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可能没有从与平壤政权打交道的历史经验中汲取足够教训,反而在绥靖主义的“老邪路”上又陷一步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在薄弱环节获得胜利。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1916年)

 

一个幽灵,绥靖主义的幽灵,在东北亚徘徊。热爱和平与自由的国际社会,美国、中国、韩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似乎曾为驱除核武阴霾而结成统一战线。然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君不见,机会主义、愿望思维、情报误判、祸水他引、借力打力、勾心斗角、政客私利、击鼓传花……一次次让本可以终止灾难的机会付诸东流,遂使事态持续恶化至今。

 

如今,在核武化“伏地魔”的招魂下,绥靖主义的幽灵正从1938年的慕尼黑游荡到2018年的板门店。

 

 

今天,我们更是一同见证了这个幽灵是如何在半岛推倒“核合法化”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

 

“橄榄枝”还是“烟雾弹”?


 

就在一周前,朝鲜方面的新年贺词和清新装束似乎给善良的人们带来曙光,让和平主义者们以为“半岛问题终于出现了转机”,让他们的韩国同胞“热泪盈眶”,令中国学者激赏不已“美韩和朝鲜都在事实上采纳了双暂停”,甚至让中国网民发出了“中国险胜!特朗普怂了!半岛危机迎来重大转折!”的欢呼。一时间,似乎处处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然而,事物的本质却往往与其表象相左,且不随人们的主观善意而恣意转移。不论这次会谈取得何种成果,只要双方见面,对朝鲜就是加分。说得更直白些,哪怕会谈因为种种外因而未能成行,只要韩国热烈回应了朝鲜单方面提出“参加冬奥会”话语,在那一刻,这个“回应”本身就是对朝鲜的加分——同时也是对国际社会来之不易的对朝共识的背离,是对东北亚各国本已脆弱的集体行动的二次戕害。

 

要判断此次朝方示好,究竟是诚意伸出“橄榄枝”还是释放“烟雾弹”,首先要明确核武在平壤政权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在朝鲜两代领导人相继于2012530将“拥核国家”作为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写入宪法、2013年写入劳动党党章之后,核武对朝鲜而言,已不仅仅(1)是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维护(2)朝鲜劳动党政权生存(regime survival)、(3)金氏家族“白头山血统”统治合法性(legitimacy of the Paekdu bloodline)、(4)朝鲜最高领导人个人生命与权位的根本保障。这意味着,该政权及其最高领导人在面对经济压力、粮食减产、灾荒不断、底层“脱北”、中上层甚至包括驻英公使、驻华餐厅员工这样的统治阶级、精英子弟都开始集体叛逃的局面时,其远远超过所谓“绝对武器”(absolute power,基辛格语)的价值与意义愈加凸显。

 

明确上述核武于朝鲜之价值,我们便可推断,当前国际社会检验朝鲜诚意的最低标准就是:是否愿意把核武与导弹问题都拿到桌面上来谈——说“最低标准”是因为就算拿出来谈也未必真能做出实质性妥协;可反过来,连谈都不可谈,那就绝无诚意可言。

 

如果朝方愿意谈核,那么国际社会作为回报,有关承认其政权及家族、个人统治合法性、与主要大国建立外交关系并获得国际社会安全保障、经济援助等一揽子问题也当然应被一并讨论。反之,如朝方强硬坚持必须将核问题从所有谈判中剥离,始终对国际社会对半岛核威胁的深重关切置若罔闻,而只愿就其他任何不涉主旨的枝节问题或进行马拉松拉锯式谈判拖延时间,或以恩主之姿态试图以若干句廉价的和平主义/民族大义外交辞令来换取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方邻国在制裁问题上的实质性放松,甚至企图诱使国际社会在未得到相应的、可验证的弃核承诺前就争相给予经济/人道主义援助,那么国际社会就不得不遗憾地推断:这很可能又是其一次机会主义策略的表演——平壤在过去十多年里早已深谙其道、屡试不爽。

 

平壤核行为的规律

 

以史为鉴,回顾自2006年朝鲜第一次成功核试验以来,我们似乎能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朝鲜已经逐渐发展出交替运用“边缘政策”(benchmark policy)和“阳光政策”(Sunshine policy)的技能,并以此屡屡成功规避国际社会的种种限制、化解压力,实现螺旋式上升,以“进一步、停一停、等等看、再进一步”的节奏“隔日拱一卒”,稳步朝着“拥核国家”的目标迈进。

