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执行总编辑姜国元突遭解雇,《明报》员工伤心,新闻界愤怒,梁振英却在窃笑:舆论终于转移了目标,​​行李门事件有望淡化,下月面对来港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压力减轻了。真的是巧合吗?翻查资料,一看吓一跳,《明报》社长、大马富豪张晓卿与香港特首梁振英,在鼓吹「一带一路」、反对港独的唱和竟是如此频密,如果他们联手在张德江莅港之前向中共递上一份投名状,恐怕也不足为奇。

 

 

 

鼓动中文媒体姓党

 

张德江下月来港出席「一带一路高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显见中共高层仍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策略。而对此心领神会的,原来不只是在今年施政报告中提了逾40次「一带一路」的梁振英,张晓卿更早着先鞭,利用他身为世界中文报业协会首席会长的身份,鼓动中文媒体配合中共的「一带一路」策略。

 

去年11月,第四十八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在印尼雅加达举行,年会主题为「中文媒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机遇」。张晓卿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大战略构思,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世界中文媒体可以在全球大格局中,发挥中文媒体的优势,扮演好「一带一路」建设的传播者、推动者和见证者的角色。如此号召中文媒体姓党,张晓卿肯定让中共领导人龙心大慰,有助化解其旗下常青集团卷入周永康、薄熙来贪腐案传闻的影响。

 

而今年元旦,张晓卿在《明报》刊出的元旦献辞以〈构筑一带一路 做好公共外交〉为题。至上月,《明报》又在香港举办「香港新机会──十三五规划的挑战」高论坛。令施政报告惨变「一带一路」报告的梁振英,就是这个论坛的主讲嘉宾。这或许是梁振英与张晓卿首度公开联手宣传中共的政策。

 

尤引人瞩目的是,张晓卿在论坛狠批港独,指香港不应该、也根本不可能独立,还警告「若别有用心的人借港独议题行险侥幸,香港会付出沉重代价,不单未能与国家同步发展,而由于港独而触发的斗争,更有可能葬送香港的前途」。一个大马富豪,如此高调批判港独,是基于对香港社会的了解,还是基于逢迎中共的需要,不无疑问。

 

 

 

时机效应耐人寻味

 

《明报》曾以公信力第一自诩,但去年换了一个不熟悉香港的空降总编辑,如今又突然解雇报馆的灵魂人物姜国元,《明报》的管理层有必要向香港公众作出交代。虽然有《明报》员工指,姜国元遭解雇应无关当日巴拿马文件牵涉香港政经名人的头版报道,但是,从中港目前的政局来说,姜国元遭解雇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明报》的公信力问题,其中时机上的政治效应更耐人寻味。

 

其一,巴拿马文件披露有九个中共最高层领导人的家属开设海外离岸公司,但相关消息迄今被中国封锁。由于中共五代领导人、所谓保守派和改革派都卷入其中,巴拿马文件难以成为权斗筹码,但如果有更多内幕曝光,势必严重打击中共的执政合法性。因此,正为北戴河会议的权力重组展开博弈的中共高层,急于全面封锁,以免同时面对更多的内忧外患。

 

其二,《明报》作为一份具一定公众影响力的报章,如今与中共、与梁振英的关系打得如此火热,这不只是《明报》的采编人员和读者的损失,也是香港的损失。如果加上铜锣湾书店五人被失踪事件,中共对披露或可能披露其高层丑闻的香港报章、书刊的打压已彰彰明什。

 

其三,《明报》夜炒姜国元,既为梁振英吸引了舆论炮火,也有为张德江访港铺路之意。这份投名状份量不轻,受益最多的是梁振英。对于中共高层的权斗,港人连看戏的机会都不多。对于《明报》的沦落,港人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余能说能做的也不多。但是,对于在幕后窃笑的梁振英,港人也要放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