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往事(小說)81 教改

大沽河

81 教改


第二天朱老師和綦素芸老師也來上課,蔣萬泉主任帶著李旭光跟他倆打過招呼,朱老師是個快到退休年齡的和藹老頭兒,據說是摘帽右派。綦素芸老師是一中年婦女,面黑嘴闊,言談爽利,是個熱心腸。她是從沙梁嫁過來的,公爹是楊家莊村書記。她原來在沙梁教小學三年級,到了宗家埠初中教政治和歷史地理等副科。李旭光跟朱老師安排在一個辦公室,教初三的語文課。

初三居然沒有語文課本。朱老師告訴李旭光,這個學校的所謂初三,其實就是初二,甚至初一。根據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山東農村的小學由六年縮減到五年,初中由三年縮短到二年,高中也由三年縮短到二年。學制縮短,造成混亂,很多十二三歲的孩子名義上初中畢業了,實際上連小學水準都沒有,乘法口訣都背不過。語文水準更慘,錯字病句連篇,偶爾有通順的,也讓人哭笑不得。比如用“榜樣”一詞造句,有個學生很誠實,直接寫道:“榜樣”這個詞我不懂。用“黎明”造句,有個學生寫道:黎明就是雞剛打鳴。“鳴”字不會寫,用了拼音MING.

朱老師隨手抽出一本學生作文,記一次體育活動,要求寫三百字。學生寫道:今天老師讓我們跑步,繞著操場轉圈,我轉了一圈又一圈,轉了一圈又一圈……..

一直轉滿了三百字,才算結束。且一多半都是拼音和錯字。“繞”字不會,拼音RAO代替,“操場”寫成“草廠”,“轉圈”寫成“專O”,李旭光半天才看明白,哭笑不得。

朱老師道,這就是初三學生的語文水準,這樣的學生考高中,豈不是天方夜譚?

學校是各村聯辦的,辦學經費主要由各村出,“管理學校”的貧下中農做出一個決定,學生不滿十五歲,不得畢業!這就形成了實際上的初三班級。

朱老師幽默風趣,很受學生歡迎,他上課就是講故事,一堂課四十五分鐘,他講半個小時的故事,剩下的十幾分鐘,教學生認幾個字,也能造簡單的句子,至於作文,只好付之闕如了。

朱老師告訴李旭光,這個學校其實也有不少很聰明的學生,有一次朱老師要講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一個叫春蕾的女生舉手說,老師,這個故事我知道!

朱老師笑眯眯的說:你知道?那好,你給大家講一講。

女生說:我國東漢的時候,有個有學問的人家,姓孔。孔家養了好幾個兒子,有一天孔爸爸分梨給孩子們吃,梨子有大有小,孔爸爸先讓四歲的小兒子孔融挑選,孔融選了一最小的梨子。爸爸問:你為啥要選最小的而不是最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說:我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應該吃最小的梨子,大的梨子應該讓給哥哥吃。

朱老師很高興地說:講得非常好!春蕾同學,你既然能講這個故事,能不能把它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看呢?

這個女生就拿了鉛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把故事寫了出來。孔融的“融”字不會寫,用拼音代替,梨子的“梨”子寫成了“李”字。

朱老師把這兩個字的正確寫法寫在黑板上,並告訴學生們,梨子和李子是兩種不同的水果,梨子大家都認識,是鴨蛋型的,李子則是紫色的,像鴿子蛋大小。

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認識李子,我們家就有一棵。我叫李進學,我爸爸說就是李子的李。

朱老師撫掌大喜:對,李進學同學。你爸爸有沒有跟你說,李姓是怎麼來的呢?

李進學搖了搖頭。

我來告訴你。李氏原來不姓李,而是姓理,道理的理。商紂王的時候,有個叫理貞的人,為了逃避紂王的追殺,逃到山裡,他居住的地方有棵李樹,於是改姓李。李是世界上最大的姓氏,占全國人口的7.38%。就是說,你每遇見七個人中,就會有一個姓李的。李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叫李耳,唐朝大詩人李白、明朝大醫學界李時珍都是名人。咱毛主席有個筆名叫李德勝,也姓李。

朱老師講得高興,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可是不久,校長找朱老師談話,讓他少講這些封資修的東西,已經有人向教育組投訴,朱老師給孔老二的子孫孔融翻案了。

朱老師苦笑著對李旭光說:我本來想讓每一個學生都介紹一下他的姓氏,然後講一下姓氏的來歷。才講了趙、錢、孫三個姓氏,就有人告密,說我給學生講《百家姓》《三字經》等封建文化,宣傳忠孝節義封建倫理,嚇得我只能講劉文學鬥地主、高玉寶鬥周扒皮了。

