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总统李登辉星期四(7月30日)因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98岁。曾被国际媒体誉为“民主先生”的李登辉为台湾民主政治带来重大改变。民进党赞誉他是“台湾民主最坚实的捍卫者”。国民党则称他带领台湾民主转型。
 
李登辉曾是台湾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1988年,他接替离世的蒋经国就任总统,直到2000年到期离任。在位十多年间,他推动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下令废除动员戡乱临时条款 (煽动暴乱),修改中华民国宪法,以推动民主改革,就台湾前途以及民主化路线与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接触。
 
1996年他在台湾首次民主选举中获胜,当选首任民主直选总统,到达权力顶峰。在他执政下,2000年台湾完成首次政权政党轮替。李登辉离开总统府后,仍深深影响台湾政治。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7月30日发表声明,代表美国人民,对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逝世表示哀悼。他赞扬李登辉为台湾民主转型所做出的关键贡献。
 
声明说,作为台湾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李帮助终结了几十年的威权主义,并引领了经济繁荣、开放与法治的新时代。在他12年的执政期间,李的大胆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将台湾转型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民主灯塔。他巩固了美国与台湾之间的深厚友谊。
 
美东时间7月31日(星期五)深夜,白宫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逝世发表声明,对台湾人民和李前总统的亲人“表示慰问”,并称,他“将被永远铭记”。
 
该声明说:我们代表美国人民,向台湾人民和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亲人,表达最深切的慰问。听闻他周四在台北辞世,我们深感悲痛。
 
安倍晋三7月31日,在官邸称:“对李登辉前总统的病逝感到悲痛,李登辉总统对于增进日台友好关系,做出巨大贡献。李登辉总统对日本一直持有特别感情,亦给予台湾自由与民主人权之普世价值。”
 
 
▲美国之音(VOA)7月30日报道: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去世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2008年5月资料照片)
 
华盛顿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星期四(7月30日)因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98岁。曾被国际媒体誉为“民主先生”的李登辉为台湾民主政治带来重大改变。民进党赞誉他是“台湾民主最坚实的捍卫者”。国民党则称他带领台湾民主转型。
李登辉今年2月因为喝牛奶呛到,之后就一直住在台北荣民总医院治疗,病情起起伏伏。据报道,他因为呛到而引发肺浸润,导致肺部进水压迫到心脏。李登辉曾罹患肺结核,后来痊愈,但肺部功能较为虚弱。星期四一早传出他出现严重肾衰竭,需要靠洗肾维生。李登辉多年来患有心脏疾病,曾在日本和台北荣总装过多支血管支架。
受蒋经国青睐 登上权力顶峰
李登辉祖籍福建,1923年1月15日出生在台北三芝乡。曾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就读,他的日文名字是岩里政男。从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后,李登辉在当时台湾省政府农林厅,以及农复会担任技正,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获得农经学博士。李登辉曾是台湾早期的农业经济专家,他对台湾农业及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肯定。
1971年他以农复会顾问身份向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建言,深受重用。第二年内阁改组时获得蒋经国青睐,出任等同于部长级的政务委员。后来出任台北市长,1981年他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
随后,李登辉进一步获得蒋经国提拔,1984年成为台湾第7任副总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为总统,并在两星期后接任国民党主席。此后李登辉当选两任总统。
大力阔斧改革修宪
台湾在历经近40年的权威统治后,在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主席时,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清除党内老旧势力,新生派则对他不满,从国民党出走另立门户,导致国民党分裂。
李登辉在位12年期间共6次修改宪法,以优厚的“退职酬金”说服565位国大代表全部退休,终结所谓的“万年国会”,并进行全面改选。在他治理下,台湾的政治民主有重大改革,期间没有引发流血冲突或军事政变。他被外国媒体称为“民主先生”。
1997年他利用修宪“冻省”,将台湾省政府仅存其名,省政府权力则归于中央,并扫除了在政坛与他决裂的省长宋楚瑜。有评论说,“冻省”是李登辉去中国化、去法统的重要里程碑,因为他认为台湾是国家,如果不冻省,台湾永远都是中国的一省,终极目标是改宪法,废掉台湾省。
但李登辉推动总统直选,带动政治自由化,他的一些大刀阔斧改革被反对者批评为走向“台独路线”,也拉远台湾与中国的距离。
台海导弹危机促成辉煌成就之一
李登辉政坛上最辉煌的时刻之一是1996年台湾选举前中国在台海进行导弹试射,激发台湾选民对大陆反感,使得李登辉高票当选总统,成为台湾首位直接民选且具有民意基础的总统。
此外,有评论说,李登辉担任总统期间不计较名分地多次出访,还以康奈尔大学校友身份到母校演讲,虽然引爆台海关系恶化,但这些做法给美、中、台三角关系带来微妙变化,突破了台湾在中共外交封锁下的困境。
大陆政策反复惹恼北京
李登辉的大陆政策也颇受关注。1991年他在总统任内推动和参与完成“国家统一纲领”,并制定“一个中国解释文”,出台了“一中原则”台湾方面的定义。
前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李庆平上个月下旬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有了这个政策,台湾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协会进行多次沟通协商,在1992年形成有争议的“九二共识”,这也是两岸自1949年以来首次达成的最重要所谓“共识”。
不过,李登辉1999年提出“两国论”主张,说台湾已经把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此说立即引发北京强烈抨击,甚至发出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
支持独立 孕育台湾认同思潮
李登辉2000年总统任满后,仍然在台湾政坛发挥影响力,他被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台湾团结联盟党奉为精神领袖。许多非国民党的政界人士尤其是在竞选之前经常登门求教,希望得到李登辉的加持。
卸任总统后,从国民党起家的李登辉公开支持台独,并主导成立了台湾团结联盟党,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他还协助孕育了台湾认同思潮,并大力批评马英九总统的亲中政策。
黑金争议
李登辉生前被人批评是台湾“黑金政治”的催生者。在他总统任内,台湾的一些大财团以政治献金方式支持他们看好的候选人,等这些候选人成为立法委员时做出回报,照顾财团的利益。
2011年李登辉因涉嫌盗用公款、洗钱而遭到起诉。台湾检方指控他从国安秘密账户中盗用780万美元,李登辉成为台湾第二位被检方指控贪污遭起诉的总统。但他后来获得无罪判决。
各党反应
台湾总统蔡英文星期四对李登辉去世表达最深的哀悼与不舍。她表示,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历程上的贡献无可取代,他的离世是国家的莫大损失。
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和在野的国民党星期四对前总统李登辉的去世发表声明。民进党以“台湾民主最坚实的捍卫者”向李登辉表达敬意与谢意。
民进党的声明表示,李登辉时时心系台湾民主发展,以国家人民福祉为依归,致力于台湾的主体性,任内推动台湾进入民主政体之列,“屡屡在历史的转捩点扮演体制改革的关键推手,对我国民主宪政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于国际社会更享有‘民主先生’的美称”。声明中说,大星陨落,国家社会蒙受重大损失,民进党谨表达最沉重的不舍与哀悼,台湾人民将永远缅怀这位台湾民主最坚实的捍卫者。