 

参照上述规律,国际社会当然有理由怀疑此次朝鲜伸出“橄榄枝”的诚意与动机,而下列事实亦可佐证上述规律。

 

首先,一个有趣的小细节颇耐人寻味:会后朝方代表希望全部公开谈话内容,但韩方委婉拒绝了。目前会谈的完整记录并未公开,笔者无从就具体内容而对此细节做评。但根据基本外交常识和逻辑,我们似乎可以暂时推测:一方面朝鲜是凯歌高进,从元旦致辞受韩方热捧,到首尔方面迅速拿出成套的接待朝体育代表团的方案,再到会谈引发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步步为营,件件加分,始终牢牢地把握主动权。而反观韩方,纵然其缓和的诚意之举或可赢得部分选民的支持。但如果两国长达一小时的会谈中,对朝核、导弹等韩国老百姓切身关注的生死安全问题只字不提,或者语焉不详,反而是如何接待朝方代表团、未来两国间可能的合作与援助等“单方面利朝”话题充斥了整个议程,那么势必在韩国朝野上下引发反弹。文在寅的反对者会和强硬派、感到因安全关切未得到满足而有“被抛弃感”的民众们或将联起手来反对他。而目前朝韩双方公布出来的有限的信息也同样显示,核武问题并不在此次峰会讨论之列——如果真谈了,且谈出新意,青瓦台显然不会放过如此绝佳的向选民表功的机会。

 

第二,在过去一年中,朝鲜顶住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在核武实战化的道路上急行军,连续取得了核爆和洲际弹道导弹(ICBM)试射的成功。因此,其领导人现在有足够的资本和自信回过头来,在国际社会和周遭邻国面前表现出胜利者的大度。这意味着,在国内层面,对朝鲜国内观众而言,此刻的“软话”显然不是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南朝鲜走狗”的卑躬屈膝,而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怜悯和恩赐,故不会对其领导人的权威和权位构成削弱。在国际层面,通过一年来的对美隔空互怼、核爆威胁,朝鲜也逐渐探出了特朗普的深浅和斤两。这些都为其“转软”提供了可行性。

 

 

第三,但话又说回来,纵然朝鲜在核武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但代价依旧高昂。尤其是当中国开始切实落实联合国制裁决议后,涉及朝鲜经济命脉的领域,诸如纺织业出口、劳务输出、石油进口、重要原材料和能源进口等,均遭打击,后果严重。尤其是石油——朝鲜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刚需,却完全不能自给而必须依赖进口。尽管我们看到,在国内经济政策上,朝鲜当前最高领导人较其前任具有明显的灵活性,相对较少拘泥于意识形态教条,因而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一定起色。但受制于其工农业产业系统的先天局限以及多年来的孤立与制裁,可以说“勒紧腰带干革命”、“宁肯吃草也要把核搞”(普京语)的朝鲜,如今已经走到了强弩之末。按照国际核军控专家的判断,以朝鲜现有的财力物力、综合国力、军工科技实力,在不解除制裁、无法获得外援的情况下,其现有的核武装水平已经达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界不对朝发动攻击或增大压力,其自身也很难再做实质性的技术推进。因此,如果能通过释放缓和信号,在不承诺去核的前提下,获取韩国单方面的取消或减弱制裁的承诺,并由此打开国际社会的缺口,那么这无疑将成为朝鲜外交的巨大胜利。这些解释了朝鲜“转软”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做出判断,朝鲜此次“转软”,其实质为“烟雾弹”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橄榄枝”,这也意味着,让韩国方面兴奋不已的所谓“转机”,让中国方面颇为得意的“朝鲜事实上接受了双暂停建议”,很有可能不过是缓和局势的策略手段,旨在为消解国际社会制裁腾挪空间,同时积蓄力量,以获取新的、更为强大的核实力。

 