李旭光聽了朱老師一堂課,然後開始了她的第一堂課。

李旭光教初三一班,班上一共有45個學生,20個女生,25個男生。第一天上課就缺席了三分之一,還有一個女生背著一個娃娃來上學。來上課的30個學生中,有五個沒有書包,用包袱包著本子和鉛筆。有十個連鉛筆和本子都沒有。空手來上學。學生從十二三歲到十五六歲各個年齡段的都有。

李旭光把第一堂課作為跟孩子們的交流課,她先在黑板上寫了自己的名字,李旭光。她用標準的普通話說:

我叫李旭光,從今天開始,由我給你們上語文課。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李,不是理由的理,也不是黎明的黎,理和黎也都是姓氏。我是李樹的李。很多中國字讀音相同,但字不同,含義也不同。這一點一定要請同學們記住。比如有人問我?你貴姓?我一般要回答:我姓李,木子李。或者說李白的李。人家就知道我不是姓理由的理,或者黎明的黎。我的名字叫旭光,因為我母親是個革命者,她懷著我的時候,還在青島搞地下工作,當時我們這一帶都還沒有解放。她希望我能生活在一個光明的新中國,旭光就是旭日東昇照耀中國的意思。

孩子們怔怔地看著他們的新老師,這些生活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開場白。

我要告訴同學們的是,我的父母當年就是從你們這個村子出發,到青島去進行地下工作的。宗家埠,當年是膠東解放區敵工部重要的交通站,解放戰爭時期是青島市委的所在地。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到這裡來工作的原因之一。我爸爸媽媽為了解放我們的國家,為了讓你們這樣的孩子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們到敵人的巢穴裡去戰鬥。遺憾的是,他們都沒有看到解放的曙光,就犧牲在黎明之前了。

李旭光看著課堂上這些面黃肌瘦,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學生,眼裡漸漸有了淚光。

我今天來這裡給你們上課,很高興,也很難過。因為我發現我的父母流血犧牲並沒有換來你們的幸福生活,看看你們大家,沒有課本,沒有鋼筆,沒有書包,來上學還得背著弟弟妹妹,你們缺少營養,缺少基本的教育資源。這哪裡是什麼自由幸福?同學們,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只是覺得對不住你們!

李旭光講著講著,哽咽起來,眼淚流下來,學生們也都趴在桌子上嗚嗚哭起來。

同學們,這不是革命烈士所要的新中國,這不是我們要的新社會!要改變這一切,要改變,就要好好學習,掌握知識,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什麼大救星,要改變命運,改變愚昧落後的生活,就必須靠自己!

一名個子瘦瘦、頭髮幹黃的女生高高舉起手臂,要求發言。

李旭光指著她問:這位同學,你想說什麼?

女生站起來說:李老師,我想讀書,我不想留在這裡,我想讀高中,上大學,到城裡去,您能幫我嗎?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傅春蕾。

春蕾同學,你是不是講孔融讓梨故事的那個同學?

是的。那個故事是我伯父講給我的。我伯父是大學生。

一個邋裡邋遢的男生站起來說,老師,她伯伯是右派!

傅春蕾回頭瞪了他一眼,大聲反駁:我伯伯已經摘帽了,不是右派了。

男孩也大聲喊:摘帽了也是右派,摘帽右派!

課堂上哄堂大笑,李旭光讓兩人都坐下,對春蕾說:春蕾同學,只要你努力,將來一定能讀大學的。我願意幫你!

又有一個又矮又瘦、眼睛卻很明亮的男生舉手,得到李旭光的同意後,站起來說:李老師,我也要讀大學!我叫李進學。

好,有志氣。你的名字真不錯。還有誰想說說自己的理想?

剛才那個邋裡邋遢的男生又站起來說:老師,我想當解放軍,消滅反動派!

你叫什麼名字?

賈二胖。

二胖同學,要當兵,也得有文化。毛主席說過,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不能打勝仗的。首先,你的這個名字得改一下,總不能叫解放軍戰士賈二胖吧。

全體學生都哄笑起來,教室裡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老師,俺爹不識字,不會起學名,我哥叫大胖,我叫二胖。有個妹妹叫胖嫚。都沒有學名。

你爹叫什麼名字?

他叫賈先進,是工作隊給他起的名。

老師,他爹原來叫賈二狗。

傅春蕾喊道。

李旭光笑道:你爹的名改得還可以嘛,就是配上賈字,聽上去就成了假先進,不是真先進。

學生們都哈哈大笑,賈二胖摸著後腦勺不好意思地坐下。

二胖同學,回家告訴你爹,我下周到你家做家訪,順便給你們兄妹三人都起個學名,好不好?

好!