国民党对李登辉去世的声明则相对简短而且文意曲折。国民党星期四在网站上发布新闻说,李前总统走完他98年传奇的一生,台湾历史也翻过一页;他任内终止动员戡乱、推动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带领台湾民主转型,“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统,他曾经是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但也让国民党走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
国民党说,感谢李前总统给予大家的人生启发,他一生功过后人自有评断,希望李前总统安息,期盼家属节哀。
▲纽约时报7月30日报道:台湾首位民选总统李登辉逝世
据台湾中央社消息,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周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7岁。李登辉带领台湾从一个专制统治岛屿变为亚洲最繁荣的民主政体之一。
中央社称他的死因是败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李登辉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这激怒了北京的中国政府,后者认为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推动其与共产党统治下的大陆统一。他的立场也让美国陷入了政治上的困境,在努力改善与北京关系的同时,还要劝说北京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来实现对该岛的主张。
在1988到2000年担任总统期间,李登辉在与大陆的争端中始终没有让步。而在2018年,时年96岁的李登辉呼吁举行全民公投,将该岛名称改为台湾,不再使用中华民国这个正式名称——此举本可以为主权独立铺平道路,但未能实现。
“中国对台湾的目的一直没变,”他在一次《纽约时报》的罕见采访中表示,当时中国政府正努力将台湾进一步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就是并吞台湾主权,消灭台湾民主,达成最终的统一。”
李登辉进入台湾政坛时正值蒋介石——以及1975年他去世后接任的儿子蒋经国——的国民党政权独裁。国民党实行了铁腕统治。1947年,他们的残酷镇压达到了顶点,在街头抗议后,蒋介石的军队屠杀了多达2.8万台湾人,史称“二二八事件”。随后两年,国民党实施戒严令,直到1987年才被解除。
李登辉出生于台湾,1971年加入国民党,后成为农业部长。此后他还担任过首都台北的市长和台湾省政府主席,之后于1984年被任命为副总统。
1988年蒋经国因心脏病发去世后,李登辉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第一位来自台湾本土的总统。
李登辉废除了独裁统治,并努力消除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的敌意。他提出了“新台湾人”的概念,这个词表明岛民——不论其背景如何——正在建立一种以民主政治制度和日益繁荣为基础的新的共同身份。
他对中国大陆刻意采取模棱两可的政策,在坚定对立、试探和解与挑衅独立之间不断转换。他试图展示台湾国际主权的举动,有时会促使大陆进行武力威胁的军事演习。
1995年李登辉以访问母校康奈尔大学为名前往美国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国指责美国和台湾合谋提高该岛的外交地位。为了表达北京的愤怒,中国军队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进行了导弹试验。华盛顿方面则向海峡派出军舰进行反击。这一事件使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紧张持续了数月。
在1999年接受德国电视台的采访时,李登辉提出台湾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再次激怒了北京。这引发了中国官媒的长篇大论,《解放军报》谴责李登辉是“民族千古罪人”,新华社称他为“反华势力在政治实验室培养出来的一个畸形的试管婴儿”。
但这样的攻击只会让李登辉在台湾更受欢迎。他是一位身材高大、满头银发、意志坚定、有满脸灿烂笑容的竞选人,利用自己非凡的个人魅力争取到支持。他会说码头和工厂工人的行话,和当地候选人一起乘坐装着扩音喇叭的卡车,放鞭炮来取悦当地寺庙的神灵。
“人民喜爱李登辉,”时任台北市长陈水扁在1996年表示,“因为他在中国的独裁者面前为他们挺身而出。”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台北郊区的三芝庄。他的父亲是一名警探,受雇于1895至1945年间统治台湾的日本当局。李登辉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修农学,二战期间曾是日本陆军少尉,但从未参加过军事行动。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台湾,在国立台湾大学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还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能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只要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写的,”他在1999年的回忆录《民主之路》(The Road to Democracy)中写道。1947年,他参加了二二八的抗议活动。但不久之后,李登辉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加入国民党,在政坛声名显赫之后,国民党销毁了他的共产党记录。
1949年,他与出身富裕地主家庭的曾文惠结婚,两人都成为了忠诚的长老会教徒。他们育有两女,李安娜和李安妮;唯一的儿子李宪文死于癌症。除妻子和女儿外,他还有一个孙女李坤仪和一个外孙赖纬纶。
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存在,是在1949年中国内战让毛泽东的共产党掌权后,战败的蒋介石政府被迫逃至距离大陆海岸线约有100英里的这个岛屿上。
在随后30年时间里,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保持了一种假象,即它是中国合法政府的流亡地。1979年,华盛顿终于承认了北京的共产党政府,并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继续保证台湾的安全不受大陆侵犯,并支持双方为实现和平统一进行长期谈判。
在两次长期学术停留期间,李登辉与美国建立了牢固的关系,1953年,他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取得农业经济硕士学位,196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在台湾的大学任教,成为受到认可的农业经济学者,并得到了蒋经国的关注,当时他在其父手下担任行政院副院长。经蒋经国举荐,李登辉成为无任所阁员,并通过推动提高农场收入和卫生标准的项目而声名鹊起。
1978年,蒋经国就任总统,李登辉被任命为台北市市长,实现了首都道路和下水道系统的现代化。1981至1984年间,作为台湾省政府主席,他因推动土地改革、帮助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平衡增长而受到称赞,这至今仍是台湾的一个标志。
1984年,蒋经国选择李登辉担任副总统。这与通常只任命来自大陆的中国人担任政府高官的做法大相径庭,李登辉的当选被视为对本省人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占总人口的85%,却在政治上无权无势。
当李登辉于1988年成为总统,他果断采取行动与蒋家专制决裂。他公开谴责了二二八大屠杀。1991年,他终止了持续数十年的动员戡乱时期。他领导的政府允许公民向大陆亲属寄信和到大陆探亲,取消了对街头示威活动的禁令,放松了媒体管制,并推行多党制。
他还下令国会进行公开选举。国民党要控制立法机构很轻松,但本省人还是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席位。“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治下紧绷的警察国家,现在成为了华语世界里最民主的社会,”时报在1992年的一篇社论中宣称。
1996年,李登辉在台湾首次公开总统竞选中再次当选。为了与北京展开对话,他主张“一个中国,两个平等政府”的政策,但又坚持只有中国成为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台湾才会重新回归大陆。与此同时,他再次呼吁台北与北京建立“国与国”的关系,这一政策被大陆断然拒绝。相反,中国官员极力说服其他国家切断与台湾的所有联系,声称只有在李登辉退休后,他们的关系才能有所改善。
但2000年接替李登辉的人是陈水扁,这位民进党候选人的当选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在他的两届任期内,陈水扁大力拓展了台湾的对华贸易和投资——这一进程在李登辉总统任内就已经开始。但就像他的前任一样,陈水扁挫败了北京让台北承认大陆主权和接受统一时间表的尝试。
