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陷于塔利班 美国外交重心会否从中国转向反恐?
林枫
美军82空降师士兵准备登上一架美军C-17运输机,以配合在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的最后一次非战斗人员疏散行动任务。(2021年8月30日)
华盛顿 — 随着最后一批美军人员在8月31日飞离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一场战争划上了句号。在塔利班即将重新掌权之际,阿富汗或再次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美国外交政策重心是否会再次转回反恐?在联手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号下,美国是否可能为寻求中国合作而改变当前对华政策?
美国总统乔·拜登星期二(8月31日)在白宫发表的讲话中,为美军撤离阿富汗进行辩护,他表示现在是集中精力关注新威胁的时候。拜登特别点名中国与俄罗斯,表示美国必须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和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美国在阿富汗陷入另一个十年”。
北京沾沾自喜
8月2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再度就阿富汗局势通电话。这是两人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第二次通话,凸显美国完全撤军、塔利班重掌政权后,阿富汗问题如何善后的迫切性。特别是8月26日喀布尔机场发生恐怖袭击后,国际社会在避免阿富汗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避风港方面亟需合作,而中国又是阿富汗的一个邻国。这本来对于华盛顿和北京来说都十分重要。
但现在,北京方面显然是把布林肯与王毅的这两次通话看成是华盛顿有求于北京,给未来美中在阿富汗反恐的潜在合作设立了诸多前提条件。中国官媒把美国结束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军事行动形容为“西贡时刻”和“仓皇撤离”,挖苦、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根据中国官方的新华社的报道,王毅在8月29日与布林肯的通话中暗示阿富汗当前局势是美国自己造成的,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未能达到清除恐怖势力的目标,而美国和北约“仓促撤军”很可能给盘踞在阿富汗的各类恐怖组织提供可乘之机。他还表示,美中在阿富汗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沟通显示“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冲突好”,而未来中方对美方的接触将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态度。他说,“如果美方也希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就不要再一味攻击中国,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表示,美国撤军阿富汗使中国人更加自满,他们乐见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的黯然退出。张彦曾经是一名记者和作家,长期为纽约时报供稿。
“这使得(中国)政府内部推崇西方衰落、美国衰落理念的人更容易说,看,美国正处于另一个外交政策的失败中,就像越南或30年前苏联在阿富汗的情况一样。而我们很聪明,没有参与其中,”他说,“所以我认为,总的来说,这将助长美国陷入严重麻烦的看法,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下个月要攻打台湾或类似的事情。但我确实认为它有助于加强这种观点。”
美国外交政策重心已转向大国竞争
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上任伊始曾把中国列为美国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美中还发生了“海南岛撞机”事件,成为小布什上任后面临的首个外交危机。“9-11”恐怖袭击后,美国被迫将其外交政策重点转为全球反恐,并转而与北京合作,美中关系由此得到大幅改善。
但2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和双方实力对比已今非昔比。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研究员、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认为,美中彼此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即使在反恐这个传统上能够合作的领域也难以有所突破。
她通过电子邮件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合作的)障碍始终是两国都认为对方奉行的双重标准。焦点问题是维吾尔族问题。中国认为美国在反恐中忽视了维吾尔人问题,因为它破坏了中国在新疆的合法性。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利用反恐来挫败对新疆少数民族权利的合法呼吁。与此相关的是某些团体,如ETIM(东伊运)是否应该被定义为恐怖组织。美国去年11月将ETIM从(恐怖组织)名单中删除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中国外长王毅8月29日与布林肯国务卿的通话中特别提到所谓反恐“双标”的问题。他说,美方应在尊重阿主权的前提下,拿出实际行动,助阿制恐止暴,而不应搞双重标准或选择性打恐。
美中关系专家大多认为,即使北京愿意与华盛顿在阿富汗问题和反恐问题上开展合作,其程度也将是有限的,不足以改变美中关系的大局。研究中国问题的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教授季北慈(Bates Gill)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本质上是一个战略性决策,其目的恰恰是集中更多资源对付中国。
“这(撤军)将释放出资源,释放出带宽,将使美国能够更专注于它认为来自中国的挑战,”他说,“这种战略竞争甚至在阿富汗撤军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期待这种战略竞争未来会加剧,因为美国可以更充分地关注中国带来的挑战。”
拜登总统8月31日在白宫就阿富汗战争结束发表讲话时也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我们与中国正在进行激烈竞争。我们在应对俄罗斯在多个领域的挑战,我们面临着网络攻击与核扩散的威胁。我们必须提高美国的竞争力,来应对21世纪的竞争中新的威胁。我们能够两者都做到,与恐怖主义斗争,并且应对现在和将来继续存在的新挑战。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和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美国在阿富汗陷入另一个十年。”
季北慈说:“我认为,(美国的)总体战略重点正在从我们在过去20年中看到的侧重于反恐、反叛乱的任务转变到大国竞争。这一点非常清楚。”
张彦:在阿富汗,美国对中国无所求
外交关系协会的张彦表示,从阿富汗撤出后,美国对再次卷入一场反恐行动已没有兴趣,美国企业也不大可能前往阿富汗投资。但中国也很难从目前的局势中捞到便宜,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并不是慈善事业,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今后基本上也帮不上美国什么忙。在这种情况下,在明年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会做出重大调整。
