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雁良知奖”设立:愈远愈亮的星辰

12月30日,知名旅美作家郑义和王康,以召集人身份,宣告设立“刘宾雁良知奖”,郑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希望刘宾雁的精神成为成为社会重建的精神资源。
Liu Binyan chinesischer Dissident Autor und Journalist

刘宾雁(资料照片)




12月30日,知名的旅美作家郑义、王康,以召集人身份发布"刘宾雁良知奖"的设立公告。该奖由中西方学者、汉学家等共同推动完成,设立理事会,成员包括中共党史专家李锐、旅美学者余英时、中国大律师张思之、民主人士鲍彤等人;中国作家野夫、汉学家林培瑞、媒体人北明、一平、诗人邵燕祥在内的多位人士担任评委会委员。公告表示,"刘宾雁良知奖"的宗旨为"秉持自由与民间立场,超越意识形态与党派政治,表彰弘扬良知与人文理想的原创写作或社会贡献";将从2014年开始,每年一度遴选符合本奖主旨的人士,奖金为一万美元,根据需要还将设立特别奖;颁奖日期定于每年的12月5日(刘宾雁逝世纪念日)。


刘宾雁为中国知名作家、记者,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独立中文笔会第一任会长。上世纪50年代,刘宾雁发表小说《在桥梁工地上》,批判中共官僚体制和压制新闻自由的审查制度;1957年他发表的《上海在乱思中》,被毛泽东指责为"企图制造混乱";随后他被送至农村进行改造;1978年重回北京刘宾雁其后发表多篇作品,揭露中共建政后贪污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也获得广泛影响,并获得"中国的良心"称号。1987年邓小平将刘宾雁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他再被开除公职;1989年"六四事件"后,旅美的刘宾雁因公开反对中国当局武力镇压学生,被中国当局列入禁止回国的"黑名单";2005年12月5日,刘宾雁在因病在美国逝世,至死都未能返回故乡。刘宾雁逝世前为自己写下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应该说的话。"


"希望刘宾雁的良知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


"刘宾雁良知奖"共同召集人之一、旅美知名作家郑义(小说《老井》作者)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强调这个奖项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奖、新闻奖、人权奖,而是提炼刘宾雁作品、对专制的反抗勇气、宽容深处的"良知与人性":"我们是一个良知奖,我们希望有一种超越政治的东西,还原人性。我们把这个奖一直做下去也是为了最美好的品质一定会感动所有人,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我们希望这样一个良知奖,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特殊时代里,树立起刘宾雁一样的良知。"


设奖公告认为刘宾雁八十年的人生,是中国现代命运的悲剧性缩影。在当今中国危机四伏、精神溃败和道德堕落的时代,刘宾雁的精神是救赎中国的精神遗产,将在21世纪开启中国的道德与文明重建。


郑义回顾,不久前《刘宾雁时代》在美出版,他为本书撰写导读文章《愈远愈亮的星辰》,文章写道"作者极其敏锐地把握了刘宾雁 对当代的意义,以诚实的书写拯救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使刘宾雁从'人间蒸发'中复活,再次举起自己的火炬,走入人群,照耀着我们的精神原野。"


Meteoritensturm Meteoriten Weltall

郑义为《刘宾雁时代》撰文:愈远愈亮的星辰


"柔软的力量也可以对抗专制"


郑义表示,刘宾雁是少有的获得不同思想派别人士尊重的一位作家,在当年的刘宾雁追思会上,他本人也在思索,在推陈出新、感动很难持久的年代里,刘宾雁何以让不同主张的人,直到他逝世的八年后,自发的重温他的文字,他并不惊心动魄的故事?


郑义认为刘宾雁人性深处流露出的爱和自由的信念、他的勇气和坚持,没有硬性贴上反抗专制的标签,静水流深,反倒多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刘宾雁的告别仪式上,我说现在躺在鲜花丛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在我们的心中激发出我们说不出来的特殊感觉?这种感觉又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从刘宾雁去世到今天,我一直在思索他是谁?他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当然也不是了不起的科学家,要说反对集权专制要有勇气、和黑暗进行贴身搏斗等,这都不能引起我这么强烈的持续的情感,因为我自己也在这种斗争中;还有一个我感到奇特的现象,无论左中右,无论持什么政治观点,甚至无论他的批评者或他批评过的人,大家都对刘宾雁有一种真挚的情感,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他有很多不合常理处,他对于集权专制有深刻的认识,一生也在做勇敢的斗争,但他总是想从浩劫中要挽救一些东西,他从高中时就加入共产党,对共产党残忍的本性和僵硬体制有深刻认知,但他又抱有某种期待甚至幻想,希望共产党能够改革,能够出现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很深的批评,但又试图从原教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剥离出人道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但正是这些不合常理处是最深刻的地方。他的不深刻恰恰是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他的天真、善良、爱和柔软。我们能不能表达出他的这种自由、爱和柔软就是对集权政治最深刻的批判。"


郑义也认为中国在民主转型的进程中,很多人在对抗专制时恰恰沿袭了专制的思维或使用了专制的方式,籍由这个奖项鼓励的一种价值,正是思考解构后的社会重建,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审美、人性的恢复。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刘宾雁良知奖”设立:愈远愈亮的星辰