2018年,李登辉在政坛复出,参与创建“喜乐岛联盟”,这是一个要求台湾从中国正式独立的新党派。但该党并没有进行承诺的独立公投。
晚年的李登辉因被指控贪污罪而声名受损。2011年6月,他与财经界人物刘泰英一起被定罪,所受指控是在他总统任内挪用了近800万美元的公共资金。2013年,李登辉被判无罪。
为聊以慰藉,李登辉声称他帮助这个拥有2300万人民的岛屿成为了大陆14亿人民的灯塔。或者就像他在回忆录里所写的那样,“我们发展了经济,拥抱了民主,成为了未来的统一中国的模型。”
▲德国之声(DW)7月30日报道: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去世
台北荣总医院周四(7月30日)表示,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当天晚间去世,享年97岁。李登辉1996年成为第一位本省籍的台湾总统和国民党主席,也是台湾第一位通过直选产生的总统。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北荣总医院周四(7月30日)表示,住院近半年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于当天晚间去世,享年97岁。
“两国论”的始作俑者
李登辉出生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先后在日本和美国接受教育。作为蒋经国的接班人,李登辉成为第一位本省籍的台湾总统和国民党主席,也是台湾第一位通过直选产生的总统。基于他对台湾民主化进程的贡献,美国《时代》周刊曾称他为“民主先生”。
1999年7月,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首次明确表示,台海两岸的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他的“两国论”当即引起北京的强烈反弹以及台湾岛内的广泛争议。
卸任总统后,李登辉成为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捍卫者。2001年9月,由于公开支持新成立的台湾团结联盟,国民党正式撤销了李登辉的党籍。
身体状况恶化
今年2月8日,李登辉饮用牛奶时被呛到,随即送院治疗,此后便一直住院。一段时间以来,针对李登辉病情恶化的猜测与传闻不断。
据台湾当地媒体报道,周三上午,蔡英文总统和赖清德副总统均前往荣总医院探视李登辉。
▲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30日报道:李登辉去世:台湾“民主先生”曾因“主权论”引发两岸危机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于当地时间周四(7月30日)晚间7时24分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过世,终年98岁。
李登辉曾是台湾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1988年,他接替离世的蒋经国就任总统,直到2000年到期离任。在位十多年间,他推动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下令废除动员戡乱临时条款 (煽动暴乱),修改中华民国宪法,以推动民主改革,就台湾前途以及民主化路线与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接触。
1996年他在台湾首次民主选举中获胜,当选首任民主直选总统,到达权力顶峰。在他执政下,2000年台湾完成首次政权政党轮替。李登辉离开总统府后,仍深深影响台湾政治。
出生
李登辉生于1923年的日本殖民时期的台北州(现在新北市)淡水郡三芝庄,为台湾客家人后代。自小在台湾接受日式教育,1943中学毕业前往日本就读京都大学农业经济系,日文名字是岩里政男。
1945年二战期间,李登辉的兄长,被日本军队征招,战死南洋。
因为战乱,李登辉在日本求学中断,被迫返回台湾,并于1949年李登辉毕业于台湾大学。1952年赴美攻读硕士后返台,在当时的台湾省政府任职。1965年,李登辉再次赴美,于康奈尔大学工读农业经济博士,学成后返台回到当时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农复会)工作,开始步入政坛。
受蒋经国青睐,步入政坛
1972年,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蒋经国看重李登辉的农业专长将他招至麾下,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之后李登辉政治之路扶摇直上,先后出任台北市市长,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并在1984年获蒋经国提拔,担任副总统一职。
1988年蒋经国在总统任内逝世,李登辉继任总统。之后,李登辉与党内本土派及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推动总统直选,当选台湾首届直接民选总统。
权力顶峰
1990年代是李登辉执政的黄金时期。他带领的国民党与反对党民进党时而斗争时而合作,开启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包含修改宪法以及废除国民大会。国际上评论李登辉,称在其治理下台湾完成政治民主化,过程中没有引发流血内战或军事政变,在当代历史中少见,他被外媒称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
然而,在台湾岛内,李登辉从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为了处理国民党内复杂的权力帮系,以及党内政敌对他的挑战,他在党内开启了多年的权力斗争,向世人展现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虽然屡战屡胜,也有人批评李登辉在掌握权力期间,与台湾财团势力以及地方派系接触过于密切。
回顾1990年代,当年近身采访李登辉及国民党政争的台湾资深记者周玉蔻,在1992年出版的《李登辉的一千天》书中记载,李登辉如何在一千天中,一步步过关斩将,达到政治顶峰。周玉蔻最近接受采访时称,李登辉曾经私下告诉她,当年他的党内政敌“不让我做真的总统,他们不认为台湾人能做总统。”她又表示,现在台湾的政治人物没有李登辉的能耐与谋略。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花3年完成年金改革,李登辉只花了2年就完成国会改选、总统直选等改革大事。
台海“飞弹危机”
1994年,在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大获全胜后,李登辉接受日本记者司马辽太郎专访提及“身为台湾人却无法为台湾做些什么,可谓‘台湾人的悲哀’”,掀起风波。
后来有评论认为,李登辉的“台湾人的悲哀”论正式表达台湾人独立于中国的主权意识。然而,也有外省族群(主要指跟随国民党来到台湾的军人和其家眷)认为“台湾人的悲哀”之史观,排斥外省人迁移台湾的艰辛过程,美化了日本殖民历史。
1995年,美国首次允许李登辉到访,成为台美断交17年以来首位访美的台湾最高层官员。李登辉并在母校康奈尔大学发表“中华民国在台湾”的重要讲话,外界分析称,“中华民国在台湾”为李登辉此次访美在政治上开启了台湾主权独立之宣示。
因此,中国为了防堵李登辉将台湾脱离中国的企图,当年7月解放军于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发射导弹,军事冲突一触可发。美国指派两艘航空母舰通过台湾海峡让局势稳定下来。
“两国论”
1998年,李登辉引“新台湾人”之论述,表示“外省族群”已经完全认同台湾。
1999年在他总统任期尾声,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突然提出“两国论”,表示台湾和中国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掀起两岸起政治风暴。
当年,协助李登辉起草“两国论”的学者之一,便是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
李登辉之后向美国称,当年提出“两国论”是因为根据情报判断,时任中国领导江泽民试图“单方面”向国际宣布,两岸政治和谈即将开启。因此他需率先向国际宣告台湾主权独立立场。
“两国论”因此激怒北京当局,以李登辉正式宣布以“两国论”走向台湾独立为由停止许多两岸政治交流。
2018年,李登辉希望推动台湾正名公投,但未成功。
政党轮替
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民进党陈水扁当选总统,李登辉提拔的连战败选,国民党成为在野党,台湾实现了首次“政党轮替”。李登辉辞去党主席职务,并于几年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与国民党正式分道扬镳。
离任后,李登辉认为台湾民主化已经奠基,不必追求独立,因为台湾事实上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家正常化”才是重点目标。
不过,2007年,他前往日本靖国神社祭拜兄长,在台湾引起争议。
批评者认为李登辉忽略日本殖民以及“二战”的责任; 此外,也有人批判李登辉以“本土化运动”包装“台独”,伤害了在台湾的外省族群并造成两岸关系紧张。
