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是中国级别很高的研究机构。可长期以来,社科院给国家贡献了什么?在改革开放和依宪、依法治国征途上,社科院有什么理念建树,却让人感到一团雾水。真理标准讨论,没社科院啥事。农村改革的讨论与理论构建,是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领导当年的年轻人,包括习近平、刘源、万季飞、王岐山、杜鹰、刘鹤、林毅夫、周其仁、温铁军等人,共同完成的。然后经济特区建设、价格改革闯关、姓资姓无争论、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股市、加入WTO、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反腐斗争、依宪和依法治国等重大历史事件上,社科院作为整体,就如同打酱油一般,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相反的,如果一些事件出现问题与失误,却看见社科院发声了,就是这不行,那不行,牢骚满天,但怎么才行,社科院又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社科院不是没有人才。周有光、资中筠、于建嵘等,都是具有历史与社会洞察力的智慧大家,但他们仅仅能个人发声,而无法成为社科院的主导思想理论的构建者和学术带头人。前段时间,某个领导还找于建嵘的不痛快,弄得他一时间非常不高兴。在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上,社科院在某些领导的把持下,反倒成了开历史倒车的角色。比如重庆薄熙来主政期间,社科院的某些头面人物就曾拜倒在薄氏门下,迎合了薄氏违法乱纪的个人崇拜宣传活动。
社科院的根本问题是有点左。左右之争,如果是理性的,有真正的学术建树,那也无可厚非。很可惜,社科院的左不属于学术,或者说完全偏离了学术,过于意识形态化了。你又不是一级政府机构,没有很好的学风与学术自由,那要你变成国家智库,超越历史与时代的局限为国际的未来设计一些可选的方案,那真有点难了。
社科院1977年以来历任院长有胡乔木、马洪、胡绳、陈奎元、王伟光等。现任院长王伟光的言论曾引起社会广泛争论,其中让人特别深刻的话语是他要求社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这样约束社科院研究人员,看起来“政治正确”,却给社科院上了一道紧箍咒,破坏了学术气氛,明显不妥。研究人员只要是基于学术原则而不是胡编乱造,怎么可以设置没有伸缩性很大的条条框框呢?
王伟光当年,他自己为薄熙来摇旗呐喊,不也是“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吗?
国家给社科院那么高的社会地位与行政级别,配置那么多的资源给其进行学术研究,可结果,社科院并没有在中国改革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中国梦和“两个双百”的伟大事业做出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这样的社科院,其存在价值究竟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