12月30日,知名旅美作家郑义和王康,以召集人身份,宣告设立“刘宾雁良知奖”,郑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希望刘宾雁的精神成为成为社会重建的精神资源。
Liu Binyan chinesischer Dissident Autor und Journalist

刘宾雁(资料照片)




12月30日,知名的旅美作家郑义、王康,以召集人身份发布"刘宾雁良知奖"的设立公告。该奖由中西方学者、汉学家等共同推动完成,设立理事会,成员包括中共党史专家李锐、旅美学者余英时、中国大律师张思之、民主人士鲍彤等人;中国作家野夫、汉学家林培瑞、媒体人北明、一平、诗人邵燕祥在内的多位人士担任评委会委员。公告表示,"刘宾雁良知奖"的宗旨为"秉持自由与民间立场,超越意识形态与党派政治,表彰弘扬良知与人文理想的原创写作或社会贡献";将从2014年开始,每年一度遴选符合本奖主旨的人士,奖金为一万美元,根据需要还将设立特别奖;颁奖日期定于每年的12月5日(刘宾雁逝世纪念日)。


刘宾雁为中国知名作家、记者,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独立中文笔会第一任会长。上世纪50年代,刘宾雁发表小说《在桥梁工地上》,批判中共官僚体制和压制新闻自由的审查制度;1957年他发表的《上海在乱思中》,被毛泽东指责为"企图制造混乱";随后他被送至农村进行改造;1978年重回北京刘宾雁其后发表多篇作品,揭露中共建政后贪污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也获得广泛影响,并获得"中国的良心"称号。1987年邓小平将刘宾雁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他再被开除公职;1989年"六四事件"后,旅美的刘宾雁因公开反对中国当局武力镇压学生,被中国当局列入禁止回国的"黑名单";2005年12月5日,刘宾雁在因病在美国逝世,至死都未能返回故乡。刘宾雁逝世前为自己写下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应该说的话。"


"希望刘宾雁的良知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


"刘宾雁良知奖"共同召集人之一、旅美知名作家郑义(小说《老井》作者)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强调这个奖项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奖、新闻奖、人权奖,而是提炼刘宾雁作品、对专制的反抗勇气、宽容深处的"良知与人性":"我们是一个良知奖,我们希望有一种超越政治的东西,还原人性。我们把这个奖一直做下去也是为了最美好的品质一定会感动所有人,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我们希望这样一个良知奖,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特殊时代里,树立起刘宾雁一样的良知。"


设奖公告认为刘宾雁八十年的人生,是中国现代命运的悲剧性缩影。在当今中国危机四伏、精神溃败和道德堕落的时代,刘宾雁的精神是救赎中国的精神遗产,将在21世纪开启中国的道德与文明重建。


郑义回顾,不久前《刘宾雁时代》在美出版,他为本书撰写导读文章《愈远愈亮的星辰》,文章写道"作者极其敏锐地把握了刘宾雁 对当代的意义,以诚实的书写拯救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使刘宾雁从'人间蒸发'中复活,再次举起自己的火炬,走入人群,照耀着我们的精神原野。"


Meteoritensturm Meteoriten Weltall

郑义为《刘宾雁时代》撰文:愈远愈亮的星辰


"柔软的力量也可以对抗专制"


郑义表示,刘宾雁是少有的获得不同思想派别人士尊重的一位作家,在当年的刘宾雁追思会上,他本人也在思索,在推陈出新、感动很难持久的年代里,刘宾雁何以让不同主张的人,直到他逝世的八年后,自发的重温他的文字,他并不惊心动魄的故事?


郑义认为刘宾雁人性深处流露出的爱和自由的信念、他的勇气和坚持,没有硬性贴上反抗专制的标签,静水流深,反倒多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刘宾雁的告别仪式上,我说现在躺在鲜花丛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在我们的心中激发出我们说不出来的特殊感觉?这种感觉又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从刘宾雁去世到今天,我一直在思索他是谁?他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当然也不是了不起的科学家,要说反对集权专制要有勇气、和黑暗进行贴身搏斗等,这都不能引起我这么强烈的持续的情感,因为我自己也在这种斗争中;还有一个我感到奇特的现象,无论左中右,无论持什么政治观点,甚至无论他的批评者或他批评过的人,大家都对刘宾雁有一种真挚的情感,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他有很多不合常理处,他对于集权专制有深刻的认识,一生也在做勇敢的斗争,但他总是想从浩劫中要挽救一些东西,他从高中时就加入共产党,对共产党残忍的本性和僵硬体制有深刻认知,但他又抱有某种期待甚至幻想,希望共产党能够改革,能够出现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很深的批评,但又试图从原教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剥离出人道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但正是这些不合常理处是最深刻的地方。他的不深刻恰恰是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他的天真、善良、爱和柔软。我们能不能表达出他的这种自由、爱和柔软就是对集权政治最深刻的批判。"


郑义也认为中国在民主转型的进程中,很多人在对抗专制时恰恰沿袭了专制的思维或使用了专制的方式,籍由这个奖项鼓励的一种价值,正是思考解构后的社会重建,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审美、人性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