台湾作家平路曾向BBC中文分析称,某种程度来说,李登辉是“裂解”了国民党,让国民党内,原本不信任彼此的外省与本省两派关系变得暧昧诡谲,国民党因此不再只是“外省人”专属的政党。她认为,也许某个意义上台湾政治该感激李登辉,因为他,所以台湾政治没有变成外省的国民党跟本省的民进党的二分对垒。
不过,台湾政论家龙应台则曾经批评李登辉的史观 .原因是,江泽民1998年访日期间发言要求日本就二战对中国造成的伤害道歉,李登辉回应是,日本在战后数十年已经遵守和平宪法建设国家,并向亚洲扩散和平民主主义,“旧事不必重提。”龙应台在《百年思索》一书中批评李登辉不愿正视过往日本战争责任,她认为旧事绝对必要重提。
评价习近平
2014年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李登辉罕见评价习近平。他说,自己不认为习近平能带领中国走向民主。理由是“习近平没有这个基础”。他说,蒋经国14岁就被送到莫斯科接受共产党教育,后来又被送去劳改,因此对共产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而习近平重走毛泽东的路线,他并不赞同。
李登辉又承认,在年轻的时候的确曾经深入研究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但后来又觉得共产主义骗人,所以就放弃了共产主义。
“台湾人的悲哀,台湾人的幸福”
无论敬仰或批判,李登辉在台湾发表的的许多政治宣言或政策,如“新台湾人”,“中华民国在台湾”,“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或“一步一脚印,大家爱台湾”等,都在台湾政治史上有重要地位。
李登辉曾言,他对“享用权力本身没有兴趣,而是专注于如何分配权力”。事实上,当今台湾政坛领袖,无论统派或独派都与他交手过,或受他重用。
近几年台湾政坛新秀,台北市长柯文哲,或本土政党“时代力量”都对李登辉路线尊崇。而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与李登辉关系最为紧密。有人认为,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开始以台湾(中华民国)描绘台湾地位,是继承李登辉当年“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主张。
2016年,李登辉出版自传《余生》,书中提及希望“台湾人的悲哀”可以换成“台湾人的幸福”。笃信基督教的李登辉,在自传中提及他熟读西方经典“浮士德”,以坚定信仰从政。
关于历史对他的评价,他对BBC中文表示说:“他只是希望,大家会说,在李登辉执政时,大家的生活过得很好。”
李登辉与妻子李曾文惠育有两女一子,其离世前有家人的陪伴。
 
▲美国之音(VOA)7月31日报道:台湾民主化工程总舵手 李登辉一生即台湾近代史之缩影
 
 
 
 
李登辉访问母校康奈尔大学 (图片来源:康奈尔大学)
 
 
台北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1923-2020)生于日本殖民时代、长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中年时,以留日、留美农业经济博士的优异学经历,后加入国民党并受蒋经国一路提拔,而成为他的接班人。他也是台湾第一位土生土长的本省籍总统和民选总统。
人称“阿辉伯”的他在12年(1988-2000)的总统任内,带领台湾完成民主化的宁静革命,不仅奠定了台湾今日多党竞争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为自己在国际上赢得了“民主先生”的美誉,但他在1999年揭橥台湾和中国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两国论”,虽然确立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主权定位,却也揭开两岸关系长期的对立和隔阂。
不过,这位跃上《新闻周刊》(Newsweek)封面的民主先生因间接导致国民党于2000年失去政权,而被开除党籍、且长期不见容于国民党人,尤其卸任的他由蓝转绿,转而以民间人士身份,大力支持台湾的独立运动。
李登辉近百岁的一生宛如一部台湾近代史,反映出台湾人在国族认同、两岸统独争议和追求国际定位上等诸多面向的挣扎。
对于他的功与过,五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跨党派人士和历史学家褒贬不一。
国族认同转变
华人民主学院董事主席曾建元说,因为生于皇民化家庭,年轻时的李登辉是个日本人,但不见得有皇民意识,后来,随着国民政府迁台,他变成中国人,1947年二二八白色恐怖时期,他因为心怀深切的祖国情怀,一度参加中共在台的地下党,直至认知到共产党的不可期待,因而转为坚决反共、维护民主的政治人物。
从日本人、中国人、到最后真正拥抱自己台湾人的身份,曾建元说:李登辉“代表台湾那一代知识分子在认同上的心路历程和转变,”李登辉自己也曾感叹过,说这是“生为台湾人的悲哀”。
1968年,李登辉取得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因为农经长才受到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的赏识,并自1971年起,加入国民党,开启他在国民党内的从政生涯、也是他自己口中“一段奇妙的旅程”。
他从1972年正式入阁,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到后来历经官派台北市长、台湾省政府主席,乃至1984年正式出任副总统,这十多年间,虽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已有所谓的“催台青”政策,开始启用台湾本省仕绅,但为何李登辉会脱颖而出,得到蒋经国的刻意栽培?
“催台青”政策下的佼佼者
现任台湾国史馆馆长的陈仪深说:“他有一个好的学经历背景,信仰基督教,为人恭敬、又谦恭”是李登辉比当年的台籍政治人物(如林洋港和邱创焕等人)略胜一筹的关键,当时,蒋经国也曾评价“李登辉同志各方反应亦深以为得人。”
是历史的偶然、又或是宿命,蒋经国于1988年病逝,临危继任总统大位的李登辉出现在镁光灯前,“高大、龙行虎步”的他让普罗台湾大众有了那么一点出头天的感觉和信心,陈仪深说。
但现实的历史没有那么浪漫的,初掌权的李登辉权力并不稳固,因此,这段时间台面下的国民党政争波涛汹涌,也是李登辉用尽权谋、对付党内政敌的阶段,这是一场以他为首的本土势力主流派对上外省精英的非主流派的激烈政争。
曾建元说,李登辉虽然权谋,但也很有智慧,“他不会对敌人赶尽杀绝,相反地,他在追求政治目标的过程中,会把政敌从阻力变成助力,再形成一种合力,以达到他所追求的政治目标,这是李登辉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例如,曾建元说,在党内的运作上,李登辉曾经提拔军系郝柏村,一方面拉拢军权,一方面利用郝柏村来推动民主化,又例如,他把党外和野百合学运(1990)的反对声浪化为他的外援,来反制国民党内反对他的非主流势力。
曾建元说,李登辉也把这一套策略运用在台湾的国际和两岸关系上,运用台湾的民主价值来赢得美国的支持、且克服内外逆境,使他得以在1995年返回美国母校康乃尔大学演讲,成为台美断交以来首位访美的总统,也是当时台美外交关系的最大突破,虽然后续也引来北京的反弹和台海飞弹危机。
功在台湾民主
陈仪深说,台湾民主化的历程始于蒋经国晚年的解除戒严令,但90年代开启的民主化是李登辉对台湾最大的贡献。在李登辉的主导下,从1990年的国会全面改选到1996年的台湾总统直选,在这一场为扩大人民参政权的“宁静革命”后,台湾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宪政体制,虽然还挂着“中华民国宪法的招牌”,但已经透过增修条文台湾化、民主化,而且促成后来三次的政党轮替,都是在李登辉任内所奠定的制度。
前民进党主席姚嘉文说,解除戒严、国会全面改选和台湾总统直选其实都是民进党的政治主张,但他也说,李登辉的台湾人身份得到本土势力的支持,是民进党当年愿意和李登辉合作、推动诸多政治改革、民主自由化和台湾国际化的原因。
民进党内的台独教父彭明敏也推崇李登辉对台湾民主的贡献。他说,李登辉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身份,他的国民党主席身份被赋予要推动统一中国大业的使命,因此,民主不一定具优先性,可是,他的台湾人身份又让他没有大中国的包袱、且给了他要强化台湾认同、推动民主的使命。
联手民进党 力推政改
彭明敏说:“他如果用台湾人的身份(谈)强化台湾认同,大家(台湾民众)都(听的很)高兴,但若以国民党人的身份讲的话,大家都不想听。”
时势所趋,台湾的民主化势不可逆,而且透过李登辉把民主功迹留在了国民党内,因此,姚嘉文说,其实李登辉也帮国民党这个外来政权找到了定位,就是民主化和本土化,如果当时国民党愿意继续走李登辉的本土化政策,就不会流失台湾的支持者,也“就不会被本土意识浓厚的民进党所打倒了。”
陈仪深也说,李登辉的路线不仅是让中华民国台湾化,也还包括了要推动国民党的台湾化,他也的确在90年代为国民党开辟出了一条路,亦即,不需要透过戒严或大规模的买票、卖票,就能正大光明赢得选举。他说,国民党之所以由盛转衰,真正的帐其实要连战当家后算起,因为连战在统派基本盘支持者的压力下,放弃了李登辉的台湾化路线,而改走拥抱北京的路线,才是国民党真正衰败的开始。
但国民党内还是普遍把2000年失去政权的责任推给了李登辉,说他刻意扶植民进党,终结国民党。
国民党前国发院院长林忠山说,李登辉是“一代枭雄”,但也是“毁国灭党”和“民族罪人”,他说,李登辉一上任,就在国民党内搞分裂和斗争,耗尽党内人才,他又放弃中国史纲,改用台湾史纲,且扶植民进党,他还违背宪法,把中华民国的主权只限缩在台湾,形成为台独铺路的理论基础。
党国本土化路线失政权?
