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
家天下君主制对差等和秩序强调过度,对平等和自由有所忽略。未来公天下君主制自可摆脱这种历史局限,更重视平等和自由。---东海曰
【差等】平等和差等,各有各的适用性必要性,两者相反相成矛盾统一。《易经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地万物皆有差等,尊卑贵贱就是差等。没有差等,万物不安,乾坤不定,三千大千世界都不能成立。无论家国天下,良好的秩序必是平等和差等的统一。没有平等的秩序就是极权主义,恶序也,监狱化;没有差等的秩序就是平等主义,无序也,丛林化。丛林化又是通往监狱化的捷径。盖丛林社会最容易弱肉强食逆淘汰,最有利于邪恶势力的成长成功。极权主义势力作为邪恶之最,最容易成功。平等主义和民主主义一样最善于为极权主义作嫁。平等主义者追求平等,追到的只能是最不平等的结果。平等主义害平等,此之谓也。遗憾这个道理,非平等主义的平面化民粹化小脑袋所能理解。
【差等】爱有差等而无局限,爱无局限而有差等。爱有差等,先亲后疏,先近后远,先值得后不值得。先值得,谓先关心爱护帮助值得关心爱护帮助的人。镜明厅友之言是也:“在我们能量不够大的时候,资源和力量有限,如果不择人而施,很容易被别人剥削而亡。”
【差等】爱有差等,由亲及疏,由近及远;恨有差等,由近及远,取大忽小。复仇的时候,要先报复最近的大仇,然后再考虑时空距离较远的大仇,并忽略小怨。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也应该遵循先近后远、先大后小和取大忽小的原则。
【儒眼】儒家讲差等和尊卑,但尊卑之中又蕴平等之义。常有人因董子有“屈民而伸君”之语,认为董子思想法家化,主张臣民绝对服从君主。殊不知,董子是醇正的儒家。其“屈民而伸君”接着就是“屈君而伸天”,道统高于政统,天爵高于人爵。董子又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同时,历代儒家公认共尊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将民意等同于天意,民意就具有了神圣性,尊重民意就是尊重天意。从“屈民而伸君”出发,进而“屈君而伸天”,复循环回来,归结其意为一定程度的屈君而伸民。这才得董子政治思想中君民关系之全。
【答客】尊卑贵贱就是差等的古典表述。夭夭厅友言:“用现代普通人能够听得懂,不会产生歧义的说法不行吗?一种说法如果需要不断解释别人才能理解,那说明该换一种表达方式了。”东海曰:尊卑贵贱是圣经之言,只能用现代话语解释之,不能修改。以圣经为核心的儒家话语是最标准的中国话。现代人接受圣经言论有难度,问题不在圣经而在现代人。很多现代人不懂中国话,反感中国话,是五四众多恶果之一。上上下下无数官民沦为异类贱类非人类而不知。
【答客】夭夭厅友言:“历史上尊卑贵贱就是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立下了汗马功劳,现代人反感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东海答:简略说明三点:一、历史上儒式家天下,有其历史的合理合法性,不能完全否定;二、历史上儒家群体为制约皇权尽了最大的努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包括很多生命代价;三、儒式家天下已经没有现实和未来的合理合法性。当代儒家礼当在政治上追求公天下王道,在人类关系中更重视平等。
【答客】导斌厅友问:“儒学,君主,父权制的遗存。君权父权夫权都不复存在的年代,坚守儒学意味着什么?”东海答: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儒学就是仁义之学,最好的人道学说。礼制形式因时而异,礼制精神万古不易,仁义之道万古普适。道统在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有其责,各有其权,都有人权,双方既有差等又有平等。家天下君主制对差等和秩序强调过度,对平等和自由有所忽略。未来公天下君主制自可摆脱这种历史局限,更重视平等和自由。
【答客】岱瑛厅友言:“尊卑贵贱、等级秩序,这些东西都太表面了,不足以作为儒家的根基。至于什么是儒家的根基,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法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东海曰:社会不能也不可能片面化和无序化。即使民主社会,也有一定的等级秩序。但这是末不是本,儒家的根本是五常道。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属于礼的范畴,礼是对差等和平等的一种适宜规范。家天下时代是小康礼制侧重于差等,未来公天下的大同礼制,礼当侧重于平等。礼制即礼乐制度,分而言之,礼乐功能同中有别,礼别异,乐合同。公天下应该更重视乐,以淡化别异,贵于合同。
【击蒙】或说儒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人权的死敌云云。东海曰:公天下时代的君臣关系与家天下时代有所不同,礼当淡化差等而侧重平等。但君君臣臣原则不能变,任何时代都不能君不君臣不臣,更不能父不父子不子。不君不臣不父不子,意味着政治和家庭无序化,人权就得不到基本保障。明白吗?
【宽严】儒家爱有差等,宽严亦有差等。例如,于自他,严于自己而宽于他人;于官民,严于官员而宽于民众;与内外,严于家人(特指子弟及弟子)而宽于外人;于言行,严于行为而宽于言论;于罪过,严于罪恶而宽于过失;于罪行,严于惯犯而宽于初犯;于过错,严于恶意之过而宽于无心之过。
【态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既是君子必具的功夫修养,也是避免怨恨、和谐环境的必要前提。反过来, 躬自薄而厚责于人,就很容易招怨,无论在家庭在单位在任何群体,都很容易招致怨憎、制造矛盾,成为人人嫌弃的老厌物,儒者不可不慎也。注意,道德并非不可以要求他人,只是有差等。对子弟宜严些,对学生次之,对故旧宜宽,对陌生人和民众,若无一定权位,听任之可也。对于师长,非原则性问题,亦不妨听任之。道德要求的态度和方式也因人而异,对子弟和学生宜直接,耳提面命;对故旧师长宜委婉,师友前勿絮絮,长辈前可泣谏。(摘自《儒家待人接物的一个原则----东海客厅论批评》)
【仁性】说“爱有差等”没问题,说“仁有差等”则不可。仁字多义,第一义是天性义,于宇宙为天地之性,于生命为天命之性。天性无限无涯亦无差等,人人皆有天性,人人天性平等。另外,仁性具有五性:首出庶物、至高无上的超越性,至诚无息、生生不息的创生性,一归万法、无所不在的潜在性,万法归一、一以贯之的统摄性,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无限性。(《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东海客厅论仁道》)
【良知】良知是天之所赋。论本质,人人相同,完全平等;论作用,因人而异,各有差等。光明度不同故。光明度的高低与作用的大小成正比。论良知光明度,圣贤最高,君子次之,小人较低,盗贼最低。圣贤之良知,达则光辉普照天下,穷则明哲足以保身。盗贼虽有良知,因为深受恶习的遮蔽,就像睡着了一样,很难起作用。纵无世法惩罚,仇敌报复,天理不容,鬼神不饶也。
【差等】儒家仁爱有差等,社会也有差等。在儒家社会,一切邪恶的东西,在革面洗心之前,都将三化:底层化,边缘化,弱势化。它们将被禁止禁入上流社会和主流社会,无权无位无势。
【平等】儒家不讲众生平等,只讲人生平等。众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人生指人类生命。
【东海律】对人狠毒,对自己人特别狠毒,是邪恶之徒的共同特征。仁者爱人,爱有差等,自近及远。同样道理,不仁者害人憎人,其害其憎亦有差等,自近及远。欲判断一个人一股势力的正邪善恶,这是一个重要标准。注意,古来君子对家人门人道德要求略高,是爱切责深,非苛刻也。
2024/3/31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