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牢控政治,经济交还李克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从加冕为“核心”后,不但独揽党政军大权,还把本来应归国务院领导的经济领域也紧握在手中。外界因此一度传出所谓的“府院之争”和李克强被架空等等说法。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张“党治”的经济路线却完全没有被提及,取而代之的则是李克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路线。本期节目我们请来《外参》杂志主编贺兰若女士,给大家详细介绍最新84期《外参》独家内容:中共党内达成妥协,习近平牢控政治,经济大权交还李克强。

法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做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通篇都没有提及习近平主张“党治”的经济路线,这在习大权独揽的当下引起了外界关注,请问本期《外参》杂志对于此事做出何种解读呢?

贺兰若:在2015年夏秋相交之际,人们明显地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经济路线,一条是习近平的经济路线,主张通过“党治”来改革国有企业,把党的组织渗透到国有企业每一个层次中去;另一条是李克强的经济路线,主张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就是不刻意将国有企业做大,而是该倒闭的就倒闭,然后对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本期《外参》杂志援引美国经济学教授张欣的分析认为,自2015年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前,习李两条经济路线一直是共存且相互斗争的;但是自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习近平的经济路线就不怎么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李克强的经济路线占了主流。这个趋势能够很明显地从李克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来,其中完全没有提及半点习近平的经济路线——即党治经济。 

法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习近平的经济路线被放弃呢? 

贺兰若:张欣教授在接受採访时做出推测认为,“党治”显而易见是无法挽救中国经济现状的,因此习近平的经济路线应该是在党内遭到了反弹;于是中共内部达成了某种妥协和共识,那就是在政治方面,习近平的权威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把经济方面交给李克强主管。 

法广:这么说中国现在出现了政治核心与经济核心的二分现象?这对于中国经济是一个有利的,还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呢?另外,李克强执掌经济,但他并不是政治核心,他的经济路线能否得以执行呢? 

贺兰若:政治核心与经济核心的两分确实是李克强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而且,目前的政治环境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比如说雾霾,老百姓普遍认为,雾霾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但其实雾霾属于“公共品”,并不能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去解决,而需要从政治层面治理。 

还有李克强之前曾经大力推广的“互联网+”,互联网经济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基础上的,但是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管制日益严苛。另外还比如金融领域,你想要改革,想要有效监管,都不可能单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而需要从政治层面入手。 

对于如今中国政治环境日益恶劣的现状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李克强肯定是不可能具体正式地指出,因此只能在字里行间予以暗示;例如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法治”的问题;还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过坎儿”的关键时期,那么这个坎能不能过去,就不好说了。 

虽然习近平似乎放弃了在微观上管理经济的企图,也不再推行“党治”国企;但是即使李克强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经济的领导权,他能做的也只限于技术层面,非常有限。最为关键的是,李克强执掌经济的权力是习近平给的,万一哪天习近平觉得李的经济路线和党的路线不符合了,很有可能就会像之前毛泽东在1957,1958或者1966年那样,将经济大权收回去。 

法广: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5%,创下了30年来的新低,这反映出一种怎样的经济领域信号呢? 

贺兰若:中国过去的高经济增长数字是有水分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基础设施建设刺激;这样的经济增长,品质是值得质疑的。李克强此次将中国经济增长指数定在6.5%,适当挤乾了一些水分。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习近平牢控政治,经济交还李克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从加冕为“核心”后,不但独揽党政军大权,还把本来应归国务院领导的经济领域也紧握在手中。外界因此一度传出所谓的“府院之争”和李克强被架空等等说法。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张“党治”的经济路线却完全没有被提及,取而代之的则是李克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路线。本期节目我们请来《外参》杂志主编贺兰若女士,给大家详细介绍最新84期《外参》独家内容:中共党内达成妥协,习近平牢控政治,经济大权交还李克强。

法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做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通篇都没有提及习近平主张“党治”的经济路线,这在习大权独揽的当下引起了外界关注,请问本期《外参》杂志对于此事做出何种解读呢?

贺兰若:在2015年夏秋相交之际,人们明显地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经济路线,一条是习近平的经济路线,主张通过“党治”来改革国有企业,把党的组织渗透到国有企业每一个层次中去;另一条是李克强的经济路线,主张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就是不刻意将国有企业做大,而是该倒闭的就倒闭,然后对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本期《外参》杂志援引美国经济学教授张欣的分析认为,自2015年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前,习李两条经济路线一直是共存且相互斗争的;但是自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习近平的经济路线就不怎么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李克强的经济路线占了主流。这个趋势能够很明显地从李克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来,其中完全没有提及半点习近平的经济路线——即党治经济。 

法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习近平的经济路线被放弃呢? 

贺兰若:张欣教授在接受採访时做出推测认为,“党治”显而易见是无法挽救中国经济现状的,因此习近平的经济路线应该是在党内遭到了反弹;于是中共内部达成了某种妥协和共识,那就是在政治方面,习近平的权威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把经济方面交给李克强主管。 

法广:这么说中国现在出现了政治核心与经济核心的二分现象?这对于中国经济是一个有利的,还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呢?另外,李克强执掌经济,但他并不是政治核心,他的经济路线能否得以执行呢? 

贺兰若:政治核心与经济核心的两分确实是李克强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而且,目前的政治环境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比如说雾霾,老百姓普遍认为,雾霾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但其实雾霾属于“公共品”,并不能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去解决,而需要从政治层面治理。 

还有李克强之前曾经大力推广的“互联网+”,互联网经济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基础上的,但是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管制日益严苛。另外还比如金融领域,你想要改革,想要有效监管,都不可能单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而需要从政治层面入手。 

对于如今中国政治环境日益恶劣的现状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李克强肯定是不可能具体正式地指出,因此只能在字里行间予以暗示;例如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法治”的问题;还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过坎儿”的关键时期,那么这个坎能不能过去,就不好说了。 

虽然习近平似乎放弃了在微观上管理经济的企图,也不再推行“党治”国企;但是即使李克强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经济的领导权,他能做的也只限于技术层面,非常有限。最为关键的是,李克强执掌经济的权力是习近平给的,万一哪天习近平觉得李的经济路线和党的路线不符合了,很有可能就会像之前毛泽东在1957,1958或者1966年那样,将经济大权收回去。 

法广: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5%,创下了30年来的新低,这反映出一种怎样的经济领域信号呢? 

贺兰若:中国过去的高经济增长数字是有水分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基础设施建设刺激;这样的经济增长,品质是值得质疑的。李克强此次将中国经济增长指数定在6.5%,适当挤乾了一些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