林忠山以真正的“台独教父”形容李登辉,批评他联合国民党内的独台分子和支持台独的民进党,让台湾走向更仇中、反中,而且只亲美、日的路线。
林忠山虽然赞许李登辉确有容忍异己声音的雅量,也真正尊重言论自由,但对于他“用人唯利”,纵容派系和财团形成台湾政坛的“黑金”势力,给予满满的负评。
李登辉于2000年被逼宫下台,代表他在推动国民党台湾化的路线上,吃下败阵。
在两岸关系上的处理上,相对于国民党人普遍的负评,曾建元倒是以有策略和有远见来肯定李登辉。
曾建元说,李登辉在处理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中,会运用他过去在台共的人脉,例如,他当时他的王牌密使曾永贤等人,穿梭两岸,来处理中共可能出现的反弹和干预。
陈仪深也说,李登辉在北京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一定的规划和步骤,绝非乱无章法。以1996年台海危机为例,史料显示,李登辉早就派密使去和北京接触,因此,虽然情势紧张,但两岸还是有默契、维持一定的底线。
务实的特殊国与国关系?
而且,李登辉早在1996年就抛出“戒急用忍”政策,以期阻断台商产业西进、壮大中国的步调,虽然一度引起争议和商界的负评,而且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但曾建元说,对照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上周在南加州题为“共产中国和自由世界的未来”之演说,恰巧彰显出李登辉的远见。
至于,李登辉在1999年透过《德国之声》所提出的两岸“特殊国与国关系”,虽然中国不接受,但曾建元说,那类似东、西德的制度设计其实才是两岸关系最务实的最大公约数,因为其“一国两府”的内涵让台湾对外能务实地拥有国际地位和国际发展空间,这符合台湾人的追求,但对内,台湾和中国基于两岸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宪法连结,还维持着“非外交”的关系,这也符合中国的大政纲领。
不过,姚嘉文透露,当年李登辉幕僚对此向民进党人说服:“一国”是假的,“两府”才是真的,因为一向主张“两国两府”的民进党是不可能接受一中。
李登辉当年要用“一国两府”来抵制中共的“一国两制”,虚虚实实中似乎也显现,老李这位民主先生在经营国政和两岸论述上有属于他那个时代独到的论述能力、权谋和机锋。
▲德国之声(DW)7月31日报道:李登辉逝世 台湾蓝绿阵营各自表述
台湾社会对李登辉褒贬不一,支持者赞扬他是“民主之父”,反对者批评他是“黑金教父”。这位前总统辞世后,蓝绿阵营的表态也成为焦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周四(7月30日)病逝,享年97岁。台湾朝野纷纷向前总统告别,绿营一致表达哀悼与敬意,与李登辉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国民党,则陷入尴尬。
民进党籍的总统蔡英文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形容李登辉是众所周知的民主先生,在全球化风起云涌时代,他带领台湾以“宁静革命”方式走出威权,也确保台湾经济体制的健全与繁荣。
前总统陈水扁也发文惋惜,“如今再也看不到台湾这艘民主之船‘老船长’李前总统的背影了,这是台湾从威权走向民主运动的重大损失”,又追忆2018年李登辉96岁大寿拜访并进行政治和解。
总统府秘书长苏嘉全表示“沉痛丶难舍”,形容李登辉的一生承载着台湾人从殖民丶威权走向民主丶自由的宝贵记忆。他忆述1988年李登辉接任总统后,他原以为李登辉也会跟传统国民党保守派一样抗拒民主化浪潮,然而李登辉随即召开国是会议广纳各界建言,结合民进党主张,推动一系列民主改革。
行政院长苏贞昌受访时表示,过去有很多机会跟李登辉深谈,连最后探病到病榻旁,都可以看出李前总统心系台湾。立法院长游锡堃丶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等人都发文悼念,感谢李登辉为台湾奠定民主基石。
国民党立场受触目
李登辉曾是国民党主席,后来被撤销党籍。在李登辉生前,总统蔡英文丶副总统赖清德及行政院长苏贞昌都曾前往医院探视,但国民党却没有派人前去探视,蓝营如何回应他的死讯也成为社会焦点。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中央党部受访时,肯定李登辉传奇丶精彩的一生,及对台湾民主转型的深刻影响,但其功过应该留给历史做评价。至于未来是否会去灵堂致意,江启臣回应称要看家属及致丧委员会的安排,再找适当时间去。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则表示,希望李登辉的过世代表着一个台湾价值混乱时代的结束。她指在李总统任内,台湾从动员戡乱到民主,却又从民主进入黑金;从僵化的一个中国路线到务实的一国两区,却又从一国两区岔出“特殊两国论”;从稳定负责的一部宪法,修成有权无责的半总统制,“台湾的政治文化最终未能进入稳定,责任也在李登辉”。
柯文哲发合照惹议
两年前卷入共谍案的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王炳忠,在李登辉逝世的消息出来后再脸书发文“终于死了!”,相关言论随即引发挞伐,大批网民留言批评他“没有口德”。王炳忠事后再发文称,自己对李登辉的论定就是“党奸国贼”。
同一时间,前立委邱毅指自己曾是李登辉的学生,但九十年代中期便成为李亟欲除之后快的钦犯。他强调,痛恨李登辉数典忘祖,一心想做日本人,鄙视李为了权力引进黑金,污染了台湾政治,牢记五鬼搬运,淘空国民党,扰乱台湾金融。他认为李登辉散场了,“可是他留下的烂摊子还得走下去”。
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脸书的悼文也引起争议,他指自己身为一个看尽生老病死的外科医师,接到李总统离去的消息还是很感伤,因为不管世人如何评论,李登辉都是时代的英雄。他贴出与李登辉的合照,李穿睡衣坐在轮椅上,挽着柯文哲的手,满脸倦容,不少网民批评他“非常无礼”,指做医生要保守病人隐私,绝对不能公开病容照。
治丧将与两蒋威权时代不同
李登辉逝世后,台湾各机关下半旗3天,并在台北宾馆设置追思会供民众悼念,对外开放至8月16日。其遗体火化后将安葬于五指山军人公墓“特勋区”。
就治丧事宜,据悉将比照国葬规格丶尊重家属意愿与基督教仪式办理。台湾总统府发言人黄重谚表示,为了体现国家对李登辉开创民主的敬意,治丧大员的组成将不分党派,相关仪式也会符合民主国家的普世价值,细节会与过往两蒋威权时代不同。
李澄欣/杨威廉(中央社丶新头壳等)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7月31日报道:安倍首相等痛悼李登辉逝世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7月30日,因为并发症过世于台北荣总医院,享年98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7月31日表示:痛惜之极。
安倍晋三31日在官邸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去世向媒体表示:“李登辉总统为日本和台湾的亲善关系,增进友谊做出很大的贡献,作为建立日台关系基础的人,他始终带着特别的感情对待日本,日本国民对他感到特别亲切。对于李登辉原总统的去世,深表哀悼,并希望他安息。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3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李登辉“构筑了今日台湾的民主主义和日台关系的原总统,给很多的日本国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表示在自民党下野的时候他曾访问过台湾,和李登辉见过面。他说“虽然那时已是接近90岁高龄,但是让人感到充满了力量,热情地谈论着对台湾和对日本的想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李登辉的逝世,菅义伟表示“无限痛惜,李原总统不仅为增进日台之间的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自由、民主主义和法治的统治这一普世价值扎根于台湾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但在谈及日本是否会派代表参加李登辉的葬礼时菅义伟表示:无计划派政府人士出席李登辉葬礼。