二胖高興地鼓掌,全班同學也跟著鼓掌。

週五下了課,李旭光讓二胖帶路,去了賈先進家。見到了她後來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賈先進的母親賈奶奶。一個當年的中共地下聯絡站的交通員,阿慶嫂式的老地下黨員。賈奶奶居然還記得李旭光的爸爸和媽媽。

李旭光的這次家訪,給賈先進的兩個兒子分別取名賈富華、賈富強,女兒取名賈彩旗。賈先進非常感動。李旭光被停課之後,有空就去看賈奶奶,瞭解了不少她父母的往事。這是後話。

  學校每週上五天課,上午三節文化課,一節音樂或者體育課。下午兩節文化課,很多時候課程會中斷,因為學校很窮,五個村子給了一塊地給學校當農場和養豬場,美其名曰學農基地,其實就是搞創收、補貼教育經費的不足。每個班都有創收任務,初三兩班養了兩頭豬,初一初二每個班都養兔子。學生們除了上課學文化,還得挖豬草、拾地瓜。所謂拾地瓜就是讓學生到生產隊收完了紅薯的地裡用鐵鍬翻地,挖出遺留在地裡的紅薯。

每天下午上完了兩節課,就是學生搞創收的時間。所以學生沒有家庭作業,他們的“家庭作業”就是每天上課帶著豬草或者翻地挖出來的地瓜。

李旭光對這種現狀既困惑又心酸,趁著週末休息,她回了一趟城裡,她的工資關係還在縣委機關,沒有轉到學校。她領了工資,花掉三分之一給她的學生們買了書包,本子和鋼筆。還到縣圖書館借了一套文革前的初中課本,她需要借助這套課本編寫自己的新教材。初三沒有教材,初一初二倒是有教材,都是教育組自己編的,除了革命口號就是最高指示,要不就是報紙上的社論,根本沒法用。

李旭光自費給學生買書包和文具的事引起了議論,呂校長委婉地提醒她,要照顧到其他班老師和同學的情緒。李旭光很不客氣地頂了回去:校長,你要我做飯,總得給我水和米吧?你讓我提高教學品質,學校又不給學生解決文具,連課本都沒有,學生家裡我也去過,家家窮得連耗子都養不住,根本拿不出錢來給孩子買文具。我該怎麼辦?我自己掏腰包解決都不行?

一席話讓呂校長沒了言語。呂校長只好向教育組打報告,跟五個村的村書記作揖行禮,又賣了養殖場的兩頭豬,好歹籌了一筆錢,解決了其他五個班的文具問題。

不久,李旭光又出“妖蛾子”,她從縣城買來一台油印機,買了油墨、蠟紙和紙張,自己編寫教材,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全部免費。她班上的學生出勤率馬上暴增,不少家長牽著翹課的孩子送到她的教室,賈先進揪著賈富強(賈二胖)的耳朵說:李老師,我家富強再逃課,你一定要告訴我,看我不打爛他的腚!

李旭光還刻印了一些試題,大都是文革前高級小學的,初中的她的學生還消化不了。第一學期她基本上是在給學生補課,讓她的學生能認識至少五百個常用字,能寫簡單的記敘文,達到小學畢業的程度。

李旭光教了一個月初三,呂校長決定給她壓擔子,把初一蔣瑞峰老師的一個班也交給她。到了學期結束,就出現了上面說的結果。年級統考,她的初一班上的學生平均成績86分,而蔣瑞峰的班學生只有62分。初三她的班上的平均成績82分,朱老師班上的學生68分。

這樣的結果讓學校很尷尬,畢竟朱老師是大學生,教了十年學。蔣老師雖說學歷低點,但也教了六年,李旭光從來沒教過書的一個代課老師,教出這樣的成績,讓呂校長既高興又憂慮。

教育組讓呂校長到學區去彙報李旭光的教學經驗,準備在整個學區推廣,呂校長很難為,他對公社教育助理王鵬說:她的教學經驗私下用用可以,推廣怕不行。

為什麼?王助理很不解。

她用的是文革前她讀中學的時候老師用的教學方法。張揚出去的話,還不被人扣上修正主義教學路線復辟回潮的大帽子?

呂校長說出實話,王助理也不敢再提這茬兒。

李旭光依舊按照她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教書,語文教學初中以識字為主,生字必須達到會讀、會寫、會用,努力消滅錯別字;其次是造句,掌握漢語的語法結構,避免病句。最後是寫作文。李旭光教作文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她設定一個範圍,讓學生自己出題目,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准寫假話、套話、時髦話。寫什麼,寫多少字,都由學生自己定,哪怕寫一句話,也必須是自己所思所想,不得抄報紙,抄別人的東西。作文交上來,李旭光會針對性的,甚至一字一句批改,告訴學生為什麼這個字不能這麼用,這個詞應該用在哪裡等等。一篇作文通常要寫好幾次,甚至十幾次,到作文完成,學生基本上都能背過了。

朱老師很欣賞李旭光的教學方法,鼓勵她大膽實驗,不必在意別人說閒話。蔣老師卻壓力很大,他是民辦教師,同樣一個班級,一樣的學生,他教的學生比李旭光教的差二十多分,不要說對學校交代不過去,學生家長那裡也不好說話。

