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40周年研讨会 美中专家看法差异大

2018年5月11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召开会议,研讨美中关系的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王允提供)
2018年5月11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召开会议,研讨美中关系的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王允提供)


在美中建交四十周年之际,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美中关系四十年研讨会。但在会上,美中两国代表在诸多问题上表现出很大差异。

美中贸易争端目前空前紧张,给美中关系带来了变数。在1978年美中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四十年后,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于5月11日召开会议,研讨美中关系的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会议由该研究所中国项目的几位负责人主持,与会的主要是来自两国的美中问题专家。 

美国联邦参议员丹·苏里文(Senator Dan Sullivan)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虽然美中建交之后,美国一贯对中国执行的是接触与共事(engagement)的政策,但中国崛起之后,已经成为美国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他担忧的是,中国偏离了美国领导战后世界的核心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和公海自由航行等,并且美中之间在很多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对等局面,同样严峻的是,中国正在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关系。 

在随后的专题讨论中,美中专家就两国关系前四十年做了历史回顾,梳理了现状,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展望。 

美中两国的专家都认可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国丹佛大学中美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教授指出,美中建交之后,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等历届领导人接受了美国的接触与共事的政策,很好的执行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所以能实现美中之间的大交易(grand bargain)。 

来自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认为,在前四十年中,中国拥抱了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经济上成长显著,并使得经贸关系成为美中关系的基石。 

但美方专家强调两国紧张关系正在提升。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认为,中国目前在经贸上的做法是与西方的通常做法相悖的,并且中国把自身的经济利益置于国际社会利益之上;中国的做法会导致零和的结果。她警告说,中国要想真正的融入全球化,要慎思采取什么原则与其他国家打交道。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詹姆斯·曼(James Mann)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内主要支持两国友好的两大群体是军事和商业群体。但最近几年,这两大群体都开始质疑中美关系的现状。 

对美中关系的未来,两国专家的预判和期望有很大差别。中方专家认为,目前美中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美国的自信心下降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美国夸大了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的威胁,美国实际上得益于中国的崛起。未来美国最大的对手并不是中国,而是非国家的主体,如跨国公司等。 

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则指出,因为过去四十年取得的成就,中国对自己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有信心;他希望美国和中国一起,以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领导全球。 

但美方专家对中国的这种信心表示质疑。美国荣鼎咨询集团(Rhodium Group)的合伙人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对中国国家主义的经济路径不太认可,他认为,中国要想超越美国,需要在政体上下功夫,改变政府治理的方式,采用更好的法院体系,并且中国也需要在经贸关系上更加透明。 

巴尔舍夫斯基则认为中国是否需要改变政府体制,可以让中国人民自己决定,但美国在处理美中关系时,仍应该有意识地为中国带来政治多元化。 

此外,美中两国代表均认为对方的认知方式需要更新。王辉耀认为美国应该站在21世纪,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沿袭二十世纪的方式。苏里文参议员在开场时就建议中国不要总是回首自己的屈辱史(1839-1949),并以此为起点来决定自己的政策。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中美关系40周年研讨会 美中专家看法差异大

2018年5月11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召开会议,研讨美中关系的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王允提供)
2018年5月11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召开会议,研讨美中关系的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王允提供)


在美中建交四十周年之际,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美中关系四十年研讨会。但在会上,美中两国代表在诸多问题上表现出很大差异。

美中贸易争端目前空前紧张,给美中关系带来了变数。在1978年美中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四十年后,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于5月11日召开会议,研讨美中关系的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会议由该研究所中国项目的几位负责人主持,与会的主要是来自两国的美中问题专家。 

美国联邦参议员丹·苏里文(Senator Dan Sullivan)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虽然美中建交之后,美国一贯对中国执行的是接触与共事(engagement)的政策,但中国崛起之后,已经成为美国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他担忧的是,中国偏离了美国领导战后世界的核心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和公海自由航行等,并且美中之间在很多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对等局面,同样严峻的是,中国正在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关系。 

在随后的专题讨论中,美中专家就两国关系前四十年做了历史回顾,梳理了现状,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展望。 

美中两国的专家都认可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国丹佛大学中美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教授指出,美中建交之后,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等历届领导人接受了美国的接触与共事的政策,很好的执行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所以能实现美中之间的大交易(grand bargain)。 

来自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认为,在前四十年中,中国拥抱了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经济上成长显著,并使得经贸关系成为美中关系的基石。 

但美方专家强调两国紧张关系正在提升。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认为,中国目前在经贸上的做法是与西方的通常做法相悖的,并且中国把自身的经济利益置于国际社会利益之上;中国的做法会导致零和的结果。她警告说,中国要想真正的融入全球化,要慎思采取什么原则与其他国家打交道。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詹姆斯·曼(James Mann)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内主要支持两国友好的两大群体是军事和商业群体。但最近几年,这两大群体都开始质疑中美关系的现状。 

对美中关系的未来,两国专家的预判和期望有很大差别。中方专家认为,目前美中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美国的自信心下降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美国夸大了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的威胁,美国实际上得益于中国的崛起。未来美国最大的对手并不是中国,而是非国家的主体,如跨国公司等。 

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则指出,因为过去四十年取得的成就,中国对自己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有信心;他希望美国和中国一起,以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领导全球。 

但美方专家对中国的这种信心表示质疑。美国荣鼎咨询集团(Rhodium Group)的合伙人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对中国国家主义的经济路径不太认可,他认为,中国要想超越美国,需要在政体上下功夫,改变政府治理的方式,采用更好的法院体系,并且中国也需要在经贸关系上更加透明。 

巴尔舍夫斯基则认为中国是否需要改变政府体制,可以让中国人民自己决定,但美国在处理美中关系时,仍应该有意识地为中国带来政治多元化。 

此外,美中两国代表均认为对方的认知方式需要更新。王辉耀认为美国应该站在21世纪,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沿袭二十世纪的方式。苏里文参议员在开场时就建议中国不要总是回首自己的屈辱史(1839-1949),并以此为起点来决定自己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