李登辉生和日本渊源甚深,22岁以前在殖民地台湾是日本国籍,日本统治时代的日本名为“岩里政男”。(法广特约记者楚良一发自东京)
▲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31日报道:李登辉辞世:领导“宁静革命”的“民主先生”和“丧权辱国”的亲日派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周四(7月30日)在台北过世,享年98岁。消息传出后,一些世界政要和国际各大媒体都强调其政绩,担任台湾总统10多年(1988-2000)领导台湾自威权体制转型为亚洲少见,也是华人唯一的民主政府。总统直接民选,没有发生任何流血或军事政变,在国际独树一格。
但是,也有人批评李登辉的亲日史观,忽视日本在“二战”尚未清偿完毕的债责,也有人批判李登辉采取与北京对抗的立场,让两岸无法和平对话。
功过自有后人评
李登辉过世后,与她关系深厚的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在脸书发文表达哀悼说:“有时我会向李前总统请益,他总能秉持长者的风范,和我分享各种他从阅读中得到的新知,鼓励我在做决策时,保持一颗谦卑勇敢的智慧之心。”
1988年蒋经国病逝,李登辉接任总统之后,他在台湾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
国民党内部,李登辉与政敌周旋,包含蒋宋美龄代表的党内旧势力,屡战屡胜; 1991年,蒋宋美龄离开台湾,从此移居纽约长岛。
之后,他与当时的反对党民进党时而冲突,时而合作,共同推动“六次修宪”,包含总统直接民选,废除“国民大会”,台湾走向总统制等等。
彼时,台湾民主运动以及“野百合”学运一波接一波。国际间,苏联及东欧共党政权垮台,“六四”民运震惊全球,李登辉在此压力下,逐渐进行改革,他解除“黑名单”,让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回台,推动台湾国会改革。1996年,他高票当选台湾首任民选总统。
野百合学运领袖之一范云发文悼念李登辉称:“他是民主运动的受益者,同时在过程中也加速台湾的民主化”。
受李登辉提拔过的台湾前总统马英九(31日)发表声明悼念李登辉,称后者对台湾民主化有其贡献 ,虽然李登辉“卸任后,政治理念发生巨大转变,马英九仍感念他对国家的付出”
2016年,马英九任职台湾总统时,曾因李登辉的钓鱼台属于日本的言论发表声明痛斥李登辉“丧权辱国”。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同一天在脸书发文称,台湾在李登辉带领下,“从民主进入黑金;从僵化的一个中国路线到务实的一国两区,却又从一国两区岔出”特殊两国论“,台湾的政治文化最终未能进入稳定,责任也在李登辉。”
根据“风传媒”报道,台湾前国民党立法委员,政论家赵少康批评李登辉挑起台湾内部的对立,“尽管李登辉过去的背景可能让他很恨国民党、恨外省人,但当到总统的位置,就应该设法去弭平社会裂痕,而不是设法搞对立。”
“民主先生”
国际间认为李登辉任内的成就是在没有任何内战或军事政变,完成外媒所称“宁静革命”,并拿下“民主先生”美名。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chael Pompeo)敬悼李登辉,称李在任推动的“大胆”政治民主化改革,“将台湾转型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民主灯塔。” “我们记挂着台湾人民并为他们祈祷,我们将通过共有的政治与经济价值观来继续加强我们与台湾及其生机勃勃的民主的纽带,以此弘扬李总统的遗产。”
美国官方在台最高机关,“美国在台协会”(AIT)宣布,连续三天降半旗悼念李登辉。
此外,因为出生日本殖民时期,李登辉一生以“日本经历自豪”,也与日本政坛关系紧密。李登辉病逝台北后,与其所私交数十年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及东京知事小池百合子皆纷纷表示哀悼。
安倍晋三今早(7月31日),在官邸称:“对李登辉前总统的病逝感到悲痛,李登辉总统对于增进日台友好关系,做出巨大贡献。李登辉总统对日本一直持有特别感情,亦给予台湾自由与民主人权之普世价值。”
与李登辉私交甚笃并称呼其为“台湾爸爸”的小池百合子在脸书悼念李登辉,称自己在李登辉身上学到政治领导能力,“回忆实在太多”。
不过,李登辉晚年亲日立场更加凸显。他曾公开数次表示“钓鱼台”属于日本所有,2007年又曾前往靖国神社祭拜兄长,都屡次引起争议。来自中国及台湾内部的批评,在他过世后并未停止。
“台独是条走不通的绝路”
在1996年民选总统大选前一年,中国在台湾海峡举办军事演习,引发著名的1995年“台海飞弹危机”,美国派两艘航母穿越台湾海峡,一触即发的台海战争平息。
1999年李登辉又对德媒论及台湾与中国是特殊“国与国关系”,俗称“两国论”一说,掀起台湾与中国就台湾主权论战,至今未休。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周五(31日)针对李登辉过世仅表示:“我要强调的是,台独是条走不通的绝路。国家统一、民族覆兴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中国官媒小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周四( 30 日)在微博痛批李登辉推动台湾“去中国化”。“一定会在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并称”不会有台湾历史的,只会有中国历史下的台湾地方史。“
“宝岛依旧美丽,民国已非中华”
1996年,当选首任台湾直接民选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到,希望中华文化在台湾生根,“汲取西方文化精髓,融合而成新的中华文化”,以适应进入21世纪。
当时在国民党党内高层工作,资深媒体人郑佩芬之前对台媒分析称,李登辉当时提出“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用的是“建立”而非“建设”,这是李登辉开始巧妙包装台独主张的高明之处。
郑佩芬观察,台湾社会流传诗句评价李登辉,认为后者是“先废五权宪法,再毁三民主义,宝岛依旧美丽,民国已非中华”,这首诗精准解释台湾对李登辉的不同评价。
台湾无党籍立法委员林昶佐周四(7月30)表达对李登辉提携的感念。他说:“李总统出生时是日本人,却又不是真的日本人;战后变成中国人,却又不是真的中国人。这是台湾人的悲哀,在认同间挣扎纠结。”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创夏告诉BBC中文,李登辉出生日本殖民政权,一生经历不同政权及文化,他的认同因为不同的人生经验确实有所矛盾及摇摆。
不过,黄创夏强调:“李登辉还是亚洲中华文化的产物。李登辉并非全然舍弃中华文化,否则当年他不会任派张荣丰等人,经由香港秘密前往北京与中国接触。他刚担任总统,也是以中华千年文化学习而来的权术,击退无数政敌。”
李登辉与夫人李曾文惠女士育有一子二女。他的儿子李宪文早逝,是李登辉夫妇毕生之恸。台媒报道,李登辉家族鲜少参与政治,次女李安妮曾在大学任教,长期推动台湾妇女权益。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7月31日要闻分析:李登辉功过何以评说
李登辉一生历经政治惊涛骇浪,深受蒋经国重用,却从威权跨越民主,成为台湾第一任民选总统。他同时也被视为台湾政坛唯一能横跨蓝绿,政治意涵复杂纠葛的人物。如今告别人间,是非功过,能否盖棺后论定?