蔣瑞峰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他以前當過炮兵,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在部隊上立過功,入過黨,回家被分配到學校當老師,但教書不是打仗,就受教育程度而言讓他教中學是有些勉為其難的。他很明白,自己有一碗水,倒不出一桶來。看著這樣的教學成績,他坐不住了。去找校長,提出兩個要求:要麼讓他去教小學,要麼放他回家種地。

瑞峰老師的要求讓呂校長非常為難,教師由中學調小學,不是他這個初中校長能說了算的,放他回家種地,呂校長心有不甘。宗家埠初中,是個小知識份子成堆的地方,最易生口舌是非,瑞峰老師裡言不出,外言不入,勤謹省事,工作認真,教學成績也名列前茅,這樣的教師呂校長怎肯放他回家?如果不是平地起風波,讓李旭光來攪動了一池靜水,呂校長何至於費心勞神?

呂校長安撫了蔣老師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方案。他讓朱老師把初三的教學任務都交給李旭光,回初一接李旭光的班,朱、蔣搭配多年,兩個人的教學水準相差無幾,沒有比較就不會太難堪。這個方案比較穩妥,但蔣瑞峰心裡隱隱不安,因為這等於把李旭光班裡的水準拉下來向他看齊。他說:如果李旭光老師不同意,我還是辭職回家。

呂校長笑著說,我心裡有數。

呂校長再找李旭光談話,提出讓她和朱老師調換班級,因為初三面臨升高中,需要提升成績。不料李旭光說:那就讓我把朱老師那個班也兼了得了。兩個班還不到一百人,這點活我一個人就幹了。但初一班我還是要繼續教,我跟學生們承諾了,教他們三年,把他們都送到高中去。

呂校長哭笑不得:你把課都教了,朱老師和蔣瑞峰老師幹什麼?

李旭光道:校長,我覺得吧,咱們的教學方式可以改一改,老師不必拘泥于一個班級。比如說我開初三的語文課和初一的語文課,只要我講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可以來聽,這樣既可以節省資源和時間,學生們也可以自由選擇,生動活潑。我不懂學生管理,朱老師和蔣老師可以繼續擔任這幾個班的班主任,負責管理學生,也可以開別的課嘛。

呂校長神色凝重:咱們是初中,不是大學,我的旭光老師!不能把大學教育的那一套搬到初中來。一百多個學生擠在一起上課,怎麼管理?還有,作業誰批改?考試誰批卷?學生輔導誰負責?

李旭光堅持道:不是還有朱老師和蔣老師嗎?我們三個人可以做個分工嘛。

兩人討論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但畢竟李旭光年輕,有衝勁兒,而且也教出了成績,呂校長不能打擊她。最後,呂校長無可奈何地說:你既然這樣堅持,你跟朱老師、蔣老師商量一下,可以做個試驗。如果試驗不成功,還是要按照過去的分班制。

說幹就幹,李旭光雷厲風行制定了一個教學方案,跟朱蔣兩位老師討論。三個人的分工是:朱老師負責講解課文,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李旭光負責教學生漢字訓詁,講解漢語語法,以及作文寫作;蔣老師在部隊的時候就練就了一筆仿宋體好字,他負責教學生寫字,糾正錯別字。蔣老師還承擔了大量的後勤工作,如刻印教學輔導材料,刻印考題,批改作業等等。學生上課分大班小班,上大課的時候學生們都集中到會議室,上小班的時候再回到各自的教室,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朱老師熱情支持李旭光,蔣老師雖然有些疑慮,但他自認為沒多少發言權,而且校長都表態支持實驗,他還有什麼好說的?於是,宗家埠初中語文教學實驗悄然開始。

既然呂校長支持搞實驗,蔣萬泉主任不方便再說三道四,其他學科的老師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沒人做聲。一個學期下來,三個年級、六個班級的語文課學生成績,齊頭並進,在中心學區舉行的年終統考中分別獲得並列第一名。平均超過其它學校考試成績25分。他們還在縣裡舉辦的中學生書法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教學實驗大獲成功!

這樣的成績讓公社教育組大吃一驚,別的學校的老師紛紛質疑。洪蘭聯中的老師甚至提出宗家埠聯中存在嚴重作弊現象,他們評作文試卷的時候發現,學生們用的都是仿宋體,字跡很相似,很像是一人所為。

教育組派了調查組下來核查,出了題目讓學生現場做作文,洪蘭、崖頭、沙梁、南村四個聯中的語文老師親自監考,核查的結果是:宗家埠初中六個班學生大部能做到文從字順,立意新穎,沒有病句,且字跡俊秀,很少錯別字,不存在作弊問題。

他們回到公社教育組,匯報給教育助理王鵬:真是見了鬼了!三個年級六個班,二百多個學生都像馬良一樣拿到了神筆,這不是出了鬼是什麼?