作为“薄弱环节”的韩国:在绥靖主义的老邪路上又陷一步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政府高层人士18表示,政府正考虑在平昌奥运会(29开幕)和残奥会(39-18日)期间暂停对朝单边制裁的方案。这位人士表示“19举行的韩朝高层政府间会谈上,双方将讨论朝鲜代表团是否参加奥运会的问题”,“在对朝制裁的局面下,朝鲜代表团访韩受到了诸多限制,政府正在寻找解决对策”。

 

很遗憾,我们似乎看到,朝鲜的南方邻国可能并没有从他们历史上与平壤政权打交道的经验中汲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反而在绥靖主义的“老邪路”上又陷一步。

 

所谓“邪路”是指绥靖主义不仅不能促使平壤改弦易辙,反而因客观上化解外部压力、事实上提供资源和资金、道义上为其非法拥核行为开脱而襄助、促成其核野心的实现。《史记•魏世家》有云:“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在虎狼之秦历代君王将“并吞天下”确立为国家核心战略之后,任何国家的绥靖之举、机会主义之心,都只能加速他们的集体灭亡。所谓“老路”则是指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此类行为及其后果已经重复多次,故在半岛安全的语境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如何理解他们对于“绥靖主义”的重复选择以及选择背后所隐含的某种战略偏好?作为严谨的学术研究,在此我们可能要首先排除目前流行的关于青瓦台领导人个人层面的种种未经证实的谣言。接下来,从公开的、被普遍采信的信息来看,同时结合现实主义的结构性分析,我们似乎不得不承认俄国革命设计师列宁在一个世纪前的先见之明。如果套用他那著名的句式,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

 

在国际社会制裁、孤立朝鲜的“统一战线”中,落实制裁的动机和能力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平壤不能同时战胜美、中、韩、日、俄等参与国际制裁的国家。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实施楔子战略(wedging strategy,旨在分裂、离间对手的一种外交手段)并获得胜利……首先在薄弱环节获得胜利。

 

进一步追问,那么谁又是这个“薄弱环节”呢?从地理邻近、综合国力、战争能力、抗压性/脆弱性、民心向背等诸多指标来看,似乎都指向同一个国家——韩国。首先,韩国对半岛战争最为敏感,因为其脆弱性最强,一旦发生战争,其国土,尤其是集中近三分之一人口的首尔京畿地区将首当其冲遭受不可承受的打击。

 

第二,同一民族的固有属性使朝鲜对其始终具备一个独特的统战资源。韩国的领导人处于一个两难之中,一方面他们需要唤醒高涨的民族主义为自身政权、国家合法性背书;但另一方面这种大韩民族主义越强烈,又客观上为北方强邻的“民族大义”话语自动提供背书,使其能够屡屡得手。

 

第三,更重要的是,从一年来朝美三方的复杂互动中,朝鲜似乎看出美韩微妙关系中的可用之端倪,并找到了“正确打开韩国/文在寅”的方式,那就是死死拉住韩国。只要韩国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而坚决反对美国动武,那就相当于为朝鲜的核武和导弹进程再保险。只要控制住韩国(无论用威胁恐吓还是伸出橄榄枝),就能间接控制住美国。国际军控专家普遍认为,朝鲜目前离最后的目标——拥有对美国本土发起可信(credible)、可靠(reliable)和不可承受(unaffordable)核打击能力,从而形成有效威慑——还差一步之遥。所以,从技术的逻辑上讲,朝鲜在通过烟雾弹缓和当前局势、赢得喘息之机后,还有充分的理由和强大的动机再下一城。而在当前美朝尖锐对立、实际战争威胁有所上升、中国“第二次抗美援朝”绝不可能的背景下,既然中国不可信亦不可用,那么平壤就必须换一根稻草,以备下次大动作之前的不时之需。现在看来,他们找到了。

 

结论:看似转“机”,实为其“危”

 

中国人有一种乐观的说法,就是把英文crisis的中文翻译“危机”拆开来看,通过“辩证地论证‘危险’后往往还隐藏着‘机遇’”来论证中华战略文化对“危机”的理解比英美人士的“crisis”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合理姑且不论,但至少按照其逻辑,我们同样也可以说“看似机会opportunity的表象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人们习焉不察或察而不觉的危险danger”——诚如是,则此时此刻沉浸在“和平转机”、“胜利曙光”、“快活空气”中的人们该警醒了。

 

注:王鹏,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