李登辉的复杂之处,在于台湾人出身,有着很浓厚的日本情结,政治上又深受蒋经国赏识,在国民党政府内身居高位。蒋氏晚年意识到独裁不可永世,取消戒严,开放党禁报禁,身后李登辉崛起,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坚强的意志收拢国民党,1990年当选中华民国第九任总统。不少评论称其深具谋略及胆识,曾担任过民进党主席的许信良称其“几乎是天才”,面对国民党内部政争和危机,懂得运用权谋,懂得借反对力量之势,达成巩固权力以及发挥总统领导作用的功能。
根据中央社和一些媒体报道,台湾从蒋经国逝世到威权终结直至走向民主,李登辉是最重要的舵手,任内推动民主化,本土化,李登辉在先后12年担任总统期间,透过六次修宪完成不流血的“宁静革命”,带领台湾从威权体制转型成为民主国家,包括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总统任期定位一任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确立民选制度,落实地方自治;确定公民直选总统制度,落实主权归民理念,由此,李登辉本人亦于1996年成为台湾第一任民选总统,被誉为“民主先生”。
李登辉逝世后,台湾总统蔡英文悼念表示: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历程上的贡献无可取代,他的离世是国家的莫大损失。曾担任蒋经国英文秘书的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称:李登辉继蒋经国先生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后,进一步推动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对台湾民主化有其贡献,虽然卸任后政治理念发生巨大转变,马英九仍感念他对国家的付出,也相信历史将有公正客观评价。台北市长柯文哲则称赞李登辉是“时代英雄”,他在脸书表示,李登辉的最大贡献,是让台湾走向一条没有办法回头的民主之路,李登辉对台湾历史的最大的影响,是重新塑造了台湾的民族性。
李登辉在任时和卸任后完全不同,但似乎潜行着一以贯之的深层逻辑。担任总统初期,周遭尽是国民党强势人物,李登辉继续沿袭蒋经国路线,制定着眼于两岸的『国家统一纲领』。李登辉2015年日本吐露秘辛,表示因为制定『国统纲领』,才让对他心怀猜忌的国民党重要人物支持他担任总统。『国统纲领』推出后,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据此多次协商,1992形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直颇具争议,但成为台海两岸1949年分裂后首次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
政权巩固,过渡平顺,李登辉个人心迹逐渐披露。1994年4月,李登辉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对谈中提到“台湾人的悲哀”,他以身兼国民党主席之身提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他说,“以前,掌握着台湾权力的,全都是外来政权。最近,我可以满不在乎地说,即使是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只是为了统治台湾人而来的党,必须把他改成台湾人的国民党。”他自比摩西,要带领台湾人“出埃及”。这一谈话引发国民党内部地震,也遭致北京愤怒。
一般公认李登辉任上对台湾政治本土化贡献最大,他在『为主作见证』一书回忆蒋经国在世时曾经讲过两句很重要的话:“我也是台湾人”以及“以后蒋家不会有人继任总统”,李登辉认为,这表示台湾的政治要本土化、民主化,脱离中国五千年封建的皇帝统治思想。
李登辉1999年即将卸任前在德国之声采访时提出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引爆北京。当年采访李登辉的德国之声记者克纳伯周四表示,李登辉 的“两国论”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因担心美国反弹,才选择透过德国媒体提出。两国论一出,震惊台海两岸和全球。李登辉后来回忆,两国论提出的背景,是为了反制中共的“一国两制”,及将台湾定位为地方政府的思维。两国论由此也被视为李登辉的政治遗产。许信良则认为,李登辉以总统身份,把两岸定位为“特殊国与国关系”,副作用是让两岸关系一直到今天都相当紧张,也让两岸交流无法完全畅通。
被视为“蒋经国学校”高材生,从国民党起家的李登辉,卸任后的政治立场和国民党渐行渐远,被指更往“台独”移动,推动台湾认同,推动正名制宪运动,昔日同志的国民党则批他台独,媚日,2001年开除其党籍。深绿则尊他为“台湾国父”,尊其为精神领袖,主导成立台湾团结联盟党。
李登辉纵横政坛,留下多少恩怨情仇?从政生涯,褒贬不一。至少,他对台湾民主的推动功不可没,国际媒体誉为“民主先生”。如今人已去,生前身后名,任由评说了。
▲美国之音(VOA)7月31日报道:美国务卿蓬佩奥悼念台湾前总统李登辉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7月30日发表声明,代表美国人民,对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逝世表示哀悼。他赞扬李登辉为台湾民主转型所做出的关键贡献。
以下是声明的全文翻译:
我谨代表美国人民就前台湾总统李登辉的逝世表示诚挚的哀悼。
作为台湾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李帮助终结了几十年的威权主义,并引领了经济繁荣、开放与法治的新时代。在他12年的执政期间,李的大胆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将台湾转型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民主灯塔。他巩固了美国与台湾之间的深厚友谊。
我们记挂着台湾人民并为他们祈祷,我们将通过共有的政治与经济价值观来继续加强我们与台湾及其生机勃勃的民主的纽带,以此弘扬李总统的遗产。
▲美国之音(VOA)8月1日报道:白宫就李登辉逝世发表声明,赞扬他“将被永远铭记”
7月31日深夜,白宫新闻秘书就李登辉逝世发表声明。
美东时间7月31日(星期五)深夜,白宫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逝世发表声明,对台湾人民和李前总统的亲人“表示慰问”,并称,他“将被永远铭记”。
该声明说:我们代表美国人民,向台湾人民和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亲人,表达最深切的慰问。听闻他周四在台北辞世,我们深感悲痛。
李总统是台湾首位民选领导人,遵循任职规定而到期离任。李总统是台湾现代民主制度的设计师。今天,台湾的民主制度成为该地区,乃至全世界以公民为中心的光辉施政典范。他领导台湾从一个专制军事统治政体,转型至一个繁荣,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他将因坚定追求民主原则和人类尊严,被永远铭记。
▲德国之声(DW)8月2日墙外文摘:逃不开的“李登辉因素”
有评论指出,在今日的台湾,每一项政治工程里,都有逃不开的“李登辉因素”,无论认同与否,它都会一直在那里。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端传媒》发表文章《李登辉,“中华民国在台湾”监造人》,作者李蔚认为,回顾李登辉的一生,不管喜不喜欢他,都很难将他总结为一个单一的理念的信仰、实践者。民主化的红尘浪里,容不下纯粹如斯:若要论统一,他不是蒋中正;若要谈独立,他不是史明、黄昭堂。李登辉更多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操作“机会政治”臻于化境、姿才秀异的华人政治家。
台湾社会对李登辉褒贬不一,支持者赞扬他是“民主之父”,反对者批评他是“黑金教父”。这位前总统辞世后,蓝绿阵营的表态也成为焦点。
美赞李登辉民主贡献 胡锡进批“遗臭万年”
文章说,他一生的政治事业都在台湾,它原本是蒋中正及200万军民的暂栖之处,现在则是中华民国的主体。如果说蒋经国让国民党政权从已经回不去的大陆转而奠基本土,李登辉则是完成了“中华民国在台湾”这个极高难度政治工程的设计师和监造者。在今日的台湾,每一项政治工程里,都有逃不开的“李登辉因素”,无论认同与否,它都会一直在那里。
李登辉:功绩无法超越,争议无可调和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李登辉“四化”的功与过》,作者陈国祥认为,李登辉是一个在历史高度扭曲的时代中成长的政治人物,殖民母国日本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抗中仇共的政治教育以及台湾主体性意识凝结为的政治主张核心,恋日、爱台与反中三位一体,主导他的政治思维与行动指南。 总结他在政治上的所思所为,可以概括为“四化”:民主化、本土化、去中化、台独化。