王鵬懷著興奮而有忐忑不安的心情,說了句:鬼就出在那個代課女教師身上!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大沽河往事(小說)81 教改

大沽河

81 教改


第二天朱老師和綦素芸老師也來上課,蔣萬泉主任帶著李旭光跟他倆打過招呼,朱老師是個快到退休年齡的和藹老頭兒,據說是摘帽右派。綦素芸老師是一中年婦女,面黑嘴闊,言談爽利,是個熱心腸。她是從沙梁嫁過來的,公爹是楊家莊村書記。她原來在沙梁教小學三年級,到了宗家埠初中教政治和歷史地理等副科。李旭光跟朱老師安排在一個辦公室,教初三的語文課。

初三居然沒有語文課本。朱老師告訴李旭光,這個學校的所謂初三,其實就是初二,甚至初一。根據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山東農村的小學由六年縮減到五年,初中由三年縮短到二年,高中也由三年縮短到二年。學制縮短,造成混亂,很多十二三歲的孩子名義上初中畢業了,實際上連小學水準都沒有,乘法口訣都背不過。語文水準更慘,錯字病句連篇,偶爾有通順的,也讓人哭笑不得。比如用“榜樣”一詞造句,有個學生很誠實,直接寫道:“榜樣”這個詞我不懂。用“黎明”造句,有個學生寫道:黎明就是雞剛打鳴。“鳴”字不會寫,用了拼音MING.

朱老師隨手抽出一本學生作文,記一次體育活動,要求寫三百字。學生寫道:今天老師讓我們跑步,繞著操場轉圈,我轉了一圈又一圈,轉了一圈又一圈……..

一直轉滿了三百字,才算結束。且一多半都是拼音和錯字。“繞”字不會,拼音RAO代替,“操場”寫成“草廠”,“轉圈”寫成“專O”,李旭光半天才看明白,哭笑不得。

朱老師道,這就是初三學生的語文水準,這樣的學生考高中,豈不是天方夜譚?

學校是各村聯辦的,辦學經費主要由各村出,“管理學校”的貧下中農做出一個決定,學生不滿十五歲,不得畢業!這就形成了實際上的初三班級。

朱老師幽默風趣,很受學生歡迎,他上課就是講故事,一堂課四十五分鐘,他講半個小時的故事,剩下的十幾分鐘,教學生認幾個字,也能造簡單的句子,至於作文,只好付之闕如了。

朱老師告訴李旭光,這個學校其實也有不少很聰明的學生,有一次朱老師要講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一個叫春蕾的女生舉手說,老師,這個故事我知道!

朱老師笑眯眯的說:你知道?那好,你給大家講一講。

女生說:我國東漢的時候,有個有學問的人家,姓孔。孔家養了好幾個兒子,有一天孔爸爸分梨給孩子們吃,梨子有大有小,孔爸爸先讓四歲的小兒子孔融挑選,孔融選了一最小的梨子。爸爸問:你為啥要選最小的而不是最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說:我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應該吃最小的梨子,大的梨子應該讓給哥哥吃。

朱老師很高興地說:講得非常好!春蕾同學,你既然能講這個故事,能不能把它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看呢?

這個女生就拿了鉛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把故事寫了出來。孔融的“融”字不會寫,用拼音代替,梨子的“梨”子寫成了“李”字。

朱老師把這兩個字的正確寫法寫在黑板上,並告訴學生們,梨子和李子是兩種不同的水果,梨子大家都認識,是鴨蛋型的,李子則是紫色的,像鴿子蛋大小。

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認識李子,我們家就有一棵。我叫李進學,我爸爸說就是李子的李。

朱老師撫掌大喜:對,李進學同學。你爸爸有沒有跟你說,李姓是怎麼來的呢?

李進學搖了搖頭。

我來告訴你。李氏原來不姓李,而是姓理,道理的理。商紂王的時候,有個叫理貞的人,為了逃避紂王的追殺,逃到山裡,他居住的地方有棵李樹,於是改姓李。李是世界上最大的姓氏,占全國人口的7.38%。就是說,你每遇見七個人中,就會有一個姓李的。李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叫李耳,唐朝大詩人李白、明朝大醫學界李時珍都是名人。咱毛主席有個筆名叫李德勝,也姓李。

朱老師講得高興,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可是不久,校長找朱老師談話,讓他少講這些封資修的東西,已經有人向教育組投訴,朱老師給孔老二的子孫孔融翻案了。

朱老師苦笑著對李旭光說:我本來想讓每一個學生都介紹一下他的姓氏,然後講一下姓氏的來歷。才講了趙、錢、孫三個姓氏,就有人告密,說我給學生講《百家姓》《三字經》等封建文化,宣傳忠孝節義封建倫理,嚇得我只能講劉文學鬥地主、高玉寶鬥周扒皮了。

