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采访了一名北京昌平区天通苑的的金女士,她之前毫不忧心孩子的上学问题,因为所在的中央某部委单位有几家在北京数一数二的共建小学,比如景山小学、北京小学等,凭借单位优势,孩子完全可以就读这些学校。然而,今年北京市教委颁布的新规则让她措手不及:共建指标没了,孩子只能在家门口就近入学。
报导指,类似金女士情况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个个都在抱怨,“的确让我们没有办法,特别是一些好点儿的学校,还要求孩子户口在学区内几年”。
报导指出,北京市今年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择校令,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北京今年开始取消共建生的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将实行计划管理。各区县将按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
报导引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这意味在今年入学招生的这块蛋糕上,蛋糕做多大、如何分,将不再由校长说了算,即使校长和其他权力部门强制学生入学,学生也没有学籍,无法纳入升学系统,“300人的招生计划,就不能输入301个学生的信息”。
李奕还非常自满的说:“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
21世纪经济导报两年前已揭发每年都有人数众多的孩子,通过“共建生”这个隐秘的渠道,都走进众人仰慕的“牛校”。报导引述多个专家的意见指出,共建学校提供学位,共建单位提供便利,显然所谓的“共建生”,不过是互利互惠、利益交换的一种方式而已。
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共建单位较多的小学有北京实验二小、中关村三小、育民小学、府学小学,初中则有人大附、四中、二中、八中、师大二附中、实验中学等。
至于入学人数,2012年,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报告中披露:“以北京八中为例,共建生占录取学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个班,每班40人共计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