇枪击事件感到震惊。安倍前首相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致以慰问。”

台湾总统蔡英文称安倍为她个人以及台湾的好朋友,赞扬安倍是台湾坚定的支持者。安倍曾在2010年和2011年两度访问台湾,而且会晤了当时还是在野党的民进党的主席蔡英文。安倍去年还一度传出要再次访问台湾。

在日本,政治人物遭遇袭击或暗杀的事件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1960年7月,安倍的外公岸信介曾被一位右翼分子荒牧退助行刺身亡。1960年10月,日本社会党主席浅沼稻次郎在一次演讲中遇刺身亡。1990年1月,日本长崎市市长本岛等被一名右翼分子枪击身负重伤。1992年3月,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在演讲时遭枪击身亡。2007年4月,日本长崎市市长伊藤一永被一个帮派头目枪杀。






脸书论坛


美国之音不会基于意识形态或政治观点而删改评论。但所有评论请遵循以下网站守则:1. 以读者个人身份就美国之音的报道及报道所涉及的话题发表评论。2. 不得在读者讨论区散发纯属推销或宣传的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它媒体和网站的文章。3.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使用侮辱任何种族和民族的言语。4. 不得煽动暴力。5. 请使用汉语或英语发言。若使用其它语言,欢迎登录美国之音其它语种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