李旭光聽了朱老師一堂課,然後開始了她的第一堂課。

李旭光教初三一班,班上一共有45個學生,20個女生,25個男生。第一天上課就缺席了三分之一,還有一個女生背著一個娃娃來上學。來上課的30個學生中,有五個沒有書包,用包袱包著本子和鉛筆。有十個連鉛筆和本子都沒有。空手來上學。學生從十二三歲到十五六歲各個年齡段的都有。

李旭光把第一堂課作為跟孩子們的交流課,她先在黑板上寫了自己的名字,李旭光。她用標準的普通話說:

我叫李旭光,從今天開始,由我給你們上語文課。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李,不是理由的理,也不是黎明的黎,理和黎也都是姓氏。我是李樹的李。很多中國字讀音相同,但字不同,含義也不同。這一點一定要請同學們記住。比如有人問我?你貴姓?我一般要回答:我姓李,木子李。或者說李白的李。人家就知道我不是姓理由的理,或者黎明的黎。我的名字叫旭光,因為我母親是個革命者,她懷著我的時候,還在青島搞地下工作,當時我們這一帶都還沒有解放。她希望我能生活在一個光明的新中國,旭光就是旭日東昇照耀中國的意思。

孩子們怔怔地看著他們的新老師,這些生活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開場白。

我要告訴同學們的是,我的父母當年就是從你們這個村子出發,到青島去進行地下工作的。宗家埠,當年是膠東解放區敵工部重要的交通站,解放戰爭時期是青島市委的所在地。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到這裡來工作的原因之一。我爸爸媽媽為了解放我們的國家,為了讓你們這樣的孩子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們到敵人的巢穴裡去戰鬥。遺憾的是,他們都沒有看到解放的曙光,就犧牲在黎明之前了。

李旭光看著課堂上這些面黃肌瘦,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學生,眼裡漸漸有了淚光。

我今天來這裡給你們上課,很高興,也很難過。因為我發現我的父母流血犧牲並沒有換來你們的幸福生活,看看你們大家,沒有課本,沒有鋼筆,沒有書包,來上學還得背著弟弟妹妹,你們缺少營養,缺少基本的教育資源。這哪裡是什麼自由幸福?同學們,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只是覺得對不住你們!

李旭光講著講著,哽咽起來,眼淚流下來,學生們也都趴在桌子上嗚嗚哭起來。

同學們,這不是革命烈士所要的新中國,這不是我們要的新社會!要改變這一切,要改變,就要好好學習,掌握知識,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什麼大救星,要改變命運,改變愚昧落後的生活,就必須靠自己!

一名個子瘦瘦、頭髮幹黃的女生高高舉起手臂,要求發言。

李旭光指著她問:這位同學,你想說什麼?

女生站起來說:李老師,我想讀書,我不想留在這裡,我想讀高中,上大學,到城裡去,您能幫我嗎?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傅春蕾。

春蕾同學,你是不是講孔融讓梨故事的那個同學?

是的。那個故事是我伯父講給我的。我伯父是大學生。

一個邋裡邋遢的男生站起來說,老師,她伯伯是右派!

傅春蕾回頭瞪了他一眼,大聲反駁:我伯伯已經摘帽了,不是右派了。

男孩也大聲喊:摘帽了也是右派,摘帽右派!

課堂上哄堂大笑,李旭光讓兩人都坐下,對春蕾說:春蕾同學,只要你努力,將來一定能讀大學的。我願意幫你!

又有一個又矮又瘦、眼睛卻很明亮的男生舉手,得到李旭光的同意後,站起來說:李老師,我也要讀大學!我叫李進學。

好,有志氣。你的名字真不錯。還有誰想說說自己的理想?

剛才那個邋裡邋遢的男生又站起來說:老師,我想當解放軍,消滅反動派!

你叫什麼名字?

賈二胖。

二胖同學,要當兵,也得有文化。毛主席說過,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不能打勝仗的。首先,你的這個名字得改一下,總不能叫解放軍戰士賈二胖吧。

全體學生都哄笑起來,教室裡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老師,俺爹不識字,不會起學名,我哥叫大胖,我叫二胖。有個妹妹叫胖嫚。都沒有學名。

你爹叫什麼名字?

他叫賈先進,是工作隊給他起的名。

老師,他爹原來叫賈二狗。

傅春蕾喊道。

李旭光笑道:你爹的名改得還可以嘛,就是配上賈字,聽上去就成了假先進,不是真先進。

學生們都哈哈大笑,賈二胖摸著後腦勺不好意思地坐下。

二胖同學,回家告訴你爹,我下周到你家做家訪,順便給你們兄妹三人都起個學名,好不好?

好!

