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想 : 越辯越黑的高稅收

新華社質疑的不是稅務部門稅收太高,而是質疑民眾,認為民眾不該抱怨稅收太高。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新華社質疑:『中國總稅率為68%』的說法靠譜嗎?》。看到此文,立刻浮現出一個問題:新華社是向誰質疑?是質疑國家稅務總局,還是質疑民眾?

瀏覽一下文章,立場表達得很清晰。該文的核心論據,是以引用「一些財稅專家」的口氣說:「總稅率並非依據真實企業數據分析得出,而是在模擬情形下進行測算,其科學性和客觀性不一定能保證。」然後,文章又引用了一個叫李偉喬的人的觀點說:「如果我們僅看企業所得稅的話,中國企業的負擔比美國小多了」。最後,文章提出:「炒作死亡稅率的人選擇性忽視了中國營商環境提升的大背景,只盯着世行報告的一個小章節,令人遺憾。」

新華社此文的結構明顯由三個莫名其妙的段落拼湊而成。首先,以一個輕飄飄的「不一定能保證」的論述,來做為「質疑中國總稅率」這麼一個宏大主題下的主要論據;然後,只選一個李姓所謂專家說的所得稅不比美國高,作為旁證;然後,就把論述「死亡稅率」的人稱為「炒作」、稱為忽視背景只盯着一個細節。

新華社此文實在注水注得有點多,奉旨質疑的動機暴露無疑。很顯然,本文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很容易得到答案:新華社質疑的不是稅務部門稅收太高,而是質疑民眾,認為民眾不該抱怨稅收太高。

這就莫名其妙了。

我們先來看職業定位。作為國家級通訊社,新華社有很多特權,它應該是最能搞得清稅收負擔到底有多重的。所以,新華社應該出來具體說明稅賦是重還是輕,而不是做什麼質疑。再來看職業道德。新華社花着納稅人的錢,就應該報效納稅人,應該向納稅人彙報稅收的定量的金額與定性的高低。現在,新華社與政府一個口氣,出面教育納稅人,其職業道德是存在嚴重問題的。吃納稅人的飯,砸納稅人的鍋。

現在,新華社不把問題說清,還對着納稅人發出什麼質疑,這只能說明一件事;新華社明知中國稅收太高,又要為如此之高的稅收辯解,所以就只能胡攪蠻纏、盡量把水攪渾了。

比新華社此文更奇葩的,是最近的另一文章:《兩部委回應『娃哈哈500多種稅費』:實收317項》: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發言人聲稱:已請有關地方政府部門對娃哈哈反映繳納了500多種收費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娃哈哈集團提供了所屬131家企業2013年以來曾發生過的繳費項目共533項。經核,2015年有支出數據的實際繳費項目為317項。

此新聞或許又是一例可載入新聞史冊的經典,如果將其描繪成《兩部委稱:哇哈哈繳稅只有317種》,從字面上或許有文字雕琢之意,但從實際表達意義來看,無任何歪曲。

財政部、發改委、新華社,兩個最有實權的部門,加一個最代表官方宣傳意願的部門,三個機構竭盡全力試圖瓦解、緩解民眾對高稅收的痛恨,結果卻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徒增笑料。這也恰恰反映出:中國稅收之高,不僅天怨人怒,而且無可辯駁。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王思想 : 越辯越黑的高稅收

新華社質疑的不是稅務部門稅收太高,而是質疑民眾,認為民眾不該抱怨稅收太高。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新華社質疑:『中國總稅率為68%』的說法靠譜嗎?》。看到此文,立刻浮現出一個問題:新華社是向誰質疑?是質疑國家稅務總局,還是質疑民眾?

瀏覽一下文章,立場表達得很清晰。該文的核心論據,是以引用「一些財稅專家」的口氣說:「總稅率並非依據真實企業數據分析得出,而是在模擬情形下進行測算,其科學性和客觀性不一定能保證。」然後,文章又引用了一個叫李偉喬的人的觀點說:「如果我們僅看企業所得稅的話,中國企業的負擔比美國小多了」。最後,文章提出:「炒作死亡稅率的人選擇性忽視了中國營商環境提升的大背景,只盯着世行報告的一個小章節,令人遺憾。」

新華社此文的結構明顯由三個莫名其妙的段落拼湊而成。首先,以一個輕飄飄的「不一定能保證」的論述,來做為「質疑中國總稅率」這麼一個宏大主題下的主要論據;然後,只選一個李姓所謂專家說的所得稅不比美國高,作為旁證;然後,就把論述「死亡稅率」的人稱為「炒作」、稱為忽視背景只盯着一個細節。

新華社此文實在注水注得有點多,奉旨質疑的動機暴露無疑。很顯然,本文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很容易得到答案:新華社質疑的不是稅務部門稅收太高,而是質疑民眾,認為民眾不該抱怨稅收太高。

這就莫名其妙了。

我們先來看職業定位。作為國家級通訊社,新華社有很多特權,它應該是最能搞得清稅收負擔到底有多重的。所以,新華社應該出來具體說明稅賦是重還是輕,而不是做什麼質疑。再來看職業道德。新華社花着納稅人的錢,就應該報效納稅人,應該向納稅人彙報稅收的定量的金額與定性的高低。現在,新華社與政府一個口氣,出面教育納稅人,其職業道德是存在嚴重問題的。吃納稅人的飯,砸納稅人的鍋。

現在,新華社不把問題說清,還對着納稅人發出什麼質疑,這只能說明一件事;新華社明知中國稅收太高,又要為如此之高的稅收辯解,所以就只能胡攪蠻纏、盡量把水攪渾了。

比新華社此文更奇葩的,是最近的另一文章:《兩部委回應『娃哈哈500多種稅費』:實收317項》: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發言人聲稱:已請有關地方政府部門對娃哈哈反映繳納了500多種收費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娃哈哈集團提供了所屬131家企業2013年以來曾發生過的繳費項目共533項。經核,2015年有支出數據的實際繳費項目為317項。

此新聞或許又是一例可載入新聞史冊的經典,如果將其描繪成《兩部委稱:哇哈哈繳稅只有317種》,從字面上或許有文字雕琢之意,但從實際表達意義來看,無任何歪曲。

財政部、發改委、新華社,兩個最有實權的部門,加一個最代表官方宣傳意願的部門,三個機構竭盡全力試圖瓦解、緩解民眾對高稅收的痛恨,結果卻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徒增笑料。這也恰恰反映出:中國稅收之高,不僅天怨人怒,而且無可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