“基本上,所有人在中国问题上都有相同的立场,即中国是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必须小心,如果你采取任何细微的措施,稍微偏离这一点,你就会被认为对中国软弱。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我看不到拜登政府放松中国政策的任何好处。”他说。
美国总统乔·拜登星期二(8月31日)在白宫发表的讲话中,为美军撤离阿富汗进行辩护,他表示现在是集中精力关注新威胁的时候。拜登特别点名中国与俄罗斯,表示美国必须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和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美国在阿富汗陷入另一个十年”。
北京沾沾自喜
8月2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再度就阿富汗局势通电话。这是两人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第二次通话,凸显美国完全撤军、塔利班重掌政权后,阿富汗问题如何善后的迫切性。特别是8月26日喀布尔机场发生恐怖袭击后,国际社会在避免阿富汗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避风港方面亟需合作,而中国又是阿富汗的一个邻国。这本来对于华盛顿和北京来说都十分重要。
但现在,北京方面显然是把布林肯与王毅的这两次通话看成是华盛顿有求于北京,给未来美中在阿富汗反恐的潜在合作设立了诸多前提条件。中国官媒把美国结束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军事行动形容为“西贡时刻”和“仓皇撤离”,挖苦、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根据中国官方的新华社的报道,王毅在8月29日与布林肯的通话中暗示阿富汗当前局势是美国自己造成的,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未能达到清除恐怖势力的目标,而美国和北约“仓促撤军”很可能给盘踞在阿富汗的各类恐怖组织提供可乘之机。他还表示,美中在阿富汗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沟通显示“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冲突好”,而未来中方对美方的接触将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态度。他说,“如果美方也希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就不要再一味攻击中国,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表示,美国撤军阿富汗使中国人更加自满,他们乐见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的黯然退出。张彦曾经是一名记者和作家,长期为纽约时报供稿。
“这使得(中国)政府内部推崇西方衰落、美国衰落理念的人更容易说,看,美国正处于另一个外交政策的失败中,就像越南或30年前苏联在阿富汗的情况一样。而我们很聪明,没有参与其中,”他说,“所以我认为,总的来说,这将助长美国陷入严重麻烦的看法,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下个月要攻打台湾或类似的事情。但我确实认为它有助于加强这种观点。”
美国外交政策重心已转向大国竞争
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上任伊始曾把中国列为美国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美中还发生了“海南岛撞机”事件,成为小布什上任后面临的首个外交危机。“9-11”恐怖袭击后,美国被迫将其外交政策重点转为全球反恐,并转而与北京合作,美中关系由此得到大幅改善。
但2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和双方实力对比已今非昔比。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研究员、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认为,美中彼此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即使在反恐这个传统上能够合作的领域也难以有所突破。
她通过电子邮件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合作的)障碍始终是两国都认为对方奉行的双重标准。焦点问题是维吾尔族问题。中国认为美国在反恐中忽视了维吾尔人问题,因为它破坏了中国在新疆的合法性。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利用反恐来挫败对新疆少数民族权利的合法呼吁。与此相关的是某些团体,如ETIM(东伊运)是否应该被定义为恐怖组织。美国去年11月将ETIM从(恐怖组织)名单中删除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中国外长王毅8月29日与布林肯国务卿的通话中特别提到所谓反恐“双标”的问题。他说,美方应在尊重阿主权的前提下,拿出实际行动,助阿制恐止暴,而不应搞双重标准或选择性打恐。
美中关系专家大多认为,即使北京愿意与华盛顿在阿富汗问题和反恐问题上开展合作,其程度也将是有限的,不足以改变美中关系的大局。研究中国问题的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教授季北慈(Bates Gill)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本质上是一个战略性决策,其目的恰恰是集中更多资源对付中国。
“这(撤军)将释放出资源,释放出带宽,将使美国能够更专注于它认为来自中国的挑战,”他说,“这种战略竞争甚至在阿富汗撤军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期待这种战略竞争未来会加剧,因为美国可以更充分地关注中国带来的挑战。”
拜登总统8月31日在白宫就阿富汗战争结束发表讲话时也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我们与中国正在进行激烈竞争。我们在应对俄罗斯在多个领域的挑战,我们面临着网络攻击与核扩散的威胁。我们必须提高美国的竞争力,来应对21世纪的竞争中新的威胁。我们能够两者都做到,与恐怖主义斗争,并且应对现在和将来继续存在的新挑战。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和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美国在阿富汗陷入另一个十年。”
季北慈说:“我认为,(美国的)总体战略重点正在从我们在过去20年中看到的侧重于反恐、反叛乱的任务转变到大国竞争。这一点非常清楚。”
张彦:在阿富汗,美国对中国无所求
外交关系协会的张彦表示,从阿富汗撤出后,美国对再次卷入一场反恐行动已没有兴趣,美国企业也不大可能前往阿富汗投资。但中国也很难从目前的局势中捞到便宜,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并不是慈善事业,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今后基本上也帮不上美国什么忙。在这种情况下,在明年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会做出重大调整。
“基本上,所有人在中国问题上都有相同的立场,即中国是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必须小心,如果你采取任何细微的措施,稍微偏离这一点,你就会被认为对中国软弱。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我看不到拜登政府放松中国政策的任何好处。”他说。