文章说,李登辉辞离他热爱的台湾,既留下不朽的政绩,也留下不绝的争议。可以确定的是,他推进的“四化”中,民主化,永垂后世,无庸置疑;本土化,扭转族群权势的失衡局面,却也在族群之间以及两岸之间添增了碰撞动能;去中化,增强了台湾的主体意识,却也激化了两岸关系;台独化,则有如镜中影像,可望而不可及。无论如何评价其功过,谁都无法否认他是一位深具宏观远略的政治领袖,是一位深谙权谋政术的专业政治人物,是一位率真而果敢有为的平民领袖。他的功绩是台湾后继者无法超越的,他的争议则是仁智互见而无法调和的。
核武器:中国野心的挑战美俄平衡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军备扩张威胁美俄战略核平衡》,作者James Anderson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俄一直在削减其战略核武库。1991年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允许双方各拥有6000枚可部署的战略核弹头;2010年签署的新约则将这一限制降低到1500枚可操作部署的战略核弹头。但这些较低水平的力量稳定均势,将会受到中国核野心的挑战。中国显然正在摆脱过去那种规模小而有限的核力量。它正在部署现代陆基和海基战略系统,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引进由重型轰炸机投递的空射弹道导弹,实现自己的三合一战略核力量。
文章认为,中国进行核扩张并拒绝有意义的对话,将在多个层面上影响稳定。增加美国核力量需求以确保对中国的可靠威慑,将影响美俄战略核平衡,并可能破坏进一步削减谈判的前景。
核恐吓:“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中共开启核恐吓战斗模式》,作者李平认为,中共对蓬佩奥的痛恨无以复加,只能在辱骂他是人类公敌之后,再加上蚍蜉撼树、黔驴技穷、遗臭万年等成语。然而,要激活强国人的爱国热情、危机意识、服从领导观念,单靠辱骂蓬佩奥是不够的,于是,“中国突然公布三种情况下必用核武”消息满天飞,核恐吓战斗模式的开启,让爱国网民的兴奋溢于言表。
文章说,中共当年的核恐吓是针对台湾冲突,如今则是针对南海冲突。而中共的言行,也让人想起作家鲁迅的名言“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他称之为“阿Q式的战法”。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美国之音(VOA)8月3日报道:悼念李登辉 AIT处长郦英杰:持续强化美台关系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Brent Christensen)星期一在台湾外长吴钊燮的陪同下,前往台北宾馆悼念日前去世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
郦英杰处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登辉是台湾民主转型的伟大英雄,他推动的改革对台湾现今成为民主灯塔起到关键作用。美国将持续强化立基于共享民主价值的美台关系,以荣耀李登辉的政治遗产。
郦英杰还在追思留言条上指出,谨代表美国在台协会,对李登辉总统的逝去向台湾民众致上诚挚哀悼。做为一位自由的捍卫者,李登辉在台湾转型为民主政府的过程当中扮演关键角色,他的勇气和远见将长远为世人所怀念。
台湾外长吴钊燮表示,李登辉建立了台湾的民主制度,也彻底改变了台湾的外交型态,台湾目前在国际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及支持,就是因为共享民主、自由、人权理念,以及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7月30日去世,台湾政府除了宣布各机关、学校下半旗3天致哀之外,还在台北宾馆设置追思会场供民众悼念半个月。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3日报道:李登辉在美国备享哀荣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7月30日在台北逝世。李登辉是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但争议只存在于台海两岸间和台湾内部与海外华人中,美国的政界和学界,则对李登辉给予高度评价,使其去世后在美国备享哀荣。
白宫发表声明说:李登辉前总统是台湾现代民主体制的创建者,今天,台湾的民主制度成为该地区、乃至全世界以公民为中心的光辉施政典范,他领导台湾从一个专制军事统治政体,步入一个繁荣、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他将因坚定追求民主原则和人类尊严,被永远铭记。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发表推文说:“民主先生”李登辉是自由的维护者,也是台湾自由开放社会的创建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说:美国将持续透过共享政治与经济价值,强化与台湾的连结以纪念李登辉总统。
前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指出李登辉最重要的贡献是接下故总统蒋经国启动的向台湾全面民主转型的棒子,尽管困难重重,但李登辉完成了这项转型。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部前助理部长、华府智库“2049计画研究院”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形容李登辉是一位政治上的巨人及真正的民主斗士,称李登辉是至高无上的领袖、改革者和公众忠仆。
在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赞颂李登辉对台湾民主的贡献无可取代。但中共当局与国民党及海外华人的深蓝人士诅咒李登辉遗臭万年:中共说他是台独分子,深蓝说他分裂了国民党。
李登辉从来没有主张台湾独立,他一生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他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和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论述,道出台海两岸关系的真实状况。他也没有分裂国民党,他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推动国民党民主改革,是一些拒绝改革的党员从国民党分裂出去另立新党和亲民党。他关注中国的民主进程,认为只有中国大陆实现了民主,两岸才能谈统一;北京89六四屠杀后,他给流亡海外的中国民运人士和民运组织财务上的援助,尽管一些海外民运人士的行为令他失望;李登辉逝世后,杨建利、王丹、张伯笠、王天成等流亡海外民运人士发表谈话,缅怀李登辉对中国民主运动的关心和支持,表达感念与崇敬之情。
如李登辉这样,逝世后在美国备享哀荣的外国政治领袖,并不多见。自三年多前,特朗普总统当选伊始,便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令全世界为之震撼,三年多来,美台关系日渐密切,至今美国国会已经通过多项法案,促进美台高层交流,协助台湾加强防卫。中共当局越来越升高对台湾武统的调门,在国际上变本加厉封杀台湾的生存空间,即使习近平把中国新冠病毒散播到全世界,台湾在世界上防疫做的最好,北京仍施压世卫组织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尤其中共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摧毁香港“一国两制”,却要将“一国两制”强加给台湾,这就促使美台关系更加紧密。近年来,美国政学两界,检讨从194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特别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卡特总统背弃中华民国与中共建交的错误,呼吁美国与中华民国恢复邦交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美国高度评价李登辉,正是在美国政学两界检讨和反思对华政策失败之际。蓬佩奥国务卿7月23日专程到加州尼克松图书馆发表美国对华新政策演讲《共产党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媒体发出美中关系开始于尼克松访华、终结于尼克松图书馆的评估。李登辉逝世,蓬佩奥声明“美国将持续透过共享政治与经济价值,强化与台湾的连结以纪念李登辉总统”,就进一步预示着,美国与中华民国恢复邦交,也许在不太遥远的未来。
李登辉的葬礼将以国葬的规格举行,看美国将派哪个层级的领导人出席,或者就可以预测美国与中华民国复交,这个“不太遥远的未来”,大约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