二胖高興地鼓掌,全班同學也跟著鼓掌。

週五下了課,李旭光讓二胖帶路,去了賈先進家。見到了她後來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賈先進的母親賈奶奶。一個當年的中共地下聯絡站的交通員,阿慶嫂式的老地下黨員。賈奶奶居然還記得李旭光的爸爸和媽媽。

李旭光的這次家訪,給賈先進的兩個兒子分別取名賈富華、賈富強,女兒取名賈彩旗。賈先進非常感動。李旭光被停課之後,有空就去看賈奶奶,瞭解了不少她父母的往事。這是後話。

  學校每週上五天課,上午三節文化課,一節音樂或者體育課。下午兩節文化課,很多時候課程會中斷,因為學校很窮,五個村子給了一塊地給學校當農場和養豬場,美其名曰學農基地,其實就是搞創收、補貼教育經費的不足。每個班都有創收任務,初三兩班養了兩頭豬,初一初二每個班都養兔子。學生們除了上課學文化,還得挖豬草、拾地瓜。所謂拾地瓜就是讓學生到生產隊收完了紅薯的地裡用鐵鍬翻地,挖出遺留在地裡的紅薯。

每天下午上完了兩節課,就是學生搞創收的時間。所以學生沒有家庭作業,他們的“家庭作業”就是每天上課帶著豬草或者翻地挖出來的地瓜。

李旭光對這種現狀既困惑又心酸,趁著週末休息,她回了一趟城裡,她的工資關係還在縣委機關,沒有轉到學校。她領了工資,花掉三分之一給她的學生們買了書包,本子和鋼筆。還到縣圖書館借了一套文革前的初中課本,她需要借助這套課本編寫自己的新教材。初三沒有教材,初一初二倒是有教材,都是教育組自己編的,除了革命口號就是最高指示,要不就是報紙上的社論,根本沒法用。

李旭光自費給學生買書包和文具的事引起了議論,呂校長委婉地提醒她,要照顧到其他班老師和同學的情緒。李旭光很不客氣地頂了回去:校長,你要我做飯,總得給我水和米吧?你讓我提高教學品質,學校又不給學生解決文具,連課本都沒有,學生家裡我也去過,家家窮得連耗子都養不住,根本拿不出錢來給孩子買文具。我該怎麼辦?我自己掏腰包解決都不行?

一席話讓呂校長沒了言語。呂校長只好向教育組打報告,跟五個村的村書記作揖行禮,又賣了養殖場的兩頭豬,好歹籌了一筆錢,解決了其他五個班的文具問題。

不久,李旭光又出“妖蛾子”,她從縣城買來一台油印機,買了油墨、蠟紙和紙張,自己編寫教材,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全部免費。她班上的學生出勤率馬上暴增,不少家長牽著翹課的孩子送到她的教室,賈先進揪著賈富強(賈二胖)的耳朵說:李老師,我家富強再逃課,你一定要告訴我,看我不打爛他的腚!

李旭光還刻印了一些試題,大都是文革前高級小學的,初中的她的學生還消化不了。第一學期她基本上是在給學生補課,讓她的學生能認識至少五百個常用字,能寫簡單的記敘文,達到小學畢業的程度。

李旭光教了一個月初三,呂校長決定給她壓擔子,把初一蔣瑞峰老師的一個班也交給她。到了學期結束,就出現了上面說的結果。年級統考,她的初一班上的學生平均成績86分,而蔣瑞峰的班學生只有62分。初三她的班上的平均成績82分,朱老師班上的學生68分。

這樣的結果讓學校很尷尬,畢竟朱老師是大學生,教了十年學。蔣老師雖說學歷低點,但也教了六年,李旭光從來沒教過書的一個代課老師,教出這樣的成績,讓呂校長既高興又憂慮。

教育組讓呂校長到學區去彙報李旭光的教學經驗,準備在整個學區推廣,呂校長很難為,他對公社教育助理王鵬說:她的教學經驗私下用用可以,推廣怕不行。

為什麼?王助理很不解。

她用的是文革前她讀中學的時候老師用的教學方法。張揚出去的話,還不被人扣上修正主義教學路線復辟回潮的大帽子?

呂校長說出實話,王助理也不敢再提這茬兒。

李旭光依舊按照她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教書,語文教學初中以識字為主,生字必須達到會讀、會寫、會用,努力消滅錯別字;其次是造句,掌握漢語的語法結構,避免病句。最後是寫作文。李旭光教作文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她設定一個範圍,讓學生自己出題目,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准寫假話、套話、時髦話。寫什麼,寫多少字,都由學生自己定,哪怕寫一句話,也必須是自己所思所想,不得抄報紙,抄別人的東西。作文交上來,李旭光會針對性的,甚至一字一句批改,告訴學生為什麼這個字不能這麼用,這個詞應該用在哪裡等等。一篇作文通常要寫好幾次,甚至十幾次,到作文完成,學生基本上都能背過了。

朱老師很欣賞李旭光的教學方法,鼓勵她大膽實驗,不必在意別人說閒話。蔣老師卻壓力很大,他是民辦教師,同樣一個班級,一樣的學生,他教的學生比李旭光教的差二十多分,不要說對學校交代不過去,學生家長那裡也不好說話。

蔣瑞峰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他以前當過炮兵,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在部隊上立過功,入過黨,回家被分配到學校當老師,但教書不是打仗,就受教育程度而言讓他教中學是有些勉為其難的。他很明白,自己有一碗水,倒不出一桶來。看著這樣的教學成績,他坐不住了。去找校長,提出兩個要求:要麼讓他去教小學,要麼放他回家種地。

瑞峰老師的要求讓呂校長非常為難,教師由中學調小學,不是他這個初中校長能說了算的,放他回家種地,呂校長心有不甘。宗家埠初中,是個小知識份子成堆的地方,最易生口舌是非,瑞峰老師裡言不出,外言不入,勤謹省事,工作認真,教學成績也名列前茅,這樣的教師呂校長怎肯放他回家?如果不是平地起風波,讓李旭光來攪動了一池靜水,呂校長何至於費心勞神?

呂校長安撫了蔣老師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方案。他讓朱老師把初三的教學任務都交給李旭光,回初一接李旭光的班,朱、蔣搭配多年,兩個人的教學水準相差無幾,沒有比較就不會太難堪。這個方案比較穩妥,但蔣瑞峰心裡隱隱不安,因為這等於把李旭光班裡的水準拉下來向他看齊。他說:如果李旭光老師不同意,我還是辭職回家。

呂校長笑著說,我心裡有數。

呂校長再找李旭光談話,提出讓她和朱老師調換班級,因為初三面臨升高中,需要提升成績。不料李旭光說:那就讓我把朱老師那個班也兼了得了。兩個班還不到一百人,這點活我一個人就幹了。但初一班我還是要繼續教,我跟學生們承諾了,教他們三年,把他們都送到高中去。

呂校長哭笑不得:你把課都教了,朱老師和蔣瑞峰老師幹什麼?

李旭光道:校長,我覺得吧,咱們的教學方式可以改一改,老師不必拘泥于一個班級。比如說我開初三的語文課和初一的語文課,只要我講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可以來聽,這樣既可以節省資源和時間,學生們也可以自由選擇,生動活潑。我不懂學生管理,朱老師和蔣老師可以繼續擔任這幾個班的班主任,負責管理學生,也可以開別的課嘛。

呂校長神色凝重:咱們是初中,不是大學,我的旭光老師!不能把大學教育的那一套搬到初中來。一百多個學生擠在一起上課,怎麼管理?還有,作業誰批改?考試誰批卷?學生輔導誰負責?

李旭光堅持道:不是還有朱老師和蔣老師嗎?我們三個人可以做個分工嘛。

兩人討論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但畢竟李旭光年輕,有衝勁兒,而且也教出了成績,呂校長不能打擊她。最後,呂校長無可奈何地說:你既然這樣堅持,你跟朱老師、蔣老師商量一下,可以做個試驗。如果試驗不成功,還是要按照過去的分班制。

說幹就幹,李旭光雷厲風行制定了一個教學方案,跟朱蔣兩位老師討論。三個人的分工是:朱老師負責講解課文,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李旭光負責教學生漢字訓詁,講解漢語語法,以及作文寫作;蔣老師在部隊的時候就練就了一筆仿宋體好字,他負責教學生寫字,糾正錯別字。蔣老師還承擔了大量的後勤工作,如刻印教學輔導材料,刻印考題,批改作業等等。學生上課分大班小班,上大課的時候學生們都集中到會議室,上小班的時候再回到各自的教室,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朱老師熱情支持李旭光,蔣老師雖然有些疑慮,但他自認為沒多少發言權,而且校長都表態支持實驗,他還有什麼好說的?於是,宗家埠初中語文教學實驗悄然開始。

既然呂校長支持搞實驗,蔣萬泉主任不方便再說三道四,其他學科的老師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沒人做聲。一個學期下來,三個年級、六個班級的語文課學生成績,齊頭並進,在中心學區舉行的年終統考中分別獲得並列第一名。平均超過其它學校考試成績25分。他們還在縣裡舉辦的中學生書法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教學實驗大獲成功!

這樣的成績讓公社教育組大吃一驚,別的學校的老師紛紛質疑。洪蘭聯中的老師甚至提出宗家埠聯中存在嚴重作弊現象,他們評作文試卷的時候發現,學生們用的都是仿宋體,字跡很相似,很像是一人所為。

教育組派了調查組下來核查,出了題目讓學生現場做作文,洪蘭、崖頭、沙梁、南村四個聯中的語文老師親自監考,核查的結果是:宗家埠初中六個班學生大部能做到文從字順,立意新穎,沒有病句,且字跡俊秀,很少錯別字,不存在作弊問題。

他們回到公社教育組,匯報給教育助理王鵬:真是見了鬼了!三個年級六個班,二百多個學生都像馬良一樣拿到了神筆,這不是出了鬼是什麼?

王鵬懷著興奮而有忐忑不安的心情,說了句:鬼就出在那個代課女教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